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键教案(共2课时)人教课标版(汇教案)

化学键教案(共2课时)人教课标版(汇教案)

化学键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如水、氯化钠、氧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 提问:什么是化学键?它对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是保持物质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2. 讲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 讲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具有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三)实验观察1. 实验一:观察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2. 实验二:观察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化学键的概念、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 提问:如何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二)新课讲解1. 讲解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化学反应实质上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2. 讲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会导致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

(三)课堂练习1. 练习一: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水、氯化钠、氧气等物质的性质。

2. 练习二: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电子式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规范表达和微观表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对化学键本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氯化钠、氯化氢等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以及微粒之间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2、讲解离子键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失电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进而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

强调离子键的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举例说明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3、讲解共价键以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例,讲解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强调共价键的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常见的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水、二氧化碳等。

4、比较离子键和共价键从形成过程、作用实质、存在范围等方面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比较。

5、电子式的书写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和书写规则。

分别示范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氧化镁)和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水)的电子式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错误。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离子键、共价键、电子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化学键的概念、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及特点、电子式的书写。

8、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知识分析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键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与区别3. 化学键的的形成与断裂4.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关系5. 实际案例分析: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键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背后的化学原理。

2.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阐述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分析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探讨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5.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类型和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学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化学键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学生将学习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理解它们在分子中的分布和影响。

7. 键长、键角与分子的立体构型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键长、键角的概念,并探索它们如何影响分子的立体构型。

8. 分子轨道理论学生将简要介绍分子轨道理论,理解π键和σ键的形成,以及它们如何决定分子的性质。

9. 氢键学生将学习氢键的概念,了解它与其他化学键的区别,并探索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作用。

10. 化学键的近似计算学生将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bond order and bond energy, and learn how to approximate the values of chemical bonds.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基础知识导引】一、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4.知道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判断常见化合物的类别。

5.知道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知道氢键影响物质熔沸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小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实验结论:钠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氯的电子层结构为不稳定结构,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当钠与氯气相互接触并加热时,钠、氯原子具备了发生电子转移的充要条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了稳定的离子——Na和Cl。

带异性电荷的Na和Cl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想一想:Na与F、K 与SO4、Ca与O等阴、阳离子之间能否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3.离子键的形成和存在(1)形成;形成离子键的首要条件是反应物中元素的原子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

《化学键教案》word版

《化学键教案》word版

《化学键教案》word版第一章: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解释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1.2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1.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离子键的形成与断裂共价键的形成与断裂金属键的形成与断裂氢键的形成与断裂第二章: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解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强调离子键形成的条件2.2 离子键的特性电荷的吸引作用离子的排列与结构2.3 离子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不电解质第三章: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解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强调共价键形成的条件3.2 σ键和π键解释σ键和π键的概念强调它们在共价键中的作用3.3 杂化轨道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共价键中的重要性第四章:金属键4.1 金属键的形成解释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强调金属键形成的条件4.2 金属键的特性自由电子的概念金属离子的排列与结构4.3 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第五章:氢键5.1 氢键的形成解释氢键的形成过程强调氢键形成的条件5.2 氢键的特性电负性差异的作用氢键的强度与稳定性氢键对分子结构的影响5.3 氢键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水分子的氢键结构蛋白质中的氢键作用核酸中的氢键作用第六章: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6.1 化学键的极性解释化学键极性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性的影响6.2 分子的极性解释分子极性的概念强调分子结构对分子极性的影响6.3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的溶解性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非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第七章: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能7.1 化学键的键长解释化学键键长的概念强调原子半径对化学键键长的影响7.2 化学键的键能解释化学键键能的概念强调化学反应中键能的变化7.3 键长和键能的关系键长和键能的负相关性键长和键能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第八章:化学键的极化8.1 化学键极化的概念解释化学键极化的概念强调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极化的影响8.2 化学键极化的类型永久极化瞬时极化取向极化8.3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的偶极矩极化分子的熔点和沸点极化分子的溶解性第九章:分子轨道理论9.1 分子轨道的概念解释分子轨道的概念强调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9.2 分子轨道的类型σ轨道π轨道σ轨道π轨道9.3 分子轨道在化学键形成中的应用σ键的形成π键的形成分子轨道对称性对化学键性质的影响第十章: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10.1 化学键振动的类型正常振动反常振动10.2 化学键振动频率与分子性质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熔点和沸点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分子极性的关系10.3 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解释化学键转动能的概念强调转动能对分子性质的影响第十一章:化学键的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11.1 化学键能级概念解释化学键能级概念强调量子力学在化学键能级计算中的应用11.2 近似能级的方法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蒙特卡罗方法11.3 化学键能级对分子性质的影响能级分布与分子化学键的稳定性能级分布与分子的反应活性第十二章:化学键的电子云和杂化12.1 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解释化学键电子云的概念强调电子云在化学键形成和断裂中的作用12.2 杂化轨道的概念解释杂化轨道的概念强调杂化轨道在化学键形成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性12.3 杂化类型及其在分子中的应用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其他杂化类型第十三章:化学键的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13.1 化学键极化对分子性质的影响极化分子偶极矩的变化极化分子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13.2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解释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强调分子间作用力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3.3 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范德华力氢键离子-偶极相互作用第十四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14.1 化学键断裂的条件解释化学键断裂的条件强调能量变化对化学键断裂的影响14.2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解释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强调成键原子之间的电子重排14.3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在反应中的应用化学反应中的键断裂和形成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化学键的主要概念和性质总结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化学键在化学科学中的核心地位15.2 化学键研究的发展趋势解释化学键研究的最新进展强调未来化学键研究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5.3 化学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化学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与断裂、极性、键长和键能、振动和转动能、近似能级和量子力学、电子云和杂化、极化与分子间作用力、断裂和形成等内容。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7篇)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7篇)

《化学键》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键》说课稿(优秀7篇)。

说课稿说课稿高中化学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课件示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外,较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我拟订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问题解决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预测。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本节课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基于上述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二、旧知迁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应用提高;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下面就根据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展开教学的。

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上海世博会的介绍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继续学习统计,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做了铺垫。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上册《化学键》教案、教学设计
1.对于化学键类型的识别与区分,设想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利用实物模型和动画演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设计对比分析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各自特点,形成清晰的认识。
-结合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发现元素位置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2.针对化学键的表达方式,设想采取以下策略:
5.能够运用化学键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现象,如离子晶体的溶解、酸碱中和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探索化学键的奥秘。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工具表达化学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4.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有序性和规律性,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键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这为他们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奠定了基础。然而,化学键作为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可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判断化学键类型、化学键表达方式的转换、化学键与物质性质关系等题目,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完成习题时,注意分析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培养解题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错题总结,查找原因,及时纠正,提高学习效率。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键》教案范文

《化学键》教案范文

《化学键》教案范文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4.了解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种类;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如何形成。

2.探究共价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电子构型和价电子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氢气、氯气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共价键的特点。

3.探究离子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正负离子的概念和电离能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4.讲解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20分钟)a.向学生简要介绍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氢气、氯气、钠片、氯化钠晶体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与化学键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延伸活动:1.带领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晶体的形成、化学反应的进行等;2.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了解其他种类的化学键,如π键、金属键等。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2.完成相关的习题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键的种类与形成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键的种类与形成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键的种类与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及形成原理。

2.能够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掌握简单物质中的键的种类。

教学重点: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

2.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区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化学原子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引出问题:我们常说的“化学键”是什么?化学键有哪些种类?这些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二、概念讲解(10分钟)1.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赠予和接受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是由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形成的。

2.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

3.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的金属键合形成的。

金属原子的价电子都形成了电子云,云中的电子不属于任何一个原子,形成了金属键。

三、离子键的形成(1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

2.向学生解释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即金属原子会失去价电子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会获得价电子成为阴离子。

3.通过示意图来解释离子键的强度,即离子键在固体中比较稳定,但是在溶解或熔化时容易断裂。

四、共价键的形成(1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

2.向学生解释共价键形成的过程,即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价电子,使得每个原子的价电子数达到稳定的8个。

3.通过示意图来解释共价键的强度,即共价键的强度通常比离子键弱,但比金属键强。

五、金属键的形成(15分钟)1.通过投影仪展示金属键的形成过程的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

2.向学生解释金属键形成的过程,即金属原子之间失去价电子成为正离子,而这些离子被在晶体中形成的电子云所包围。

3.通过示意图来解释金属键的特点,即金属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化学键教案引言: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本教案将围绕化学键的概念、类型、形成及应用进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一、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500字)1.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化学键- 化学键的作用和意义- 原子间电子的转移和共享1.2 化学键的分类-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二、离子键(400字)2.1 离子键的形成- 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合- 离子化反应的本质2.2 离子键的特点与性质- 离子键的强度与稳定性- 离子键的溶解性2.3 离子键的应用- 离子晶体的性质与应用- 离子键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三、共价键(400字)3.1 共价键的形成- 电子云重叠与电子对共享- 共价键的构成和本质3.2 共价键的特点与性质- 共价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共价键的键长与键能3.3 共价键的应用-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共价键- 共价键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四、金属键(400字)4.1 金属键的形成- 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键的导电性和热导性4.2 金属键的特点与性质- 金属键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金属键在金属中的晶格排列4.3 金属键的应用- 金属的强度与耐腐蚀性- 金属键在合金制备中的应用五、化学键的应用(300字)5.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键的能量变化与反应速率的关系5.2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 化学键决定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改变和转化5.3 化学键的工业应用- 化学键在合成材料和新能源中的应用- 化学键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分类,并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与应用。

化学键作为化学反应的基础,掌握化学键的本质与应用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扩展阅读:1. 陈士煌. 物质的化学键[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 张景华, 郎行知. 化学问题与课堂讨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何鸣棠. 无机化学(Organometallic Chemistry)[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P.W. Atkins, J. de Paula.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5. L. Guczi, A. Erdöhelyi. Catalysis by Gold[M].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2006.。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及分类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实例3. 化学键的判断和表示方法4.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5. 化学键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类型、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键的判断和表示方法,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键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化学键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化学键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化学键的思考,例如金属的焊接、分子的形成等。

2.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键是物质中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3. 介绍化学键的分类:讲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实例。

4. 学习化学键的判断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键的判断原则,学会表示化学键的方法。

5. 分析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化学键类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化学键判断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4. 实验报告: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键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从而评估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知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化学键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化学键教案(优秀9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9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9篇)化学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同仁:你们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样一次机会,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章的一节复习课。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先认知个别的事物然后逐步的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它是基于前面盐酸和硫酸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虽然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没有明确以章节形式呈现,但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额,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技能。

这是初中比较系统总结一类物质的性质,具有归纳总结提高的一节课,并且有助于以后碱和盐的学习中树立一个常规。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酸分类、命名和酸的通性。

通过系统回顾复习,让学生知道酸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的培养。

二、说教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结合这一节课的知识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的目标,我采用“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法。

主要是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创疑)→实验探究(探疑)→谈论问题(释疑)→演绎推理解决问题(解疑)→创新思维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最新4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最新4篇)

《化学键》教案参考内容(最新4篇)化学教案《化学键》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

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化学键教学设计4篇

化学键教学设计4篇

化学键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化学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化学键。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能力目标: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元素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但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分子时,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则分子的性质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初步知识。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为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坏,因此,研究分子结构,对于了解不知所措垢结构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们已发现了和合成了一千多万种物质,为什么这100多种元素能形成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质?原子是怎样结合的?为什么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成一个氦分子呢?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10000C以上,破坏O—H需463KJ/mol。

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20000C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H—H需436KJ/mol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此作用不仅存在于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不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

[板书]一、化学键:相邻人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板书]二、离子键[实验]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入下表中。

化学教案《化学键》

化学教案《化学键》

化学教案《化学键》第一章:化学键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化学键的类型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

2.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活动:1. 引入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存在和作用。

2. 通过示例和图片,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化学键的分类和基本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学键分类和性质的掌握。

第二章:离子键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离子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内容: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2. 离子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实验,介绍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探讨离子键的类型和应用,如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等。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子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离子键类型和应用的掌握。

第三章:共价键教学目标:1. 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共价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2. 共价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实验,介绍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探讨共价键的类型和应用,如分子化合物、共价晶体等。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共价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共价键类型和应用的掌握。

第四章:金属键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金属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2. 金属键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示例和实验,介绍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

2. 探讨金属键的类型和应用,如金属晶体、金属合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金属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键类型和应用的掌握。

第五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

高中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熟练应用Lewis结构图表示分子中的化学键。

4. 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化学键种类的区分和特点。

2. 化学键的应用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验现象引入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学键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4)氢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键在实验中的表现,并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例分析,巩固对化学键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的理解。

5. 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作用和影响。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向。

五、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化学键的种类: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氢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加深,对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应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

下一步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教案高中化学化学键教案第一章: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强的相互作用。

通过示例解释化学键的存在:H2O分子中的氧氢键,NaCl中的钠氯键。

1.2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通过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如NaCl。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如H2O。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如Cu。

第二章: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解释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一个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间通过电荷吸引形成离子键。

2.2 离子键的性质描述离子键的性质:强、脆、熔点高、易溶于水。

通过实例说明离子键的性质:NaCl的晶体的熔点较高,易溶于水。

第三章: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解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3.2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区分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不均匀的共价键,如HCl;非极性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均匀的共价键,如O2。

第四章:金属键4.1 金属键的形成解释金属键的形成过程: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4.2 金属键的性质描述金属键的性质:延展性好、导电性强、熔点高。

通过实例说明金属键的性质: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第五章: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5.1 化学键的断裂解释化学键的断裂:化学键的断裂是指化学键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减弱或中断,需要吸收能量。

5.2 化学键的形成解释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的形成是指两个原子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释放能量。

第六章:键长与键能6.1 键长定义键长:键长是指两个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

讨论键长与键的类型之间的关系:离子键通常较短,共价键根据原子的半径不同而有所变化。

6.2 键能定义键能:键能是指形成或断裂一定数量的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化学教案《化学键》

化学教案《化学键》

化学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本质。

二、教学内容:1. 化学键的概念及基本类型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3.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类型及作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2. 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本质,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键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化学键的微观结构,增强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化学键的基本类型,分析各类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3. 案例分析: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其化学键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化学键的理解和看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2. 评价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特点和形成条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化学键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要时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反思课堂讨论的组织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化学键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设计等。

2. 探讨化学键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研究的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教案
化学键(高三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回忆说出化学键的类型,识别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基本特征,理解共
价键的极性,能判断物质中具有的化学键类型,正确书写离子、原子、离子
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以及其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的理解,寻找化学键的形成规律,发展学生对
微观粒子的想象能力,加深对物质结构的系统认识。

通过分析、讨论深入理
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以及两者的关系,提高分析、演绎、归纳的能力。

通过阅读信息和背景资料的方法,开阔视野,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化学结构理论能预测新物质来体验化学带来的惊奇和
美妙。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键规律,电子式表示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以问题情景发生和解决而产生首尾呼应为框架,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线,导入信息促进知识和能力发展为特点,着力体现高三复习“退半步重基
础,跨半步促提高”的复习策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课的导入]投影:化学史上重大发现——C60彩图展示,(提出问题:你知道它具有什么化学键吗?)。

(话题一转)鲜为人知的是,100多年来科学家对纯氮物种的研究和发现,第一次是1772年分离出N2,第二次是1890年合成了重氮离子,1999年是高能氮阳离子,甚至科学家预计能合成N8,你能预测该物质具有什么化学键吗?(停顿,大多数学生回答为非极性共价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成键情况,我们一起来回顾关于化学键的知识。

[设计意图]用C60引发学生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而N8看似一个延续,实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的问题情景,为学生通过复习提高最终尝试解决新问题制造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过渡]原子结构的知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原子核外电子未达到饱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原子要以化学键的形式来成就自己的稳定结构,元素原子的多样性决定了化学键的多样性。

[学生]回忆化学键的定义: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并说出键的类型
[投影]
一、化学键的类型
[过渡]这些不同的化学键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特点?
[投影]按照以下线索,一起回忆、讨论并回答问题。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实质是什么?成键双方的微粒各是什么?
2、从两种元素结合的角度看,你认为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3、从化合物类型角度看,你认为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哪些物质只含有共价键?
4、如何判断共价键有无极性?
5、离子键的强弱是由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决定吗?共价键的强弱又由什么因素决定?[设计意图]提供必要的线索,使学生能充分回忆、互相启发、全面复习关于化学键的基本知识,对比两种化学键之间的差异。

[场景]在学生充分的酝酿之后,以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方式,按照以下投影的各个方面作对比,逐一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及时理答、评价并举例说明(例如:共价键的强弱),完成表格内容。

分利用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活动,进行归纳对比,加深对离子
键与共价键的理解和认识。

[投影]⑴由图式判断物质的分子,并指出圆球代表的原子。

⑵判断几种电子式的正误。

(在全班讨论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关键问,在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

而电子式的书写则是要求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上去体现它们的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由表及里地逐步加深对两种化学键本质的理解,这也是对化学用语的一次巩固。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子键特点是简单明了,共价键似乎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原子的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使体系能量降低。

[设问]是否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中每个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都达到饱和呢?
[讨论]下列物质分子的原子最外层是否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A、CO
B、SiCl4
C、PBr5
D、XeF2
E、COCl2
F、SF2
G、N02
[教师]⑴引导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及时总结方法。

如除了用彼此电子配对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选择类比的方法,如CO2是一个各原子均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的分子,对比之下,CO和NO2肯定不是每个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

⑵指出共有电子对方式尚不能满足多种化合物成键的需要,电子的成键还存在着其它形式,如配位键,可见化学物质形成化学键的复杂性。

[投影]阅读:在共价键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电子对是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

这样的键叫做配位键。

可以表示为A→B,其中A具有未成键电子对,如NH3、H20提供未共用的电子对,B为电子的接受体,如H+。

[教师]示例NH4+的形成,此外还有H3O+,并指出配位键的性质与普通共价键完全相同。

CO、铵盐、含氧酸根离子等就含有配位键。

因此配位键的方式为共价键提供了更大适应的空间。

[设计意图]配位键不是必修内容,但以信息给予的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自学能
力,并与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为解决N8化学键问题做好伏笔。

二、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关系——键的多重性
[投影]让学生分析以下物质,判断它们属于什么化合物?并指出它们所含有的化学键,并从中体会、归纳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关系:
CaC2、H2O2、Mg3N2、Ar、KOH、SiO2、I2、NH4NO3
[小组讨论]通过物质的种类,相互交换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关系的认识,写下点点滴滴的结论。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投影]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非极性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

2、离子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3、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极性共价键。

5、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6、气态单质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教师]回顾总结本节复习课内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把话题重新回到课的开头。

[试一试]
1、1890年合成的重氮离子(N3-)中有一个氮氮三键,请写出其电子式。

2、经分析,1999年合成的高能氮阳离子中有5个氮原子,它们成V字形,且含有2个氮氮叁键,每个氮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试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学生]经过摸索、讨论写出重氮离子、高能氮阳离子电子式:
[教师]让我们重新审视N8,会不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再来判断N8中可能含有什么化学键?
[场景]此时学生已经开始沸腾,马上意识到N8中隐藏着的奥妙!(然后是一片沉寂)重氮离子、高能氮阳离子组合起来不就是N8!
[学生]争先恐后报告自己的新结果,其中可能含有共价键、配位键和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哦,不,是单质!预计它在常温下可能是固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熔融状态下可能会导电,预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一片惊呼声中,复习课结束)
[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