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探究题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化学课上,老师将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2有明显现象,CO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2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与反应,还是CO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22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2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 。

实验? 。

(3)实验?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2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CO和NaOH2方案1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2NaCO,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23(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所选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装置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F 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B:。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例题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题专练一、结论型(知识运用型)1.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Ⅰ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CaCO3和CaO的混合物。

Ⅱ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 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Ⅱ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①;②;③。

( 3 ) 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标准答案

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初三化学经典实验题带答案(绝对原创)

1、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②③图1 图2(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假设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假设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可能成立;假设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假设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成立。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

结合装置图,答复以下问题:A B C DE(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4)该小组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假设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3、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和综合计算题2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和综合计算题2

实验探究与综合计算题1.(4分)小勇同学按以下步骤对她所用的牙膏进行探究:[资料]牙膏中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等物质作摩擦剂。

请回答:(1)你认为用作牙膏摩擦剂的物质应具备什么特点呢?(回答一条即可)(2)小勇选择的试剂X 是( )A .紫色石蕊试液B .pH 试纸C .酚酞试液(3)从探究过程来看,小勇可检验出摩擦剂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

从该牙膏的成分考虑,请你说明该牙膏不使用酸性物质的原因是:2.(5分)小雨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

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雨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 2溶液、盐酸、CaCO 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

她首先猜想: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

小雨通过查资料知Na 2CO 3溶液呈碱性。

她根据首先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

(1)小雨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实验方案后,她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

请你写出她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

小雨是个爱思考的学生,她又有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 了吗?她又作了探究:(3)猜想:___________ 。

(4)实验验证:(操作及现象) ,试液中还有NaOH 。

(5)通过上述探究,小雨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_____保存。

3.(6分)如图所示,在实验台上摆放着供你选择的如下药品(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双氧水④石灰石⑤二氧化锰⑥高锰酸钾)和仪器(实验室常备用品图中略):(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一种制取某气体的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报告中的以下几项:a b4.(5分)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实验探究题:二中的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

实验探究题:二中的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

实验探究题:二中的初三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的实验. CO气体可用
)

磁铁
NaOH 浓H2SO4B
A 溶液
甲乙丙丁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
(2).为得到纯净干燥的CO还原Fe2O3,装置丙用来吸水,那装置乙的作用是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填A或B),这样做的目的
丁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如用甲装置制取H2,其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填名称),
去掉该仪器后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一种气体化学式)
(5).关于实验及装置,你的改进建议是
命题思想:1)考察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常用仪器的名称。

2)要求学生理解每一步实验目的。

3)考察学生应用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例题分析:1)除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鉴别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

2)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无水硫酸铜。

3)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爆炸。

4)掌握常用气体制取装置。

4)使用一氧化碳时注意尾气处理。

答案:(1)铁架台分液漏斗(2)除二氧化碳(3)A 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爆炸。

高温
3 CO+ Fe2O3 = 2Fe+ 3CO2
(4)酒精灯CO2(或O2)
(5)尾气处理。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后,从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化学规律,完成问题或论述的一种问答形式。

下面是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 清晰理解题意,认真阅读题目中的信息和数据,把握其关键节点,明确主体和谓语的关系。

2. 弄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理解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现象与化学定律及理论;
3. 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和归纳实验数据,逐个分析化学现象,并注意观察现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

4. 总结归纳实验结果,通过数据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以及通常的规律和定律性,结合已有的化学原理进行论述分析。

5. 确保答案的全面、正确及有逻辑性,并且无误之处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题时最好采用"问题-证据-解释" 答题模式,以简明扼要、准确清晰地表达答案。

6. 注意文字表达和论证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写作各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与全文的中心思想紧密相连。

避免重复、散漫和不必要的叙述。

7. 最后进行检查,检查答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不出现离题、错误、遗漏、冗长、无条理性等情况。

初三化学最新100篇单元检测题中考第二轮复习——科学探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同步练习

初三化学最新100篇单元检测题中考第二轮复习——科学探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同步练习

初三化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 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杂质氢氧化钙,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 氢氧化钾溶液B. 碳酸钠溶液C. 氯化钡溶液D. 稀盐酸2. 欲除去混在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在不用指示剂和不引入其他杂质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下列中的()A. 石灰石粉末B. 烧碱溶液C. 纯碱溶液D. 澄清石灰水3. 将N2、CO、HCl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的CuO。

假定每次处理均能完全反应(或吸收),则最后排出的气体为()A. HCl、COB. N2、CO2C. N2、COD. N2、H2O(气)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用点燃的方法B. 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二氧化锰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C.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锌粉可以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D.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可以用高温煅烧的方法5. (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O2(H2O)——用生石灰B. NaCl溶液(KNO3)——降温结晶C. CaCO3粉末(Na2CO3)——加水过滤D. KCl溶液(K2CO3)——加适量盐酸6. (泰州)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7. 分离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钡的混合物,在不引入新杂质的情况下,可以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A. 水、盐酸、氢氧化钡B. 水、氢氧化钠、盐酸C. 水、硫酸、氢氧化钙D. 水、氢氧化钡、盐酸8. 某溶液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溶质,为使上述物质中的阳离子分步沉淀出来,现有① Na2CO3溶液、②稀盐酸、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

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你认为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A. ②③①B. ①②③C. ③②①D. ③①②9. (成都)为除去Cu(NO3)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AgNO3,某同学给出了两种方法。

初三化学_科学探究_专题试卷

初三化学_科学探究_专题试卷

离地面 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
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
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
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
取样 B.
加料 C.
加热 D.
熄灭 19.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则能观察到( )
A.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9
D.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20. 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 全. 面. 的是( )
②将
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
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
刻度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 ②④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的砝码取
的食盐,现有
6
13.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
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3. “长征七号”喷出的火焰颜色和喷口燃气的温度与以往相同。
4. “长征七号”使用的燃料、材料、涂层等,都彰显出化学科学的巨大贡献。
5. 判断二二同学以下做法是否正确:
1. 实验中的剩余药品应该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
2. 使用胶头滴管时注意垂直悬空滴加液体( )
3. 量取
的液体时向量筒内倾倒到刻度线即可( )
A. 图烧瓶中的水作为反应物,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的变化 B. 图中烧杯中的水仅提供反应所需热量 C. 图集气瓶中的水可用来排尽其中的空气并可用来观察 何时收满 D. 图集气瓶中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初三中考化学专题10 《科学探究》精选试题及答案

初三中考化学专题10 《科学探究》精选试题及答案

中考总复习分类专题训练化学(十)(内容:科学探究)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说明: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C.给玻璃器皿加热时都需垫上石棉网D.实验产生的废液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3.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4.下列实验中,测得的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35.85g食盐B.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为25.6℃C.用100mL量筒准确量取8.56mL蒸馏水D. 用广范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的pH为4.5 5.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6.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7.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D.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8.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该固体可能是()A.Na2SO4B.NaClC.NaOHD. NaHCO39.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10.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全部选对的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汇编

初三化学上学期实验探究试题汇编一、探究空气组成(药品选择、现象、数据处理、失败原因分析等)1、同学们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⑴小红点燃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结束,待气体冷却后,她打开止水夹C,观察到,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⑵小军也按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但他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流入瓶A中的水只占其容积的十分之一,造成他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⑶小明同学认为可以用木炭和石蜡来替代红磷进行试验,你认为可行吗?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⑷小强用镁条来进行实验,最终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其容积的70%,经查阅资料后,他知道镁不仅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还可以在氮气中燃烧,并生成黄绿色的固体氮化镁(Mg3N2),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食品脱氧剂(以活性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有效控制细菌、霉菌的生长,以保持食品的的色、香、味。

中秋节过后,张颖等同学用月饼包装盒内的脱氧剂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和性质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表是她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实验所需的时间/min 0 5 10 30 35 45量筒中液面的刻度/mL 50 35 27.5 20 20 20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⑴脱氧剂发生的某一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铁为+2价),请你填写该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化学式:2Fe + O2 + 2H2O === 2 ;⑵探究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量筒中的液面不断下降,水被吸入到150 mL的广口瓶中,原因是(填序号,选填:A.瓶中氧气与铁反应,压强减小 B.水被蒸发到空气中);⑶分析表中数据得知,至少经过分钟后,量筒中的液面不再下降;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二、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初三化学探究性试题习题

初三化学探究性试题习题

一、物质成分的探究例1: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

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中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是正确的,其理由是例2: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Ⅰ】: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

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②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

固体全部溶解。

固体可溶于水。

③取少量①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

溶液变蓝。

溶液为碱性。

④(此格不必填写)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 。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

2024北京初三二模化学汇编:科学探究题

2024北京初三二模化学汇编:科学探究题

2024北京初三二模化学汇编科学探究题一、科学探究题1.(2024北京燕山初三二模)丙酸钙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作食品防霉剂,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用于制作面食、糕点时每千克面粉中的最大使用量。

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和防霉的效果。

Ⅰ.探究丙酸钙的性质【进行实验】用下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完成实验,记录如下:(1)由Ⅰ中现象说明丙酸钙一定含有元素。

(2)查阅资料得知丙酸钙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在实验Ⅰ中,若要证明Ⅰ中冷却后的固体里含有碳酸盐,则烧杯中A溶液的溶质是。

Ⅰ.探究丙酸钙防霉的效果【进行实验】分别按下列Ⅰ~Ⅰ的配方蒸制8个馒头,冷却后置于密封袋中,记录如下:(3)第1组,Ⅰ中X为。

(4)设计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

(5)在Ⅰ-Ⅰ实验中,能证明“有无蔗糖对丙酸钙防霉效果无影响”的所有实验组合是。

【反思与评价】(6)结合生活经验,你对日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什么看法:(一条即可)。

2.(2024北京平谷初三二模)高锰酸钾沾到白色的实验服上,会出现棕褐色的污渍,难以清洗。

某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了解到可用草酸溶液(添加少量稀硫酸)进行清洗,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去除棕褐色污渍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将均匀染上棕褐色污渍的布条平均分为5份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中使用的水、草酸溶液、硫酸溶液的密度均视为1 g/mL)【解释与结论】(1)配制草酸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

草酸溶液的溶剂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ⅠⅠⅠ的目的是。

(3)ⅠⅠ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Ⅰ中,若将草酸溶液体积改为5ml,则布条褪色所用时间(填“>”或“<”)189s。

(5)补做实验探究0.5%硫酸溶液的用量是否会影响反应速率。

实验方案如下:20Ⅰ时,用2%的草酸溶液60ml、配制成洗涤试剂,清洗污渍程度相同的布条,记录布条褪色时间。

3.(2024北京房山初三二模)羊毛衫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舒适性,超临界CO2扎染技术可用于羊毛衫扎染。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2)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色。

实验 2 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

请回答:①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A B C D(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2)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⑴〖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⑵〖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固体可能是。

⑷〖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⑸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A B Ca.甲同学向A 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 2,为检验反应产物,A 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题

1.(6分)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可完成用(写反应物的名称)制取氧气的实验,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3)在实验(2)中,若用II代替I,干燥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X+ Y,反应中若消耗39 gNa2O2,生成Y的质量是8 g,则X的化学式是,II中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5分)某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图1图2(1)如图1,收集两塑料瓶(500 mL)二氧化碳气体,向甲瓶中加入150 mL澄清石灰水、乙瓶中加入150 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①甲中出现的现象有。

②由乙中出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资料:①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②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如图2,甲、乙中分别装有50 mL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中缓慢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甲、乙中均无明显变化。

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大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

中考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

就这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A.拓展与迁移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解释与结论2.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3.通过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5.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木条即可把N2、O2和CO2区别开来B.按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可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测定某溶液pH的操作是: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再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可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O C.Na2O2 D.NaHCO3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8.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实验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B.研究分子的运动C.研究木炭在氧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答案】AC【解析】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2.完成下列内容【答案】水烫用塑料软管向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解析】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触摸烧杯底部,感觉发烫,说明是放热反应.初中阶段,只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通入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3.以下测量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50Kg的食盐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D.用10mL量筒量取7.5mL水【答案】D【解析】用托盘天平称取的食盐质量不能超过其最大的范围,最大单位是克;不可能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6.72,因为其准确值为1;不可能用普通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4.68℃,因为其准确值为0.1℃.故选D。

【考点】实验数据的记录4.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装置气密性检查:连接装置,显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气密性好,正确,B、夹持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直接用手,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D、使用滴管时: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故选A【考点】基本实验操作5.实验室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初三化学 2024年中考化学突破热点训练营专题:科学探究题

初三化学 2024年中考化学突破热点训练营专题: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化学突破热点训练营专题:科学探究题1.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他们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

小明学习相关化学知识后,将家里制作馒头用的白色粉末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测得溶液的pH >7,说明溶液呈性。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

(2)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碳酸钠很稳定。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碳酸钠猜想Ⅰ: 碳酸氢钠【实验探究】甲乙兴趣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甲组方案: 如图1,取适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加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Ⅰ正确。

写出装置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组方案: 用如图2 所示装置作为反应容器,准确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以判断白色粉末的成分。

分别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白色粉末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记录如表:实验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表中m = g; 根据上表中数据分析,猜想Ⅰ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反思应用】(1)甲组方案中,无法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乙组方案可以判断,如果是两者的混合物,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2)家中制作馒头、面包时,将面粉发酵( 产生有机酸) ,再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使馒头、面包松软。

原因是。

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Ⅰ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提示:挥发出的少量HCl 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Ⅰ上述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探究题1、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跟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部分进行了改进(如图乙)。

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d 。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改进的目的:。

(4)写出两种检验b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它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因素l: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 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 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Ca(OH)2采溶。

实验结论: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以KN03为例)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03)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3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g KN0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现察各试管中KN0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0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03未溶,试管③中KN0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03)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3.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0H)2C03加热分解的产物?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 、C02和Cu 0。

设计实验:实验①:按以下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 和C 02以上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0(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现象和结论:实验①中:U型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证明产物中有C02的现象是。

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04.小明想用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有错误的语句下方划线〔提示:共有6处错误〕。

5.在高温下赤热的焦炭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对其反应后的生成物,甲、乙、丙三位同学作了如下猜想:甲认为有H2、CO生成;乙认为有H2、CO、CO2生成;丙认为除有H2、C O、CO2外,可能还有其它的含碳化合物生成。

〔1〕探究小组组长丁认为三位同学的猜想均存在其合理性,请你从原子——分子论的观点解释他们猜想的合理性。

〔2〕乙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图如下:请运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评价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原理的合理性:6.阳光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2〕A装置的作用是;实验前B装置中放入Fe2O3样品的操作是;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3〕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那么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4〕假设省去D装置,那么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图装置模拟氢气探空气球(装置中气球固定在矿泉水瓶上)。

将气球中的镁条加入到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1)计算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4分)(2)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2分)(3)假设反应后装置内外压强相等,通过估算后回答:该装置在空气中能否上浮并说明理由。

(不必写出具体估算过程)(2分)估算时参考的数据有:①空气的密度可按1.3g/L计算②氢气的密度可按0.09g/L计算③矿泉水瓶和气球皮的质量约为20g8.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

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

(注意按序号填写答案)9、利用右图装置进行A、B两组实验,将滴管a中的少量溶液滴入b中,待完全反应后打开止水夹d。

a、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假设: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硫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写化学式〕〔3〕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写化学式〕11请回答:(1)上述几种花、叶或果实的汁,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2)针对石蕊的中间色和碱性环境中的颜色不易区分,芳芳提出了〝石蕊可以退休了,可用紫卷心菜提取物替代〞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其结论,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3)芳芳想用自制的指示剂较准确地测定某土壤的酸碱性,你认为是否可行,假设认为可行,请说出理由;假设认为不行,请给出你的实验方案。

答:12.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进行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分析本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4〕还有的同学认为只用空矿泉水瓶就可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他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

13、将等体积未知浓度的KCl溶液和AgN0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充分搅拌静置后.此时混合溶液中是KCI过量、还是AgN03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确定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请你写出探究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探究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步骤一;假设有白色沉淀生成KCI过量假设无沉淀生成还需进行下一步探究步骤二;(1)(2)14、某学生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小试管内棉花球上沾有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烧杯A中溶液仍保持澄清,烧杯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1〕应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给试管加热。

〔2〕假设试管口向上倾斜,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3〕经检验,完全反应后,小试管内剩余的物质为Na2C O3试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5、氨〔N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3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

实验室里加热氯化氨〔N 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H4钙和水。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实验室里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那些因素?最好选用以下那种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氨气?A B CD〔3〕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管中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16、某品牌脱脂奶粉包装袋上标出的配料如下:①脱脂乳②白砂糖③乳酸亚铁④维生素A ⑤维生素D等。

请你写出:(1) 该产品配料中属于营养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填编号,下同)。

(2) 配料中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该奶粉中_____________物质可以补充铁元素。

(3)蛋白质是重要营养物质,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量很大,除奶制品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以下食物:a 大米 b 花生油c 鱼d 大豆e 萝卜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以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A、B两个分液漏斗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气球紧密相连,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闭A、B 的活塞,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

〔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那么: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溶液。

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18.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 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19.一种溶液X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CuSO4中的部分物质。

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请你补充其中的部分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论①观察溶液X的颜色溶液呈无色溶液X中不含有。

②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溶液X显性。

③另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溶液X中可能含有Na2CO3和Na2SO4。

④向步骤③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X中肯定含有Na2CO3和Na2SO4。

20、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后,我们探究小组改用如下图A、B二组装置进行再探究。

〔1〕金妮同学说出了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

〔2〕我认为组能比较准确地达到实验目的,不足的一组应作如下改进:。

21.如右图所示,在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足量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相同的气球,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金属A 与B ,现同时提起两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迅速与稀盐酸接触反应。

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鼓起,而乙气球鼓起较慢。

反应结束时,甲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大。

根据以上事实,可得出以下结论:(1) ;(2) 。

(3)假设在上述条件下,A 、B 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盐,据此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