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树协议实验
快速生成树rstp配置实验总结
![快速生成树rstp配置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85d9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1.png)
快速生成树rstp配置实验总结快速生成树(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是一种用于构建以太网的冗余拓扑的协议。
它是IEEE 802.1w标准中定义的一种快速生成树协议,相对于传统的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具有更快的收敛时间和更高的效率。
在进行RSTP配置实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RSTP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RSTP通过选择一个主端口和备用端口来构建快速生成树,主端口用于转发数据,备用端口则处于阻塞状态以备份主端口。
当主端口发生故障或链路出现变化时,备用端口会迅速切换为主端口,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冗余。
RSTP通过发送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消息来交换拓扑信息,并利用端口优先级和端口状态来选择主备端口。
在实际配置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都支持RSTP 协议。
然后,通过登录交换机的管理界面或命令行界面,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RSTP配置:1. 配置全局RSTP参数:设置全局RSTP参数,包括优先级、Hello 时间和最大转发延迟等。
优先级用于选择根交换机,Hello时间用于控制BPDU消息的发送频率,最大转发延迟用于控制端口状态的转换速度。
2. 配置端口RSTP参数:对每个端口进行RSTP参数的配置,包括端口优先级、端口类型和端口状态等。
端口优先级用于选择主备端口,端口类型可以设置为指定端口、非指定端口或备用端口,端口状态可以设置为指定端口、非指定端口、备用端口、阻塞端口或禁用端口。
3. 配置RSTP实例:将交换机的端口划分为多个RSTP实例,可以根据网络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配置。
每个RSTP实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例。
4. 配置RSTP根交换机:选择一个交换机作为RSTP的根交换机,根交换机具有最高的优先级,负责控制整个网络的拓扑。
生成树协议STP 实验报告
![生成树协议STP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3a41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7.png)
实验三生成树协议STP1、项目目的理解生成树协议STP的原理及配置。
2、项目描述在网络建设中,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管理员用两条链路将交换机互连,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使网络避免环路。
本项目以两台3560交换机为例,两台交换机分别命名为:SwitchASwitchB。
PC0和PC1在同一个网段,假设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 ,192.168.1.2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3、实现功能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4、项目拓扑生成树如图所示。
5、项目设备思科3560交换机(2台)、PC机(2台)。
6、项目步骤(1)在SwitchA查看生成树情况,用show spanning-tree brief命名输出。
(2)在SwitchB查看生成树情况,用show spanning-tree brief命名输出。
验证测试:在SwitchA上的Fa0/24端口处于BLK状态,分析原因?(3)修改SwitchA的BID优先级,让SwitchA成为Root Bridge。
设置交换机SwitchAr优先级为4096,数值最小的交换机为根交换机(也称根桥)交换机SwitchBr优先级采用默认优先级(32768),因此SwitchA将成为根交换机。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4)在SwitchA上查看show spanning-tree 命名输出结果。
(5)在SwitchB上查看show spanning-tree 命名输出结果。
验证测试:在SwitchB上的Fa0/23端口处于BLK状态,分析原因?(6)如果将SwitchB的Fa0/23和Fa0/24的状态调换过来,可能通过修改什么参数来实现?可以在SwitchA降低接口优先级来实现。
SwitchA(config)#int fa0/24SwitchA(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1 port-priority 112(7)修改后,在SwitchA查看show spanning-tree 命名输出结果。
生成树_配置_实验报告
![生成树_配置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91df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5.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生成树协议(STP)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 掌握生成树协议的配置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生成树协议在网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两台华为S5700交换机、两台PC机;2. 实验软件:华为网络设备仿真软件;3. 实验拓扑:两台交换机通过一条物理链路连接,两台PC机分别连接到两台交换机上。
三、实验原理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中消除环路并实现冗余链路备份的协议。
当网络中出现环路时,STP会阻塞部分端口,形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形结构,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STP通过交换机之间的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报文进行信息交互,选举根网桥,并确定每个交换机的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根端口是连接到根网桥的端口,指定端口是连接到同一VLAN且路径最短的端口。
其余端口被阻塞,不参与数据转发。
四、实验步骤1. 配置交换机名称和密码;2. 配置交换机接口;3. 配置VLAN;4. 配置STP;5. 验证STP配置效果。
五、实验过程1. 配置交换机名称和密码```bashS1>display versionS1>sysname S1S1>display versionS1>enableS1#configure terminalS1(config)#username admin password simple 123456 S1(config)#exit```2. 配置交换机接口```bashS1>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4S1(config-if)#exit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4S1(config-if)#exit```3. 配置VLAN```bashS1>display vlanS1#vlan 10S1(config-vlan)#name VLAN10S1(config-vlan)#exit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S1(config-if)#port link-type access S1(config-if)#port default vlan 10 S1(config-if)#exit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1(config-if)#port link-type access S1(config-if)#port default vlan 10 S1(config-if)#exit```4. 配置STP```bashS1>display stpS1#stpmode stpS1>display stp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S1(config-if)#port link-type access S1(config-if)#port default vlan 10 S1(config-if)#exit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1(config-if)#port link-type access S1(config-if)#port default vlan 10S1(config-if)#exit```5. 验证STP配置效果```bashS1>display stpS1>display st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S1>display stp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S1>ping 192.168.1.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配置了生成树协议,并验证了STP在网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生成树协议简介及实验
![生成树协议简介及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de792b1852458fb760b5637.png)
生成树协议简介及实验第一部分:STP/RSTP协议简介一、STP协议1、STP协议简介生成树协议(STP)是一个用于局域网中消除环路的协议,协议运行原理是通过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交互信息而发现网络中的环路,并适当对某些端口进行阻塞以消除环路。
生成树协议是局域网重要协议之一。
网络中出现环路会造成广播风暴导致网络瘫痪或MAC 地址表抖动导致MAC地址表项被破坏。
2、STP基本概念STP引入了根桥(Root Bridge)概念,对于一个STP网络,根桥在全网中只有一个,它是整个网络的逻辑中心,但不一定是物理中心。
根桥会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网络收敛后,根桥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产生并向外发送配置BPDU,其他设备仅对该报文进行处理,传达拓扑变化记录,从而保证拓扑的稳定。
生成树的生成计算有两大基本度量依据:ID和路径开销。
ID又分为:BID(桥ID)和PID(端口ID)。
BID(桥ID):IEEE 802.1D标准中规定BID是由16位的桥优先级(Bridge Priority)与桥MAC地址构成。
BID桥优先级占据高16位,其余的低48位是MAC地址。
在STP网络中,桥ID最小的设备会被选举为根桥。
PID(端口ID):PID由两部分构成的,高4位是端口优先级,低12位是端口号。
PID只在某些情况下对选择指定端口有作用。
路径开销:路径开销(Path Cost)是一个端口变量,是STP协议用于选择链路的参考值。
STP协议通过计算路径开销,选择较为“强壮”的链路,阻塞多余的链路,将网络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形网络结构。
在一个STP网络中,某端口到根桥累计的路径开销就是所经过的各个桥上的各端口的路径开销累加而成,这个值叫做根路径开销(Root Path Cost)。
从环形网络拓扑结构到树形结构,总体来说有三个要素:根桥、根端口和指定端口。
根桥就是网桥ID最小的桥,通过交互配置BPDU协议报文选出最小的BID。
生成树协议的实验报告
![生成树协议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cd2b48e45c3b3567ec8ba0.png)
实验名称: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实验目的:掌握生成树的工作原理,手动建立根网桥、备份网桥,怎样选择根端口,指定端口的方法。
实验人:初晓一检查初使的生成树特权模式s how spanning-tree查看接口的汇总情况特权模式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手动的建立根网桥1、通过命令建立根网桥2、更改网桥优先级建立根网桥做实验之前小凡软件的准备:应该是3个当时忘点了就截图了实验一:当服务器不想让交换机C通过交换机B传送数据,占用他的带宽。
原先是在BC 段的交换机C的端口阻塞,,交换机B端口是指定端口,怎么做让他们接口颠倒过来,交换机C的接口是指定端口,而交换机B是堵塞端口。
(相当于指定端口怎么选择)通过修改端口优先级。
把交换机A和C之间的优先级改成小于19并且不是0(如果是0就会影响交换机B的根端口的选择)和19,优先级越高,桥ID越低,就是指定端口。
所以交换机C的接口是指定端口,而交换机B是堵塞端口。
这样交换机A和交换机C的开销小,交换机C就会走那一端.。
结果是F0/1是处于阻塞状态,F0/2是转发状态实验二:193919原先让pc机走的是交换机AC段。
BC段交换机C的接口是堵塞接口,AC段交换机C的接口是根端口,想让连接交换机C的PC机走交换机B到C段,不让他走交换机AC段。
做法就是BC段的交换机C的接口是根端口,AC段交换机C的接口是堵塞接口。
就是根端口的选择。
修改开销链路大于38,开销大,优先级低,桥ID越大就变成阻塞端口就,AC段的开销大所以AC段交换机C的端口就是堵塞端口,就不会走AC段修改端口成本查看端口信息先看原型什么也没做做完以后的。
生成树协议实验实验总结
![生成树协议实验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e5e8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7.png)
生成树协议实验实验总结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甲方和乙方的基本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1.11 姓名1.12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2. 合同标的本合同的标的为生成树协议实验的实验总结相关事项。
2.1 具体内容包括:2.11 对生成树协议实验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12 总结实验中的关键发现和成果。
2.13 评估实验结果对相关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3. 权利义务3.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3.11 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质量提交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
3.12 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背景信息,以支持乙方完成实验总结。
3.13 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报酬给乙方。
3.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3.21 有权要求甲方按时提供所需的实验数据和信息。
3.22 有义务按照科学、准确、清晰的原则完成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
3.23 保证实验总结的内容具有原创性,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3.24 对甲方提供的实验数据和信息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4. 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按时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背景信息,导致乙方无法按时完成实验总结,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向乙方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乙方的交付时间。
4.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质量提交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应承担违约责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完善实验总结,直至达到合同要求。
4.3 若乙方提交的实验总结存在抄袭、侵权等违法行为,乙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5. 争议解决方式5.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
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根据您的需求生成的合同内容,具体条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成树协议改变根桥及阻塞端口实验心得
![生成树协议改变根桥及阻塞端口实验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6291515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6.png)
生成树协议改变根桥及阻塞端口实验心得
通过进行生成树协议改变根桥及阻塞端口的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成树协议的重要性和灵活性,以及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生成树协议中的优先级来改变根桥,并通过调整端口状态来阻塞特定端口。
首先,在改变根桥的实验中,我发现根桥的选择对整个网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根桥作为生成树的根节点,它的位置决定了整个网络中数据流动的路径。
在实验中,当我将优先级设为最高的网桥作为根桥时,数据传输的效率明显提高,网络延迟也减少了。
这表明根桥的选择可以通过优化数据流动路径来提高网络性能。
另外,在阻塞端口的实验中,我发现阻塞特定端口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网络拓扑,并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
当一个端口被标记为阻塞状态后,它将不再参与数据传输,从而避免了网络环路的形成。
通过选择性地阻塞某些端口,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包的丢失和多次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通过生成树协议改变根桥及阻塞端口的实验,我认识到生成树协议在网络管理中的重要性。
通过调整生成树的根桥和阻塞特定端口,我们可以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进而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设计和管理网络时要充分考虑生成树协议,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总结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cd1a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0.png)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总结《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总结》嘿,家人们!今天来给大家唠唠我做生成树协议实验的那些事儿,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和见解,保证让你们感同身受呀。
一开始,看到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心里就犯嘀咕:“哎呀呀,这是啥玩意儿啊,咋感觉这么高深莫测呢。
”不过咱也不能退缩不是,硬着头皮就上了。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那可真是状况百出啊。
一会儿这边连线出问题了,一会儿那边参数又设置错了,感觉自己就像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不过还好,经过一番捣鼓,总算是有点眉目了。
然后呢,就开始观察实验现象啦。
嘿,你还别说,看着那些网络拓扑结构一点点变化,还真挺有意思的。
就好像在看一个小世界在我面前一点点构建起来一样。
这个生成树协议啊,就像是网络世界里的交通指挥员,指挥着数据流量该怎么走。
要是没有它呀,那可就乱套了,数据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啦。
所以说,它的作用那是杠杠的呀!做这个实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
一个小小的参数设置错误,可能就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块砖头没放好,整栋房子都可能歪了。
而且啊,团队合作也很重要。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那感觉可带劲了。
要是自己一个人闷头干,估计还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呢。
最后,说一下我的经验教训吧。
首先,一定要认真看实验指导书,把每个步骤都搞清楚,不然肯定会出问题。
其次,遇到问题不要慌张,静下心来慢慢分析,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最后,就是要多和别人交流分享,说不定别人的一个小建议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总之,这次生成树协议实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既有知识又有经验。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后看到实验成功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是爆棚啊!希望我的这些感受和见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次做实验的时候都能顺顺利利的啦!哈哈!。
实验五:生成树协议
![实验五:生成树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6fb517bff121dd36a32d8297.png)
一、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的主要任务是阻止在第2层网络(网桥或交换机)上产生网络环路。
它警惕地监视着网络中的所有链路,通过关闭任何冗余的接口来确保在网络中不会产生环路。
STP采用生成树算法(STA),它首先创建一个拓扑数据库,然后搜索并破坏掉冗余的链路。
运行STA算法之后,帧就只能被转发到保险的有STP挑选出来的链路上。
生成树协议目前常见的版本有STP(生成树协议IEEE802.1d)、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MSTP(多生成树协议IEEE802.1s)。
注:STP是第2层协议,用来维护一个无环路的交换式网络。
生成树术语:根桥(Root brigde):根桥是桥ID最低的网桥。
对于STP来说,关键的问题是为网络中所有的交换机推选一个根桥,并让根桥成为网络中的焦点。
在网络中,所有其他的决定-比如哪一个端口要被阻塞,哪一个端口要被置为转发模式-都是根据根桥来判断来做出选择的。
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所有交换机之间都交换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选出根交换机,也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网络的后续配置。
每台交换机都对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中的参数进行比较,它们将BPDU传送给某个邻居,并在其中放如入它们从其他邻居那里收到的BPDU。
桥ID(Bridge ID):STP利用桥ID来跟踪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
桥ID是由桥优先级(在所有Cisco交换机上,默认的优先级为32768)和MAC地址的组合来决定的。
非根桥(Nonroot bridge):除了根桥外,其他所有的网桥都是非根桥。
它们相互之间都交换BPDU,并在所有交换机上更新STP拓扑数据库,以防止环路并对链路失效采用补救措施。
端口开销(Port cost):当两台交换机之间有多条链路且都不是根端口时,就根据端口开销来决定最佳路径,链路的开销取决于链路的带宽。
stp实验
![stp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290d14969eae009581becae.png)
STP配置一、实验了解生成树协议最主要的应用是为了避免局域网中的网络环路,解决成环以太网网络的“广播风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网络保护技术,可以消除由于失误或者意外带来的循环连接。
STP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成“一棵树”,树的根是一个称为根桥的交换机,根据设置不同,不同的交换机会被选为根桥,但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根桥。
由根桥开始,逐级形成一棵树,根桥定时发送配置报文,非根桥接收配置报文并转发,如果某台交换机能够从两个以上的端口接收到配置报文,则说明从该交换机到根有不止一条路径,便构成了循环回路,此时交换机根据端口的配置选出一个端口并把其他的端口阻塞,消除循环。
当某个端口长时间不能接收到配置报文的时候,交换机认为端口的配置超时,网络拓扑可能已经改变,此时重新计算网络拓扑,重新生成一棵树。
二、实验拓扑图实验中的了解:选择根网桥网桥ID最小:选择根网桥的依据是网桥ID的大小。
在选择根网桥的时候,比较的方法是看哪台交换机的网桥ID的值最小,优先级小的被选择为根网桥;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MAC地址小的为根网桥。
网桥ID:是一个8Byte的字段,前面2Byte的十进制数称为网桥优先级,后6Byte是网桥的MAC地址。
三、配置过程1、对各个端口划到vlan 10 此处只列出一个交换机的Show version2、将S1手动改成根桥S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primary经过一段时间,则发现S1称为根桥。
S3上面有一个端口为堵塞状态。
S3#show spanning-treeVLAN0001Spanning tree enabled protocol ieeeRoot ID Priority 24577Address 000B.BEB5.C31ACost 19Port 2(FastEthernet1/1)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Bridge ID Priority 32769 (priority 32768 sys-id-ext 1)Address 0001.427A.506A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Aging Time 20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 --------- -------- --------------------------------Fa0/1 Altn BLK 19 128.1 P2pFa1/1 Root FWD 19 128.2 P2p则发现vlan 1的根桥为S1,vlan 2的根桥为S3.表明PVST默认在该交换机上面运行。
STP实验
![STP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301122f915f804d2b16c1ce.png)
实验名称:生成树协议STP(IEEE 802.1d)的配置。 实验目的:理解生成树协议STP的配置及原理。 技术原理: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并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是利用STP(生成树算法),在存在交 换环路的网络中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型网络,运用该算法将交换网络 冗余的备份链路逻辑上断开,当主链路有问题时能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 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 生成树协议的工作过程: 1、选举Bridge ID最小的为根交换机(RootBridge) 2、所有非根交换机选择一条到达根交换机的最短路径 3、所有非根交换机产生一个根端口 4、每个LAN确定指定端口 5、将所有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设为转发状态 6、将其他端口设为阻塞状态 实现功能: 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实验设备: S2126G二台,PC二台,直连线四根。
实验拓朴
F0/1 F0/1
F0/5
F0/2
F0/2
1.
2.
3. 4. 5. 6.
7. 8.
交换机1的基本配置。(创建vlan 10,并把端口0/5划分到 vlan 10) 交换机2的基本配置。(创建vlan 10,并把端口0/5划分到 vlan 10) 配置生成树协议 设置交换机的优先级,指定switch1为根交换机 Vlan10的IP(192.168.10.254 255.255.255.0) PC1(192.168.10.1 255.255.255.0) PC2(192.168.10.2 255.255.255.0) 查看switch2的端口1和端口2的状态。 两台PC机互相PING
CISCO中生成树协议的配置
![CISCO中生成树协议的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9f9b211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5.png)
实验一生成树(STP)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以下三种拓朴图,让我们对生成树的工作原理有更深的认识。
2):掌握生成树在交换机上的配置方法,对生成树在网络上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1):简述生成树协议的三个前提。
2):简述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的选举原则。
三、实验内容:1、通过三种拓朴图来研究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选举方法;2、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查看方法四、实验步骤:第一种:实验拓朴:1)查看三台交换机那个台是根桥在交换机上使用命令show spanning-tree vlan 1 或show spanning—tree brif可以查看当前网络中的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
如下:可以看出SW!为根桥,SW2为非根桥,用同样的命令查看第三台交换机。
2)现在修改SW2的优先级让它成为根桥在交换机上使用此命令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SW2(config)# 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SW2#sh spanning-tree bri 查看 spanning-tree第二种:实验拓朴1)查看二台交换机那个台是根桥在交换机上使用命令show spanning-tree vlan 1 或show spanning-tree brif可以查看当前网络中的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
可以看到交换机SW2上的F0/1是转发状态,F0/2是阻断状态。
2)指定为根端口方法有:a:改变接口上的cost值(在本端修改)命令为 spanning—tree vlan 1 cost 20b:改变发送者接口上ID值(在对端修改)命令为spanning-tree vlan 1 port-priority 96注:port-priority后的值是16倍数c:在物理上改变在这就不作详解了。
3)步聚如下:第一种方法:在本端修改接口cost值SW2(config)#int fa0/1SW2(config—if)# spanning-tree vlan 1 cost 20SW2#sh spanning-tree bri第二种方法:在对端修改发送者接口ID值SW1(config)#int fa0/2SW1 (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96 SW2#sh spanning—tree bri (在对端查看)第三种:实验拓朴1)在一台交换上要修改根端口,则只需要修改发送者端口ID SW1(config)#int fa0/2SW1(config-if)#spanning-tree port—priority 127 SW1#sh spanning—tree bri。
实验八STP
![实验八STP](https://img.taocdn.com/s3/m/66eb51a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a.png)
实验⼋STP任务⼋STP⽣成树协议⼀、实验⽬标:(1)理解⽹络冗余的必要性。
(2)理解STP解决⽹络冗余引起的⽹络环路和⼴播风暴等问题。
(3)掌握查看并验证STP的命令。
⼆、实验相关知识:1 STP⽣成树的⼯作原理⽣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是交换式以太⽹中的重要概念和技术,该协议的⽬的是在实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连接的同时,避免⽹络环路的出现,实现⽹络的⾼可靠性。
它通过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桥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BPDU)来互相告知诸如交换机的桥ID、链路性质、根桥ID等信息,以确定根桥,决定哪些端⼝处于转发状态,哪些端⼝处于阻断状态,以免引起⽹络环路。
STP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三步,选择根⽹桥RB、选择根端⼝RP、选择指定端⼝DP。
然后把根端⼝、指定端⼝设为转发状态,其它接⼝设为阻塞状态,这样⼀个逻辑上⽆环路的⽹络拓扑就形成了。
1.1选择根⽹桥选择根⽹桥的依据是⽹桥ID,由优先级和MAC地址组成,先看优先级,优先级相同时再看MAC地址,值越⼩越优先选择。
根⽹桥的选择过程与政治选举类似。
1.2选择根端⼝每⼀个⾮根⽹桥将从其接⼝选出⼀个到根⽹桥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最低的接⼝作为根端⼝,选择的依据是:(1)⾃⾝到达根⽹桥的根路径成本最低的接⼝。
根路径成本的计算是,接⼝收到BPDU中所包含的成本与接⼝的成本的累加。
(2)直连⽹桥ID最⼩。
(3)端⼝ID最⼩。
1.3选择指定端⼝当⼀个⽹段中有多个⽹桥时,这些⽹桥会将他们到根⽹桥的管理成本都通告出去,其中具有最低管理成本的⽹桥将作为指定(designated)⽹桥。
指定⽹桥中发送最低管理成本的BPDU的接⼝是该⽹段中的指定端⼝。
在每段链路上,选择⼀个指定端⼝,选择的依据是:(1)发送最低根路径成本的BPDU的接⼝。
(2)所在⽹桥ID最⼩。
(3)端⼝ID最⼩。
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
![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2648a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1.png)
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生成树协议实验的总结。
一开始接触这个实验的时候,我就像只无头苍蝇,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就好比你突然被扔到一个陌生的森林里,迷茫得很!)好在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我们小组在一起讨论得那叫一个火热,“这根线该接到哪儿啊?”“这个参数怎么设置呀?”(你一言我一语的,别提多热闹了。
)
真正开始做实验了,才发现每一步都不简单。
一会儿这里出错,一会儿那里又不对,真是急死人了!(感觉就像在走迷宫,老是碰到死胡同。
)但咱们可没轻易放弃!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呗,我们一点一点地调试,一遍一遍地尝试。
记得有一次,就差那么一点点,眼看着就要成功了,结果又出了岔子,哎哟,那心情,简直低落到谷底了!(就像努力爬上山顶,却又一下子滑了下来。
)但是大家都相互打气,“没关系,再来一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啦!那种喜悦,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好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曙光!)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团队合作,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攻克难关。
(这就好比一艘船,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划桨,才能在大海中顺利前行!)而且做事情真的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我觉得生成树协议实验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和大家一起奋斗的快乐!这就是我的生成树协议实验总结,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rstp和mstp配置实验原理
![rstp和mstp配置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c726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9.png)
rstp和mstp配置实验原理RSTP和MSTP都是生成树协议,分别对应于局域网和城域网。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RSTP是STP的改进型,而MSTP则兼容STP和RSTP,并通过对多个实例的生成树的运行来实现业务流量和用户流量的隔离,以及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实现VLAN数据的负载均衡。
RSTP的配置实验原理如下:1.RSTP的运作方式与STP类似,但在运作方式上有所改进。
它通过比较每个交换机的BID来选举根交换机,BID越小越好。
2.RSTP的端口角色选举规则是首先比较端口到根交换机的开销,越小越好;开销一样,比较端口所在的交换机的BID,越小越好;若BID一样,比较端口的PID,越小越好。
3.在RSTP中,每个非根交换机上,有且只有一个距离根交换机最近的端口;每个链路上,有且只有一个距离根网桥最近的端口。
4.RSTP通过阻塞一些端口来逻辑上断开环路,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
当主线路故障时,阻塞接口被激活;主线路恢复时,备份线路再次阻塞。
而MSTP的配置实验原理如下:1.MSTP通过多实例能实现对业务流量和用户流量的隔离,同时还提供了数据转发的多个冗余路径。
在MSTP中,可以将若干个VLAN映射到一个实例(instance),MSTP将为每个instance运行一颗生成树。
2.MSTP可以基于instance设置优先级、端口路径开销等参数。
3.MSTP将VLAN根据不同的划分位集中实例,每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生成树,所以可以实现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同时也解决了因VLAN过多而引起的资源占用过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RSTP和MSTP都是为了解决网络中的环路问题,通过阻塞一些端口来防止广播风暴的产生。
同时,MSTP还通过将不同的VLAN映射到不同的实例中,实现了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STP(生成树协议)配置实验
![STP(生成树协议)配置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80fab1252d380eb62946d63.png)
STP(生成树协议)配置实验实验步骤按照顺序来1.SWA配置SWA#conf tSWA(config)#int rang f0/1 - 2SW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SWA(config-if-range)#exitSWA(config)#int range f0/14 - 15SW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range)#endSWA#vlan databaseSWA(vlan)#vlan 2SWA(vlan)#vlan 3SWA(vlan)#vlan 4SWA(vlan)#vtp serverSWA(vlan)#vtp domain sySWA(vlan)#vtp password ciscoSWA(vlan)#vtp pruningSWA(vlan)#exit2.SWB配置SWB#conf tSWB(config)#int range f0/1 - 2SW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B(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SWB(config-if-range)#exitSWB(config)#int range f0/14 - 15SW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B(config-if-range)#endSWB#vlan databaseSWB(vlan)#vtp serverSWB(vlan)#vtp domain sySWB(vlan)#vtp password ciscoSWB(vlan)#exit3.SWC配置SWC#conf tSWC(config)#int range f0/14 - 15SWC(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C(config-if-range)#endSWC#vlan databaseSWC(vlan)#vtp clientSWC(vlan)#vtp domain sySWC(vlan)#vtp password ciscoSWC(vlan)#exitSWC#show spanning-tree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1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1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2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2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3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3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4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4 is forwarding 4.SWD配置SWD#conf tSWD(config)#int range f0/14 - 15SWD(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D(config-if-range)#endSWD#vlan databaseSWD(vlan)#vtp clientSWD(vlan)#vtp domain sySWD(vlan)#vtp password ciscoSWD(vlan)#exitSWD#show vtp statusVTP Version : 2Configuration Revision : 2Maximum VLANs supported locally : 256Number of existing VLANs : 9VTP Operating Mode : ClientVTP Domain Name : syVTP Pruning Mode : EnabledVTP V2 Mode : DisabledVTP Traps Generation : DisabledMD5 digest : 0xF8 0xB6 0x3B 0x3A 0xF4 0xBF 0xD9 0x1E Configuration last modified by 0.0.0.0 at 3-1-02 00:20:36SWD#show vlan-sw brief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1 default active Fa0/0, Fa0/1, Fa0/2, Fa0/3Fa0/4, Fa0/5, Fa0/6, Fa0/7Fa0/8, Fa0/9, Fa0/10, Fa0/11Fa0/12, Fa0/132 VLAN0002 active3 VLAN0003 active4 VLAN0004 active1002 fddi-default active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ive 1004 fddinet-default active 1005 trnet-default active SWD#conf tSWD(config)#int f0/2SWD(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WD(config-if)#endSWD#conf tSWD(config)#spanning-tree uplinkfastSWD(config)#int range f0/1 - 13SWD(config-if-range)#spanning-tree portfastSWD(config-if-range)#endSWD#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UplinkFast is enabledSWD#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f0/2The port is in the portfast modeSWD#show spanning-tree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1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1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2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2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3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3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4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4 is blocking 5.SWC配置SWC#conf tSWC(config)#int f0/2SWC(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WC(config-if)#endSWC#conf tSWC(config)#spanning-tree uplinkfastSWC(config)#int range f0/1 - 13SWC(config-if-range)#spanning-tree portfastSWC#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UplinkFast is enabledSWC#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The port is in the portfast mode6.SWB配置SWB#conf tSWB(config)#spanning-tree vlan 3 root primarySWB(config)#spanning-tree vlan 4 root primarySWB(config)#endSWB#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Root bridge for: VLAN3, VLAN4.7.SWA配置SWA#conf tSWA(config)#spanning-tree vlan 2 root primarySWA(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primarySWA(config)#endSWA#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Root bridge for: VLAN1, VLAN2.8.客户机配置HostA(VLAN2):IP:192.168.1.2/24HostB(VLAN2):ip:192.168.1.3/249.测试:HostA#ping 192.168.1.3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3, timeout is 2 seconds: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68/127/144 msSWA(config)#int rang f0/1 - 2:将fasternet0/1和0/2 口捆绑SWC(config)#spanning-tree uplinkfast : 配置上行速端口SWA(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 配置以太通道模式。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演示文稿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d682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1.png)
生成树协议实验报告演示文稿一、引言生成树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解决广播风暴问题的一种重要协议。
通过构建一棵生成树,有效地控制广播消息的传输范围,提高网络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生成树协议原理生成树协议是通过选举一个根节点,并由根节点向外扩展生成树的方式来限制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
其中,有两种常用的生成树协议,即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和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协议通过选举根节点,然后每个节点依次按照一定规则选择自己的父节点,最终形成一棵生成树。
RSTP协议在STP基础上做了优化,加快了生成树的计算速度和收敛速度。
生成树协议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禁用某些链路,将网络构建成一个无环的拓扑结构,从而避免广播消息在网络中无限传播,造成网络拥塞。
三、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局域网实验环境,模拟生成树协议的运行过程,深入理解生成树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并验证生成树协议对于网络性能的优化效果。
四、实验方法1. 搭建实验环境:选取适当的网络拓扑结构,配置所需设备和软件环境。
2. 研究生成树协议:详细了解STP和RS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消息交换过程,分析其优缺点。
3. 实验操作:在实验环境中运行生成树协议,观察生成树的构建过程和拓扑结构变化。
4. 测试性能:通过发送广播消息,记录网络拓扑变化和节点之间的通信情况,测试生成树协议对于网络性能的改善效果。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生成树协议的性能表现和优化效果。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试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生成树协议能够有效地限制广播消息的传播范围,避免广播风暴问题的发生。
2. ST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当网络拓扑结构变化频繁时,可能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3. RSTP协议通过优化生成树的计算和收敛过程,提高了网络的响应速度和性能稳定性。
生成树协议(STP)基本知识及实验(使用eNSP)
![生成树协议(STP)基本知识及实验(使用eNSP)](https://img.taocdn.com/s3/m/a29c97c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9.png)
⽣成树协议(STP)基本知识及实验(使⽤eNSP)1、基本知识--摘⾄《⽹络之路--交换专题》(1)⽣成树的作⽤:在链路层消除环路上可能出现的⼴播风暴。
(2)⽣成树的⼯作由三部分组成:选举过程、拓扑计算、端⼝⾏为确定。
选举过程:在⼆层⽹络中选举⼀个⽹桥作为根桥,⽤于指挥整⽹设备协同⼯作。
根桥只是负责统⼀计算的规则。
根桥统⼀⽹络中所有⽹桥的⾏为准则的原理:通过在某个恰当位置阻塞端⼝来阻⽌环路的发⽣。
从⼀台⽹桥的⾓度来说,它通过这样的法则进⾏判断,如果到达⽹络中的某⼀⽹桥只有⼀条路径,那么必定不存在环路;如果到达某⼀⽹桥的路径有两条或者多条,那么这两台⽹桥之间存在环路,只能保持⼀条通路。
(3)根桥的选举⽅式根桥是通过⽹络中所有⽹桥间相互⽐较产⽣的。
根桥只能由⽹络中桥ID最⼩者担当。
⼀开始时把⾃⼰当作根桥,根桥ID就是⾃⼰的桥ID,然后通过BPDU和⾃⼰的邻居交换拓扑信息,如果邻居的根桥ID⼩于⾃⼰的桥ID,则把邻居当作⾃⼰的根桥,然后向其他邻居通告这个新的根桥信息,直到⽹络中所有⽹桥的根桥ID都⼀样时,根桥就被选举了出来。
桥ID有8个字节,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2字节的桥优先级字段和6字节的桥MAC字段。
桥优先级字段可⼿⼯设置,默认为0x8000;桥MAC即⽹桥的物理MAC。
(4)使⽹络中的⽹桥和根桥保持统⼀的⽅式通过⼀个独特的消息机制实现,当根桥被选举出来后,根桥会周期性的向所有邻居发送BPDU报⽂,这个周期被称为Hello Time,默认设置为2s。
邻居收到根桥发送来的BPDU 时,会更新⾃⼰的状态和定时器,然后转发出去。
在⽣成树协议中(STP)只有根桥有主动发送BPDU的权⼒。
快速⽣成树协议(RSTP)中所有⽹桥都会按照Hello Time的时间间隔主动从指定端⼝发送BPDU。
⽣成树协议中的BPDU报⽂有两种,⼀个被称为配置BPDU(Configuration BPDU),⼀种被称为拓扑变化通知BPDU(Topology Change Notification BPDU 或叫 TCN BPDU)配置BPDU报⽂格式如下:端⼝ID占2个字节,和桥ID类似分为两个部分,前8bits为优先级,默认值为0x80,可⼿⼯修改,后8bits为端⼝号,由设备指定,保证每个端⼝都不⼀样。
ciscoPT实验STP(Spanning-Tree_Protocol)生成树协议
![ciscoPT实验STP(Spanning-Tree_Protocol)生成树协议](https://img.taocdn.com/s3/m/5a242a3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e.png)
Packet Tracer 5.0建构CCNA实验攻略(4)——STP生成树协议STP的全称是spanning-tree protocol,STP协议是一个二层的链路管理协议,它在提供链路冗余的同时防止网络产生环路,与VLAN配合可以提供链路负载均衡。
生成树协议现已经发展为多生成树协议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IEEE802.1W)。
一、配置实例拓扑图图一两台Cisco 2960交换机使用两个千兆端口相连,默认情况下STP协议启用的。
通过两台交换机之间传送BPDU协议数据单元,选出根交换机、根端口等,以便确定端口的转发状态。
上图中标记为黄色的端口处于block状态。
二、STP基本配置命令1、修改Brigde ID,重新选根网桥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图二图三根网桥改变,交换机端口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与图一比较)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vlan-id port-priority 优先级值交换机端口优先级值修改命令,通过修改端口优先值也可以更改端口的转发状态。
2、查看、检验STP(生成树协议)配置switch#show spanning-treeswitch#show spanning-tree activeswitch#show spanning-tree detailswitch#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interface-idswitch#show spanning-tree vlan vlanid图四三、STP与VLAN负载均衡配置图五配置负载均衡后,每个VLAN有自己的根网桥。
每条vlan中继链路只转发所允许的Vlan数据帧。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vlanid 这条命令配置某条trunk中继链路只能转发该vlan图六图七查看每个Vlan的STP状态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vlan vlandid root primary 该命令配置某个vlan的根网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6 生成树协议
实验任务一:STP基本配置
步骤一:连接配置电缆
步骤二:配置STP
配置SWA:
在系统视图下启动STP,
[SWA]stp enable
然后完成了如下配置命令:
[SWA]stp priority 0
如上配置命令的含义和作用是:设置SWA的优先级为0,以使SWA为根桥
[SWA]interface Ethernet 1/0/1
[SWA-Ethernet1/0/1] stp edged-port enable
如上配置命令的含义是:配置连接PC的端口为边缘端口
配置SWB:
在SWB上启动STP并设置SWB的优先级为4096;并且配置SWB连接PC的端口为边缘端口。
请下面的空格中写出完整的配置命令:
[SWB]stp enable
[SWB]stp priority 4096
[SWB]interface Ethernet 1/0/1
[SWB-Ethernet1/0/1] stp edged-port enable
步骤三:查看STP信息
在SWA上执行display stp命令查看STP信息,执行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STP简要信息,依据该命令输出的信息,可以看到SWA上所有端口的STP角色是DESI即角色为指定端口,都处于FORWARDING转发状态
在SWB上执行display stp命令查看STP信息,执行display stp brief命令查看STP简要信息,依据该命令输出的信息,可以看到SWB端口E1/0/23的STP角色是根端口,处于FORWARDING转发状态,端口E1/0/24的STP角色是备份根端口,处于DISCARDING阻塞状态;连接PC的端口E1/0/1STP角色是指定端口,处于转发状态
从上可以得知,STP能够发现网络中的环路,并有选择的对某些端口进行阻塞,最终将环路网络结构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结构
步骤四:STP冗余特性验证
分别配置PCA、PCB的IP地址为172.16.0.1/24、172.16.0.2/24,配置完成后,在PCA 上执行命令“Ping 172.16.0.2 –t”,以使PCA向PCB不间断发送ICMP报文
然后依据步骤三查看的SWB上看STP端口状态,确定交换机间端口E1/0/23处于转发状态。
在SWB上将交换机之间处于STP转发状态端口的电缆断开,然后再次在SWB上查看STP 端口状态,查看发现SWB端口E1/0/24处于转发状态。
通过如上操作以及显示信息可以看出,STP不但能够阻断冗余链路,并且能够在活动链路断开时,通过激活被阻断的冗余链路而恢复网络的连通。
步骤五:端口状态迁移查看
在交换机SWA上断开端口E1/0/1的电缆,再重新连接,并且在SWA上查看交换机输出信息。
如下:
[SWA]
……
Ethernet1/0/1: link status is UP
%Apr 26 14:04:53:880 2000 SWA MSTP/2/PFWD:Instance 0's Ethernet1/0/1 has been set to forwarding state!
可以看到,端口在连接电缆后马上成为转发状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端口被配置成边缘端口,无须延迟而进入转发状态,这也是RSTP/MSTP相对于STP的改进之一为了清晰观察端口状态,我们在连接PC的端口E1/0/1上取消边缘端口配置,请在如下空格中填写完整的配置命令:
配置SWA取消边缘端口配置:
[SWA]interface Ethernet 1/0/1
[SWA-Ethernet1/0/1] undo stp edged-port
配置完成后,断开端口E1/0/1的电缆,再重新连接,并且在SWA上通过命令display stp brief 查看端口E1/0/1的状态.注意每隔几秒钟执行命令查看一次,以能准确看到端口状态的迁移过程.可知,端口E1/0/1从Discarding状态先迁移到Learning状态,最后到Forwarding状态。
从以上实验可知,取消边缘端口配置后,STP收敛速度变慢了
注意:
如果在PCA上Ping 172.16.0.2 –t时出现“Request timed out.”,表明PCB无回应,需要检查PCB是否开启了防火墙或交换机配置是否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