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讲解排比素材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讲解:
排比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排比,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课文精讲
反复
拟人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的? 两个“盼望着”,形成反复,表达了人们急切的
盼春之情。 “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
人的动作,化抽象为具体,亲切自然。
功夫: 侧重指(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指本领、 造诣、武术等。 例:这幅书法作品很见功夫。
应和: 侧重于“配合、支持”之意,是中性词。
例:两只鸟在不停地鸣叫应和。
附和: 多是无原则的、巴结性的配合,多含贬义。 例:对于网络信息要进行判断、思考,不要盲目地附和别人。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钻石”之意时,读zuàn;其他情况一般读zuān。
形近字
烘( hōnɡ )烘托 拱( ɡǒnɡ )拱桥 嘹( liáo )嘹亮 燎( liáo )燎原 缭( liáo )眼花缭乱
笼( lǒnɡ )笼罩 茏( lónɡ )葱茏
眨( zhǎ )眨眼 贬( biǎn )贬低 砭( biān )针砭
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春雨图
动景 密密斜织的雨,慢慢走着的人
雨润春
静景 小草、灯光、静默的草屋
动静结合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 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 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 个都出来了。
这里的“也”有什么作用? “也”字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
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
状元贴士 照 应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021年八年级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卖炭翁-《全套讲义教师版》
卖炭翁知识集结知识元o唐诗二首知识讲解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一、文学常识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2021年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
初中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初高中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初高中语文修辞手法讲解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021年整理)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大全的全部内容。
403 Forbidden
JSP3/2.0.14
ê\。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名师教学课件
排比
•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条理分明;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 答题模式: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强调了……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经典句子赏析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
常用修辞手法主要有: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 复、设问、反问八种,对于每一种修 辞手法,要准确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 做到灵活运用。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 题看,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这四 种考查得最多。前三种主要是在写各 类句子(或语段)、分析句子的表达 效果(或作用)中落实;对偶则主要 在拟写对联中落实。
•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 “是”“就是”“成为”“变成”等。如:理 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 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秋风阵阵地吹,折 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比喻
• 如何判断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 注意: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 (1)表示比较。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
齐,增强语势,强调了春花的鲜艳美丽、色彩 斑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 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突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经典句子赏析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专题05 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知识梳理+典题精讲)- 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精讲精练
考点5: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知识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那么,如何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呢?修辞手法基本特点作用赏析思路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1.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3.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1.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2.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常见的考题形式: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能判别修辞手法的类型,掌握其基本特点与表达作用;其次是能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
【例题精讲】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飘落毛时安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
开始,轻轻拍着窗子。
夜色中,圆圆的,一点一点,趴在窗玻璃上,被屋里的灯光照着,闪着黑黑的幽光。
渐渐变成了无声的催眠,在玻璃上画出纵横交错的图案,打湿了你一夜的睡梦。
冬雨,就像家人围着红泥小火炉的闲话,伴着你,没有目的,漫长而亲切,带着些许的无聊和冗长。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
铺天盖地的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铺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地交界的地方。
是这条街特色的行道树--银杏树的落叶。
银杏的落叶,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那种枯萎沙沙的碎裂声。
它的落叶很厚实,仍然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
部编版初中语文 修辞手法 课件 ppt
小试牛刀
赏析下列句子: 他(秃头)像一条泥鳅,不住地四下张望,故意躲避直 接的答复,他潜意识地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答:运用了比喻地修辞手法,把“秃头”比 作泥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他对上级提出的 问题不敢作答,表现出他害怕上级对他的工
作部满意而把他撤职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练一练
赏析下列句子:
1、那声音(大海的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 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 语那样芳醇。
排比
(一)概念(ຫໍສະໝຸດ )排比的种类把结构相同和1相、似成、分语排气比一:致一、个意句思子相中关的联一的些三成个分或组三成个排以比上。结
例如构:相延同安或的相歌似声、,内它容是相黑关夜的的短火语把或,句雪子天排的列煤在炭一,起大。早的甘霖。
2、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练一练 讲以下句子改成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2、蓝天上布满了星星。 3、老师亲切的教导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 4、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比喻
应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物体,并且具有相似点。 2、比喻要合乎常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 蚂蚁一样排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3、并不是所有有“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1)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像二滩水库、米 易溶洞 (4)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练一练
讲以下句子改成拟人句: 例:黄河水发生巨大的声响
黄河水怒吼着。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
2、一阵风吹来,树叶哗哗地响。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在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
岁,正在家门外玩耍。迟到的友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
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
了。”友人便发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出行,却
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
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是不讲信用;当着我的面骂我的父亲,这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起因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qī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fǒu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
文 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 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哥哥的儿子,即侄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 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像什么。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华幼武《次韵曲林春雪》
——张元《雪》
课前预习
◎ 本课选取了古代有关儿童的两则著名故事。预习课文时, 注意感受文中反映的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 教养。
◎ 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画出你不懂的语句,与同学 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歌咏,赞美 “咏”的对象
咏雪
歌咏白雪
2021中考语文统编版考点专题讲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1.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挂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出灿烂的希 望。 文段运用了_比__喻___和_设__问___的修辞手法。 2.粽子像一首古诗,从悠远的时代流出,仿佛初夏午夜的长梦流转出对 前尘往事的叹息。 文段运用了比喻_比__喻___和_拟__人___的修辞手法。
3.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回望花季绮丽的岁月:有刻骨铭心的故事, 有感人肺腑的真情,有令人难忘的时刻…… 文段运用了_比__喻___和排__比____的修辞手法。 4.盼望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盼望是“但愿人长 久,千__和__引__用__的修辞手法。
(2)缩小夸张: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说。 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 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棺材里倒 出来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散成一堆白骨”,把老 王往小了说、往弱了说,突出老王的极度瘦弱。]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 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激战无名川》)[把后出现的“心 热”提前到喝酒前。]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讲解 ——修辞手法的应用
修辞知识归纳 1.比喻 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 理来打比方。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喻 体;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像”“好像”“如同”等)叫比喻词。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辨析技巧:一个句子如果是比喻句,则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 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不能只简单地看是否有“像、好像、仿佛”等比喻词。
例: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 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赏析(2021年初中语文人教版)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选自《丁香赋》)
❖ 学生: 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美丽。
失分原因分析: 1、角度不准 2、内容不全 3、情感偏失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节选自《丁香赋》) ❖ 参考: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 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 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完成练习P103 《精通中考》《曾经,生活 和花朵隔开一线》
院里春天有玉兰,秋天桂花飘一室幽郁的 香,冬来腊梅一朵朵如雕出,引得我每天都要 摘一朵带回家,放床头。
❖ 完成练习P103 《精通中考》《曾经,生活和 花朵隔开一线》
第五从描写的角度
❖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写+对象+特征 (性格)
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 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
神态描写,贬词褒用,表现了孩子见到新 教具夸张、惊喜、得意的神情,也反映出师 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现代文阅读专题
——语言赏析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什么是“赏析”? ❖“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
点的重点字词。
❖“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语句赏析的方法
1.角度(修辞、词语、句式、表现手法、描写 方法等)
2.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具体化)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修辞手法之比喻与比拟》课件(共20张PPT)
1.读句子,在比喻句后面画“√”。 (1)这件文具好象是小亮的。( ) (2)月亮像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 ) (3)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奔向终点。( √ ) (4)妈妈今天脸色不好,好象有病了一样。( ) (5)咆哮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吞没了整个村庄。( √ )
2.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 (1)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 地站着。( ) (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 (5)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
1.了解比喻与比拟的概念。 2.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3.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 相似点,用一事物(甲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乙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 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如“这 块草地平坦得就像是一块大绿地毯”,这个句子,“草 地”是甲事物,是本体,“地毯”是乙事物,是喻体, 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像”是喻词,所以这是一个比喻 句。
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 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小鸟 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这个句,唱歌是人的行 为,用在小鸟身上,这就是拟人;再如:“我到了
自 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 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个句子,把宏儿写成小鸟 儿,能 “飞”,这就是拟物。
1.(2018·四川凉山)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
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记叙文赏析三种思路-《全套讲义教师版》
记叙文赏析三种思路知识集结知识元记叙文知识讲解记叙文赏析三种思路1. 修辞手法角度、人物描写角度、环境描写角度赏析2. 句子深层含义3. 特殊句式角度句子的赏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无论是何种文体都会有值得赏析的句子。
很多学生在遇到此类题时,常常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事实上,这类题目虽然都是对文中重要句子进行赏析,但是每个句子的赏析角度是不同的。
句子赏析题大致有三类:(一)从修辞手法角度、人物描写角度、环境描写角度赏析A思路: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更加突出。
(该思路分为“三步走”)解题思路:步骤一:首先确定运用何种修辞方法;(一般考题答案是比喻、拟人的比较多,当然也有其它手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步骤二:把……比作……(把……或者拟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步骤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者烘托了一种……氛围)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
(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B思路: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1)外貌、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解题思路:步骤一:首先确定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一般考题答案是动作、外貌、肖像、神态描写的比较多,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答案很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步骤二:通过运用……(如果答案是动作描写,找出相应的动词)等一些列的动词或者(如果答案是外貌描写,找出具有外貌性质的词语)外貌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步骤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或者突出人物的某种特征,如:突出了父亲坚韧、隐忍的品格)C思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本种思路一般都是对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的,在考试中出现的比例不是太多,但是一旦出现,就会有很多同学没有思路,导致失分严重)(1)时间和空间(2)俯视和仰视(高处和低处)(3)视觉和听觉、嗅觉(4)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6)点面结合(7)远景和近景我们以第三种给大家进行分析:(其它几种角度我们不在这里赘述,希望各位老师们自己在遇到习题的过程中按照我们提供的这个基本思路自己去套用即可)解题思路:步骤一:这段话运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的方法;步骤二:(分析)…是听觉描写,…是视觉描写;…是嗅觉描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比喻、拟人与排比修辞手法讲解模块一/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双关、借代、反问、设问、对偶、顶真、互文等。
【例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2+4=6分)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1)这一段落选自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优美。
划线部分运用了两种种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中还有许多初运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你各寻找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块二/比喻1.定义: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 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
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 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 手法,把山水当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 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 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你印象中的冬天有哪些景物?与作者笔下济南 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我印象中冬天的景物有光秃秃的树、结冰的 河面、刺骨的风……,冬天是寒冷的、死寂的。 而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则是温晴、可爱、富有诗 情画意的。
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课文精讲
朗读文章,说说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 选取了哪些代表性的景物呈现这一特点。
间
山尖 全白(镶银边)
顺
序
山坡 白雪黄草(穿花衣)
低 山腰 薄雪露粉色(害羞)
小结: 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
层层铺写,将山的色、态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返回
阅读课文4、5两段。选文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 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 总体上一般要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 辑关系安排内容; 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等顺序叙述描写。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把树尖儿上的雪比作“一髻儿白花”,把矮
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矮松顶白身 青的状态。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比喻:用“银边”比喻小山山尖上的一圈薄雪的轮廓,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雪过后,蓝天下薄雪覆盖在山头的美丽景象。
问题探究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慢地隐身而去。
多用于口语表达,如“露马脚”“露一手”。
2021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修辞(含解析)
修辞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引用、反语、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一)比喻含义:比喻就是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分类: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月光如流水一般……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
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比拟含义: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作用:作者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对象人格化,赋予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等,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
分类:比拟人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讲解夸张素材
夸张
202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夸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要注意的是,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地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精讲人教新课标版
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冷若冰霜成竹在胸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门庭若市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切肤之痛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望眼欲穿对答如流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鼠目寸光鸦雀无声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百花争艳鼠窃狗盗兔死狐悲龙争虎斗卧虎藏龙
3.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4.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有口皆碑唇枪舌战草木皆兵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血海深仇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木破镜重圆风平浪静班门弄斧铜墙铁壁豺狼当道掌上明珠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愚公移山
d对比:口蜜腹剑口是心非虎头蛇尾好逸恶劳阳奉阴违南辕北辙外强中干吃一堑长一智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地大物博感恩戴德山穷水尽谦受益,满招损家喻户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披肩执锐扭转乾坤迫在眉睫拈花惹草大江东去灯红酒绿咬文嚼字青黄不接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百花争艳草木皆兵风尘仆仆呆若木鸡生龙活虎莺歌燕舞抱头鼠窜肥头大耳土崩瓦解
h反复:登峰造极星移斗转提纲挈领审时度势情真意切罪魁祸首丰功伟绩心灰意冷真凭实据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塞翁失马,焉之非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藕断丝连立地成佛乐在其中
k回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传十,十传百一而再,再而三21918 559E 喞i30679 77D7 矗24150 5E56 幖40502 9E36 鸶*36037 8CC5 賅36121 8D19 贙%820494 500E 倎27191 6A37 樷30317 766D 癭37545 92A9 銩25852 64FC 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