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纤维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
第七章 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讲解

永久性热定形:是指纤维的Tg高于一般衣着使用温度的 热定形处理。
(3)热定形的方法
根据纤维发生收缩的程度分:张力定形和松弛定形;张 力定形可形成有伸长定形(1%)、无收缩定形、部分收 缩定形;
按照定形时所采用的热媒介质或加热方式分:干热空气
定形、接触加热定形、水蒸气湿热定形和浴液(水、甘 油)定形等。
1.34 1.35 1.36
锦纶66
涤纶 腈纶 丙纶(50℃)
2.05
1.34 1.51 1.80
醋酯纤维
玻璃纤维 石棉 木棉
1.46
0.67 1.05
静止干空气:1.01; 水:4.18
3.影响纺织纤维比热容的主要因素 (1)水分的影响
纤维的比热容随回潮率的增大而增大:
3
比热(J/g·℃)
C=C 0
1350 1270 H=202J/g
比热(J/g·℃)
H=175J/g
2.2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 40 80
dH/dt (J.s-1)
淬火 PET 系
列1 系 列2 120 160 200 240
退火 PET
80
100
120 T/℃
140
160
温度(℃)
4)冷却速度 一般要求较快冷却,可使新结构快速固定,可获得较 好手感的织物。 5)定型介质
表7-5 几种纤维织物的常用热定形温度 纤维品种 热定形温度(℃) 热水定形 蒸汽定形 干热定形
涤纶
羊毛 锦纶66 腈纶
120~130
90~100 100~120 125~135
120~130
100~120 110~120 130~140
纤维的热学性质

2) 纤维集合体的密度(体积质量)
λ
δK=0.03-0.06g/cm3时,纤维保暖性最好。
空气
δK
δ
0.1
0.2
保暖性主要取决于纤维中夹持的空气数量和状态。 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 好。一旦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3)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
纤维中分子取向排列越高越多,沿纤维轴向的导热 系数越大,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导热系数越小,存在热 传导的各向异性。 纤维的结晶度越高有序排列的部分越多,连续性越 好,导热系数越大。
热作用下纤维外观形态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纤维的热收缩。
纤维的热收缩
定义:材料受热作用而产生收缩的现象。 原因:初生纤维拉伸,纤维中残留有应力,因受玻璃态约束
未能缩回,当纤维受热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纤维中的约束 减弱,从而产生收缩。
评价指标:
热收缩率:是指加热后纤维缩短的长度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使用不同介质的收缩率
1、基本概念 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 (低于软化点温度),并加一定外力强迫 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 就可固 定下来,以后遇到T<Tg时,则纤 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 会有大的变化。这种 特性称之为热塑性。 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 加热处 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 程。(如:蒸纱、熨烫)
四、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耐热性:纺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 叫耐热性。 图
热稳定性:纤维在热的作用下结构形态和组成 的稳定性。
1、质量与组成的稳定性
裂解:高分子主链的断裂,导致分子量下降,材料的机械 性能恶化。
2、结构的稳定性
热作用下,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度下降,取向 度下降。
纤维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

h
17
5.保暖率
描述织物的保暖性能
在保持热体恒温的条件下,无试样包覆时消耗 的电功率和有试样包覆时消耗的电功率之差,占 无试样包覆时消耗的电功率的百分率
数值越大,说明该织物的保暖性能越强
h
18
第一节 热学性质
一、纺织纤维的导热与保温 二、纤维的热力学性质 三、纤维的耐热性与稳定性 四、纤维的热膨胀与热收缩 五、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六、纤维的燃烧性能 七、纤维的熔孔性
比热值
1.26~ 1.36 1.84
纤维种类 比热值
芳香聚酰 1.21 胺纤维
醋酯纤维 1.46
桑蚕 1.38~ 锦纶66
2.05
玻璃纤维 0.67
丝
1.39
亚麻
1.34
涤纶
1.34
石棉
1.05
大麻
1.35
腈纶
1.51
水
4.18
黄麻
1.36
丙纶
1.80
(50℃)
空气
1.01
h
6影响比热的因素温Fra bibliotek与回潮率的影响
始向高弹态转变的温
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
h
12
两端压差大
导热系数λ
两端无压差 静止空气
0
0.05 0.1 0.15 0.2 0.25
体 积 重 量 (δ )
纤维层体积重量和导热系数间的关系
h
13
纤维排列方向
纤维平行于热辐射方向排列时,导热能力较强
0.275
0.25
热传导能力
导 0.225
热 系
0.2
数 0.175
热辐射 方向
αf
纤维层 方向
纺织材料的热学、光278学和电学性质

热稳定性
纺织材料的热稳定性是指材料 在高温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 颜色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方 面的表现。
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在高温 下容易收缩、变色和分解,而 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具有 较好的热稳定性。
提高纺织品的热稳定性可以通 过选择热稳定性好的纤维、改 进染整工艺和使用耐高温助剂 等方法实现。
技术挑战
实现纺织品的热光电性质调控和多功能集成面临 诸多技术挑战,如材料选择、工艺优化、性能稳 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研发力度和技术创新,推 动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导电纤维以及导电高分子材料在纺织材料中的应用,可以显 著提高纺织品的电磁波屏蔽性能。
纺织材料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介电常数是衡量材料在电场中储存电能能力的一个物理量。纺织材料的介电常数一般较低,不利于电 能的储存和传输。
介电损耗是指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内部偶极子的转向和离子迁移等原因而产生的能量损耗。纺织材 料的介电损耗一般较高,不利于电能的有效利用。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多功能集成
未来纺织品将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实现温度 调控、光响应、电热等多种功能的集成,提高纺 织品的附加值和应用范围。
绿色环保
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纺织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未来纺织品的开发将更加注重环保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推动绿色纺织品的研发和 应用。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 将实现智能化发展。通过集成传感器、执行器等 智能元件,纺织品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并作出 响应,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光的折射发生在纺织材料内部, 影响其透明度和质感。
纤维的热学性质

离开火焰 继续燃烧 不易延燃 能延燃
能延燃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丙纶 氯纶
缓慢收缩 收缩
熔融燃烧
熔融燃烧有 黑烟
继续燃烧 不能延燃
燃烧后残渣
灰白色灰
松脆黑灰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松脆黑色硬 块 黄褐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燃烧时气味 烧纸味 烧毛发味 特殊芳香味
氨臭味
有辣味
特殊甜味
0.221-0.302
粘纤
0.055-0.071 氯纶
0.042
醋纤
0.050
★空气
0.026
锦纶
0.244-0.337 ★水
0.697
2、影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旳原因
1)环境温湿度影响 温度 : T↑,λ↑
随温度增长,纤维分子旳热运动频率加大,使热量传 递能力提升。
湿度: RH ↑,W ↑, λ↑,保暖性↓ 纤维吸湿和放湿过程旳热效应对纤维旳保暖性有影响
沥青味 氯化氢臭味
燃烧分类:
易燃纤维(迅速燃烧,形成火焰):纤维素纤维、腈纶纤维 可燃纤维(缓慢燃烧,离开火焰可延燃):羊毛、蚕丝、锦纶、 涤纶、丙纶、维纶等 难燃纤维(接触燃烧,离开火焰熄灭):氯纶、芳纶 不然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玻璃纤维、PBI纤维等
2、燃烧性能指标
1)极限氧指数(LOI)
纤维旳热学性质
一、比热容 1、定义
质量为1克旳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旳热量。
C Q m t
纺织材料旳比热为:锦纶66 C=2.05 J/g.℃。 玻璃纤维C=0.67 J/g.℃。
水:C=4.18 J/g.℃,干空气C=1.01 J/g.℃。
第七章 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第七章 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第一节 纤维的热学性质一、比热1.比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纤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纤维的比热。
2.常见纺织纤维的比热表7-1 常见干燥纺织纤维的比热表(测定温度为20℃) 单位:J/g²℃3.影响纺织纤维比热的主要因素 (1) 水分的影响()0w 01C C WWC C -++=图7-1羊毛纤维比热与回潮率三和温度的关系(2) 温度的影响一般认为,温度较高时,具有一定回潮率纤维的比热增大。
(3) 纤维结构的影响在220℃附近,出现第二次熔前结晶,比热稍有下降。
而后者为缓慢上升曲线,无再结晶的现象。
图7-2 不同取向聚乙烯纤维的DSC 图谱图7-3 两种涤纶丝的比热随温度的变化规律4.比热对纤维加工和使用的影响二、导热系数1.导热的概念与导热系数导热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单纤维的热传递性是极困难的,一般采用纤维集合体的方式。
s t dxdTQ ⋅⋅=λ(7-3)图7-4 热传递示意图-180100120 140 160T/℃表7-2 常见纺织纤维的导热系数纤维制品λ(W/m·℃)λ∥λ⊥棉纤维0.071~0.073 1.1259 0.1598羊毛纤维0.052~0.055 0.4789 0.1610蚕丝纤维0.05~0.055 0.8302 0.1557粘胶纤维0.055~0.071 0.7180 0.1934醋酯纤维0.05羽绒0.024木棉0.32麻 1.6624 0.2062涤纶0.084 0.9745 0.1921腈纶0.051 0.7427 0.2175锦纶0.244~0.337 0.5934 0.2701丙纶0.221~0.302氯纶0.042静止干空气0.026 ——纯水0.697 ——2.影响纤维导热系数的因素(1) 纤维的结晶与取向(2) 纤维集合体密度图7-5 纤维层体积重量和导热系数间的关系(3)纤维排列方向图7-6 纤维排列方向角αf与导热系数的关系(4) 纤维细度和中空度(5) 环境温湿度表7-3温度与纤维导热系数间的关系纤维导热系数λ(W/m·℃)0℃30℃100℃棉0.058 0.063 0.069羊毛0.035 0.049 0.058亚麻0.046 0.053 0.062蚕丝0.046 0.052 0.059 3.导热系数对加工和使用的影响三、热作用时的纤维性状1.两种转变和三种力学状态图7-7 非晶态材料的热机械性质2.三态及转变的分子运动机理(1) 玻璃态(2)玻璃化转变区(3)高弹态(4)粘弹转变区(5)粘流态3.常见纺织纤维的三态转变温度4.热定形与变形(1) 热定形及其机理表7-4 常见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能纤维玻璃化温度T g(℃)软化点T m(℃)熔点T f(℃)分解点T d(℃)熨烫温度(℃)棉230 ——150 200 羊毛60或80 —63.1 135 180 蚕丝———150 160麻———253 100 粘胶260~300 110醋酯186 195~205 290~300 —110 锦纶6 47, 65 180 215 —125~145 锦纶66 82 225 253 300 120~140 涤纶80, 67, 90 235~240 256 —160 腈纶90 190~240 —280~300 130~140 维纶85 干: 220~230 水: 110 ——干: 150 丙纶-35 145~150 163~175 —100~120 氯纶82 90~100 200 —30~40(2) 热定形效果的持久性(3) 热定形的方法(4) 影响热定形效果的主要因素表7-5 几种纤维织物的常用热定形温度热定形温度(℃)纤维品种热水定形蒸汽定形干热定形涤纶120~130 120~130 190~210羊毛90~100 100~120 130~150锦纶66 100~120 110~120 170~190腈纶125~135 130~140丙纶100~120 120~130 130~140(5) 热变形加工四、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1.耐热性表7-6 常见纺织纤维受热后的剩余强度(%)纤维 在20℃未加热 在100℃经过20天 在100℃经过80天 在130℃经过20天 在130℃经过80天棉 100 92 68 38 10 亚麻 100 70 41 24 12 苎麻 100 62 26 12 6 蚕丝 100 73 39 — — 粘胶 100 90 62 44 32 锦纶 100 82 43 21 13 涤纶 100 100 96 95 75 腈纶 100 100 100 91 55 玻璃纤维1001001001001002.热稳定性(1)质量与组成的稳定性temperature(oC)m (%)dm/dt (%/min)(2) 结构的稳定性表7-7 Kevlar ®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变化数据纤维样品 结晶度(%) 双折射值 Kevlar129-未处理 67.8 0.736 Kevlar129-200°C 67.6 0.734 Kevlar129-300°C 67.3 0.731 Kevlar129-400°C67.20.729(3) 形态的稳定性图7-9 高强高模聚乙烯的热重曲线收缩率(%)0246810121416PA6PA66PET纤维品种沸水图7-10 合成纤维的热收缩率五、纤维的燃烧性能表7-8 主要纺织纤维的燃烧性比较纤维 T I (℃) T B (℃) LOI(%) 棉 400 860 20.1 粘胶 420 850 19.7 醋酯 475 960 18.6 三醋酯 540 885 18.4 羊毛 600 941 25.2 锦纶6 530 875 20.1 锦纶66 532 — 涤纶 450 697 20.6 腈纶 560 855 18.2 丙纶 570 839 18.6 阻燃棉 370 710 26~30 Nomex 430 27~30 kynol 430; 5762500 29~30 杜勒特35~381.极限氧指数%100222⨯+=N O O V V V LOI表7-9 LOI对纤维燃烧性能的分类分类LOI(%) 燃烧状态纤维品种不燃≥35 常态环境及火源作用后短时间不燃烧多数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硼纤维、玻璃纤维及PBO、PBI、PPS纤维难燃26~34 接触火焰燃烧,离火自熄芳纶、氟纶、氯纶、改性腈纶、改性涤纶、改性丙纶等可燃20~26 可点燃,能续燃,但燃烧速度慢涤纶、锦纶、维纶、羊毛、蚕丝、醋酯纤维等易燃≤20 易点燃,燃烧速度快丙纶、腈纶、棉、麻、粘胶纤维等2.点燃温度和燃烧时间。
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

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降低W%; 选用λ低的纤维; 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Page 9
二. 纤维的热机械性能
若对某一纤维施加一恒定外力,观察其在等 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便得到该 纤维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
纤维典型的热机械曲线如下图,存在两个斜率 突变区,这两个突变区把热机械曲线分为三个区域, 分别对应于三种不同的力学状态。
定义: 耐热性——纺织材料在高温下保持原有物理力学性能的
能力成为耐热性。
Page 18
2. 常用纤维耐热性:
天然纤维:棉>麻>蚕丝>羊毛
人造纤维:粘胶>棉 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维纶 碳纤维、玻璃纤维相当好。
Page 19
四、阻燃性
按燃烧时引燃的难易程度、燃烧速度、自熄性等燃烧特征 分: 1. 易燃纤维 2. 可燃纤维 3. 难燃纤维
Page 21
a.沸水收缩率:
一般指将纤维放在100°C的沸水中处理30min,晾干后 的收所缩率;
b.热空气收缩率:
一般指用180°、190°C、210°C热空气为介质处理一 定时间(如15min)后的收缩率;
c.饱和蒸汽收缩率:
一般指用125-130°C饱和蒸汽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 (如3min)后的收缩率。
1.静电现象及产生原因 纤维在加工中要受到各种机件的作用,由于纤 维与机械以及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必会聚集起 许多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纤维为电的不良导体 2.静电的危害与应用 危害:粘接和分散、吸附飞花与尘埃、放电等; 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吸尘、粉末塑料的静电喷 涂等。
Page 29
东华大学2010纺织材料学_真题名词解释_答案

20101.分子的内旋转与分子构象:分子的内旋转:大分子链中的单键在能绕着它相邻的键按一定键角旋转。
分子构象:分子链由于围绕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式。
(?)2.相对湿度和预调湿: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预调湿:对纤维材料进行(45±2)℃的预烘,此烘干过程称为预调湿。
3.差微摩擦效应与毡缩性:差微摩擦效应:羊毛纤维特有的现象即顺鳞片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μ=μ逆-μ顺>0,用δ表示:δ=2x(μ逆-μ顺)/(μ逆+μ顺)= △μ/。
毡缩性:羊毛纤维在湿热或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特性。
4.浸润的滞后性与平衡态浸润:浸润滞后性: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
平衡态浸润:纤维的浸润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
5.复合纺: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状的单纱或长丝束加工成一根纱线。
6.织物结构相和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相: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呈屈曲状态的构相,一般由经纱屈曲波高与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来决定。
织物组织: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的规律和形式。
7.织物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在热作用下,织物形态稳定,无过大的变形或软化,强度和模量无明显下降,化学性能稳定,无明显分解和挥发;在低温环境下不脆化,不龟裂损伤,柔软可用。
附:纺织材料学------纺织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天然纤维素纤维第三章天然蛋白质纤维第四章化学纤维第五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第六章纤维材料的机械性质第七章纤维材料的光学、电学性质第八章纱线结构与性能第九章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基本性质第一章绪论1.1 特点 1.2 研究内容1.3纺织纤维的分类(普通纤维)1.4 纱线的分类 1.5 织物分类 1.6 纺织材料的发展内容提要:本课程的地位、性质、特点、基本内容,纺织材料的概念及简要分类。
纺织材料学第七章(07)讲解

• 影响纤维导热系数的因素 • (1) 纤维的结晶与取向
纤维本身的导热系数由于纤维结构的原因也呈 现各向异性。
//
• (2) 纤维集合体密度 对于纤维集合体,也是纤维、空气、水分三者 的综合值。导热系数与集合体的体积重量的关 系呈对号规律。
11
两端压差大
导热系数λ
两端无压差 静止空气
68
38
10
亚麻 100
70
41
24
12
苎麻
100
62
26
12
6
蚕丝
100
73
39
—
—
粘胶 100
90
62
44
32
锦纶
100
82
43
21
13
涤纶 100 100
96
95
75
腈纶
100
100
100
91
55
玻璃纤维 100
100
100
100
100
33
热收缩 (1)定义: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
现象称之为热收缩。 (2)指标:
17
• (一)熔点Tm(软化点) • 熔点是纤维的重要热性质之一,也是一个结构
参数。我们知道低分子结晶体的熔化是一个相 的转变过程,由结晶态(晶相)变成熔融态 (液相),而且相的转变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进行,所以叫熔点。对纤维材料,结晶是由高 聚物形成的,它的熔化过程有一个较宽的温度 区间——熔程,由于该熔程比较宽,通常把开 始熔化的温度叫起熔点,把晶区完全熔化时的 温度叫溶点Tm。 若材料的结晶度高,晶体比较完整,则熔程变 窄,熔点也随之而提高,同样结晶度条件下, 晶粒大,Tm升高。
第七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2、纺织纤维的电导性能(熟悉)
纤维的比电阻定义及影响因素
3、纺织纤维的静电(掌握)
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应用
静电的防止
4、纺织纤维的光学性质(了解)
纺织纤维的色泽、耐光性、光致发光、双折射和二向色性
5、纺织纤维的热学性质(熟悉)
(三)小结
1、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比电阻的定义
第七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纤维的电学性质及静电现象的危害、防止与及利用;
2、了解各种纤维的光学性质和热学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纺织纤维的电学性质.保暖性,热力学三态与热定形,热破坏温度,燃烧性;双折射、耐光性;电阻、静电序位及测试。
2.教学难点:难点在纤维这些性质的综合表现。
2、纺织上静电的防止,并举实例讨论之
3、纺织纤维的热学、光学性质
六、作业与思考题
1、名词解释:比电阻、纤维的介质损耗、纤维的介电常数。
2、在纺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如何防止静电现象。
七、课后分析
结合生产实际讲解,能较好地增强学生对纺织纤维的电学性能有关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与学习建议
1、教学手段与建议: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与讨论,并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现象阐述便于学生理解。
2、学习建议: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多观察周围的生活现象
四、课时安排:理论教学4课时
五、教学内容与进程
(一)复习与提问
纺织纤维按燃烧能力的不同,分成哪几类?
(二)新课内容
1、纺织纤维的介电性质(掌握)
纺织材料第七章

(二)热定形的效果 暂时定形与永久定形(简单解释)。 (三)热定形的条件 (1)湿度(或定形液):降低Tg (2)热:加热到Tg以上, Tf以下方可定形 (3)力:施加外力达到我们所需的外观形态 (4)时间:大分子间的联结只能逐步拆开,达 到比较完全的应力松弛,需要时间。重建分子间 的联结也需要时间
解决方法: 理清概念的层次关系,结合实际产品的分析,建 立概念体系和思维方法。
第一节: 热学性质 第二节: 光学性质 第三节: 电学性质
第一节 热学性质
一、热学指标 (一)比热C
质量为一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尔/克·度。
纤维的比热值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是一个定值。同时,又是纤维材料、空气、 水分的混合体的综合值。
(三)绝热率T
它反映的是材料的隔热能力——保暖性, 此值越大,说明该材料越保暖。
二、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也叫热机械性质,是指在温度的
变化过程中,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质亦随之变化的 特性。用不同的温度点来表征力学特性。
绝大多数纤维材料的内部结构呈两相结构, 即有结晶区与非结晶区,而这两个区域对热的反 映是不一样的,对结晶区来说在热的作用过程中, 它的热力学状态有两个:一个是在热的作用下, 结晶体解体形成熔融态,要么结晶不被破坏的呈 结晶态。对无定形区来讲,热力学状态大致有三 个:玻动态、高弹态和粘流态,这些状态可用以 下的热力学指标来表征和区分。
(二)定量表达 1、点燃温度 2、火焰最高温度 3、燃烧速度 4、极限氧指数
第二节 光学性质 纤维同其它物体一样,当光照时到它也会发
生反射、透射、折射、散射和吸收。光学性质也 和内部结构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色泽: 色泽——颜色与光泽,不可分的统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材料的热学、光学、电学性质
1 热学性质
2 光学性质
3电学性质
内容提要:常用热学指标;纤维的热力学性质、热定形及抗热破坏性质(耐热性、热稳定性、燃烧性、熔孔性、热收缩等);纤维的色泽、双折射、耐光性、紫外荧光;纤维的电阻、静电。
重点难点:保暖性,热力学三态与热定形,热破坏温度,燃烧性;双折射、耐光性;电阻、静电序位及测试。
难点在纤维这些性质的综合表现。
解决方法:理清概念的层次关系,结合实际产品的分析,建立概念体系和思维方法。
第一节热学性质
一、热学指标
(一)比热C
质量为一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尔/克·度。
纤维的比热值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一个定值。
同时,又是纤维材料、空气、水分的混合体的综合值。
比热值的大小,反映了材料释放、贮存热量的能力。
或者温度的缓冲能力。
(二)导热系数λ
材料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场条件下,热能通过物质本身扩散的速度。
单位:焦/米·度·时,
纤维本身的导热系数由于纤维结构的原因也呈现各向异性。
对于纤维集合体,也是纤维、空气、水分三者的综合值。
导热系数与集合体的体积重量的关系呈对号规律(画图说明)
(三)绝热率T
它反映的是材料的隔热能力——保暖性,此值越大,说明该材料越保暖。
二、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也叫热机械性质,是指在温度的变化过程中,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质亦随之变化的特性。
用不同的温度点来表征力学特性。
绝大多数纤维材料的内部结构呈两相结构,即有结晶区与非结晶区,而这两个区域对热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对结晶区来说在热的作用过程中,它的热力学状态有两个:一个是在热的作用下,结晶体解体形成熔融态,要么结晶不被破坏的呈结晶态。
对无定形区来讲,热力学状态大致有三个:玻动态、高弹态和粘流态,这些状态可用以下的热力学指标来表征和区分。
(一)熔点Tm
熔点是纤维的重要热性质之一,也是一个结构参数。
我们知道低分子结晶体的熔化是一个相的转变过程,由结晶态(晶相)变成熔融态(液相),而且相的转变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所以叫熔点。
对纤维材料,结晶是由高聚物形成的,它的熔化过程有一个较宽的温度区间——熔程,由于该熔程比较宽,通常把
开始熔化的温度叫起熔点,把晶区完全熔化时的温度叫溶点Tm。
若材料的结晶度高,晶体比较完整,则熔程变窄,熔点也随之而提高,同样结晶度条件下,晶粒大,Tm升高。
(二)玻璃化温度Tg
对于无定形区来说,在热的作用下,基本上有三种热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通过变形能力来区分。
在玻璃态时,强力高,变形小,且外力取除后,变形很快消失,表现出类似玻璃的力学性质。
而高弹态时,,受到外力,可产生较大的变形,当外力消除,变形较易回复,类似于橡胶的力学特征。
粘流态时,变形不但很容易而且是不可逆的,呈现一种具有粘滞性可流动的液体状态。
我们把高弹态向玻璃态的转变称做玻璃化转变,其转变温度为玻璃化温度。
对纺织材料来说,这个转变是很重要的。
(热定形,许多使用性能的基础)
(三)粘流温度Tf
高弹态到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
三、热定形
(一)概念:
定形是指使纤维(包括纱、织物)达到一定的(所需的)宏观形态(状),尽可能切断分子间的联结,使分子松弛,然后在新的平衡位置上重新建立尽可能多的分子之间的联结点。
热定形则是指在热的作用下(以热手段进行分子之间联系的切断或重建)进行的定形。
可以看出,热定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使之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形态保持性弹性,手感等。
(二)热定形的效果
暂时定形与永久定形(简单解释)。
(三)热定形的条件
(1)湿度(或定形液):降低Tg
(2)热:加热到Tg以上,Tf以下方可定形
(3)力:施加外力达到我们所需的外观形态
(4)时间:大分子间的联结只能逐步拆开,达到比较完全的应力松弛,需要时间。
重建分子间的联结也需要时间
四、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一)耐热性。
指在热的作用下,抗破坏的能力。
可用破坏温度来表示,或受热时性能的恶化来评价。
详见教材第443页表8-4。
(二)热稳定性。
指在某温度持续作用下,多长时间会破坏的性能。
详见教材第444页表8-5。
五、热收缩
合成纤维因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的收缩。
产生收缩的原因:1、定形效果不好,有残余内应力存在;2、分子链比较伸展,各键节、键段的无规运动,使大分向内卷缩。
用收缩率表示。
(如化纤的气蒸收缩率试验)
六、熔孔性
(一)概念
织物接触到热体而形成孔洞的性能——熔孔性。
影响熔孔性的因素主要有:
(1)热体的温度
(2)热体的作用时间
(3)热体的热量
(4)纤维的性能(可熔性,导热性,比热,吸湿性等)。
(二)测量方法
1.落球法:一定温度、重量大小的钢(或玻璃)球在布上形成孔洞所需时间。
2.烫法:用热体(金属棒、玻璃棒、纸烟等)接触试样一定时单间,观察熔融状态。
七、阻燃性
(一)定性表达
根据纤维在火焰中,离开火焰后的燃烧状况分为:
1、易燃:遇火就燃,离火仍燃,且燃烧迅速,可造成火灾。
2、可燃:遇火能燃,离火后仍曼延,但度慢。
3、难燃:在火焰中可燃,离开火则自熄。
4、不燃:与火接触亦不燃烧。
(二)定量表达
1、点燃温度
2、火焰最高温度
3、燃烧速度
4、极限氧指数
第二节光学性质
纤维同其它物体一样,当光照时到它也会发生反射、透射、折射、散射和吸收。
光学性质也和内部结构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色泽:
色泽——颜色与光泽,不可分的统一体。
(一)颜色:材料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结果。
天然纤维的白度反映其质量。
(二)光泽: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影响光泽的因素主要有:
①纤维的表面状况(粗毛比细毛光泽强);
②纤维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形状会产生不同的光泽效果。
如表面平滑——平行反射(镜面反射),光最强;表面粗糙——漫射,光柔和(反射光强一致)或产生闪光效应(有峰值漫射);
③纤维结构与含杂:层状结构(蚕丝)相当于多个反射层,反射—折射的多次反复,形成了蚕丝的特殊光泽。
水分使光泽下降,颜色浓度上升,表面上的油、蜡等其它成分也会使光泽发生变化,所以化纤可通过渗杂(二氧化钛)获得有光、半光、无光纤维。
④纤维彼此排列的平顺程度。
二、折射与双折射
构成纤维的大分子都是很长的,若不形成取向排列,则它们只会有折射,但大多数纤维都是有取向的,当一束光射到纤维上时(非光轴入射)会形成两条折射率不同的光线,发生双折。
三、耐光性
耐光性是纤维抵抗日光破坏的能力。
它是耐气候性的一个方面。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纤维损伤厉害,而红外线起辅助破坏作用。
四、紫外荧光
纤维在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时,会发出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称之为紫外荧光。
各种纺织纤维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可用来鉴别纤维,产品开发。
第三节电学性质
一、电阻
(一)定义
1.体积比电阻:(欧姆·厘米)
2.质量比电阻:(欧姆·克/平方厘米)
3.表面比电阻:(欧姆)
(二)影响因素:
1、回潮率:在温度0~100%的变化范围内,比电阻变化可达106倍。
可用经验公式来表示。
2、温度:温度升高,导电性能增加,电阻下降。
3、电压与频率:电压过高,材料击穿失去绝缘性,频率影响介电系数,频率变高,介电系数变小,介电系数与质量比电阻的关系如下式:
4、含杂与伴生物。
5、纤维在电场中的排列方向
三、静电
(一)静电的产生与积累
任何两种物质,互相接触或摩擦时,只要表面电荷载体的能量分布不同,就可能发生表面间的电荷再分配(电荷转移)。
当它们分离后,表面会出现带电体。
若表面为导体,这些带电体上的电荷将迅速消失,宏观上不会觉察有电的现象。
若表面为绝缘体,电荷将存在于其上,宏观上会有电的现象。
纺织纤维大多是绝缘体,在其加工和使用中,则不断发生着接触,分开及摩擦,电荷不断产生,并积累起来,当然也会不断发生逸散。
(有兴趣的同等可借“静电手册”看看)。
(二)静电电位序列
两绝缘体接触、摩擦再分开时,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经过大量实验,人们排出了一个静电序值表:见教材第479页表8-22。
此表说明,两纤维摩擦而带电,处于上面的带正电荷,下面的带负电荷;表中距离越远的两种纤维摩擦带电现象越明显。
(三)静电的测量
1、测量静电荷逸散的半衰期;
2、测静电压;
3、测比电阻
4、测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
作业:
1.纤维集合体的传热能力和体积重量有什么关系?为了提高衣着的保暖性你认为应该怎样设计衣着的结构?
2.测试化纤的热收缩有什么实际意义?
3.为什么要进行热定形?其实质是什么?
4.纺织材料按燃烧难易程度可分为哪四类?燃烧性能的定量表达指标及其定义是什么?5.习题集第36页的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