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地层学-同位素年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Ar * 1 40 K
◊上式中: ◊40Ar*——放射成因40Ar ◊40K——样品中实测40K ◊λk——k层电子捕获衰变常数 ◊λ=λk+λβ——总衰变常数 ◊t ——时间
•由于Ar是气体,后期地质作用或大气Ar的 混入常导致K-Ar 年龄的偏高或偏低,因而 常采用等时线法来获取测试对象的可靠年 龄。
不同样品40K-40Ar等时线上40Ar的 过剩或丢失
40Ar
过 剩 氩 丢 失 氩
40K
三、钾—氩年龄数据解释
• (一)钾氩计时的适应性 • 随着钾氩年龄资料的大量积累,出现了 不少与野外地质现象不相符的情况。这 主要是由于氩丢失引起的年龄变年青, 从机理上看,放射成因氩的丢失有二种 情况:
一是连续的扩散,这是由长期的缓慢冷 却造成的;
二、钾-氩法的原理和年龄计算
钾-氩计时是最早用于测定岩石、矿物的计 时方法之一。由于其放射成因子体是气体, 用物理方法易于比较准确的测定;加之含钾 矿物普遍存在,在同位素年代学发展的早期, 钾-氩计时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K有3个天然同位素:39K、40K和41K,其中 40K为具有双衰变性质的放射性同位素:
•
•
40K
40Ar(11.2%)
λk=0.581×10-10/年 λβ= 4.962×10-10 /年
•
40Ca(88.8%)
40K总的衰变常数为: λ= λk+ λβ = 5.543×10-10 /年 对于封闭的K、Ca、Ar衰变体系,在t时 间内形成的放射成因 40Ar*和40Ca*的增长 可用下式表示: 40Ar*+40Ca*= 40K(eλt-1)
• 具单程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 • 组成衰变系列的放射性同位素 • 宇宙核反应所生成的放射性同位素
二、放射性衰变定律
(一)单程衰变 1,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减公式: 对于任何放射性同位素,其原有的数量将随 时间的推移变得愈来愈少;另一方面,放射成 因的稳定同位素的数量则不断增多。
实验证明,在极短的时间间隔t到t+△t内, 放射性母体原子数N的变化△N与这时的原 子数N和这段时间△t成正比,即△N∝N△t ,写成等式:
• C,样品停止14C交换后就保持封闭,不 再受到周围环境和后期作用的影响。因 而可以把A0看作常数,其数值为现代碳 的14C放射性比度13.56dpm/g
三、 14C法的应用范围和对象
• 由于半衰期的限制,14C法测年的范围一般 不超过五万年,主要应用于第四纪地质研究 以及古地理、古气候、海洋、考古等方面。
Ar有3个天然同位素:36Ar、38Ar和40Ar, 均为稳定同位素。
大气氩的组成是恒定的,其丰度为:
40Ar=99.6%
38Ar=0.063%
36Ar=0.337%
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为: 40Ar/36Ar=295.5(被称为尼尔值) 38Ar/36Ar=0.1880 尼尔值用来作为校正大气氩和质谱测定的 基础。
钾长石
• 全岩也是K-Ar年龄测试的较好对象。
• 全岩年龄通常偏低,但某些浅成岩中,因 单矿物分离较困难,用全岩较为合适。特 别是某些新生代玄武岩,用K-Ar法可得 到理想的年龄。
K-Ar法有很宽的年龄范围,陨石年龄、最古 老岩石的年龄都可用K-Ar法测定。对非常古 老的岩石,K-Ar法不很理想。
测定中、新生代岩石年龄是 K-Ar 法的最合适 范围,特别是 60 百万年以内的新生代岩石, K-Ar 计时几乎是唯一能准确测定的主要计时 方法 。目前所测定的最年青样品(火山岩中
的透长石)可以比较准确的测定至1-10万年。
第三节
•
14C法(放射性碳法)
14C法是测定年轻样品年龄的一种重要方
法,该法可精确测定最近2-5万年内样品 的年龄。随着测试精度的改进,测年范 围可扩大到距今6-8万年的样品。
(三)变质岩年龄
变质岩的钾氩年龄解释,同变质温度有很大 关系。
低级变质作用中 形成的 含钾云母 适合年龄测
定,但需区分碎屑成因和变质成因。
高压低温地质作用下 的岩石往往有继承氩的
存在,不易获得合适的样品。
中高级变质岩石中,已达到化学和同位素的 平衡,变质温度超过K-Ar计时的封闭温度, 因此得到的都是冷却年龄。 中高级变质岩石中,一般的冷却年龄顺序是:
•
14C法测年的主要对象是几万年以来发生过
14C交换的含碳物质,如:
• A,木头、木炭及泥炭等植物残体是较理想 的样品;其它生物残体也是合适的选择; • B,古代陶瓷及金属器具因用木炭烧制熔化, 亦可用此法测定; • C,富碳元素的沉积碳酸盐类等也是该法应 用对象。 • 下表是一些14C法测年样品及其用量:
dN N dt
得到:
ln N ln N 0 dt
Fra Baidu bibliotek
这是以lnN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的 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λ。
将上式化为指数形式,则得
N=N0e-λt 或 N0=Neλt
这个式子表明,任何放射性同位素随时 间按指数规律而衰减。这就是放射性衰 变定率。
2,放射成因子体同位素的 增长公式
• 由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子体同位素的增长公式 得:
• D-D0=N(eλt-1) • 整理得: • eλt=(D-D0)/N+1 • 则有
D D0 1 D * t ln 1 1 N N 1
• 上式即为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公式。
• 式中:
物质类型 木头与木炭 谷粒、种子、硬果壳、草、细枝、 布、纸、兽皮、烧锅的骨头 与土壤混合的有机物 泥炭 象牙 碳化了的骨头 骨头(骨胶质) 贝壳(无机碳) 贝壳(有机碳) 湖灰泥岩、深海、深湖沉积物 陶瓷与铁
用量 25g 25g 50-300g 50-200g 50g 300g 1000g或更多 100g n.kg 不固定 2-5kg
二是阶段性不连续丢失,主要是后期地 质作用使封闭体系遭到破坏。
(二)冷却年龄
在缓慢冷却情况下,当矿物岩石处于较高温 环境时,放射成因氩的积累和由于分子热运 动导致的氩扩散数量相当,矿物中不能保存 放射成因氩。 只有当岩石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体系 中因扩散作用而引起氩的丢失与放射成因氩 的积累相比可以忽略时,K-Ar时钟才能启 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年龄即被称为冷却年 龄,或称封闭年龄、保存年龄。
N N t
式中λ是衰变常数,负号表示原子数随时 间不断减少。
在△t很小的情况下,上式可写成微分 方程
dN N dt
式中-dN/dt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率,
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衰变掉的放射性母 体原子数。
设t=0时放射性母体的初始原子数为N0, 衰变进行到时间t时剩下的未衰变母体的 原子数为N,对上式积分:
化学地层学
内容
• 元素地层学
• 同位素地层学
• 地质界线化学地层学
• 气候变化与地球化学 • 化石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地层学
第一节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基础
地球物质中的核转变中有放射性衰变、重核 裂变和各种类型的核反应,这些过程使一些同 位素增多或减少,从而导致了地球的化学成分 和同位素的天然性衰变。 我们可以通过岩石、矿物等物质中放射性同 位素及其子体丰度的变化来测定其年龄。
• A0是处于交换过程中的生物样品的碳的 放射性比度,常以每克碳每分钟衰变次 数为单位:dpm/g
• A则是测得的含碳样品中的放射性比度 • t是样品碳停止14C交换以来所经历的时间, 通常称为14C年龄。
•
14C计时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的:
• A,14C在所有发生交换的储库中均匀分布、 不随地理位臵和物质种类而变化; • B,若干万年以来,大气CO2的14C放射性比度 不随时间而变化,样品初始放射性比度A0与 现代碳的比度相同;
白云母 Rb-Sr 年龄>白云母 K-Ar 年龄>黑云 母K-Ar年龄
五、钾-氩法对年龄样品的要求
适合K-Ar测年的样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矿物含K量大 含K矿物形成后即处于封闭状态 地质温度不能太高 (<100-200℃) ,以尽可 能保存放射成因Ar
各类云母
角 闪 石
辉石
海绿石
自 然 界 14C 的 循 环
• 这时,由于14C的放射性,生物遗体或碳酸 盐中的14C将会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 即放射性的14C通过β衰变又形成14N: •
14 C→14 N+β6 7
• 其衰变常数和半衰期分别为:
• λ=1.209×10-4/年
• T1/2=5730年
• 放射性碳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计时的。 其计时方程为:
☺由于 40K衰变为 40Ar* 和 40Ca* 时分别具有 不同的衰变常数λk和λβ ,故上式中λ为其 总衰变常数,即: ☺λ= λk+λβ ☺仅仅对于放射成因40Ar*而言,则有:
40
k 40 t Ar k(e - 1)
◊由上式得K-Ar法计年公式:
1 t ln k
式
三、放射性年龄的基本公式
当岩石或矿物在某次地质事件中形成时,放 射性同位素以一定的形式进入岩石、矿物内, 以后不断地衰减,随之放射成因稳定子体逐 渐增加。
• 同位素地质年龄是利用天然放射性同位素衰 变规律来测定岩石和矿物形成后,其中的母 体和子体保持封闭状态的时间。同时,岩矿 中现有的母体同位素量和子体同位素量可通 过测试获知,岩矿结晶时已经存在的子体同 位素量也可通过同类对比获知。
• 一、自然界的碳:
• 自然界有三种碳同位素:
•
• •
12C:98.89%
13C:1.11% 14C:1×10-12%
• 其中14C是宇宙成因的放射性同位素,其 半衰期只有5730年,因而自然界只有次生 的14C 。它是宇宙射线的热中子在大气圈 上层(12-16km)与大气氮通过(n,p) 反应生成的:
• 生成的14C通过各种氧化作用、同位素交换 反应迅速进入CO2气体中,随后通过如下的 途径进入地球的生物圈、岩石圈等各圈层:
• A,14CO2→植物光合作用→动物食物链
• B,14CO2→溶于水→碳酸盐沉淀作用
• 这样14C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及岩石圈中 交换循环,并最终达到平衡。 • 下述情况下, 14C的动态平衡将中断:
测年是同位素地球化学基本应用之一,其 中以K-Ar法、Rb-Sr法、U/Th-Pb法等应 用较广,还有多种已有效应用或正在完善 的测年方法,如铀系不平衡法、裂变径迹 法、碳-14法等。
一、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 已知67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中21种(Z< 79)具有单衰变,其余46种属于重元素(Z> 79)组成的三个衰变系列。 • 已知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按其衰变特点和 成因可分为三类:
• N——现有母核数 D——现有子核总数
• D0——初始母核数 D*——放射成因子核数
• λ——衰变常数 t——岩石/岩体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意义在于:
岩矿在地质事件中从水溶液或岩浆熔体 中沉淀、凝固、结晶,或者在固态情况 下重结晶、改造或化学反应的时候起, 一直到现今所经历的时间。
第二节 钾—氩衰变体系
• 实际应用时, N0为未知数。但母体衰变所产 生的子体同位素数D*以及衰变后剩余的母体 数可以通过测试手段测定。同时,从同位数 数量上讲: • N0=D*+N
• 将这个式子代入前式即得: • N=N0e-λt=(D*+N)e-λt • 上式化简得: • D*=N0-N=N0(1-e-λt)=N(eλt-1) • 上式即为放射成因子体同位素的增长公
• A,对于岩石圈中的碳,碳酸盐沉积之后, 由于14C的半衰期只有5730±40a,因而进 入岩石圈的14C经过一定时期14C将耗尽;
• B,对于生物圈中的碳,在生物体内,由 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不断地与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生物体的14C能够保持动态的 平衡;当生物体死亡,14C 的补给亦将中 断。
一、自然界的钾和氩 K有3个天然同位素:39K、40K和41K。研 究表明,无论来源如何,K的同位素组 成在现代实验误差内保持不变,即:
•39K:40K:41K =93.2581﹪:0.01167﹪: 6.7302﹪(原子比值);
•40K/K=0.01193﹪(重量比值)
•40K/K=0.01167%(原子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