苗圃设计规范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014b265ef7ba0d4b733b5e.png)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生产用地的区划1.作业区及其规格生产用地面积占苗圃总面积的80%左右,为了方便耕作,通常将生产用地再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
所以,作业区可视为苗圃育苗的基本单位,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作业区长度依苗圃的机械化程度确定;作业区宽度依圃地土壤质地与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确定,并应考虑排灌系统的设置、机械喷雾器的射程、耕作机械作业的宽度等因素;作业区方向依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形状等情况确定。
小型苗圃一般使用小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hm2,长度可为50~200m。
大、中型苗圃一般使用大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3hm2,或更大些,长度可为200~300m。
作业区的宽度一般可为40~100m,便于排水的地形与土壤质地可宽些,不便排水的可窄些;同时要考虑喷灌、机械喷雾、机具作业等要求达到的宽度。
长方形作业区的长边通常为南北向。
地势有起伏时,作业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
地形形状不规整时,可划分大小不同的作业区,同一作业区要尽可能呈规整形状。
2.各育苗区的设置苗圃生产用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试验区)、设施育苗区等,有些综合性苗圃还设有标本区、果苗区、温床区等。
播种繁殖区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
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
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
营养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
苗圃基地建设标准化
![苗圃基地建设标准化](https://img.taocdn.com/s3/m/d37690cf5727a5e9846a612e.png)
发布令苗木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一、目的:为规范绿化事业部内苗木基地建设及基地内苗木栽植技术,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1 使用范围本标准化规定了苗木基地建设的土壤、栽植、养护的程序与要求。
本标准化适用于绿化事业部(启达园林)新建、扩建、改建的苗木基地建设使用及栽植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化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化。
《城市园林苗木基育苗技术规程》CJ/T 23-1999《国有林区标准化苗木基》L Y/T 1185-199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 GB/T 50563-20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 91-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三、苗木基地选择与规划1 苗木基地选择1.1 苗木基地选址应根据绿化事业部规划的要求设置苗木基地。
设置两个以上时,宜分设于不同方位朝向。
2 苗木基地分为固定(永久)苗木基地和研发苗木基地。
2.1 固定苗木基地的特点是经营年限长,规模较大。
培育的苗木种类较多,具有一定的固定设备,这类苗木基地应设于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苗木基地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应是沙土壤、壤土、轻壤土。
如在粘土、沙土、盐碱土如果建立苗木基地,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改良后符合《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的中等以上方可建立。
2.2 研发苗木基地是为了完成公司和二级单位科研任务而短期设置的苗木基地,主要特点是不搞永久性基建工程,研发苗木基地应当设在所研发的苗木适宜生长的环境(土壤、气候等)附近。
针叶树育苗要选在土层较厚、湿润、避风,并有一定日照的平缓的半阴半旧坡;阔叶树育苗要选在土壤深厚的避风向阳处。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
![园林苗圃各区域如何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70b7739e31433239689382.png)
1、生产用地的区划1.作业区及其规格生产用地面积占苗圃总面积的80%左右,为了方便耕作,通常将生产用地再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区。
所以,作业区可视为苗圃育苗的基本单位,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作业区长度依苗圃的机械化程度确定;作业区宽度依圃地土壤质地与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确定,并应考虑排灌系统的设置、机械喷雾器的射程、耕作机械作业的宽度等因素;作业区方向依圃地的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形状等情况确定。
小型苗圃一般使用小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0.2~1hm2,长度可为50~200m。
大、中型苗圃一般使用大型农机具,每一作业区的面积可为1~3hm2,或更大些,长度可为200~300m。
作业区的宽度一般可为40~100m,便于排水的地形与土壤质地可宽些,不便排水的可窄些;同时要考虑喷灌、机械喷雾、机具作业等要求达到的宽度。
长方形作业区的长边通常为南北向。
地势有起伏时,作业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
地形形状不规整时,可划分大小不同的作业区,同一作业区要尽可能呈规整形状。
2.各育苗区的设置苗圃生产用地包括播种繁殖区、营养繁殖区、苗木移植区、大苗培育区、采种母树区、引种驯化区(试验区)、设施育苗区等,有些综合性苗圃还设有标本区、果苗区、温床区等。
播种繁殖区为培育播种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精细,投入人力较多,且幼苗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敏感,所以应选择生产用地中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区域作为播种繁殖区。
人力、物力、生产设施均应优先满足播种育苗要求。
播种繁殖区应靠近管理区;地势应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灌溉方便;土质优良,深厚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如是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
营养繁殖区为培育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等营养繁殖苗而设置的生产区。
营养繁殖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并需要精细管理,一般要求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段作为营养繁殖区。
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范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2a3d0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b.png)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范一、前言。
苗圃基地建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苗圃基地的建设实施,提高苗圃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规范。
二、基地选址。
1.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圃基地,土壤PH值应在6.5-7.5之间,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2. 基地周边应离工业区、污染源等污染物较远,确保基地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三、基地规划。
1. 根据苗圃基地的规模和生产需求,合理规划苗圃基地的布局,确保苗圃基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 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和温室设施,保障苗圃基地的生产需求。
四、苗木选种。
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苗木品种,确保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2. 优先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确保苗圃基地的生产质量。
五、管理与保养。
1.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苗圃基地的管理有序和高效。
2. 定期对苗木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六、质量监控。
1. 建立苗木质量监控体系,对苗木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2. 对苗木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苗木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七、安全生产。
1. 加强对苗圃基地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苗圃基地的安全生产。
2.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预案,提高苗圃基地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八、结语。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能够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确保苗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fadb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8.png)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一、苗圃规划与选址1.若选址已确定,应进行场地勘察,确保地理、地质等条件适合苗圃建设。
2.当场地规模较大或选址有多个备选方案时,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包括环境、生态、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1.苗圃设计应满足苗木生产及日常管理的需要,包括苗舍、储藏设施、灌溉系统、道路运输、电力供应等。
2.设计应考虑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三、苗圃生产设备1.根据苗木的种类和规模,确定适宜的苗圃生产设备,并配备必要的维修设施。
2.设备的配置应满足生产强度、效益、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四、苗圃布局与建筑设计1.合理布局苗圃内的各功能区域,例如苗床区、育苗区、储藏区、办公区等,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
2.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消防、环境保护等相关标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五、苗圃设备管理与维护1.制定苗圃设备的使用、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工作。
2.配备有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并定期培训相关人员。
六、苗木生产管理1.针对不同类型的苗木,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种子/种苗的选择、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料管理等。
2.设计管理方案,保障苗木生产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七、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1.设计和建设苗圃时,要合理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周边植被、土壤和水资源。
2.增强苗圃的卫生管理,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定期清理病死苗木和病虫害源。
八、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1.确保苗圃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备,包括消防、防盗、安全生产等措施。
2.制定应急预案,做好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以上是一般的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还需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和建设苗圃时,应秉持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确保苗木质量和苗圃的长期发展。
标准化苗圃工程方案设计
![标准化苗圃工程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4c30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0.png)
标准化苗圃工程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苗圃是指种植花木苗和果树苗的园林设施,用于培育各类植物苗木。
针对不同的苗木种类,苗圃的设计方案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一般性的标准化苗圃工程方案设计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项目范围1. 项目地点:苗圃所在地应该选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且地势应该较为平整。
2. 项目规模:依据苗圃的产量和规模来确定土地面积和苗圃区域的划分。
3. 工程内容:包括苗圃设施建设、苗木种植、管理及维护、灌溉设施建设等环节。
三、苗圃工程设计1. 土地选址苗圃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要求土地平整,排水条件良好,同时要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一般来说,选择当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并考虑土地的扩展性和适宜的周边环境。
2. 建筑物设计建筑物包括苗圃办公室、温室、仓库等。
苗圃办公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布置合理,考虑到管理和服务的便利性;温室建筑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仓库用于存放工具、肥料、种子等苗木培育所需的物资。
3. 温室设计对于苗木的培育,温室是非常重要的设施。
建议采用玻璃或塑料温室,以便于调节温度和湿度。
温室内部配备通风系统、加温设备和遮阳网,设置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
4. 灌溉系统设计为了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滚动灌溉等多种方式,以适应不同类型苗木的需水量。
5. 运输道路设计苗圃内各功能区域之间需要有合理的运输道路连接,以便于工作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运输。
同时,应该考虑到运输道路的施工和维护。
6. 施工标准在苗圃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施工标准和规范,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7. 环境保护在苗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控制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
8. 设备与设施苗木培育需要用到一系列的设备和设施,如育苗土、盆栽、育苗箱、养护设备等。
因此需要根据苗圃规模和品种的不同而配置相应的设备与设备。
9. 管理规范苗圃的管理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包括员工培训、作业标准等,以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苗圃总体规划设计
![苗圃总体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294b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4.png)
• (二)苗圃用地面积计算
• 1、生产用地面积计算;
–苗圃地面积应包括全部生产区的面积和全部的 辅助用地面积,即
–苗圃地面积=SUM(各树种育苗面积)+辅助用地面 积
– (1)辅助用地面积 – (2)各树种育苗面积:
S=(N*A/n)*(B/C)
• N:计划产苗量;A:苗木年龄;n:单位面积产量; B:轮作区总数;C:该苗木每年所占的区数。
第三篇 苗圃的总体规划设计
第一节苗圃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节苗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苗圃的规划设计 第四节苗圃技术档案的建立
按照苗圃面积的大小,可划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
1.大型苗圃
大型苗圃面积在20hm2以上。生产的苗木种类齐全,拥
有先进设施和大型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强,常承
担一定的科研和开发任务,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期限长。
(一)绘制设计图
•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工作
– 了解苗圃的具体位置、界限、面积; – 育苗的种类、数量、出圃规格、苗木供应范围; – 苗圃的灌溉方式; –苗圃必需的建筑、设施、设备;苗圃管理的组织机
构、工作人员编制等。 – 具备苗圃建设任务书和各种有关的图纸资料,如现
状平面图、地形图、土壤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 –其它有关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当地经济发展状
区。 – 这样形成的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
可绘制正式设计图。
• 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将道路、沟渠、林带、作业区、 建筑区等按比例绘制在图上,排灌方向用箭头表示。在图纸上应列有图例、 比例尺、指北方向等。各区应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
• 目前,各设计单位都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绘制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相关介绍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相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8938e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2.png)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以及建立相关介绍一、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一)、踏勘由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和经营人员到已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访问工作,概括了解苗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草害等,同时包括周围的环境,自然村的情况等以及改造各项条件的初步意见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二)、测绘地形图平面地形图是苗圃进行规划设计的依据。
比例尺要求为1:2000~1:500;等高距为20~50cm,与设计直接有关的山、丘、河、沟、湖、井、道路、桥、房屋、高压线等地上物都应尽量绘入。
对圃地的土壤分布和病、虫、草害和有害动物情况都应标清绘出。
圃址测量:1、圃址范围内及其外部相关的道路等地段应进行地形测量。
2、测量时应将土壤与病虫害分布区域的界限标人地形图。
3、地形图测量比例尺为1:2000~1:500。
(三)、土壤调查根据圃的自然条件、地势及指示植物的分布,选定典型地区,分别挖取土壤剖面,观察和记载土壤厚度、机械组成、pH、地下水位等,必要时可采样分层进行分析,弄清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肥力状况和土壤改良的途径,并在地形图上绘出土壤分布图,以便合理使用土地。
圃地土壤调查:圃地采用土壤剖面调查,一般可按1~5hm2设置一个剖面,但不得少于3个。
剖面长1.5~2m,宽0.8m,深至母质层(最浅1.5m)。
每个剖面都要记载下列因子:1、剖面位置及编号(用草图示位)。
2、海拔、坡度、地下水位。
3、按层次记载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结持力、石砾含量、植物根系分布及整个剖面形态特征等,并确定其土壤的土类、亚类、土种名称。
圃地土壤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区划,并根据需要提出土壤改良工程项目。
(四)、病、虫、草害和有害动物调查主要调查圃地内的土壤地下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蝼蛄、金针虫、有害鼠类、深根性杂草情况。
圃地病虫害调查:采用挖土坑分层调查。
样坑面积1.0m×l.0m,坑深挖至母岩。
圃地面积在5hm2以下挖5个土坑;6~20hm2挖6~10个土坑;21~30hm2挖11~15个土坑;31~50hm2挖16~20个土坑;50hm2以上挖21~30个土坑。
苗圃规划设计
![苗圃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8228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a.png)
苗圃规划设计苗圃规划设计是指对苗圃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以达到最佳种植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苗圃规划设计的要点和步骤。
一、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目标:明确苗圃的主要目标,如种植什么类型的植物,提供什么样的苗木等。
2. 调查研究:对苗圃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限制条件。
3. 制定预算:确定规划设计的预算,包括土地租赁费用、建设费用、苗木采购费用等。
二、苗圃规划设计的要点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考虑阳光照射、排水情况等因素,确保苗木生长环境良好。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苗木种类和数量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包括苗木种植区、办公区、设备存放区等。
3. 设施建设规划: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规划建设温室、喷灌系统、育苗室等设施,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4.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苗圃内的道路和交通线路,确保便捷的运输和管理。
5. 绿化景观规划:考虑苗圃的美观性和环境效益,规划绿化景观,如种植花草、栽植树木等。
6. 管理规划:制定苗圃的管理规划,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流程、病虫害防治等,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三、苗圃规划设计的步骤1. 绘制基础图:根据苗圃所在地的地形和地貌特点,绘制基础图,包括地形图、水源图等。
2. 制定总体规划方案:根据苗圃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总体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设施建设规划等。
3. 制定详细设计方案:在总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制定详细设计方案,包括设施建设的具体布局、道路交通的规划等。
4.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详细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纸,包括建筑工程图、绿化景观图等。
5. 实施建设: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苗圃的建设工作,包括设施建设、绿化景观的种植等。
6. 运营管理:苗圃建设完成后,开始进行运营管理,包括苗木的种植、养护、销售等。
四、苗圃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苗木的生长需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
2. 考虑环保因素:在规划设计中考虑环保因素,如节水、节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保护生态环境。
苗圃 建设标准
![苗圃 建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f2794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3.png)
苗圃建设标准一、土地规划1. 选址: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利于排水和灌溉的土地,同时考虑土壤质地和酸碱度等因素。
2. 布局:根据苗圃用途和规模,合理安排各种苗木的种植区、培育区、示范区等,保持土地利用率和美观度。
二、灌溉系统1. 设计:根据苗圃地形、气候和苗木种类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泵、管道、喷头等。
2. 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灌溉系统,确保管道连接牢固、喷头分布均匀、不漏水。
3. 维护:定期检查灌溉系统,清理管道和喷头,确保灌溉效果良好。
三、苗床建设1. 选材:选用优质土壤和有机肥料,确保苗床土壤肥沃、疏松。
2. 整地:将土地深翻、耙平,清除杂草和石块,保证苗床平整。
3. 分区:根据苗木种类和生长习性,将苗床分为若干个小区,便于管理。
4. 床面处理:在苗床上铺设适量的腐殖质或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四、育苗技术1. 种子选择: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种子。
2. 催芽:根据种子特性,采用适当的催芽方法,提高出苗率。
3. 播种: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保证种子均匀分布在苗床上。
4. 覆盖:用适量的土壤或稻草覆盖种子,保持土壤湿度。
5. 护理:及时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1. 预防:加强苗圃管理,提高苗木抗病虫害能力。
定期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
2. 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3. 记录: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六、播种与移植1. 播种:根据苗木需求和生长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一般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等方式。
播种深度要适宜,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2. 移植: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进行移植操作。
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式进行移植,避免对苗木造成伤害。
移植后要及时浇水和护理,确保苗木成活率。
七、施肥与灌溉1. 施肥:根据苗木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时间和种类。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be79bdff7ec4afe04a1dfb3.png)
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满足林业苗圃(下称苗圃)工程设计需要,提高苗圃工程设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新建和改(扩)建的林业固定苗圃工程设计,集体所有制固定苗圃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苗圃按土地总面积划分类型如下:一、大型苗圃:土地总面积20hm2 上。
二、中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20hm2(含20hm2)。
三、小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hm2以下(含7hm2)。
第1.0.4条苗圃生产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苗圃工程设计应根据苗木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工程项目。
第1.0.5条苗圃工程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第1.0.6条苗圃工程的项目构成如下:一、生产设施:圃地工程。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气象哨、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三、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住宅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第1.0.7条苗圃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圃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一节圃址选择条件第2.1.1条圃址选择应贯彻“城乡结合、农工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和“以圃定居经营、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1.2条圃地选择:一、地形地势应选择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在3度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地丘陵区因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在山脚下的缓坡地,坡度在5度以下。
二、坡向北方林区宜选在东南坡;南方林区宜选在东坡、北坡和东北坡;高山地区宜选择半阳坡的东南坡或西南坡。
三、土壤圃地土壤以团粒结构,质地较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粒壤土;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PH值以5-8为宜,其中针叶树圃地PH值以5-6.5为宜,阔叶树圃地以5-8为宜。
四、水源苗圃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5%,地下水位适宜的深度:砂土地区1-1.5m以下,砂壤土2.5m以下,粘性壤土4m以下为宜。
绿化规范标准(园林苗圃育苗规章)
![绿化规范标准(园林苗圃育苗规章)](https://img.taocdn.com/s3/m/9c10ac50d15abe23492f4d1d.png)
园林苗圃育苗规程第一章总则1.0.1 为了加强城市园林苗圃技术管理,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满足城市园林对苗木、草坪的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主要对北京地区园林绿化需要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草坪繁育技术做出的规程。
1.0.3 园林苗圃要针对园林绿化需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学试验,推广,采用新工艺,培育出品种纯正的新优、健壮苗木。
第二章圃地的区划第一节圃地应具备的条件2.1.1 苗圃地的坡度以1-2‰为宜,坡度过大地段应整成梯田。
2.1.2 苗圃耕地应为壤土,PH值保持在微碱性,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0%。
水解氮40-60PPM,有效磷20PPM,有效钾60PPM。
2.1.3 圃地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第二节苗圃区划2.2.1根据育苗生产需要,苗圃应划分为生产区,辅助区和管理区。
2.2.2生产区用地不得少于苗圃总面积的75%,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区;a)、繁殖区:包括有性繁殖区,无性繁殖区,保护地栽培区。
占育苗面积8%。
b)、小苗移植区:占育苗面积10-15%。
c)、大苗培育区:占育苗面积75%。
d)、科学试验区:占育苗面积2-3%。
e)、母本、新优品种观察展示区:占育苗面积2%。
2.2.3生产辅助区:包括防风林、圃路、排灌水渠道、积肥场、管理区等,占总面积20-25%。
第三章育苗地的管理第一节整地3.1.1种植前应先整地,并达到以下标准。
a)、耕地:耕深20-25cm。
b)、平地前先找出四边,修筑排灌沟渠。
c)、作畦:根据生产和操作需要,设置长10-25m,宽1-1.5m的育苗床,床面左右平,坡降2-3‰左右。
栽植大苗,栽后作灌水垅背。
垅插及垅播均根据需要作垅。
d)、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应抓住其薄弱时期施药,或按植保技术规程处理。
e)、带土球出圃的土地:应按苗木出圃带走的土壤量分别返还壤土,而后粗整,耕地,细整。
第二节管理3.2.1土地休闲:繁殖苗区每十年休闲一年,种绿肥。
苗圃规划设计方案
![苗圃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369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4.png)
苗圃规划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苗圃规划设计方案,以确保苗种的良好生长和管理。
苗圃是植物的培育基地,为植物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是保护和繁衍植物的重要环节。
一个合理规划的苗圃能够提高植物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减少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
2. 苗圃规划设计原则苗圃规划设计应基于以下原则和考虑因素:2.1 土壤要求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苗圃的基地,土壤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和丰富的养分。
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根据其土壤需求进行土壤调整。
2.2 灌溉系统应建立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进行灌溉,避免水分浪费和土壤水分不均。
2.3 遮阳设施在苗圃中设置遮阳设施,调节光照,防止苗木受到过度曝晒。
遮阳设施可以是固定的遮阳网或可移动的遮阳篷等。
2.4 空间利用合理规划苗圃的空间,保证植物之间有足够的距离生长,并方便管理。
尽量采用优化空间利用率的种植方式,例如垂直种植或利用植物架构。
2.5 病虫害防治在苗圃中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对植物造成损害。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结合植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3. 苗圃规划设计步骤3.1 确定苗圃用途首先,确定苗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可以是苗木培育、花卉种植、果树培育等。
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苗圃的规模和区域划分。
3.2 制定苗圃平面布局根据苗圃的规模和用途,绘制苗圃的平面布局图。
在布局中考虑苗圃的主要设施和功能区划,例如种植区、管理区、设备存放区等。
3.3 设计灌溉系统根据苗木的水分需求和苗圃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
确定灌溉方式、灌溉设备的选择和放置位置等。
3.4 建立遮阳设施根据苗木的光照需求和苗圃的地理位置,设立合适的遮阳设施。
可以根据季节或植物的需要进行调整。
3.5 安排种植空间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大小,安排种植空间。
考虑到植物生长时期的变化,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植物的发展。
苗圃设计任务书
![苗圃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ee48acdca58da0116c174968.png)
标准号:LY1128-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满足林业苗圃(下称苗圃)工程设计需要,提高苗圃工程设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新建和改(扩)建的林业固定苗圃工程设计,集体所有制固定苗圃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苗圃按土地总面积划分类型如下:一、大型苗圃:土地总面积20hm2 上。
二、中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20hm2(含20hm2)。
三、小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hm2以下(含7hm2)。
第1.0.4条苗圃生产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苗圃工程设计应根据苗木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工程项目。
第1.0.5条苗圃工程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第1.0.6条苗圃工程的项目构成如下:一、生产设施:圃地工程。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气象哨、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三、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住宅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第1.0.7条苗圃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圃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一节圃址选择条件第2.1.1条圃址选择应贯彻“城乡结合、农工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和“以圃定居经营、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1.2条圃地选择:一、地形地势应选择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在3度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地丘陵区因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在山脚下的缓坡地,坡度在5度以下。
二、坡向北方林区宜选在东南坡;南方林区宜选在东坡、北坡和东北坡;高山地区宜选择半阳坡的东南坡或西南坡。
三、土壤圃地土壤以团粒结构,质地较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粒壤土;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PH值以5-8为宜,其中针叶树圃地PH值以5-6.5为宜,阔叶树圃地以5-8为宜。
四、水源苗圃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5%,地下水位适宜的深度:砂土地区1-1.5m以下,砂壤土2.5m以下,粘性壤土4m以下为宜。
最新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内容
![最新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a343b6876eeaeaad0f33080.png)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内容苗木知识园林苗圃规划设计内容-外业工作(一)踏查确定困地的范围,并进行有关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调查. (二)测绘地形图以1/500-1/200。
比例渊绘平面地形图,有关的明显地物应尽量绘人.《三)土壤、病虫害调查调查土层厚度、机械组成、pH硫、地下水位及病虫害种类和感染程度。
(四》气象资料的收集在当地气象台(站)了解气象资料。
二、苗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一)生产用地的区划1.播种区播种苗要求精细管理.幼苗阶段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弱.故应把播种区选在地势平坦.土坡肥沃、疏松,灌水、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方。
2.营养繁殖区是培育扦插苗、根插苗、埋条苗的地区。
应设置在土壤条件中等、面积较大、土层较厚的地段。
营养繁殖区不像播种区那样要求严格,但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应选设在灌溉方便的圃地上。
3.移植区需要进一步培育较大苗木时,依规格要求和生长速度的不同.往往每隔2--3年还要再移一次,逐渐扩人株行距,增加营养面积.更多文章 / 红枣批发编辑:xzhzwk4.大苗区培育植株的规格、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
在本区堵育的苗木,通常是在移植区进行过一次或多次移植的移植苗。
大苗区特点是株行距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以满足园林绿化特殊需要(如树冠形态、干高、干粗等)高标准大苗。
设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低、主要干道或运愉方便的地段。
5.采德目区为了获得优良的插条、接撼等策殖材料,可利用零散地块,但要土城深厚、肥沃及地下水位较低.6.试脸区用于引人新的树种、品种和进行一些育苗技术的试验等。
(二)辅助用地区划一般大狱苗圃的辅助川地占总面积的15%-20%,中、小型苗口占18%^-25%.1.房及场院一般设在有利于育苗的区域.最好靠近苗圃中心区。
2.道路系统的设互一般设有一、二、三级道路和环路。
一级路(主千道》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一般在圃地的中央附近)。
设置1条或相互垂直的2条路为主干道,宽6-s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20 cm.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 cm.中、小型苗圃可不设二级路;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1.52.0 m;在大型苗圃中,为了运愉方便,需在苗圃周围设置环圃路。
苗圃设计规范
![苗圃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26cb00a33d4b14e842468b9.png)
标准号:LY1128-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满足林业苗圃(下称苗圃)工程设计需要,提高苗圃工程设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新建和改(扩)建的林业固定苗圃工程设计,集体所有制固定苗圃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苗圃按土地总面积划分类型如下:一、大型苗圃:土地总面积20hm2 上。
二、中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20hm2(含20hm2)。
三、小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hm2以下(含7hm2)。
第1.0.4条苗圃生产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苗圃工程设计应根据苗木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工程项目。
第1.0.5条苗圃工程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第1.0.6条苗圃工程的项目构成如下:一、生产设施:圃地工程。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气象哨、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三、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住宅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第1.0.7条苗圃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圃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一节圃址选择条件第2.1.1条圃址选择应贯彻“城乡结合、农工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和“以圃定居经营、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1.2条圃地选择:一、地形地势应选择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在3度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地丘陵区因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在山脚下的缓坡地,坡度在5度以下。
二、坡向北方林区宜选在东南坡;南方林区宜选在东坡、北坡和东北坡;高山地区宜选择半阳坡的东南坡或西南坡。
三、土壤圃地土壤以团粒结构,质地较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粒壤土;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PH值以5-8为宜,其中针叶树圃地PH值以5-6.5为宜,阔叶树圃地以5-8为宜。
四、水源苗圃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5%,地下水位适宜的深度:砂土地区1-1.5m以下,砂壤土2.5m以下,粘性壤土4m以下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号:LY1128-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满足林业苗圃(下称苗圃)工程设计需要,提高苗圃工程设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新建和改(扩)建的林业固定苗圃工程设计,集体所有制固定苗圃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苗圃按土地总面积划分类型如下:一、大型苗圃:土地总面积20hm2 上。
二、中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20hm2(含20hm2)。
三、小型苗圃:土地总面积7hm2以下(含7hm2)。
第1.0.4条苗圃生产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国标《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标准》,育苗工艺应按照国标《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苗圃工程设计应根据苗木生产的规模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工程项目。
第1.0.5条苗圃工程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第1.0.6条苗圃工程的项目构成如下:一、生产设施:圃地工程。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气象哨、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三、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住宅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第1.0.7条苗圃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圃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第一节圃址选择条件第2.1.1条圃址选择应贯彻“城乡结合、农工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和“以圃定居经营、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1.2条圃地选择:一、地形地势应选择地势平坦,自然坡度在3度以下,排水良好的地方,山地丘陵区因条件限制时,可选择在山脚下的缓坡地,坡度在5度以下。
二、坡向北方林区宜选在东南坡;南方林区宜选在东坡、北坡和东北坡;高山地区宜选择半阳坡的东南坡或西南坡。
三、土壤圃地土壤以团粒结构,质地较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轻粒壤土;土层厚度在50cm以上,PH值以5-8为宜,其中针叶树圃地PH值以5-6.5为宜,阔叶树圃地以5-8为宜。
四、水源苗圃应选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中盐含量不超过0.15%,地下水位适宜的深度:砂土地区1-1.5m以下,砂壤土2.5m以下,粘性壤土4m以下为宜。
五、病虫害地下害虫数量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量或有较严重的立枯病、根腐病等病菌感染的地方不宜选作育苗圃地。
第2.1.3条在圃址选择时,除满足苗木生产的条件下,应靠近主要交通衔接点,为了方便生产与生活,有利于解决劳力、畜力和电力来源,在可能条件下宜靠近乡镇。
第二节苗圃勘测第2.2.1条苗圃工程在设计前应对苗圃范围的历史、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居民点、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勘察与调查论证工作,提出苗圃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
第2.2.2条圃地土壤调查:圃地采用土壤剖面调查,一般可按1~5hm2设置一个剖面,但不得少于三个,剖面规格:长1.5~2m,宽0.8m,深至母质层(最浅1.5m)。
每个剖面都要记载下列因子:一、剖面位置及编号。
二、海拔高、坡度、地下水位。
三、按层次记载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结持力、石砾含量、植物根系分布及整个剖面形态特征等,并确定其土壤的土类、亚类、土种名称。
圃地土壤应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区划,并根据需要提出土壤改良工程项目。
第2.2.3条圃地病虫害调查:采用挖土坑分层调查。
样坑面积1.0×1.0m,坑深挖至母岩。
样坑数量:5hm2以下挖5个土坑;6~20km2挖6~10个土坑;21~30hm2挖11~15个土坑;31~50hm2挖16~20个土坑;50hm2以上挖21~30个土坑。
土坑调查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危害植物程度、发病史和防治方法。
通过调查提出病虫害防治工程项目。
第2.2.4条调查气象资料:一、年、月、日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最低日气温、土表层最高最低温度、日照时数及日照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期及初终期间的累积温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终期。
二、年、月、日平均降水量、最大降水量、降水时数及其分布、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其量和最长连续无降水量日数。
三、风力、平均风速、主风方向、各月各风向最大风速、频率、风日数。
四、降雪与积雪日数及初终期和最大积雪深度、霜日数及初终期、雾淞日数及一次最长连续时数、雹日数及沙暴、雷暴日数、冻土层深度、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中10cm和20cm处结冻与解冻日期。
五、当地小气候情况。
第2.2.5条圃址测量一、圃址范围内及其外部相关的道路等地段应进行地形测量。
二、施测时应将土壤与病虫害分布区域的境介标入地形图。
三、地形图测量比例尺为1:500~1:2000。
第三节苗圃总平面设计第2.3.1条苗圃总平面设计应根据自然地形,生产工艺、功能区划以及与外部衔接等要求,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
第2.3.2条,辅助用地面积规定辅助用地系指除圃地以外的用地。
大型苗圃的辅助用地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5%;中、小型苗圃的辅助用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30%。
第2.3.3条辅助生产设施的平面设计一、道路网:布设从行政管理区与外部交通相联结的干道;国内道路应以保障生产、方便管理和生活,适应机耕需要,布设支道和岔道。
大型苗圃可根据需要布设环圃道路。
二、道路网,给水及排水系统应综合考虑,统一协调布设。
三、有风、沙危害,需要设置防护林带的苗圃,应按林带树种的防护性能,(一般以树种高的15~17倍距离)结合苗圃用地设计防护林带,林带宜与道路网配合设置。
第2.3.4条中、小型苗圃的职工宿舍及住宅可以在圃外适宜的地点建设。
第三章圃地工程设计第3.0.1条圃地工程系指苗圃生产用地建设工程第3.0.2条苗圃生产用地应根据计划培育苗木的种类、数量、规格要求、出圃年限、育苗方式及轮休或休闲等因素以及各树种的苗木单位面积产量,按下式计算生产地面积。
n N A BP=∑ ×i=1 ni C式中P??某树种育苗面积(公顷);N??每年需要该树种的苗木数量(株);A??苗木培育年数;hi??该树种单位面积产苗量(株);n??树种数量;B??轮作区的区数;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轮作区数;B/C??实行育苗轮作区情况下使用。
培育二年以上换床苗木,其生产用地,用上述公式分别播种区和移植区计算,然后相加即可。
在确定生产用地总面积时,应考虑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抚育、起苗、贮存等工序的苗木损耗,可按计算结果增加3?5%面积。
第3.0.3条圃地的区划原则:一、合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
二、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要求和育苗方法与经营管理水平综合考虑,进行作业区区划。
三、作业区的长度与宽度比例应适当。
1、作业区长度:大型苗圃或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以200~300m为宜,中型苗圃或畜耕为主的苗圃以50~100m为宜。
2、作业区宽度:以长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为宜。
在排水良好地区可宽些,反之则窄些。
3、山地苗圃作业区长度、宽度可按照地块现状尽量保持完整形状。
四、作业区宜循南北走向。
第3.0.4条作业区划分:一、播种区应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土层厚度50cm以上,肥力中等,灌溉方便,背风向阳地段。
二、无性繁殖区应依据树种生物学特性,以满足扦插、嫁接埋条(压条)、分蘖(分株)育苗的工艺条件,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
三、移植区应依据苗木培育规格和树种生长速度及其特性,选择独立完整的地段。
四、试验区应根据引种、组培和新种引植及新品种的特性及其采用工艺条件,选择便于观察、试验的地段,宜结合温度统一区划。
第四章辅助生产工程设计第一节土壤改良工程第4.1.1条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对含水量过多和土地瘠薄或连续育苗地力衰退的圃地应进行土壤改良工程。
第4.1.2条土壤改良工程设计的内容:一、确定土壤改良类型。
二、确定土壤改良的方式和改良的措施。
三、确定土壤改良的工艺、机械化作业比重和设备造型,计算土壤改良的工程量。
第二节给水工程第4.2.1条苗圃必须设有给水系统,以保证苗木生产的灌溉和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及其规模和构筑物类型。
第4.2.2条给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
第4.2.3条当利用河川迳流自然水源,需要建筑坝(闸)引水工程时应按水电部《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4.2.4条当利用地下水源需要开凿机井时,应按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供水水文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和《供水管井设计规范》的规定机井井型、深度和机井密度。
为了提高灌溉水温和蓄水灌溉的需要,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蓄水池或水塔,其类型和规模应根据贮水量确定。
第4.2.5条当采用流灌工程(漫流灌溉)时,主渠(管)道、支渠(管)道宜为永久性结构;作业区四周为临时性灌溉渠道。
各种渠道设置,应根据育苗生产的用水量、流速、地质等因素,确定渠道的宽度和深度,主、支渠道结构类型选择要本着就地取材,简单有效的原则确定,一般可采用片(卵)石铺砌。
漫流灌溉渠道的设计要求:1、渠道设置应根据育苗灌溉的需要进行设计,其平面走向应顺沿地势由高往低布设。
2、渠道坡降为1?4‰之间,最大不宜超过10‰。
对于落差过大处,应设置跌水构筑物。
3、渠道边坡宜1:1。
第4.2.6条喷灌工程:主要是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
喷灌工程设计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气候、水文与水文地质以及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4.2.7条喷灌工程设计应进行灌溉技术参数论证、水源分析、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及其工程设计,按照国际《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4.2.8条固定管道应埋入地下50cm以下,在寒冷地区应埋入冻土层以下。
第三节排水工程第4.3.1条为防止苗圃外水入侵和排泄圃内积水,应根据苗圃地形、地势、暴雨迳流和地质条件设计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包括:为了防止外水入侵而设置的截水沟和圃内排水沟网组成的排水系统。
第4.3.2条排水工程设计要求:一、大排水沟为排水沟网的出口段并直接通入河、湖或公共排水系统或低洼安全地带。
大排水沟的截面根据排水量决定,但其底宽及深度不宜小于0.5m。
二、中排水光宜顺支道路边设置,底宽0.3~0.5m,深0.3~0.6m。
三、小排水沟宜设在岔道路旁,宽度与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大、中排水沟宜采用片(卵)石铺砌的永久性结构,其边坡可采用1:1。
五、排水沟网与灌溉渠道网宜各居道路一侧,形成沟、渠、道路并列设置。
六、圃外截水沟的截面应根据排水量决定,但其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0.5m。
第四节道路工程第4.4.1条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道、支道和岔道三种。
一、干道:由行政管理区至圃外公路之间的联接道路。
大型苗圃可按林区公路二级标准;中、小型苗圃可按林区公路三级标准进行设计。
二、支道:由干道联接至各作业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