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刚柔并济的风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刚柔并济的风格特点

中国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人,在他之前的北宋词坛上,婉约派占统治地位,内容大都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风格婉曲缠绵,未能跳出词为“艳科”即专写男女之情的樊篱。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引诗入词,在词的内容、题材、风格、意境、形式、音律、情趣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取代了传统婉约词派的统治地位。

一.苏轼词“以诗为词”的风格特点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别,有所谓“诗庄词媚”: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的说法。词只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舞宴席上娱宾工具的艺术形式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久而久之,这种观点自晚唐五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渐演化成一种程式化的专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此即所谓“艳科”词。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于题材、内容的雷同和狭窄而走向了衰落。此时,苏轼毅然举起了“有为而作”

的大旗,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进到词的领域中去,提出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要有高远的立意和阔大的境界。他的词学理想是推赏唐诗的气象和境界。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用意自然是希望宋之小词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正是他一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

苏轼注重以词陶写性情,是其倡导词的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形式结合到一起,注入词中,改变了五代以来词所缘之情多的相思眷恋的狭隘性,开拓了词的抒情功能,予词以诗的清高,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力。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熔铸了磅礴的诗的意境和诗的气韵,令人耳目一新,心胸振奋,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词的上阕写围猎场面,渲染出词人的外在“狂”态,特别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与孙权相比,用典自然。这里更含蓄显现出他勇武胆壮和有所作为的品格,从而使词充满了诗的豪情,诗的韵致。词的下阕则写作者内在“狂”态,结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二、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铸就苏词风格的多样性

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无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着文要“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现实文风。

抒写政治挫折后的人生感慨是苏轼黄州时期诗歌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发展诗词内容相通的趋向。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中揭示了作者无限不得志的心情,透露出欣羡古人,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全词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又到汴京做官时,苏词少豪放旷远之作,转向抒情的细腻委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是有代表性的婉约作品: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苏轼四任知州,常写到入仕和退隐的思想矛盾。如《好事近。西湖夜归》: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摆脱世务、放情山水的心灵。

再贬惠州、儋州,苏词以抒写谪居时的矛盾心情为主,有时旷达,有时又不免苦闷,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失意者的精神面貌。《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说: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全词用了七个“春”字,春耕开始,春酒醉人;桃花、杨花,红白相照,突出了海南绚丽的春色和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使诗人不禁忘记身贬天涯了。

三、苏词多元化并具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生烂漫。他的词同他的诗文一样,往往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淳朴。正如陈之说的:“读其词而入其境如见其人,江山气象,人物风流,高情逸耿介旷达,而绝异于传统小词的女儿情态;读其词可以感奋激昂以壮击揖中流渡江复国之雄气,也可以宁静澹泊东篱种菊洁身自好。”苏轼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发展,形成婉约,

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

苏轼在写恋情,伤感的词,则委婉而细密,如悼念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为患难相知的亡妻王弗而作,表达满腔的哀思,文意凄美,充满荡气回肠的音律。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结合,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

四、苏轼词在形式、音律上的突破。

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它的格律有时比律诗还严。婉约派的词论总是强调合乐、可歌。不仅分平仄,而且分“五音”、“五声”、“六律”、“清浊轻重”,而苏词则突破了格律的要求。苏词不达意善于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有韵律的节奏,用字造成句也力求铿锵响亮。具有很好的音乐效果。

苏轼的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扩大词境,改变词风,他不但用词写前人惯写的题材,而且用词写政治情怀,报国壮志,民生疾苦,农村生活,朋辈情谊,贬居生涯……空前开拓了词的创作视野。苏轼开创了词作的新阶段,特别是开创了豪放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而自成一家,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他的词反映了北宋时期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读他的词我们可以领略一个时代的风貌,苏词,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壮丽的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