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学案解析版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18851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3.png)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一定要注意对细节的掌握,尤其是常错的字词,语文指南录后序文章结构对大家理解本文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学习。
一、创作背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
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
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
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
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
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二、原文及翻译指南录后序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说明本文的重要性。
三、知识要点知识点是高中文言文掌握的重点,在考试中经常考察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的问题,这主要考察的就是字词解析和句式,作为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四、课文结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及作者的思想。
五、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
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五人墓碑记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五人墓碑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0604bc02020740be1e9be4.png)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以旌其所为
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6.翻译。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精选ppt
3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
相继被杀。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
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
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
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
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
问2:你怎样理解苏州民众的“哭声”?
面对阉党势力强大,苏州民众为周顺昌送行哭泣落泪, 是公开的支持、声援,足见他们的勇气,一种英雄气概。
精选ppt
8
(四)、第4段
问1:五人受刑时,作者有个细节描写,这样起什么作 用?
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 上,颜色不少变。
写出了五义士临难不苟,从容自若的神情,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作者突出就义时刻这个细节,意在突 出五人疾恶如仇的思想品质,表现舍生就义的视死如归的 英雄本色,歌颂五人高尚的人格尊严。
(二)、第2段
1.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独五人之皦皦
2.指出红色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疾病而死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3.指出红色字实词的意义。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复习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e220f0ce2f0066f433220d.png)
指南录后序复习学案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
守。
迁皆不及施。
缙绅..、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大夫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土行。
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
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死;如.扬州,过瓜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高三一轮复习《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梳理
![高三一轮复习《五人墓碑记》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9021e7856a561252d36fc0.png)
整体板书
记叙
1、葬之旌之 2、独五人皦皦 3、苏州人民英 勇抗暴 4、五人就义
议论:三组对比 1、五人—缙绅 2、五人—高爵显贵 3、为义而死—寿终正寝 意义: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也
虚词:为(wéi)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 “为……所”,译为“被”。 ⑴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从……看”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3、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货殖列传 》) 4、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意:3和4条 “为”读wèi)
导读·边学边思
一、基础梳理 1.整理文中文言虚词“以”的意义与用法。 葬之: 连词,表目的 本 (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 .
课 栏 目 开 关
(2)以 旌其所为: .
连词,表目的 连词,表目的
(3)敛赀财以 送其行: .
介词,凭借 (4)是时以 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5)于是乘其厉声以 呵: . (6)中丞匿于溷藩以 免: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
指月光满盈时即阴历每月十五日 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赀财, zī 行xí ng,品行 tí 为w è i介词, 在 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 为wé i,成为 替,给。
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chì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
4、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_______。过也,
翻译课文并归纳文言知识: 在 liǎo 取独 dà i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焉,兼词,相当于 的 被(正义所激怒) “于是”、“于之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 ” 向 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 他们 在 名作动,表彰 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 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55432c650e52ea5518984d.png)
重点突破
1.用“类聚法”记实词。
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的记忆,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 射法。其实,为了更快更多地掌握词义,还可以使用“类聚法”,即把相同意思的 词放在一起集中记忆。 例 如 : 表 示 “ 去 、 到 、 往 ” 意 思 的 文 言 词 语 有 “之”“如”“适”“造”“至”“诣”“趋”等。 (1)请说出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 除 、 拜 、 迁 。
2.如何辨识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辨识它对理解文言文不可或缺。应如何辨识偏义复 词呢?
首先,了解特点。①由两个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②词义不是两个单音词词
义相加,而是偏指一方,即只取其中一个单音词的词义,另一个单音词仅作陪衬,
凑音节。
其次,掌握方法。第一步,看组成。看这个复合词是否由两个单音词——相对或相 近的单音词组成。第二步,看语境。偏义复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 如: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往来”是指去和来,但据“无留北者”这句,可以推 知是偏指“往”义。
总结
无论是结构对称推断,还是其他方法推断,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推断意识,尤其 当句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字的时候。不过,结构对称推断有个很明显的形式特征,即
句式多为整句、排比句。
2 3
④视
1
⑤治
治理得好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__________ 治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______ 代替 以乱易整,不武______
⑥易
容易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_ 改变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_____
⑦除
授官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______
整治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______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6:恶、耳、发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6:恶、耳、发](https://img.taocdn.com/s3/m/0d76922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9.png)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6:恶、耳、发120个考纲实词+其他常考实词【实词积累】【名句导引】1.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冯梦龙2.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汤显祖今日积累:(76)恶(77)耳(78)发(76)恶è、wū、wù读音词性词义典例及出处读音一:è(1)名词①坏人,恶人元恶.不待教而诛(《荀子·王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②坏事,罪恶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指南录后序》)(2)形容词①不好岁恶.不入(《论积贮疏》)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丑陋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状貌甚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③险恶,凶狠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3)副词甚,很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天与长颦(《临江仙》)读音二:wū(1)疑问代词何,怎么,哪里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2)叹词表惊讶恶.!是何言也(孟子·公孙丑上》)读音三:wù(1)动词①诽谤,诋毁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狱中上梁王书》)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惊姜氏,故名日寤生,遂恶.之(《郑伯克段于鄢》)③憎恨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④嫉妒(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2)形容词耻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成语助记】除恶务尽:恶:邪恶;务:必须。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除邪惩恶:惩:处罚。
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
比喻学坏很容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恶叉白赖:耍无赖,无理取闹。
恶贯满盈:贯:穿线的绳子;盈:满。
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
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
一轮复习《指南录后序》
![一轮复习《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f07f40371ed9ad51f01df29e.png)
几落贼手死;贾家庄 • 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兵凌侮逼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迫而死;
夜趋高邮,迷失道, 几陷死;质明,避哨
• 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 入沼泽而死;
竹林中,逻者数十骑, 几无所逃死;至高邮,
•
天亮时,到竹林躲避哨兵,巡逻骑 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
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 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 怎么讲我呢?
我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 重新穿上汉族的衣服,又见到 皇帝,
复何憾哉!
• 即使早晚死在故国的土地上,
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
遗憾呢!
翻译
• 是年夏五,改 元景炎,庐陵 文天祥自序其 诗,名曰《指 南录》。
• 这一年夏季五月 改年号为景炎,
第一段
•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 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 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 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 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 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 政殿学士行。
死矣,而境界危恶,层 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
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 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翻译
•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 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 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
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 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328322453610661ed9f418.png)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肇锡.余以嘉名(同“赐”,赐予)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幽僻)来吾道.夫先路(同“导”,引导)缙.绅、大夫、士(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境界危恶,曾见.错出(同“现”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2、一词多义(例)使: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使.臣奉璧(派)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间: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彼节者有间.(间隙)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度: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当: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北邀当.国者相见(掌管,主持)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如:如.扬州(去,往,到)固不如.也(比得上)其如.土石何(拿,对)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固: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执)崤函之固.(险固)相如固.止之/索之固.(坚决,坚持)盖: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原因)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表示判断)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表凭借)厉声以.呵/谈笑以.死(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表结果)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连词,因为)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是以.蓼洲周公(介词,因)而: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抶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助词,无实义)之:助词、代词、动词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取独)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取独)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独;后一个代词,那,指代石碑)其:代词、语气副词以旌其.所为(代词,他们的)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他,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的)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的)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君亲其谓予何(猜测语气)君其勉之(表示期望语气)于:介词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第一个“从”,第二个“比”)为:以旌其所为.(做)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谁为.哀者(介词,替,给)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为.天下笑(被)3、古今异义(例)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领导人)穷饿无聊..(古:没有依靠;今:言谈举止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以至..于永嘉(古:一直到;今: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为巡船所物色..(古:盘查;今:寻找)几彷徨..死(文中:走投无路;今: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文中:赐予的身体;今:死者的尸体)抗辞慷慨..(文中:意气激昂;今,多指捐助、花费等不吝惜,或指情绪激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文中:脸色)4、词类活用(例)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按理)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筑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二、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__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__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https://img.taocdn.com/s3/m/cd064b128e9951e79b8927dc.png)
教材文言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目标] 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
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②按⎩⎪⎨⎪⎧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③殆⎩⎪⎨⎪⎧ 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④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⑤治⎩⎪⎨⎪⎧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⑥易⎩⎪⎨⎪⎧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 ⑦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⑧已⎩⎪⎨⎪⎧无能为也已同“矣”,了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 ⑨请⎩⎪⎨⎪⎧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⑩诚⎩⎪⎨⎪⎧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 ⑪相⎩⎪⎨⎪⎧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②其⎩⎪⎨⎪⎧ 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
③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句式:宾语前置句。
1.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①德祐,宋恭帝的年号。
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讲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之一词多义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adc5077bd64783e09122bd9.png)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一词多义)第三部分共30个文言实词61、去(1)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离开(2)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距离(3)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除去,去掉(4)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往,到……去(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助词,表动作趋向62、劝(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劝勉,勉励(2)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劝说63、却(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倒退(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击退(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还,再(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头(5)盛情难却推辞64、如(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到,往(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如同(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及,比得上(4)万事如意顺,符合(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季氏将伐颛臾》表假设,如果(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选择,或者(7)复合词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这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这样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怎么办65、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好像,似(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秋水》比得上(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你们(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这,这样(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表假设,如果66、善(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善良,美好(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好事,好的行为(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善于,擅长(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鸿门宴》交好,亲善,对……好(5)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好好地,友善地(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喜欢,羡慕67、少(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数量少,不多(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通“稍”,稍微(3)且夫我尝少仲尼之闻《秋水》小看,轻视,以……为少(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缺少(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年少的(6)复合词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表时间的短暂、不一会儿、不久)。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3be6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9.png)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学案《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指南录后序》[学习要求]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 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 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 坏事。
构恶: 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 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 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 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 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 斥骂。
)境界危恶(è)(恶: 困难。
)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 通“俱”。
全, 都, 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 通“现”。
)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 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 按名份)草行露宿(草: 在荒野里。
露: 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 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 走上前)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 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 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 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 号呼靡及(无, 不。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e6f93ba84afe04a1b071deff.png)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1【谙】①熟悉,知晓。
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传》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明察暗访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高三课内文言文复习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指南录后序》
![高三课内文言文复习必修三《五人墓碑记》《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60637cfaa1c7aa00b52acb54.png)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
望。吾社之行为
取独
农历十五 我
们社的
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
声震动天地。
那些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
的的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
钱财来送他起程,哭声震动天
地。
缇骑按剑 而 前,问“谁为哀者?”众不
能堪,
表修饰 走上前 替
谁哀哭? 忍受
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
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
把他们打倒在
地。这时凭大中丞的
身份任吴地巡抚的人
是魏忠贤的党羽亲
信,周公被逮捕就是
由他指使的。
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
在这时就趁着他
大声的呵斥的时候,
就大声喊叫着追逐
他。
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
人,
才 不久就拿吴地
百姓暴乱的罪名向朝
没有人
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 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
大酋当死;骂
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 次了! 痛骂 应当
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 死;去京口,
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 里,为巡船所
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 旁徨死;如扬
廷请示,追究责任杀
了这五个人。
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
元,即今之傫然
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
上,
面对
表承接
“而”,表修饰
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
人之头而函之,
一轮复习《指南录后序》
![一轮复习《指南录后序》](https://img.taocdn.com/s3/m/371f353387c24028915fc3a1.png)
小结第1节段意:
叙写出使北营的 背景、心情与意图, 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 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 想感情。
第二段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 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 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 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 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 舍,而予不得归矣。
小结第7节段意:
写出作者忠诚 报国、死而无憾的 感慨。
第八段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 其诗,名曰《指南录》。 这一年夏季五月,年号改为景炎,庐陵 人文天祥给自己的诗集写了序文,题名 为《指南录》。
小结第8节段意:
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 集的题名。
一词多义
得间奔真州 机会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小结第6节段意:
说明诗集中卷 次的划分情况和结 集的目的。
第七段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 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 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 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 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 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 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 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 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 何憾哉!复何憾哉!
像
[使]
会使辙交驰:使,使者。名词。 奉使往来:使,使命。名词。 竟使遇哨:使,假使。连词。 使北营:使,出使。动词。
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死生,昼夜事也 (偏指死)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9:分、封、讽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9:分、封、讽](https://img.taocdn.com/s3/m/e21957e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5.png)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29:分、封、讽120个考纲实词+其他常考实词【实词积累】【名句导引】1.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冯梦龙2.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罗贯中今日积累:(85)分(86)封(87)讽(85)分 fēn、fèn读音词性词义典例及出处读音一:fēn (1)动词①分配,分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②辨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③分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今天下三分.(《出师表》)④离,散远哉,其分.于道也《庄子·渔父》)(2)量词表长度、面积的计量单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3)合成词不同寻常苟以分.异人为高(《荀子·非十二子》)读音二:fèn (1)动词料想,断定自分.已死久矣(《苏武传》)(2)名词①半,一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天日(《三峡》)②情分,情谊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赠白马王彪并序》)③职分,本分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欺于郑袖(《屈原列传》)④名词作状语。
按职分,按理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成语助记】安常守分:分:本分,自己分内的。
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安分守己:分:本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白黑分明: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备多力分: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擘肌分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
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不分彼此: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分轩轾:不分高下、轻重。
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不分皂白:皂:黑色。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分畛域:畛域:范围,界限。
不分界限、范围。
也比喻不分彼此。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
不容人分辩解释。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文言文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目标] 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
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 ②按⎩⎪⎨⎪⎧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
③殆⎩⎪⎨⎪⎧ 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
④视⎩⎪⎨⎪⎧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 ⑤治⎩⎪⎨⎪⎧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
⑥易⎩⎪⎨⎪⎧
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 ⑦除⎩⎪⎨⎪⎧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 ⑧已⎩⎪⎨⎪⎧
无能为也已.同“矣”,了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 ⑨请⎩⎪⎨⎪⎧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⑩诚⎩⎪⎨⎪⎧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
⑪相⎩⎪⎨⎪⎧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2.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则⎩⎪⎨⎪⎧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
②其⎩⎪⎨⎪⎧ 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
3.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句式:被动句。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句式:判断句。
③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
句式:宾语前置句。
1.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
军马 ①德祐,宋恭帝的年号。
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从汉武帝起有年号。
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②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
又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
南宋时右丞相大于左丞相,北宋时相反。
③枢密使,枢密院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
④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
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2.以资政
...行
..殿学士
资政殿学士,宋代的荣誉官衔,皇帝的顾问,宰相去职后多担任此职。
3.缙绅
..而能不易其志者
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4.赠谥
..褒美,显荣于身后
赠,追授死者官位。
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5.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6.敢以烦执事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这里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1.用“类聚法”记实词。
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的记忆,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射法。
其实,为了更快更多地掌握词义,还可以使用“类聚法”,即把相同意思的词放在一起集中记忆。
例如:表示“去、到、往”意思的文言词语有“之”“如”“适”“造”“至”“诣”“趋”等。
(1)请说出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除、拜、迁。
(2)请说出表示假设意思的连词:若、使、苟、诚、向、如、而。
(3)请说出表示“不久”“没有多久”的复音词:已而、既而、未几。
(4)请说出表示“随即”“立刻”“马上”的词语。
①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②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③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④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2.如何辨识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辨识它对理解文言文不可或缺。
应如何辨识偏义复词呢?首先,了解特点。
①由两个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②词义不是两个单音词词义相加,而是偏指一方,即只取其中一个单音词的词义,另一个单音词仅作陪衬,凑音节。
其次,掌握方法。
第一步,看组成。
看这个复合词是否由两个单音词——相对或相近的单音
词组成。
第二步,看语境。
偏义复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
如: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
“往来”是指去和来,但据“无留北者”这句,可以推知是偏指“往”义。
(1)试着运用上面的辨识方法,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偏义复词偏指何意。
①呜呼!死生
..,昼夜事也。
偏指“死”
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偏指“害”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以老于户牖之下。
偏指“首”
④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
偏指“车”
(2)偏义复词有时容易与同义复词相混淆,特别需要联系语境辨析。
请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不是偏义复词。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②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③不能容于远近
..。
④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
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
公然抱茅入竹去。
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⑦傲物则骨肉
..为行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④⑤⑥属偏义复词,偏指“入”“园”“贼”“仇”。
3.利用结构对称的句式特点推断其义。
利用加“”的字,推断或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体会这种推断词义的方法。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择
③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献出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安逸享乐
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
⑥变姓名,诡.踪迹:非形容词“诡秘”义,而是动词“隐蔽”义
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佩
上述推断或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对称推断法”。
它是指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
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
..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解释的方法。
如上
..、相对
..或相反
..、相近
面①②③⑤句可以叫相同相近推断,④叫相对相反推断。
它有时可以先推断词性,然后再推断词义。
如上面⑥⑦句。
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就是必须结构对称,高考中经常考查利用此法解释词义。
演练体悟利用结构对称法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2009年四川卷第8题B项)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利用“讲”可推知“课”,讲授
②(2015年湖北卷第12题)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利用“得”(得到)可推知“捐”,舍弃
③(2015年重庆卷第10题)殚.
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利用“竭”(尽)可推知“殚”,用尽
④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利用“胜”可推知“举”,尽 ⑤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利用“诵”可推知“歌”,朗诵 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利用“用”可推知“以”,任用 ⑦流血漂橹,追亡逐北.
:利用“亡”可推知“北”,逃亡、溃败的士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可以养松乔..之寿
答案 D
解析 A 项“存亡”偏义于“亡”。
B 项“耳目”偏义于“目”。
C 项“国家”偏义于“国”。
2.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思考推断词意句意的方法。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论语·公冶长》)
译文: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恼怒的脸色。
推断方法: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是“恼怒”意。
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
无论是结构对称推断,还是其他方法推断,最根本的是要有强烈的推断意识,尤其当句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字的时候。
不过,结构对称推断有个很明显的形式特征,即句式多为整句、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