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桩基础(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第4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的确定
单桩极限承载力Qu由总极限侧阻力Qsu和 总极限端阻力Qpu组成,若忽略二者间的相 互影响,可表示为:
Qu Qsu Qpu Uiliqsui Apqpu
33
式中 li 、Ui——桩周第i层土厚 度和相应的桩 身周长;
Ap——桩底面积; qsui、qpu——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和持
36
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静载 荷试验的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 的1%,工程桩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 于2根,其他情况不应少于3根。
关于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的方法、 终止加载条件以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的确定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37
二、静力学计算法 根据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
27
单桩受荷过程中桩端阻力 的发挥不仅滞后于桩侧阻力, 而且其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底位移值比桩侧 摩阻力达到极限所需的桩身截面位移值大 的多。根据小型桩试验所得的桩底极限位 移值,对砂类土约为d/12~d/10,对粘性土 约为d/10~d/4(d为桩径)。因此,对工作 状态下的单桩,其桩端阻力的安全储备一 般大于桩侧摩阻力的安全储备。
6
第2节 桩的分类
一、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1.竖向抗压桩 主要承受竖向下压荷载(简称竖向荷载)
的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计算,必要时还 需计算桩基沉降,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 力以及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
7
2.竖向抗拔桩 主要承受竖向上拔荷载的 桩,应进行桩身强度和抗裂计算以及抗拔 承载力验算。 3.水平受荷桩 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应进行桩身强 度和抗裂验算以及水平承载力和位移验算。
破坏机理,按静力学原理,分别对桩侧阻 力和桩端阻力进行计算。由于计算模式、 强度参数实际的某些差异,计算结果的可 靠性受到限制,往往只用于一般工程或重 要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或与其他方法综 合比较来确定承载力。
38
三、原位测试法 对地基土进行原位测试,
利用桩的静载荷试验与原位测试参数间的 关系,确定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常用的 原位测试法有静力触探法(CPT)、标准贯入 试验法(SPT)、旁压试验法(PMT)。
工程桩基础
1
工程桩基础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桩的分类 第3节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 第4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第5节 桩基础设计
2
第1节 概 述
如果建筑场地浅层的土质不能满足建筑 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宜 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需要考虑以下部 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方案。 桩基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深基础。
11
4.端承摩擦桩 桩顶的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 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主要由桩侧阻力 承受。 三、按桩身材料分类 可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桩 等。
12
四、按设置效应分类 1.非挤土桩 包括干作业挖孔桩,泥浆护壁钻(冲)
孔桩,套管护壁灌注桩等。 这类在成桩过程中基本对桩相邻土不产
生挤土效应的桩,称为非挤土桩。其设备 噪音较挤土桩小,而废泥浆、弃土运输等 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8
单桩静载荷试验所得的 荷载—沉降(Q~s)关系曲线 可大体分为陡降型(A)和缓变型(B)两 类形态。
29
O
Qu Q/u
Q
su
A
B
s
图单5桩-3的单荷桩载荷—载-沉沉降降曲曲线线
A-陡降型; B-缓变型
30
对桩底持力层不坚实、桩 径不大、破坏时桩端刺入持力 层的桩,其曲线多呈“急进破坏”的陡降 型,相应于破坏时的特征点明显,据之可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截面位 移、桩侧的摩阻力分布以及轴力分布见下 图。
20
Sb
SZ
S0
Q0 S0
Qz Sz
Qz dQz
Z
ds
dz
L
Qb
Sb
Q0
Qz qs z
Qb QS
21
二、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桩侧摩阻力是桩截面对桩
周土的相对位移的函数[ qs= f(s)],可用下 图中的曲线OCD表示,且常简化为折线 OAB。AB段表示一旦桩土界面相对滑移超 过某一极限值,侧摩阻力将保持极限值不 变。
对于桩端进入坚实土层的深度和桩端下 坚实土层的厚度,应该有所要求。一般可 以这样考虑:
1.对粘性土、粉土进入的深度不宜小于2 倍桩径,砂类土不宜小于1.5倍桩径;
43
2.对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倍 桩径。
3.桩端以下坚实土层的厚度,一般不宜 小于4倍桩径。穿越软弱土层而支撑在倾斜 岩层面上的桩,当风化层厚度小于2倍桩径 时,桩端应进入新鲜或微风化基岩。端承 桩嵌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体的深度不宜 小于0.5m,以确保桩端与岩体接触。
8
4.复合受荷桩 承受竖向、水平荷载均较 大的桩,应按竖向抗压(或抗拔)桩及水 平受荷桩的要求进行验算。
9
二、按桩承载性能分类 1.摩擦桩 当软土层很厚,桩端达不到坚硬土层或
岩层上时,则桩顶的极限荷载主要靠桩身 与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支承,桩尖处 土层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10
2.端承桩 桩穿过软弱土层,桩端支承 在坚硬土层或岩层上时,则桩顶极限荷载 主要靠桩尖处坚硬岩土层提供的反力来支 承,桩侧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 桩顶的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共同承担,但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5
打入桩的入土深度应按所 设计的桩端标高和最后贯入度 两方面控制。最后贯入度是指打桩结束以 前每次锤击的沉入量,通常以最后每阵 (10击)的平均贯入量表示。一般要求最 后二、三阵的平均贯入量为10~30mm/阵 (锤重、桩长者取大值,质量为7t以上的 单动蒸汽锤、柴油锤可增至30~50mm/ 阵);振动沉桩者,可用1min作为一阵。
41
二、桩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 桩基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根
据结构类型及层数、荷载情况、地层条件 和施工能力,选择桩型(预制桩或灌注 桩)、桩的截面尺寸和长度。
确定桩长的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 坚实土(岩)层(可用触探试验或其它指 标作为坚实土层的鉴别标准)最适宜作为 桩端持力层。
42
对于10层以下的房屋,如 在桩端可达的深度内无坚实土 层时,也可选择中等强度的土层作为持力 层。
22
桩侧摩阻力
A
B
C
D
O
桩截面位移
23
极限摩阻力可用类似于土 的抗剪强度的库伦表达式:
qu ca x tana
式中ca和a为桩侧表面与土之间的附着 力和摩擦角,x为深度z处作用于桩侧表
面的法向压力,它与桩侧土的竖向有效应 力 成v 正比例,即:
x Ks v
24
式中Ks为桩侧土的侧压力 系数,对挤土桩,K0<Ks<Kp; 对非挤土桩,因桩孔中土被清除,而使 Ka<Ks<K0 。此处, Ka 、 K0和Kp分别为主 动、静止和被动土压力系数。
施工场地及施工方法一般较为简单。小桩 多用于基础加固(树根桩或锚杆静压桩) 及复合桩基础。
2.中等直径桩 250mm<d<800mm。这类桩长期以来在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中大量使用,成桩方法 和工艺繁多。
15
3.大直径桩 桩径d≥800mm。近年来的 发展较快,应用范围逐渐增大。因为桩径 大且桩端还可以扩大,因此,单桩承载力 较高。此类桩除大直径钢管桩外,多数为 钻、冲、挖孔灌注桩。通常用于高层或重 型建(构)筑物的基础,并可实现柱下单 桩的结构型式。正因为如此,也决定了大 直径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16
第3节 单桩轴向荷载 的传递
孤立的一根桩称为单桩,群桩中性能不 受邻桩影响的一根桩可视为单桩。
单桩工作性能的研究是单桩承载力分析 理论的基础。通过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了 解桩土间的传力途径和单桩承载力的构成 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单桩的破坏机理等, 对正确评价单桩轴向承载力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17
44
嵌岩桩或端承桩桩底下3倍 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 裂带、洞穴、和空隙的分布。
在确定桩长之后,施工时桩的设置深度 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土层比较均匀, 坚实土层层面比较平坦,那么桩的实际长 度常与设计桩长比较接近;当场地土层复 杂,或者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平时,桩 的实际长度常与设计桩长不一致。
对桩底为非密实砂类土或粉土、清孔不 净残留虚土、桩底面积大、桩底塑性区
31
随荷载增长逐渐扩展的桩,则 呈“渐进破坏”的缓变型,其曲 线不具有表示变形性质突变的明显特征点, 因而较难确定极限承载力。为了发挥这类 桩的潜力,其极限承载力宜按建筑物所能 承受的最大沉降确定。换句话说,这类桩 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受“不适于继续承载 的变形”制约的。
39
第5节 桩基础设计
和浅基础一样,桩基的设计也应符合安 全、合理和经济的要求。对桩和承台来说, 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地基 来说,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不产生过量的 变形。
40
一、基本设计资料 设计桩基之前必须具备各种
资料:建筑物类型及其规模、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环境条件 及当地桩基工程经验。勘察报告应符合勘 察规范的一般规定和桩基工程的专门勘察 要求。
13
2.部分挤土桩 当挤土桩无法施工时,可 采用预钻小孔后打较大尺寸预制或灌注桩 的施工方法,也可打入敞口桩。 3.挤土桩 挤土桩除施工噪音较大外,不存在泥浆 及弃土污染问题,当施工质量好,方法得 当时,其单方混凝土材料所提供的承载力 较非挤土桩及部分挤土桩高。
14
五、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 桩径d≤250mm。由于桩径小,施工机械,
一.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 1.桩身轴力和截面位移 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将发生压缩变
形;同时桩顶部分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桩 底,致使桩底土层发生压缩变形,这两部 分压缩变形之和构成桩顶轴向位移。
由于桩与桩周土体的紧密接触,当桩相 对于土向下位移时,桩侧表面受到土向上 的摩阻力。
18
在桩顶荷载沿桩身向下传 递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 这种摩阻力,故桩身截面的轴向力随深度 逐渐减小,传至桩底截面的轴向力为桩顶 荷载减去全部桩侧摩阻力,并与桩底支承 反力(即桩端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深度z处的单位侧阻时, 如取
v z
25
则侧阻将随深度线性增大。然 而砂土中的模型桩试验表明, 当桩入土深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侧阻就 不随深度增加了,这个现象称为侧阻的深 度效应。
综上所述,桩侧极限摩阻力与所在的深 度、土的类别和性质、成桩方法等许多因 素有关。
26
但是,桩侧摩阻力达到极 限值所需的桩土滑移极限值则 与土的类别有关、而与桩径大小无关,根 据试验资料约为4~6mm(对粘性土)或 6~10mm(对砂类土)。
力层极限端阻力。 Q来自百度文库 、 qsui 、 qpu的确定通常采用下列几 种方法:
34
一、原型试验法 原型静载荷试验是传统的
也是最可靠的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不仅 可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而且通过埋设各 类测试元件可获得桩身轴力、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荷载—沉降关系等诸多资料。
35
由于土体因打桩扰动而降 低的强度有待随时间而恢复, 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桩设 置后开始载荷试验所需的间歇时间:对于 砂类土不得少于10天;粉土和粘性土不得 少于15天,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天。
桩通过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将荷载传递 给土体,即土对桩的支承力由桩侧阻力和 桩端阻力两部分组成。
19
由桩底土层的压缩变形导 致的桩端位移加大了由于桩身 的压缩变形引起的桩身各截面的位移,并 促使桩侧摩阻力进一步发挥。一般来说, 靠近桩身上部土层的摩阻力先于下部土层 发挥出来,桩侧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出 来。
3
•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连接于 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承台把 桩联结起来并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然后 通过桩传递到地基中去。 • 桩是垂直或微斜埋置于土中的受力杆件, 它的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其作用是 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土层或岩层。
4
• 桩基础设计也应注意满足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这两项基本 要求。
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建筑桩基设计与建筑结 构设计一样,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 极限状态设计法,并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 式计算。桩基的极限状态分为下列两类:
5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桩基受荷达到最大 承载能力导致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 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桩基变形达到为保证建筑物正常 使用所规定的限值或桩基达到耐久性要求 的某项限值。
第4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 的确定
单桩极限承载力Qu由总极限侧阻力Qsu和 总极限端阻力Qpu组成,若忽略二者间的相 互影响,可表示为:
Qu Qsu Qpu Uiliqsui Apqpu
33
式中 li 、Ui——桩周第i层土厚 度和相应的桩 身周长;
Ap——桩底面积; qsui、qpu——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和持
36
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静载 荷试验的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 的1%,工程桩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 于2根,其他情况不应少于3根。
关于单桩竖向静载(抗压)试验的方法、 终止加载条件以及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的确定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37
二、静力学计算法 根据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
27
单桩受荷过程中桩端阻力 的发挥不仅滞后于桩侧阻力, 而且其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底位移值比桩侧 摩阻力达到极限所需的桩身截面位移值大 的多。根据小型桩试验所得的桩底极限位 移值,对砂类土约为d/12~d/10,对粘性土 约为d/10~d/4(d为桩径)。因此,对工作 状态下的单桩,其桩端阻力的安全储备一 般大于桩侧摩阻力的安全储备。
6
第2节 桩的分类
一、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1.竖向抗压桩 主要承受竖向下压荷载(简称竖向荷载)
的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计算,必要时还 需计算桩基沉降,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 力以及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
7
2.竖向抗拔桩 主要承受竖向上拔荷载的 桩,应进行桩身强度和抗裂计算以及抗拔 承载力验算。 3.水平受荷桩 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应进行桩身强 度和抗裂验算以及水平承载力和位移验算。
破坏机理,按静力学原理,分别对桩侧阻 力和桩端阻力进行计算。由于计算模式、 强度参数实际的某些差异,计算结果的可 靠性受到限制,往往只用于一般工程或重 要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或与其他方法综 合比较来确定承载力。
38
三、原位测试法 对地基土进行原位测试,
利用桩的静载荷试验与原位测试参数间的 关系,确定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常用的 原位测试法有静力触探法(CPT)、标准贯入 试验法(SPT)、旁压试验法(PMT)。
工程桩基础
1
工程桩基础
第1节 概述 第2节 桩的分类 第3节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 第4节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第5节 桩基础设计
2
第1节 概 述
如果建筑场地浅层的土质不能满足建筑 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宜 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需要考虑以下部 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方案。 桩基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深基础。
11
4.端承摩擦桩 桩顶的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 和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主要由桩侧阻力 承受。 三、按桩身材料分类 可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组合桩 等。
12
四、按设置效应分类 1.非挤土桩 包括干作业挖孔桩,泥浆护壁钻(冲)
孔桩,套管护壁灌注桩等。 这类在成桩过程中基本对桩相邻土不产
生挤土效应的桩,称为非挤土桩。其设备 噪音较挤土桩小,而废泥浆、弃土运输等 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8
单桩静载荷试验所得的 荷载—沉降(Q~s)关系曲线 可大体分为陡降型(A)和缓变型(B)两 类形态。
29
O
Qu Q/u
Q
su
A
B
s
图单5桩-3的单荷桩载荷—载-沉沉降降曲曲线线
A-陡降型; B-缓变型
30
对桩底持力层不坚实、桩 径不大、破坏时桩端刺入持力 层的桩,其曲线多呈“急进破坏”的陡降 型,相应于破坏时的特征点明显,据之可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的截面位 移、桩侧的摩阻力分布以及轴力分布见下 图。
20
Sb
SZ
S0
Q0 S0
Qz Sz
Qz dQz
Z
ds
dz
L
Qb
Sb
Q0
Qz qs z
Qb QS
21
二、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桩侧摩阻力是桩截面对桩
周土的相对位移的函数[ qs= f(s)],可用下 图中的曲线OCD表示,且常简化为折线 OAB。AB段表示一旦桩土界面相对滑移超 过某一极限值,侧摩阻力将保持极限值不 变。
对于桩端进入坚实土层的深度和桩端下 坚实土层的厚度,应该有所要求。一般可 以这样考虑:
1.对粘性土、粉土进入的深度不宜小于2 倍桩径,砂类土不宜小于1.5倍桩径;
43
2.对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倍 桩径。
3.桩端以下坚实土层的厚度,一般不宜 小于4倍桩径。穿越软弱土层而支撑在倾斜 岩层面上的桩,当风化层厚度小于2倍桩径 时,桩端应进入新鲜或微风化基岩。端承 桩嵌入微风化或中等风化岩体的深度不宜 小于0.5m,以确保桩端与岩体接触。
8
4.复合受荷桩 承受竖向、水平荷载均较 大的桩,应按竖向抗压(或抗拔)桩及水 平受荷桩的要求进行验算。
9
二、按桩承载性能分类 1.摩擦桩 当软土层很厚,桩端达不到坚硬土层或
岩层上时,则桩顶的极限荷载主要靠桩身 与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支承,桩尖处 土层反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10
2.端承桩 桩穿过软弱土层,桩端支承 在坚硬土层或岩层上时,则桩顶极限荷载 主要靠桩尖处坚硬岩土层提供的反力来支 承,桩侧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 桩顶的极限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共同承担,但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5
打入桩的入土深度应按所 设计的桩端标高和最后贯入度 两方面控制。最后贯入度是指打桩结束以 前每次锤击的沉入量,通常以最后每阵 (10击)的平均贯入量表示。一般要求最 后二、三阵的平均贯入量为10~30mm/阵 (锤重、桩长者取大值,质量为7t以上的 单动蒸汽锤、柴油锤可增至30~50mm/ 阵);振动沉桩者,可用1min作为一阵。
41
二、桩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 桩基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根
据结构类型及层数、荷载情况、地层条件 和施工能力,选择桩型(预制桩或灌注 桩)、桩的截面尺寸和长度。
确定桩长的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 坚实土(岩)层(可用触探试验或其它指 标作为坚实土层的鉴别标准)最适宜作为 桩端持力层。
42
对于10层以下的房屋,如 在桩端可达的深度内无坚实土 层时,也可选择中等强度的土层作为持力 层。
22
桩侧摩阻力
A
B
C
D
O
桩截面位移
23
极限摩阻力可用类似于土 的抗剪强度的库伦表达式:
qu ca x tana
式中ca和a为桩侧表面与土之间的附着 力和摩擦角,x为深度z处作用于桩侧表
面的法向压力,它与桩侧土的竖向有效应 力 成v 正比例,即:
x Ks v
24
式中Ks为桩侧土的侧压力 系数,对挤土桩,K0<Ks<Kp; 对非挤土桩,因桩孔中土被清除,而使 Ka<Ks<K0 。此处, Ka 、 K0和Kp分别为主 动、静止和被动土压力系数。
施工场地及施工方法一般较为简单。小桩 多用于基础加固(树根桩或锚杆静压桩) 及复合桩基础。
2.中等直径桩 250mm<d<800mm。这类桩长期以来在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中大量使用,成桩方法 和工艺繁多。
15
3.大直径桩 桩径d≥800mm。近年来的 发展较快,应用范围逐渐增大。因为桩径 大且桩端还可以扩大,因此,单桩承载力 较高。此类桩除大直径钢管桩外,多数为 钻、冲、挖孔灌注桩。通常用于高层或重 型建(构)筑物的基础,并可实现柱下单 桩的结构型式。正因为如此,也决定了大 直径桩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16
第3节 单桩轴向荷载 的传递
孤立的一根桩称为单桩,群桩中性能不 受邻桩影响的一根桩可视为单桩。
单桩工作性能的研究是单桩承载力分析 理论的基础。通过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了 解桩土间的传力途径和单桩承载力的构成 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单桩的破坏机理等, 对正确评价单桩轴向承载力具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
17
44
嵌岩桩或端承桩桩底下3倍 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 裂带、洞穴、和空隙的分布。
在确定桩长之后,施工时桩的设置深度 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土层比较均匀, 坚实土层层面比较平坦,那么桩的实际长 度常与设计桩长比较接近;当场地土层复 杂,或者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平时,桩 的实际长度常与设计桩长不一致。
对桩底为非密实砂类土或粉土、清孔不 净残留虚土、桩底面积大、桩底塑性区
31
随荷载增长逐渐扩展的桩,则 呈“渐进破坏”的缓变型,其曲 线不具有表示变形性质突变的明显特征点, 因而较难确定极限承载力。为了发挥这类 桩的潜力,其极限承载力宜按建筑物所能 承受的最大沉降确定。换句话说,这类桩 的承载力极限状态是受“不适于继续承载 的变形”制约的。
39
第5节 桩基础设计
和浅基础一样,桩基的设计也应符合安 全、合理和经济的要求。对桩和承台来说, 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对地基 来说,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不产生过量的 变形。
40
一、基本设计资料 设计桩基之前必须具备各种
资料:建筑物类型及其规模、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环境条件 及当地桩基工程经验。勘察报告应符合勘 察规范的一般规定和桩基工程的专门勘察 要求。
13
2.部分挤土桩 当挤土桩无法施工时,可 采用预钻小孔后打较大尺寸预制或灌注桩 的施工方法,也可打入敞口桩。 3.挤土桩 挤土桩除施工噪音较大外,不存在泥浆 及弃土污染问题,当施工质量好,方法得 当时,其单方混凝土材料所提供的承载力 较非挤土桩及部分挤土桩高。
14
五、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 桩径d≤250mm。由于桩径小,施工机械,
一.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 1.桩身轴力和截面位移 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将发生压缩变
形;同时桩顶部分荷载通过桩身传递到桩 底,致使桩底土层发生压缩变形,这两部 分压缩变形之和构成桩顶轴向位移。
由于桩与桩周土体的紧密接触,当桩相 对于土向下位移时,桩侧表面受到土向上 的摩阻力。
18
在桩顶荷载沿桩身向下传 递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 这种摩阻力,故桩身截面的轴向力随深度 逐渐减小,传至桩底截面的轴向力为桩顶 荷载减去全部桩侧摩阻力,并与桩底支承 反力(即桩端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深度z处的单位侧阻时, 如取
v z
25
则侧阻将随深度线性增大。然 而砂土中的模型桩试验表明, 当桩入土深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侧阻就 不随深度增加了,这个现象称为侧阻的深 度效应。
综上所述,桩侧极限摩阻力与所在的深 度、土的类别和性质、成桩方法等许多因 素有关。
26
但是,桩侧摩阻力达到极 限值所需的桩土滑移极限值则 与土的类别有关、而与桩径大小无关,根 据试验资料约为4~6mm(对粘性土)或 6~10mm(对砂类土)。
力层极限端阻力。 Q来自百度文库 、 qsui 、 qpu的确定通常采用下列几 种方法:
34
一、原型试验法 原型静载荷试验是传统的
也是最可靠的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不仅 可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而且通过埋设各 类测试元件可获得桩身轴力、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荷载—沉降关系等诸多资料。
35
由于土体因打桩扰动而降 低的强度有待随时间而恢复, 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桩设 置后开始载荷试验所需的间歇时间:对于 砂类土不得少于10天;粉土和粘性土不得 少于15天,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天。
桩通过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将荷载传递 给土体,即土对桩的支承力由桩侧阻力和 桩端阻力两部分组成。
19
由桩底土层的压缩变形导 致的桩端位移加大了由于桩身 的压缩变形引起的桩身各截面的位移,并 促使桩侧摩阻力进一步发挥。一般来说, 靠近桩身上部土层的摩阻力先于下部土层 发挥出来,桩侧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出 来。
3
•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连接于 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承台把 桩联结起来并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然后 通过桩传递到地基中去。 • 桩是垂直或微斜埋置于土中的受力杆件, 它的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其作用是 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土层或岩层。
4
• 桩基础设计也应注意满足 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这两项基本 要求。
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建筑桩基设计与建筑结 构设计一样,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 极限状态设计法,并按极限状态设计表达 式计算。桩基的极限状态分为下列两类:
5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应于桩基受荷达到最大 承载能力导致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 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对应于桩基变形达到为保证建筑物正常 使用所规定的限值或桩基达到耐久性要求 的某项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