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课件第3章第3-5节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关系-PPT

离散数学关系-PPT
离散数学关系
基本要求和重难点:
• 基本要求
了解序偶与笛卡尔积,掌握关系得性质和运算,重 点掌握关系闭包运算得求法和偏序关系及哈斯图 得正确画法。
• 重难点
关系5种性质得判断,关系得闭包运算和偏序关系 得性质及特殊元素得判断。
引言
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一些常见关系, 例:家庭集合,有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 全校同学作为一个集合,有同班关系,同组关系。 在计算机科学中,在计算机逻辑设计中,应用了等 价关系,相容关系。 在编译原理、关系数据库、数据结构、数学中也有 关系。
例题
返回第5、3节目录
五、传递性例题
例: A={1,2,3,4} R={<1,4>,<4,3>,<1,3>,<3,1>,<1,2>,<3,2>,<2,3>, <4,2>,<1,1>,<3,3>} R不就是传递得
返回传递性
返回第5、3节目录
六、举 例
自反性 反自反性 对称性 反对称性 传递性
任何集合上得
返回总目录
一、自反性
自反性
定义: 若xA,均有xRx,那么称R就是自反得。
A上关系R就是自反得x(xA xRx)
在关系矩阵中,反映为主对角线元素均为1 在关系图中,反映为每结点都有自回路 例1: A={1,2,3},R={<1,1>,<2,2>,<3,3>,<1,2>}
1 23
例2:“=”关系和“≤”关系就是自反得吗?
S={<4,2>,<2,5>,<3,1>,<1,3>}

离散数学第三章课件ppt

离散数学第三章课件ppt

以|P(A)|=Cn0+Cn1+…+Cnn=2n。
定理3.6 设A和B是两个集合,则: (1)B∈P(A)BA。 (2)ABP(A)P(B)。 (3)P(A)=P(B)A=B。 (4)P(A)∈P(B)A∈B。 (5)P(A)∩P(B)=P(A∩B)。 (6)P(A)∪P(B)P(A∪B)。
A∪B=B。
反之,若A∪B=B,因AA∪B,所以AB。 同理可证ABA∩B=A。
定义3.7
设A和B为两个集合,所有属于A而不
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B对于A的补集
(Complement) , 或 相 对 补 。 记 作 A - B =
{x|x∈A∧xB} 。 A - B 也 称 为 A 和 B 的 差 集
A的真子集,但A不是A的真子集。 注:∈与表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而、与=
表示集合和集合的关系。 例如,若A={0,1},B={0,1,{0,1}},则 AB且AB。
定理3.3 设A、B和C是三个集合,则
(1)(AA)。 (2)AB(BA)。 (3)AB∧BCAC。
证 仅证(2)和(3) 明 (2)AB x(x∈A→x∈B)∧x(x∈B∧xA)
例如,若A={0,{0}},则P(A)A=(P(A)-A)∪(A- P(A))={,0,{{0}},{0,{0}}}。
定理3.9 设A、B和C为三个集合,则: (1)AB=BA。 (2)(AB)C=A(BC)。 (3)A∩(BC)=(A∩B)(A∩C)。
例1 设A和B为两个集合,且AB,则A∩CB∩C。
证 对任意的 x∈A∩C ,则有 x∈A 且 x∈C 。而 AB , 明 由 x∈A 得 x∈B ,则 x∈B 且 x∈C ,从而 x∈B∩C 。所
以,A∩CB∩C。 例2 设A和B为两个集合,则ABA∪B=BA∩B=A。

离散数学-3-5 关系及其表示

离散数学-3-5  关系及其表示

MR=
其关系图是:
10
二、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例 设A=1,2,3,4,R是A的二元关系,定义为: R=<1,1>,<1,2>,<2,1>,<3,2>,<3,1>,<4,3>,<4,2>,<4,1> 写出A上二元关系R的关系矩阵。 1 0 0 1 解:R的关系矩阵为: MR=
1 1 1 0 1 1 0 0 1 0 0 0
7
二、关系矩阵和关系图
设给定的两个有限集合X={x1,x2,…,xm},Y={y1,y2,…,yn},R为从X到 Y的一个二元关系。则对应于关系R有一个关系矩阵 R=[rij]mn,其中 关系矩阵M 关系矩阵
1 rij = 0
< xi , y j >∈ R < xi , y j >∉ R
(i=1,2,…,m;j=1,2,…,n) 设给定的两个有限集合X={x1,x2,…,xm},Y={y1,y2,…,yn},R为从X到 Y的一个二元关系。在平面上作m个结点分别记作x1,x2,…,xm,然后另 作n个结点分别记作y1,y2,…,yn。如果xi Ryi,则可自结点xi至结点yj处 作一有向弧,其箭头指向yj ,如果xi Ryi ,则xi至yj处没有线段联结。 例:设A={a1,a2},B={b1,b2,b3},R={〈a1,b1〉,〈a2,b1〉,〈a1,b3〉, 〈a2,b2〉},则其关系矩阵为:
ranR = { y | (∃x )(< x, y >∈ R )}
R的前域和值域一起称作R的域 的域,记作FLD R即 的域 FLD R=domR∪ranR 例题1 例题 P106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离散数学简介1.1 离散数学的定义与意义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2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逻辑函数图论1.3 离散数学的研究方法形式化方法归纳法构造法第二章:集合与逻辑2.1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2.2 逻辑基本概念命题与联结词逻辑推理规则(蕴涵、逆否、德摩根定律)2.3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命题逻辑的形式化表示与推理谓词逻辑的形式化表示与推理第三章:函数与图论3.1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3.2 图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图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图的运算(节点、边、路径、连通性)3.3 树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树与图的关系树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二叉树、堆、平衡树)第四章:组合数学4.1 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的定义与公式组合数学的应用(计数原理、图论)4.2 组合数学的计算方法直接法、间接法、递推法、函数法4.3 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程序语言中的组合类型(类型系统、类型检查)第五章:数理逻辑与计算复杂性5.1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数学模型(布尔代数、逻辑函数)谓词逻辑的数学模型(一阶逻辑、描述逻辑)5.2 计算复杂性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计算复杂性的定义与度量(时间复杂性、空间复杂性)计算复杂性的分类(P与NP问题、整数分解问题)5.3 离散数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离散数学在算法优化与分析中的作用第六章:关系与映射6.1 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定义与性质关系的类型(对称性、传递性、反身性)6.2 关系的闭包与简化关系的闭包概念关系的简化与规范化6.3 函数与二元关系函数与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二元组与二元关系的应用第七章:代数结构7.1 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群、环、域的定义与性质代数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7.2 群与群作用群的定义与运算群作用与群同态7.3 环与域环的定义与性质域的特殊性质与应用第八章: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8.1 数理逻辑的进一步应用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8.2 计算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的定义与分类计算复杂性的理论基础8.3 离散数学在计算理论中的应用计算理论中的逻辑与证明离散数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作用第九章: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9.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组合设计的定义与类型组合设计在编码理论中的应用9.2 计数原理的基本概念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函数的方法与应用9.3 图论与网络流图的遍历与路径问题网络流与最优化问题第十章:离散数学的综合应用10.1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程序语言设计10.2 离散数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中的作用组合数学在概率论与数论中的应用图论在网络科学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10.3 离散数学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展望量子计算与离散数学与逻辑推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重点环节二:逻辑基本概念与推理命题与联结词(且、或、非)逻辑推理规则(蕴涵、逆否、德摩根定律)重点环节三: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重点环节四:图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图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图的运算(节点、边、路径、连通性)重点环节五: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与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定义与公式组合数学的应用(计数原理、图论)重点环节六:关系与映射关系的定义与性质关系的类型(对称性、传递性、反身性)重点环节七: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群、环、域的定义与性质代数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八: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数理逻辑的推理规则计算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计算复杂性)重点环节九: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组合设计的定义与类型计数原理的应用(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重点环节十:离散数学的综合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程序语言设计)离散数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中的作用(组合数学在概率论与数论中的应用、图论在网络科学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离散数学教案》课件涵盖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函数与图论、组合数学、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等多个重要环节。

离散数学(chapter3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PPT课件

离散数学(chapter3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PPT课件
离散数学
主讲教师
13.11.2020
1
第三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1 集合的基本概念 §3.2 集合的基本运算 §3.3 集合中元素的计数
13.11.2020
离散数学
2
集合论 集合论是研究集合一般性质的数学分支,它的创 始人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在现代数学中, 每个对象(如数,函数等)本质上都是集合,都可以用 某种集合来定义,数学的各个分支,本质上都是在研 究某一种对象集合的性质。集合论的特点是研究对象 的广泛性,它也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表 达工具,而且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形式语言,关 系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都有重要应用。本课程在第三, 四章中介绍集合论的内容。
如:
A∪B
E
A∩B
E
AB
E
~A
E
AB
E
13.11.2020
离散数学
15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4:用文氏图表示下面集合
13.11.2020
离散数学
16
二、文氏图 (Jahn Venn)
例5:用集合公式表示下面文氏图中的阴影部分
(1)A ∩ B ∩ C,
(2) (A∩B )∪(B∩C)∪(C∩A)
或A = B x(x A x B)
x(x A x B) x(x B x A)
13.11.2020
离散数学
8
四、集合之间的关系
3、真子集: B A。 BABABA BABA B=A
4、幂 集:集合A的全体子集构成的集合,记作P (A)。 符号化为 P (A) = { x | x A}
n 元集A的幂集P (A)含有2n个元素。

离散数学及应用PPT课件

离散数学及应用PPT课件
28.04.2020
引 言(续)
二、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离散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数理逻辑,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教材的第一、二章) 集合论,包括集合、关系和函数。(教材的第三、四章) 代数系统,包括代数系统的一般概念,几类典型的代数系
统和格。(教材的第五、六章) 图论,包括图的基本概念,几种特殊的图。 (教材的第七章)
数理逻辑:人工智能,数据库,形式语言及自动机,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集合论: 信息结构与检索,数据结构。 图论: 可计算性理论,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 代数结构:开关理论,逻辑设计和程序理论,语法
分析。 2. 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抽象思
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以 后的软、硬件学习和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数 学基础。
版) (美)Kenneth H.Rosen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8.04.2020
引 言(续)
七、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
28.04.2020
第一部分 数理逻辑(Mathematical Logic)
❖ 逻辑:是研究推理的科学。公元前四世纪由希腊的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首创。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十七 世纪,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给逻辑学引进了符 号, 又称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
➢ 因此,离散数学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 展而逐步建立的,它形成于七十年代初期, 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
28.04.2020
引 言(续)
➢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 它 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 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 数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离 散性的特点。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

《离散数学》课件第3章
(5)基数大于1的集合上的全域关系是自反的,对称 的和传递的,但不是反自反的和反对称的.例如图3.1―11 所示的关系。
第3章 二元关系
图 3.1―11
第3章 二元关系
3.2 关系的合成
3.2.1 关系的合成 前边已经指出,关系是序偶的集合,因此可以进
行集合运算。本节介绍一种对关系来说更为重要的运 算——合成运算。假设R1是A到B的关系,R2是B到C的 关系(参看图3.2-1)。合成关系R1R2是一个A到C的关系: 如果在关系图上,从a∈A到c∈C有一长度(路径中弧的 条数)为2的路径,其第一条弧属于R1,其第二条弧属 于R2,那么〈a,c〉∈R1R2。合成关系R1R2就是由〈a, c〉这样的序偶组成的集合。
例3.1-1和例3.1-2是列举法的例子。 一个谓词P(x1,x2,…,xn)可以定义一个n元关系R:
R={〈x1,x2,…,xn〉|P(x1,x2,…,xn)} 例如,实数R上的二元关系>可定义如下:
>={〈x,y〉|x∈R∧y∈R∧x>y} 反之,一个n元关系也可定义一个谓词:
P(x1,x2,…,xn)=
利用关系R的图示,也可写出关系R.
第3章 二元关系
3.1.4 关系的特性 在研究各种二元关系中,关系的某些特性扮演着重
要角色,我们将定义这些特性,并给出它的图示和矩阵 的特点
定义3.1―5 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 (1)如果对A中每一x,xRx,那么R是自反的.即
A上的关系R是自反的 x(x∈A→xRx)
第3章 二元关系
例3.1-2 设学生集合A1={a,b,c,d},选修课集合A2={日 语,法语},成绩等级集合A3={甲,乙,丙}.如果四人的选修 内容及成绩如下:
a日乙 b法甲 c 日丙 d 法乙 我 们 可 表 达 为 S={〈a, 日 , 乙 〉,〈b, 法 , 甲 〉,〈c, 日 , 丙〉,〈d,法,乙〉}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离散数学简介1.1 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

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相对,主要研究对象是集合、图、逻辑等。

1.2 离散数学的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密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离散数学能够为编程、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章:集合与逻辑2.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明确定义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2.2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集合的幂集、子集、真子集等概念。

2.3 逻辑基本概念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逻辑联结词:与、或、非等。

逻辑等价式与蕴含式。

第三章:图论基础3.1 图的基本概念图是由点集合及连接这些点的边集合组成的数学结构。

图的表示方法: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3.2 图的基本运算图的邻接、关联、度等概念。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3.3 图的应用图在社交网络、路径规划、网络结构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学习图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第四章:组合数学4.1 排列与组合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有序组合。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无序组合。

4.2 计数原理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

函数:求排列组合问题的有效工具。

4.3 鸽巢原理与包含-排除原理包含-排除原理:解决计数问题时,通过加减来排除某些情况。

第五章: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5.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关注命题及其逻辑关系。

命题逻辑的基本运算:联结词、逻辑等价式、蕴含式等。

5.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推广,引入量词和谓词。

谓词逻辑的基本结构:个体、谓词、量词、逻辑运算等。

5.3 谓词逻辑的应用谓词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描述和验证程序正确性。

学习谓词逻辑能够提高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组合设计6.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组合设计是指从给定的有限集合中按照一定规则选取元素,构成满足特定条件的组合。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3章命题演算与推理上课件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3章命题演算与推理上课件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联结词的概念
命题可以通过逻辑联结词(逻辑运算)构成新的命题——复合命题。 复合命题的真值依赖于其中简单命题的真值。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联结词举例
【例】 (1)期中考试,张三没有考及格。 (2)其中考试,张三和李四都考及格了。 (3)期中考试,张三和李四中有人考了90分。 (4)如果张三能考90分,那么李四也能考90分。 (5)张三能考90分,当且仅当李四也能考90分。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五个常用联结词
:Negation (NOT) 否定词 ∧ :Conjunction (AND) 合取词 ∨ :Disjunction (OR) 析取词 :Implication (if – then) 蕴涵词 :Biconditional (if and only if) 等价词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命题的基本概念
【定义】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命题,当它不能再分解为更加简单的陈述句时,则称该命题为原子命题;否则,称之为复合命题。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
命题的基本概念
【例题】父亲让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在后院玩耍,并嘱咐他们不要把身上搞脏。然而,在玩的过程中,两个孩子都在额头上沾了泥。当孩子们回来后,父亲首先说他们当中至少有一个人额头上有泥,然后问每个孩子能否确定自己额头上是否有泥,两个孩子都说不能;可是当父亲第二次问同样问题时,两个孩子都说可以。假设:(1)每个孩子都可以看到对方的额头上是否有泥,但不能看见自己的额头;(2)两个孩子都很诚实并且都同时回答每一次提问。试分析两孩子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原因。
*
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离散数学及应用课件

离散数学及应用课件

离散数学及应用课件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数学离散对象,如集合、图、树、数等。

它涵盖了一系列丰富而又有深度的主题,包括集合论、图论、数论、逻辑学等。

这些主题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有所涉及。

一、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1、集合论:集合论是离散数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集合及其性质和运算。

集合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集合、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等。

2、图论:图论是离散数学中一门研究图形和网络结构的学科。

图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节点、边、路径、环、子图等。

图论在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交通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运算的学科。

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整数、素数、合数、约数、倍数等。

数论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4、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证明的学科。

逻辑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推理、证明、反证等。

逻辑学在人工智能、哲学、法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离散数学的应用1、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例如,图论被用于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排序问题、旅行商问题等。

离散数学还在计算机科学的其他领域有所应用,如算法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等。

2、物理学:离散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理论框架中都有离散数学的影子。

离散数学还在固体物理学、分子物理学等领域有所应用。

3、经济学:离散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例如,离散数学被用于研究金融市场中的复杂行为,以及分析经济数据的模式和趋势。

离散数学还在博弈论、决策理论等领域有所应用。

三、总结离散数学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和应用已经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

学习和研究离散数学,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数学素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离散数学的学习和应用。

离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精品课程《离散数学》PPT课件(全)

精品课程《离散数学》PPT课件(全)

言1
为什么学习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的理论基础,所以又称为计算机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它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 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数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 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
离散数学是什么课?
真值为1
25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以下命题中出现的a是给定的一个正整数: (3) 只有 a能被2整除, a才能被4整除。
(4) 只有 a能被4整除, a才能被2整除。
解: 令r: a能被4整除, s: a能被2整除。 真值不确定 (3)符号化为 s r (4)符号化为 r s
真值为1
26
19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3.析取词 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或q” 称为p与q的析取式,记作p ∨ q,符号∨称 为析取联结词。 运算规则: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1 1 1
20
1.1 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析取运算特点:只有参与运算的二命题全为假时,运算结果才 为假,否则为真。 相容或:二者至少有一个发生,也可二者都发生 排斥或:二者只有一个发生,即非此即彼 例如: (1)小王爱打球或爱跑步。 设p:小王爱打球。 q:小王爱跑步。 则上述命题可符号化为:p ∨ q (2)张晓静是江西人或湖南人。 设p:江西人。 q:湖南人。 则上述命题就不可简单符号化为:p ∨ q 而应描述为(p∧ q) ∨( p∧q)(也可用异或联接词∨)

(1)星期天天气好,带儿子去了动物园; (2)星期天天气好,却没带儿子去动物园; (3)星期天天气不好,却带儿子去了动物园; (4)星期天天气不好,没带儿子去动物园。

离散数学 3-5 关系及其表示3-6 关系的性质

离散数学 3-5 关系及其表示3-6 关系的性质

三、传递性
1、定义:设R是集合X上的二元关系,如果对于任意 x,y,zX,每当<x,y>R,<y,z>R时就有<x,
z>R,则称R是传递的。 R在X上传递 (x)(y)(z)(xXyXzX<x,y>R<y,z>R <x,z>R) 例: R1={<x,y>,<z,x>,<z,y>}是传递的,
一、关系(Relation)
1、关系 定义3-5.1:任一序偶的集合确定了一个二元关系R, <a,b>R记作aRb,称a与b有关系,<a,b>R记 作aRb,称a与b没有关系。 例如,>={<x,y>|x,y是实数且x>y} 说明: (1)把关系R这种无形的联系用集合这种“有形”的实 体来描述,为今后的描述和论证带来方便。 (2)序偶是讲究次序的,如果有<a,b>R未必有<b, a>R ,即a与b有关系R,未必b与a有关系R。 例:甲与乙有父子关系,但乙与甲没有父子关系。
>={(-1, -2), (0, -1), (0, -2), (1, -2), (1, -1), (1, 0)} Dom>={-1, 0, 1} Ran>={-2, -1, 0}
UA={(-2, -2), (-2, -1), (-2,0), (-2,1), (-1,-2), (-1,-1),
(-1, 0), (-1, 1), (0, -2), (0, -1), (0, 0), (0, 1),
例 设A={1,2,3,4,5},B={a,b,c}, 则ρ 1={(1,a),(1,b),(2,b),(3,a)}是A到B的关系, 而ρ 2={(a,2),(c,4),(c,5)}是B到A的关系。

离散数学]PPT课件

离散数学]PPT课件
《定义》 设A是集合,A的所有子集(作为元素)的集合 称为A的幂集。
(c)同一集合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示。 (d)集合也可作为某一集合的元素。
例:S={a,{1,2},p,{q}}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3)三个特殊集合:空集、全集合、集合族 《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所要讨论的每一个集合,
则称该集合为全集合,简称全集,用E表示。 E={x | p(x) ∨ p(x)} p(x)为任何谓词公式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注意:区分“”和“”的关系: “”关系是指集合和该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
例:S={a,{b},c} 则a S,{b}S,c S 而“”关系是指二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例:S1={a, b} S2={a,b,1,2} 则S1 S2 若A不包含于B,则也可表示成AB 《定理》设E是全集,A是一个集合,则一定有
《定义》不拥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或称零集), 用表示 ={x | p(x) ∧ p(x) }={ }
注意: ≠ {} 前者是空集,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后 者是以作为元素的集合。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定义》集合中的元素均为集合,称这样的集合为集合 族。 例A={{a},{b},{c、d}}
2、集合之间的关系 《公理》给定二个集合A和B,当且仅当A和B具有同样
§1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例:大于10的整数的集合:S1={x | x I ∧ x>10} 偶整数集合:S2={x | y (y I ∧ x=2y)} 有限个元素集合: S3={1,2,3,4,5}={x | x I ∧ (1 ≤ x ≤ 5) } S4={F,T}={x | x=T ∨ x=F} S5={1,4}={ x | (x²-5x+4=0) }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课件第3章第3-5节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课件第3章第3-5节
对任一xA,有xAB,当(A B)=B时,则有xB;当(AB) =A时,有x AB,从而xB。因而AB。 其次证明若AB则有(A B)=B或(AB)=A。
对任一xAB,有xA或xB。若xA,因为AB,则xB,所以任 一xAB均有xB。因而ABB。又因为BAB,所以(A B)=B。
对任一xA,若AB,则有xB,因而有xAB。所以A AB。又 因为AB A,所以(AB)=A。
其文氏图如下:
~E = , ~ = E, ~(~A)= A A ~A = , A ~A = E
9
德.摩根定律
定理3.3.5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则有: (1) (AB)= A B (2) (A B)= A B 证明 设E为全集,显然有AE=A,AE=E成立。 (1) (AB)= {x | xEx(AB)}= {x | xE(x(AB))} = {x | xE((xA)(xB)}= {x | xE(xA xB)} = {x |(xExA )( xExB)}= A B (2)证明同(1)。
16
自然数
自然数集合包含无限多元素,用空集和后继集可以把所有自然 数定义为集合。 定义3.4.1 设A是一集合,A的后继集A+为:
A+=A{A} 例3.4.1 已知集合A={1,2,3},求A的后继集A+。 解 A的后继集 A+ =A{A} ={1,2,3}{{1,2,3}} ={1,2,3,{1,2,3}}
文氏图:
对于n个集合A1,A2 ….An的交集为:
n
Ai A1 A2 An {x | (i)( x Ai )}
i 1
3
当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时,称它们是不交的。下面例 子中的B和C是不交的, 其文氏图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差运算满足如下性质: AA = A = A AB=BA (AB)C=A(B C)
12
集合恒等式
名称
等式
恒等律 A =A, A E = A
支配律 A E=E, A =
幂等律 A A=A, A A = A
双重否定律 ~(~A) = A
交换律 A B = B A, A B = B A
其文氏图如下:
~E = , ~ = E, ~(~A)= A A ~A = , A ~A = E
9
德.摩根定律
定理3.3.5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则有: (1) (AB)= A B (2) (A B)= A B 证明 设E为全集,显然有AE=A,AE=E成立。 (1) (AB)= {x | xEx(AB)}= {x | xE(x(AB))} = {x | xE((xA)(xB)}= {x | xE(xA xB)} = {x |(xExA )( xExB)}= A B (2)证明同(1)。
5
集合运算的性质
定理3.3.4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则下列吸收律成立。 (1)A (AB)= A (2)A(A B)= A 证明 集合等式的证明还可以利用一些集合恒等式证明。 (1)对任意x, x A (AB) x(A B) x A (xA
xB) x A xA
所以A (AB)= A成立。
6
结合律 A (B C)=(A B) C, A(B C)=( AB)C
分配率 A (B C)=(AB) (AC), A (B C)=(
AB)( AC)
德摩根律 ~(A B) =~ B ~A,~(A B) =~A ~ B
吸收律 A (AB)= A, A(A B)= A
补律
A~A = , A~A = E
22
数定义为集合,即 0 n n {n},n N
由此可见,任一个自然数都是一个集合的名称。
19
3.5 集合的特征函数
定义3.5.1 设E是全集,集合A是E的子集,定义集合A的特征函数 为:
1, fA : E {0,1}, fA(x) 0,
x A x E,且x A
根据特征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一个长为n的0-1串表示集合A。
3.3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 并,交,补(绝对补),差(相对补-),和对称差等。
1
集合的并运算
定义3.3.1 设A,B为集合,由A和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A与B的并集, 可表示为:
AB={x|xAxB} 其文氏图:
对于n个集合A1,A2 ….An的并集为:
n
U Ai A1 U A2 UL U An {x | (i)(x Ai )}
16
自然数
自然数集合包含无限多元素,用空集和后继集可以把所有自然 数定义为集合。 定义3.4.1 设A是一集合,A的后继集A+为:
A+=A{A} 例3.4.1 已知集合A={1,2,3},求A的后继集A+。 解 A的后继集 A+ =A{A} ={1,2,3}{{1,2,3}} ={1,2,3,{1,2,3}}
20
例题
例3.5.1 设E={1,2,3,4,5,6,7,8,9,10}, 集合A={1,2,3,4,5},集合 B={2,4,6,8,10},利用特征函数表示集合A和B。 解 集合A的元素是1到5的整数,6到10的整数不属于集合A, 用特征函数表示集合A为1111100000;集合B的元素是大于1且 小于等于10 的偶数,用特征函数值表示集合B为0101010101。
i 1
2
集合的交运算
定义3.3.2 设A,B为集合,由同时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 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符号化表示为:
AB={x|xAxB}。
文氏图:
对于n个集合A1,A2 ….An的交集为:
n
Ai A1 A2 An {x | (i)( x Ai )}
i 1
3
当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时,称它们是不交的。下面例 子中的B和C是不交的, 其文氏图如下:
10
集合的对称差运算
定义3.3.5 设A,B为集合,由属于A而不属于B的所有元素和属 于B而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对称 差,记为AB。可符号化表示为: AB = {x |(xAxB)(xBxA)}
文氏图为:
AB=(A-B)(B-A) =(A ~B) (B ~A)
11
例题
例3.3.4 设集合A={1,2,3,4,5},B={2,4,6} 则 AB={1,3,5,6}。
所以 A (B C) (A B) (A C) 14
例题
例3.3.5 证明 A (B C) (A B) (A C)
证明 利用集合恒等式证明
A(B C) A ~ (B C) A (~ B ~ C) ( A ~ B) ( A ~ C) (A B) (A C)
15
例题
例3.3.6 证明AB当且仅当(A B)=B或(AB)=A。 证明 首先证明当(A B)=B或(AB)=A时,AB。
17
例题
例3.4.2 对于空集,求(1)+,(2) (+)+, (3)((+)+)+。 解 (1) +={}={} (2 ) (+)+ ={}+={}{{}}={,{}} (3) ((+)+)+={,{}}+={,{}}{{,{}}}={,{},{, {}}}
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A的后继集A+有n+1个元素。
对任一xA,有xAB,当(A B)=B时,则有xB;当(AB) =A时,有x AB,从而xB。因而AB。 其次证明若AB则有(A B)=B或(AB)=A。
对任一xAB,有xA或xB。若xA,因为AB,则xB,所以任 一xAB均有xB。因而ABB。又因为BAB,所以(A B)=B。
对任一xA,若AB,则有xB,因而有xAB。所以A AB。又 因为AB A,所以(AB)=A。
21
例题
例3.5.2 设E={1,2,3,4,5,6,7,8,9,10}, 集合A={1,2,3,4,5},集合B={2,4,6,8,10}, 计算~A,AB,AB,A−B。 解 集合A可表示为1111100000,集合B可表示为0101010101。 因此,把1111100000的每一位取反得:0000011111,即~A={6,7,8,9,10} AB表示为1111100000 0101010101=1111110101,即 AB={1,2,3,4,5,6,8,10} AB表示为1111100000 0101010101=0101000000,即AB={2,4} A−B=A ~B,~B的表示为1010101010,A~B表示为: 1111100000 1010101010=1010100000, 所以,A−B=A ~B={1,3,5}。
7
集合的差运算
定义3.3.3 设A,B为任意二个集合,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 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差,又称为集合B对于A的补集或 相对补集,记为A−B。可符号化表示为:
AB={x|xAxB} 。 其文氏图如下:
A-B=A ~B
8
集合的补运算
定义3.3.4 设E为全集,AE,则称 E和A的差集为A的补集 或绝对补集,记作A,即: A=E-A={x|xExA}。 或:A=E-A={x|xA}。
13
例题
例3.3.5 证明 A (B C) (A B) (A C)
证明 对任意x,
x A(B C) xA xBC x A (x B x C) x A x B x C x A xB xC (x A x B) (x A x C) xABxAC x (A B) (A C)
集合运算的性质
定理3.3.3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则下列分配律成立。 (1)A(BC)=(A B)(A C) (2)A(B C)=(A B)(AC) 证明 用逻辑等价的方法证明。 (1)对任意x, x A(B C) x A x BC x A (x B xC)(x A x B)(x A xC) (xA B)(x A C) x(A B)(A C) 所以A(BC)=(A B)(A C)成立。 (2)证明同(1)。
18
Hale Waihona Puke 自然数集0= 1 = + ={} 2 =(+)+={,{}} 3=((+)+)+={,{},{,{}}} …… 因此有:1=0+,2=1+,3=2+,……。以这些集合为元素构成的集合{0, 1,2,3,……}是自然数集合。 定义3.4.2 用空集和后继集 (紧跟在n后面的自然数)可以把所有自然
4
集合运算的性质
定理3.3.1 设A,B为集合,则下列交换律成立。 (1)A B = B A (2)A B = B A 定理3.3.2 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则下列结合律成立。 (1)(A B) C = A(B C) (2)(A B)C = A(B C) 证明 用逻辑等价的方法证明(2) 对任意x, x(A B) C x(A B) x C xA xB x C xA x(B C) xA (B C) 所以(A B)C = A(B C)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