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 第二章 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第2章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学概论第2章全球环境问题
[H+]=[OH-]+[HCO3-]+2[CO32-] • 将[H+]、[HCO3-]、和[CO32-]代入上式,得:
[H ] K H K1 P 2 2 K H K1 K 2 P 2 Kw CO CO [H ] [H ] [ H ]2
[ H ]3 ( Kw K H K1 P 2 ) [ H ] 2K H K1 K2 P 2 0 CO CO
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性物质。
想想看: 湿沉降与干沉 降有什么区别?
*(单击图片Leabharlann 答案~~)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的 CO2,故正常雨水本身略 帶酸性,pH值约为 5.65,因此一般是以雨水中的pH值 小于 5.65 称为酸雨。
酸雨为何界定为pH5.6 ?
• 在清洁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
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 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 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气体是CO2。如果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 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气浓度为330ppm,与纯 水的平衡如下:
KH CO2 ( g ) H 2O H 2CO3 K1 H 2CO3 H HCO3 K2 HCO3 H CO32
式中:KH——CO2水合平衡常数,即亨利系数3.2810-2 摩升-1大气压-1 K1、K2——分别为碳酸的一级、二级电离常数 4.3010-7、5.6110-11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4、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6、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7、环境自净能力: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称为环境自净能力。

二、简答1、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④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理论环境学的主要任务:运用有关的现代科学理论,总结利用和改造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承和发展有关的环境科学理论,以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环境、环境科学与环境学1、如何理解环境的含义?从哲学上讲: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其中心事物是人类,与人类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环境要素的含义及其特点?又称环境基质,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中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即环境组成的最小单位特点①最差(小)限制律②等值性③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④环境诸要素出现有先后,但互相联系,互相依赖3、环境的功能特性有哪些?一、整体性二、有限性三、不可逆性四、隐显性五、持续反应性六、灾害放大性七、可塑性4、何谓环境本底值、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能力(1)、环境的本底值环境在未受污染影响时,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正常值,称为环境的本底值。

(2)、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环境容量(3)、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由于环境对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此种作用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5、举例说明环境的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隐显性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其危害的后果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显露出来,这便是环境的隐显性。

除了某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事件(森林大火、农药厂事故等)可直观其后果外,其它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显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例如,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需要经过20年的时间才显现出来;又如DDT农药,目前各国均已停止使用,但已进入生物圈和人体中的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从生物中彻底排除。

❖持续反应性环境的持续反应性,表现为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止危害一次,往往多次危害。

例如:有些污染物、污染因素侵犯人体或其它生物体,不仅危害受害者本身而且会产生遗传变异,造成对一代乃至后世几代的危害。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生态学基础)【圣才出品】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章节题库第二章生态学基础一、填空题1.消费者属______,主要指动物;______称为初级消费者;以______为食的动物可称为次级消费者。

【答案】异养生物;食草动物;食草动物【解析】消费者属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它们以其他生物或有机质为食。

其中以植物为食的食草动物,称为一级消费者;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称为二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以二级消费者为食的食肉动物,称为三级消费者。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传递。

2.分解者主要是指______和______等微生物。

【答案】细菌;真菌【解析】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者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再供给生产者。

3.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联系【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食物链(网)和营养级是实现这些功能的保证。

4.捕食性食物链以______为基础,构成形式为:植物→______→食肉动物。

【答案】生产者;食草动物【解析】食物链是各种生物以食物为联系建立起来的链索。

捕食性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基础,其构成形式是植物—食草动物一食肉动物,后者可以捕食前者。

如在草原上,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在湖泊中,藻类一甲壳类一小鱼一大鱼。

5.生态平衡的基本标准包括三个方面:______、______和输入与输出物质数量的平衡。

【答案】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解析】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结构知识点整理

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结构知识点整理

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结构知识点整理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过程、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

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等。

无机物如氮、磷、钾等元素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能量和物质传递作用。

气候因素如温度、降水、光照等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能源如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运转的动力源泉。

2、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

(1)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除了绿色植物,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如蓝细菌等也属于生产者。

(2)消费者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等。

初级消费者通常是食草动物,如兔子、羊等;次级消费者是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食肉动物,如狐狸、狼等;三级消费者则是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食肉动物,如狮子、老虎等。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作用。

(3)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和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它们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从而完成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例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青草→野兔→狐狸→狼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顶级消费者结束。

2、食物网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往往不止在一条食物链中,可能同时处于多个食物链中。

食物网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

环境学概论选用教材卢昌义编著,现代环境科学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教材(美)戴维斯(Davis,M.L),(美)康韦尔(Cornwell,D.A)著,王建龙译,环境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左玉辉主编,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林肇信,刘天齐,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二版推荐网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中国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环境报社全球环境基金中国网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法网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新闻网绿色学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臭氧在线全球机遇基金臭氧层巴塞尔控制危险废物的跨疆域越境转移及其处理的公约台湾酸雨咨询网中国水网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水体污染地球大气、气候与环境信息计划(英文)国家海洋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思自考题要求请为每章出10~15道选择题,并回答。

为每章感兴趣的话题出0道以上探讨性、论述性题目。

(不必回答)好的题目将收录到本学科试题库!请大家独立完成!视试题对本章围绕的重点及适当兼顾全面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有论述性题目给分!本课程主要章节(32课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生态学基本原理(2)第三章人口问题与环境(2)第四章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我国的环境问题(6)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4)第六章环境污染(11)第七章环境管理(4)第八章可持续发展(1)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1 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发展3 环境功能特性4 环境科学发展及研究对象、内容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一、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中心事物?是人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他生物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包括动植物种群)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大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介绍生态系统的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某一地区内不同物种的群体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单位。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依赖、共存,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生物群落的特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等。

2. 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要素。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水是维持生物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的许多基本生活过程。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降解等方式进行循环。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元素形成有机物质;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的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死亡的生物体通过分解作用被微生物降解成无机物质,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中。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要素,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依赖于能量的流动。

能量从太阳辐射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最终以生物体的代谢消耗掉。

能量的流动是生物群落维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条件。

3. 生态服务: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供水、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维持了地球的水循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起到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河流的调节,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防洪功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2.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
的物质。 资源的分类 ------不可更新的资源,如各种金属、非金属、化石原料 ------可更新的资源,如水、土壤、动植物 ------不竭的资源,风能、太阳能 目前,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增长率。
加上人口无限制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资源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可能枯竭。
五、人类与环境
六、人工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
过人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人工控制 对该系统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城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数量少,不能满足当 地消费者的需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需 要异地分解者分解废弃物。
四、生物与环境
1、生物依赖于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和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脂类、核酸的基础元素均来自环境。 生物的发展、进化依赖于环境 ------环境因子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条件。 ------生物对环境的限制因子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耐性。 利比赫法则: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综合的环境因子,
气圈中的大气循环和流动,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圈 的生命活动和环境变化。如空气中的微粒,像花粉、种 子、细菌、昆虫会被气流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同样,核 放射性微粒,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农业上使用 挥发的有机有毒气体都会被传播到地球各地。污染物也 可因逆温现象在某地区上空大量富集,对生物造成极大 危害。
三、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地质化学循环 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森林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利用
光能和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系统。每公顷阔叶林每天 可固定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3吨的氧气。 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转化是营养物质的最大生产和 储存库。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占 整个生物圈的50%。 动物、植物、微生物所需的水分等物质可通过森林生 态系统从气相循环的交换作用中获得。森林生态系统 每年可向大气中蒸腾48万亿立方米的水。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现代水文循环:注重陆面生态-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关键问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第二章生态系统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存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星系传递和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直接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不受生态系统综合征的影响、具有恢复力、自我调控能力、不影响相邻系统、不受风险因素的影响、在经济上可行、维持人类和其他邮寄群落健康的一种状态。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反应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管理: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原理,以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控手段。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物种:一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其中个体之间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正常后代个体。

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环境:生物的栖息地,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

生态作用:环境对生命系统的影响生态适应:生命系统改变其自身的结构与过程以便与其生存环境相协调的过程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科学概论2第二章 生态系统

环境科学概论2第二章 生态系统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全球变化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 3、可持续发展。
2021/1/16
2021/1/16
1、生态系统 (ecosystem)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
④俄国学派(前苏联学派):植物(群落)与 地学结合。代表人物:B.H.Cykayeb
2021/1/16
(3)现代生态学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 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研究手段更新; 研究范围的拓展,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2021/1/16
相关概念
•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占据某一地区的 某个种的个体总和(Friederich,1930)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是指在一定 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 互影响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单元。
2021/1/16
2、生态系统(ecosystem)的结构
肉食物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称
(能量传递)
(comsumers) (carnivores) 寄生者
杂食动物
三级肉食动物(顶极肉食动物)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利用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 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通 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 并为其它生物及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环境概论第2讲-生态系统与有机生物体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

环境概论第2讲-生态系统与有机生物体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
•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方式 的物种起源.
完整版课件ppt
5
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
• Darwin’s mechanism of evolution is by natural selection, in which better-adapted individuals-those with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traits better suited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re more likely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increasing their proportion in the population.
successfully, whereas less-fit individuals die prematurely or
produce fewer or inferior offspring.
完整版课件ppt
6
完整版课件ppt
The 14 species of Galapagos finches descended from a single common ancestor.
•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a 19th-century naturalist, proposed the mechanism of evolution that is still accept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day. As you will see, the environ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第二课生态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第二课生态与环境

二、生态系统
定义
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 ecosystem)是指
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 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 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二、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
第二课 生态与环境
本章知识点
2-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2、生态平衡及环境破坏 2-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本章知识点
2-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2、生态平衡及环境破坏 2-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学 二、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
定义
生态学(Ecology):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于1869年最早 提出。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 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物种拥有程度的一种衡量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 的复杂性总称。
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 生态系统通过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
态。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 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自我调节)
六、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
综合性、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
2、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环境学概论:第二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环境学概论:第二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空间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分层现象,成层结构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 资源的能力。
如水域生态系统: 大量的浮游植物聚集于水的表层; 浮游动物和鱼、虾等多生活在水中; 底层沉积污泥层中有大量细菌等微生物。
(二)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外貌会随时间不同而 变化,这反应出生态系统在时间上的动态。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极为 重要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尸体将 会堆积成灾,物质不能循环,生态系统 将毁灭。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一)物种结构
关键种 冗余种
一些对其他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 种,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 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削 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 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关键种。
① 太阳的辐射能以光能的形式输人生态系统 后,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所固定,但不能 再以光能的形式返回;
消费者
消费者是不能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 生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 制造的有机物质,是异养生物。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初级生产物起着加工、再生产的 作用,而且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起着 积极作用。
分解者
分解者都属于异养生物,这些异养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连续地进行着分解作 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简单 的有机物,最终以无机物的形式回归到 环境中。
非生物部分 生物 部分
非生物成分 物质代谢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生产者是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 物的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 些细菌,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成分。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 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 且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唯一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 基本和最关键的成分。

环境保护概论新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环境保护概论新第二章生态学基础知识

成游离氮,再进入大气,完成氮的循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 组成部分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 息联系,用这些信息使生态系统联系 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 中的信息联系主要有: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形式主要有营 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 信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地球表层,碳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碳的
贮量约为2.7*1016亿T,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
形式存在,其中碳的贮量约为7*1011亿T。绿色
植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中二氧化
碳被生物利用的唯一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用。被绿色植物固定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消
费者利用。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者需要能量。能量在流动
过程中也会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变
过程中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增加。

在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最初是来自于太阳。
太阳能被生物所利用,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来实现的。

绿色植物在合成有机物时,将太阳光能转变为
可贮藏于植物体中的化学能。绿色植物体内所贮藏
(二)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各个环节叫营养级。生产
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
级,依次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营养和能 量供应者,但低级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10 左右能量为上一营养级所能利用。为了能 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通,自然界就形 成了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 产力金字塔。在寄生性食物链上,生物数 量往往呈倒金字塔。
的化学能,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依次传给草食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 《本草纲目》。
• 在欧洲:
• 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 (公元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 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
础》; • 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
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学派的形成。主要有:
①北欧学派:以注重群落结构分析为特点。 代表人物:G.E.Du Rietz
②法瑞学派:注重群落生态外貌,强调特征种 的作用。代表人物是J.Braum-Blanquet
③英美学派:以动态和数量生态为特点。代表 人物是Clements和Tansley
④俄国学派(前苏联学派):植物(群落)与 地学结合。代表人物:B.H.Cykayeb
(3)现代生态学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 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
在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 研究手段更新; 研究范围的拓展,从纯自然现象研究,拓展到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
“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 • 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 •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 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
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
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 态学》)。
(能量传递)
(comsumers) (carnivores)
级消
寄生者
三级肉食动物(顶极肉食动物) 费者
杂食动物
腐食性动物
(3)还原者(分解者)(reducers)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利用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 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通 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 并为其它生物及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 • A.G.Tamsley(1911)发表的《英国的植被类型》等; • R.N.Chapman(1931)的《动物生态学》; • 中国费鸿年(1937)的《动物生态学》; • 特别是W.C.Alle(1949)等的《动物生态学原理》出版,
被认为是动物生态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现代生态学的几个热点: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全球变化的生态效应及其对策; •可持续发展。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 (公元16世纪以前)
• 在我国:
公元前1200年 《尔雅》一书; 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 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
1.非生物部分 无机物质 (H2O、N、P、K、Ca等矿质元素) 有机物质 (糖、蛋白质、脂类、腐殖质等)
(1)生产者—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输入生态系统)
草食动物(一级消费者)(herbivores)
2.生物部分 (2)消费者
一级肉食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 统称二级消费者)
肉食物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称三
生态学的内容
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 • 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 •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全球变化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 3、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系统(ecosystem)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1、生态系统 (ecosystem)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 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
相关概念
•种群(population) 种群是占据某一地区的 某个种的个体总和(Friederich,1930)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 是指在一定 地段或一定生境里各生物种群相互联系和相 互影响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单元。
2、生态系统(ecosystem)的结构
生态系统
气候因子 (光、温等及其他物理因子)
环境学概论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与生态系统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与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 二、生态系统 三、生态平衡 四、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五、生态学的中心思想及其应用
一、生态学(ecology)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内容 3、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 围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
消费者是指动物,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成 有机物,只能以植物和其它动物为食物。消费者虽然不是有机物 的最初生产者,但在消费者体内,也有有机物再生产的过程。所 以,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 个环节。
分解者是指各种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 残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归还给自然界,重新供植物利用。 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它们自身需要的能量。
(2)近代生态学阶段 (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
• 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1)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著作与教科书出版。
代表作:
• C.Cowels(1910)发表的《生态学》; • F.E.Chements(1907)发表的《生态学及生理学》; • 前苏联苏卡切夫的《植物群落学》(1908)、《生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