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经济发展现状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省份。
然而,近年来,陕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首先,陕西的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陕西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该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陕西的煤炭和石油化工产业迅速发展,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煤炭和化工产品。
此外,陕西还有着多个重要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人才。
近年来,陕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尤其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其次,陕西的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陕西拥有优良的农业气候和土地资源,种植业一直是该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陕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机械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特别是陕西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了丰收的成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此外,陕西还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陕西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如兵马俑、华清池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陕西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如电影、演艺、出版等行业,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陕西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陕西的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农业占比过高,工业结构尚未完全升级。
另一方面,陕西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和经济中心,发展较快,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同时,陕西还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的经济发展,陕西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陕西的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和交通运输的效率,缩小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成为推动陕西经济的三大支柱。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3000字
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论文3000字“三个经济”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陕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正是结合现阶段陕西省的发展实际,提出的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是陕西扩大开放、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选择,将成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当前,陕西省正处在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优化全省经济结构,陕西省创新性提出以发展“三个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三个经济”的内涵“三个经济”包含了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在内的三种经济发展方式。
(一)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指利用枢纽优势,通过聚集人才、信息、资金、物流、技术等资源,实现相关产业高度聚集,赢得多种经济辐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所需的市场资源和持久动力。
(二)流动经济。
流动经济指依托相应的平台和条件,吸引省外的人才、技术、信息、资金、文化等资源要素向陕西省转移,流动过程中会产生集聚融合效应,通过这些资源要素重组整合,带动陕西省各类产业快速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地区经济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门户经济。
门户经济:以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对外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通过这种强大的虹吸式效应,吸纳聚集商贸、旅游、住宅、运动等资源要素,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陕西省经济强有力发展。
二、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的现实性意义“三个经济”是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枢纽经济是推动陕西发展的动力变革;门户经济是夯实陕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流动经济是提高陕西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
陕西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大力发展“三个经济”,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结构,增强经济外向度,最大限度地释放追赶超越的动力和潜能,对实现发展模式创新、经济总量追赶、质量效益超越,提高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陕西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研究陕西省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陕西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工业生产,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则是指服务业,包括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
目前,陕西省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油菜等。
陕西省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陕西省的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是陕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陕西省的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陕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服务业中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之一、同时,金融、教育和医疗等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未来的发展中,陕西省应该注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现状比较传统,但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有望实现转型升级。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将共同推动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陕西省的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西安市区域经济结构比较研究
事物数量上的差异和变化的方法, 是统计分析 中最 常用 的方 法 。 ( ) 一 指标 的选 取
门增加值份额的变动受人均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程 度 的指标 。 7产值密度变异系数。这是从经济发展与地域 .
空 间的联 系来反 映 区域 经济 结构 状况 的指标 。 8产 值 区域分 布总差数 。这 是一个 说 明区域 经 .
关键词 : 安市 ; 西 产业结构 ; 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 ; 区域经济布局 ; 产值 密度
中 图分 类 号 : 1 7 4 F 2.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2 1 (0 2 O 一 O7 -0 1 7 - 8 7 2 1 )4 0 1 6
一
、
引 言
区域 概念 有不 同层 次 的差 别 , 文所谈 的 区域 , 本
收稿 日期 :O 2 5 5 2 1 —0 一O
区域经济结构应合理、 空间布局应得当, 这样可 有 以下效应 : 一是 比较 优势效应 ; 二是产业集 聚效 应; 三是相邻区域连锁效应 。反之, 区域经济结构不 合理, 则会在长时间内造成人力 、 物力 、 财力的浪费 ,
作者简 介: 宋淑平( 9 9 ) 女 , 1 5 - , 山西长治人 , 西安 财经学 院统计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 国民经济统计。
为了清晰地说明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以及数据
的可得性 , 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 值、 各产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 结构相似 性系数 、 产业结构变化总值 、 产业结构变动的反应弹
度 量 问 题 。 杨 伟 民 (9 2 采 用 变 异 系 数 计 算 了 19 ) 17- 18 98 99年 以省 为单 元 的全 国和 三 大地 带 之 间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评价]陕西省和山东省位置差异摘要: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关键词: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1-0066-06引言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的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对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地区投资环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综合影响力等方面。
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
有些学者在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对主成分分析法所求得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
但不足之处在于多数学者偏重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对结果的解释往往比较简单,而且提出实质性对策的研究较少。
国外学者对集群与区域经济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外溢与区域创新活动、地方化学习能力与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衍生与扩散、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与创新政策、区域创新与区域竞争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到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运用该方法从事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比较研究
1 区域 经 济 的 区域 划 分
为 了合 理 开发 我 国土 地 资 源和 布 局生 产力 , 合 理使用 财力 、 力 、 物 人力 , 快改 变经 济落后 面貌 , 尽 我
国 人 总 ,为 国 均GP 主詈i 的 口 数 全 人 D, 一 p 即
国经济 区域划分 的原则 既要 考虑 自然 条件 和 自然资
源 的差异 性 , 又要 侧重 于经 济 技 术 发展 水 平 的差 异 性, 同时 还要考虑 区 内外 经 济 联 系 的便 捷 性 和 现行 省、 、 区 市行 政区 划 的完 整 性 。 因此 依 据 “ 度推 移 梯 论 ” 国土划 分为 东 、 西 部 三 大经 济 区域是 比较 将 中、
表 l 东 、 、 三 大 经 济 区域 的 人均 G P差 距 比较 中 西 D
年 份 D( ) Z( )X( ) V 元 元 元 D/ D/ Z X X Z /
19 4 5 0 3 00 2 0 0. 2 25 1 9 1 33 9 40 2 40 32 . .6 . 2 4 1 39 9 7 7 8 00 9 7 57 51 0 4 . 2 5 2 2 1 27 .8 .O .
局起 到 了一定 的作用 。 东部经 济 区域( : 括 辽 宁 、 D) 包 吉林 、 龙 江 、 黑 河 北、 山东 、 江苏 、 江 、 建 、 东 、 浙 福 广 海南 、 十省 和北京 、
国东 、 西三大 经济 区域 的经济发展 水平 的差 距从 中、
03 . 2扩大到 了 0 4 . 。究其 原 因, 革开放 以来 , 改 沿海 地 区得到 了制度创 新 和 对外 开放 方面 的 优惠 , 同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张旭扬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㊂1990年以后,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呈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且出现了南北区域分化等新问题㊂因此,为了充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必须合理调整现行区域政策㊂关键词:区域经济;东西差距;南北区域分化一㊁引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变成发展不平衡与不足之间以及人民对更好生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㊂文章基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各省区的GDP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对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㊂二㊁东西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文章的东部区域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㊁海南;中部区域包括山西㊁内蒙古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区域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㊂文章按照中国东部㊁中部㊁西部各省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来测度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㊂(一)1995 2002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㊂关于东西差距的大小和具体时间有不同的看法㊂(二)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2003 2018年)区域差距的扩大将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积极性以及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㊂2003 201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中间有波动㊂先从2003年的59.57%上升到2006年的59.67%,而后缓慢下降至2011年的56.30%,2013年回升至58.18%,最后回落至2018年的55.35%㊂2003 2018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中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25.12%上升至26.39%;西部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5.30%上升至18.26%㊂这个时期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时期㊂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加强现阶段对西部和西部地区的开放是国家的政策,有效地发挥了西部的资源优势,重工业优势,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㊂三㊁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一)南北差距微幅缩小(1995 2013年)1995 2013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北方地区的开放程度加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㊁振兴东北地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南北差距保持了稳中微降㊂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9.41%下降到2013年的57.00%㊂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0.58%微升至2013年的41.76%㊂(二)南北差距急剧扩大(2014 2018年)2014 2018年,南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出现了急剧扩大的趋势㊂2016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3%;2018年南方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达61.52%㊂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改革中南北差异是两个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盛来运等,2018)㊂四㊁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思考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尽管中国东西方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发展差距仍然很大,还存在区域差异等新问题㊂尽管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但仍低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属于中等范围㊂(一)区域差距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区域差距是长期的㊁绝对的,区域之间自然地理㊁经济基础㊁要素禀赋等不同,这必然会各区域之间存在差距㊂区域作为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的城市及其影响范围(安虎森,2004),存在资源㊁劳动力㊁资本等要素禀赋的分布不均衡性(魏后凯,2011),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区域经济差距存在的客观条件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出也能够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产业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孙慧文,2017),也有效带动了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地区的经济发展㊂(二)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差距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陈栋生,1988),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阻碍整体发展,如果不加以干涉,先发展地区就会通过累积因果过程,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后发展地区的发展优势被削弱,形成马太效应(Myrdal,1957)因此,既不能放任区域差距扩大,也不能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来消除区域差距(吴强等,2004),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历史文化㊁经济基础等条件,调整区域政策,有计划地使区域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㊂五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要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客观认识区域经济差距,及时调整现有区域政策㊂1.加强宏观区域政策的针对性;2.加大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3.建立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㊂参考文献:[1]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2]魏后凯,刘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3]魏后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趋势及其预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6).作者简介:张旭扬,湘潭大学㊂0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特别是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本文将以东西部和南北方为例,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东部地区指的是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比较先进的产业。
西部地区指的是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较多的优势企业和先进科技。
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社会福利较为完善。
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接下来,我们来看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
南方地区包括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内陆地区,北方地区包括北部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
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发展较好。
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土地资源较为贫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南方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北方地区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能源、冶金和矿产等。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对外贸易较为活跃。
北方地区则面临着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那么,为什么东西部和南北方地区存在如此差距呢?首先,历史原因是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开放政策始于沿海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沿海地区就成为外商投资和国内外贸易的主要区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其次,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因。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贸易通畅,而内陆地区交通不便,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
此外,政策扶持的差异也是造成区域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
针对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地区的差距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力的评价与培育——以陕南三市为例
个共 识 就是 , 落后 区域 在依 靠 内力难 以突 破发展瓶 承性 , 随着技术 组 织条 件 的改 善 , 产业 承接 力 及 其 构
一
颈 的情 况下 , 过 承接 产 业 转 移 、 助外 力 来 走 出困 成 分力 会相应 地发 展壮 大 。 通 借 境是 一条 有效 的发 展 途 径 。产 业 承 接 能 力是 产 业 转 个 国家或地 区 的产业 承接 力 是 一个 复 杂 的 系 移 的实施 条件 之一 , 没有 良好 承接 能力作 为基 础 的产 统 , 括如下 四个 子 系统 : 包 一是 集 聚 转 移产 业 的吸 引
基金项 目: 陕西省社科 规划 办基金项 目( 9 07 ; 0 E 4 ) 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研究基金项 目(9 K 5 ) 0 J 0 5 作者简 介 : 龙斌 ( 90 ) 男 , 何 17 一 , 陕西安康人 , 陕西理工学 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 , 管理学硕士。
产 业转移 是 由于 资 源供 给或 产 品 需 求条 件 发 生 准确选 择转 移产业 , 固接 纳 转 移产 业 , 合 发 展 转 稳 融
西 部 欠 发 达 地 区产 业 转 移 承 接 力 的 评 价 与 培 育
— —
以 陕南 三 市 为例
何 龙 斌
( 陕西理工学院 经济 贸易系, 陕西 汉 中 7 30 ) 20 3
摘
要 : 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 区发展 工业经济的重要举措 , 承接 而产 业承接 能力是产业转移 的实施条件之 一。以陕
它 由若 干处 于不 同层 次上 的分 力 构 成 , 们 相 互 关 它
发展 经济 学 、 区域经 济学 和产 业经 济学对 开放 条 联 、 可分割 , 成 一个 有 机 整体 。产 业 承接 力 涉及 不 构
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长的对比分析
维普资讯
和宁夏外均出现明显下滑、 区域产业结构水平逐步优化的趋势
特征。
3 计算与对比结果 .
我们以西部大开发正式实施的20 00年为基期 , 0 年为报 25 0
2 对比 . 分析方法、 指标与判断标准 21 份额转移分析方法 .
告期, 根据《 国统计年鉴》 2 1 中 (0 年和2 6 的五省区 G P 0 0 年) 0 D 数据资料并按可比 价格转换, 把西北各省区的 经济增长与全国
构 第一产业 .8 .8 4 5 .12 0 .1.4 .2 .2 2.5 6 8 0 1 .16 0 2 .3 增 长 第 二产 业 .6 . 9 . 14 6 . 1.O .1 .6 .8 .9 2 8 O .4 6 3 7 1 38 合 计 2 4 .3 5.8 15 1. 3 44 5 3 .7 .13 .l
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 不仅可以考察 因资源投入 ( 背景区域) 平均增长水平联系起来比较, 分析影响各省区经济 而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的数量变动, 而且可以为随之而来 的产业 增长的差异因素, 计算结果如下表 1 和表 2 。 结构优化开拓思路。份额转移分析方法是分析产业区位与产业
表 1 20 2 0 00— 0 5年 西北 五 省 f ) 三 次产 业 的 各 类增 长 ■ 区 及
论则认为,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高度的关联性, 而且产业 平, 发展到20 05年除宁夏和甘肃的比重仍然略高于全国水平 结构效应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劳动和资 外, 其余省区 则低于全国 平均比重。总体上讲, 西部大开发正式 本等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和地区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和地 实施七年多来, 西北各省区的产业结构迅速变动, 体现出第一产 区转移 , 体现区域特色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区域的产业分工和 业比 重较快下降、 第二产业比 重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比 重除甘肃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SWOT分析4500字》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SWOT分析发展优势陕西自由贸易区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等优势。
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自由贸易区,应该将目光放远。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作为国家金融机构的作用,而天津自贸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作为港口的作用。
陕西自贸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丝绸之路的建设。
1)地理优势。
陕西省地处西北中心,尽管辐射作用有限,但陕西是“一带一路”计划的核心。
西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西部开放的边界。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陕西)的纳入为陕西的更大开放提供了一个支点。
陕西自由贸易区已经上线了4年,并取得了丰硕的初步成果。
同时,它比较国际标准,积极研究世界上的成功事件,积累经验,并在陕西国内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早期探索中做得很好。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陕西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方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已在陕西设立了分支机构,这对建立自由贸易区关重要。
陆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吸引了人才。
同时,陕西也是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文化和旅游业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具有吸引人才的能力,您可以为陕西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也可以满足数字需求,并领导国家计划和信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到2020年,陕西“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提出明确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扩大数字经济中的整合范围,并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在新兴技术以及其他新的数字经济技术上促进与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陕西独特的地理优势位于地球的发源地,为了支持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和发展的国家试验区,并鼓励创建大型数据平台,为微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2)政策优势。
自从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为了推动门户经经济,培育枢纽经济,支持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创新发展。
政府给予以下相关政策支持包括深化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等8项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全部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持续优化行政许可(备案)事项;优先支持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类商品,推动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
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篇一: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基于计量经济学的1991年以来的陕西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宏观环境: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xx年全省GDP总量居全国16位(由20xx年的20位提升至20xx的16位),正式跨入国内“万亿省份俱乐部”。
20xx年陕西省人均GDP达2.6万元人民币,突破4000美元大关。
从1978年至20xx年26年间,陕西省人均GDP从87美元起步发展到突破一千美元大关,达到1037美元,又经过5年发展实现突破4000美元的提升和跨越。
20xx年全省GDP总量为14457.84亿元,较上年增速15.51%。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2%,居西部第一。
在全国排名16位,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均GDP为38608元人民币,合6204美元(20xx年末)继续领跑西部,人均GDP(接近湖北省38642元)居全国14位。
分析过程:一、明确研究分析任务分析近二十年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明确陕西省第三产业总值与陕西省总产值的关系。
二、模型设计自变量:陕西省三产总值因变量:总产值建立模型:三、确定统计指标陕西三产总产值陕西省总产值四、模型参数估计五、模型检验R检验:R 2 = 0.995919说明上式的拟合情况较好。
yi变差的99.59%由变量xt解释。
︱R︱=0.99796>R0.05(21-2)=0.4329,表明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显著,检验通过。
T检验: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给定? = 0.05)H0:?1 = 0; H1:?1 ? 0因为t = 68.05606 > t0.05 (19) = 2.093,所以检验结果是拒绝?1 = 0,即认为三产值和总产值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上述模型的经济解释是,对于三产值每增加1亿元,总产值将增加2.783442亿元。
篇二: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浅析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吴春静来源:《职业·中旬》20xx年第03期县域经济是衔接城乡文明、沟通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纽带。
陕西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总体发展战略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0.10% 8.30% 10.20% 9.60% 陕西 全国 13.90% 13.30% 15.80% 14.60% 16.40% 13.60% 14.60% 13.90%
第一讲 陕西经济发展的 条件和总体发展战略
一、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发展结构 陕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三、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步骤 四、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⑴三大自然经济区域 ⑵气候基本特征
国土资源
(二)人文资源和社会条件
1、辉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人口、人力资源 3、科技教育发展状况 4、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状况及社会软环境 5、人文条件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华夏民族的摇篮——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 化的重要发祥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 朝在此建都,历时1180年。 现代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蓝”和重要组成部 分。 陕西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上地下文物 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2、陕西经济结构的特点和问题
⑴基础设施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结构 ⑵产业内部的结构 2010年——9.9 : 53.9 : 36.2 2011年——9.75 : 55.43 : 34.81 ⑶所有制结构 ⑷企业结构 ⑸地区经济结构
基于DEA的陕西经济发展研究
研究 ¨ 孙凯利用 D A对 3 叫; E 0个省进行 了区域创新效 数据包 络分析方法(D A, a n e p et ‘ l E D t E vl m n n — 率评价 , a o A a 对效 率得分进一步分类 , 并且得 出有关 区域创 yi ) C a s C oo 和 R o e 于 17 s 由 hme、 op r s hds 9 8年提 出L , 新与区域经 济情 况 的 内在关 系l 。 [r 1 H. . a 】 J _ 1 ¨ fd ] B T n e
法以相对效率概念 为基础 , 以凸分析 和线形规划 为工 C a s h me 通过引入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 量 e 建立 了 ,
具的一种评价方法 , 用数 学规划模 型计算 比较决 策 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e的 C R模 型 : 应 C 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 , 对评价对象做出评 价 , 能充分 它 考虑对 于决策单元 本身最 优的投入 产出方案 , 因而 能 够更理想地反 映评 价对象 自身 的信息 和特点 , 同时对
收稿 日期 :0 8 7—2 20 —0 8 修 回 日期 :08—1 —1 2H 0 1 7
作者简介 : 梁
立, ,9 3 男 18 年生, 士研究生 , 硕 研究方 向为组织经济分析与区域发展 ; 王安 民, 15 年生, 男,9 9 教授 , 士, 博 研究方 向为组织经济
分析与战略管理研究 。
Y 为 U 的产出要素集合 , 为相对于 . 台湾 6类高技术产业 表现进行 了研究 , 出问题并 提 入要素集合 ,i D M, 指 U 重新构造一个有效 D M 组合中第 个决 策单元 U 出对策 l ; 7 陆玉双 , 黄艳 波应用 D A对江 苏省城市 经 D Mo E 济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 进行 实证 研究 , 揭示 不同城市 的 D M。 U 的组合 比例 。一 S S、 分别为松弛变量 , 为非 阿基 e S 、 0为待估计参量 。 投 入 产 出效 率 差 异 , 出 对 策 调 整 投 入 产 出 的对 米德无穷小量 , 、 一 S 、 提
关中地区带动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研究
长 期 以来 , 陕西形 成 了三大 区域板 块— — 关中 、 陕南 、 北 。由 陕 于 历史 、 自然 环境 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大 区域 经 济发 展 差 异 明显 。 陕 三
南地 区由于 资源 、 交通 等 因素 的 制约 , 济 优势 难 以 转化 成 资 源优 经 l( z n g) 一 .5 6 8 2 0 l 7 —27 12 .7 19 — . 5 88 3 2 90 — .2 5 5 4 4 0 9 否 势 , 0 以来 , 总 量占 陕西省 的份 额 不 断下 降 。 陕北 地 区依 2 0年 0 经济 d 1(z ) 一 5 64… 一 .0 3 4 (I g) 1 3 5 04 2 8 18 — . 29 9 3 3 06 — 868 4 5 2 4 是 i(b ns、 0 4 6 6 . 4 35 — 466 2777 — l6 6 3 22 9 — 90 3 4 2 77 否 靠丰官的能源资源 ,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 , 但是陕北地区产业结构的 d 1(b ) 一 4 8 7 一 4 8 9 (n s ) 5597 … 2 8 1 1 — .0 33 3 4 3 1 — .0 4 2 4 8 3 9 是 单一性 , 定了该 地 区难 以保持经 济 高速发 展 的长期 性 。相 对 于 陕 决 I( n n8) 一 280 2 4 3 7 — 7 19 27 12 — 5 88 3 2 90 — 255 4 4 0 9 否 d i(n ) ( 8 ) n ~ 964 44 4 4 一 .4 8 9 2 8 11 — . 03 3 3 4 3 l — .0 42 4 8 3 9 是 南 、 北地 区 , 中 地 区集 中 了 陕 西省 6 % 的人 口、0 的科 技 实 陕 关 0 8% 力和工 业基 础 , 经济 集聚 程 度 、 济发 展 水 平 、 在 经 对外 开 放 程度 、 交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 量 l(z 、 (n 和 l(b 的 A F 计 中 变 n g) l s) n s) n D 统 通 通讯 、 产业 等方 面具 有明 显的优 势 。关中地 区一 直是 陕 西经 量都 大于 临界 值 , 明序 列是 非平稳 的 , 在单位 根 ; 科技 表 存 而其一 阶 差分 济 发展 的支 柱 , 已形成 了高等 院校 、 研院 所 、 大 中型 企业 相对 d 1(z ) d 1(n ) d I(b ) A F 计 量分 别在 1 1 科 国有 (n g) 、 ( s) 和 (n s) 的 D 统 n %、% 密 集且 能够 辐射 西北经 济发 展 的产业 密集 区 , 全 国区域 经济 发展 和 5 在 %的显 著性 水平下 是平 稳 的。 因此 , (z 、 (n 和 l(b 均 I g) I s) n s) n n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是一 阶单 整变 量 。 () 整检验 。通过 单 位 根检 验得 知 , 中 ( z 、 南 (n 和 2协 关 g) 陕 s) 陕 北(b 的地区 生产总 值都 是 一 阶单 整 的时 间 序列 , 明 , 中地 s) 说 关 区 的经济 发展 水 平与 陕南地 区的经 济发 展水 平之 间、 中地 区的经 关 济发展水平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 稳 定关 系 。 协整 检验 常 用的方 法有 E—G E g —Gagr 检 验法 和 约 翰 ( nl rne) e 森 (oasn 检验 法 。Jhne 检 验法 常用 于检验 多变 量之 间 的协 Jhne) oasu 图 1 关 中 、 北 、 南 占陕 西 省 GD 陕 陕 P的 比 重 整 关 系 , G检 验法 常用于 两 变 量之 间 的 协整 关 系检 验 。本 文 的 E— 注: 数据 来源于《 陕西统计年鉴 2 1} 并经计算得出。 00 . 陕北 地区 生产总 值之 间 的 20 02年 , 陕西省 政府 《 于加 快 “ 线 两带 ” 设 , 现 关 中率 意 图是确 定关 中 的地 区生产 总值与 陕南 、 关 一 建 实 实际上 涉及 到两 组变 量之 间 的协 整 关 系检 验 , 组包 含 两 个 每 先跨 越发 展的 意见 》 出 , 托 关 中 地 区的 科 技 和 经 济 优 势 , 快 关 系 , 提 依 加 对 G检 验 法 符 合 分 析 要 求 。E—G法 分两 步 进 行 : 首 线 两带 ” 建设 , 使关 中地 区率 先崛 起 , 辐射 带 动 陕南 、 北 , 而 变 量 , 此 E— 陕 进 运 L方 协 3) 并 实现 陕西省 经 济跨 越式发 展 。20 06年 , 西省 确 立 了 “ 中率 先 发 先 , 用 O S 法估计 两个 变量 间的长 期均 方程 ( 整回 0 , 陕 关 其次 , 残 差 的平 稳性 , 有 当 残差 为 平稳 序 列 日 , 检验 只 寸 展、 陕北跨 越发 展 、 南突 破 发 展 ” 要 战 略 。 即要 求 关 中 依 靠 自 保 存其 残差 ; 陕 重 变 量 间存在 协整 关系 。 身 的经 济优 势 实现 率 先 发 展 , 通 过 产 业 示 范 、 并 产业 转移 、 业 带 产 协整 回归万 程分 别为 : 动 , 射 陕南 、 辐 陕北 , 即通过 关 中 的经 济 发 展 带动 陕 南 、 北两 大 地 陕 l (n = 一 .8 0 95l ( ̄ o s) g 125+ .4 g g) o () 1 区 的经 济发 展 , 实现 陕西省 经济 的大 跨越 。 最终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刘孝奇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陕西区域经济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出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局面。
说均衡发展,是指关中、陕北、陕南三地区纵向相比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但发展速度又有不同,以2003年为例,西安、宝鸡、咸阳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1%以上,而同处关中地区的渭南却仅为8.2%。
地处陕北地区的榆林、延安的增长速度在14%左右,而陕南地区的汉中、安康平均为8.5%。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速度的差异必将导致经济总量及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而且差距将越拉越大。
若不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措施,发展速度较慢的市区势必将会拖全省经济发展的后腿。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各种不同差异的存在自有其客观必然的一面,但若任其无节制地扩大,必然加剧地区间不平衡从而导致贫富悬殊,地区不安定等消极现象产生。
同时,差异又意味着区域个性,其中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
善于发现优势,并把潜在优势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使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是区域间由失衡走向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陕西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为了更准确地研究陕西区域经济问题,笔者曾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及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陕西传统的三大经济区域重新划分为关中、陕北、陕东和陕南四大经济板块。
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三市和杨陵区;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市;陕东地区包括铜川、渭南和商洛三市;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和安康市。
这四个板块发展的实践也印证了他们具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明显特征。
对上述新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我们选取2003年四个地区各“占全省总人口比重(%)”、“占各市GDP总和比重(%)”、“GDP 平均增长速度(%)”、“人均GDP水平(元/人)”等项指标进行比较,以直观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差距。
从各地区占全省总GDP的份额来看:关中地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43.42%,GDP占各市GDP总和的64.14%;陕北地区,占全省人口14.8%,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1.12%;陕东地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23.49%,占各市GDP总和的比重为12.22%;陕南地区,占全省人口18.29%,GDP占各市GDP总和比重为11.52%。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总结
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要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而在考研地理学中,经济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就陕西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的经济地理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经济地理概述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它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地理因素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陕西省的经济地理特点陕西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北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陕西省的经济地理中,农业、工业和旅游业是三大支柱产业。
1. 农业:陕西省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尤其是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
除此之外,陕西省还以果树及蔬菜种植等为主要农业经济,如苹果、葡萄等水果的种植。
2. 工业:陕西省的工业发展较为活跃,主要以能源、煤炭、有色金属和装备制造为主要支柱产业。
例如,在能源领域,陕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和利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3. 旅游业:陕西省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秦始皇兵马俑、华山、西安明城墙、大雁塔等。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陕西省的经济地理问题与挑战在经济地理的发展过程中,陕西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地理环境问题:陕西省位于地震带和黄土高原区域,地质灾害频发。
同时,水资源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限制了陕西省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2. 区域发展不均衡: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这是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陕西省正致力于加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力度,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四、经济地理学的培养目标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培养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前沿。
2. 培养学生扎实的地理学基本功,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
第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包括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文化独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西部地区则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其中,面积方面,中部地区为132.4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523.6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部地区约有3.5亿人,西部地区约有4亿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中部地区人均GDP为43477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2453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在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来说,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优劣势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压力也较大。
但是这里也拥有着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优势,尤其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部地区则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关于综合交通助力陕西“三个经济”发展的思考
COMOMICFORUM经济论坛关于综合交通助力陕西“三个经济”发展的思考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1韩宁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高鹤明摘要:交通基础设施是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综合交通与新基建、物流、贸易等领域融合发展也是陕西省“三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就陕西省公路、铁路、民航等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希望能为金融支持综合交通的重点领域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还指出区位优势、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是综合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并从探索模式创新、发挥综合经营优势两方面对开发性金融支持举措提出建议。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三个经济开发性金融新基建自2017年9月,陕西省首次提出“枢纽经济、流动经济、门户经济”概念以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已成为陕西推动经济高质:M:发展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枢纽经济的核心嘤义是发展交通运输,门户经济的核心要义是做强贸易、促进交流.流动经济的核心嗫义是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流通,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一T”三个经济”的战略目标即扩大开放;而综合交通的发展程度又显著影响着区域流通和贸易发展.因此在加快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综合交通与新基建、物流、贸易、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陕西省“三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弓摩。
一、陕西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一)公路行业趋于成熟,智能出行将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陕西省各级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新增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约900公里,截至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运营总里程5593公里;新建成通车干线公路500公里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2万公里。
从发勰蚪看,一是高速公路里程增长仍有空间。
根据《陕西省省级公路网规划(2018-2035年)》,陕西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8470公里,目前仍有约2800公里增长空间;二是智戕交通、智能出行等交通领域新基建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向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项目授信21.5亿元,发放10亿元,有效支持了全省高速公路ETC门架、车道改造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单福东(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陕西安康725000)摘要:陕西的三大经济区域,即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由于自然条件、开发程度等不同,有着明显的经济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结建国以来陕西在三大经济区域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与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实施陕西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陕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带及经济布局的差异性,陕西分为三大经济区域: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
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极不平衡。
关中经济区,面积仅占全省27%,而人口占全省60%,工农业生产、商贸、科技、高等教育等经济技术总占全省70%以上。
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性资源却又集中在陕北或陕南。
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80%以上在陕北,水、森林、生物等资源的70%以上又分布在陕南。
这种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资源的空间布局的严重失衡,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SHAN Fudong(Politics - History Department,Ankang Teachers’College,Ankang,725000,Shaanxi,China)Abstract: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refer to Shaanxi central plain,north of Shaanxi and south of Shaanxi. Due to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re exist distinct characters in their economic resources,structureand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 in Shaanxi,it is fundamental to review the problems and the experience we ha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after the liberationof China. Of course,we shouldfollow the general rul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ke strategic adjustment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ities in the three areas. In this way,we can promote their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the new start of economic increase.Key words:Shaanxi;three economic areas;difference;balanced development;develop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一、三大经济区域资源分布及其开发状况陕西三大经济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大,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资源开发的时间先后和程度、水平的差异也很明显。
1、关中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包括位于陕西中部的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呈东西延伸的矩阵,东、西两端分别与山西、河南和甘肃省交界,南北两侧则与本省的陕南经济区、陕北经济区相邻。
面积占全省27%,人口占全省59. 8%,耕地占全省53%〔1〕。
关中经济区地处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我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域之一。
自周至唐代,这里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重点建设的基本经济区。
建国以后,这里一直是陕西的经济重心,也是全国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经济资源分布上,关中经济区优势最明显的是农业资源。
关中经济区介于秦岭与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形成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盆地———关中盆地,又称关中平原。
以渭河为中轴向南北两侧依次出现河滩地、河流阶地、黄土台原、山前冲积扇、石质山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河滩地、河流阶地等地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灌溉条件好,是全省农业的主要生产区。
全省商品粮基地县的79%在关中经济区,商品棉、奶山羊、秦川牛基地县的100%也在关中经济区。
而且,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第一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也率先在这里建成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中地区虽然土地资源条件优越,但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资源————水资源却十分紧缺,存在严重的水、土失衡问题,人口占全省60%,耕地占全省53%,而水资源总量占全省不足20%;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陕南为2730立米,陕北为256立米,关中则不足200立米〔2〕。
全省人均水资源1300立米,关中地区则仅有380立米,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30%,尤其是渭北台原地区,地表经流水量少,地下水源很深而难以利用,干旱程度更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关中经济区肥沃土地的有效利用,制约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
专家估计关中地区因供水不足,每年减产粮食大约6亿公斤。
关中地区经济资源开发早,这里除了较为优越的土地资源外,仅在西部山区和南部秦岭山区有一定的森林、生物和矿物资源。
2.陕北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包括延安市、榆林市,与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及本省关中经济区相邻,土地面积占全省39%,人口占全省14. 5%,耕地占全省27%。
陕北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隋唐以前,这里还是草原茫茫、森林茂密,畜牧兴盛的地区。
隋唐以后,农耕加强,到明末清初,生态平衡开始遭到破坏,这里大面积土地变成沙漠与荒原。
陕北经济区的农业生态产条件较差,北部长城一带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主要以沙地为主,约占全区1/5,在沙丘之间或低凹地方有湖盆滩地,成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而中南部的黄土高原被切割成支离破碎的丘陵山梁,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普遍春旱,虽然夏季高温多雨,但因多属暴雨,致使洪涝灾害频繁,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陕北经济区也是全省缺水地区之一,每亩耕地占有水量约256立米,是陕南地区的1 / 11。
同时,这里的河流含沙量很高,年输沙总量约7亿吨,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在北部长城沿线的西北部一带,由于在沙丘之间或低凹地方在较大面积的湖盆草地,夏季水草十分茂盛,这里成为全省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全省的羊肉、羊皮、羊毛绒的60%以上来自陕北经济区。
总的讲,陕北经济区的农业生产资源条件较差,却有畜牧业生产的资源优势。
然而,陕北经济区最为明显的资源优势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这里的煤炭储量非常丰富,全区各个县市均有煤炭,但相对集中在南北两端。
南端主要分布在黄陵、宜君一带,北端主要集中在榆林市及神木、府谷两县境内,全区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省80%以上,全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大都集中的陕北。
因此,陕北经济区已成为全省、全国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
3.陕南经济区陕南经济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州市,北部和关中地区以秦岭为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河南、湖北、四川、甘肃省相邻,面积占全省34%,人口占全省25. 7%,耕地占全省20%。
陕南经济区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汉江由西向东蜿蜒流过,汉江谷地是陕南经济区的中心地区。
汉江谷地气温温和,无霜期超过230天,加上降水量多,有丰富的汉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土、水稻土,这里是全省最主要的油料及水稻生产基地。
陕南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陕南属长江水系,尤以汉江和嘉陵江为主要江河。
全省地表年径流量426亿立米,其中70%集中在陕南。
每亩耕地占有水量,陕南为2730立米,陕北为256立米,关中地区仅为200立米左右。
由于河流在秦巴山区穿流,河流比降大,陕南的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的50%以上分布在陕南。
陕南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种子植物400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达2000多种,其中药源植物1300余种,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陕南的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占全省约60%。
全省的动物资源也分布在陕南,其中兽类140余种,鸟类360余种,两栖爬行类60余种,鱼类160余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虎、朱鹳等都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
陕南经济区是全省金属矿产基地。
如黑色金属铁、铬、锰、钛等,有色金属钼、铝、铅、锌、铜、金、银等,大都产自陕南。
二、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陕西三大经济区域中,关中经济区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陕北和陕南经济区开发历史较晚,加上交通不便,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但是,三大经济区域的资源条件各有优劣,经济结构各有特色,经济发展也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下面主要就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增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1.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比较比较三大经济区的经济规模,我们主要选用的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三大经济区的工业总值、农业总值之比较: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的资料〔5〕,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总值为1184. 6亿元,关中地区为964. 3亿元,占全省81. 4%,陕北为127. 4亿元,占全省10. 75%,陕南为92. 9亿元,占全省7. 84%。
从工业产值规模看,关中经济区分别是陕南、陕北经济区的10. 4倍和7. 6倍。
200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为464. 9亿元,关中为281亿元,占全省60. 4%,陕北为59. 2亿元,占全省12. 7%;陕南为123. 9亿元,占全省26. 7%。
从农业产值规模看,关中地区分别是陕南、陕北的2. 3倍和4. 8倍,陕南又是陕北的2. 1倍。
(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较:200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18. 57亿元,其中,关中地区为447. 84亿元,占全省的72. 4%,陕北为80. 85亿元,占全省的13. 1%;陕南为89. 88亿元,占全省的14. 5%。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2000年全省三个经济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为97. 16亿元,其中关中地区为70. 78亿元,陕北为15. 04亿元,陕南为11. 34亿元,关中地区分别是陕北、陕南经济区的 4. 7倍和6. 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