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第6单元燃料与燃烧复习课件

一氧化碳
比空气---------溶于水
二氧化碳
以下是碳的循环图,你能写出有关方程式吗?
CO
H2CO3
C
CO2
CaCO3
C6H12O6
1、二氧化碳有毒 2、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3、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O2
,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一氧化碳,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你能用 几种方法区分这两种气体?
常温常压下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色-----味-----体 -----色-----味-----体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气---难溶于水
是否有可燃性 是否与水反应 是否有毒 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4.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燃料燃烧不完全的危害: ①热值低 ②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 ③浪费燃料
5.爆炸的原因:
探究面粉厂是否有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用钢质小汤勺取相等的三勺干面粉,分别做实验: 实验一、把一勺干淀粉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 实验二、把一勺干淀粉放在蜡烛火焰上吹散; 实验三、把一勺干淀粉放在有燃着的蜡烛的金属盒中吹散 1、三个实验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一与实验二进行对照说明什么? 3、实验二与实验三对照说明什么?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 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 CO2 填写化学式),该气体 所具有的性质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初中化学_九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教学课件设计

A.现象1、3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2、3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1、2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2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规律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可燃 物的着火点以下。
⑥医院用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氧气输出的快慢。
(装置中放半瓶蒸馏水,a接氧气钢瓶,b接病人吸氧气的 塑胶管)。
1、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 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 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 氢气体。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在通常情况 下跟CO2、H2O、HCl发生下列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4HCl=4NaCl+ 2H2O+O2↑2Na2O2+2H2O=4NaOH+O2↑
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 气体,请用下列全部或部分实验装置,验证CO2能跟 Na2O2反应制取O2,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A__B__C_F__E__ , 看到_E_中_红__色_铜__变_黑_色__现象证明CO2能跟Na2O2反应制取O2。
A
B
C
D
a
b
如图所示,多功能瓶有许多用途
a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b
从a端进,反之从b端进)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里面装满水)
③与量筒合起来可测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b进a出,瓶中一般充满水或某种饱和溶液); ④可用作洗气装置; (气体从a进b出,瓶内盛放液体。如内装浓硫酸除去水);
规律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可燃 物的着火点以下。
⑥医院用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氧气输出的快慢。
(装置中放半瓶蒸馏水,a接氧气钢瓶,b接病人吸氧气的 塑胶管)。
1、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 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 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 氢气体。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在通常情况 下跟CO2、H2O、HCl发生下列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4HCl=4NaCl+ 2H2O+O2↑2Na2O2+2H2O=4NaOH+O2↑
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 气体,请用下列全部或部分实验装置,验证CO2能跟 Na2O2反应制取O2,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A__B__C_F__E__ , 看到_E_中_红__色_铜__变_黑_色__现象证明CO2能跟Na2O2反应制取O2。
A
B
C
D
a
b
如图所示,多功能瓶有许多用途
a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b
从a端进,反之从b端进)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里面装满水)
③与量筒合起来可测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b进a出,瓶中一般充满水或某种饱和溶液); ④可用作洗气装置; (气体从a进b出,瓶内盛放液体。如内装浓硫酸除去水);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第 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复习课件)

(2)CO2的消耗的主要途径:绿_色__植__物__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海__水__吸__收__等_。 [注意] CO2 不是空气污染物。CO2会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 氧气的间接来源。
2.CO2含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没有CO2不行
CO2过多不行
a.没有CO2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没有CO2地表生物将受到强 烈的紫外线伤害
H2O + CO2=H2CO3
H2CO3 = H2O + CO2 4、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 检验
CO2 + Ca(OH)2=CaCO3 +H2O
5、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肥料)
考点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6】(2019春•瑞安市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既能 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反映化学性质的是( C )
考点一:燃烧及所需的条件
【典型例题1】(2019春•泉山区校级期燃,待火焰熄
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 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加石灰石 ③
加稀盐酸 ④
收集气体 ⑤
验满 ⑥
5.验满方法 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处,看是 否熄灭
6.检验方法
方法: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若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生成的气体使二 氧化碳。
二、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工业制CO2的方法: 高温锻烧石灰石
高温
CaCO3 ==== CaO + CO2
【迁移训练3】(2019春•朔州月考)下列物质与 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D )
2.CO2含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没有CO2不行
CO2过多不行
a.没有CO2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没有CO2地表生物将受到强 烈的紫外线伤害
H2O + CO2=H2CO3
H2CO3 = H2O + CO2 4、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 检验
CO2 + Ca(OH)2=CaCO3 +H2O
5、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肥料)
考点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典型例题6】(2019春•瑞安市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既能 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反映化学性质的是( C )
考点一:燃烧及所需的条件
【典型例题1】(2019春•泉山区校级期燃,待火焰熄
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 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加石灰石 ③
加稀盐酸 ④
收集气体 ⑤
验满 ⑥
5.验满方法 方法: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处,看是 否熄灭
6.检验方法
方法: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若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生成的气体使二 氧化碳。
二、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工业制CO2的方法: 高温锻烧石灰石
高温
CaCO3 ==== CaO + CO2
【迁移训练3】(2019春•朔州月考)下列物质与 空气混合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D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燃烧和燃料 复习(共50张PPT)

【训练备选】 请你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 ,解释以下事例 :
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 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用扇予 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 C)。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 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B ) A.家用电器着火 ,用水扑灭 B.档案资料着火 ,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C.室内起火 ,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 ,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拓展延伸】 二氧化碳灭火器 (1)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把液态二氧化碳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 ,二氧 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沉到底部 ,通过隔绝空气 ,阻止燃烧。 (2)不能用来灭火的物质。 钠、镁等金属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因为钠燃烧产 生过氧化钠 ,过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支持燃烧的氧 气使燃烧加剧 ;而镁在二氧化碳中会燃烧 ,生成氧化镁和碳。
实验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可__燃__物__ 、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 论 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 ,三者缺一不可
实验方 法的运
用
(1)对比实验法: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对比,白磷的 着火点低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高不能燃烧,说明燃 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_着__火__点__ ;薄铜片上的白磷 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 _氧__气__ 接触。 (2)控制变量法: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液封隔绝空 气。其研究思路是只提供可燃物和反应的温度,不提 供氧气,检验可燃物能否燃烧。像这种控制其他条 件,检验一个条件的实验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
解 析 氢能的优点有来源广、放热多、产物无污染。但其缺点也较突出,即制取成本高,难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复习课件

点燃
2C2H2 + 5O2 === 4CO2 + 2H2O
知识回顾
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接__触__面__积_____; (2)增大__氧__气___的浓度。
知识回顾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__有__限___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膨__胀__ 而引起爆炸。 2.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都标有“严禁 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 _可__燃__性__的__气__体__或__粉__尘___,遇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知识网络
灭火的原理
➢ 燃烧的条件 ➢ 破坏燃烧条件
燃烧与 灭火
促进燃烧的方法
➢ 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 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灭火的原理 1.灭火原理 (1)___清__除____可燃物; (2)___隔__绝____氧气(或空气); (3)___降__温____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题解析
【变式题】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 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
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2C2H2 + 5O2 === 4CO2 + 2H2O
知识回顾
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___接__触__面__积_____; (2)增大__氧__气___的浓度。
知识回顾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__有__限___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_膨__胀__ 而引起爆炸。 2.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都标有“严禁 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 _可__燃__性__的__气__体__或__粉__尘___,遇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知识网络
灭火的原理
➢ 燃烧的条件 ➢ 破坏燃烧条件
燃烧与 灭火
促进燃烧的方法
➢ 乙炔的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 氢气的燃烧和爆炸 ➢ 爆炸有关的安全知识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灭火的原理 1.灭火原理 (1)___清__除____可燃物; (2)___隔__绝____氧气(或空气); (3)___降__温____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题解析
【变式题】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 将灭火弹抛到火场使之爆炸并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
因及应用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A.爆炸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B.此法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区火灾灭火问题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爆炸掀起的沙土能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pptx课件鲁教版

灭火的原理 ➢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oC)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 330
木炭 无烟煤
320~ 700~ 370 750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灭火的原理
➢ 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氧气 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 自身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
灭火的原理
➢ 灭火实例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
灭。
(隔绝氧气)
5.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 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清除掉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灭火的原理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的原理
➢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发生爆炸?为什么?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 概念: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 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称为该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 可燃气体的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 爆炸下限;可燃气体的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 限度,称为爆炸上限。
实验现象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 成黑烟
把燃着的乙炔气体导入盛有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
气的集气瓶中
色气体,瓶壁上有水雾生成
• 怎样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乙炔分子和氧分子接触碰撞,就能发 生燃烧。同一时刻、一定空间内,相互接触碰撞的分子越多, 燃烧就越剧烈。
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棉花比煤更易 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C )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复习与提升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第 10 页
6.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 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22OO2=2点==燃==CO2C+O22+H2O2H2O。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纳 (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NaaHH++HH22OO======NNaaOOHH++HH2↑2 ↑。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6页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第六单元复习与提升
第1页
【知识网络构建】
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灭燃火烧的的原条理件隔温移物温绝度走质度氧降可具达气到燃有到(可物可着或燃燃火空物性点气着)火缺点一以不下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第2页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燃烧
燃烧与燃料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液化
(1)仪器 a 的名称是锥锥形形瓶瓶 。
第 19 页
(2)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首先应③③ (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不不能能随随时时控控制制反反应应的的发发生生和和停停止止(合 理(合即理可即) 可) 。 (4)若要收集干燥的 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CO2 从装置 B 的 mm (选填“m” 或“n”)端导入,试剂 X 是浓浓硫硫酸酸 ;再用装置 EE (选填“C”“D” 或“E”)收集。 (5)向集满 CO2 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O22++CCaa((OOHH))22=====C=aCCaOC3O↓3↓++H2OH 2O。
6.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 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 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22OO2=2点==燃==CO2C+O22+H2O2H2O。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等)。氢化纳 (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NaaHH++HH22OO======NNaaOOHH++HH2↑2 ↑。
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6页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第六单元复习与提升
第1页
【知识网络构建】
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灭燃火烧的的原条理件隔温移物温绝度走质度氧降可具达气到燃有到(可物可着或燃燃火空物性点气着)火缺点一以不下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第2页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燃烧
燃烧与燃料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液化
(1)仪器 a 的名称是锥锥形形瓶瓶 。
第 19 页
(2)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首先应③③ (填序号)。 ①加药品 ②加热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不不能能随随时时控控制制反反应应的的发发生生和和停停止止(合 理(合即理可即) 可) 。 (4)若要收集干燥的 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CO2 从装置 B 的 mm (选填“m” 或“n”)端导入,试剂 X 是浓浓硫硫酸酸 ;再用装置 EE (选填“C”“D” 或“E”)收集。 (5)向集满 CO2 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O22++CCaa((OOHH))22=====C=aCCaOC3O↓3↓++H2OH 2O。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课件

第8课时┃ 考点(kǎo diǎn)聚焦
考点聚焦
考点(kǎo diǎn)1 燃烧及其条件 1.概念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_____氧__气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
_____剧__烈_的_______氧_反化应。 2.燃烧的条件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与氧气接触; ③[注温意度] 着达火到点__是着__物火_质_点_固_。有(gùyǒu)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只能改变物
学家们正积极寻找其他可再生的替代(tìdài)资源,以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 展。
第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第8课时┃ 归类(ɡuī lèi)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lèixíng)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
命题角度: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可燃物、氧气、温度三个因素, 并采用对比(duìbǐ)的思维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第8课时(kèshí)┃ 归类示例
[解析] 面条中的淀粉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当它达到着火 点时就燃烧(ránshāo)。为了避免火灾,应严禁烟火,杜绝火源;轻 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方法(fāngfǎ)归纳] 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在有限空间 里燃烧往往会发生爆炸。使用可燃物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注意安全,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八页,共五十八页。
第8课时(kèshí)┃ 考点聚焦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当心(dāngxīn)火灾禁止(jìnzhǐ)放置易燃物 当心爆炸
禁止烟火 禁止携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3.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现场、 匍匐前行、打电话报警等。
山东省2019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第1课时燃烧与燃料课件PPT

命题角度❸ 灭火措施及灭火原理 例3 (2014·淄博中考)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篝 火晚会结束后,同学们立刻用附近的沙土覆盖余火。用上述 方法灭火依据的原理是( A )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思路分析】 灭火时,不需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 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灭火原理有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选择灭火方法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及物品的保护。
(4)实验3:关闭K2、打开K1,再次鼓入O2,发现右端剩余的 裹有白磷的棉花又能燃烧。对比实验2和3,可以得出的燃烧 条件为 _燃__烧__需__要__有__氧__气__参__加__;实验2同时能证明气体Y的性 质为 _不__燃__烧__,__不__支__持__燃__烧__,利用该性质可用于 _灭__火__ 。 (5)该实验的优点为 _无__污__染__(_或__节__约__药__品__或__现__象__明__显__或__操__作__ _简__单__或__安__全__可__靠__,__合__理__即__可__)_。
5.(2017·日照中考)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 需要氧气
6.(2016·滨州中考)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 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4_P_+__5_O_2 __=点_=_=燃_=__2_P_2_O_5。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_导__热__ 性,燃着的白磷熄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化学课件: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 复习与巩固6(共35张PPT)

• 9.(辽宁本溪中考)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 安全非常重要。
• (_1_)_炒___菜__时__,___油__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 • (2)堆放杂降物低的可纸燃物箱的着温火度时至,着可火点用以水下浇灭,其灭火原理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3)成扑隔灭离森带林,火其灾灭的火有原效移理方走是法可_之燃__一物___是__将__大___火__蔓___延__路__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大 自 二 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双孔橡皮塞、胶皮
燃然氧
管
烧 与
中 的
化 碳
收集方法:○23 ___向__上__排__空__气__法_______
燃 二 的 步骤: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
料
氧 化
制 取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24 _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浊_______,证明气体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 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4时0分21秒 下午4时0分16:00:2121.11.19
• 2.(甘肃兰州中考)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出并____________后再对试管加热。
图一
图二
•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 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件-(新版)鲁教版(共42张PPT)

方程式。
答案:蓝 CH4+2O2 CO2+2H2O
点燃
===
=
第26页,共42页。
3.(2012·锦州中考改编)化学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请你用学过的 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CO2气体,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________。
(3)是否廉价。 (4)是否容易获取、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使用是否安全等。
第25页,共42页。
2.(2012·衡阳中考)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 烧时,发出明亮的________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甲烷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甲烷燃烧时,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以书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第18页,共42页。
【解析】选A。石油属于原材料,不是化工产品,故A错;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进行分馏得到汽油等,故B正确;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 得焦炭,而不是在空气中加热,故C正确;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故D正确。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 种即可)。
第27页,共42页。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
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 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答案:蓝 CH4+2O2 CO2+2H2O
点燃
===
=
第26页,共42页。
3.(2012·锦州中考改编)化学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请你用学过的 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天然气。 (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CO2气体,C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
是________。
(3)是否廉价。 (4)是否容易获取、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使用是否安全等。
第25页,共42页。
2.(2012·衡阳中考)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 烧时,发出明亮的________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甲烷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甲烷燃烧时, 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和水,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以书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第18页,共42页。
【解析】选A。石油属于原材料,不是化工产品,故A错;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进行分馏得到汽油等,故B正确;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 得焦炭,而不是在空气中加热,故C正确;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故D正确。
(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写一 种即可)。
第27页,共42页。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
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 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燃烧与燃料复习ppt

考点2 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油井起火燃 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较 大贡献.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 火的是( A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2、为了减慢大气中CO2 含量的增加,以下 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③ 。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考点聚焦
考点2 二氧化碳的制取 (1)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
大理石 石灰石 稀盐酸 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CO3+2HCl===CaCl2+H2O+CO2↑
1、能否用碳酸钠或碳酸钙粉末来代替石灰石?
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气体的收集
2、能否用浓盐酸来代替稀盐 酸制CO2 ?
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制得的气 体不纯净,混有氯化氢气体。
归类示例
燃烧条件的探究
例1 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8- 1(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酒精灯的 物质 着火点 火焰温度 白磷 红磷 40 ℃ 240 ℃ 50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归类示例
(1)在铜片上,A和C点为白磷;B点为红磷,用酒精灯对 C 准A加热,最先发生燃烧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___;一 A 定不会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 (2)将一支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会燃烧” 白磷在试管内燃烧发黄光、冒白烟、 的物质上面,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5O2=====2P2O5 提高温度且隔绝氧气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 (4)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爆炸
(1)发生的条件。 ①在有限空间里; ②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 ③达到爆炸极限。
3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4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 (1)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混合物。 (2)特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燃烧后都能提供能量。 2.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 (2)解决方法: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1Βιβλιοθήκη 204.(济宁中考)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 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 石蕊试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 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
8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 ②作制冷剂; ③人工降雨; ④作气体肥料等。
9
(2)温室效应。 ①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
②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a.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燃烧与灭火 燃 烧 与 燃 料 化石燃料的利用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化学实验室去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 (1)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2
2.灭火的原理 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就可达到灭火目的。
18
3.(哈尔滨中考)下图是甲烷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 问题:
19
(1)在点燃的条件下,A到B的过程表示的是甲烷分子分解成 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B到C的过程表示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5
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的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微 生物的分解。
(2)消耗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1) 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和稀盐酸(HCl)
②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13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 以“生火”。比如向烧红的煤上喷洒少量水,燃烧的火焰会急 剧变大,这主要是发生了反应C+H2O 高温
====
CO+H2,生成了极易
燃烧的CO和H2。由此进行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煤属于固体燃料,通过和水的反应,可转化为气体燃料;
17
2.(眉山中考)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某高层住宅发生特大 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
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
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
10
有关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是中考必考点,主要考查燃烧条件、 燃料安全、造成的污染以及认识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如何节 能进行低碳生活等内容。
11
(江西中考改编)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 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2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 点是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 取出并_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 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 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烧红的煤的温度一定达到了CO或H2的着火点;③煤是最清洁 的化石燃料。
14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是中考常考点,考查方式主要有制取 气体装置、仪器、药品的选择、性质的验证等,考查的主要
题型是内容较多的实验探究题。
15
(烟台中考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
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6
③发生收集装置(如图)
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⑤检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⑥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7
(2)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3)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CO2+H2O====H2CO3 ③与氢氧化钙反应: Ca(OH)2+CO2====CaCO3↓+H2O(鉴别二氧化碳的反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专题1】燃料与燃烧
1.(重庆中考)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 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