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土壤颗粒分析及手测质地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三土壤质地的测定

实验三土壤质地的测定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手测法1. 方式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觉为主,结合视觉和听觉来确信土壤质地名称,方式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辨别。

手测法又有干测法和湿测法,能够彼此补充,一样以湿测为主。

2. 操作步骤(1)干测法取玉米粒大小的干土粒,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使之破碎,并在手指间摩擦,依照指压时使劲大小和摩擦时的声音来确信。

(2)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粒和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量,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依照可否搓成球、条和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判定,现将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手测法标准列于表5以供参考。

表5土壤质地手测法判定标准实验一土壤农化样品的搜集一、目的要求土壤样品的搜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正确与否,直接阻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无应用价值,必需按科学的方式进行采样和制样。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把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搜集和制备方式。

二、仪器用具小铁铲(或锄头)、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钢卷尺、木锤、镊子、土三、方式步骤为了使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在搜集与制备样品的进程中,按“随机”、“多点”和“均匀”的方式进行操作。

样品搜集1. 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必需依照必然的采样线路进行。

采样点的散布尽可能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为宜,在地块面积小,地形平坦,费力均匀的情形下,方可采纳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线路,如图示1-1。

采土点要幸免天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址;采样点的数量一样应依照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不同情形,酌情搜集5~20个点。

2. 采样方式在确信采样点上,先将2~3mm表土刮去,然后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可能一致,将搜集的各土点样在盛土盘上集中起来,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纳四分法,弃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样每一个混合土的质量以1kg左右为宜。

土颗粒分析(筛分法)试验报告

土颗粒分析(筛分法)试验报告
(g)
小于该孔径
土质量百分
比(%)
孔径
mm
留筛土
质量(g)
小于该孔径
土的质量
(g)
小于该孔径
土质量百分
比(%)
占总土质
量百分比
(%)
注:1、表内粗线框内栏目的内容由委托单位提供,其真实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2、检测结果仅对来样负责。
3、如对检测结果有异议,请于报告日期起15日内提出,逾期视为认可检测结果。
土颗粒分析(筛分法)试验报告共1页第1页
有见证送检报告编号:
见证人单位
见证人
试验单位
X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印章复印无效)
委托单位
送样日期
工程名称
报告日期
取土地点
检验标准
试验总质量:g小于2mm土质量=g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 %
粗筛分析
细筛分析
备注
孔径
mm
Hale Waihona Puke 留筛土质量(g)小于该孔径
土的质量
60
2
40
1
20
0.5
10
0.25
5
0.075
2
批准人:审核人:主要试验人:

土颗粒级配数据分析报告(3篇)

土颗粒级配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土颗粒级配是土壤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了解土壤颗粒级配对于土壤工程、农业种植、水土保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土壤颗粒级配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土壤的颗粒组成特点,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在某地区采集土壤样品,共采集10个样品,每个样品的采集地点具有代表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过筛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

3. 颗粒分析:采用筛析法对土壤样品进行颗粒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过筛,筛孔尺寸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075mm、0.02mm、0.01mm。

- 称量每个筛孔的土壤样品重量,计算其占总样品重量的百分比。

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颗粒级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颗粒级配曲线、绘制直方图、分析土壤类型等。

三、数据分析结果1. 颗粒级配曲线:根据筛析法得到的土壤样品颗粒重量百分比,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结果显示,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非均匀分布,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含量较高,而粗颗粒(粒径大于2mm)含量较低。

2. 直方图:将颗粒级配数据绘制成直方图,可以看出土壤颗粒主要集中在0.02mm至0.075mm之间,说明该地区土壤属于粉质土壤。

3. 土壤类型分析: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和直方图,结合相关土壤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地区土壤类型为壤土。

四、结果讨论1. 颗粒级配特点: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呈现出非均匀分布,细颗粒含量较高,这与该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有关。

2. 土壤类型:根据颗粒级配分析结果,该地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壤土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

3. 土壤改良:针对该地区土壤颗粒级配特点,可以考虑以下改良措施:-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 合理轮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分解,改善土壤颗粒组成。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一、试验目的:
1.确定土壤中不同粒径组成和含量,从而了解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力学
性质。

2.了解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的水力性质、保水能力和透水性等方面的
影响。

二、试验原理:
三、试验步骤:
1.取得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空气干燥或用低温烘干去除水分。

2. 将土壤样品通过筛网进行分级筛分,通常使用7个不同粒径的筛网,如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等。

3.对每一个筛孔内的颗粒进行称重,并计算出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的
质量。

4.计算颗粒的百分比通过量和累计通过量,并绘制颗粒质量百分比和
粒径的曲线图。

5.计算土壤的粒径分散系数以及相关的颗粒粒径参数。

四、结果分析:
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反映土壤样品中不同粒径组分
的含量和质量分布。

通过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面的信息:
1.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可以反映土壤的粒径分布特点,比如有无明显的富集粒径,颗粒尺寸的分散情况等。

2.根据颗粒质量百分比曲线,可以计算土壤的粒径分散系数,从而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均匀性。

3.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所得到的结果,结合其他试验数据,可以分析土壤的力学性质、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水力性质等。

总之,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是土壤力学和土壤工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试验之一、通过颗粒分析试验可以获得土壤颗粒组成和颗粒大小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研究土壤性质和工程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土壤样品的采集1.1.1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

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如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

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

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土壤成分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实验设计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设计和操作,初步分析和了解土壤中的成分组成,探究土壤的理化性质,为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2. 实验原理土壤是由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其中颗粒主要包括沙、粉砂和黏土等三种颗粒。

本实验将采用筛选法、热板法和定性分析法,对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检测。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土壤样品- 筛网和筛分仪- 定量分析天平- 热板仪- 蒸发皿- 硫酸亚铁溶液- 盐酸- 硝酸银溶液4. 实验步骤和结果4.1 土壤颗粒分析4.1.1 下筛取约50g的土壤样品,放入筛分仪中,使用筛网将样品筛分,得到粗颗粒和细颗粒两部分。

4.1.2 烘干将颗粒分别放入蒸发皿中,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记录粗颗粒和细颗粒的质量。

4.1.3 求得各颗粒占比根据粗颗粒和细颗粒的质量和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出土壤样品中各颗粒的百分含量。

4.2 土壤有机质检测4.2.1 提取土壤有机质取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进行酸解,使有机质溶解在盐酸中。

4.2.2 硝酸银滴定取一定量的有机质溶液,在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滴定,滴定至硝酸银溶液完全消耗。

4.2.3 计算有机质含量根据硝酸银溶液消耗量与有机质样品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

4.3 土壤酸碱性检测4.3.1 取样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盐酸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一定时间。

4.3.2 酸碱指示剂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5.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分析,我们得到了土壤样品的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和酸碱性等重要信息。

本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颗粒主要以黏土为主,其次是粉砂和沙。

有机质含量较低。

土壤呈酸性。

这些结果对于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土壤成分的特点,合理选择施肥措施,以及针对土壤酸碱性提供相应的调节措施。

土的检测实验报告(3篇)

土的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基本检测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土的工程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是由颗粒、水和空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本实验主要检测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含水率、密度、颗粒组成等,以及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天平- 滤纸- 烘箱- 筛子- 颗粒分析器- 抗剪强度仪- 水准仪- 尺子- 粉笔2. 实验材料:- 土样- 水- 酒精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检测(1)含水率检测a. 称取土样50g,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前后的质量,计算含水率。

b. 根据含水率,计算干密度和总密度。

(2)颗粒组成检测a. 将土样过筛,分别称取不同粒径的筛余量。

b. 利用颗粒分析器,对筛余量进行颗粒分析,得出颗粒分布曲线。

(3)密度检测a. 称取土样100g,放入水中,测量体积,计算密度。

b. 称取土样100g,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体积,计算干密度。

2. 力学性质检测(1)抗剪强度检测a. 将土样制备成抗剪强度试件,放入抗剪强度仪中。

b. 对试件进行剪切试验,记录最大剪切力,计算抗剪强度。

(2)渗透性检测a. 将土样制备成渗透性试件,放入渗透仪中。

b. 对试件进行渗透试验,记录渗透速率,计算渗透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a. 土的含水率对土的工程特性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b. 土的颗粒组成对土的工程特性也有很大影响,如颗粒粒径、级配等。

c. 土的密度是土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直接关系到土的工程特性。

2. 力学性质分析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a. 土的抗剪强度是土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直接关系到土的稳定性。

b. 土的渗透性对土的工程特性也有很大影响,如排水、固结等。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土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检测方法。

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报告

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引言土质学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研究的是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力学特性。

土质学主要研究土壤的组成、结构、水分特性以及与土壤相关的其他性质;而土力学则关注土壤的力学行为,如承载能力、压缩性、剪切性等。

通过对土质学与土力学的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行为,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质学与土力学的实验研究,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力学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加深对土壤行为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1. 土壤颗粒分析实验:该实验主要通过筛分方法,将土壤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类,并计算出不同颗粒级配的百分比。

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特点。

2. 液塑限实验:该实验主要通过塑限试验和液限试验,确定土壤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从而评价土壤的塑性和液性特征。

3. 压缩特性实验:该实验主要通过压缩试验,研究土壤的压缩性质,包括压缩曲线、压缩系数等。

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土壤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行为。

4. 剪切强度实验:该实验主要通过直剪试验或剪切箱试验,研究土壤的剪切强度特性,包括剪切强度参数、剪切曲线等。

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土壤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颗粒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统计出土壤的颗粒级配曲线,并计算出不同级配的百分比。

通过分析曲线和百分比数据,可以判断土壤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特点,进而评价土壤的工程性质。

2. 液塑限实验结果:根据塑限试验和液限试验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通过这些指数的计算,可以判断土壤的塑性和液性特征,为土壤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3. 压缩特性实验结果:通过压缩试验得到的压缩曲线和压缩系数等数据,可以分析土壤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行为。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土壤的沉降计算和地基设计等方面。

4. 剪切强度实验结果:通过直剪试验或剪切箱试验得到的剪切强度参数和剪切曲线等数据,可以评价土壤的剪切强度特性,并分析土壤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颗粒分析试验

颗粒分析试验

(4)各级筛上及筛底土质量总和
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 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 1%; 1%;
计算与制图
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 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 数:
X=A/B*100 式中: 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质量百分数 (%),计算至0.01; ),计算至 计算至0.01; 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 B-试样的总质量(g) 试样的总质量(
直角坐标> 直角坐标>,土的粒径的自然或常用对数 为横坐标.) 为横坐标.)
D60、D30、D10是指从该图上查得 D60、D30、D10是指从该图上查得 的通过率分别为60%、30%、10% 通过率分别为60%、30%、 对应的粒径 对应的粒径。 粒径。
1).工程上把Cu≤5的土看作是均粒土, 1).工程上把 ≤5的土看作是均粒土 工程上把Cu 的土看作是均粒土, 属级配不良;Cu>5时 称为不均粒土; 属级配不良;Cu>5时,称为不均粒土; Cu>10的土属级配良好。 Cu>10的土属级配良好 的土属级配良好。 2) 从工程上看:Cu≥5且cc=1~3的土, 从工程上看:Cu≥5且 的土, 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称为级配良好的土;不能同时满足上 述两个要求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述两个要求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2)将试样过2mm细筛,分别称出筛上 将试样过2mm细筛 细筛,
和筛下土质量。 和筛下土质量。
注:若2mm筛下的土 注:若2mm筛下的土,小于试样总 筛下的土, 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 质量的10%,则可省略细筛筛析; 2mm筛上的土 筛上的土, 若2mm筛上的土,小于试样总质量 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 的10%,则可省略粗筛筛析。

土壤筛分实验报告报告

土壤筛分实验报告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筛分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2. 掌握土壤筛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学习使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土壤粒度分析。

4. 分析土壤粒度组成,了解土壤质地特征。

二、实验原理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度的矿物颗粒组成。

土壤筛分实验是通过将土壤样品过筛,分离出不同粒度的土粒,以分析土壤质地的一种方法。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沙、粉砂和黏粒含量,从而判断土壤的质地。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筛子(孔径分别为2mm、0.5mm、0.25mm、0.075mm)、天平、烧杯、毛刷、滤纸、蒸馏水、烘干箱等。

2.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选取适量样品放入烧杯中,记录样品质量。

2. 筛分过程:(1)将土壤样品放入2mm孔径的筛子中,进行粗筛,筛出大于2mm的土粒;(2)将粗筛后的样品放入0.5mm孔径的筛子中,进行中筛,筛出0.5mm~2mm的土粒;(3)将中筛后的样品放入0.25mm孔径的筛子中,进行细筛,筛出0.25mm~0.5mm的土粒;(4)将细筛后的样品放入0.075mm孔径的筛子中,进行微筛,筛出0.075mm以下的土粒。

3. 计算各粒级土壤质量百分比。

4. 将筛出的各粒级土粒分别放入烧杯中,称量质量,计算各粒级土壤质量百分比。

5. 将筛出的各粒级土粒放入烘干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质量,计算各粒级土壤质量百分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土壤样品质量:50g(2)各粒级土壤质量百分比:- 大于2mm土粒:10%- 0.5mm~2mm土粒:30%- 0.25mm~0.5mm土粒:40%- 0.075mm以下土粒:20%2.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该土壤样品以粉砂和黏粒为主,质地偏细。

沙粒含量较低,表明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土壤筛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了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

土力学实习报告实践成果引言在这次土力学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实践项目,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回顾我的实践经验,介绍我的成果,并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土力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实践项目概述项目一:土壤颗粒分析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分析土壤颗粒的粒级分布及其组成成分。

在这个实践中,我学习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颗粒分析。

我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测量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颗粒级别的比例以及土壤的含水量。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入了解了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其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项目二:单轴压缩试验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来研究土壤的力学性质。

在实践中,我首先收集了土壤样本,并进行了初步的土壤分析。

然后,我使用压缩试验仪对土壤样本施加垂直荷载,并记录了不同荷载下的应力-应变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我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了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理解了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三:剪切强度试验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测定土壤的剪切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

在实践中,我按照规定的过程采集了土壤样本,并进行了初步的土壤分析。

随后,我使用剪切试验仪对土壤样本施加切应力,并记录了不同应力下的应变数据。

在分析数据时,我得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

通过这个项目,我了解了土壤的剪切特性及其与土壤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践成果成果一:颗粒分析结果通过土壤颗粒分析,我获得了土壤样本的粒径分布曲线,并计算了不同颗粒级别的比例。

这些结果对工程设计和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我还分析了土壤样本的含水量,为后续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成果二: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在单轴压缩试验中,我绘制了应力-应变曲线,并计算了土壤的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

这些参数对工程中土壤沉降和变形的预测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我还了解了土壤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压缩行为和强度特性。

成果三:剪切强度试验结果通过剪切强度试验,我得出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应力-应变关系。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土的颗粒分析试验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第一节筛析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或粒组占砂土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的粒度成分,并作为砂土分类及土工建筑选料的依据。

二、基本原理筛析法是利用一套孔径不同的标准筛来分离一定量的砂土中与筛孔径相应的粒组,而后称量,计算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砂土的粒度成分。

此法适用于分离粒径大于0.075mm的粒组。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一套(图1-1);2、普通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3、磁钵及橡皮头研棒;4、毛刷、白纸、尺等。

顶盖2mm 1mm 0.5mm 0.25mm 0.1mm 0.075mm 底盘取走 3 取走412图1-1标准筛图1-2 四分法图解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1) 风干土样,将土样摊成薄层,在空气中放1~2天, 使土中水分蒸发。

若土样已干,则可直接使用。

(2) 若试样中有结块时,可将试样倒入磁钵中,用橡皮头研棒研磨,使结块成为单独颗粒为止。

但须注意,研磨力度要合适,不能把颗粒研碎。

(3) 从准备好的土样中取代表性试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小于2mm者,取100~300g;最大粒径为2~10mm之间的,取300~1000g;最大粒径为10~20mm之间的,取1000~2000g;最大粒径为20~40mm之间的,取2000~4000g;最大粒径大于40mm者,取4000g以上。

用四分法来选取试样,方法如下:将土样拌匀,倒在纸上成圆锥形(图1-2.1), 然后用尺以圆锥顶点为中心,向一定方向旋转(图1-2.2), 使圆锥成为1~2cm厚的圆饼状。

继而用尺划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土样分成四等份,取走相同的两份(图1-2.3、图1-2.4), 将留下的两份土样拌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下的土样约等于需要量为止。

2、过筛及称量(1) 用普通天平称取一定量的试样, 准确至0.1g;(2) 检查标准筛叠放顺序是否正确(大孔径在上,小孔径在下),筛孔是否干净,若夹有土粒,需刷净。

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

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
说明
粒径mm
静置
时间




<0.05



<0.005



<0.002


三、以小于某粒径的颗粒重量百分比数为纵座标,粒径(mm)的对数值为横座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求出各粒组的颗粒重量百分数,以整数(%)表示。
土的颗粒大小分析报告
委托单位名称
试验单位
委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号
试验完成日期
年月日
现场桩号
试验规程
试样描述
试验人签字
审核人签字
一、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记录(筛分法)
筛前总重= g
小于2mm
土重= g
小于2mm土占总土重%= g
小于2mm取试样重= g
粗筛分析
孔径
mm
留筛土重g
小于该孔径的土重%
小于该孔径的土重百分比%
孔径
mm
留筛土重g
小于该孔径的土重%
小于该孔径的土重百分比%
占总土重百分比%
2
60
0.5
40
0.25
20
0.1
10
筛下
5
2

二、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记录(移液管法)
>0.1mm颗粒含量<0.1mm颗粒含量%
停止搅拌时间
悬液温度℃
不同粒径的静止时间
移液开始
时间
25毫升悬液中含小于某粒径的干土重
小于某粒径的含量占土重的%

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颗粒分析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颗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颗粒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技巧;3. 学会使用筛分法、密度计法等实验仪器进行颗粒分析;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密度等参数。

二、实验原理颗粒分析是研究颗粒大小、形状、密度等特性的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筛分法和密度计法进行颗粒分析。

1. 筛分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子,将颗粒按大小进行分离,从而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样品。

根据筛上和筛下样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各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分数。

2. 密度计法:通过测量颗粒在空气和液体中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颗粒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样品(如石英砂、河沙等);2. 实验仪器:筛分器、天平、密度计、水槽、砝码、样品盘等。

四、实验步骤1. 筛分法:(1)将待测颗粒样品过孔径为2mm的筛,分别称取留在筛子上和已通过筛子孔径的筛子下试样质量。

(2)取2mm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粗筛筛析,然后再取2mm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细筛筛析。

(3)按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称留在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1g。

(4)筛后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总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

2. 密度计法:(1)开箱取出密度计主机,配件包括水槽、架子、电源线等;(2)将水槽、架子一一装好,接通电源,按下开机键,显示屏进入开机界面,首先按去皮键减去样品盘重量,后将100g砝码放入托盘进行校准;(3)将塑料颗粒(样品1)放在架子上面显示空气中的重量5.615g,然后按mode 键记录下重量,再将塑料颗粒放入水中显示水中重量0.670g,按下mode键记录下重量。

显示密度值0.893g/cm3;(4)为使数据更加准确,进行二次实验;(若样品需要重复使用,一定要使用酒精浸泡)。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各粒径范围内颗粒的质量分数;2. 计算颗粒的平均粒径;3. 计算颗粒的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8 8 8 8 7 7 7 7 7
14
58 42 26 10 56 43 31 19 8
17
16 16 15 15 14 14 13 13 13
5
35 5 36 9 43 19 55 33 1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6
6 6 5 5 5 5 5 5 5
28
17 8 59 51 43 35 28 20 13
(一)方法原理
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充分分散为单粒 ,并制成5%悬浮液,让土粒自由沉降。经不 同时间,用土壤比重计(又称甲种比重计或鲍 氏比重计)测定悬浮液比重,比重计读数直接 指示比重计悬浮处的土粒重量(g/L)。根据不 同沉降时间的比重计读数,便可计算不同粒径 的土壤颗粒含量。
(二)操作步骤
50
48 46 45 45 45 44 44 42 42
22
21 30 21 20 19 30 19 19 18 30 18 1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19
20 21
1 0
56 56
27
26 26
48
48 48
37
38 39
40
38 37
17 30
17 30 17
48
1.称样:称取通过1mm(卡氏制)或2mm(国 际制)筛孔相当于50g(精确到0.01g)干土重的风 干土样,置于400ml塑料杯中。
2.样品分散:根据土壤酸碱性质,分别选用下 列分散剂:石灰性土壤(50g样品,下同),加0. 5molL-1六偏磷酸钠60ml;中性土壤加0.25mol L-1草酸钠20ml;酸性土壤加0.5molL-1氢氧化 钠40ml。 称取土样加入适当分散剂20ml后,用带橡皮 头的玻棒搅拌成糊状。静置过夜(或半小时) 。以带有橡皮头的玻棒研磨土样(粘质土不少 于20分钟,壤质土及砂质土不少于15分钟), 其后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均匀。
22 23 24 25 2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8
1 18 1 15 1 12 1 10 1 10 1 8 1 6 1 5 1 3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30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48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国际制 50-<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砂粒(2-0.02mm)%=—————————————×100 50 <0.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粘粒(<0.002mm)%=————————————— ×100 50 粉粒(0.02-0.002mm)%= 100-砂粒(%)-粘粒(%)
3.制备悬液:将分散后的土样用软水洗入1000 ml的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即为5%的悬 浮液。放置于平稳桌面上。
4.测定悬液比重 (1)搅拌:先测定悬液温度。然后用特制搅 拌棒上下均匀搅拌悬液1分钟(30次),使悬液中 颗粒均匀分布,搅拌时,如悬液发生气泡,迅 速加入1—2滴异戊醇消泡。 (2)读数:搅拌停止立即取出搅拌棒,并记 录时间(土粒开始沉降的时间),按表1所列温度 、时间和粒径的关系,选定测比重计读数的时 间,分别测出<0.05、<0.01、<0.001毫米等 各粒级的比重计读数。每次读数前30秒,将比 重计轻轻放人悬液中,使其不要上下浮动,时 间一到迅即读数。读数后取出比重计,以免影 响土粒继续下沉。 注意:只搅拌一次,读三次数。
实验三 土壤颗粒分析 及手测质地
土壤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粒级颗粒组成的,各
粒级颗粒的相对含量即颗粒组成,对土壤的水 、热、肥、气状况都有深刻的影响。土壤颗粒 分析即是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并以此确定土 壤的质地类型。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 颗粒组成,同时练习手测质地方法。
一、土壤颗粒分析
(比重计速测法)
2.各级土粒含量计算
(1)卡氏制
50-0.05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砂粒(1-0.05mm)%= ————————————— ×100 50 <0.01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物理性粘粒(<0.01mm)%=————————————— ×100 50 48小时的校正读数 粘粒(<0.001mm)%=————————————— ×100 50 粗粉粒(0.05-0.01mm)%= 100-砂粒(%)-物理性粘粒(%) 中、细粉粒(0.01-0.001mm)%=物理性粘粒(%)-粘粒(%)
48 48
表2 在不同温度时各粒级颗粒的比重计测定时间表(国际制)
时 间 温 度 ℃ 5 分 9 秒 30 时 17 分 36 粒 径 <0.02 <0.002 时 间 温 度 ℃ 18 分 6 秒 37 时 12 分 14 粒 径 <0.02 <0.002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表1 在不同温度时各粒级颗粒的比重计测定时间表(卡氏制)
时 间 温度 4 5 6 7 8 分秒 ℃ 1 32 1 30 1 25 1 23 1 20 43 42 40 38 37 48 48 48 48 48 分 小时 粒 径 <0.05 <0.01 <0.001 时 间 温度 ℃ 分秒 55 54 54 53 51 分 25 24 30 24 23 30 23 小时 48 48 48 48 48 粒 径 <0.05 <0.01 <0.001
(四)质地分类及定名
1.卡氏制 根据各级颗粒的百分含量,划分质地 类型。 第一步:根据物理性粘粒含量,划分大 的质地类型,标准如下: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9 9
56
3 2 5 50 35 20 7 53 40
16
17
6
6
57
47
12
12
523329来自30547
59
9
9
28
16
5.空白校正:另取一沉降筒,加入与处理土样 等量的分散剂,用软水稀释至1000ml,比重 计读数即为空白校
(三)结果计算
1.比重计校正读数 比重计校正读数=比重计原读数-空 白校正值 (注:空白校正值包括分散剂校正值 和比重计校正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