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囚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含义。

(2)体会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难点(1)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自由”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知识,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提问学生对革命烈士的了解和感受,引出《囚歌》这首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叶挺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

(2)讲述《囚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狱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他坚定的信念。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诗歌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的含义,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人”“狗”“门”“洞”等象征意义。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渴望“自由”,却又坚决拒绝“爬出”牢房?(2)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追求真正的“自由”?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2)探讨诗歌的结构,如对比、呼应等手法的运用。

7、课堂总结(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强调诗歌所传达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8、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革命诗歌,进行阅读和交流。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囚歌》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位囚犯的内心独白,揭示人性与自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涵,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囚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析囚犯的内心独白,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课文《囚歌》的阅读与学习;–课文的情感表达与主题分析;–学生的个人感悟与讨论。

2.教学方法:–教师导读与提问;–小组合作阅读与讨论;–学生个人思考与表达;–教师总结与辅导。

步骤一:导入和导读(15分钟)1.教师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自由与囚禁的思考;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囚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预设阅读观点。

步骤二:合作阅读与讨论(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课文《囚歌》的阅读材料;2.小组内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根据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课文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囚犯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诗意地表达了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性?–你是怎么理解“囚歌”这个词语的意义的?–你对囚犯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3.整个小组共享讨论结果,有一个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三:个人思考与表达(30分钟)1.学生离开小组坐回原位,针对课文《囚歌》中的一个问题进行个人思考和准备表达。

2.学生在思考和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小组讨论的结果,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

3.学生按照教师指示的顺序逐个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获得其他同学的评论和反馈。

步骤四:总结与延伸(1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供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囚歌》与现实社会中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延伸课堂讨论的话题。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教案

囚歌教学目标1.能独立识字学词,并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导学单:叶挺生平简介、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生字组词;2.《囚歌》PPT课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

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

(PPT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两遍)3.解析“囚”字。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

(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9分钟)1.这是一首诗歌,但凡学诗歌,都应重视读,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的强烈情感。

(副板书:读)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诗歌两分钟,并标出小节,通过生字表或工具书将诗歌读准确,读通顺。

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勾画下来。

(PPT出示:初读要求。

副板书:1.读准)3.检查初读情况:全诗共有几个小节,有不会读的字词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叶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囚”的含义,以及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坚定信念。

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叫叶挺。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叶挺将军为了革命事业身陷囹圄,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囚歌》,就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壮丽诗篇。

2、初读诗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3、理解诗歌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囚歌”,谁能说说“囚”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对啦,“囚”就是被囚禁、被关押的意思。

那叶挺将军为什么会被囚禁呢?(给学生讲述叶挺将军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背景)诗歌的第一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里的“人”和“狗”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人”指的是革命者、真正的人,“狗”指的是叛徒、走狗。

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威逼利诱。

第二节“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个“声音”是谁的声音?(是敌人的声音,敌人想让叶挺将军叛变投降)那叶挺将军是怎么回应的呢?“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他坚定地拒绝了敌人的诱惑,表现出了他的坚贞不屈。

第三节“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里的“地下的烈火”和“活棺材”又指什么呢?(“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烈火,“活棺材”指牢房,也象征着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叶挺将军渴望在革命的烈火中获得永生,展现了他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精神。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

《囚歌》的教学教学设计《囚歌》是中国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优秀散文。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份针对《囚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囚歌》的作者及其生活背景;2.理解《囚歌》的主旨和意义;3.分析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章写作。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

2.提问学生对囚徒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囚徒可能经历的困难和痛苦。

步骤二:讲解作者及背景(15分钟)1.介绍《囚歌》的作者朱自清,包括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2.通过讲解朱自清先生的生活背景,如他曾数次遭受政治迫害并被关押,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步骤三:朗读与分析(30分钟)1.教师出示《囚歌》原文,可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组织学生进行轮流朗读。

2.在朗读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组织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步骤四: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2.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互相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步骤五:写作任务(20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囚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可以将其中优秀的篇章进行集体展示。

2.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再次强调《囚歌》的主旨和意义,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能力。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囚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囚歌》的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囚歌》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囚歌》原文。

2. 课件:教师准备的相关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囚歌》的背景介绍视频。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囚歌》相关的诗歌作品,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囚歌》与其他囚禁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囚禁情节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囚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囚禁题材的诗歌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囚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囚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九、教学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囚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囚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囚歌》的作者、创作年代和背景。

分析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倾向。

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意象的解读,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囚歌》的主题思想和诗歌形式。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诗歌创作技巧的应用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囚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囚歌》,并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

要求学生根据《囚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评估学生对《囚歌》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囚歌》的主题和形式。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囚歌》。

2. 写一篇关于《囚歌》的读后感。

3. 调查了解我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囚歌》的背景,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感受到了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囚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

4.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八下《囚歌》教案2篇

北师大版八下《囚歌》教案2篇

囚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

重点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的选择,体会诗歌两个“自由”的内涵。

作者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

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

1925年回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

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导入课文1941年的“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无理扣押后,被关入桂林一个潮湿的山洞中,他为表示抗议拒绝理发。

一年多后,蒋介石认为他尝够了苦头可能会被软化,下令押往重庆。

叶挺下飞机时头发胡子都很长,手持一盏油灯。

别人问白日为何举灯,叶挺回答说天还未明,对国民党的黑暗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到重庆后,蒋介石当面劝他\'悔过\',还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

叶挺断然拒绝,只要求释放被囚的新四军人员。

蒋介石恼羞成怒,又把他关入\'中美合作所\'单独监禁。

直到1946年才在中国共产党的营救下释放,可是,一个月后,他同夫人一起坐飞机回延安,因飞机失事而牺牲,毛泽东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就是叶廷在狱中写的诗歌。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收集有关革命烈士事迹材料。

2.收集叶挺将军的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3.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CAI课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叙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你能说出几个吗?(课件展示革命先烈图片,像放电影似的逐个从屏幕中走过,配乐)看见他们,你们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材料,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缩短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课上,借助课件,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样是为了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本诗的距离,让学生进入生动的情景中。

)(二)释题,介绍作者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中国的汉字充满着魅力,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

通过让学生观察“囚”字的字形,推断出它的字意,让学生从字形上,解决诗歌题目的含义,与课题对话。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初中语文_囚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囚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我们的幸福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同学们,请你告诉老师: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哪?(生答——)是啊,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就是这样一位先烈写下的,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它!二、出示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3.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板书课题及作者)三、解释文题囚歌:(学生理解,教师补充)四、介绍作者及背景。

1.叶挺:(出示课件)2.背景:(出示课件)五、学习诗歌。

(一读诗歌)——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试划分朗读节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2.学生再读诗歌,试读出节奏和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众生评议,教师指导。

4.学生揣摩,再有感情读诗歌。

5.再指名读。

6.全班齐读。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诗歌,试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三读诗歌)——读出诗句深刻含义和思想。

A.自由朗读第一节诗歌,边读边思考:1、这节诗中的“人”和“狗”分别指什么?“紧锁”和“敞开”是一对什么词,有何含义?2、“声音高叫”指谁在高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做出怎样的回答?3、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B. 自由朗读第一节诗歌,请回答:1.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者做出怎样的回答?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决心?C.齐读第三节,思考:1.“地下的烈火”,“活棺材”各喻指什么?2.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四)合作探究1、本诗运用了对比写法,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正义、自由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囚”的含义,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革命者是如何坚守信念的。

然后引出课题《囚歌》。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的大致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三)理解诗歌1、介绍作者叶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囚歌》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囚”“人”“狗”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3、小组讨论:诗歌中“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两句诗的含义。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让学生明白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反动派的蔑视。

(四)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句话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2、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活棺材”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把“牢房”比作“活棺材”。

3、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五)朗读升华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调、语速和重音的处理。

2、分小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情感。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囚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不屈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英勇不屈的精神。

(2)欣赏《囚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囚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囚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对作者精神的敬佩之情。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囚歌》的现实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囚歌》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精神。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囚歌》。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囚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二. 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诵的方法,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立场、崇高的献身精神。

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学情分析《囚歌》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

在已学的四篇革命经典文章的基础上,联系历史知识,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都有一定的把握。

但该篇为现代诗歌,我们农村学生的朗诵能力还相当薄弱,朗诵胆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3重点难点抓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

联系背景,感情朗读,感受革命精神。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释题导入。

1.陈毅的《梅岭三章》导入课题。

2.会意字“囚”的解释,释题《囚歌》。

活动2【活动】二、初读诗歌,指点朗读。

1.齐读诗歌。

(初步读诗歌,学生对诗歌不理解,因而情感把握不到位。

设计意图是与下文的指点朗读形成对照,让学生找到进步点,增加自信。

)出示图片配音乐,师解说写作背景。

(见PPT)(设计意图:图片与解说相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环境,激起情感,为朗读蓄势。

)2.简介作者。

(见PPT)指点朗读。

(出示PPT,注意节奏,重音)多种情势练读。

(设计意图:多种情势练读,锻炼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集聚情感。

多读熟悉诗歌,为理解内容做准备。

)活动3【活动】三、精读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一.背读几句,感受精妙手法。

(见PPT)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抓人——狗、门——洞、紧锁——敞开进行对照,指出革命志士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

在苟且偷生与宁死不屈的对照中,凸显诗人的壮志豪情。

抓“高”字,一个展现神态的字,刻画了声嘶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陋面目。

(设计意图:对照手法的运用与炼字,让学生理解第一节内容,鲜明地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

囚歌免费优秀教案

囚歌免费优秀教案

囚歌免费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囚歌免费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囚歌》这首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唱团队合作演唱《囚歌》。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囚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主题,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播放《囚歌》的音频,让学生先欣赏一遍。

主体:3. 分发歌词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再次听歌,同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 与学生一起讨论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思考歌曲中的主题和信息。

5.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分析并解释其意义。

6.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探讨。

活动:7. 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合唱团队,分配不同的声部。

8. 通过练习和排练,指导学生学习各自的声部,并合作演唱《囚歌》。

9. 进行多次排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总结:10. 学生进行表演,演唱《囚歌》。

11. 进行反思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演唱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12. 总结学习成果,强调音乐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兴趣和能力。

教学资源:1. 《囚歌》的音频和歌词。

2.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合唱排练的指导材料和音频。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囚歌》歌词的分析和解释。

2. 学生在合唱团队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传达。

教案扩展:1. 邀请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囚歌》的背景和主题有足够的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唱团队的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3. 确保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以便顺利进行教学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囚歌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下册囚歌教学设计 (1)

《囚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生字新词。

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叶挺将军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播放图片,音乐配合:同学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

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虽然他们的生命失去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永存。

如今在渣滓洞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保留着叶挺将军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囚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这首诗名叫“囚歌”,谁能说一说“囚”是什么意思?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失去了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挺,关于叶挺你了解多少?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资料,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汇报)他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带领“叶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

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囚歌紧锁敞开活棺材3、读整首诗。

(个别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含义,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正义的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的情感,体会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生字词和诗歌的结构。

132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出《囚歌》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初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43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44 诗歌分析1441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门”“窗”“狗洞”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1442 解读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144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145 朗读感悟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气和情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14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46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62 你从诗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47 课堂总结教师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148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革命诗歌或相关作品,进一步感受革命精神。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说课稿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说课稿 北师大版

囚歌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红色经典,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品质。

《囚歌》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首作者在狱中写成的歌,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2、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诗时的险恶环境. 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②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诗。

试背这首诗。

③情感目标: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①、了解诗人写诗时的险恶环境。

②、体会诗人在万般折磨情况下表现出的凛然、大无畏气概。

【说教法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的作用,在疑难处要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突破口,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朗诵法:本课主要是从自由朗读和个别朗读入手,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增强语感,以促进思考。

让学生体会情感并受到震撼,领会文章的主题。

听说读写贯穿始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成功意识。

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说教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视资料,辅助教学。

【说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由革命烈士故事引入,出示了课件叶挺的《囚歌》、烈士人物的简介及有关叶挺的故事,接着拓展了此诗的创作背景并出示了课件。

2、同学们,这些诗歌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囚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

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
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

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diyifanwen,请保留此标记。

)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

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6.齐背课文。

下课。

21722 54DA 哚20214 4EF6 件D,40306 9D72 鵲
35841 8C01 谁
4NK26996 6974 楴30121 75A9 疩z25656 6438 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