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程序
行政诉讼的过程范文
行政诉讼的过程范文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人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诉讼活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过程。
一、起诉阶段1.起诉条件确定: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损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申请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2.诉讼请求确定:申请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即要求法院撤销或变更行政行为,或要求行政机关承担法定的赔偿责任等。
3.诉讼材料准备:申请人应当准备好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在内的诉讼材料,并按照法院要求进行必要的复印、盖章等手续。
4.提起诉讼:申请人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将无法受理。
二、立案阶段1.受理登记:人民法院收到申请人的诉讼材料后,将进行受理登记,并开具《立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2.法院审查:法院将对申请人提交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确认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后,决定是否立案。
3.立案决定:法院在审查期内,及时向申请人发出《立案受理通知书》,并将案件立案登记,正式成为法院受理的案件。
三、庭前准备阶段1.传唤行政机关:法院根据案件需要,将传唤行政机关出庭,告知其应当提交的相关材料,并安排合理的时间。
2.提交答辩状: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传票后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对申请人的诉讼请求进行答辩。
3.开庭通知:法院根据案件进展情况,通知申请人与行政机关参加庭前会议或庭前准备事宜。
四、庭审阶段1.庭前会议:在庭前会议上,法院将调解双方争议,促使行政机关充分仔细考虑自己行使行政权力的依据和程序是否合法,并协调申请人与行政机关就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达成和解。
2.开庭审理:如庭前会议未能达成和解或申请人不同意和解,法院将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陈述,并查证相关事实。
3.法庭辩论:庭审期间,将进行申请人、行政机关及其他相关方的辩论,包括证人的传唤、鉴定意见的出具等。
4.结案:法院根据庭审情况,进行协商、调解或宣判决定。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在国家行政机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纠纷时,行政诉讼程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途径。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程序,并阐述其中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立案阶段1. 起诉状的提交:当申请人准备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行政法院递交起诉状。
起诉状应包含以下内容:标明所在地行政法院的名称、申请人和被申请机关的名称、具体的请求事项和理由、相关证据证明材料等。
2. 立案审查:行政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将对起诉状进行审查。
审查的目的是确定起诉状的形式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判断是否满足立案的条件。
3. 立案决定:行政法院在审查起诉状后,会作出立案决定。
如果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受理该案件,并发出立案通知书;如果不满足立案条件,行政法院将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二、庭前准备阶段1. 传唤和告知:行政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传唤当事人到庭,并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法院的相关规定和程序要求。
2. 调解和和解: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鼓励当事人进行调解和和解。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行政法院会制作和解书,并在协议内容上签字或盖章,使和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 证据交换:在行政诉讼中,证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要求双方交换相关证据材料,并制定证据交换清单。
双方应按照行政法院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 举证期限: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明确确定举证期限,并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如果当事人逾期未提供证据,行政法院将不予考虑追加的证据。
5. 庭前质证:在庭前准备阶段,行政法院会安排双方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以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为庭审提供依据。
三、庭审阶段1. 开庭通知:行政法院在确定开庭时间后,会向双方发出开庭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指定时间到庭参加庭审。
2. 庭审程序:行政法院在庭审中按照程序进行,首先由原告陈述起诉的理由和请求,被告对起诉进行答辩,双方质证证据,举证人作证,法庭质询当事人等。
行政诉讼的具体程序与相关规定
行政诉讼的具体程序与相关规定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要求人民法院裁决的诉讼活动。
在我国,行政诉讼具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行政诉讼的程序和相关规定。
一、行政诉讼的程序1.起诉在行政诉讼中,起诉是必须的第一步。
起诉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用书面形式。
如果起诉以书面形式进行,起诉书应列明起诉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所、联系方式等信息,要求被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供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及理由并要求撤销或改变该行政行为,同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和证据。
2.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起诉之日起七日内予以受理,并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诉行政机关。
被诉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并一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和证据。
3.调解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应当及时将案件调解。
调解可以采取书面、口头等方式。
如果调解成功,则需要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各方。
4.举证在行政诉讼中,举证是双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起诉人应当在起诉书中附上证明材料和相关证据,如无法提供证据,需要说明原因。
而被诉行政机关也应当在答辩状中提供相关证据,如无法提供证据,则需要说明原因。
5.庭审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中,被诉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材料。
而起诉人也可以在法庭上补充和提出新的证明材料。
6.宣判如果人民法院认为被诉行政行为违法,需要撤销或者改变该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将作出判决。
判决书应当明确列明起诉人、被诉行政机关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所、联系方式等信息,判决的具体内容,以及判决日期等信息。
7.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被诉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判决书的要求及时履行,并在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
如被诉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则起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行政诉讼相关规定1.诉讼费用行政诉讼案件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案件保全费、案件认证费、案件鉴定费、证人出庭费等。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诉讼的一种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流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
以下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流程。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行政诉讼的起始阶段,也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第一步。
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诉讼请求书,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诉讼请求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名称)、住所(营业地址)、联系方式等;2. 诉讼请求的具体内容,要清晰明确;3. 诉讼请求的事实和理由,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4. 附带诉讼请求和证据目录,使法院能够清楚了解案件情况。
此外,原告还需缴纳立案费,并按照法院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开立案底,并给予案号,同时通知被告知悉。
二、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行政诉讼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核心内容。
在审理阶段,法院将组织开庭审理,审理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开庭传唤:法院会通知原告和被告出庭参加开庭审理,双方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2. 举证质证:原告和被告可以提交证据,并进行质证和辩论;3. 调查取证: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包括询问当事人、鉴定、勘验等;4. 辩论和结案陈述: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最后的辩论陈述,法院对案件进行综合审议;5. 审判裁决:法院会作出相应的审判裁决。
三、判决阶段在判决阶段,法院将根据审理阶段的证据和辩论,依法作出行政诉讼的判决。
判决书是法院对案件的最终决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 案由:表明案件的争议焦点;2. 裁决:判决的结果和决定;3. 理由:依据法律规定和审理中所提供的证据和辩论进行分析和解释;4. 诉讼费用的承担:判决中涉及诉讼费用的分配。
四、执行阶段如果行政诉讼的判决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并且被告方未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阶段,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促使被告履行判决,如查封、拍卖财产等。
总结行政诉讼的流程包括立案、审理、判决和执行四个阶段。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在法律关系上发生争议或纠纷时,依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解决争议的一种诉讼方式。
一般行政诉讼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起诉阶段:当事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提出原告的主张和证据,以及被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2. 受理阶段: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若受理,法院会发出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双方当事人。
3. 审查阶段: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事实和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争议等。
4. 开庭阶段: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庭审理。
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出庭参加,并主张其诉讼请求,并且互相辩论。
5. 裁决阶段: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裁决。
裁决可以是判决、调解、裁定等形式。
6. 生效阶段:裁决作为一个生效的法律文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裁决生效后,被告应当履行判决或调解协议。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诉讼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有所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程序的概述。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程序细节和特殊情况处理方式。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就法律事实发生争议,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的行政法律关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流程。
一、起诉阶段1. 提起诉讼申请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
诉讼申请书应当包括起诉请求、案由、事实和理由等必要内容,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2. 确认诉讼费用法院收到诉讼申请后,将核实案件的诉讼费用,并通知诉讼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缴纳。
3. 受理审查法院在确认诉讼费用缴纳后,将对起诉申请进行受理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定起诉条件、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
二、立案阶段1. 立案决定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诉讼申请,法院将作出立案决定,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2. 传唤被告法院在立案决定后,将向被告行政机关送达传票,传唤其到庭参加诉讼。
3. 提交答辩意见被告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意见书,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答辩意见书应当包括对原告起诉事实和理由的驳斥、辩解和陈述。
三、审理阶段1. 开庭审理法院根据案件的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的内容包括原告的起诉陈述、被告的答辩意见、当事人的质证和辩论等。
2. 举证质证原告、被告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有权提供证据,并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
法院将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审查。
3. 调查取证法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方式包括勘验、鉴定、询问、调阅档案等。
四、判决阶段1. 判决作出法院根据案件的事实、法律规定和证据,作出判决书。
如果无法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判决,法院可以宣告开庭不公开审理,并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裁定。
2. 送达判决书法院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并明示上诉期限。
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时,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五、执行阶段1. 判决生效判决生效是指判决经过法定的上诉期限后,没有被上诉或者上诉已被终审法院裁定终结的状态。
2. 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行政诉讼的起诉流程
申请行政诉讼的起诉流程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一种诉讼形式。
在申请行政诉讼之前,要了解并正确掌握起诉流程,以下是申请行政诉讼的起诉流程的详细介绍。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准备起诉行政诉讼之前,起诉人应当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包括与行政行为有关的事实、证据、法律规定等。
起诉人应当确保所提供的材料充分、准确、完整,并以书面形式进行备案。
第二步:起诉申请起诉人根据具体情况,编写起诉申请状,并按照要求提供材料副本。
起诉申请状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法律依据等。
起诉人可以自行起草或者请律师代为起草,并在签名处签名确认。
第三步:立案受理起诉人将起诉申请状和相关材料提交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受理窗口,由收件员办理立案手续。
收件员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受理通知书中应包含案号、立案日期等重要信息,同时告知起诉人后续的诉讼程序、期限等。
第四步:裁定立案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申请后,法院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定是否受理。
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将裁定立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通知被告应当作出答辩。
第五步:传唤被告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将以书面形式通知被告方,并传递起诉状副本。
被告应当在指定期限内递交答辩状,并提供相关证据,否则将依法默认原告的主张。
第六步:庭前准备在庭审前,法院可能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
调解不成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将进入正式的庭审程序。
在庭前准备中,双方应当充分准备相关证据、调查和审查情况等。
第七步:开庭审理当庭审日期确定后,人民法院将发出开庭通知书,通知双方当事人应当在指定时间到庭。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双方可以进行辩论、质证、举证等。
法庭会依法组织庭审,并记录庭审过程。
第八步:判决或裁定经过庭审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判决或裁定应当明确表达法院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处理意见,并对诉讼费用的承担、案件追诉期限等进行说明。
行政案件诉讼流程图
行政案件诉讼流程图行政案件诉讼流程图一.起诉阶段1. 当事人准备材料当事人收集与行政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例如相关文件、录音、照片等,以支持起诉。
2. 编写诉状当事人将起诉的事实和请求,以及提供的证据材料,整理成书面形式的诉状。
3. 提交诉状当事人将诉状提交至适当的法院,并按照要求支付诉讼费用,同时保留副本。
4. 确认受理法院在收到诉状后,对其进行受理确认,并通知当事人。
二.立案阶段1. 分案登记法院将收到的案件分配给具体的法官,并进行案件登记。
2. 受理通知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书和法院的受理通知书,要求其提出答辩意见。
3. 答辩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递交答辩状,可以提出抗辩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4. 应诉通知法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并要求当事人准备相关证据和辩论材料。
三.庭审阶段1. 开庭准备双方当事人准备相关的证据材料,并组织证人、鉴定人等到庭作证。
2. 开庭审理法院根据庭审日程,进行庭审,双方当事人进行发言、质证、辩论等。
3. 审判结决法院根据庭审情况、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作出判决、裁定或调解。
四.上诉阶段1. 不服判决申请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申请。
2. 上诉受理上级法院对上诉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受理上诉。
3. 上诉审理上级法院按照上诉案件程序进行审理,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辩论和提供证据。
4. 再审或终审上级法院对上诉案件进行再审或做出终审判决。
五.执行阶段1. 判决执行执行法院根据判决内容,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判决。
2. 强制执行异议被执行人对强制执行提出异议时,执行法院进行异议审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支持。
3. 执行结束当被执行人履行判决或判决不能执行的情况下,执行法院宣布执行结束。
本文档涉及附件:- 诉状及附件材料- 庭审记录- 判决书- 强制执行通知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案件:指涉及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等方面争议的案件。
行政诉讼流程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一、行政诉讼流程的具体程序是什么1、一审(1)起诉。
行政诉讼实写"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
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受理后,进入一审程序。
此时,人民法院指定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同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2、二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与注意事项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与注意事项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消除违法行为或者补偿损失的一种诉讼方式。
它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1. 受理阶段行政诉讼的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书进行初步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的阶段。
在受理阶段,法院会核实起诉人是否具有起诉资格,如起诉人是否为追加或变更的诉讼参与人、起诉书是否符合法定格式等。
2. 审查阶段行政诉讼的审查是指法院对起诉书内容进行审核的阶段。
在审查阶段,法院会核实起诉人是否提供了行政争议处理的凭证、证据材料是否充分等。
同时,法院还会对行政机关是否属于有管辖权、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起诉是否超过时效等进行审查。
3. 立案阶段行政诉讼的立案是指法院根据受理和审查的结果,决定是否立案并组织相关程序的阶段。
在立案阶段,法院会向被告发出传票,并通知被告进行答辩。
同时,法院还会组织开庭审理,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并进行调查、鉴定等活动。
4. 审理阶段行政诉讼的审理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调查,最终作出判决的阶段。
在审理阶段,法院会进行质证、辩论等活动,并聆听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同时,法院还会根据审理的结果,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并通知当事人执行。
5. 结案阶段行政诉讼的结案是指法院对案件做出最终裁决决定并终结的阶段。
在结案阶段,法院会根据判决或者裁定的内容,对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的指令,并通知当事人履行。
同时,法院还会对上诉程序是否存在进行审查,并作出终结决定。
二、行政诉讼的注意事项1. 法定期限行政诉讼的起诉有一定的法定期限,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起诉申请。
如果逾期未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将不受理其诉讼请求。
2. 举证责任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举证证明其主张的事实和理由。
起诉人有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法院可能无法支持其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步骤
行政诉讼步骤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寻求法院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方式。
下面将按照行政诉讼的常规步骤进行介绍。
一、提起诉讼在行政法的范畴内,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已经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首先,申请人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二、立案审查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会对行政诉讼申请书进行审查。
如果申请书符合法定要求,申请人可以获得行政诉讼的立案受理通知,否则,法院会要求申请人对申请书进行修改或补充。
三、准备庭审在行政诉讼案件得到立案受理后,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安排庭期,并发出传票通知被告行政机关。
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证人名单、调查请求等相关材料。
四、开庭审理庭审是整个行政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在庭审中,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可以陈述事实、阐述理由、提出证据,并对被告行政机关的辩解进行质询。
法院还可能邀请专家参与庭审,就专业问题进行鉴定和评估。
五、裁判文书庭审完毕后,法院会根据事实、法律以及证据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
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等,它们详细说明了法院对案件的处理结果和理由。
申请人可以通过查询或向法院索取获得相应的裁判文书。
六、执行裁判当判决书生效后,被告行政机关应主动履行法院的判决。
如果被告行政机关拒绝或未履行判决,则申请人可申请强制执行,迫使被告履行法院的判决。
在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或申请执行裁定。
七、上诉如果申请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类似于一审程序,但在上诉过程中,上级法院只审查案件的法律适用,不再重新审查案件的事实。
总结行政诉讼是一种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手段,其程序及要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所介绍的行政诉讼步骤是基于一般依法进行的程序,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进行相应调整。
希望本文能为您对行政诉讼步骤有所了解。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步骤是什么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步骤是什么行政诉讼程序有哪些法律常识:行政诉讼的流程如下:一、起诉。
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二、受理。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
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
三、审理。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四、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步骤是什么(一)、起诉和受理1、起诉(1)起诉的条件。
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须有明确的被告。
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即起诉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须先经过复议程序;⑥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
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①当事人的情况。
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
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况。
与原告相对应,还要写明被告行政机关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情况;②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址。
此外,起诉状还要写明接受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名称和起诉的具体日期,并由原告签名盖章。
起诉状所载事实若有欠缺,人民法院可要求起诉人限期补正。
2、受理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而决定立案审理的诉讼行为。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法院提起的针对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或不作为的法律行为。
行政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行政诉讼的提起。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违法或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提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应根据行政法庭的管辖范围,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起诉。
提起诉讼需要提交适格的起诉状以及相关证据材料。
其次,法院的立案审查。
法院接受行政诉讼申请后,会进行立案审查。
立案审查主要是检查诉讼请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条件,并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不符合形式和条件,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补正或者作出拒绝受理的决定。
然后,行政诉讼的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是法院主动或当事人申请,在庭审开始前对案件进行调解。
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对话、沟通等方式,协商解决争议,达成和解协议。
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可以撤诉或请求法院审理执行和解协议。
如果调解不成功,法院将进入庭审阶段。
接下来,行政诉讼的庭审阶段。
庭审是行政诉讼的重要环节,是当事人充分陈述自己的案件理由和事实证据,同时对方也有机会进行辩论和答辩。
法院将依法组织开庭,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质证。
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
最后,行政诉讼的判决和执行。
法院在庭审结束后,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
当事人可以根据判决或裁定提出上诉。
如果判决已经生效,则需要进行执行程序,以确保判决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行政诉讼的流程包括提起行政诉讼、立案审查、庭前调解、庭审阶段和判决执行。
在整个流程中,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依法公正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起诉流程
行政诉讼起诉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以下是行政诉讼起诉流程的详细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行政诉讼前,起诉人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1 查阅相关法律法规:起诉人应该了解与自己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1.2 收集证据材料:起诉人需要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行政行为的决定书、证明文件、证人证言等,以支持自己的起诉请求。
1.3 编写诉状:根据法律规定,起诉人需要将自己的起诉请求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法院,包括起诉状、证据清单等。
二、起诉申请2.1 提交诉状:起诉人将编写好的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行政诉讼管辖的人民法院。
2.2 缴纳诉讼费用:根据法律规定,起诉人需要在起诉过程中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一般根据案件争议金额的大小来确定。
三、法院立案与受理3.1 法院立案:法院收到起诉人提交的诉状后,将对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并生成案号和立案通知书。
3.2 受理通知:法院受理案件后,将向起诉人发出受理通知,并告知起诉人应当提供补充材料的期限和方式。
四、法院审查与调解4.1 行政诉讼受理审查:法院对起诉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包括是否具备受理条件、起诉请求是否合法合理等。
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法院将驳回起诉申请。
4.2 约见调解:在审查过程中,法院有权约见起诉人和被起诉的行政机关,双方可以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
五、庭前准备与庭审5.1 庭前准备:在庭审前,法院将组织庭审前准备,包括审查材料、调查证据等。
5.2 庭审过程:庭审时,起诉人和被起诉的行政机关出庭,法院根据程序和法律规定听取双方的意见、质证证人证言等,最后进行结案陈述。
六、判决与执行6.1 判决宣判:法院根据庭审过程及收集的证据,对案件进行判决,并在宣判时向当事人宣布判决结果。
6.2 上诉申请: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行政诉讼流程
行政诉讼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要求依法予以撤销或者确认其无效,要求行政机关承担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
行政诉讼程序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下面将介绍行政诉讼的一般流程。
首先,行政诉讼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先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经行政复议程序后,再依法申请行政诉讼。
其次,行政诉讼的起诉阶段。
当行政复议未能解决争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起诉应当向被告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起诉条件和起诉期限。
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委托律师代理提起。
接下来是行政诉讼的审理阶段。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将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均有权利进行陈述和辩论,提供证据,法庭将依法审查证据,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最终作出判决。
最后是行政诉讼的执行阶段。
如果行政诉讼判决认定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判决,撤销违法行政行为,赔偿损失等。
如果行政机关不服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总之,行政诉讼是一项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途径。
在行政诉讼流程中,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以上介绍的行政诉讼流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政诉讼步骤
行政诉讼步骤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机关作出违法行政行为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作出裁决,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
下面将从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入手,介绍行政诉讼的步骤。
一、受理环节1. 提起诉讼:行政诉讼的第一步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应该将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明确表达,同时提交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2. 受理登记:人民法院在收到行政诉讼申请后,将进行受理登记,确认案件基本情况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
二、审查环节1. 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申请进行立案审查,核实当事人及案件信息,并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2. 送达文书:如果人民法院认为行政诉讼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将会通知被告行政机关,并送达行政诉讼的相关文书。
三、调解环节1. 调解程序:人民法院会依法组织调解,尝试通过调解解决争议。
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继续进行诉讼程序。
2. 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经过调解达成了和解协议,人民法院会制作调解书,确认调解内容,并要求当事人履行协议内容。
四、开庭审理1. 召开庭审:在行政诉讼中,庭审是核心环节。
人民法院会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听取双方诉辩意见,审查证据,并听取有关人员的证言。
2. 判决裁定:经过庭审后,人民法院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裁定,并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
五、执行阶段1. 行政判决的履行:行政诉讼判决生效后,被告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执行判决内容,履行相关义务。
2. 强制执行:如果被告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义务,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以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得到实现。
六、上诉环节1. 不服判决的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依法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重新审理案件。
2. 终审判决:经过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作出终审判决后,行政诉讼程序终结。
总结:行政诉讼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步骤,行政诉讼程序能够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行政诉讼起诉流程
行政诉讼起诉流程一、引言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方式。
本文将围绕行政诉讼的起诉流程展开叙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行政争议。
二、立案准备1. 收集证据:当你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行政机关的侵害时,首先需要收集与此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行政机关的决定、通知书、证明文件等。
2. 制作起诉状:根据法律规定,起诉状应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争议的事实、理由和请求等内容。
在起诉状中,要明确指出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并提出请求法院保护你的权益。
三、向法院递交起诉状1. 选择适当的法院:根据行政争议的性质和行政机关所在地,选择合适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一般情况下,行政争议的管辖原则是“被告所在地原则”,即选择被告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2. 递交起诉状:将准备好的起诉状、证据材料等递交给法院。
法院将进行立案审查,检查起诉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符合要求,则立案受理,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四、法院受理与调解1. 法院受理: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依法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并要求被告在一定期限内提出答辩意见。
2. 调解程序: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是行政诉讼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和解,提前解决争议。
五、开庭审理1. 调解不成:如果调解未能成功,法院将依法组织开庭审理。
在开庭审理中,原告可以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并向法庭提供证据进行举证。
2. 辩论和裁决:开庭审理时,双方可以进行辩论,法院将听取双方的意见,并进行裁决。
裁决结果将通过判决书形式公布。
六、判决执行1. 判决生效:判决书一经宣告,即为生效。
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
2. 判决执行:如果判决生效后,被告拒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将依法对被告进行判决执行,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七、结束诉讼1. 生效法律文书:当判决生效后,法院将发给原告生效法律文书,证明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取得胜利。
申请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详解和注意事项
申请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详解和注意事项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诉讼的一种法律程序。
在行政纠纷发生时,通过申请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详细解释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并提供一些申请行政诉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1. 诉讼主体确定行政诉讼的原告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而被告则是行政机关。
在行政纠纷中,原告和被告的主体地位被明确确定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诉讼程序。
2. 调解与申请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在诉讼期限内可以首先尝试调解解决纠纷。
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不愿意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申请书。
3. 行政诉讼受理人民法院对被申请行政诉讼的案件进行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的案件将予以受理。
法院在受理时会通知原告补正不完整的申请材料,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4. 行政诉讼的裁审经过受理后,法院将组织裁判员对案件进行审理。
裁判员根据事实与证据,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同时,法院也会通知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相关的答辩意见。
5. 上诉程序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时,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级法院将重新审理案件,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终审判决,此判决为终局判决。
二、申请行政诉讼的注意事项1. 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需要充分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原告需要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来证明被告的行政行为涉及违法、无效或超越权限。
2. 诉讼时效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时效为6个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超过时效期限,将不能再起诉,因此当事人在适用时限内应注意起诉时效问题。
3. 诉讼费用申请行政诉讼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裁判费等。
当事人需要了解并履行缴纳相应费用的义务。
4. 诉讼代理当事人可以自行参与诉讼,也可以由律师或其他代理人代理。
诉讼代理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提供必要的授权委托书。
5. 公示与公告行政诉讼案件一般需要进行公示与公告,确保被告行政机关知悉案件的事实和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程序流程
行政诉讼程序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行政行为无效的一种诉讼方式。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行政诉讼案件在人民法院中的审理程序。
下面将介绍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一、立案。
1. 申请立案,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诉状。
诉状应当包括原告、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行政行为的具体内容和请求人民法院作出的处理决定等内容。
2. 立案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五日内,依法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并通知原告提出证据。
同时,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提出答辩意见。
二、审查。
1. 证据交换,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据。
人民法院依法组织对证据进行审查,并可以要求提供补充证据。
2. 调解程序,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可以依法进行调解程序。
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三、开庭审理。
1. 开庭通知,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 举证辩论,在开庭审理中,当事人有权进行举证和辩论。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调查取证,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3. 审判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后,依法进行合议庭讨论,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当庭宣布。
四、执行。
1. 判决执行,行政诉讼判决应当由行政机关执行。
行政机关不服行政诉讼判决的,可以提起上诉。
2. 裁定执行,行政诉讼裁定应当由行政机关执行。
行政机关不服行政诉讼裁定的,可以提起上诉。
以上即是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公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起诉期限的扣除和延长。
(1)起诉期限的扣除,即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 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 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不能预见 、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所谓“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是指除 不可抗力以外不能归责于起诉人的正当事 由。
(一)起诉条件
起诉条件:指原告在提起诉讼时需要具备 的基本条件。
1提起诉讼的是行政诉讼法上适格的原告。
根据新《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
具有原告资格的是:“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原告既包括:行政行为所直接指向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行政相对人;
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 2年。
乙被工商局罚款20万元,但是只收到了罚款的书 面处罚决定,并未被告知有权申请复议或者提起 诉讼。如果乙不服起诉,则可以在知道诉权或者 起诉期限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诉讼,但是不得超过 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内容之日起2年。
第三,既不知内容又不知诉权(全不知)。
①30日。如《海关法》《渔业法》等。 ②15日。如《邮政法》《统计法》的规定。
第二,经过复议程序的特殊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了不服复议决定的一般起诉期 限之后,也明确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 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 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⑤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⑥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⑦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
⑧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 ⑨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 院应当予以释明。
(2)事实根据
包括案情事实和证据事实。
案情事实是关于发生争议的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
即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②若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 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2)特别期限。
是指为《行政诉讼法》所认可,由其他单行法律 所规定的起诉期限。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 有规定的除外。
日起20年。
2009年3月15日,严某向某市房管局递交出让方为郭某( 严某之母)、受让方为严某的房产交易申请表以及相关材 料。4月20日,该局向严某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后因家庭 纠纷郭某想出售该房产时发现房产已不在名下,于2013年 12月5日以该局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向严某核发的 房屋所有权证,并给自己核发新证。一审法院判决维持被 诉行为,郭某提出上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4 年试卷二第84题)
行政诉讼中明确的被告是起诉条件,立案登记时对所列被 告的要求程度并不高。
起诉条件中要求的明确的被告,并不等于原告所列被告主 体适格。
起诉中有无明确的被告是起诉条件,是否具备影 响起诉能否立案的问题;
无明确被告:不受理
而被告主体是否适格,更多的影响到立案后行政 案件的程序或实体处理问题。
起诉了明确的被告,然而是错误的,怎么办?
A本案的起诉期限为2年 B本案的起诉期限从2009年4月20日起算 C如诉讼中郭某解除对诉讼代理人的委托,在其书面报
告法院后,法院应当通知其他当事人 D第二审法院应对一审法院的裁判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
CD
关于行政诉讼的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关对A公司作出罚款300万元的处罚决定,并依法送达A 公司,但是没有告知A公司有诉权和起诉期限,3年后,A 公司知道了诉权,则其可以在知道诉权后6个月内起诉
D2010年5月11日张某起诉县政府强制拆迁,同月20日法院 将起诉状副本送交被告县政府,张某于同月23日想起遗漏 了一项诉讼请求,申请增加,法院应当拒绝
CD
(2)诉“不作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
不作为即不履行法定职责。 指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
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期限应当按照下列情况计算:
例如
当事人罹患重病无法行动; 诉讼文书因他人过错而未能及时收到等。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超过起诉期限的,考虑到耽误起 诉期限不是由于起诉人的自身过错造成的,不应因此而丧 失诉权,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可见,起诉期限自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 不属于自身原因的情形之日起暂停计算, 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甲驾车闯红灯被在该路口执勤的警察当场 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并签收了处罚决定 书,被告知复议诉讼的权利。
如果甲对该处罚不服起诉,可以在知道该 行为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诉讼。
第二,只知内容不知诉权(知一半)。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没有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应当自其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 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如果法律对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或者不作为行为的 起诉期另有规定,依其规定,如果是法律以下的 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期限的,法院不予适用。
例《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已失效)中规定 ,申请人对复议机关的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 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法院起诉。此处行政法规规 定的起诉期限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冲突,不 得适用。
B北京市西城区交通局对杜某某10个月内连续违章驾车左 转弯的行为作出了105次罚款决定,但没有依法通知杜某 某,则杜某某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处罚行为内容之日 起6个月内起诉,但是不得超过该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
C由于案件涉及款额2000元以下,某法院派一名法官采用 独任审判的方式在45天内审理此案
第一,有履行期的情况。
如果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6 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例《律师法》第18条规定:“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自受理 之日起20日内予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 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 日起10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准予执 业的,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准予执业的,向申 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2)起诉期限的延长,即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因其他特殊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 ;
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起 诉期限,是否批准,由法院决定。
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 内。
第一,直接起诉的特别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法》第46条在规定了直接起诉期限之 后,明确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里的“法律”应狭义地理解为:
的规范性文件。
如果其他法律另行规定了诉讼时效,按照 这些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为准。例主要的 例外规定有:
(二)起诉期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在 法定的期限内提出诉讼,对超过法定期限的起诉 ,法院有权拒绝受理。
1一般期限与特别期限。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可分为:一般期限和 特别期限两类。
(1)一般期限。
是指由《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适用于 一般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
第一,直接起诉的起诉期限。
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依据?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 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经过复议程序不服复议决定的起诉 期限。
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复议而起诉的一般期 限为15日。
第三,紧急情况。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 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 可以立即起诉。
张老汉和其儿子一起去卖瓜,遭遇一群流 氓,殴打他的儿子还哄抢其西瓜,张老汉 连忙跑到旁边的派出所报警,派出所里四 个值班的警察正在打麻将,警察说:“你 看我们人手严重紧张,要是派一个人去我 们就是三缺一了。”最终没有理睬老张的 报警哀求,则老张对此不作为可以立即提 起行政诉讼。
证据事实是指为证明案情事实的存在所必需的证 明材料。
4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原告起诉的案件必须是行政诉讼法以及其 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法院审判的行政案 件,对于法院没有审判权的行政争议,不 得向法院起诉。
北仑地铁
属于法院审判的行政案件,原告提起诉讼 ,还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否则该 法院因无管辖权而不予受理。
第六章 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一、起诉
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 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法院行使国 家审判权给予司法救济的诉讼行为。
它是:原告单方面请求法院启动行政诉讼 程序的意思表示,是其行使法律赋予的诉 权的具体表现。
——单方意思表示
当事人向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了律师执业申请,如果相关机 关在上述法定期限内没有作出决定的,当事人有权在上述 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无履行期的情况。
如果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未有规定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 行政机关接到申请之日起2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2个月届满后的6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 讼。
丁在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共拥有69套房产,其中多套房产都 在外地,平时无暇打理。因为婚姻原因,其前往美国居住 了21年,回来后发现自己位于三亚市亚龙湾的一套海景别 墅已于15年前被当地行政机关强制拆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