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材料工程(领域代码085204)

材料工程(领域代码085204)

材料工程(领域代码:085204)一、学科领域介绍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材料是用于制造有用物件的物质,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当今人们把材料、信息、能源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人们不仅要求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类高强、高韧、耐热、耐磨、耐腐蚀的新材料,而且需要各种具有光、电、磁、声、热等特殊性能及复合效应的新材料,同时对材料与环境材料的协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及生态环境材料等将成为材料研究的重要领域。

研究和解决传统材料的质量和工程问题,不断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将成为材料生产技术改造的重点。

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

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6人。

在2008~2012年的五年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技项目30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8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22篇、EI检索论文152篇;出版专著9部;授权发明专利17项;累计科研经费3880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960万元,横向科研经费2920万元。

主要研究方向为:(1)新型能源与环境材料(2)材料微结构与性质(3)腐蚀与防护(4)矿物纳米材料工程(5)先进材料及制备技术(6)材料摩擦磨损(7)材料表面工程(8)材料加工新工艺与新技术(9)材料成型过程模拟与仿真(10)特征成型理论与技术二、培养目标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全面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方案:1.课程教学(1)学位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表征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性能、材料设计与应用等。

(2)研究课程:开设科研讨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材料领域的前沿问题,并结合实践进行实验室研究和论文撰写。

2.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熟悉材料制备、加工和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科研训练: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学术活动(1)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2)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研究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4.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反映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培养评价:1.课程考核(1)学位课程:根据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考试或评分,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2)研究课程: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和学术讨论情况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

2.实践实习根据实验报告、科研报告和实习单位评价等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学术活动根据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等进行评定,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

4.学位论文评审学生的学位论文,包括论文的创新性、科研实用性和论文答辩情况等,确定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

四、培养总结通过以上方案的培养,预期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

其培养任务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

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

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

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课程设置1. 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介绍工程研发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3. 工程经济管理:介绍工程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4. 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

烟台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烟台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烟台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 085204 领域名称:材料工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实践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承担材料工程领域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

具有科学严谨和求实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与创业的能力或管理工作。

3.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基本技巧和方法,熟悉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开展工程研发、学术交流和及时了解该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允许修业年限2-5年。

三、研究方向(1)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研究与开发无机材料的新品种、新工艺、新特性、新用途以及新的实用技术。

(2)金属材料:以新型金属材料加工制备技术与工艺的研究为主,研究热处理、塑性加工及液固相反应过程以及热加工工艺参数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注重适合于生产企业的实际应用实际课题研究,兼顾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高分子材料:研究加工过程中实际上可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并对其进行调控;研究将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融为一体的新型反应加工制造技术;对通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化学修饰,使聚合物性能多样化,研制与开发功能化、高性能化的工程材料及其合金。

(4)材料表面工程:针对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应用中所涉及的磨损、腐蚀、耐温等问题,研究耐磨、耐蚀、耐高温涂层材料及其加工设备技术;研究材料表面涂层的制备技术及调控技术。

2024版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4版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
学位论文工作与质量保障体系 建设
Chapter
学位论文选题方向引导
强调选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鼓励学生从实际工程问题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或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拓宽选题来源
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科研项目、企业合作课题或自身兴趣进行选题,同时加强与校外导师 或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交流。
严格选题审核
建立开题报告审核制度,组织专家对学生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进行严格 把关。
06
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 改进策略
Chapter
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术成果指标
包括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与授权、学术会议参与等。
实践能力指标
涵盖实验技能、工程设计、项目经验等方面。
综合素质指标
涉及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等。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成绩记录、导师评价等多渠道收集数 据。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与化工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能够适应材料与化工行业发展需求,具备独立承担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成为企业、科研院所等 单位的骨干力量。
培养要求
01
掌握材料与化工专 业的基础理论和专 门知识,了解本领 域的研究现状和发 展趋势。
02
具有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的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技术创新和产品研 发。
指导方式改革探索
实施团队指导模式
鼓励以课题组或实验室为单位,组建研究生指 导团队,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指导效果。
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导研究生参与实际 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工程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和参与国际工程合作与竞争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学术课程工程硕士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开设相关的学术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工程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工程硕士教育还提供专业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教育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或工程报告,培养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导师制度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将负责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科研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科研计划,保障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取得成果。

4.学位授予工程硕士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一篇符合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和专业评审组书面评审通过,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
8.
学位论文(设计)是综合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
8.1
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材料工程中的如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或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项目;
(2)新材料组成、合成、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性能检测等预研或研究项目;
5.
5.1
通过学习高等工程数学的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正确进行实验(或工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学习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或传输原理等,重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5.2
学习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成形与加工、材料发展前沿,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门知识。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应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9.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颁发。
6.4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4.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5.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取。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3.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能力。

4.实习实训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养计划1.第一学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年第二学年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逐步进入专业学习的阶段。

3.第三学年第三学年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并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设计或论文。

4.第四学年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完成学业。

四、培养管理1.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科研指导和日常生活管理。

2.学术委员会学校设立工程硕士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情况,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3.学业评估学校定期对工程硕士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包括考试成绩、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训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学业奖学金和学习成绩奖励。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针对学生在该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并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示例。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能够独立从事材料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2.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良好科研道德的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课程安排1.必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化学与物理-材料加工工艺-材料设计与评价-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技术-材料工程实验-材料工程案例分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2.选修课程-先进材料科学-高性能材料制备与应用-材料工程系统优化-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过程工程与控制-材料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三、实践环节1.实验实践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相关的材料工程实验,掌握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2.工程实践学生参与学校合作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了解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实践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并参与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学术活动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知识。

2.学术交流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可与其他院校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五、毕业要求1.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2.完成科研项目,并撰写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3.参与工程实践,并通过相关评估;4.参加学术交流和发表科研论文,并取得相关成果。

以上是关于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示例,具体的培养方案可能会根据学校和课程特点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材料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和道德品质。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材料工程培养方案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能源材料 2. 催化材料 3. 纳米材料 4.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5. 环境材料 6. 低碳材料 7. 有机材料 8. 高分子材料 9. 农药设计与合成 10.材料分析技术与应用 11.无机固体功能材料 12.化学电源
三、培养方式及学分要求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以课堂讲授为主,提倡研讨式教学。 鼓励学生自学,使用讨论班
2.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运用所学 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论文评审应综合评价论文作者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包括论文工作的创新点、技术难度和
工作量,或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等。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其中第一导师来自学校,为主要 导师;另一位导师为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 经验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专家。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 多个环节的指导。
课程学习和实践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22 学分。
化学学院(051)
专业: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 085204 授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
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企业、设计研究单位和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 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人才培养具体目标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 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领域(085204)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领域(085204)培养方案

/1
分散进行,要求参加2次及以上。
第3学期
第3-5学期
五、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工程软件或应用软 件开发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 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 专家。也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其他
高聚物流变学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Ⅰ) 材料结构与性能 (Ⅱ)
材料制备新技术 材料近代研究方法 材料加工工程(Ⅰ) 材料加工工程(Ⅱ) 材料物理与化学(I) 半导体物理基础
产业用纺织品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功能高分子材料 聚合反应工程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现代有机分析 新纤维与高技术纤维材料 新型包装材料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纺织复合材料 学术研讨 学术报告 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
MS10004
MS10005
专业必修课 程
SC11053 MT11001 MT11002
课程名称
一外英语 硕士生英语 文献检索 知识产权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 工程数学 纺织物理 纺织材料近代测试技术
学时/ 学分
54/3 54/3 32/1 32/1 36/2 18/1 54/3 48/3 48/3
54/3

选修
48/3

选修
48/3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
与工程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具备掌握先
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以及解决实际材料工程
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
1.基础课程:学生需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课程:学生需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
材料合成与加工技术、材料表征与分析技术、材料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3.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学校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实
践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技能。

4.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实施,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的研究工作,并撰写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5.学术交流:学生需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
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流程
1.入学前培训:学生入学前需参加学校为期一周的入学前培训,学习
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2.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一学期需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在第二至第三学期需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深入研究本专业领域。

4.科研实践:学生在第四至第五学期开始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工作。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设计、开发及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和能力:1. 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宽的学术视野;2. 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相关工作;3. 具备较强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起到领导和协调作用;4.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5.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实施要求(一)课程设置1. 学位课程:本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修。

必修课程示例:先进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先进控制理论、工程设计原理、工程管理、工程实践等。

选修课程示例:光电工程、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

2. 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践、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3.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在校期间参与学术研究,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

(二)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学位课程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和学术研究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

(三)学位论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位论文要求,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环节。

学位论文需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四)培养环节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培养环节,包括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一)教学方式本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实验、实习、讨论、研究等方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04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本专业围绕石油石化新材料、新装备及表面改性研究方向,开展材料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形成了雄厚的研究基础与研究实力。

在石油管道的焊接及接头防护、阴极保护技术、石油石化新型装备设计、力学分析、材料微结构与界面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智能仪器检测、材料腐蚀与缓蚀机理研究、缓蚀剂筛选、石油石化装备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高分子驱油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应用技术、化学电源材料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目前,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中石化重大科技专项、中石油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材料工程领域内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向1.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2.材料失效与表面改性3.新材料焊接技术4.能源新材料技术与应用5.材料加工及其自动化6.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7.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为5年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六、课程设置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500 )
一、培养目标: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能从事高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制: 2.5 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半导体硅材料;
2、硅基薄膜与器件;
3、复合光电功能材料;
4、纳米材料与微结构;
5、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
6、特种电池材料;
7、功能玻璃;
8、生物医用材料;
9、复合结构材料; 10、功能陶瓷材料; 11、材料表面工程; 12、金属材料加工;
13、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

四、课程学习要求:
材料系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10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需参加学系等组织学术讲座活动至少4次;参加学系组织
研究生学术成果墙报展至少1次;参与完成与研究方向相关的SEMINAR报告至少2次,系统录入4篇;完成实验室安全课程,并考试通过;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相关文字材料。

2、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一学年结束之前,进行开题报告并递交相关材料,与学位论文
答辩时间至少间隔1.5年。

3、发表论文要求:按照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430105)一、培养目标苏州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材料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材料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材料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

二、具体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入学要求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五、主要研究方向1、高聚物加工成形机理;2、高聚物改性;3、高聚物结构与性能4、材料工程管理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一)学位课程(19学分)1、公共学位课(9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外语(含专业外语) 144学时/4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学时/1学分自然辩证法18学时/1学分工程数学54学时/3学分2、专业必修课(10学分)高聚物加工成形机理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改性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等高分子化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高聚物成形机理36学时/2学分材料近代测试36学时/2学分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6学时/2学分材料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管理学36学时/2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36学时/2学分决策理论与技术36学时/2学分现代企业管理36学时/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36学时/2学分(二)非学位课程(至少选满9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高技术纤维36学时/2学分化纤技术研究开发动向36学时/2学分纳米技术36学时/2学分高分子材料科学新进展36学时/2学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36学时/2学分计算机控制原理36学时/2学分市场营销理论36学时/2学分纺织工程管理36学时/2学分(三)必修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报告及学术交流1学分工程实践2学分七、学位论文与学位论文评阅、答辩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85204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领域范围及研究方向介绍
本专业围绕石油石化新材料、新装备及表面改性研究方向,开展材料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形成了雄厚的研究基础与研究实力。

在石油管道的焊接及接头防护、阴极保护技术、石油石化新型装备设计、力学分析、材料微结构与界面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智能仪器检测、材料腐蚀与缓蚀机理研究、缓蚀剂筛选、石油石化装备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高分子驱油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应用技术、化学电源材料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目前,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中石化重大科技专项、中石油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

在材料工程领域内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向
1.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
2.材料失效与表面改性
3.新材料焊接技术
4.能源新材料技术与应用
5.材料加工及其自动化
6.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
7.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为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修满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课公共
必修

GSZ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
36 2 1
GSZ00002基础外语80 4 1,2
专业
基础

GSZ00003应用统计方法48 3 1
GSZ00004数值分析48 3 1
SZ04009材料工程学48 3 1
SZ04019金属焊接48 3 1
SZ04007表面工程技术48 3 1
SZ04008材料成型设备与控制技术48 3 1
SZ04012腐蚀控制技术48 3 1
SZ04010材料性能学48 3 1
SZ09006材料物理学48 3 1
SZ09010计算材料学48 3 2
SZ09008高等固体物理48 3 1
SZ09005材料结构与表征32 2 2
SZ09007高等材料化学48 3 1
SZ09011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32 2 2
必修环节GSZ00007公共体育16 1 1-2
全日制
适用SZ04001专业实践 4 2-3
SZ04002专业外语 1
SZ0400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2
SZ04001
听3次以上前言讲座并撰写总结
报告
1 1-3
非全日
制适用SZ04002专业外语 1
SZ0400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2
SZ04004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1 3
选修课GSZ00008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2 必选SZ04033材料现代分析技术32 2 2
SZ04042金属焊接及断口分析32 2 2
SZ04028材料的表征与失效分析32 2 2
SZ04032材料强度与断裂32 2 2
备注:
1、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2、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文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各专业类别(或领域)要根据自身实际,明确规定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

2.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可以结合进行,时间不少于一年。

其中专业实践可以分组进行,但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