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模板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解析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氧、氮等其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质中,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科学家们开发了一套命名体系,以及结构表示法。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常用的结构解析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遵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制定的《命名化合物的简化规则和首选名称》。

根据IUPAC规定,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应包括三个部分:前缀、根名和后缀。

1. 前缀表示有机修饰基或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可以有多个前缀。

常见的前缀有甲(methyl)、乙(ethyl)、丙(propyl)等。

2. 根名表示有机化合物主链的长度和类型。

根名一般以碳原子数作为前缀,如甲烷(methane)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的链烷烃。

3. 后缀表示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或功能基团的名称。

如醇(-ol)、醛(-al)、酮(-one)等。

当一个有机化合物中存在多个取代基时,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进行命名。

优先级较高的取代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根名中数标记。

如果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则用前缀表示其数目。

例如,1,2-二氯甲烷表示有两个氯原子取代在甲烷的1号和2号碳上。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是通过分析分子构建确定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化学键的连接方式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解析方法。

1. 维尔切年图谱(Wiggle Formula)维尔切年图谱是一种直观显示碳原子和它们之间化学键关系的结构表示法。

在维尔切年图谱中,碳原子由顶点表示,化学键由边表示。

每个碳原子上写有带氢原子个数的代表符号。

维尔切年图谱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且方便分析其化学性质。

2. 全球性公式(Condensed Formula)全球性公式是一种简化的有机化合物结构表示法,省略了分子中间的碳原子和氢原子。

它只显示有机化合物的主链和官能团,并用括号和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个数和位置。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件

官能团种类不同 而产生的异构
碳链异构中的各种同分异构体是同类物质 位置异构中的各种同分异构体是同类物质 官能团异构中的各种同分异构体是不同类物质
五、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⑴基元法: 如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丁醇有4 种同分异构体。
⑵定一移二法: 对于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 判定,可固定一个取代基位置,再移动另一个取代 基,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2)构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连接的顺序叫做分子的 构造。
(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可反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最简式(实验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 最简整数比的式子。
(5)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表电子,表示原子最 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
(6)结构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 能反映物质的结构,但不表示物质的空间构型。
CnH2nO2

小结: 同分异构类型
异构类型 示例 书写异构体种类 产生原因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C5H12
正戊烷,异戊 烷,新戊烷
1-丁烯,2-丁烯, C4H8 2-甲基丙烯
环烷烃(2种)
碳链骨架(直链,支 链)的不同而产生 的异构
碳碳双键在碳链 中的位置不同而 产生的异构
官能团异构C2H6O 乙来自,二甲醚分子式 电子式
CH4
·· ··
H HHC····H
球棍摸型
结构式 H
HC H H
比例模型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2-甲基丙醇的表示方法:
HHH HCCCOH
HH C HH H
CH3CHCH2OH CH3
或 (CH3)2CHCH2OH
结构简式较为常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PPT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PPT

官能团 CH3CH2OH 异构 CH3OCH3
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 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官能团种类不同而产 生的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主链由长到短; 减碳架成支链;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对到邻再到间; 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原子的四个价键。
常见的官能团异构小结:
分子通式
同分异构体类别
同分异构体
C11H20O
(6)结构示意图及模型
正四面体结构示意图 正戊烷
(7)苯的构造式
H HC C CH HC C CH
H
路易斯式 CH
CH CH CH CH
CH 结构简式
H
H
C C
C
H
HC
CH
C
H
结构式

键线式
4、烷烃的结构特征: (1)烷烃分子中的碳都是sp3杂化。
(2)甲烷具有正四面体的结构特征。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沸点
分子组成相同、分子式相同、都是链烃
主链碳原子数不同,所含支链即甲基数目不同。
36.1 ℃
28 ℃
9.5 ℃
(三) 同分异构类型
异构 类型
示例
产生的原因
碳链
C-C-C-C、C-C-C 碳链骨架(直链,支 ‫ ׀‬链,环状)的不同而
异构
C 产生的异构
位置 异构
C=C-C-C、 C-C=C-C
甲烷及烷烃等——饱和碳原子 sp3轨道具有更强的成键能力和更大的方向性。
(2)SP2:S轨道成分占三分之一,P轨道成分占三 分之二。形状为平面三角形,键角120°
乙烯、烯烃、苯及芳香烃等双键碳原子
(3)SP:S、P轨道成分各占二分之一。为一直线 形分子。键角180°

高中化学学习细节(人教版)之认识有机化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解析

高中化学学习细节(人教版)之认识有机化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解析

【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通过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学习体会物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物质性质的多样性.2。

能准确判断同分异构体及其种类的多少【重点难点】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自主学习】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及成键特点碳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很难得失电子,易与碳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 个共价键。

2.碳原子的结合方式⑴ 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三键. ⑵ 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

⑶ 碳原子还可以和氧原子等多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

(氯乙烷)。

⑷ 有机物分子中还普遍存在 现象. 二。

有机物的分子构型名称分子式结构模型键角空间构型甲烷(四氯甲烷)CH 4109。

50 正四面体乙烯 C 2H 41200 平面三。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之间的互称。

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两点:⑴分子式相同CH3—CH—CH—CH3 CH3—C—CH2—CH3CH3CH3CH3CH3故己烷(C6H14)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5种。

变式训练2—1。

写现庚烷的同分异构体.2.位置异构⑴烯炔的异构(碳链的异构和双键或叁键官能团的位置异构)方法:先写出所有的碳链异构,再根据碳的四键,在合适位置放双官能团。

例C5H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典例3.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三、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常见方法和思路:⑴记忆法①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二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②碳原子数1~5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二种[—CH2CH2CH3、-CH(CH3)2], 【方法指导】⑴按照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书写.⑵先碳链异构后位置异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课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课件
(3)利用模型组装C2H6O可能的结构,并写 出其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O-CH3 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种类不同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现象
2、同分异构体常见三种类型
(1)碳链异构(碳骨架不同,如丁烷与异丁烷) (2)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同,如1-丁烯与2-丁烯) (3)官能团异构(官能团种类不同,如乙醇与甲醚)
Cl
Cl
C. H- C -Cl
H- C -H
H
Cl
D CH3—CH2—O—CH2—CH3和和
over
以相互结合。
CH3
碳 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成键的数目:每个碳形成4个共价键


成键的种类:单键、双键或者三键
特 点
成键特点
C—C、C=C、C≡C、C—H、C—O、C—X、
C=O、C≡N、C—N、苯环中的特殊键
连接方式:碳链或者是碳环
【例1】
1.下列关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及成键方式的理解正确的 是( C ) A.饱和碳原子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碳原子只能与碳原子形成不饱和键 C.具有六个碳原子的苯与环己烷的结构不同 D.分子式为C3H6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一定为 CH3CH=CH2
② CH3—CH—CH2—CH3
CH3
碳链异构:
CH3
碳骨架不同
③ CH3—C—CH3 CH3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现象
(2)利用模型组装C4H8属于烯烃的可能的结 构,并写出其结构简式。
CH2=CH-CH2-CH3
CH3-CH=CH-CH3
CH2=C-CH3
位置异构:
CH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原子轨道:用薛定谔方程描述电子的能量和运动状态,薛定谔方程的解即是描述电子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即能量为E的电子在相应能级轨道中出现的几率.一个原子有许多原子轨道。

有机化学中涉及的主要是1S,2S,2P,轨道。

S轨道的形状是以原子核为中心的圆球,轨道是两瓣互不接触的椭球体(纺锤形).电子在整个空间出现的几率为1,在单位微体积内出现的几率为电子密度。

电子密度在空间不是均匀分布的,如果用一个小点表示电子密度的分布,则可以看到有的地方比较密集。

有的地方比较稀疏,象一团云雾,称为电子云。

原子轨道就是电子云相对比较密集的空间范围.A B CD E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互不相容原理和最多轨道规则,基态时电子尽量占据最低轨道,每个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电子尽可能多地占据原子轨道。

最外层为价层轨道,如2S,2P。

已有一对电子的称孤对电子,一个电子称单电子,没有电子称为空轨道。

各种轨道能量不同,在成键时,电子可以得到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量轨道。

1S22S22P2 ——→1S22S12P32、价键理论:价键理论认为,两个原子各有成单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单电子可以通过原子轨道重叠而配成一对形成共价键。

轨道重叠后,电子密度更多地集中在量重叠范围内,即两个原子核间,同时吸引着两个原子核,并且屏蔽两原子核间的斥力,于是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共价键。

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后,体系能量降低,所以是一种稳定的结合。

一个原子的单电子与另一个原子的单电子配对后,就不能与第三个电子配对,所以原子的成单电子个数就等于它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即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共价键时轨道要实现最大重叠,原子轨道在看空间伸展的方向不同,电子云密度不同,要实现最大重叠,只有在原子轨道的一定方向上即电子云密度最大的地方重叠,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若一个原子的价层轨道有孤对电子,而另一个原子或离子有空的轨道,两个原子也可以成键而共用电子对,称为配位键。

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初步.ppt

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初步.ppt

(small) 99
CH3(CH2)4 71
CH3(CH)3 57
CH3(CH2)2 43 CH3CH2 29
CH3 CH2 CH2
87
CH2 73
O
CH2 C OH
45
CO2H
59(small)
CH2CO2H
(CH2)2CO2H
(CH2)3CO2H
七、 其他化合物的质谱图
% OF BASE PEAK
90
80
n-Hexadecane
70
C5 m/z=71
60
CH3(CH2)14CH3
50 40 m/z=29 C2
30
20 10
0
0
10 20 30 40 50
MW 226
m/z=85 C6 99
C7
m/z=226
113 127 141 155 169 183 19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1)、 σ―裂解
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为7-13电子伏特,质谱中常用
的电离电压为70电子伏特,使结构裂解,产生各种“碎片”离
子。
15 29 43 57 71
正 己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71 57 43 29 15
烷 71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57 H3C CH2 CH2 CH2
第五章 质谱分析
第二节 质谱图与结构解析 (电子轰击质谱—EIMS )
一、饱合烃的质谱图 二、芳烃的质谱图 三、醇和酚的质谱图 四、 醚的质谱图 五、 醛、酮的质谱图 六、 其他化合物的质谱图 七、其他化合物的质谱
上一节课内容 六、质谱裂解类型

2020化学新鲁科必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含解析

2020化学新鲁科必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含解析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目标导航]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点,体会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2.了解甲烷的结构,烷烃的概念、通式、结构特点。

3.理解同分异构体的含义,会书写简单烷烃的结构简式、结构式。

一、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烃(1)概念: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又叫碳氢化合物。

(2)最简单的烃:甲烷。

2.烷烃(1)几种烷烃名称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分子式C2H6C3H8C4H10C4H10结构简式CH3CH3CH3CH2CH3CH3CH2CH2CH3(2)烷烃的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他价键都被氢原子所饱和。

(3)烷烃的组成通式:C n H2n+2(n≥1且n为整数)。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碳原子的连接方式键的个数键的类型每个C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 4个共价键两个C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单键、双键或叁键多个C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碳链或碳环【议一议】1.CH4及其氯代物都是正四面体结构吗?CH3Cl 、CH2Cl2、CHCl3、C2H5Cl只有一种,C3H7Cl、C2H4Cl2有两种。

CH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CH3Cl、CH2Cl2、CHCl3都只有一种;C2H4Cl2有两种:CH2ClCH2Cl和CH3CHCl2;C3H7Cl有两种:CH3CH2CH2Cl、。

一、烷烃的结构与性质烷烃⎩⎪⎪⎪⎨⎪⎪⎪⎧组成结构⎩⎪⎨⎪⎧通式:CnH2n+2(n≥1且n为整数),符合此通式的烃一定是烷烃结构⎩⎪⎨⎪⎧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任1个C原子和与其连接的4个原子的空间构型都是四面体结构大于或等于3个C原子的直链烷烃空间构型是折线形或锯齿状物理性质⎩⎪⎨⎪⎧随碳原子个数增加,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碳原子数≤4的烷烃为气态(新戊烷也为气态,除外)化学性质⎩⎪⎨⎪⎧稳定性→通常情况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可燃性→CnH2n+2+3n+12O2――→点燃nCO2+(n+1)H2O取代反应→CH3CH3+Cl2――→光CH3CH2Cl+HCl【例1】运动会火炬一般使用丙烷作燃料。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课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ppt课件

例:按碳架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
①CH4、
②CH3CHCH2CH3、
CH3
③CH2=CH2、
④CH3-C=CHCH3 ⑤CH≡CH
⑥CH3C≡CH、
CH3
链状化合物
⑦CH3-Cl、⑧CH3CH2Br、⑨CH3OH、⑩CH3CH2OH、
⑾CH3C-OH、
⑿CH3CH2-O-CH2CH3
O




芳香族化合物 CH3
思考
3、请从化学键和官能团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有机化合物的变化
① 甲烷分子中含有C—H σ键,能发生取代反应
② CH2=CH2 + Br2→CH2 Br—CH2 Br CH2=CH2中碳碳双键为π键,π键的轨道重叠程度 比σ键的小,所以不如σ键牢固,比较容易断裂而发 生加成反应
【练一练】
3、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请指出分子中官能团 的名称,并根据乙烯和乙酸的官能吞及性质,推测丙烯酸可能 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
思考
1、什么是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 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科学
2、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为有机 物。部分含碳的化合物并不是有机物,如:CO、CO2、 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SiC、CaC2等属 于无机物。
异构类别 碳架异构
定义
由碳链骨架不同而产生的 异构现象
结构
名称
醚键 醚

—NH2
氨基
酰胺
酰胺基
名称 甲醚 甲胺 乙酰胺
典型代表物 结构简式 CH3—O—CH3
CH3NH2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构型和构象构造构型PPT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构型和构象构造构型PPT

CH3(CH2)7 C H
( C H2)12C H3 C
H
CH3(CH2)2 C H
H
C C
H
(CH2)9OH CH
Carrots,Alkenes, and the Chemistry of Vision
β -Carotene (a purple-orange alkene)
by enzymes in the liver
一、顺反异构
2-丁烯中 的原子在 空间有两 种分布, 不能重合
一、顺反异构
由于π键不能自由旋转,使得与双键相连的四 个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产生两种不同的排布,是 两个不同的化合物,称为顺反异构体。
环烷烃上由于环不能任意旋转,如果环 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带有不同取代基或 原子的碳,则也存在顺反异构体。
• 对于一个已知分子,可以根据分 子中各原子的成键方式进行判断 ;
• 对于一个未知分子,可以如X射 线衍射等物理手段进行测量。
举例 乙烷 碳SP3杂化 四面体结构
Ethane
为什么要研究有机分子的构型 ?
分子的几何形象对于分子的化学及物 理性质的影响是非常惊人的
碳原子本身,可以彼此结合形成不 同的同素异形体,如无定型碳、石墨、 金刚石和近来发现的足球烯,由于具有 不同的几何形象,因此具有完全不同的 性质,外观分别为黑色粉末至块状、暗 灰色片状、无色透明和黄色的晶体。
碳链异构或叫骨架异构:是有机化合物中 最普遍的异构现象:
此一类异构最普遍异构体之间数目巨大但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十分接近,一般分离很困难。
CH3 CH3CH2CH2CH3 CH3CHCH3
CH3
CH3 CH3
CHO
CHO
官能团位置异构应该说在各种异构现象中 以出现的频率排座次它应居第二位,仅次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课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课件

分子式 C2H6 C3H8
C4H10
C4H10
结构简 CH3C CH3CH2 CH3CH2

H3
CH3 CH2CH3
组成通 式
CnH2n+2
1.烷烃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提示】 分子中碳原子间只以单键结合成链 状,碳原子的其他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 碳原子的价键充分利用达到“饱和”。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定义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_分__子__式__,但 具有_不__同__结__构___的现象。 (2)同 分 异 构 体 : 具 有 相 同 分 子 式 而 结 构不 同的 __化__合__物__互为同分异构体。 2.规律 有机化合物中的__碳__原__子__数__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
3.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每个碳原子能形成_单__键_ (
)
、_双__键___ (
)或_叁__键__ (
)。
(3) 碳 原 子 可 以 彼 此 间 以 共 价 键 构 成 _碳__链___ 或 _碳__环__。
4.几种常见的烷烃
名称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①碳原子的个数不同,形成的分子不同; ②其成键方式不同,分子也不同; ③同分异构体的存在。 以上所述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烷烃的性质及烃分子式的确定
1.烷烃的一般性质
(1)物理性质 ①烷烃的熔、沸点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烷烃的熔、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碳原子数小于等于 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②烷烃的密度均小于水。 ③烷烃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数目就越多。 3.同分异构现象与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关系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结构_多__样__性___的表现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8
辛四烯
296
35000 52000
6.3 红外光谱 6.3.1 基本原理 1.红外光的特点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0.8~100 m,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区(0.8~2.5 μm)、中红外区(2.5~16 μm)和远 红外区(16~100 μm)。 一般红外光谱仪的工作范围: 2.5~25 μm。
紫外光谱:物质分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 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6.2.1 基本原理
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 100~400nm
100~200nm(远紫外区) 200~400nm(近紫外区)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为400~800nm
真空紫外光谱仪:工作波长在远紫外区(100200nm),测定化合物图谱要在真空中进行。
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n-π* 跃迁,溶剂极性增加,蓝移。 因孤电子对的分子能与极性溶剂发生氢键缔合,其作 用强度以极性较强的基态大于极性较弱的激发态,致 使基态能量下降较大,而激发态降低少。 π -π* 跃迁,溶剂极性增加,红移。 多数π -π* 跃迁,激发态的极性较大,而基态极性小, 极性溶剂更容易与π* 作用,能量下降较大,与π作用 能量下降小。 紫外光谱是指200~400nm的近紫外区,只有ππ*及n π* 跃迁才有实际意义。
即紫外光谱适用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结构,特别是共 轭结构的化合物。 (1)孤立重键的跃迁发生在远紫外区 (2)形成共轭结构时,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即红移,且共轭链越长,红移越多、吸收强度越大。
化合物 乙烯 1,3-丁二烯
λ max / nm 162 217
ε max 15000 20900
己三烯
离 子 相 对 丰 度
m/Z
质荷比
基峰:强度最高的峰,定义为100%,其它峰高与之比 较决定。 6.1.2 分子离子峰 分子离子:分子被电子束轰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 子。 分子离子用 M+• 表示。
与分子离子相对应的峰为分子离子峰。 同位素离子和同位素离子峰: 含有同位素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与同位素离子相 对应的峰称为同位素离子峰。
一般紫外光谱仪:工作波长在近紫外区(200-400nm), 通常还包含可见光。 分子内价电子的跃迁,选择性吸收紫外光而产生紫外 吸收。 1.朗伯-比尔定律
吸光度A和溶液的浓度C(mol∕L)和光通过的溶液厚度
L(cm)成正比,即: A=lg —II°=lg —T1 = κ·c·L
透过率: T 摩尔吸收系数:κ
如在(M-4)~(M-13)的范围存在峰,则说明原来拟定的 “分子离子峰”是错误的。 c. 由M+1峰或M-1峰来判别 醚、酯、胺、酰胺、腈、氨基酸等的分子离子峰很 弱,或根本不出现,而其M+1峰或M-1峰却相当强。
d. 由同位素峰来判别 若有机物含有氯、溴和硫等重元素,可以根据M+2同 位素峰的某些特征来识别分子离子峰。 6.1.4 质谱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1.确认分子离子峰获取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根据氮规则推测分子中是否含有氮原子。 根据同位素离子峰的强度,推测分子中是否含有氯、 溴及硫原子。 2.根据碎片离子峰及分子离子峰与碎片离子峰的差值 推测分子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结构单元。 6.2 紫外光谱 光是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根据波长不同,电磁波 可分为若干个区域:
能量大小顺序:
σ→σ﹡> n→σ﹡> π→π﹡> n→π﹡
未成键孤对电子轻易激发,成键电子中π电子较相应 的σ电子具有较高的能级,而反键电子却相反。 简单分子中n→π跃迁需最小能量,吸收带出现在长波 段, n→σ及π→π跃迁的吸收带出现的较短波段,而 σ→σ跃迁则出现在远紫外区。
发色基:在可见和紫外光区能产生吸收的基团,即能 产生π→π*、n→π*跃迁的基团,如苯、烯烃、羰基和 硝基。 助色基:某些基团(OH,OR,X,NH2等含有未共用电子 对的基团)本身在可见-紫外光区不产生吸收,但是他 们被取代到发色基团上,由于P- π共轭,能使吸收峰 向长波(红移)方向移动。
第6章 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解析
6.1 质谱 质谱法:将有机化合物的蒸气在高真空下用高能电子 流轰击,使有机分子变成一系列的碎片,这些碎片可 能是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 多电子离子、亚稳离子等,通过这些碎片可以确定化 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和其结构。 6.1.1 基本原理
质谱图(不是电磁波谱)
经重排裂解产生的离子称为重排离子。
亚稳离子:分子碎片在电离室外,飞行途中再裂分而 产生的离子,相应的峰称亚稳离子峰。 分子离子峰的识别: a. 氮规则 凡不含氮原子或只含偶数个氮原子的有机分子,其分 子量必为偶数; 而含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分子量必为奇数。 凡不符合此规律的质谱峰都不是分子离子峰。 b. 注意该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M-4)~(M-13)
π电子——形成不饱和键的电子;
n 电子——N、O、S、X等含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有机分子有三种不同的价电子,当它吸收一定能量后,
可以产生4种电子跃迁:
σ* n →σ*
△E
n →π*
π*
n
π→π*
π
σ→σ *
σ
σ→σ﹡—— 饱和C-C、C-H 键才产生, ∆E 最大。 n →σ﹡—— 杂原子中n电子向σ﹡跃迁,∆E次大。 n →π﹡(—R带—) 杂原子中n电子向π﹡跃迁,∆E最小。 π→π﹡(—K带—) 不饱和烃才产生,∆E次小。
CH2 14
13CH2 15
12CHD 15
12CD2 16
13CHD 16
13CD2 17
若同位素较强,则含有S,Cl,Br。
同位素离子峰用M(% M=51 1% M=52 32.5%
M M+2
CH3Br M 100% M+2 98%
M M+2
6.1.3 分子离子的破裂 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在电离室中进一步发生键断裂生 成的离子,相应的峰称碎片离子峰。 裂解方式分为简单开裂、 -裂解和-裂解。
2.紫外-可见光谱的构成
以吸光度或投射率为纵坐标,以波长(单位nm)为横
坐标作图得紫外光谱吸收曲线,即紫外光谱图。
12
ε8 或A
4
Iogε
0
200 240
λmax
280 320 360 400
λ / nm
6.2.2 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
σ电子——形成单键的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