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十四经脉)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十四经络循行及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及歌诀
手太阴肺经
寅3-5
上肢内侧外缘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中求,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营, 少商穴在大指内,距指甲角韭叶明。
手厥阴心包经 戌19-21
九心包络手厥阴, 前正中线诸穴匀。 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腱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 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 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 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厥阴心包经 戌19-21
九心包络手厥阴, 前正中线诸穴匀。 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腱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 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 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 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太阳小肠经未13151517七足太阳膀胱经起于晴明至阴终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天柱筋外发际恁再下脊旁寸半寻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五神堂六七譩譆膈关藏九椎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胞肓廿一秩小腿各穴牢牢记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昆仑外踝跟腱间仆参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脉穴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下寻京骨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次第找

十四经络

十四经络

十四经络穴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中开6寸,平第一肋间。

2云门:中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中。

3天府:腋纹下3寸,肱二头肌桡侧缘。

4侠白:腋纹下4寸,肱二头肌桡侧缘。

5尺泽:肘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6孔最:腕纹上7寸。

7列缺:腕纹上1.5寸。

肱桡肌与长展肌之间。

8经渠:桡骨茎突与桡脉搏动桡侧凹陷处。

9太渊:腕掌纹桡侧,桡动脉搏动桡侧凹陷处。

10鱼际: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11少商:拇指末节桡侧。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食指末节桡侧。

2二间:掌指关节远端凹陷中。

3三间: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4合谷: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5阳溪:拇指上翘时,拇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

6偏历:腕纹上3寸,5~11穴连线上。

7温溜:腕纹上5寸,5~11穴连线上。

8上廉:腕纹上8寸,5~11穴连线上。

9下廉:腕纹上9寸,5~11穴连线上。

10手三里:腕纹上10寸,5~11穴连线上。

11曲池: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12肘髎:屈肘取,11穴上1寸,肱骨边缘处。

13手五里:肘纹上3寸,11~15穴连线上。

14臂臑:肘纹上7寸,11~15穴连线上。

15肩髃:臂前平伸,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6巨骨:肩锁骨峰端与肩胛骨之间凹陷中。

17天鼎:平环状软骨,乳肌后缘。

18扶突:平喉结,乳肌前后缘之间。

19口和髎: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20迎香:鼻唇沟中,平鼻翼外缘中点。

三、足阳明胃经1承泣: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区别眶下缘)3巨髎: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

4地仓:瞳孔直下,平口角。

5大迎:下颌角前方,脉搏动处。

6颊车:咀嚼时隆起处,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

7下关:颧弓与下颌切迹形成的凹陷中。

8头维:额角发际上,中开4.5寸。

9人迎:喉结旁,胸锁乳肌前缘,总动脉搏动处。

10水突:平环状软骨,乳肌前缘。

11气舍: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骨与锁骨之间。

12缺盆:中开4寸,锁骨上窝中央。

13气户:中开4寸,锁骨下缘。

14库房:中开4寸,平1肋间。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作者:————————————————————————————————日期: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2017-09-15 00:08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公众号【中推医学文化研究院】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ppt课件

针灸学基础-经络学说腧穴十四经脉ppt课件

指出:
太阳经头痛——羌活 少阳经头痛——柴胡
阳明经头痛——白芷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
28
第二节 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疗法施术的部位。 二、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凡属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外奇穴—十四经穴以外,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为腧穴,“以痛为腧”。还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19
四、经络的作用
1、沟通联系作用 2、运输渗灌作用 3、感应传到作用 4、调节平衡左右
20
经络的作用——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 主要表现:
1.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系——经筋、 皮部 2.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系——经别 3.脏腑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加强了相为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联 系
38
第二节 腧穴——特定穴的意义
(九)八脉交会穴 1.含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交会的八个腧穴。 2.分布:肘膝关节以下 3.应用: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十)交会穴 始见于《甲乙经》) 1.含义:两经及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 2.分布:头面、躯干部 3.应用: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21
经络的作用——运输渗灌作用
经脉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具有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灵枢·脉度》:“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脉度》:“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22
经络的作用——感应传导作用

人体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学好中医并不难!

人体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学好中医并不难!

人体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学好中医并不难!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经穴图谱,分部位总结,并按照十四经脉列出,总共有361穴,非常实用,建议中医都收藏了。

中医认为凡是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穴位。

这些腧穴因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路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分布于十四经以外的腧穴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等。

(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针灸学十四经穴表.

(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针灸学十四经穴表.

经络总论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一、手太阴肺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主治概要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二、手阳明大肠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主治概要本經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三、足阳明胃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四、足太阴脾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整理)考研《针灸学》必考十四经脉特定穴定位及主治

(整理)考研《针灸学》必考十四经脉特定穴定位及主治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2-29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中医现在已经是大多数基层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就必须掌握穴位的基础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经络,配合图谱和歌诀能够强化记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类整理的十四经络速记,值得收藏!1、手太阴肺经经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寸迎香列。

3、足阳明胃经经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乘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饮,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经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5、手少阴心经经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六十七穴足太阳,晴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于曲差,五处一五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一、手太阴肺经穴位定位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共11个穴位。

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2.云门: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

3.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中。

4.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天府下,去肘五寸。

5.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肘中横纹上动脉。

6.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针灸甲乙经》:去腕七寸。

7.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针灸甲乙经》:去腕上一寸五分。

8.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针灸甲乙经》:寸口陷者中。

9.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针灸甲乙经》:掌后陷者中。

10.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

11.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定位手阳明大肠经穴,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十四经脉分布表

十四经脉分布表
属脾络胃
足厥阴肝经
大趾外→下肢内中、前→阴部→胁部
属肝络胆
足少阴肾经
小趾下→足心→下肢内后→胸腹第一侧线
属肾络膀胱


任脉
会阴→胸腹部正中线→颈→下唇
起于胞中
督脉
尾骨端→脊柱→头顶正中线→鼻柱→上齿龈
起阳小肠经
小指→上肢外侧后→肩胛→颈→耳前
属小肠络心



足阳明胃经
目下→面周→颈前→胸腹二侧线→下肢外前→次指
属胃络脾
足少阳胆经
外眦→头颈→项侧→胁腰侧→下肢外中→四趾
属胆络肝
足太阳膀胱经
内眦→头顶一侧线→项后→背腰一二线→骶→下
肢外后→小趾
属膀胱络肾



足太阴脾经
大趾内→下肢内前、中→胸腹第三侧线
目下面周颈前胸腹二侧线下肢外前次指
十四经脉分布表
十四经脉分布表
十四经脉
体表部分
内行部分



手太阴肺经
胸旁→上肢内侧前→大指
属肺络大肠
手厥阴心包经
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阴心经
腋下→上肢内侧后→小指
属心系络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
次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鼻旁
属大肠络肺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指→上肢外侧中→肩后→颈→耳后→眉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操作要点
小结
禁针。
足阳明胃经
特点:人体十二经脉六阳经之一。起于迎香穴, 从头走足。属胃络脾,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总 共45穴。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 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循行路线: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旁行 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睛明),向下沿鼻柱外侧( 承泣),入上齿龈内,回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向下 在颏唇沟承浆穴(属任脉)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 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过耳前,经过上 关穴,沿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手太阴肺经小结
1、联系脏腑有肺、大肠、胃、膈、咽喉、气道。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右
对称。 3、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肢内侧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1、2掌骨之 间(合谷)行于上肢外侧前缘,至肩端(肩髃),向后与 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 ,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 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 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 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穴 Hegu LI4 定位:第1、2掌骨间,约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
、 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出血,齿痛, 咽喉肿痛,指挛,臂痛,口眼歪斜,热病无 汗,闭经,滞产,痢疾,小儿惊风等。
针灸学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 主讲人: 安鹏
十四经脉
从经脉图中读出什么,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 读图思维——是按图索骥,还是得意忘形!
十四经脉
【十四经脉】是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总称。 【经穴】是归属于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的
腧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 部分。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循行路线】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穿过 膈肌,入属于肺,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 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尺泽)入 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 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 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孕妇禁刺。 特定穴属性:“六总穴”之一,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附注:“无汗合谷补,复溜泻”;“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
溜”。
手阳明大肠经
“面口合谷收”的现代研究: 有实验分析,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与合谷穴区的感觉传入
在脊髓背根节、孤束核、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内的 投射终止区相邻或重叠,都有可能发生会聚和互相作用, 实现功能上的整合,这也成为了“面口合谷收”最直接的 现代医学阐释。 文献来源:于晓华,吴富东,. “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 [J]. 针刺研究,2011,(5).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作用: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吐泻,
胸部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 操作:直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合穴。
手太阴肺经
列缺 Lieque LU7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
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手太阴肺经
穴位: 本经共11个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
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太阴肺经
尺泽穴 Chize LU5 定 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 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可摸到
肱二头肌腱,其桡侧凹陷处为穴。 附 注:《循经考穴编》:“曲手如弓,方可下
针。”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 本经共有20穴。15穴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桡侧
,5穴在颈、面部。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常用穴位: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穴:Shangyang LI1 定 位:食指桡侧指甲后0.1寸。
手阳明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表,苏厥开窍。 主治:牙痛,咽喉肿痛,手指麻木,热病,昏厥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特定穴属性: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
手太阴肺经
少商穴 Shaoshang LU11 又称:鬼信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约0.1寸。 取法:沿甲底部引水平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垂线交
点处。《内经》形容为:去爪甲角如韭叶。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操作:向上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井穴。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为穴。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操作:向肘斜刺0.5-1寸,可灸。 特定穴属性: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
脉,六总穴之一。
手太阴肺经
六总穴: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少腹三阴谋。
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 Jiānyú(LI 15)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
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ຫໍສະໝຸດ 手阳明大肠经功 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 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风疹,瘰疬。 操 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手阳明大肠经
迎 香 yíngxiāng LI20 定 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Quchi LI11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 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滞产。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刺。 特定穴属性: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现代研究:针刺曲池可调节肠道蠕动、降血压。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功 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主 治:鼻塞,鼽衄,口歪 斜,腹痛等。 操 作:斜刺或横刺0.3-0.5寸。 附 注:《外台秘要》此穴不宜灸。
小结
1、联系脏腑及器官有大肠,肺,齿、口、鼻等。 2、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病 :齿痛,目赤肿痛,头痛,鼻衄 。
热病:身热,热病无汗,多汗。 外经病:瘰疬,肩臂痛,上肢不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