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利率机制(一)
浅谈我国利率传导机制

浅谈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摘要]随着金融业发展的进一步全球化,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也显得日益突出。
本文分析我国现阶段利率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及障碍,提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利率的可测性与可控性系数均十分良好地处于中央银行的调控之下。
我国现阶段利率传导机制不甚畅通,原因如下。
1.1 利率管制是主要原因(1)利率管制制约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机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利率管制是制约利率传导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客观地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利率管制仍广泛存在,并且越来越阻碍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
(2)利率管制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
首先,在利率非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并不能推动利率下降,从而必然导致通胀压力增大及信贷的过度扩张。
(3)利率管制导致利率结构失衡。
我国利率管制造成的利率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第一,市场利率高于国家法定利率水平,尤其是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发行利率较高,不符合资金市场运作规律。
第二,国债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第三,由于各种金融工具价格的比例关系不合理,影响了市场机制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扭曲了市场资金价格。
(4)利率管制扭曲了利率的形成体系。
在利率市场化国家,基准利率一般指央行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然后以此为参照标准通过货币市场利率中介,形成对存贷款利率的调节。
但在我国,基准利率更大意义上是居民金融机构存款利率。
这样,我国利率体系出现特有的形态:存款利率充当基准利率的职能,结果是利率变动难以通过其期限结构影响长期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消费等来调节总需求,当然也就不能适应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和结构。
1.2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3个传导链条存在着障碍(1)中央银行利率制定非市场化。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的货币工资、通货膨胀、消费和储蓄,以及财 政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模型。 他在金融理论方面建立了“托宾模式”,发展 了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有价证券选择理论及其在 宏观经济领域的应用。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1.基本观点
货币政策将通过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尤其是 股票的价格来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策 的最终目标
2.三种理论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金 短期利率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理论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但货币政策不是导致股票价格变动的唯一因素,故两 者之间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电大作业-货币政策调研

电大作业-货币政策调研电大作业货币政策调研一、引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本次调研旨在对货币政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通常具有多个目标,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然而,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目标进行权衡和取舍。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削弱货币的购买力,降低经济效率,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央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实现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经济活动来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也至关重要。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调节汇率,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平衡。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其可用于放贷的资金规模。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从而收缩货币供应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相反。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成本,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3、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这是目前央行最常用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央行的政策操作如何影响实体经济。
主要的传导渠道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等。
(一)利率渠道央行调整政策利率,如基准利率,会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当利率下降时,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投资和消费。
浅谈我国利率传导机制

利 率市 场 化 改 革 与 提 高 利 率 机 制 效率 相 互 影 响 、相 互促 进 。 革 的成 果也 体 现 在 畅 通 的 利 率 机 制 上 , 阶 段 我 国应 加 大 利 率 市 现 场 化改 革 的步 伐 。
( ) 率 管 制 制 约 了 商 业 银 行 的 信 贷 供 给 。首 先 , 利 率 非 利 率机 制 的 畅通 传 导 需 要 进 行 利 率 市场 化 改革 , 2利 在 而利 率 市 场 化 改
资金 市 场 运 作 规 律 。第 二 , 国债 利 率 高 于 同期 银 行 存 款 利 率 。第 应 程 度 , 而使 货 币政 策 利 率 传 导 机 制 建立 在 微 观 经 济 主 体 市场 从 对 有 限资 源 的合 理 配 置 , 曲 了市 场 资 金 价 格 。 扭 ( ) 率 管 制 扭 曲 了利 率 的 形 成 体 系 。在 利 率 市 场 化 国 家 。 4利
位 越 来 越 重 要 , 利 率 市 场 化 程 度 较 高 的 国家 , 率 的 可 测 性 与 微 观 层 面看 . 先 利 率 作 为投 资 成本 。 企业 在 投 资 决 策 时 与 收 在 利 首 是 可 控 性 系数 均 十 分 良好 地 处 于 中 央银 行 的 调 控 之 下 。 我 国 现 阶 益 率 相 比较 的 基 准 . 我 国的 贷 款 利率 并 不 能 反 映 企 业 真 实 的资 而 段 利 率 传 导 机 制 不 甚 畅 通 , 因如 下 。 原
史群 英
( 吉林 银行 一汽支行 , 长春 1 0 0 ) 3 0 0
[ 摘 要] 着 金 融 业 发展 的进 一 步全 球 化 , 率 作 为 货 币政 策 的重 要 手 段 其 作 用 也 显得 日益 突 出 。 文 分 析 我 国现 阶 段 利 随 利 本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生产者一消费者信心使预期因素的传导作用趋于增强,对于货币政策效果造成了比较复杂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货币政策当局的关注,需要在中国货币政策实践中加以考虑。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应当适当地考虑预期因素的作用,在货币政策决策之前,对预期因素的作用有一个“预期”,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通胀后“软着陆”成功,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各级政府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大大加强,取消贷款限额的条件基本成熟。1998年我国不失时机地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
注意政策的协调
—方面发挥资产价格渠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继续进行适当的适用性调整,以充分发挥资产价格的传导作用。
我国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经历了从直接传导向直接传导、间接传导的双重传导转变,并逐渐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的阶段。
途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1]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利率传递途径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
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 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
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2]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发展经历了从1953-1997年底以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到1998年至今以间接控制为主的货币控制方式两个阶段。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分析与检验

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关键 所在 , 并据此提 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关键 词 : 率机 制 格 兰 杰 非 因果 检验 方差 分 解 利 中图 分 类号 :8 20 F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0 4 4 1(O 80 — 4 — 2 10 — 9 42 0 )8 0 4 0
维普资讯
● 经济 观 察
《 经济 ̄)o8 2o 年第 8 期
我国 货币 政策牙率传导机制的分析与检验 l j
●孙敬祥
摘 要 :文章运 用协整分析 方法实证检验 了 19 9 6年 一 01 2( 7年我 国 货 币政 策利率传导机 制的有效性, 出了这段 时间内我 国的利率机 制有 得 效 性 相对 较 弱 的 结 论 利 率 对 各 经 济 变 量产 生 了一 定 的影 响 , 对 宏 观 但
意 产 业 的发 展 创 造 良好 的社 会 环 境 ; 意 产业 创
规 模 化 经 营 . 业化 、 约化 生 产 , 创 意企 业 专 集 使
一
、
引言
货 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一定的货 币政策操作通 过经济体 系内部 的各种经济变量 的作用 , 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货币政策 目 标的传递过程。简而言之 , 它是中央银 行货 币政策操作从实施到实现货 币政策最终 目标 的中间过程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意 图 得 以实 现 的 关键 所在 , 于 货 币政 策理 论 研 究 的 核 心 处 由于不同经济学派对经济体 系中经 济变量 和金融 市场环境等要素 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强调的不 同而形 成了符 自的货 币政策传导渠道
加。 其中, 影响投资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 义利率 , 对消费有 主要影响的 是长期利率而不是短期利率。名义利率不能为负, 但实际利率却会因为 通货膨胀的因素而降到零以下 , 由此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能更 大限 度 的通过降低实际利率而达到刺激 消费的效果。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 : M 1 > i >1 > = i = I = YI 在这种传 导机制中, 货币政策作用 的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敏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的内在平衡机制
就宏观经济处于扩张时期而言:
企业产出和 利润上升 总需求增加
增加信贷资金需求 并抑制资金供给
贷款风险降低 商业银行增加 贷款投放
贷款发放的扩张 导致利率的降低
促使信贷资金 市场达到新平衡
信资金供给增加
利率市场化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利率传导机制过程如下: 利率传导机制过程如下:
基准利率改变 货币市场利率 资本市场利率改变 居民、企业储蓄、 消费改变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现状
从1995年开始,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当时处于经济转轨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使我 国的利率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被管制状态。由此 引发了我过利率传导中的诸多问题
扭曲了利率的形成体系。出现了与西方发达国 家截然不同的倒挂机制,即存款利率充当了基 准利率,并且决定了货币的市场利率。 制约了消费和投资对利率的弹性。 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
利率行政管制是制约我国利率机制有效性 的关键
严重制约着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机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 效性 破坏了利率内在的平衡机制。在经济扩张时期,银行 的信贷扩张并不能推动利率的下滑,必然造成通胀的 压力增大和信贷的过度扩张。同样,在紧缩时期,信 贷紧缩也不能推动利率的上升,从而形成过度的信贷 紧缩。 导致利率结构失衡,影响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致使无法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体系
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响均衡利率的因素各参数的分析及其 变化, 究货 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 , 探 以期对我 国 利 率 市场化有 所裨益 。 关键 词 : 币政 策 利 率传 导 利率 市场化 货
中 图分 类号 : 8 0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9 14 ( 0 8 一 0 6 0 F3 A 1 0 — 2 6 2 0 )0 4 — 4
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机制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 , 以期 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起到一些作用。 我国现在
有 关利率 市场化更 多停 留在 政策 角度 和定性 角度 分 析 , 乏实质说服力 , 过这次的尝试研 究 , 缺 通 笔者
进一步思考我们如果知道了利率如何决定的 , 是否 可以通过影响均衡利率的因素及其变化作用, 研究 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如何进行 , 为我国利率市 场化进行 中应注意 和关 注的问题提 出建 议 。
觉上 能一 目了然 地 了解 问题 的本 质 。
l 7 99
1 8 99 l 99 9 20 00
2O0l 2o0 2 2o0 3 20 04 2o0 S
1詈 : . 真实货币存量 P
越 多 , 币 供 应 量越 大 , 衡 利 率 越 低 ; 货 均
P
20 06
等 )
I S曲线 与 L M曲线 的交 点确 定均 衡利 率 :
y丫去 等 : 丫 一
经过 推 导可 推 出
.
k 一 1 M hYA - 丫
维普资讯
经济与金融 表明均衡利率取决于乘数与 项所获财政
年度
2 0 年第 1 08 期
一
、
货币 政策利 率传 导途径 的理 论基 础
响的运行方式,它是利率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率传导途径的有效 眭 影响了货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利率传导机制研究

二 、 国 中 央 银 行 利 率 政 簟 的 传 导 敬 降 息 。 是 此 间 贷款 年 均 增 长 率仅 我 可
效 果
传 导 机 制
为 1 . % 比1 9 — 9 9年 的贷 款 年均 12 9 8 19
现 代 货 币经 济 学理 论 告 诉 我 们 ,
从 19 年 至 今 我 国 央 行 先 后 1 增 长率 还低 0 7个 百分 点 . 率 政 簧传 96 0 . 利
基 准 利 率 改 变 一 货 币 市 场 利 率 改 变 一 了 包括 利 率 在内 的 多种 货 币政 繁 工 具 系 。 货 币 市 场 的 角 度 来 看 , 央 银 行 从 中 瓷 本 市 场 利 率 改 变 居 民 和 企 业 调 整 来 放 松 银 根 . 如 将 再 贷 款 利 率 由 更多 的是 运 用再 贷 款 利 率来 调 节 货 币 自 己 的 经 济 行 为 - 实 现 货 币 政 策 最 终 l 9 ÷ 9 7年 的 79 % 下 调 至 19 年 的 供 应 量 , .2 99 值得 注意 的 是 . 贷欹 利 率是 再 匿 标 具 体 来 说 . 央 银 行 通 过 各 种 间 37 % .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比 率 由 l % 中央 银 行 对 商 业银 行 的贷 款 利 率 , 中 .8 将 3 是
种单 向的利 率 当然 。 一般情 形下 . 在 6 l亿 元 。 而 , 年 通 过 提 高或 降低 再 贷 款 利 率 . 以 影 然 两 可 辜 、 贷款 率 等 ) 响基 准 利 率 , 准 共 投 放 基 础 货 币 2 2 再 影 基 进 利 率 的 变动 将 导 致 货 币 市 场 利 率 、 商 内贷 款平 均年 增长 率仅 1 _%. l9 广义货 响 商 业 银 行 发 放 贷 款 的 资 金 成 本 . 业 银 行 的存 款 利 率 、 本 市 场 利 率 以 币 M2平 均 年 增 长 l 8% . 率 政 策 而 调 控 贷 款 总 规 模 及 货 币 供 应 量 。 资 4. 利 但
货币政策的四种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四种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四种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
1. 利率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经济增长。
2. 汇率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从而影响国内经济增长。
3. 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主要涉及托宾q理论,即通过影响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相对值来影响投资,从而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4. 信贷传导机制则强调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功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指导商业银行信贷等手段来影响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在实践中,不同传导机制的作用方式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结构、市场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等。
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以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
、
货币 政策利 率传 导机 制理论 综述
货 币政 策利 率传 导 机 制 一 贯受 到 西 方 经 济学 家特 别 是 凯 恩 斯 新 古 典 综 合 学 派 的重 视 。1 3 9 7年 以 Hi s 代 表 建 立 的 I c 为 k S
—
I 模 型 系 统 地 论 述 了 货 币 政 策 利 率 途 径 。 他们 认 为金 融 资产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 币 和 债 券 , 们 在 这 两 类 资 产 之 间进 行 M 货 人
50. 8 — 2.6 — 3 一 1 .5 — 0. 8 一 13 . ~ O.1 2 .8 O. 8
1
实 际贷 款 利 率
4 8 .5 9. 4 0 1 O.1 6 9 8 .O 7 .35 6 5 .6 6. 7 5 .4l 2 6 .5 4 8 .7
( ) 据 的选 择 和 说 明 一 数
由于 政 府 投 资 不 受 央行 利 率 变 动 的 干 扰 , 此 , 考 查 利 率 与投 资 的 关 系 时 主 要 是 要 考 查 利 率 与 私 人 投 资 的 相 关 性 。本 因 在 文 在 选 取 投 资 变 量 时扣 除 了 政府 公 共 投 资 部 分 。统 计 年 鉴 上 的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增 速 未 扣 除 通 货 膨 胀 因 素 的 影 响 , 了 得 到 实 为 际 私 人 投 资增 长率 , 须 对 名 义 固定 资产 投 资 增 长 率 作 出 相 应 的调 整 。 由 于 我 国 是从 1 9 必 9 6年 开 始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 部 分 选 本
2 06 07 .9
私 人 投 资 名 义 增 长 率
1 9 4. 8. 8 12 2 . 2. 9 1 O 0. 1 5 2. 1 4 6. 31 .1 2 7.1 25 .9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利率、信贷投放和资金流动,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央行政策利率: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如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直接影响银行间市场的短期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市场上的各类利率。
2. 银行间市场利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工具,调节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影响银行间市场的参考利率(如SHIBOR、利率互换曲线等)。
3. 存贷款利率: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引导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资金供给产生影响。
4. 信贷投放:央行通过制定统一的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行指导和调控,影响社会融资规模和结构。
5. 资金流动: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外汇市场干预等手段,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和市场预期,从而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个复杂的
多环节过程,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利率水平和信贷投放等手段,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9.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34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9.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影响中介目标,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金融价格传导论: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Q传导)货币传导;信贷传导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金融中介学派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利率渠道凯恩斯学派认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将下降,从而将刺激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 M→i→I→y货币供给↑→利率↓→投资↑→产出↑利率传递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市场利率是否能够产生有效的影响,即利率对于政策工具的敏感性;利率变化是否能够有效地调节总需求,即总需求的利率敏感性只有上述两种敏感性较高时,利率传导机制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凯恩斯理论中提出的流动性陷阱现象,并认为私人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性,为此,凯恩斯学派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M→Y货币供给 M↑ → 支出 E↑ → 投资 I↑ → 产出 Y↑(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基本观点货币政策将通过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尤其是股票的价格来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三种理论•托宾的Q理论•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汇率渠道理论(1)托宾的Q理论托宾认为,货币政策将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而作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如果Q>1,公司市价 > 重置成本,企业的投资支出上升;Ms增加→r下降→Ps上涨 → Q值上升 →i 扩大 →y 增加反之,Q<1,厂商对新投资没有积极性(2)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消费者的消费支出要取决于其一生的财富,而其财富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金融财富。
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利率政策

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利率政策我国宏观调控中的利率政策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一、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利率与汇率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
在调整利率时必须考虑利率变动对汇率产生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的路径。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国际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实现的。
首先,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本币汇率上升。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
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将促进国际资本流分,如何利用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工具来平衡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是摆在我国货币管理当局面前的重要课题从中长期看,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根本出路在于稳步、深入地推进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良好衔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二、利率政策如果进行调整,其效应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操作层面来看,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利率政策调整的全局性。
当前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央银行是否提高利率取决于CPI的增长状况,如果CPI上涨超过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则中央银行可能提高利率。
毫无疑问,物价水平是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时密切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利率政策工具并非仅仅与物价挂钩。
在我国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工具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利率政策工具的使用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利率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来进行:首先,需要考虑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的变化、金融机构贷款和基础货币投放情况、储蓄存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情况、本外币利率关系以及汇率状况;其次,从微观上需要考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利益、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财政收支和居民收入的增减变化等因素;再次,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走势和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
论述中国的LPR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

论述中国的LPR及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利率市场化已步入收官阶段。
在当前金融创新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迅猛发展,利率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利率传导路径是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呈现双轨制特点,利率传导运行不畅。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基于我国改革后LPR的货币政策利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关键词:LPR;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一、LPR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在LPR改革之前,我国的利率传动机制仍然存在双轨制的特点。
即中央银行控制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已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并存。
利率双轨制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金融体系的产物,在经过多年实践之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利率市场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客观来说,金融体系在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复杂作用下问题颇多,货币政策利率在传导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金融摩擦或微小呆滞现象,最终可能会带来利率传导受阻1。
双轨制的两种传导方法是分开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方法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同时存在,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利率传导机制的特点是利率的双向传导,中央银行调控的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我国的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因此,流动性可能会从商业银行转移到利率较高的货币市场或债券市场。
如果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有意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此时央行政策意图将受较大制约。
因为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差距将使资金从商业银行体系转移到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最终资金将较少流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在经济过热时,央行准备实施紧缩货币政策,降低经济热度,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紧缩流动性,提高市场利率,导致市场利率大于管制存贷款利率,此时资金将持续流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效果被抵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利率机制(一)
一、利率机制是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传导机制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虽然信用机制是当前传导机制中的主导性渠道,但利率是金融理论界公认的最为重要的传导机制,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倚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重要性已逐步凸现出来。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利率是连接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既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又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金融变量;同时,从理论上看,宏观经济的运行在实物领域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外部需求,在金融领域取决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利率则能够把实物领域和金融领域连接起来。
所以,利率是连接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宏观运行与微观运行的纽带,是反映资本稀缺程度和运行状况的重要货币政策指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处于重要地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利率水平,从而引导投资和消费,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实现预定的政策效果.综观世界各国,利率能否在一国经济中发挥有效作用,关键在于利率机制.利率机制是利率要素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并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运行方式,它是利率运动规律的表现形式。
利率机制的传导过程是,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货币市场中供给方之间的竞争将使得利率降低,而利率下降意味着厂商的投资成本下降,同时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也下降,于是厂商的投资支出和消费者的消费支出都将增加,投资和消费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从而促使就业的上升和失业的下降。
相反,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会使利率上升,增加厂商的成本和减少消费者的支出,从而影响国民收入产生相反的效果。
目前我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利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以客观经济规律和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侧重于央行、财政、商行、企业等方方面面利益的调整上,甚至把利率调整当作减轻企业负担的工具,缺乏主动灵活的调节机制,导致宏观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运行有诸多特殊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存在障碍,在于利率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的行政管制即非市场化,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二、利率行政管制是制约我国利率机制有效性的关键
第一,利率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央银行运用利率机制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节来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达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但我国的利率管制,使利率兼有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和资金供求的双重职能,利率调整直接关系到各方面的利益,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地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自主决定,有时的利率调整很可能与货币政目标不一致。
并且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决策过程复杂,时间长,决策滞后,跟不上金融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利率机制的有效性,甚至导致相反的政策效果。
同时,目前人民银行调整利率的技术方法是“试错法”,确定利率水平和结构的基础数据是工业企业、外贸企业、财政、银行和个人等各经济主体存贷款平均余额、储蓄余额、成本数据、税率和利润率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测算不同的利率调整幅度对各经济主体财务收支的影响,将利率调整幅度控制在各经济主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这种调节手段,即使在中央银行具有足够的独立性的情况下,也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足够的信息,把利率调整到市场均衡的水平,往往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从商业银行来看,利率管制也使得商业银行难以自主地根据企业的资信程度、风险大小进行足够幅度的利率浮动。
商业银行的利润和风险的补偿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收入,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率调整看,基本上是存款利率调整的次数多,贷款利率调整的次数少,且存贷款利差有逐步缩小之势。
这样就导致一个相互矛盾的现象是,中央银行试图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又降低了利差,使得商业银行缺乏发放贷款的利益驱动,出现“惜贷”现象。
加上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对贷款进行严格限制,使得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严重受阻,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利率管制破坏了利率内在的平衡机制。
由市场形成的利率机制,其自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机制。
但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的内在平衡机制就遭到了干扰,经济扩张时,商业银行贷款的扩张不会推动利率的下滑,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和信贷过度扩张;在经济萎缩时,商业银行信贷的缩小也不会推动利率上升,从而导致信贷过分萎缩。
这样,利率的灵活调节功能就不能发挥作用,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意图很难从利率传导机制中体现出来。
同时,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国内的资金短缺现象,人为地歪曲了资产的价格,破坏了社会信用的基础。
因为利率管制下利率水平的调整并不是以客观经济规律和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侧重于有关各方利益的分配与调整,利率水平由行政命令决定,因而资金信贷在很大程度上是配给式的、不平等的,能够获得信贷的多为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对它们来说,利率的高低与经营状况没有多大联系,即使是亏损,也照样能得到贷款,能不能还钱是以后的事,从而加剧了信贷中的道德风险,破坏了信用基础,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