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on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新浪BLOG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

写出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解,并举例1. 引言1.1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概述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人本主义注重个体的内在世界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认为人具有积极的内在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人的独特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注重外部观察和行为模式的学习,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塑造和决定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和可塑性。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目标和动机,并且有自我实现的权利和能力。

人本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这些理论都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行为主义更注重人的外在行为和环境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的。

行为主义的理论代表包括帕维洛夫的"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些理论都强调外部刺激和条件反射对行为的影响。

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在实践和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体现,人本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来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而行为主义则更倾向于通过行为的塑造和改变来解决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2000字】2. 正文2.1 人本主义的理解和特点人本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体尊严和自由的心理学理论。

其核心理念是认为人是自主的、积极的、有尊严的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人本主义的特点包括对人的尊重和尊严的关注,强调人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类潜力的信仰和追求。

人本主义的理解主要在于将人类视为主体,强调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独特性。

人本主义认为人不仅是动物的一部分,同时也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建构的能力。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人本主义还注重人的情感和情感交流,在人际关系中强调尊重和倾听。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导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主流学派,它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而忽视了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1 反应与刺激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外界刺激对个体的反应。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狗实验中,狗通过与食物相联系的铃声来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1.2 强化与惩罚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强化和惩罚对行为的影响。

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的力量,惩罚是指减少某种行为的力量。

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例如,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可以增强其重复该行为的可能性,而惩罚不良行为可以减少其再次出现的概率。

1.3 行为的可观察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了个体的内部思维和感受。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可以对人类行为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回应,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自我认知、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2.1 个体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潜力的内在动力。

个体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2 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对其行为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个体的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自我价值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

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对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研究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研究

二、特点
1、教育目标:行为主义成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特定技能和行为, 而人本主义成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学方法:行为主义成人教育通常采用系统性的训练和指导,以及奖励 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学习者的行为。人本主义成人教育则更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案例学习等。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成 人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个 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与成人教育的目标相契合,为成人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思路。本次演示将探讨人本主义思想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的研 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பைடு நூலகம்
背景
人本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强调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人的 内心世界和情感需要。在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学生具有潜在的能力和自 我价值,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 要性在于,可以帮助成人学习者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满足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缺点
1、行为主义成人教育的优点:
a.可以快速有效地传授特定技能和知识; b.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复杂技能;
c.可以运用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激励和约束学习者。
2、行为主义成人教育的缺点:
a.可能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求; b.可能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成人教育比较 研究
01 一、定义
03 三、优缺点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二、特点 04 四、应用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两种广泛使用的成人教育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 的特点和优缺点。本次演示将从定义、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对这两种成 人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心理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和心理现象的科学领域,它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心理学中,有三个主要流派,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本文将向您介绍这三个主要流派的特点,并逐步解释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对心理学的贡献。

行为主义:1. 定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关注内心体验和意识。

2. 特点:- 反对主观感受:行为主义注重可观察和可量化的事实,认为个体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来解释。

- 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在环境条件下被学习和形成的,主张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 实验方法:行为主义倡导实验研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支持理论。

人本主义:1. 定义:人本主义是关注个体的内心需求和成长的心理学流派,试图理解人类的主观体验和意义。

2. 特点:-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通过探索和发展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可以达到更高的自我目标。

- 主观感受: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认为人类不仅是被动的环境反应者,还是主动的创造者和决策者。

- 统合性:人本主义试图将心理学与哲学、艺术和宗教等领域相结合,从而全面理解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认知主义:1. 定义:认知主义是研究思维、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的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信息加工和知觉。

2. 特点:- 内部认知:认知主义强调人类思维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关注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存储和利用,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 积极意义:认知主义认为个体参与主动的知觉和思考过程,通过加工和选择信息来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

- 实验研究:认知主义强调实验研究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证实和推进理论。

这三个流派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行为主义的贡献:行为主义研究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观察和可量化的研究方法,对于行为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摘要: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治疗理论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治疗理论

Your company slogan
行为治疗理论
斯金纳,即B.F.斯金纳(1904—1990) 斯金纳( 斯金纳, B.F.斯金纳 1904—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 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也是世界心理 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 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 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 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 仍然被广为应用。 仍然被广为应用。 斯金纳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 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 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 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 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行为治疗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原理还试图对条件反射与人类异常行为之间的关联系作出 解释。 解释。 巴甫洛夫曾观察到如果使狗学会在看见椭圆形时流唾液, 巴甫洛夫曾观察到如果使狗学会在看见椭圆形时流唾液,而看见圆形时 不流唾液,以后把椭圆形逐渐变圆,使椭圆形越来越接近正圆形, 不流唾液,以后把椭圆形逐渐变圆,使椭圆形越来越接近正圆形,狗就 发生辨认困难。曾经能熟练地辨认两种形状的狗, 发生辨认困难。曾经能熟练地辨认两种形状的狗,此时竟会出现精神紊 狂吠、哀鸣并咬坏仪器等行为。这被认为是狗发生了"神经症"症状。 乱、狂吠、哀鸣并咬坏仪器等行为。这被认为是狗发生了"神经症"症状。 其他实验研究也表明,伴有强烈情感和情绪的许多过敏反应, 其他实验研究也表明,伴有强烈情感和情绪的许多过敏反应,如抑制不 住的脾气爆发,内脏的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习得的条件反应。 住的脾气爆发,内脏的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习得的条件反应。如有人 给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给其皮下注射吗啡, 给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每天在一定的时间给其皮下注射吗啡,其引起 的无条件反应是恶心。数月之后,狗一见到注射场所"医疗室" 的无条件反应是恶心。数月之后,狗一见到注射场所"医疗室"和注射的 准备之后就恶心(包括许多生理反就--喘气 流唾液、发颤、呕吐等)。 喘气、 准备之后就恶心(包括许多生理反就--喘气、流唾液、发颤、呕吐等)。 已有一些行为治疗家提出, 已有一些行为治疗家提出,对包括神经症和精神病在内的许多人类的适 应不良行为都可以这方面理解。 应不良行为都可以这方面理解。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心理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流派,它强调将心理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并通过刺激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刺激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提出了许多实验和行为技术,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管理等领域。

然而,行为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由于其过度关注行为的可观察性,忽视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不够全面地解释人类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主要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实验,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加工、组织和解释这些信息,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模型等。

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发展的心理学流派。

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自身的成长。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完整版)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心理学主要学派

心理学主要学派

心理学主要学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内在思维和情感的规律。

心理学主要学派是指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理论体系,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关注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并分别阐述它们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

一、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心理学发展史上最早的学派之一,它强调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抛弃对不可观测的内在心理现象的研究,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刺激对个体的反应产生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走进一间房间时,看到了一张椅子,我们会自动坐下。

行为主义者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这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他们相信,通过设计适当的刺激,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是对行为主义的一种反思和修正,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在行为形成和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认知主义者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个体对刺激的感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Piaget和美国心理学家Vygotsky。

认知主义学派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探索人类主观体验和内在心理结构的规律。

他们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受到内部心理模型的制约,这些模型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调整。

认知主义者通过探索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三、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和美国心理学家Rogers。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人的内在需求和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强调个体对于自己的体验和意义构建具有主导作用,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驱动力。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多个派系。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其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而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派系之一。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特·斯金纳(B.F. Skinner),他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解释。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注重实验研究和定量数据的收集,通过实验室控制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技术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在20世纪中叶兴起,它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伦·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有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实现个人潜力和追求自我实现来获得满足感。

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器。

人本主义在心理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它注重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帮助个体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别,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和瑞典心理学家卡尔·佩尔森(Karl Pribram)。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来理解世界。

他们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知觉等内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论述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心理学观点之比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派。

本文将对这两种学派的基本观点进行论述。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只要外部行为能被测量和观察,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行为的描述和解释。

行为主义者强调,人类行为是由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强化产生的结果,心理学应着眼于对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三个步骤来概括。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而环境对行为的强化和弱化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

因此,对行为的控制和管理在某些方面是可能的,只要有正确的刺激和强化以推动特定的行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认为人类有能力自我塑造并制定个人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应该侧重于对人类内在世界的理解与评估,重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并尊重个体的尊严。

人本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自尊、自我实现的研究和开发,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人的需求层次论”也是其重要观点的体现。

该理论认为,人有一系列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层次来制定个人目标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两种心理学观点的比较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点和研究重点,但是也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之处。

行为主义注重行为的塑造和强化、外部环境的影响、可测量性和实证研究,而人本主义则更强调人的内在世界、尊重和自我价值、自由意志、个体差异等。

它们相互影响和改进,也说明了心理学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更多地应用于个体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个人领导风格和管理技巧、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自由”观念比较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自由”观念比较

论文要求:比较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以“自由与控制”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7000字的论文自由与控制无关——关于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由简史摘要自由在人类历史上的讨论从哲学领域转向诞生的心理学,而其中显著的争议就是在二十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争论,斯金纳和罗杰斯这场争论中的主角,从他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在整个心理学领域的变革以及一些心理学领域对于自由的基本观念。

关键词自由控制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自由常常是一种梦幻。

自由常常成为促进某种行动的口号,这种行动从反对一种控制开始,然后以另外一种控制结束。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像显微镜下做布朗运动1的微粒一样,在身后留下看起来如此恣意的生命轨迹,却终究并不改变整个粒子群体在热力学规律下的变化曲线。

所以自由常常更是一种困扰,一种关于这种梦幻是否存在与人类的真实世界的困扰。

面对世界,人类常常像站在海边的孤崖,极目之处,无边无际,却不知该如何前进一步。

与此伴随的是焦虑,既是感受到自由时不知该如何做出有责任的选择的焦虑,也是感受不到自由时对自己身不由己的被控制的焦虑。

后者的焦虑尤其令人恐惧,因为控制常常与人类历史上野蛮残酷、不合“人性”与“文明”的一面紧密相连。

然而控制却总是像一个幽灵,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在人类的世界游荡。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人类个体中最精英的一群曾经联合起来,用笔与剑来与“自由的敌人”战斗。

在这群“自由十字军”的战斗中,自由曾经成为一幅画,一座巨大的雕像,一份份墨迹至今不干的宣言2。

然而在人类是否真正拥有自由的问题上,自由的支持者们却还从来没有能够取得一种决定性的胜利,让关于自由还是控制的问题成为一种只在博物馆中展出的陈迹。

但这些只能说明,自由的问题总是人类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旨在探讨已经与人类自由有些密切关系的心理学领域,从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脉络中,获得一些与人类自由相关的启示。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心理学四大流派的主要区别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一谈你个人的观点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

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心理学派的人性观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他们的心理治疗理论模式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也就在所难免。

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心理学派的人性观出发对它们的治疗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以使人们对这三种治疗理论和方法有更深层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正确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人性观是性恶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像动物一样是非理性的,具有各种本能和潜意识内驱力。

这种本能和内驱力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它们按照唯乐原则追求生理需要的满足。

正是这种需要的满足,使人表现出性欲、攻击、残酷、毁灭他人与自身等“恶”来。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这样说到:“人类并不是希望被人爱的仁慈生物,也不是在遭受攻击时最善于保护自己的仁慈生物;相反,他们属于那种被认为在本能天赋中攻击性占最大份额的生物:结果,对他们来说,邻居不仅是可能的帮助者或性对象,而且还是这样一种人,他引诱他们满足对他的攻击,引诱他们毫无报酬地剥削他的工作能力,引诱他们不经许可地在性欲上利用他,引诱他们掠夺他的财产,引诱他们侮辱他,引起他的痛苦,折磨或杀害他。

”基于性恶论的人性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社会必须对人的那些不受约束的本能冲动(本我)进行控制与压抑,使本我需要不能随意地得以满足。

这种控制与压抑导致了个体的受挫经验,而这种受挫经验如果不能恰当地得以解释和发泄,就会产生心理困扰或障碍。

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模式就是帮助患者认识心理疾病的根本起因即受挫经验,并对这种起因给予合理的解释或消除。

为此,精神分析学派创立了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移情、渲泄法、谈疗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或技术。

行为主义的人性观与心理治疗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实用主义、新实在论和机械唯物论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ason: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 新浪BLOG 管理博客┆搜索┆帮助文章背景雪白淡蓝蓝色淡灰深灰暗灰淡绿明黄黑绿暗红深蓝鸭绿靛青褐色 A 宋体黑体楷体仿宋隶书幼圆二号三号四号小四五号小五 > 鼠标双击滚屏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1最快,10最慢) 转为繁体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作者:Eason 2007-12-22 20:47:10标签:学习公社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比较摘要: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创导的行为主义又称为“刺激—反应心理学”(既S——R心理学),他反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内省发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心理学应该用自然科学客观方法研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件其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无论简单或复杂,其构成单位总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刺激是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反应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行为的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许多观点相近的心理学家和学派所组成的松散联盟,他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动物和普通人,精神分析研究的是“病人”,以此两者为研究对象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对于全面,准确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而言却是不完整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健康的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几那些在行为主义和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都没有系统地位的,人类能量和潜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应该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方法解析心理学,甚至应该用研究动物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学,但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决不能象行为主义者那样把人类的行为仅视为一个空间的,消极无助的有机体,而要极力恢复意识在对人的心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屏弃主观意识而主张研究采用客观法却恰恰是行为主义的初衷。

所以说,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射,人本主义心理学,意识。

一,他们的产生和背景华生一开始就将行为主义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客观的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生物学或纯生理学的自然科学,来区别于以往的抽象的主观的心理学。

但后来居上的人本主义却并不赞同将人等同于动物,人的心理是机械式的心理,人本主义再次呼唤关注人本身主观的东西: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将心理转变为回归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当然他也赞同科学客观的观点。

二十世纪初,在传统心理学大行其道,而且并不完善的时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很快席卷美国,甚至几乎遍及全球,统治了心理学界长达半世纪之久。

舒尔茨曾评价道:“生的行为主义的改革运动帮助了美国的心理学,使其在研究行为时,从注意于意识和主观主义转变到唯物主义和客观主义。

“在行为主义作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心理学主流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方法中心论,为了使用客观的,量化的和可验证的研究,用研究动物模式来研究人,使心理学的范围大大缩小。

而一种被西方心理学称为第三势力的新思潮和革新运动兴起,他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独立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并且他的特征直接源于他对当时美国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批判。

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分歧,究其原因多少与其产生的年代和背景分不开。

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历史背景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前提:一,20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进入新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潜能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最稳定的维持社会秩序。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政府要求以新的思想观念统一美国人的思想,并从行为上控制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是一种最有生命了的革新思想。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呼唤而出现的。

人本主义的产生同样有他的独特背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

然而经济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非常尖锐的内部矛盾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各界强重新呼唤发现自我和人的尊严的呼声日益高涨。

面对上述社会现实,传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显得无能为力,而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经验,研究人的本性和尊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适应这一社会需要迅速展起来。

行为主义其实是针对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这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橡"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而本主义心理学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作“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如人的本性、潜能、经验、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晚于精神分和行为主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他们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

人与一般有机体不同在于除一般潜能外,还有人所特有的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也是人体的遗传构成,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

“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以潜能的实现来说明学习的机制。

他们反对刺激—反应这种机械决定论,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

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指导自己,“自我实现”潜能。

正是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和理论背景的独特性质使它们的观点有各自相驳和相容的地方。

二,它们的理论观点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理论的观点有相驳的地方,也有相同的地方。

作为心理学界较为年轻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狭隘与偏激。

他批判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心理学不仅主张了解人性,还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人本主义批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独立存在的。

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

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因此,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并建构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学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3):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不幸的是,儿童这种受关怀尊重需要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他人(包括父母)是根据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称这种条件为价值条件。

儿童不断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渐渐地儿童被迫放弃按自身机体估价过程去评价经验,变成用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的价值规范去评价经验,这样儿童的自我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异化,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个体就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预感到经验与自我不一致时,个体会运用防御机制(歪曲、否认、压抑)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相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就不会出现适应障碍,若防御失败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矫正,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经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除掉,找回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用罗杰斯的话说“变回自己”“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以达心理健康。

而华生最初的行为主义理论观点认为: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

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

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

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样一来。

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

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

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