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

合集下载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资料

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练 习 1.填空:(1)在数轴上,绝对值为4,且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有理数为_____ (2)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 (3)若|x-1| =0, 则x=__________,若|1-x |=1,则x=_______.(4)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5)例. 解不等式:4|1|>-x解法一:由01=-x ,得1=x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4)1(>--x ,即41>-x ,得3-<x ,又x <1, ∴x <-3;②若x ≤1,不等式可变为4)1(>-x , 即5>x 又1≥x ∴ 5>x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3-<x 或5>x 。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所以4|1|>-x 的几何意义即为 |PA |>4.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3)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5)的右侧. ∴ 3-<x 或5>x 。

2、解不等式:3|2|<+x3、│a -2│+│b -3│+│c -4│=0,则a+2b+3c 的值为多少 4. 已知│x+y+3│=0, 求│x+y │的值。

1A -3 C P |x -1|D5.化简:|x -5|-|2x -13|(x >5).6. 已知|a|=3,|b|=2,|c|=1,且a<b<c ,求a 、b 、c 的值。

初高衔接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

初高衔接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

Hale Waihona Puke 典例题例4.1 简化:1 4 24 − 6 54 + 3 96 − 2 150;
2
30 ×
3
2
2
3
2 ÷ −2 2
1
2
.
解:
1 4 24 − 6 54 + 3 96 − 2 150 = 8 6 − 18 6 + 12 6 − 10 6 = −8 6.
2
30 ×
8
3
3
2
2
5
2
2
3
÷ −2
30 × × = −
所以 −
+
2 2 − 2.
=
+ − 2
+ − 2 −2+ −2
+ −
= 2 + 1.
= 2 − 2 + −2 = 2 + 1 − 2 + 2 − 1 =
初高衔接
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 ≥ 0, ≥ 0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
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 2 的意义:
, ≥ 0
2
= =
−, < 0
初高衔接
2 完全平方 ± 2 = 2 ± 2 + 2 .
通过证明得到的乘法公式:
1 立方和公式 + 2 − + 2 = 3 + 3 ;
2 立方差公式 − 2 + + 2 = 3 − 3 ;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 + 2 = 2 + 2 + ��2 + 2 + + ;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数学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近年来,除了中考,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我们数学教学的另一个关注重点。

因为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中考成绩,还关心初中的数学学习能否为高中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初中数学超前培训负面清单》梳理了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为后续的高中数学学习打基础的知识点。

制定基于初中数学超前培训视角下的初高中衔接点清单。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2.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和公式:;[3]完全平方差公式:.3.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2=;=;=;=.[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0)x a =≥(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叫做a 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为分式. 专题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0 (0)ax bx c a ++=≠的两个根为12,x x ,那么:1212,x x x x +==专题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12.函数图象[1]一次函数: y kx b =+(k 、b 是常数,k ≠0)特别的,当b =0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的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过点(0,b )且与直线y =kx 平行的一条直线.[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k y x=(k ≠0)是双曲线,当k>0时,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双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 x =与y x =-;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专题四: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性质: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1).一般式:(2)顶点式:(3)交点式:专题五: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1.二次函数2 (0)y ax bx c a =++≠的最值.2.二次函数(x 为全体实数时)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求法.3.求二次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最值.。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 数与式1、 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2()()()()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 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

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例5。

解不等式|x -1|+|2-x |>3-x .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13x x -+->4+x(2)|x +1|<|x -2| (3)|x -1|+|2x +1|<4 (4)327x -<(5)578x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7)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2672x x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分解因式:(1)()()b a b a -+-552(2)32933x x x +++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4.分组分解法例4.(1)x y xy x 332-+- (2)222456x xy y x y +--+-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5.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练习(1)256x x -- (2)()21x a x a -++ (3)21118x x -+(4)24129m m -+ (5)2576x x +- (6)22126x xy y +-(7)()()3211262+---p q q p (8)22365ab b a a +- (9)()22244+--x x(10)1224+-x x (11)by ax b a y x 222222++-+-(12)91264422++-+-b a b ab a (13)x 2-2x -1(14) 31a +; (15)424139x x -+;(16)22222b c ab ac bc ++++; (17)2235294x xy y x y +-++-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程第1讲复习篇:数与式的运算(适合优生)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程第1讲复习篇:数与式的运算(适合优生)

数与式的运算在初中,我们已学习了实数,知道字母可以表示数用代数式也可以表示数,我们把实数和代数式简称为数与式.代数式中有整式(多项式、单项式)、分式、根式.它们具有实数的属性,可以进行运算.在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且知道乘法公式可以使多项式的运算简便.由于在高中学习中还会遇到更复杂的多项式乘法运算,因此本节中将拓展乘法公式的内容,补充三个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我们已学过被开方数是实数的根式运算,而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被开方数是字母的情形,但在初中却没有涉及,因此本节中要补充.基于同样的原因,还要补充“繁分式”等有关内容. 知识点:乘法公式【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 【公式3】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公式5】))((3222333ca bc ab c b a c b a abc c b a ---++++=-++ 【例题】计算:22)12(+-a a【针对训练】22)312(+-x x【针对训练】计算(1)(2)(3)(4)x x x x ----【针对训练】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针对训练】展开4(2)x -【例题】计算:))((22b ab a b a ++-【针对训练】计算:)416)(4(2m m m +-+【针对训练】计算:)41101251)(2151(22n mn m n m ++-【针对训练】计算:)164)(2)(2(24++-+a a a a【针对训练】计算:22222))(2(y xy x y xy x +-++【例题】已知0132==-x x ,求331xx +的值.【针对训练】012=--x x x x 1-221x x +331x x +441xx +若,则= ;= ;= 。

初升高衔接课程 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升高衔接课程 数与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第二讲因式分解知识篇数与式的运算1、实数;2、代数式;3、乘法公式;4、分式;5、二次根式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2、运用公因式;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配方法笔记:归纳小结:数与式的运算1 、已知 的公式表示试写出用21121,,111R ,R R R R R R R ≠+=2、设X=,3232-+ Y=,3232+- 求33Y X +的值3、化简下列各式1)221-32-3)()(+ 2)22x -2x -1)()(+ (X ≥1)4、已知a+b+c=4,ab+bc+ac=4,求a2+b2+c2的值。

分解因式1、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因式法(1)3a3b-81b4(2)a7-ab62、分组分解法(3)2ax-10ay+5by-bx (4)ab(c2-d2)-(a2-b2)cd (5)x2-y2+ax+ay (6)2x2+4xy+2y2-8z23、十字相乘(7)x2-7x+6 (8)x2+13x+36(9)x2+xy-6y2(10)(x2+x)2-8(x2+x)+12 (11)12x2-5x-2 (12)5x2+6xy-8y24、配方法(13)x2+12x+16 (14)a4+a2b2+b45、其他方法添项、拆项法、分解因式(15)x 3-3x 2+4 (16)(x 2-5x+2)(x 2-5x+4)-8二、因式分解的应用 1、已知a+b=32,ab=2,求代数式 a 2b+2a 2b 2+ab 2的值2、计算12345678921234567890-123456789112345678902)(ab o作业篇一选择1、二次根式,a -=2a 成立的条件是 ( )A 、a >0,B 、a <0,C 、a ≤0,D 、a 是任意实数2、若x <3,则6x 6x -92--+x 的值是 ( ) A 、-3, B 、3, C 、-9, D 、93、数轴上有两点A ,B 分别表示实数a ,b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 A 、a-b , B 、a+b , C 、b -a ,D 、b +a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b >a >b >a-b , B 、a >a+b >b >a-b C 、a-b >a >b >a+b , D 、a-b >a >a+b >b5、若等于,则yy x y x322x =+- ( ) A 、1, B 、45, C 、54, D 、56二化简1、19183-232)()(+ 2、313-1+3、1-32-23121++4、38a -5、aa 1-⨯三、已知x+y=1,求x 3+y 3+3xy四、若2)1()1(22=++-a a ,求a 的取值范围。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总汇(总6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 数与式的运算1、1 绝对值知识清单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4.两个重要绝对值不等式:a x a x a a x a x >或<)>(>,<<)>(<-⇔-⇔0a x 0a a问题导入:问题1:化简:(1):12-x (2) : 31-+-x x问题2: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1)642=-x ; (2): 5223=--x问题3:至少用两种方法解不等式 41>-x知识讲解例1:化简下列函数,并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1)x y =; (2)32+-=x y .例2:解不等式:431>-+-x x巩固拓展:1.(1)若等式a a -= , 则成立的条件是----------(2)数轴上表示实数 x 1,x 2 的两点A,B 之间的距离为--------2.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表示( )A 、 A,B 两点间的距离 B 、 A,C 两点间的距离C 、 A,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 A,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3.如果有理数x ,y 满足()01212=+-+-y x x ,则=+22y x ______ 4.化简:(1)3223+=-x x ; (2)31--x5.已知 x= -2是方程612-=--m x 的解,求m 的值。

6.已知a ,b ,c 均为整数,且 1=-+-a c b a ,求: c b b a a c -+-+-的值方法指导学习本节知识,要充分领会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从数和形两方面去研究,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分章节突破1.1 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 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 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形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3.3圆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3.2 点的轨迹1.1.1.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13x x -+->4.解法一:由01=-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解得x <0, 又x <1, ∴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 即24x ->4, 解得x >4. 又x ≥3,∴x >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1-1,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 |P A |+|PB |>4.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x <0,或x >4.练 习 1.填空:(1)若5=x ,则x =_________;若4-=x ,则x =_________.(2)如果5=+b a ,且1-=a ,则b =________;若21=-c ,则c =________.2.选择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 b =,则a b = (B )若a b >,则a b > (C )若a b <,则a b < (D )若a b =,则a b =± 3.化简:|x -5|-|2x -13|(x >5).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3A B x0 4C D xP |x -1||x -3| 图1.1-1(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a b a a 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 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a 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 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 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 习 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 22)164(m m =++ );(3)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232a a b b +++,22a b +等是无理式,而22212x x ++,222x xy y ++,2a 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2与2,3a 与a ,36+与36-,2332-与2332+,等等. 一般地,a x 与x ,a x b y +与a x b y -,a x b +与a x b -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0,0)a b ab a b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2a 的意义2a a ==,0,,0.a a a a ≥⎧⎨-<⎩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12b ; (2)2(0)a b a ≥; (3)64(0)x y x <. 解: (1)1223b b =;(2)2(0)a b a b a b a ==≥; (3)633422(0)x y x y x y x ==-<.例2 计算:3(33)÷-.解法一:3(33)÷-=333-=3(33)(33)(33)⋅+-+=33393+-=3(31)6+=312+.解法二:3(33)÷-=333-=33(31)-=131-=31(31)(31)+-+=312+. 例3 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211-和1110-; (2)264+和226-. 解: (1)∵1211(1211)(1211)11211112111211--+-===++, 1110(1110)(1110)11110111101110--+-===++, 又12111110+>+, ∴1211-<1110-.(2)∵226(226)(226)2226,1226226===--+-++又 4>22,∴6+4>6+22,∴264+<226-.例4 化简:20042005(32)(32)+⋅-.解:20042005(32)(32)+⋅-=20042004(32)(32)(32)+⋅-⋅-=2004(32)(32)(32)⎡⎤+⋅-⋅-⎣⎦=20041(32)⋅-=32-.例 5 化简:(1)945-; (2)2212(01)x x x+-<<.解:(1)原式5454=++22(5)2252=+⨯⨯+2(25)=-25=-52=-.(2)原式=21()x x-1x x =-,∵01x <<, ∴11x x>>, 所以,原式=1x x-.例 6 已知3232,3232x y -+==+-,求22353x xy y -+的值 . 解: ∵223232(32)(32)103232x y -++=+=-++=+-, 323213232xy -+=⋅=+-, ∴22223533()1131011289x xy y x y xy -+=+-=⨯-=.练 习 1.填空: (1)1313-+=__ ___;(2)若2(5)(3)(3)5x x x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 _ ___; (3)4246543962150-+-=__ ___; (4)若52x =,则11111111x x x x x x x x +--++-+=++-+--______ __. 2.选择题:等式22x xx x =--成立的条件是 ( ) (A )2x ≠ (B )0x > (C )2x > (D )02x <<3.若22111a ab a -+-=+,求a b +的值.4.比较大小:2- 3 5-4(填“>”,或“<”).1.1.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A A MB B M ⨯=⨯; A A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2.繁分式像ab c d+,2m n p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繁分式.例1 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解: ∵(2)()2542(2)(2)(2)A B A x Bx A B x A x x x x x x x x x ++++++===++++,∴5,24,A B A +=⎧⎨=⎩解得 2,3A B ==.例2 (1)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2)计算:1111223910+++⨯⨯⨯; (3)证明: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 有11112334(1)2n n +++<⨯⨯+. (1)证明:∵11(1)11(1)(1)n n n n n n n n +--==+++,∴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2)解:由(1)可知1111223910+++⨯⨯⨯ 11111(1)()()223910=-+-++-1110=-=910. (3)证明:∵1112334(1)n n +++⨯⨯+ =111111()()()23341n n -+-++-+=1121n -+,又n ≥2,且n 是正整数,∴1n +1一定为正数,∴1112334(1)n n +++⨯⨯+<12 . 例3 设ce a=,且e >1,2c 2-5ac +2a 2=0,求e 的值.解:在2c 2-5ac +2a 2=0两边同除以a 2,得 2e 2-5e +2=0, ∴(2e -1)(e -2)=0,∴e =12 <1,舍去;或e =2. ∴e =2.练 习1.填空题:对任意的正整数n ,1(2)n n =+ (112n n -+);2.选择题:若223x y x y -=+,则xy= ( ) (A )1 (B )54 (C )45(D )653.正数,x y 满足222x y xy -=,求x y x y-+的值.4.计算1111 (12233499100)++++⨯⨯⨯⨯.习题1.1A 组1.解不等式:(1) 13x ->; (2) 327x x ++-< ; (3) 116x x -++>.2.已知1x y +=,求333x y xy ++的值. 3.填空:(1)1819(23)(23)+-=________;(2)若22(1)(1)2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111111223344556++++=+++++________.B 组1.填空:(1)12a =,13b =,则2223352a ab a ab b -=+-____ ____; (2)若2220x xy y +-=,则22223x xy y x y ++=+__ __;2.已知:11,23x y ==,求y y x y x y--+的值. C 组1.选择题:(1)若2a b ab b a ---=---,则 ( ) (A )a b < (B )a b > (C )0a b << (D )0b a <<(2)计算1a a-等于 ( ) (A )a - (B )a (C )a -- (D )a -2.解方程22112()3()10x x x x +-+-=.3.计算:1111132435911++++⨯⨯⨯⨯. 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n ,有111123234(1)(2)n n n +++⨯⨯⨯⨯++<14.1.1.1.绝对值1.(1)5±;4± (2)4±;1-或3 2.D 3.3x -181.1.2.乘法公式1.(1)1132a b - (2)11,24 (3)424ab ac bc --2.(1)D (2)A1.1.3.二次根式1. (1)32- (2)35x ≤≤ (3)86- (4)5. 2.C 3.1 4.>1.1.4.分式1.12 2.B 3. 21- 4.99100习题1.1 A 组1.(1)2x <-或4x > (2)-4<x <3 (3)x <-3,或x >3 2.1 3.(1)23- (2)11a -≤≤ (3)61-B 组1.(1)37 (2)52,或-15 2.4. C 组1.(1)C (2)C 2.121,22x x == 3.36554.提示: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2-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 ,就是x 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2-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2-2所示).(2)由图1.2-3,得x 2+4x -12=(x -2)(x +6). (3)由图1.2-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 )-1=(x -1) (y+1) (如图1.2-5所示). 2.提取公因式法与分组分解法例2 分解因式:(1)32933x x x +++; (2)222456x xy y x y +--+-. 解: (1)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1 -2 x x 图1.2-1 -1 -2 1 1 图1.2-2 -2 6 1 1 图1.2-3 -ay -by x x 图1.2-4 -1 1x y图1.2-5=22[(1)2][(1)(1)22]x x x +++-+⨯+ =2(3)(3)x x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3.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3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2x =-+,212x =--,∴221x x +-=(12)(12)x x ⎡⎤⎡⎤--+---⎣⎦⎣⎦=(12)(12)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22)x y =-+,1(222)x y =--, ∴2244x xy y +-=[2(12)][2(12)]x y x y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解因式:(1)x 2+6x +8; (2)8a 3-b 3;(3)x 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223x 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 4.分解因式:x 2+x -(a 2-a ).1.2分解因式1. B 2.(1)(x +2)(x +4) (2)22(2)(42)a b a ab b -++ (3)(12)(12)x x ---+ (4)(2)(22)y x y --+.习题1.21.(1)()()211a a a +-+ (2)()()()()232311x x x x +-+- (3)()()2b c b c a +++ (4)()()3421y y x y -++-2.(1)51351322x x ⎛⎫⎛⎫+--- ⎪⎪ ⎪⎪⎝⎭⎝⎭; (2)()()2525x x ---+; (3)2727333x y x y ⎛⎫⎛⎫-+++ ⎪⎪ ⎪⎪⎝⎭⎝⎭; (4)()3(1)(15)(15)x x x x -+---+.3.等边三角形 4.(1)()x a x a -++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x a a -+=. 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42b b ac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 判定下列关于x 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中a 为常数),如果方程有实数根,写出方程的实数根.(1)x 2-3x +3=0; (2)x 2-ax -1=0; (3) x 2-ax +(a -1)=0; (4)x 2-2x +a =0. 解:(1)∵Δ=32-4×1×3=-3<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a 2-4×1×(-1)=a 2+4>0,所以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142a a x ++=, 2242a a x -+=. (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a 2-4×1×(a -1)=a 2-4a +4=(a -2)2,所以, ①当a =2时,Δ=0,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②当a ≠2时,Δ>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1=1,x 2=a -1.(3)由于该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为Δ=22-4×1×a =4-4a =4(1-a ), 所以①当Δ>0,即4(1-a ) >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11x a =+-, 211x a =--;②当Δ=0,即a =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1; ③当Δ<0,即a >1时,方程没有实数根.说明:在第3,4小题中,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随着a 的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于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a 的取值情况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叫做分类讨论.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解题中会经常地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 x a---=,则有2212442222b b ac b b ac b bx x a a a a-+-----+=+==-; 2222122244(4)42244b b ac b b ac b b ac ac cx x a a a a a-+------=⋅===.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 1+x 2=-p ,x 1·x 2=q ,即 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 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 1,x 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 2-(x 1+x 2)x +x 1·x 2=0.例2 已知方程2560x kx +-=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 的值.分析: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可以直接将这一根代入,求出k 的值,再由方程解出另一个根.但由于我们学习了韦达定理,又可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即由于已知了方程的一个根及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于是可以利用两根之积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由两根之和求出k 的值.解法一:∵2是方程的一个根,∴5×22+k ×2-6=0, ∴k =-7.所以,方程就为5x 2-7x -6=0,解得x 1=2,x 2=-35.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 解法二: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 1,则 2x 1=-65,∴x 1=-35. 由 (-35)+2=-5k,得 k =-7. 所以,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5,k 的值为-7.例3 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m -2)x +m 2+4=0有两个实数根,并且这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m 的值.分析: 本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由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得到关于m 的方程,从而解得m 的值.但在解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所给的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因此,其根的判别式应大于零.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 x 1+x 2=-2(m -2),x 1·x 2=m 2+4. ∵x 12+x 22-x 1·x 2=21,∴(x 1+x 2)2-3 x 1·x 2=21,即 [-2(m -2)]2-3(m 2+4)=21, 化简,得 m 2-16m -17=0, 解得 m =-1,或m =17.当m =-1时,方程为x 2+6x +5=0,Δ>0,满足题意; 当m =17时,方程为x 2+30x +293=0,Δ=302-4×1×293<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m =17. 说明:(1)在本题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先研究满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对应的m 的范围,然后再由“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比两个根的积大21”求出m 的值,取满足条件的m 的值即可.(1)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仅仅由韦达定理解题时,还要考虑到根的判别式Δ是否大于或大于零.因为,韦达定理成立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例4 已知两个数的和为4,积为-12,求这两个数.分析:我们可以设出这两个数分别为x ,y ,利用二元方程求解出这两个数.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转化出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解法一:设这两个数分别是x ,y , 则 x +y =4, ①xy =-12. ② 由①,得 y =4-x , 代入②,得x (4-x )=-12,即 x 2-4x -12=0, ∴x 1=-2,x 2=6.∴112,6,x y =-⎧⎨=⎩ 或226,2.x y =⎧⎨=-⎩因此,这两个数是-2和6.解法二:由韦达定理可知,这两个数是方程x 2-4x -12=0 的两个根.解这个方程,得x 1=-2,x 2=6. 所以,这两个数是-2和6. 说明:从上面的两种解法我们不难发现,解法二(直接利用韦达定理来解题)要比解法一简捷. 例5 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 (1)求| x 1-x 2|的值;(2)求221211x x +的值; (3)x 13+x 23.解:∵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x 2+5x -3=0的两根,∴1252x x +=-,1232x x =-.(1)∵| x 1-x 2|2=x 12+ x 22-2 x 1x 2=(x 1+x 2)2-4 x 1x 2=253()4()22--⨯- =254+6=494, ∴| x 1-x 2|=72.(2)22221212122222221212125325()2()3()2113722439()9()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3)x 13+x 23=(x 1+x 2)( x 12-x 1x 2+x 22)=(x 1+x 2)[ ( x 1+x 2) 2-3x 1x 2] =(-52)×[(-52)2-3×(32-)]=-2158. 说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是一个重要的量,今后我们经常会遇到求这一个量的问题,为了解题简便,我们可以探讨出其一般规律:设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2142b b ac x a -+-=,2242b b acx a---=, ∴| x 1-x 2|=2224424222b b ac b b ac b aca a a-+------=24||||b ac a a -∆==.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若x 1和x 2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则| x 1-x 2|=||a ∆(其中Δ=b 2-4ac ). 今后,在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利用上面的结论.例6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 +a -4=0的一根大于零、另一根小于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x 1,x 2是方程的两根,则x 1x 2=a -4<0, ① 且Δ=(-1)2-4(a -4)>0. ② 由①得 a <4,由②得 a <174.∴a 的取值范围是a <4.练 习 1.选择题:(1)方程222330x kx k -+=的根的情况是 ( )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2)若关于x 的方程mx 2+ (2m +1)x +m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4 (B )m >-14 (C )m <14,且m ≠0 (D )m >-14,且m ≠02.填空:(1)若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1211x x += . (2)方程mx 2+x -2m =0(m ≠0)的根的情况是 . (3)以-3和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3.已知2816|1|0a a b +++-=,当k 取何值时,方程kx 2+ax +b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已知方程x 2-3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x 1-3)( x 2-3)的值.习题2.1 A 组1.选择题:(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一个根是1,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 (A )-3 (B )3 (C )-2 (D )2 (2)下列四个说法:①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 ②方程x 2-2x +7=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7;③方程3 x 2-7=0的两根之和为0,两根之积为73-; ④方程3 x 2+2x =0的两根之和为-2,两根之积为0.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5x +a 2+a =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0,或-12.填空:(1)方程kx 2+4x -1=0的两根之和为-2,则k = .(2)方程2x 2-x -4=0的两根为α,β,则α2+β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2,则它的另一个根是 .(4)方程2x 2+2x -1=0的两根为x 1和x 2,则| x 1-x 2|= .3.试判定当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2x 2-(2m +1) 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没有实数根?4.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根分别是方程x 2-7x -1=0各根的相反数.B 组1.选择题:若关于x 的方程x 2+(k 2-1) x +k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 的值为( )(A )1,或-1 (B )1 (C )-1 (D )0 2.填空:(1)若m ,n 是方程x 2+2005x -1=0的两个实数根,则m 2n +mn 2-mn 的值等于 .(2)如果a ,b 是方程x 2+x -1=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代数式a 3+a 2b +ab 2+b 3的值是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方程的两根为x 1和x 2,如果2(x 1+x 2)>x 1x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为x 1和x 2.求: (1)| x 1-x 2|和122x x +; (2)x 13+x 23.5.关于x 的方程x 2+4x +m =0的两根为x 1,x 2满足| x 1-x 2|=2,求实数m 的值.C 组1.选择题:(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恰好是方程2x 2-8x +7=0的两根,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 )(A )3 (B )3 (C )6 (D )9 (2)若x 1,x 2是方程2x 2-4x +1=0的两个根,则1221x x x x +的值为 ( ) (A )6 (B )4 (C )3 (D )32(3)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2(1-m )x +m 2=0有两实数根α,β,则α+β的取值范围为( ) (A )α+β≥12 (B )α+β≤12(C )α+β≥1 (D )α+β≤1 (4)已知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那么方程cx 2+(a +b )x +4c=0的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 2.填空:若方程x 2-8x +m =0的两根为x 1,x 2,且3x 1+2x 2=18,则m = . 3. 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的两个实数根.(1)是否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 (3)若k =-2,12xx λ=,试求λ的值.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4m x m x ---=. (1)求证:无论m 取什么实数时,这个方程总有两个相异实数根;(2)若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x 2|=|x 1|+2,求m 的值及相应的x 1,x 2. 5.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a =0的一个大于1、零一根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1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1. (1)C (2)D2. (1)-3 (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x 2+2x -3=0 3.k <4,且k ≠04.-1 提示:(x 1-3)( x 2-3)=x 1 x 2-3(x 1+x 2)+9习题2.1 A 组1. (1)C (2)B 提示:②和④是错的,对于②,由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对于④,其两根之和应为-23.(3)C 提示:当a =0时,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合题意.2. (1)2 (2)174(3)6 (3)33.当m >-14,且m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m =-14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m <-14时,方程没有实数根.4.设已知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则所求的方程的两根分别是-x 1和-x 2,∵x 1+x 2=7,x 1x 2=-1,∴(-x 1)+(-x 2)=-7,(-x 1)×(-x 2)=x 1x 2=-1,∴所求的方程为y 2+7y -1=0.B 组1.C 提示:由于k =1时,方程为x 2+2=0,没有实数根,所以k =-1. 2.(1)2006 提示:∵m +n =-2005,mn =-1,∴m 2n +mn 2-mn =mn (m +n -1)=-1×(-2005-1)=2006. (2)-3 提示;∵a +b =-1,ab =-1,∴a 3+a 2b +ab 2+b 3=a 2(a +b )+b 2(a +b )=(a +b )( a 2+b 2)=(a +b )[( a +b ) 2-2ab ]=(-1)×[(-1)2-2×(-1)]=-3.3.(1)∵Δ=(-k )2-4×1×(-2)=k 2+8>0,∴方程一定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x 1+x 2=k ,x 1x 2=-2,∴2k >-2,即k >-1.4.(1)| x 1-x 2|=24||b ac a -,122x x +=2b a -;(2)x 13+x 23=333abc b a -.5.∵| x 1-x 2|=164242m m -=-=,∴m =3.把m =3代入方程,Δ>0,满足题意,∴m =3.C 组1.(1)B (2)A(3)C 提示:由Δ≥0,得m ≤12,∴α+β=2(1-m )≥1. (4)B 提示:∵a ,b ,c 是ΔABC 的三边长,∴a +b >c ,∴Δ=(a +b )2-c 2>0. 2.(1)12 提示:∵x 1+x 2=8,∴3x 1+2x 2=2(x 1+x 2)+x 1=2×8+x 1=18,∴x 1=2,∴x 2=6,∴m =x 1x 2=12.3.(1)假设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一元二次方程4kx 2-4kx +k +1=0有两个实数根, ∴k ≠0,且Δ=16k 2-16k (k +1)=-16k ≥0,∴k <0. ∵x 1+x 2=1,x 1x 2=14k k+, ∴ (2x 1-x 2)( x 1-2 x 2)=2 x 12-51x 2+2 x 22=2(x 1+x 2)2-9 x 1x 2=2-9(1)4k k+=-32,即9(1)4k k+=72,解得k =95,与k <0相矛盾,所以,不存在实数k ,使(2x 1-x 2)( x 1-2 x 2)=-32成立.(2)∵1221x x x x +-2=222212121212121212()2()2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444(1)44111k k k k k k -+-==-+++, ∴要使1221x xx x +-2的值为整数,只须k +1能整除4.而k 为整数,∴k +1只能取±1,±2,±4.又∵k <0,∴k +1<1, ∴k +1只能取-1,-2,-4,∴k =-2,-3,-5.∴能使1221x x x x +-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3和-5. (3)当k =-2时,x 1+x 2=1,① x 1x 2=18, ②①2÷②,得1221x x x x ++2=8,即16λλ+=,∴2610λλ-+=,∴322λ=±. 4.(1)Δ=22(1)20m -+>;(2)∵x 1x 2=-24m ≤0,∴x 1≤0,x 2≥0,或x 1≥0,x 2≤0.①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4.此时,方程为x 2-2x -4=0,∴115x =+,215x =-.②若x 1≥0,x 2≤0,则-x 2=x 1+2,∴x 1+x 2=-2,∴m -2=-2,∴m =0.此时,方程为x 2+2=0,∴x 1=0,x 2=-2.5.设方程的两根为x 1,x 2,则x 1+x 2=-1,x 1x 2=a , 由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得(x 1-1)( x 2-1)<0, 即 x 1x 2-(x 1+x 2)+1<0, ∴ a -(-1)+1<0,∴a <-2. 此时,Δ=12-4×(-2) >0,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和性质问题1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 x … -3 -2 -1 0 1 2 3 … x 2 … 9 4 1 0 1 4 9 … 2x 2 …18822818从表中不难看出,要得到2x 2的值,只要把相应的x 2的值扩大两倍就可以了.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 =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中,二次项系数a 决定了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开口的大小.问题2 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 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 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a;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 (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 上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分别通过图2.2-3和图2.2-4直观地表示出来.因此,在今后解决二次函数问题时,可以借助于函数图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 求二次函数y =-3x 2-6x +1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并画出该函数的图象.解:∵y =-3x 2-6x +1=-3(x +1)2+4, ∴函数图象的开口向下; 对称轴是直线x =-1; 顶点坐标为(-1,4); 图2.2-2xyO -1y =2x 2y =2(x +1)2y =2(x +1)2+1 y =x 2y =2x 2图2.2-1xO y当x =-1时,函数y 取最大值y =4;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采用描点法画图,选顶点A (-1,4)),与x 轴交于点B 233(,0)3-和C 233(,0)3+-,与y 轴的交点为D (0,1),过这五点画出图象(如图2-5所示).说明:从这个例题可以看出,根据配方后得到的性质画函数的图象,可以直接选出关键点,减少了选点的盲目性,使画图更简便、图象更精确.例2 某种产品的成本是120元/件,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关系如下表所示:x /元130 150 165 y /件70 50 35 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那么,要使每天所获得最大的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是多少?分析:由于每天的利润=日销售量y ×(销售价x -120),日销售量y 又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所以,欲求每天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值,首先需要求出每天的利润与销售价x 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再由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求出每天利润的最大值.解:由于y 是x 的一次函数,于是,设y =kx +(B ) 将x =130,y =70;x =150,y =50代入方程,有70130,50150,k b k b =+⎧⎨=+⎩ 解得 k =-1,b =200. ∴ y =-x +200.设每天的利润为z (元),则z =(-x +200)(x -120)=-x 2+320x -24000 =-(x -160)2+1600,∴当x =160时,z 取最大值1600.答:当售价为160元/件时,每天的利润最大,为1600元.例3 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求b ,c 的值.解法一:y =x 2+bx +c =(x +2b )224bc +-,把它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22(4)224b b y xc =+++-+的图像,也就是函数y =x 2的图像,所以,240,220,4bb c ⎧--=⎪⎪⎨⎪-+=⎪⎩ 解得b =-8,c =14. 解法二:把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的图像,等价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 由于把二次函数y =x 2的图像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函数y =(x -4)2+2的图像,即为y =x 2-8x +14的图像,∴函数y =x 2-8x +14与函数y =x 2+bx +c 表示同一个函数,∴b =-8,c =14.说明:本例的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规律来解决问题,所以,同学们要牢固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这两种解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法一,是直接利用条件进行正向的思维来解决的,其运算量相对较大;而解法二,则是利用逆向思维,将原来的问题等价转化成与之等价的问题来解,具有计算量小的优点.今后,我们在解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4 已知函数y =x 2,-2≤x ≤a ,其中a ≥-2,求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并求出函数取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 的值.分析:本例中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是一个变化的范围,需要对a 的取值进行讨论. 解:(1)当a =-2时,函数y =x 2的图象仅仅对应着一个点(-2,4),所以,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4,此时x =-2;(2)当-2<a <0时,由图2.2-6①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a 时,函数取最小值y =a 2; (3)当0≤a <2时,由图2.2-6②可知,当x =-2时,函数取最大值y =4;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 (4)当a ≥2时,由图2.2-6③可知,当x =a 时,函数取最大值y =a 2;当x =0时,函数取最小值y =0.说明:在本例中,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对a 的所有可能情形进行讨论.此外,本例中所研究的二次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不是取任意的实数,而是取部分实数来研究,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函数图象来直观地解决问题. 练 习 1.选择题:(1)下列函数图象中,顶点不在坐标轴上的是 ( ) (A )y =2x 2 (B )y =2x 2-4x +2 (C )y =2x 2-1 (D )y =2x 2-4x(2)函数y =2(x -1)2+2是将函数y =2x 2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C )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D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2.填空题(1)二次函数y =2x 2-mx +n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2),则m = ,n = .(2)已知二次函数y =x 2+(m -2)x -2m ,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的顶点在x 轴上;当m = 时,函数图象经过原点.(3)函数y =-3(x +2)2+5的图象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为 ;当x =时,函数取最 值y = ;当x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y ① x y O -2 a a 24图2.2-6 x y O a -2 2 4 a 2②-2 x y O a a 2 4 ③3.求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大(小)值及y随x的变化情况,并画出其图象.(1)y=x2-2x-3;(2)y=1+6 x-x2.4.已知函数y=-x2-2x+3,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x≤-2;(2)x≤2;(3)-2≤x≤1;(4)0≤x≤3.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函数可以表示成以下两种形式:1.一般式:y=ax2+bx+c(a≠0);2.顶点式:y=a(x+h)2+k (a≠0),其中顶点坐标是(-h,k).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它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表示.为了研究另一种表示方式,我们先来研究二次函数y =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当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时,其函数值为零,于是有ax2+bx+c=0.①并且方程①的解就是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为零),于是,不难发现,抛物线y =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方程①的解的个数有关,而方程①的解的个数又与方程①的根的判别式Δ=b2-4ac 有关,由此可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点个数与根的判别式Δ=b2-4ac存在下列关系:(1)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Δ>0也成立.(2)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抛物线的顶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 +c(a≠0)与x轴有一个交点,则Δ=0也成立.(3)当Δ<0时,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反过来,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没有交点,则Δ<0也成立.于是,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A(x1,0),B(x2,0),则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根,所以x1+x2=ba-,x1x2=ca,即ba=-(x1+x2),ca=x1x2.所以,y=ax2+bx+c=a(2b cx xa a++)= a[x2-(x1+x2)x+x1x2]=a(x-x1) (x-x2).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结论: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a(x-x1) (x-x2) (a≠0).这样,也就得到了表示二次函数的第三种方法:3.交点式:y=a(x-x1) (x-x2) (a≠0),其中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今后,在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选用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中的某一形式来解题.。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word版含答案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要点回顾】 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33a b =- (立方差公式)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1]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1) 2= ;= ;=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0)x a =≥,其(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B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 m n p+++,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例题选讲】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13x x -+->4.例2 计算:(1)221()3x + (2)2211111()()5225104m n m mn n -++(3)42(2)(2)(416)a a a a +-++ (4)22222(2)()x xy y x xy y ++-+例3 已知2310x x -==,求331x x +的值.例4 已知0a b c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2)1)x ≥(3) (4)例6设x y ==,求33x y +的值.例7 化简:(1)11xx x x x -+- (2)222396127962x x x x x x x x ++-+---+ (1)解法一:原式=222(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解法二:原式=22(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解:原式=2223961161(3)(39)(9)2(3)3(3)(3)2(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2(3)12(1)(3)(3)32(3)(3)2(3)(3)2(3)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1. 解不等式 327x x ++-<2.设x y ==,求代数式22x xy y x y +++的值.3. 当22320(0,0)a ab b a b +-=≠≠,求22a b a b b a ab+--的值.4. 设x=,求4221x x x ++-的值.5. 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6.化简或计算:(1)3÷ (2)(4) ÷+1AC |x -1||x -3|● 各专题参考答案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例1 (1)解法1:由20x -=,得2x =;①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3x <; ②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21x -+<,解得:1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2: 2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21x -<的几何意义即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 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解法3:2112113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2)解法一:由10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A |,即|P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A |+|PB |>4.由|AB |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例2(1)解:原式=221[()]3x ++222222111()()()2(22()333x x x x =++++⨯+⨯⨯43281339x x x =-+-+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2)原式=33331111()()521258m n m n -=-(3)原式=24222336(4)(44)()464a a a a a -++=-=-(4)原式=2222222()()[()()]x y x xy y x y x xy y +-+=+-+3326336()2x y x x y y =+=++ 例3解:2310x x -== 0x ∴≠ 13x x∴+= 原式=22221111()(1)()[()3]3(33)18x x x x x x x x+-+=++-=-= 例4解:0,,,a b c a b c b c a c a b ++=∴+=-+=-+=-∴原式=b c a c a b a b c bc ac ab+++⋅+⋅+⋅222()()()a ab b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33223()[()3](3)3a b a b a b ab c c ab c abc +=++-=--=-+3333a b c abc ∴++=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例5解:(1)原式6==- (2)原式=(1)(2)2 3 (2)|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3)原式ab =(4) 原式===例6解:22(277 14,123x y x y xy ===+=-⇒+==- 原式=2222()()()[()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1.43x -<< 2. 3.3-或2 4.3-5.444222222222x y z x y x z y z ---+++ 6.()(((13,23,4-。

数学初高中衔接课 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一)

数学初高中衔接课 第一课时数与式的运算(一)

第1课时 数与式的运算(一)一、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a >0,0,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例1在数轴上表示|x +1|与|x -1|的几何意义.例2化简:(1)|3x-2|;(2)|x+1|+|x-3|;(3)x2-4x+4;(4)t4+4t2+4.例3解下列方程:(1)|x-1|=1;(2)|x2-1|=1.例4解下列不等式.(1)|2x+3|≤2;(2)|x-1|+|x-3|>4.例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x|;(2)y=|x-2|+|x+2|.二、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b)(a-b)=a2-b2.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4.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5.三数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bc+ac).6.两数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7.两数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例6因式分解.(1)x3-1;(2)x3+1.例7计算:(x+1)(x-1)(x2-x+1)(x2+x+1).例8已知:x+y=1,求x3+y3+3xy的值.例9已知:x2-3x+1=0,求x3+1x3的值.例10设x =2+32-3,y =2-32+3,求:x 3+y 3的值.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 |=|b |,则a =bB .若|a |>|b |,则a >bC .若a <b ,则|a |<|b |D .若|a |=|b |,则a =±b2.若|x |=5,则x =________;若|x |=|-4|,则x =________.3.如果|a |+|b |=5,且a =-1,则b =________;若|1-c |=2,则c =________. 4.化简:|x +1|-|x -2|. 5.解方程3|x +1|-1=5. 6.解不等式|x 2-1|≤2. 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x +1| (2)y =|x |+|x -1|8.计算:(1)(4+m )(16-4m +m 2);(2)(x 2+2xy +y 2)·(x 2-xy +y 2)2;(3)(a +b )(a 2-ab +b 2)-(a +b )3;(4)(a -4b )(14a 2+4b 2+ab ).9.已知:a >0,a 2x =3,求:a 3x +a -3xa x +a -x的值. 10.已知:a +b +c =0,求a (1b +1c )+b (1c +1a )+c (1a +1b).。

专题01 数与式的运算(学生版)-2024年新高一(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讲义

专题01 数与式的运算(学生版)-2024年新高一(初升高)数学暑期衔接讲义

号)
三、解答题 16.(2023·浙江温州·校考二模)(1)计算: 25 5 (5)0 52 .
3x 2 x
(2)解不等式组
x
3
2
x
,并把解表示在数轴上. 1
17.(2023·浙江·校联考三模)化简与计算:
(1)化简: x 12 x x 1 ;
(2)计算: 1 2023 22 4 cos2 30 .
A. 2 3 5
B. 2 3 3 2
C. 1 2 2 2
D. 2 6 2 3
5.(2023·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2
B. 3 2
C. 6
D. 1.8
6.(2023·陕西西安·校考三模)在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a3 + 2a3 = 3a6
式( )
A.1 个
B.2
C.3 个
D.4 个
3.(2023·八年级单元测试)直线 l: y (m 3)x n 2 (m、n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化简:| m 3 | n2 4n 4
得( )
A. 3 m n
B.5
C.-1
D. m n 5
4.(2023·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
(2)请你给一个适当的 x 值,使该三角形的周长为整数,并利用海伦公式求出此三角形的面积.(海伦公式:
S p p a p b p c ,其中 a , b , c 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记 p a b c )
2
题型四:分式

10.(2023·广东佛山·八年级佛山市惠景中学校考期中)分式
a
变式
10.(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先化简,再求值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精简版(20211015005607)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精简版(20211015005607)

初高中数学连接知识点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重点回首】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即 | a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的距离.[4] 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 | x | a(a0);| x | a( a 0).2.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以下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完整平方和公式:;[3]完整平方差公式:.我们还能够经过证明获取以下一些乘法公式:[公式 1](a b c) 2[公式 2]a3b3(立方和公式) [公式 3]a3b3(立方差公式)说明 : 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3.根式[1]式子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以下:(1) ( a )2;(2)a2;(3)ab;(4)b.[2]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观点:叫做 a 的平方根,记作x a (a 0) ,其中 a (a 0) 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3]立方根的观点: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为 x 3 a4.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的式子,若 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为分式.当B BM≠0时,分式A拥有以下性质:(1);(2).B[2]繁分式当分式A的分子、分母中起码有一个是分式时,A就叫做繁分式,B B如 m n p ,2mn p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例; (2) 利用分式的基天性质.[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例题选讲】例 1 解以下不等式:( 1)x 2 1例2计算:(1)( x22x1)2113111(2)(m n)(m2mn n2 )5225104(3)( a 2)( a 2)( a44a216)例 3已知 x23x 1 0 ,求 x313的值.x例 4已知 a b c0 ,求a(11)b(11 )c(11) 的值.b c c a a b例 5计算 ( 没有特别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a(1)33( 2) (1 x) 2(2 x)2 ( x 1)2(3)11 ( ) 2xx 38xa b42例 6 设 x2 3, y2 3 ,求 x 3 y 3 的值.2323★ 专题二因式分解1.公式法常用的乘法公式:[1] 平方差公式:; [2] 完整平方和公式:; [3] 完整平方差公式:.[4] (a b c)2[5] a 3b3( 立方和公式 ) [6] a 3 b 3( 立方差公式 )因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 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 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2.分组分解法以前方能够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假如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 ma mb na nb 既没有公式可用,也没有公因式能够提取.所以,能够先将多 项式分组办理. 这种利用分组来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分组分解法的重点在于怎样分组. 常有题型:( 1)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 2)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3.十字相乘法( 1) x 2( p q) x pq 型的因式分解这种式子在很多问题中常常出现,其特色是:①二次项系数是 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x 2 ( p q)x pq x 2 px qx pq x( x p) q(x p) (x p)( x q) , ∴ x 2 ( p q)x pq ( x p)( x q)运用这个公式,能够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 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 2)一般二次三项式ax2bx c 型的因式分解由 a 1a 2 x 2 (a 1c 2 a 2c 1 ) x c 1c 2(a 1x c 1)(a 2xc 2 ) 我们发现,二次项系数 a 分解成 a 1a 2 ,常数项 c 分解成 c 1c 2 ,把 a 1 ,a 2 , c 1 ,c 2a c写成 a 1 c 1 ,这里按斜线交错相乘, 再相加,就获取 a 1c 2 a 2c 1 ,22如 果 它 正 好 等 于 ax2bx c 的 一 次 项 系 数 b , 那 么 ax2bx c 就 可 以 分 解 成(a 1 x c 1 )(a 2 x c 2 ) ,此中 a 1, c 1 位于上一行, a 2 , c 2 位于下一行. 这种借助画十字交错线分解系数,进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 十字相乘法.一定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状况,所过去往要经过多次试试,才能确立一个二次三项式可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余因式分解的方法其余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 1)配方法( 2)拆、添项法规 1(公式法) 分解因式: (1) 3a 3b 81b 4 ;(2) a 7 ab 6例 2(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ab( c 2 d 2 ) (a 2 b 2 )cd (2)2x 2 4xy 2 y 2 8z 2例 3(十字相乘法) 把以下各式因式分解: (1) x 2 5x 24(2) x 2 2x 15 (3) x 2 xy 6 y 2 (4) ( x 2 x) 2 8( x 2 x) 12例 4(十字相乘法) 把以下各式因式分解: (1) 12x 2 5x 2 ;(2) 5x 2 6xy 8 y 2解:说明: 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 1 时较困难,详细分解时,为提升速度,可先对相关常数分解,交错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 凑 ” ,看能否切合一次项系数,不然用加法 ” 凑 ” ,先 ” 凑 ” 绝对值,而后调整,增添正、负号.例 5(拆项法) 分解因式 x 3 3x 24(3) x 3 11x 2 31x 21(4) x 3 4xy 2 2x 2 y 8y 3★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重点回首】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断式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 a0)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因为能够用 b 2 4ac 的取值状况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状况. 所以,把 b 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c 0 ( a 0) 的根的鉴别式,表示为: b 24ac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 c = 0( a ≠0),有[1] 当 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 当 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 当 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定 理 : 如 果 一 元 二 次 方 程 ax 2bx c 0 ( a 0) 的 两 个 根 为 x 1, x 2 , 那 么 :x 1 x 2 , x 1 x 2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十六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 所过去常把此定理称为 ”韦达定理 ”.上述定理建立的前提是 0.特别地, 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px +q = 0,若 x 1,x 2 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x1+ x2=- p, x1·x2=q,即 p=- (x1+x2 ), q= x1·x2,所以,方程x2+px+ q= 0 可化为 x2- (x1+ x2)x+ x1·x2=0,因为 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 px + q=0 的两根,所以,x , x 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 (x + x )x+ x ·x =0.所以有1221212以两个数 x,x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x + x )x+ x ·x= 0.1221212【例题选讲】例 1 已知对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3x22x k0 ,依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k 的范围:(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有实数根;( 4)方程无实数根.例 2 已知实数x、y知足x2y2xy2x y10 ,试求 x 、y的值.例 3 若x1, x2是方程x2 2 x 2007 0 的两个根,试求以下各式的值:(1)x12x22 ;(2)11;(3) (x15)( x25) ;(4)| x1x2 | .x1x2例 4 已知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4kx24kx k10的两个实数根.(1) 能否存在实数k,使(2 x1x2 )( x12x2 )3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建立?若存在,求出2原因.(2) 求使x1x22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x2x1解:(1)假定存在实数 k ,使(2 x1x2 )( x12x2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4kx 24kx k 102的两个实数根,∴4k0k 0 ,又x1, x2是一元二次方程( 4k) 2 4 4k( k 1)16k04kx2x1x214kx k10 的两个实数根,∴x1x2k14kk 939,但∴ (2 x1x2 )( x12x2 ) 2( x12x22 ) 5x1 x22( x1x2 )29x1 x2kk 0 .4k253∴不存在实数 k ,使(2 x1x2)( x12x2 )建立.2(2) ∵x1x22x12x222( x1x2 ) 244k44 x2x1x1 x2x1 x2k 1k 1∴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 k 1 能被4整除,故k 11,2, 4 ,注意到k0 ,要使x1x22 x2x1的值为整数的实数k 的整数值为2, 3, 5.重点回首】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对称点的坐标x轴y轴原点点 (a, b)直线 x a直线 y b直线 y x直线 y x2.函数图象[1]一次函数:称 y 是x的一次函数,记为:y kx b(k、b是常数,k≠0)特其余,当 b =0时,称 y 是x的正比率函数。

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衔接(人教版)

初高中数学相关知识衔接(人教版)

初高中知识衔接——数与式的运算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例1:解不等式:(1)21x -< (2)12>-x(3)32+<-x x x (4)2323-<-x x(5)x x ≤-1 (6)13x x -+->4 2.根式(1)0)a ≥的代数式,性质:2= ;= ;=b a ;=ab .(2) 无理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如32a b21x ++,22x y +(3)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子)有理化方法: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例1:化简:(1(2)(31)x << (4)20042005⋅例2: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54173819++-(1(23.分式(1)分式的意义:形如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B为分式. 当M ≠0时,分式的基本性质:(1)A A M B B M ⨯=⨯ ;(2)A A MB B M÷=÷.(2)繁分式 当分式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m n p+++,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① 利用除法法则;②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例1:化简:(1) (2) (3)11xx x x x-+-例2:(1)若54(2)2x A Bx x x x +=+++,求常数,A B 的值;(2)试证:111(1)1n n n n =-++(其中n 是正整数);(3)计算:1111223910+++⨯⨯⨯初高中知识衔接——因式分解一、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1.1.2 乘法公式1.1.3二次根式1.1.4分式1.2 分解因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2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1 数与式的运算1.1.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示在数轴上,数和数之间的距离.b a -a b4.两个重要绝对值不等式:ax a x a a x a x >或<)>(>,<<)>(<-⇔-⇔0a x 0a a 问题导入:问题1:化简:(1):(2) :12-x 31-+-x x 问题2: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1); (2)642=-x 5223=--x 问题3:至少用两种方法解不等式41>-x 知识讲解例1:化简下列函数,并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 (2).xy =32+-=x y 例2:解不等式:431>-+-x x 练 习1、若等式 , 则成立的条件是----------aa -=2、数轴上表示实数 x1,x2 的两点A,B 之间的距离为--------3、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B,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表示( )1+a A 、 A,B 两点间的距离 B 、 A,C 两点间的距离C 、 A,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D 、 A,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4、如果有理数x ,y 满足,则______ ()01212=+-+-y x x =+22y x 5、若,则x=_________;若,则x=_________.5=x 4-=x 6、如果,且,则b =________;若,则c =________.5=+b a 1-=a 21=-c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则(B )若,则 a b=a b =a b >a b >(C )若,则(D )若,则a b <a b<a b=a b=±8.化简:|x -5|-|2x -13|(x >5).1、2 二次根式与分式知识清单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a≥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其中a叫被开方数,只有当a是一a个非负数时,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a0)a≥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等是无理式,而32a b,等是有理式.21x++22x y++二次根式的性质:1 ;())0(2≥=aaa2 =2a(0)0(0)(0)a aa aa a>⎧⎪==⎨⎪-<⎩3 (a≥0,b≥0)baab∙=4 ()0,0>bababa≥=分母有理化:一般常见的互为有理化因式有如下几类:1 ;aa与2 ;bba-+a与3 ;bba-+a与4 ba nmbnam-+与分式:分式的意义:形如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为分式BABA分式的通分与约分:当M≠0时,MBMABAMBMABA÷÷=⨯⨯=,综合练习:例1 将下列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2;(3.0)a≥0)x<(4)(5)()12122<<xxx-+3131+-例2.(3÷-1.1.2. 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4)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应用:平方差公式下列各式:①;②;③;④)1)(1(+--a a )1)(1(a a +-)1)(1(+--a a 能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1)(1(+---a a 完全平方公式若,求的值31=+a a 21(a a -问题3:立方和(差)公式练 习1.填空:(1)( );221111()9423a b b a -=+ (2);(4m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2.选择题:(1)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等于 ()k mx x ++212k (A )(B )(C )(D )2m 214m 213m 2116m(2)不论,为何实数,的值 ( )a b 22248a b a b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2 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 2-3x +2; (2)x 2+4x -12;(3)2x 2-x+6(4)2x 2-(a+2)x+a (5)(6)232+-x x 2762+-x x 2.提取公因式法 例2 分解因式:(1)x 2-5x ;(2)(2)2242abb a -)5()5(2b a b a -+-3. 公式法分解因式(1)(2)x 2-4412+-x x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清单1、一元二次方程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方程,该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 ≠0),其中,ax 2是二次项,bx 是一次项,c 是常数项,a 、b 是常数。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从初中升入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难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知识点。

一、数与式1、绝对值初中阶段,我们对绝对值的理解主要是基于数轴上的距离。

例如,|3| = 3,|-3| = 3。

但在高中,绝对值的概念会被更深入地运用,例如在求解不等式|x 2| > 5 时,需要分情况讨论 x 2 的正负,得到 x <-3 或 x > 7。

2、二次根式初中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如化简、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

高中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函数、不等式等知识进行更复杂的运算和应用。

3、因式分解初中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高中数学中,因式分解的应用更加广泛,有时需要使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更复杂的方法来分解因式,以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二、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二次方程初中我们重点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如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高中则会更多地关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以及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函数问题。

2、不等式初中主要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中会拓展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例如,求解不等式 x² 2x 3 < 0,需要先求出方程 x² 2x 3 = 0 的根,然后根据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和与 x 轴的交点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函数1、函数的概念初中对于函数的定义是基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高中则会从集合的角度来重新定义函数,使函数的概念更加严谨和抽象。

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初中我们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中会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并与其他函数进行综合应用。

3、二次函数初中主要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表达式、图象和简单的应用。

高中会深入探讨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a = .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0)x a a >>⇔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 [2]完全平方和公式: ; [3]完全平方差公式: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2()a b c ++=
[公式2]33a b =+(立方和公式) [公式3]
33a b =- (立方差公式)
说明:上述公式均称为“乘法公式”. 3.根式
[1]
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2
= ;
(2)
= ;
(3) = ;
(4)
=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0)x a =≥,其
(0)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的概念: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为x =4.分式
[1]分式的意义 形如
A B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0B ≠,则称A B 为分式.当M ≠0时,分式A
B
具有下列性质: (1) ; (2) . [2]繁分式 当分式
A B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A
B
就叫做繁分式,如2m n p m n p
+++,
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
例1 解下列不等式:(1)21x -< (2)13x x -+->4.
例2 计算:
(1)2
2
1()3
x +
(2)2211111()()5225104
m n m mn n -
++
(3)42(2)(2)(416)a a a a +-++ (4)22222
(2)()x xy y x xy y ++-+
例3 已知2
310x x -==,求3
3
1
x x +的值.
例4 已知0a b c ++=,求
111111
()()()a b c b c c a a b
+++++的值.
例5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2)
1)x ≥
(3) (4)
例6 设
x y ==
,求33
x y +的值.
例7 化简:(1)11x
x x x x -+
- (2)222396127962x x x x x x x x ++-+---+
(1)解法一:原式=22
2(1)1
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解法二:原式=22(1)1
(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2)解:原式=222
3961161
(3)(39)(9)2(3)3(3)(3)2(3)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3)12(1)(3)(3)32(3)(3)2(3)(3)2(3)
x x x x x x x x x x +-------===+-+-+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
(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
【巩固练习】
1. 解不等式 327x x ++-<
2.
设x y ==,求代数式22x xy y x y +++的值.
3. 当2
2
320(0,0)a ab b a b +-=≠≠,求22
a b a b b a ab
+--的值.
4.
设x
=
,求42
21x x x ++-的值.
5. 计算()()()()x y z x y z x y z x y z ++-++-++-
6.化简或计算:
(1)
3÷ (2)
(3)
(4) ÷
1
A 0 C |x -1|
|x -3|
● 各专题参考答案 ●
专题一数与式的运算参考答案
例1 (1)解法1:由20x -=,得2x =;
①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3x <; ②若2x <,不等式可变为(2)1x --<,即21x -+<,解得:1x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解法2: 2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不等式21x -<的几何意义即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到坐标为2的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观察数轴可知坐标为x 的点在坐标为3的点的左侧,在坐标为1的点的右侧.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解法3:2112113x x 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13x <<.
(2)解法一:由10x -=,得1x =;由30x -=,得3x =; ①若1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解得x <0,又x <1,∴x <0;②若12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1>4,∴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
③若3x ≥,不等式可变为(1)(3)4x x -+->,即24x ->4, 解得x >4.又x ≥3,∴x >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
解法二:如图,1x -表示x 轴上坐标为x 的点P 到坐标为1的点A 之间的距离|P A |,即|P A |=|x -1|;|x -3|表示x 轴上点P 到坐标为2的点B 之间的距离|PB |,即|PB |=|x -3|. 所以,不等式13x x -+->4的几何意义即为|P A |+|PB |>4.由|AB |=2可知点P 在点C (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 在点D (坐标为4)的右侧.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为x <0,或x
>4.
例2(1)解:原式=2
21[()
]3
x +
+222
22
2
1
11()()()2(22()3
33
x x x x =+
+++⨯
+⨯⨯
43
28139
x x x =-+-
+ 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2)原式=3333
1111()()521258m n m n -=
-
(3)原式=24222336
(4)(44)()464a a a a a -++=-=-
(4)原式=2
2
22
2
2
2
()()[()()]x y x xy y x y x xy y +-+=+-+3
32
6
3
3
6
()2x y x x y y =+=++ 例3解:2
310x x -==Q 0x ∴≠ 13x x
∴+= 原式=222
2
1111()(1)()[()3]3(33)18x x x x x x x x
+-+
=++-=-= 例4解:0,,,a b c a b c b c a c a b ++=∴+=-+=-+=-Q
∴原式=b c a c a b a b c bc ac ab
+++⋅+⋅+⋅222()()()
a a
b b
c c a b c bc ac ab abc ---++=++=- ①
33223()[()3](3)3a b a b a b ab c c ab c abc +=++-=--=-+Q
3333a b c abc ∴++=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
abc
-=-
例5解:(
1)原式
6==- (2)原式=(1)(2)2 3 (2)
|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
-=⎨---=≤≤⎩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
(3)原式ab =
(4) 原式===
例6解:2
2
(277 14,123x y x y xy ===+=-⇒+==- 原式=2222
()()()[()3]14(143)2702x y x xy y x y x y xy +-+=++-=-=
说明:有关代数式的求值问题:(1)先化简后求值;(2)当直接代入运算较复杂时,可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倒推几步,再代入条件,有时整体代入可简化计算量. 【巩固练习】
1.43x -<< 2. 3.3-或2 4.3
5.4
4
4
2
2
22
22
222x y z x y x z y z ---+++ 6.()()((13,2,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