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一、自然环境描写:

也叫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的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边城》中的故事发生在湖南湘西一个叫做茶峒的小城,一切都是那样平静,那样安详。翠翠祖孙俩在“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小城又是“依山筑城”,“另一面临水”。云淡风轻,偶尔有节日,有洪涝,但都只是小小波澜。小说开头便交代了故事发生地: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2、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往草料场去时的环境是:“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此时是风雨初起,但却是“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由此便奠定了一种悲凄、紧张的故事气氛。到林冲买酒时,环境是:“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买酒归来时,环境是:“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在不断增强,悲壮的氛围也逐渐突显。

3、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理、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酒往返路途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样一些环境描写:“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林冲踏着瑞雪,迎着北风”,几个踏着雪、背着风、迎着风,表现了北风怒号、大雪纷飞中的林冲的孤独悲壮的英雄形象。

而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时作者对“火”进行了描写。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边城》中对于翠翠的描绘:“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也是与自然环境描写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的安静与清幽更显翠翠的纯粹与灵性。

4、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5、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十回,这一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施耐庵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关系中的阶级压迫。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沈从文曾言:“我要表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小说《边城》中,他通过对质朴善良的人和热情奔放的民俗活动的描写,描绘出湘西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对这片淳朴民风的土地的热爱、向往。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真题演练】

一、2017年全国一卷现代文阅读:《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