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史课后答案(问答题)

一、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小农经济由小农的生产与生活组成。生产即是指小农的主业和主要副业——粮食和纺织原料及其成品生产,生活则是小农经济所赖以生存的更多的必要条件。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小农家庭的人口规模及其贫困

汉代以后,小农经济基本被认为是五口之家而且家庭普遍贫困。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小农经济的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小农除了在生活上尽量减少开支,也必须在农业生产投入上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虽然赋税制度经历了户调制、租用调制、两税法、一条鞭、地丁制等形态的演化,但其中却包含着赋税绝对值的增长。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小农的产出不仅指粮食产出还应当包括各项农副产品的产出,如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在日益窘迫之下,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于副业。

5、国家针对小农副业所做的制度安排

赋税和地租剥削的加重,必然使小农经济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副业。而为了稳定财政收入,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会以大规模的制度安排来促进小农农副业的恢复和稳定。

二、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社会“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以个体小农经济精耕细作为特色,是一种劳动力高度密集型的集约农业。这种集约农业最显着的两大优势是单位面积产量与耕地复种指数都很高。

1.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也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并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1)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的萌芽期,以黄河流域“沟洫农业”为其主要标志。

(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精耕细作技术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3)隋、唐、宋、辽、金、元精耕细作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4)明清精耕细作深入发展期,主要特点是适应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中国传统农业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优势就在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1)中国传统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驯化了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良品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栽培植物的重要发源地和食物品种资源最富有的国家。

(2)中国传统农业在利用土地、保持地力方面创造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在人多地少的中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很早就选择了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世界上土地利用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3)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成就还突出体现在粮食亩产量和投入产出比上升。

此外,中国传统农业还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编着了大量的农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农业典籍最丰富的国家。

三、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地权变动趋势

1.土地买卖机制

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在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进入交换领域,开始商品化。特别自唐宋始,土地买卖更是合法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2.土地兼并机制

指各种社会财富不断地产化、土地占有不断集中化。土地兼并早在秦汉时代就已产生,这种兼并土地的经济活动几千年来始终没有终止。

3.土地离散机制

是指通过土地买卖或其他方式,使土地占有规模日趋小型化、分散化的一种趋势土地离散机制是使我国传统社会一直未能出现稳定的大地产的重要原因。

四、试述中国传统社会租佃制度及其演变过程(P35)

五、论述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及其特征

发展阶段: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汉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记不住要反映在铁器的广泛使用、丝制品的发展与造纸工业的创建三个方面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矿冶业、雕版印刷工业以及纺织业的规模扩张及印染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突出发展反映在制瓷、棉纺织等生产领域。

发展特征

1、手工部门不断增加

在原始社会,手工业种类很少,后来逐渐增加了冶铜业、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

1、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

任何一个手工业部门,不论早晚,一旦创立他的生产技术都是在不断进步的,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其生产单位内部的劳动分工,都是渐趋稠密的。

2、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厂手工业的出现

从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

3、官府手工业于民间手工业的同时并存

自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就有官府手工业的存在,在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官府都没有作坊,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有了进一步发展,民间手工业者不断从农村中分化出来,向城市集中,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到明清时期,机关官府收购工业纵向发展,民间手工业不断发展,但二者并存的发展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4、经济中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后逐渐移至南方,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生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至南方。

六、简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与历史上整个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商业中心也逐渐南移,这一过程,三国南

朝始见征兆,唐后期加快发展,到宋代乃告完成。

2、商业活动现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唐时加快,明清

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一直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

3、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精英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奢侈品为

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加,行业细分,为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的地位提升。

4、在农村,商品交换开始只是为数不多的,小区域短距离,产销直接见面的余缺调剂,

主要商品通过商品远销于农村的只是少数,后来才有较多的种类商品销往农村市场。

5、商业也开始时一般局限于流通领域,到传统社会末期逐渐与生产过程结合,如向小

生产者预购、订货、贷款、当包买商等。

七、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制度及其对其时商业发展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