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0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瞳孔调节
直径可变动于:1.5-8.0mm
(1)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
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近物→视神经→中脑正中核→动眼神 经→瞳孔缩小。
(2)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
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 弱光→扩大,保证清晰成像 强光→缩小,保护视网膜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瞳孔同 时缩小的反射。




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 的空间范围 白红绿,颞侧鼻侧,下上


3.明暗适应 明适应: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光亮,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之后恢复视觉. 机制: 大量视紫红质在亮光处迅速分解
暗适应:亮处进暗处,一段时间后能看清物体. 机制: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合成,视紫红质合成.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近。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hyper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所致。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 都需要调节。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反射过程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弹性↓→老花眼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 肌痉挛→近视
意义:看近物时的起主要调节作用 调节能力:近点-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影响因素:年龄
年龄 近点 8岁 8.6cm 20岁 10.4cm 60岁 83.3cm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生色基团)
视紫红
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9 产生
光感光细胞视黄醛、视蛋白变构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无光照 (-30~-40mV)
静息电位
光 照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
产生原因: 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 黑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 营养作用。
1.快适应感受器:触觉、嗅觉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牵张、压力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机制复杂,适应并非疲劳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深感觉 浅感觉
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一、本体感觉(深部感觉)
感受器— 肌梭、 腱器官
肌 梭: 内有二种 感受器
螺旋形末梢: 缠绕核袋和核链纤维 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兴奋由Ia类N纤维传入。
内脏感受器:内脏和内部器官
(2)性质分类:
光、机械、温度、伤害性、化学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2.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3. 编码作用(coding) 4. 适应现象(adaptation)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它是人和动物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必需的一种功能。

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各种刺激所包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人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由此可见,各种感觉都是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人神经和大脑皮质的共同活动而产生的。

本章所述内容仅限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各种感觉的最终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内容将在第十章中进一步加以阐述。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肌梭等。

另外,体内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光感受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声感受细胞等,这些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与传音装置),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sense organ)。

高等动物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鼻(嗅觉)、舌(味觉)等,这些感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感受器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感受器(inter·oceptor)和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

外感受器还可进一步分为远距离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如视、听、嗅觉感受器可归属于远距离感受器,而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则可归类于接触感受器。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 ⑴概念:指从明处→暗处,最初
看不清→逐渐恢复暗视觉的过程 (约25~30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的含量在 暗处恢复的过程。
2.明适应: ⑴概念 : 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
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视紫红质在暗处大量蓄积+对光的敏感度 强,∴到明亮处被迅速大量分解,产生和传入大量视 觉冲动,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2.简化眼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
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 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 点在节点后15mm处。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 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电-化学-电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颜色视觉
⑴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 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 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 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目前认为 与视杆细胞类似。 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分辨力强,并 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09_感觉器官的功能

09_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2.瞳孔的调节 正常人眼瞳孔的直径:2-4mm(白天)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1)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地
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 而变化。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的一种重要适应功能。 强光:瞳孔缩小 弱光:瞳孔散大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 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中脑。
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如: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为1:1:1时,产生白色感觉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2.色觉障碍: ①色盲:指对某一种或某几种颜色缺乏分辨能力。
●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蓝色盲和全色盲。 ●通常将红-绿色盲认为全色盲,因视紫红质也可 分辨蓝色。 ●色盲绝大多数是遗传性的 ②色弱: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色弱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缺乏某种视锥细胞,• 而 是由于某种视锥细胞的反应能力较正常人为弱;多为 后天因素引起。
耳蜗产生兴奋
形成听觉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传导性耳聋:气导受损 感音性耳聋:耳蜗、中枢,气导、骨导均受损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内耳平衡感觉功能
前庭器官
前庭:椭圆囊、球囊
半规管:上、下、水平半规管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椭圆囊:囊斑毛细胞, 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球 囊:囊斑毛细胞 ,感受头部空间位置
1.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 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 宜刺激。 2. 意义:一种感受器仅向中枢传递一种刺激信息,有利 CNS精确分析,并产生特定感觉和反射。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
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散光
ppt课件
24
25
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22
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 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 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 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②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ppt课件
22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2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野的概念。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 波理论。 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 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 蜗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
ppt课件
8
9 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
感受器 换能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过程: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AP
(即感受器电位or发生器电位)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 ①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②可总和 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生理第09章 感觉器官功能

生理第09章  感觉器官功能

⑵功能作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
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 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
⑵功能作用: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 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 骨传导
听觉:气传导 + 骨传导
•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螺旋器 耳蜗神经 听觉中枢 听觉
折光能力↑
物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视觉清晰
视近物时晶状体和瞳孔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
近点:是指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表示晶状体调节的能力)
近点越近,说明晶 状体的弹性越好。
2.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 瞳孔光反射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 晶状体的凸度增加的同时伴有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 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 能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 物像 , 称为屈光不正 ( 非正 视眼)。
常见的有: 近视 远视 散光
二、眼的感光功能
1、视网膜结构
光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2、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构 特 征 种族差异 功



作 用
3、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与换能
• • • • 视紫红质
强光 弱光 补充
视蛋白+视黄醛
维生素A
(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 膜电位变化 冲动 视觉中枢 视觉
视神经
4、色觉:
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产生的色觉也不同。

动物生理学9感觉器官的功能

动物生理学9感觉器官的功能
另外还有:水平细胞horizontal cell, 无长突细胞amacrine cell, 网间细胞interplexiform cell
无长突细胞
中央凹和视乳头(盲点的对应位置)
• Each optic nerve contains around 1.2 million nerve fibers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hotoreceptor cells, rod cells (rods) and cone cells (cones)
9.2.2.2 Two Photoreceptor and transduction systems in Retina
• 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 • 视锥系统又称昼光觉或明视觉
9.2.2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9.2.2.1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etina
组织学上分10层,从功能上可分为四层 • pigment cell layer 色素上皮层 • photo receptor layer (rod cell, cone cell) 感光细胞层 • bipolar cell layer 双极细胞层 • ganglionic cell layer 神经节细胞层
C 示动静牵拉
9.1.2.4 Adaptation of Receptor
• 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一个常见的现象是,虽然 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 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 快适应感受器也叫速率感受器或位相感受器,如负责皮 肤触觉的环层小体。
• 慢适应感受器也叫紧张性感受器,如肌梭、血压感受器 • 痛觉末梢没有适应现象 • 机制比较复杂 • 感觉的适应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1. 眼球的基本结构 (如图)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2. 眼的基本功能
折光系统的功能: 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能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感光系统的功能: 将物像的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变化, 继而产生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中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与眼的屈光成像有关的光学原理
被刺激的感受器的种类
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由于机体的高度进化,某一感受器只对某种
性质的刺激起反应,产生的冲动循特定的途径
到达特定的皮层结构 所以: 感觉的引起有专门的感受位点和专用 的传输线路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图) 决定于: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如:触、压觉
红色感觉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产 生的电信号(超极化型慢电位变化) 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的传
递 (这个过程有很多神经递质的参与)
由神经节细胞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 中枢
◆与视觉有关的一些现象
1、暗适应 概念:当人长时间处于明亮的环境
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
2、联系(图) (1)纵向联系 聚合式联系:多见于视杆系统 意义:无精细分辨能力,能总和多个 弱刺激 单线方式:多见于中央凹处视锥细胞 意义:视敏度高,感觉“精细” (2)横向联系 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3、联系方式: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层次及其联系模式图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觉的二元学说 视杆系统(暗视觉或晚光觉系统): 对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 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视锥系统(明视觉或昼光觉系统): 对光的敏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 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 别能力。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蓝>红色>绿色。

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
• 物体是交叉成像
(上下、左右交叉)于
视网膜上,视野检查协
助诊断视网膜疾患时,
视野的缺陷应根据交
叉成像原则诊断视网
膜的病变部位。
绿
视野在军事上也

有很大意义,例如飞行

帽和防毒面具的眼窗

一定要合适,否则会影
响正常视野,妨碍战斗
动作。
(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 ⑵特点: ①双眼视觉是由于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线, 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 中枢整合后只产生一个“物体”的感觉;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 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 物像≥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像可分别刺激不相邻的两个感光细 胞,其各自的感光信息传入才能分辨两个点
(2)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 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把机械能换成听神经纤维上的AP
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的结构特点(下图)
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
与卵圆窗膜相连
基底膜
蜗管:内淋巴,为盲管 顶部相通 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
类型与意义:
(1)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 新接受新刺激,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感受器
最敏感,最易接受的刺激
比如:
视网膜感光细胞:一定波长的光波 听觉感受器:一定频率的声波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这种作 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眼的感光细胞存在于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白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 前庭窗时
A、振幅减小,压强增大
B、振幅不变,压强增大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 的 结 构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
(一)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B
A
F1
A’ C F2
B’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二)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觉与色觉障碍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
辨别颜色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色觉障碍
色盲 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
细胞,不能辨别颜色。 多由遗传所致。
色弱 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 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

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第7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2 视觉器官
➢ 眼的折光功能 ➢ 眼的调节 ➢ 眼的感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功能
眼的折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 体组成。
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很大 关系,而且与物体和眼之间的距离有直接关系。人 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不能小于视网膜 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在把感知到的刺激信号转化成为神经冲动的过程中,不只是将刺激 简单地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同时将这些刺激信号进行了复杂的编序后转移至动 作电位中,从而起到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机体长时间受到某一种外力的刺激,机体就慢慢适应了该刺激,并对这 种刺激不敏感,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例如,晚上开灯的时候,我 们的眼睛对灯光的刺激会有不适感,但过几分钟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
第1 页
生理学——
第九章
C 目录页 ONTENTS PAGE
01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02 视觉器官 03 听觉器官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 感受器 ➢ 感觉器官 ➢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
Hale Waihona Puke 第4 页感受器是指r人体用于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这些感受器分布于体内及体表的组织器官中。机体的感受器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如根据 感受器所接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等;根据感受器 的分布部位,可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存在于身体内部的器官或组织中,感受内环境变 化的信息,如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等。内感受器 发出的传入冲动到中枢后,往往不引起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或只产生模糊的感觉,它们对维持机体功能 的协调统一和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09感觉器官的功能

09感觉器官的功能
2)明适应——人眼从暗处突然来到亮处,视觉逐渐 恢复正常的现象。明适应较快,约需1min即可完成。
(三)视野 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两眼同时观看物体时所产生的视觉为双眼视觉, 可扩大 视野,弥补生理性盲点,增加对物体距离 和形态大小判断 的准确性,还可形成立体感。
⑵视敏度的限度: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 膜上的物像(5μm)或视角(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
粗细和缺口皆为1’ 。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二)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在暗处视觉逐渐恢复,视觉敏感度逐 渐升高的现象。 暗适应的过程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 视紫 红质在暗处再合成的速度。整个暗适应过程约需 30 min。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 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 间差判断声源。
2.外耳道: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 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三)眼的调节
包括: 晶状体的调节 瞳孔的调节 两眼会聚
1. 晶状体的调节
看近物时,反射性加强晶状体折光能力,使射入眼 内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以看清近物。
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 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反射性引起动眼神经中副
交感纤维(+) 环行睫状肌(+) 睫状体向前向中移

生理学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半规管 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生理功能:产生旋转感觉,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 体平衡
二、前庭反应
1.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如乘车、乘坐电梯时,会发生 肌张力改变的姿势反射,目的在于维持一定的姿势和 身体平衡
2.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过强、时间 过长,或前庭器官功能过敏时,常引起恶心、呕吐、 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
2.瞳孔对光反射——强光照射瞳孔缩小,弱光时扩大 与视近物无关 双侧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调节入眼光量,以免视网膜受损 判断神经中枢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及麻醉深度
(三)眼的折光异常
1.正视眼 正常眼不作调节,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看清远物
经过调节,能看清近点以外的近物
2.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眼折光异常或形态异常,不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 未调节视网膜上
前庭阶 鼓阶
外毛细胞
盖膜
内毛 细胞
支持细胞 基底膜
耳蜗神经
2.耳蜗的感音换作用
音频分析:基底膜振动以行波方式向耳蜗顶部传播
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
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距离越近,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
不同区域毛细胞受到最大刺激,传入冲动在到达中 枢不同部位,即可引起不同音频的听觉
晶状体的调节
1.结构特点
晶状体呈双凸形,富有弹性
周边借睫状小带(悬韧带)附着于睫状体上
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调节过程
视近物→视网膜上物像不清晰→皮层视觉中枢→动眼神经 中副交感神经兴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 出(前凸为主)→折光力增强→物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清晰物象
晶状体调节
3.眼震颤:躯体旋转时出现的眼球不随意运动,眼震 颤方向因受刺激半规管不同而不同,临床上常试验眼 震颤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视觉器官
❖ 视觉器官:眼; ❖ 视觉感受器:存在于眼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 适宜刺激:波长为380~760nm的电磁波 。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与成像 简化眼:是一种假想的人工模型,其光学参数与正常
人眼折光系统总的光学参数相等,故可用来研究折 光系统的成像特性。
结构。 感受器分类:根据所感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化
学感受器、光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等。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 不同,又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一定波长的电磁波是视锥细胞和 视杆细胞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将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 式的刺激能量,如声能、光能、热能等,转换为生物电形式 的电能,最终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中枢;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然后转变为相应
的神经冲动,再沿一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的特定部 位,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分析,产生相应的感觉。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简称感官,除含有感受器外,还包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6m以外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到达人眼时已接近平行光线 ,经折射后所形成的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不需要进行调 节便可看清物体。
当看近物(6m以内)时,其光线呈辐射状,在视网膜上形 成模糊的物像,此种信息传送到视觉中枢后,反射性地引起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使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向前 内移动,于是悬韧带松弛,晶状体靠自身的弹性使凸度加大 ,尤其是向前凸起更为明显,因而折光能力增强,使物像前 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刺激信号转换成动作 电位时,还把刺激信号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 的不同序列,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 器时,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感受器的阈值会逐渐升高,即 对该刺激变得不敏感,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 视敏度:也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 视野: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 范围,称为视野;
❖ 暗适应:从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暗处,起初对任何东西都 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逐渐升高,在暗 处的视觉逐渐恢复;
❖ 明适应:从暗处突然来到亮处,最初只感到耀眼的光亮, 看不清物体,稍待片刻才能恢复正常视觉;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录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 一、耳的听觉功能 二、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
学习目标
1.掌握眼视近物时的调节,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功能,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2.熟悉感受器的定义和一般生理特性,近视、远视和散 光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暗适应、 明适应、视敏度、视野、听阈和听域的概念。 3.了解前庭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4.能运用三原色学说,解释人眼分辨颜色的原因;能运用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功能,分析 耳聋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病变部位。 5.能正确认识护理对象的生理特性,并依据其心理因素和 行为方式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培养良好的护理服务态 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健康。
*视杆系统(暗光觉系统):对 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 觉,对物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项 目 视锥细胞系统 视杆细胞系统
分布(人) 信息传递 感光色素 光敏度 视觉 视敏度 分辨能力 色觉 动物种系
愈近中心部愈多 单线或聚合程度低 视锥色素(三种) 较差(感受强光)
明视觉 高 高 有
❖ 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为双眼视觉 。
意义: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2、瞳孔的调节
1)瞳孔近反射:指视近物时反射性的引起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由折光系统造成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2)瞳孔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 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中枢在中脑。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增加视像清析度,保护视网膜。
3、眼球会聚
指视近物时两眼视轴向鼻侧聚合 意义:使物像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产生清晰视 觉(不产生复视)。
鸡等
愈近周边部愈多 聚合程度高 视紫红质 较好(感受暗光) 暗视觉 低 低 无 猫头鹰等
(二)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内的感光物质,由视蛋白 与视黄醛共同组成的结合蛋白质,当光线照射时可 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视黄醛在光照条件下 其分子构象会发生改变,光照前为11-顺型,是一种 较弯曲的构象,光照时变为全反型,是一种较直的 构象。视黄醛分子构象的这种改变,会引起视蛋白 分子构象的改变,经过较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活动, 可诱发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
(三)眼的折光异常(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 成因
结果
纠正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于 折光力过强 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成像于 折光力过弱 视网膜后
凸透镜
散光 折光面如角膜 光线不能在 圆柱形 曲率不一致 视网膜上聚焦 透镜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对 光的敏感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 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 分辨别能力。
(三)视锥系统的感光原理与色觉
光线视锥细胞外段视锥色素感受器电位(超 极化)神经节细胞AP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分别对红、 绿、蓝三种光敏感。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 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盲与色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