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初三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孔乙己】导学案(B4排版有详细答案解析)
![【孔乙己】导学案(B4排版有详细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50db23ad51f01dc381f134.png)
《孔乙己》教案意:“单在描绘一般社会关于苦人的薄凉”,进而“揭出病苦,惹起班别学号日期:2月 27日疗救的注意”。
一、方案4、依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区分段落层次。
1、阅读课文两次。
第一部分(第 1—3 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2、掌握以下加点字的读音第二部分(第 4—13 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凄惨遭受,揭露其羼水()颓唐()笔墨纸砚()不屑置辩社会本源。
....( )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附和()蘸()咸亨酒店()第一层( 4— 9 节)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2、解说以下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初步和发展)选用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睁开情节:不屑置辩——①②颓唐——③④3、写作背景:小说写于 1918 年冬季,最先刊载在1919 年 4 月的《新重视于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迫害;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夜继《狂人日志》以后的第二篇白话小第二层( 10—11 节)描绘孔乙己的不幸遭受。
(情节的热潮)说,后收入小说集《呼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颠覆封建帝制,可是中重视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残害。
国社会封建权力仍旧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固然在 1906第三层( 12—13 节)交待孔乙己的凄惨结局。
(情节的结局)年就取消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旧很猖狂。
封建教育二、教案仍旧是社会教育的中心容。
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一)初读课文,自主研究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倡始攻击,深刻批评了“礼教吃人”的1、咸亨酒店饮酒的人有哪几种种类,各有什么特色?罪恶。
《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
鲁迅经过描绘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和残害的基层念书人的凄惨遭受,揭穿和控告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露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漠以及普通民众的麻痹、冷峻的精神世界。
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2、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县恒景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样人物及其互相关系,有什么作用?3、文章开头两段,描绘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享酒店,而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利处是什么?4、作者为何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
九年级孔乙己导学案
![九年级孔乙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5a2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d.png)
九年级孔乙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难点(1)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及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荤()菜羼()水蘸()酒打折()腿不屑()置辩颓()唐间()或蒲()包(2)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局:②阔绰:③羼:④绽出:⑤不屑置辩:2、再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77a6d767f5acfa1c7cd80.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及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二、文学常识填空1、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2、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三、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并释义阔绰():羼():绽出():间或():拭():蘸():打折():附和():不屑置辩():颓唐():戕害():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3、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1)(2)(3)(4)(5)(6)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4a1f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b.png)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1导学案是指针对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的特定要求,给出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精准学习和掌握重点。
本篇文章将以《孔乙己》为例,给出一份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这篇文学名篇。
一、文本分析《孔乙己》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位饮酒作乐的落魄汉孔乙己在酒馆中的一番遭遇。
这篇小说以武汉汉阳县城酒馆里一个饮酒的孔乙己为主角,通过对孔乙己的描写,表现出当时社会阶级划分严重,穷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现实。
本篇导学案将分别从文本结构、人物形象、文本语言和时代背景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文本结构分析《孔乙己》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开端、主体和结局。
开端通过描写孔乙己一副“憨厚”的外表,给人留下一种纯朴、笨拙的印象。
主体部分展现了孔乙己在酒馆闲逛的片段,孔乙己的一番对酒如命,举止诙谐的行为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同时也对穷人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同情。
结局部分通过孔乙己被打并被赶出酒馆,以及孔乙己跌倒后被众人拾起,展现了穷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低下,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和温暖。
三、人物形象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文学形象中最为鲜明、最能体现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形象之一。
他做事盲目,无知语塞,行为自由散漫,但同时又兼备了一种纯洁、富有自尊心的精神,他饮酒作乐,又不让别人摸,为零钱一角之事,可以舍去半碗酒,对待穷苦人态度温和,对酒馆老板也从不认输。
鲁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阶级的割裂与穷人的无助,呼吁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四、文本语言分析文本语言是鲁迅小说的精华所在,其简洁、凝练,充满哲理性的文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最后孔乙己被赶出酒馆后跌倒,被路人伸出手拉起,路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几句简单的语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孔乙己感到十分温暖,比拥有整个酒馆都温暖,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鲜明的表达力。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43d8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9.png)
教师寄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被屈辱地记住,被残忍地忘记——《孔乙己》导学案设计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使用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内容。
2、学习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3、感知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理解小说的主题。
【素养生成】一、激情导入: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部作品?人物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任务一、自读课文,预习检测【自学】【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后,独立完成任务一,完成后本组1号与3号,2号与4号互相检查正误】(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字,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二)写作背景:【自学】《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编入《呐喊》。
小说以清末为社会背景,展示了新文化与复古逆流的激烈斗争。
当时,北洋军阀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教育上推行复古主义。
鲁迅针对这一现状,写了这篇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这是一篇讨伐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规范书写下列词语。
荤.菜()踱.()羼.水()间.或()置辩.()拭.去()颓.唐()附和.()蘸.着()侍.候()门槛.()荐.头()不屑.()4.填空。
⑴小说的三要素是、和。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和。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75d2c2055270722192ef795.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选用“我”作为叙述角色串组材料,将人物一生典型片段连起来的结构。
2.了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二、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难点: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2、作品含蓄(夹杂方言、古句),不易理解。
三、资料链接:1、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
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
有《鲁迅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课中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课中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dcb7f04028915f814dc21d.png)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课中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及病态社会的批判,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题写生字词。
......二、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和写作背景等.................三、了解内容,理清层次...........1..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2..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
.............................2.、提出疑难,讨论交流。
........... 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
.........短衣帮: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中学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中学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440e0866fb84ae55c8dec.png)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照中学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教案【学习目标】累积字词。
掌握小求情节,感觉孔乙己的人物。
学惯用人物的相貌、动作、语言等描绘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深刻领悟作者对腐败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峻社会的批评。
【学习要点】掌握小求情节,感觉孔乙己的人物。
【学习难点】学惯用人物的相貌、动作、语言等描绘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前预习】课前导入我们上几日认识了一位受科举制度迫害的念书人——范进,他由于中举而喜极而疯,让人可叹可喜。
今日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处于社会基层的念书人——孔乙己回首作者本文的作者是 ______,原名 ______,浙江 ______人,中国伟大的 ______家、 ______家、 ______家。
他的散文集是______,散文诗集是 ______,小说集是 ______、______等。
我们在初中阶段曾学过他的一篇记述他童年生活的文章是____________、记述他童年保姆的文章是____________、记述他童年伙伴的文章是____________、记述他和伙伴们夜晚去看戏的文章是____________、记述他和他兄弟之间旧事的文章是____________、记述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孔乙己》是鲁迅最喜爱的一篇小说,作家巴金以前热忱赞美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初步感知读完整文,你感觉这篇文章“好” 在哪里?(言之成理即可)2、请用一句话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中沟通】认识孔乙己:1、依据课文内容,2、填写孔乙己的档案表。
姓名年纪身体情况专长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经济情况生活空间主要事件(归纳)最后结局2、小结:我们从这张表格中感觉到了孔乙己是一个生活__________, 遭受 __________,结局 __________的基层念书人的形象。
五、感觉孔乙己1、你感觉孔乙己身上哪些方面值得你怜悯?请联合人物描绘方法剖析其人物形象。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必修五)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204aed17b90d6c85ec3ac687.png)
《孔乙己》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必修五)5、《孔乙己》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一、课前准备1、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手中的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著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作品背景:《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五四”运动前夕,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
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二、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亨()舀()砚()蘸()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打折()腿2、解释下列词语:附和:惋惜:不屑置辩:颓唐:君子固穷:营生:三、课堂探究学习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还要分析其写作特色。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提示走进小说,理清故事情节。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那么,文章第一、二段的作用是:,文中主要写了关于孔乙己的六个故事情节,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6ce8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0.png)
第05课《孔乙己》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背景、人物、环境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1.文题解读“孔乙己”这个名字是由描红纸上的“”而来,是“半懂不懂的话”,鲁迅先生用这个绰号作文章的题目,具有深刻的意味。
2.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集:《》;杂文集:《》《华盖集》《热风》。
3.字词积累①读准字音: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蘸.酒(zhàn)咸享.(hēng)颓.唐(tú)B.舀.出(yǎo)笔砚.(yàn)羼.水(chàn)C.哄.笑(hǒng)蒲.包(pú)拭.擦(shì)D.门槛.(kǎi)木屑.(xiè)阔绰.(chuò)②理解词义: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2)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3)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4)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
(5)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小说情节。
1.看标题,明线索请说出我们学过的小说线索类型;读标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2.按要素,析结构。
(1)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2)概括主要内容。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5、孔乙己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案5、孔乙己](https://img.taocdn.com/s3/m/c4252fabf8c75fbfc77db27a.png)
5、《孔乙己》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小说的基本常识。
2.积累生字词。
3.理清小说的结构,概括故事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
【学习难点】理清思路,品析作者将故事发生的场景集中在咸亨酒店的意图。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作品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我们学过他的选自《朝花夕拾》的《三味书屋》,选自《野草》的《风筝》。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法指导:快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弄清音、形、义。
荤.菜()阔绰(..)舀.水()羼.水()..)踱.步()咸亨(笔砚(.. ) 蘸.了酒( ) ..)间.或( ) 颓.唐( ) 附和(打折.了腿( ) 赊.欠( ) 不屑.置辩(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孔乙己有哪些遭遇?请你用下列格式说说孔乙己的故事。
在第()自然段,我读到了孔乙己()的事。
明确:第四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十一段,。
2.孔乙己在什么地方活动,课文中的哪些段落写了孔乙己活动的环境?明确:3.默读1至3段,思考:这是什么时候的咸亨酒店?店里有哪些人物?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用以下格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我走进()年的咸亨酒店,从()这些人物中,我看到了()的社会现实。
明确:4.这部分是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归纳文章主题。
【学习重点】学习小说运用多种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8add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导学案孔乙己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和写作动机;2.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和语言特点;4. 探讨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导学内容】【导学一】了解背景请同学们思考:《孔乙己》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答案:《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他写这篇作品是希望通过描述一个痛苦而渺小的人物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并进而呼唤人们的良知和善良。
【导学二】分析人物1. 描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醒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描述薛嵩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醒同学们:可以从薛嵩对孔乙己的态度和对待其他人的方式进行分析。
【导学三】分析情节结构1. 本文的情节结构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明概括。
提示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进酒店”、“孔乙己弹琴”、“孔乙己遭打骂”、“孔乙己厚葬”等方面进行分析。
2. 为什么孔乙己在酒店遭到了打骂?提示同学们:可以从孔乙己的外貌、性格以及薛嵩的嫉妒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学四】探讨作品的意义与主题作者通过《孔乙己》这篇作品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主题?我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和启示?提醒同学们:可以从作品中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以及人性的善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导学五】个人思考与表达1. 如果你是薛嵩,你会如何看待孔乙己?2. 你有没有遇到过孔乙己这样的人?你对待他们的态度是什么?3. 你对《孔乙己》这篇作品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分析了孔乙己和薛嵩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了作品的情节结构以及思考了作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增强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导学案延伸部分【导学延伸一】了解背景《孔乙己》这篇作品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他将小说设定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初三语文《孔乙己》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教学难点1.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地复杂性和丰富性。
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疏通字词阔绰.()踱.步()荐.头()绽.出()砚.台()间.或()哄.笑()附和.()惋.惜()服辩.()门槛.()蘸.酒()羼.水()侍.候()颓.唐()不屑.置辩()2.题目解说:“孔乙己”是本文主人公的,是从“上大人孔乙己”中。
用“孔乙己”来称呼本文主人公,并作为小说题目,预示小说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既切合人物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同时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者名片: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现代家、家、和家。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
1923年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4.关于小说:再读小说,结合文本找出小说三要素。
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突出性格:5.背景资料:《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6.内容概览:这篇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苦人”的形象,一方面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另一方面通过咸亨酒店的酒客们对孔乙己的戏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
课前思考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答:2.小说多次写到人们的“笑”,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每次都是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答: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分别传达出孔乙己怎样的境况?)答:②它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表现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出孔乙己怎样的心态?)答:③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结合前面的对话,想一想,掌柜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答: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答:课后总结与练习1.孔乙己之死:综观全文,你认为导致孔乙己最后死亡的凶手是谁?为什么?答:2.主题归纳答:3.写作特色(1)(2)(3)(4)4.这篇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叙述故事,试着换个视角简单讲述这个故事,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5.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
课外阅读鲁迅的《示众》《药》等小说,看看其中描写了怎样的看客形象,结合《藤野先生》中的相关情节,总结他们共同的特征,并进一步思考,鲁迅写形形色色的看客,主要想表达什么。
答:6.拓展延伸:比较阅读孔乙己——范进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
——但这只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浅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有何差异,两文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答:中考阅读训练1 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刘云龙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
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
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
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
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
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
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
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
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
遗憾的是。
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
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
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
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
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
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
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5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2.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
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
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4.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
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5.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
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3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续《孔乙己》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再偷,怕连手也打折!”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地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