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图书馆广州史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图书馆广州史记

素有百花村之称的弼教村是黎简的家乡。

人物辞典黎简(1747-1799)字简民又字未裁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性爱山水常来往于罗浮(又称东樵)、西樵两山间故自号二樵。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为狂遂自署“狂简”。黎简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精书法号称“三绝”同时还擅长篆刻。27岁之前游历两广、云贵等地此后奉母回家并常往来于家乡、顺德县城和广州府城。足不逾南岭名动全国。黎简32岁中秀才43岁选为拨贡(从秀才中选出优秀的保送入京可就读国子监。如果再经过朝考及格可授予官职)一生未曾做官。平时以卖书画、当塾师为生生活比较清贫。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等。

记者手记

为农民呐喊的诗人

黎简一生淡于仕进布衣终身平时往来城乡之间。黎简之诗多描写农村生活和他同时期的诗人黄培芳曾称赞说“田家风景推储祝山水登临擅谢公”。在他的笔下乡村风景旖旎多姿“雨酿浓青柳翠天一弯愁黛暮山圆”如临其境。但是黎简并不是隐士他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洒脱。黎简很关注百姓疾苦苍生冷暖和农民同喜共悲。

久旱逢雨黎简和农夫一样高兴“一雨苍生万家天安性命及桑麻”农民的收成有了保证老天爷又照顾百姓了。而当秋收将近雨量过大致使粮食歉收时黎简大声为农民鸣不平:“三年不见十日雨一雨偏当九秋熟;苍天作意何太酷不令人喜令人苦。”乾隆中期岭南地区多灾多难地震、台风、饥荒等接连不断农民生活困苦而官府的赈济又流于形式。尽管自己并没有种地耕田身为知识分子的黎简敢于揭发情况“苍吏居上头饥民畏如虎。民归未足乐民来已愁苦。……可怜数万人出门顾儿女。谓当朝有飨已暮火未举。安知远村民不及食官米。乡米倍于官土豪狡如鬼”。面对一斗米涨到五百钱的情形黎简高呼:“君不见垄头白骨夜有声旁白骨行无肉。”

在为农民呼喊的同时黎简自己的生活仍然清贫中年以后又体弱多病。晚年曾经寓居广州的时候甚至连看病买药的钱都不够了。即使生活这样清贫黎简还是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保持他的平民情怀。1799年其病死家中。悲乎。向平民诗人致敬。

大圣庙“神洲胜地”乃黎简所写。

大事记

1772年正月命各省购访遗书自此开始编修《四库全书》。是年为侵略朝鲜一百二十周年朝鲜祭祀死事诸人及明将李如松、李如柏。

1773年自去年至今年小金川战况屡有反复。

1774年三月严禁民间私制藤牌。七月太监高云从因结识嘱托官员被杀。八月白莲教王伦在寿张、临清一带起事月余败死。十一月令各地上缴明末清初书籍中有“违碍”之处者。

1775年七月严禁广西商民出口贸易。内地不再查禁鸟枪。八月清军攻下大金川根据地勒乌围。九月郑昭至此恢复全部暹罗失地拟向清国购买军火以攻缅甸;清帝谕:许购硫磺铁锅不准予

炮。

1776年二月大金川索诺木莎罗奔降于清。清帝东巡至曲阜四月回京。

谭伯牛

人物志

黎简主要生活在清代的乾隆年间正是史家所说的康乾盛世政权已经巩固经济繁荣在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些发达兴盛的城镇。康熙年间粤海关开通后广州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佛山镇乃清代四大镇之一商业发达。黎简的家乡遍地是花圃村民以种花卖花为业邻近的陈村当时

已经形成了大的花市。

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全国的学术氛围却走向另一面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埋头

于故纸堆考据学派盛极一时。而文艺界也弥漫着一种窒息心灵的复古之风。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尤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活跃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富有活力的作品给文坛

带来生气黎简就是其中的一员。

黎简《溪桥秋兴图》(广东省博物馆提)

黎简《行书十四言联》(广东省博物馆藏)。

人物列传

岭南四家广州城里定交

清代初年山东人王士祯以诗闻名海内五十余年士大夫尊为泰山北斗。他所倡导的神韵之说影

响很大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歌的最高境界。王的声望足以奔走天下”到乾隆年间余波尚

存。但岭南地区有位诗人对王士祯独致微辞他有诗云:“诗家当代尊者谁秋谷杰出新城危。死生

且而为门户甫白不闻相是非。身前之名尚按剑身后之名无立锥。”秋谷是指清初著名诗人赵执信

当时他因标举独创、反对神韵而名满天下。针对诗坛上空泛、疏浅的流弊赵执信提出“诗外有事”、

“诗中要有人在”的主张。新城是指王士祯。显然作者是推崇现实主义的赵执信而不满王士祯。

这位诗人就是顺德黎简号二樵人称黎二樵。

1747年(乾隆十二年)黎简出生在广西南宁。他祖上两代都是国子监生可谓书香家庭;黎简的父亲当时在南宁为米商喜欢读书作诗并组织了一个“五花洲吟社”经常和朋友吟诗论道。受其

熏陶黎简十岁能赋诗属文。长大以后黎简博览群书畅游于笔墨书画之间水平见长。父亲每次外出

游历都会带上儿子拿笔练习书画闲时外出旅游也不忘题名留念。看见儿子是做诗人的材料父亲开

始有意培养每次回家或外出游山玩水总要带上儿子“遍览桂林山水”。后来黎简又云游黔、贵北

上湘、鄂。山水胸中留笔下气势现年轻时的游历生活对黎简的为诗作画大有帮助。

1773年黎简陪着母亲从广西回到弼教村从此之后他经常来往于顺德县城、广州府城之间还到过佛山、中山访师会友;罗浮、西樵、鼎湖这些风景名胜也留下了他的足迹。过着典型传统知

识分子的生活平时以书画为生。

30岁那年黎简来到广州城西开课收徒成为一名塾师。当时顺德老乡张锦芳以诗文闻名乡里他与胡亦常、冯敏昌号称岭南三子。张锦芳觉得黎简的诗作很好视为“劲敌”。番禺的吕坚自负

诗才很少看得上别人的作品但是读了黎简的诗后不禁叹服。大约其时顺德另一位诗人黄丹书经张

锦芳引见和黎简成为好朋友。张、黄、吕、黎四人其诗奇正不一各有所长人称岭南四家都是知名

岭南的诗人。从此黎简步入了广州的文学圈好友之间作诗唱和交游往来。黎简视黄丹书为知己临

死之际留下遗嘱让黄丹书给自己“述其事状”。

布衣诗人拒见文坛大腕

黎简之诗境界新颖诗句奇特情真意切。他学习黄庭坚、杜甫、谢灵运、韩愈、李贺等人的诗

作取各家之长自成一体。他写农村风光:“两道春洲隔水青桃花万树日冥冥;红衫碧草绿波底上

有浴鸥双白翎。”诗意盎然栩栩如生。他写饥荒之年的农民生活:“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

空。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为民呼喊与民同悲。兄弟之情在他笔下自然流露:“今日

兄弟同生日少壮相随后五年。两地发肤趋老大在天弦望各风烟。”正因如此清人温汝能说“其无

笔不到无韵不稳无声不谐格虽奇而实平正。如桃源洞天桑麻鸡犬男女衣服悉无异于外人;但其取

径稍曲世儿惘惘自迷其津遂疑桃花流水为天上人间耳。”洪亮机感叹“作诗造句难造字更难。若

造境造意则非大家不能。近日顺德黎明经颇于此见长惜英年早逝。然所存诗尚足以睥睨一世。”

黎简一生未曾做官1789年广东学政关槐选为拨贡按规定第二年须进京参加廷试合格后可

授予知县一类的官职。因父亲病亡黎简未能成行。此后因身体多病更加淡于为官。虽然黎简足迹

没过岭南但名声远播全国知名。1784年69岁的文坛领袖袁枚来到广州早就听说二樵的大名希

望前去一见。黎简觉得他诗与人品不佳无师生之道而且文章亦不足取所以拒绝和袁枚见面。可能

因此袁枚怀恨在心所以他的《随园诗话》里没提黎简的诗作。

黎简的诗集名为《五百四峰堂诗钞》是因为他常游历罗浮山(又称东樵)、西樵山两山相加共

有五百四峰所以如此命名。近代浙江文学家李慈铭阅读黎简的诗后说“其诗幽瘦秀迥不犹人。二

樵以绘事名诗中皆画境也。”清人王昶也誉之为岭南诗人之冠。

书画名家为生活典衣易米

除诗之外黎简的书画也很好很多人争着来买他的字画。他每次写字时总是端坐于桌前执笔最

正悬腕舒徐一笔一划皆有停顿。黎简去朋友家中看到古人的名迹名帖他总是全神贯注地揣摩回来

后就可以模仿写出来而且字迹非常像。各种字体黎简都练习过但他写得好的要属行书。他从晋人

书法入手中年兼学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行楷晚年又练习苏东坡和黄庭坚的书法。清代嘉道年间

的诗人张维屏说:“其书一种萧疏淡远仿倪高士;一种淋漓苍润由梅花道人而问津北苑。”清代著

名书法家谢兰生对其非常佩服:“开始学《曹全碑》玩味久之一落笔便工妙他人虽学十年不逮故

其书与画并传。予谓其书胜于画。”张维屏这样评价黎简的书法“其书意态追晋人中年兼学李北

海晚年写苏黄两家之体居多”。记者看过黎简的一幅行书如行云流水而又带着几分端庄俗话说字

如其人我们可以想见黎简写字时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