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规范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3689e3cc175527062208aa.png)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c8117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a.png)
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健康管理与监测措施
健康检查
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病危害对健康的影响,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监测与检测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监测 和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 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应急处理
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减轻事故对劳动 者健康的影响。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 和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同时,需要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 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 有效实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03
有毒物质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氨气等,长期接触可引起 中毒症状。
有害粉尘
如煤尘、水泥尘等,长期 吸入可引起尘肺病。
有害气体
如甲醛、苯等,长期接触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中毒 。
物理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噪声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可引 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
振动
长期接触振动可引起手部 麻木、肌肉疲劳等症状。
高温
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降低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机会 。
个人防护措施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01
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使用低毒或无毒原料
02
优先选择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和产品,避免使用有毒或高毒
物质。
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
03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防护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正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84e7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f.png)
数据收集与分析
说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如何 利用数据评估风险和制定防控措施。
评价结果与建议
总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果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及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评价方法,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与健康,旨在保 护工人价规范介绍
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规范要求,包括评价目的、程序、内容和结 果分析等。
相关法规和标准
详细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确保评价工作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评价方法及步骤
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常用方法和评价步骤,包括现场勘查、数据 收集、危害辨识与评价等。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性
阐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性,包括保障工人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工作环境质量等方面。
常见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 价指标
介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的指标,例如噪声、尘肺、有害物质等, 以及评价指标的含义和限值要求。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1bc496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d.png)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是指对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护领域的现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护工作,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重要性在于:1、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现状,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护工作;2、可以及时发现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改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护状况;3、可以及时发现用人单位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组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用人单位要组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根据职业病防护规定,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并确定评价周期。
2、组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应具备职业病防护知识和能力,并经过专业培训。
3、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防护规定,评价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包括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等。
4、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
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必须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病防护规定,组织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及时发现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实例: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显示,该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足,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根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该用人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完善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从而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四、总结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的实施,对于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46502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8.png)
制定评估方案
实施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其 产生、分布、浓度(强 度)及对接触人群健康 的影响。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现 场调查数据、检测数据 等,为评估提供依据。
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 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 包括评估目的、内容、 方法、时间安排等。
按照评估方案进行现场 调查、检测、采样等工 作,获取相关数据。
意义
职业病危害评价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企 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2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危害识别方法
工程分析
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料、中间品、产品、副产品等的具体组 成、性质、数量等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关键环节和部位。
监测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环境等因素,制定符 合实际的监测方案。
监测频率与周期
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周期,确保及时掌握职业 病危害状况。
监测点设置
根据监测目的和方案,合理设置监测点位和数量 。
监测实施步骤
包括采样、运输、分析、数据处理等环节,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03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监测技术
检测技术与方法
01
化学因素检测
包括有毒物质、粉尘、噪声、振动等检测,涉及采样方法、分析技术
和仪器设备。
02
物理因素检测
量仪器和评价方
法。
03
生物因素检测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检测,涉及培养基制备、分离培养和鉴定技
术。
监测方案与实施
职业卫生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接触人群的 职业健康状况,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506c8551a37f111f0855b52.png)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ﻫ 1.总则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ﻫ1.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ﻫ1.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ﻫ2.1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ﻫ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ﻫc.其它有关资料。
2.2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2.3准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ﻫ备ﻫ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c.编制预评价方案.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ﻫa).建设项目概况;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ﻫ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2.4评价ﻫ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ﻫa.工程分析;ﻫb.职业卫生调查;ﻫ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ﻫ2.4.1工程分析ﻫ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ﻫ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ﻫ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ﻫ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本(3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2c9f4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f.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本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规定了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监测评价频率,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评价目标1. 确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暴露水平;2.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和职业病的患病风险;3. 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价方法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采用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和工作现场等环境进行采样,分析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
2. 劳动者暴露水平的评价:通过个人空气采样、生物监测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劳动者暴露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评价。
3. 职业病发病率的评价:对工作场所职业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患病比率。
4. 职业病危害现状变化趋势的评价: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
四、评价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评价: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因因素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和暴露水平的评价: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工作场所的浓度和劳动者的暴露水平,并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进行比较。
3. 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评价:通过调查和统计,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的患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发病率和病种等。
4. 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评价:利用监测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变化趋势,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变化、职业病发病率的变化等。
五、评价标准1.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劳动者的安全。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7b2bdb2cc58bd63186bd35.png)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与内容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3 术语和定义GBZ/T 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Z/T 22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用人单位employing unit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3.2 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5f0e1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a.png)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75f8377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3.png)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引言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身体产生的有害影响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一、背景职业病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损失和死亡,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用人单位应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评价,以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
二、评价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旨在了解用人单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促进用人单位建立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评价内容1.工作场所环境评价:分析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光照等,评估对员工工作的潜在危害。
2.工作过程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加班情况等,评估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3.劳动操作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劳动操作过程,包括人机工程学评价、操作规范性评价等,评估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影响。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分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评估员工长期接触这些因素的风险程度。
5.职业病发病情况评价:分析用人单位职业病发病情况,包括职业病检出率、工伤率等,在此基础上评估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控的有效性。
四、评价方法1.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员工的职业病史、接触危害因素的情况、就医情况等,了解员工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感知和满意度。
2.现场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工作场所、观察工作过程、检查工作环境等,获取直观的信息和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现状。
3.实验室分析:对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采样、分析,评估其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
4.统计数据分析:通过分析用人单位的工伤率、职业病检出率等统计数据,评估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五、评价结果在完成评价后,用人单位应根据评价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卫法监发[2002]6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6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37d15f804d2b160b4ec025.png)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总则1.1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评价的方法和要求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及本规范的规定。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2.1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c.其它有关资料。
2.2 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2.3 准备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c.编制预评价方案。
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a)。
建设项目概况;b)。
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c)。
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d)。
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2.4 评价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工程分析;b.职业卫生调查;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2.4.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2.4.2 职业卫生调查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2a7f9585022aaea998f0f9e.png)
3.县(市、区)安全监管局负责 投资不到2000万元的其他建设项目; 省辖市安全监管局安排的其他建设项目。 4.省直管县负责 投资不到1亿元的建设项目; 省安全监管局安排的其他建设项目。
9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关于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工作的通知 》(皖安监健[2013]51号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提要
一.职业卫生“三同时”、现状评价概念及相关规定 二. 《关于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51号 ) 三.《关于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的通知》(皖
安监健[2013]48号)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预评价导则 、控制效果评
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职业卫生“三同时”、现状评价概念及相关规
定
3、国家相关法律规章规定 1)《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修订)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 号,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
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
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投资不到1亿元的建设项目; 2)中央在皖及省属企业投资不到1亿元的建设项
目; 3)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4)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不到10亿元的其他建
设项目; 5)省安全监管局安排的其他建设项目。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关于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工作的通知 》(皖安监健[2013]51号 )
(二)、职业卫生“三同时”服务单位要依法规范服务行为(6) 1.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04a8a8c97f1922791688e8c1.png)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已经投产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煤矿用人单位除外)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本导则规定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内容、方法、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防治相关管理规定,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工作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4.1 目的4.1.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4.1.2 明确用人单位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1.3 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1.4 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和职业病危害申报提供依据。
4.2 基本原则4.2.1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用人单位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2.2 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4.2.3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应在用人单位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并能达到最初设计的生产负荷条件下进行。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5f62ac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5.png)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引言在工作中,职业病危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制定了使用技术导则的要求。
本文档将介绍用于评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的技术导则。
概述职业病危害指的是在工作场所中由于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评价职业病危害的现状是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工厂、企事业单位、学校等。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物的种类和浓度、工作环境的条件、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等。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步骤一:确定评价目标和范围在开始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
具体包括要评价的用人单位、评价的时间、评价的重点等。
这些目标和范围的确定有助于开展评价工作。
步骤二:搜集相关资料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工艺流程、物料清单、安全检测报告等。
这些资料可以提供评价所需的依据。
步骤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关键步骤。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包括危害物的种类和浓度、工作场所的通风情况、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等。
同时,还要收集劳动者的健康信息,包括职业病的发病情况、症状等。
步骤四:分析评价结果在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完成实地调查之后,需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物的浓度进行评估、对工作环境的条件进行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的评价结果。
步骤五: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改进劳动条件、增强监督管理、加强劳动者健康教育等。
通过实施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结论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是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工作。
使用本技术导则可以帮助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用人单位能够重视职业病危害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251e0d0384868762caaed5f7.png)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0-20152015-03-6发布2015-09-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与内容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3术语和定义GBZ/T 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Z/T 22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用人单位employing unit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3.2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及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ac13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b.png)
1、结论 2、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
➢ 收集资料 ➢ 制定评价控制效果方案 ➢ 工程分析 ➢ 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 得出控制效果评价结论 ➢ 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资料的收集
➢ 项目的批准文件 ➢ 项目的技术资料 ➢ 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往往按照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也可按照 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的分布进行评价单元的 划分。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续 )
由于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用的“规则”来规 范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因此会出现不同的 评价人员对同一个评价对象划分出不同的评 价单元的现象。
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
目的和意义(续)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人们的法律 意识还较为淡薄,职业病危害形势仍较为严重, 实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客 观要求,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根本 措施,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实施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是保证建设项目职业 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将大大提高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和科学水平。
➢ 总平面布置 ➢ 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
、用量或产量 ➢ 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 ➢ 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
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 ➢ 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 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 分析和评价; ➢ 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 ➢ 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规范
一、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三、评价范围
以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用人单位外包(委)工程,以及辅助生产岗位均应纳入评价范围。
(一)评价内容
1、总体布局
2、设备布局
3、建筑卫生学
4、职业病危害因素
5、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
6、职业健康监护
7、个人防护用品
8、辅助用室
9、职业卫生管理
(二)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的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按照AQ/T 8008-2013附录A、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执行。
安环部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