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肢康复练习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截肢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截肢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截肢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1.上肢截肢术后1-2天可离床活动,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


进行残存关节的功能锻炼。

如全身情况好,术后5-6天可开始扶拐离床活动。

2.术后两周拆线后,可进行锻炼,方法是:(1)用弹性绷带每天包
扎数次,对残端给予经常和均匀的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录像在电脑D盘)。

(2)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减少残端敏感性。

(3)用残端蹬、踩,先蹬、踩在柔软的物品上,逐渐由软转到硬,不可过急。

(4)残端进行肌肉舒缩活动。

3.初次下地要防止因不习惯而失去重心跌倒,所有下地时护理人员
及家属必须在旁扶助。

4.使用双腋拐的注意事项:拐杖之全高,应以病人身高为准,一般
是当病人直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0CM。

过高则行走时拐杖压迫腋下疼痛不适,甚至难以行走,过低则病人可发生驼背感到疲劳。

5.拐杖行走时,先将两拐同时移放在腿前方,然后提起健肢移到两
拐的前方,再将两拐向前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总保持两拐及一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种位置最牢固。

6.安装假肢一般在术后1个月,残端软组织收缩已定型。

截肢的康复

截肢的康复

《疾病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
15
(一)一般评价:身高 体重 (二)特殊评价
1.下肢长 2.下肢周径 3.皮肤过敏试验 4.断端长 5.断端左右径 6.断端的前后径 7.断端周径 8.断端痛 9.关节活动度 10.肌力检查
1.下肢长
大转子
内踝
2.下肢周径
3.皮肤过敏试验
• 将截肢后需要用的材料直接与皮 肤接触,如腹部、大腿内侧等敏 感度高的地方,贴48小时,如果 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禁止使 用此材料
③皮肤情况:瘢痕、溃疡、窦道,松弛、 肿胀、皱褶。 ④残肢长度测量:理想的小腿截肢长度为膝 下15cm左右,理想的大腿残肢长度为 25cm左右。 ⑤关节活动度检查。 ⑥肌力检查:重点检查残肢肌力。
⑦残肢痛:常见原因包括残肢端骨突出或 骨刺、皮肤瘢痕增生,残肢端血液循环 不良,神经瘤等。 ⑧幻肢痛:发生率约5%~10%。为钳夹样、 剌样、灼烧样或切割样疼痛。幻肢痛的原 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运动知觉、视觉 和触觉等的生理异常有关。
截肢的部位与断端斑痕的的关系
易产生不良斑痕的部位 1) 大腿截肢:a坐骨结节部,b腹股沟, 2) 小腿截肢:a胫骨前部,b髌韧带部,c腘窝部,d 腓骨 小头部 3)上臂截肢:a中部以下腕骨的外侧面,b中枢上1/3 的内侧面 4) 前臂截肢:a中枢的尺侧面,b中部以上的桡侧面 2.可避免不良斑痕的部位 1) 大腿截肢:a断肢的前面,b断端,c断肢的外侧面 2) 小腿截肢:a断端,b胫骨内侧面 3) 上臂截肢:a肩峰部,b腋窝部,c上臂后面 4) 前臂截肢:外侧面 3.产生良好的瘢痕部位 1) 大腿截肢:内侧 2) 小腿截肢:外侧 3) 上臂截肢:a中枢三角肌部,b中部以下前面 4) 前臂截肢:内侧面 4 问题最少的部位 1) 大腿截肢:前端末梢部的后面 2) 小腿截肢:断端末梢部的后面 3) 上臂截肢:断端末梢部 前 臂截肢:断端末梢部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简述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截肢是指由于疾病、外伤等原因而造成的肢体部分的切除或丧失,例如手臂、腿部等。

对于截肢者来说,康复是重建生活的关键,它旨在帮助截肢者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恢复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简要介绍截肢者的康复步骤和内容。

1. 术后伤口护理:截肢手术后,伤口的护理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会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并进行适当包扎,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截肢者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口护理,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截肢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这一步骤旨在帮助截肢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具体的训练内容根据截肢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截肢的下肢,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对于截肢的上肢,训练包括手指灵活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3. 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截肢者在康复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帮助行动和恢复功能。

例如,截肢者可能需要使用义肢来代替丧失的肢体部分,帮助行走、站立或进行日常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平衡。

4. 社会心理支持:截肢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活变化,可能会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困扰。

因此,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截肢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康复小组活动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鼓励,与其他截肢者分享经验和情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5. 活动适应与重新学习:截肢者需要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身体状况。

这包括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以及重新学习工作技能和社交技能。

截肢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职业康复等方式来逐步恢复和重新学习这些技能。

6. 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是必要的。

通过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截肢者的康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计划和训练内容。

从而保证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下肢截肢是一种严重的身体残疾,它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下肢截肢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康复训练的目的、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下肢截肢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的目的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下肢截肢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康复训练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增强肌肉力量:下肢截肢患者失去了部分或全部下肢,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增强残肢肌肉的力量,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2. 提高平衡能力:下肢截肢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平衡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站立和行走等活动。

3. 改善步态:下肢截肢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步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行走和奔跑等活动。

4. 提高自理能力:下肢截肢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提高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康复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肌肉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自理训练等方面。

1. 肌肉训练肌肉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下肢截肢患者增强残肢肌肉的力量。

肌肉训练的方法包括:(1)坐位肌肉训练:下肢截肢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进行腿部肌肉训练,包括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伸展等动作。

(2)卧位肌肉训练:下肢截肢患者可以躺在床上,进行腿部肌肉训练,包括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伸展等动作。

(3)假肢肌肉训练:下肢截肢患者可以通过假肢进行肌肉训练,包括用假肢进行上下楼梯、行走等活动。

2.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康复训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下肢截肢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平衡训练的方法包括:(1)单腿站立:下肢截肢患者可以通过单腿站立的方式来提高平衡能力。

(2)假肢平衡训练:下肢截肢患者可以通过假肢平衡训练,包括用假肢进行上下楼梯、行走等活动。

3.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下肢截肢患者改善步态,以便更好地进行行走和奔跑等活动。

截肢后的康复讲课

截肢后的康复讲课

现代康复观点: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 柱形的,术后立即安装假肢,接受腔为全 面接触,重点承重式。 1、大腿的承重点为坐骨结节 2、小腿承重点为髌韧带和胫骨内外髁前下 方 的斜面上
截肢的康复过程

手术前康复指导 截肢手术或非理想残肢 矫治手术 手术后早期康复(重点是残端 皮肤准备) 肌力练习 安装临时假肢 (试样、初检、调整) 穿戴临时假肢的 康复训练 安装正式假肢 穿戴正式假肢 后的康复训练 OT训练 回归家庭社会
ICF框架
左下肢膝 下截肢 身体平衡 障碍 如厕 行走 上下楼梯 等 社区活动 访亲探友
环境
个人
一、康复评定
(一)、残端评定





1、残端形状:应具有现代截肢 术留下的圆柱形而不是传统的圆 锥形。 2、残端的长度:测量膝下截肢 应从膝关节下8cm左右。 3、残端皮肤:应无溃疡、感染、 窦道、破损、皮肤病及皮肤感觉 减退。承重点区不宜有疤痕。 4、残端关节活动范围,有无畸 形及肌力如何(3级以上) 5、有无神经瘤是否需手术处理。
截肢后的康复
概述

(一)截肢的定义、目的及原因 (二)了解假肢的评定、安装和训练 (三)康复程序
截肢是指当损伤或疾病造成肢体失去生存状 态,患肢病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而不得不 行手术截除该段肢体。 最常见的截肢原因: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现在外科取栓,避免部分患者截肢)和糖尿 病并发症,其次创伤、肿瘤、电击等。




Ⅰ-完全康复,仅略有不适, 照常参加社会活动,恢复原工 作,生活自理。 Ⅱ-部分康复,生活能自理, 但不能恢复原工作,有轻微功 能障碍。 Ⅲ-完全自理,不能参加正常 工作。 Ⅳ-部分自理。 Ⅴ-仅外观美容改善,功能无 好转。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截肢的患者越来越多。

下肢截肢不仅会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康复训练对于下肢截肢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下肢截肢的类型、康复训练的原则、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常见的康复训练器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下肢截肢患者的康复训练有所帮助。

一、下肢截肢的类型下肢截肢是指下肢某个部位的丧失,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膝关节以下截肢:包括膝关节以下的截肢,如小腿截肢、踝关节以下截肢等。

2. 膝关节以上截肢:包括膝关节以上的截肢,如大腿截肢、髋关节截肢等。

3. 双侧下肢截肢:指两条腿都截肢的情况。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原则:康复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截肢部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

2. 综合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如体育锻炼、康复训练器械、物理治疗等,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3. 阶段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 全面性原则:康复训练应该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下肢截肢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耐力和协调能力,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体育锻炼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等。

2. 康复训练器械:康复训练器械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康复训练器械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康复训练器械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器、床上自行车、平衡板、力量训练器等。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下肢截肢患者康复训练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超声波、电疗、热疗等,促进患者的康复。

4. 心理疏导:下肢截肢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心理疏导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一环。

截肢后的康复ppt课件

截肢后的康复ppt课件
是为理想部位的截肢,适合装配各种小腿假

上1/3--短残肢:控制假肢的能力较差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21
3)膝部截肢(膝关节离断)
膝离断截肢优点: —良好的末端承重能力 —良好的假肢控制能力 —良好的悬吊功能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22
近膝部截肢
膝上8cm内——股骨髁截肢 ——承重不如膝离断截肢 ——残肢太长,只能用膝离断关节 建议:截肢平面尽量不要选在此处
1、肌电控制假肢工作原理
大脑 肌电 信号 放大 数字 处理 功率 放大
传感器
肌电 手头
执行 电机
肌电手——前臂截肢者好的选择
适应症:双侧前臂截肢 / 前臂+上臂 / 双侧上臂
体外力源假手 单通道:只有手掌张、合 双通道:手掌张、合,旋腕
缺点:代偿功能有限 价格高 重量大
不适合装肌电手的情况
包括肩胛带截肢,失去肩、肘、腕三个关节。
应尽可能保留肱骨头,这样既可以保持肩关节的正 常外形,又有助于假肢接受腔的适配、悬吊和稳定。
7)上臂截肢:
尽可能保留肱骨的长度,上臂假肢的活动 功能取决于残肢的杠杆力臂、肌力和肩关 节活动范围。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25
8)肘关节离断:
肘关节的离断,上臂和肩部动作基本保持正常,其末 端肱骨髁隆起,有利于接受腔的悬吊。肘关节离断是理想
膝下5cm内 ——小腿残肢太短,无法控制假肢 ——按膝离断处理 ——承重能力强
2016年10月14日星期五 23
4)膝上截肢
大腿截肢:会阴下5CM以上,膝关节间隙之上 8CM以上。
5)髋部截肢
髋部离断:半骨盆切除、髋关节离断和大腿极短 残肢(会阴下5CM以内)。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第六章截肢的康复

③皮肤情况:瘢痕、溃疡、窦道,松弛、 肿胀、皱褶。 ④残肢长度测量:理想的小腿截肢长度为膝 下15cm左右,理想的大腿残肢长度为25cm 左右。 ⑤关节活动度检查。 ⑥肌力检查:重点检查残肢肌力。
⑦残肢痛:常见原因包括残肢端骨突出或 骨刺、皮肤瘢痕增生,残肢端血液循环 不良,神经瘤等。 ⑧幻肢痛:发生率约5%~10%。为钳夹样、 剌样、灼烧样或切割样疼痛。幻肢痛的原 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运动知觉、视觉 和触觉等的生理异常有应尽量保留肱骨远端。 4. 前臂截肢 应尽量保留残肢长度。 5. 腕部截肢 尺桡骨完整,不切除尺桡骨 茎突。 6. 手掌与手指截肢 尽量保留长度,尤其 是拇指。
(二)下肢截肢平面的选择
下肢截肢部位的选择原则是,除小腿
截肢外,均应尽可能保留残肢长度。
1.半骨盆切除 2.髋部截肢 尽量保留股骨 头和颈。
大腿残肢的U形石膏应该在残肢的内外侧成、 U形,外侧石膏夹板增加厚度并且超过髋关 节,保持髋关节伸直、股骨放在150的内收 位,避免髋关节发生屈曲外展挛缩畸形。
5.肌力训练 ①小腿截肢: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 肌的肌力训练,包括等长收缩、主动和抗 阻运动训练等。 ②大腿截肢:臀大肌和内收肌的等长收缩、 主动伸髋练习,髋关节内收肌和外展肌的 抗阻肌力训练。
3.大腿截肢
要尽量保留残肢长度
4.膝关节离断
5.小腿截肢 只要能保证髌韧带的附着, 在胫骨结节以下截肢即可安装小腿假肢。
6.赛姆截肢和足部截肢
Syme 赛姆截肢
Pirogoff 彼罗果夫截肢
三、康复评定
(一)截肢康复程序
1.截肢者康复协作组 由外科医生、康复 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假肢制作技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 和截肢者本人组成。

截肢康复训练计划

截肢康复训练计划

截肢康复训练计划截肢是一种严重的身体创伤,对患者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截肢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状态,重建自信,恢复生活功能。

本文将介绍截肢康复训练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截肢患者及其家人有所帮助。

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截肢后,患者需要重新适应生活,学会使用假肢,重新学习行走、上下楼梯、开车等日常生活技能。

而康复训练就是为了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状态,恢复生活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假肢的适配性,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重建自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

1. 假肢使用训练,包括假肢的穿戴、拆卸、清洁、维护等技能的训练,让患者熟练掌握假肢的使用方法,提高假肢的适配性和舒适度。

2. 步态训练,通过步态训练,帮助患者学会正确的行走姿势,提高步态的稳定性和自然性,减少因截肢而产生的不适感。

3.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的风险,增强对假肢的控制能力。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上下楼梯、开车、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5. 心理疏导,截肢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 个性化定制,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包括截肢部位、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2. 渐进式训练,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

3. 家庭支持,截肢患者的家人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4. 定期复查,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康复指导

截肢康复指导一、术前训练:下肢截肢(单侧)如全身状态允许,要进行单(健)足站立持拐训练,俯卧撑、健肢抗阻训练,持拐行走术等。

二、术后训练:下肢截肢患者要进行对侧下肢、两侧上肢和肩胛肌的渐进性抗阻训练,术后24小时在床上训练。

三、硬绷带包扎技术:术后残肢用石膏绷带包扎,能有效的减少渗出和肿胀,有利于残肢定型,一般在术后两周带切口愈合待拆线后改为软绷带包扎。

四、软绷带包扎技术: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货减少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

包扎要点即从残肢远端向残肢近端包扎,且远端包扎较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近端略松。

并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和按摩,以减轻残端疼痛,促进软组织恢复,并防止肌肉萎缩。

经常用手轻轻拍打残端,可以减轻其敏感性。

五、保持合理的残肢姿势:从术后第一天起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预防产生不良姿势。

为预防残肢屈曲畸形,尽量保持肢体残肢端于伸直位。

如大腿中上段截肢,应常常采用俯卧位,练习髋关节后伸且不要外展活动。

小腿截肢后应经常练习膝关节伸直活动。

术后应尽早离床,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和肌力训练,这是预防关节挛缩最主要的措施。

六、残肢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小腿截肢者,应增强膝关节屈伸肌,尤其是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大腿截肢者术后第6天开始主动伸髋练习,术后两周若残肢愈合良好,开始主动内收训练和髋关节的外展肌训练,髋关节离断者,进行腹背肌和髂腰肌的练习。

七、病情较平稳时,可进行残肢肌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如小腿截肢要做患足训练,即残留的肌肉训练。

关节僵硬者,可作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八、保持残肢皮肤和假肢接受腔的清洁、健康,防止残肢皮肤红肿、肥厚、角化、毛囊炎、溃疡、过敏、皮炎等。

九、若出现进食减少、胃胀、腹胀、嗳气、口苦、苔厚腻等症状,可进食清补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山药等。

十、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燥结者,选用大黄、火麻仁各12g、蓖麻仁9g、郁李仁6g,水煎服。

截肢手术后的康复指导--ppt课件

截肢手术后的康复指导--ppt课件
②避免了截肢后各种并发 症的发生
③早日下地步行训练,利 于康复
④缩短了安装正式假肢的 时间
ppt课件
29
五、常见残肢病的理疗
截肢是破坏性手术,在术后及装配假 肢中会在残端出现并发症,影响假肢的 装配和功能恢复。要想装配好假肢,必 须有一个理想的残肢,其条件是无肿胀、 无疼痛、无粘连、无感染,关节无挛缩 畸形,功能良好,为达到以上条件,除 手术时注意处理好残端外,主要的是适 时的及早应用理疗可预防、治疗或减轻 并发症,达到装配要求。
ppt课件
13
训练中应注意,防止粗暴手法,加 力速度要缓慢,防止关节及其周围软 组织的损伤。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要 注意有无骨质疏松的合并症,防止出 现病理性骨折。沙袋的重量不可过大, 要在患者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设计外力。 随时观察关节角度有无改善和是否出 现肿胀异常变化。
ppt课件
14
4、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1、肩胛胸廓关节活动度训练
上肢截肢患者假肢动作的操作经常 依靠肩胛胸廓关节的运动完成。而肩 关节离断、上臂截肢由于手术的影响 或手术后没能及时进行维持关节活动 度的训练,往往会造成肩胛胸廓关节 的挛缩,导致患者假肢操作的困难。
ppt课件
10
训练方法:患者取坐位,康复人员一
手固定截肢侧肩胛骨下角,另一手固
可用蜡疗、超短波、紫外线疗法、
按摩等方法治疗。
ppt课件
26
2、 肿胀
截肢术后由于残端的组织损失, 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有时持续时间 很长。可用蜡疗、红外线疗法、按摩 等方法消肿,也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 扎。
ppt课件
27
四、临时假肢的应用
ppt课件
28
临时假肢的作用
① 早日装上假肢对于患者 心理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截肢康复

截肢康复

(三)截肢后的运动训练
1、使用假肢前的训练:
(1)增加全身体能的运动训练:
(2)残肢训练:
2、穿戴假肢的训练
(1)穿戴临时假肢的训练
1)穿戴假肢方法的训练:
2)站立位平衡训练:
3)迈步训练:
4)步行训练:
(2)穿戴永久假肢的训练:
1)穿戴永久假肢的条件:
残肢条件:残肢成熟定型是最基本的条件,也就是经过临时假肢的应用,残肢弹
力绷带的缠绕,残肢已无肿胀,皮下脂肪减少,残肢肌肉不再继续萎缩,连续应用临时假肢两周以上残肢无变化,接受腔适配良好,不需要再修改接受腔。

训练情况:经过穿戴临时假肢后的各种康复训练已达到基本目的和要求,也就是
当穿戴上永久假肢后就可以立即很好的应用假肢。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康复练习

截肢后的康复2009-12-22 16:15:17(已经被浏览531次)一概述1.概念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

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

据1987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

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原因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3.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

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

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

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踝部假肢:半足,赛姆假肢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全接触式 PTK式大腿假肢 (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有绞索)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吸着式全接触形)二康复评定1.截肢的适应症状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

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

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截肢术后康复锻炼

截肢术后康复锻炼

截肢术后的残肢护理及训练截肢术后,为了促使残肢消除肿胀,早日定型,使各残肢病症得以治疗,残存关节的活动范围得以增加,肌肉得以强化,以满足装配假肢所需的良好的残肢条件,及时对残肢进行护理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是截肢者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弹性绷带包扎伤口拆线后,立即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浮肿及过多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

包扎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全日包扎着,连夜间也不可除去,但每天应换缠4—5次。

(2)弹性绷带的松紧情况,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难受为基本。

一般,通过残肢和全身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身体健康状况,预防和减轻残肢孪缩,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因.提高运动协调性。

这不仅给假肢装配创造良好的殁肢余件,也为其恢复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保持正常姿势1、一侧下肢截肢后.由于身体失去平衡,往往会引起骨望盆科和脊柱侧弯。

变形一经固定,其安装假肢后的步态.步行能力全有很降低。

对此,多以镜前矫正训练和采用早期装配临的假肢的方法来解决。

2、小腿截肢后膝关节常有曲的趋势。

为了减少疼痛,患者往往不自觉地采取助长这种趋势的不良体位。

这样,容易使残肢关节产生对装配假肢极为不利的屈曲位孪缩。

因此,从戳肢后次日起,必须每日坚持数次俯卧,非绝对避免各种不良姿势。

残肢训练小腿截肢者,应以增强膝关节的屈神肌、尤其是伸肌的肥力为主,以使穿用假肢后迈步有力,下图为截肢者进行残肢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

躯干肌训练某些高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后,其躯干肌肌的减退十分显著为获得假肢步行的耐力及保持良好的步态,增强躯干肌肌力十分重要。

应以肌的训练为主,并辅以躯干的问旋侧向移动及骨盆提举等动作。

健侧腿的训练这一训练,对于增进持续步行平衡极为重要。

l、健腿站训练:下肢截肢后,共残侧的骨盆大多向下倾斜,致使脊柱侧弯,往往初装假肢时总虑到假肢侧较长。

为此,需在镜前做站立训练,主要着眼于矫正正姿势,并以在无支撑的情况下能保持站立10 分钟为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肢后的康复2009-12-22 16:15:17(已经被浏览531次)一概述1.概念截肢是指当疾病或损伤造成肢体失去生命状态时,为了考虑全身的健康状况,由医务人员施行截去该病变肢体的手术。

但由于突然失去部分肢体,造成了终生残疾,往往给病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各个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

据1987年抽样调查,我国有757万肢体残疾患者。

因此对其进行及时康复训练,安装假肢,不仅关系到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还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2.原因截肢的主要原因有损伤(包括物理和化学损伤);感染和炎症(如气性坏疽)3.现代康复的观点认为:①截肢手术后所留残端是圆柱形的而不是圆锥形的,大腿假肢的承重点在坐骨结节;②术后立即安装术后即装假肢(immediate postsurgical prosthesis);③接受腔由传统的开放式改为全面接触重点承重式。

采用从残肢上精确制取的石膏模型,用真空成型的方法制作树脂胶合材料的接受腔。

假肢是为补偿肢体缺损而制造的人工肢体。

它可代偿已失肢体的部分功能,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

下肢假肢可以代偿站立、行走功能;上肢主要只能代偿人手的两三种基本功能。

上肢假肢分类机械假手:具有手的外观,完成抓握钩等基本动作(自身关节运动力源);外部动力手:有电动手,气动手;工具手;装饰手。

下肢假肢分类踝部假肢:半足,赛姆假肢小腿假肢(膝关节下8cm~踝上7cm)传统型髌韧带承重型(PTB,PTES等)全接触式 PTK式大腿假肢 (坐骨结节下10cm~膝上5cm)传统型(接受腔为圆锥形,有绞索)骨骼式(内装有支撑件和人工关节,吸着式全接触形)二康复评定1.截肢的适应症状虽然截肢是为了解除病人病痛,挽救生命,截肢后如能安装一副满意的假肢,则可不同程度地修复该肢体的功能,但应严格掌握截肢的适应证,慎重决定。

如有的骨肿瘤病人所出现的症状似炎症表现,有的炎症表现酷似恶性肿瘤,须严格鉴别诊断决定是否截肢。

再如下肢血管供血不良并伴有剧烈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无效且逐渐恶化者,在必须截肢的情况下截肢早比截肢晚好,老年人也是一样。

2.安装假肢的功能评定安装假肢后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从中发现异常现以利于指导病人训练和对假肢的改进,根据其不同的假肢评定范围不同。

(1)上肢假肢:主要观察其穿戴后活动控制能力和有无不适应问题存在。

如前臂假肢,要求控制系统的效率在70%以上,屈肘90。

时机械手能完全张开和闭合,在向接收曲表面加压时前臂无不适和疼痛,穿戴和不穿戴时肘关节的屈曲度数相等,其旋转角度左到不穿戴时的1/2。

(2)下肢假肢:评定其安装假肢后有无不适、承重点是否正确、活塞运动是否正常受站立和行走的姿势是评定下肢假胶合理与否的主要内容三康复治疗(一)截肢术前的康复治疗1.心理调整截肢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沮丧、后悔与痛苦,甚至产生轻生。

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安装假肢,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重返社会。

2.截肢前的训练(1)下肢截肢者,要进行健足站立平衡,持拐训练,如双上肢持拐所需的肌力训练和持拐步态练习,以便为术后早日康复打好基础。

(2)上肢截肢者,若截肢为利手,需进行利手改变到对侧的“利手交换训练”;患侧要进行对保留部分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训练。

3.使患者了解截肢训练的目的和内容(1)保持健壮体质的训练,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健肢及残肢的功能。

(2)增强残肢肌力和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以防残肢肌肉萎缩。

(3)下肢截肢的负重和站立平衡训练和上肢截肢者的日常生产活动(ADL)训练。

(4)下肢截肢者的步行和步态训练,上肢截肢者手的精细动作和速度训练。

(二)截肢术后的康复治疗1.截肢术后的处理(1)避免残肢肿胀。

软绷带包扎的优点是患者舒适,便于观察伤口,不易导致肢体循环障碍。

硬绷带包扎能更好地控制截肢术后残端的肿胀,残端成熟定型后相对软绷带包扎约2-3星期,但不便于观察患肢的血运。

拆除残肢伤口缝线后,可采用间歇性气压循环仪治疗。

(2)保持合理的残肢体位。

为了预防残肢畸形,静止状态时膝下截肢的膝关节应保持伸直位;膝上截肢的髋关节应保持伸直位,且不要外展,以防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肘下截肢的肘关节应保持在45°屈曲位。

2.截肢术后的运动(1)膝上截肢术后:①呼吸练习;②残肢的被动运动,以髋内收为主;③俯卧位练习和髋关节主动伸展运动,防止屈曲挛缩:④躯干和健肢的肌力训练;⑤残肢肌肉渐进抗阻性练习。

所有运动不能过分,以免伤口裂开。

(2)膝下截肢术后:以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和预防膝关节屈曲挛缩为主,其它原则同上.(3)双膝上或膝下截肢术后:除上述原则外,加强双上肢的功能训练,为持拐作准备;注意双侧臀中小肌训练和跪位行走平衡功能训练(膝下截肢)。

3.安装临时假肢后训练尽早使用临时假肢的优点:减轻残肢肿胀;加速残肢定型;早期下地训练站立,减少因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早期站立练习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可选择假肢装配的最佳方案,以确保正式假肢的装配质量。

(1)穿戴方法的训练。

(2)站立平衡训练:包括双下肢站立、健肢单腿站立和假肢单腿站立平衡练习,逐渐增加站立时间。

(3)迈步训练:双杠内进行,先练习假肢迈步,过渡到假肢侧站立健侧迈步:逐渐增大步幅;由双手扶双杠,过渡到单手扶杠、持拐支撑和徒手迈步练习。

(4)步行训练:在迈步训练的基础上,开始用双拐步行,过渡到单拐、手杖和徒手步行练习。

注意分析和纠正步态。

(5)进一步训练:进行转弯、上下阶梯和越过障碍物练习,以及倒地后站起及搬运重物训练。

佩戴临时假肢后,每日应坚持5-6小时的各种练习。

直到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残肢成熟定型(残端肿胀己消失、局部萎缩达到了一定程度,连续观察2周的时间残端无变化)前述康复训练基本完成,能自己会穿脱,不借助拐杖可以较安全行走。

4.安装正式假肢后训练(1)初期的训练:站立平衡、迈步训练;横跨步、后退训练:上下斜坡,上下阶梯训练;跨越障碍物训练:倒地后站起训练。

(2)各种异常步态的矫正。

(3)几种特殊的训练:石子路、砂地、泥泞地面的步行训练;灵活性训练和对突然意外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的练习。

(三)中医康复主要疗法1.情志疗法:使患者“形苦志乐”,调整心境保持最佳状态。

为减轻痛苦,可以配合传统娱乐疗法,如音乐、文体活动等,以舒畅情志。

2.传统体育和导引疗法3.推拿、针灸疗法:根据不同情况辨证施针和推拿,可以起到活血通络、强筋壮骨的作用。

4.传统物理康复疗法:可根据需要选择热疗、冷疗、泥疗、蜡疗、磁疗等。

5.中药疗法:可分内服、外服两种,重在舒筋通络、消肿止痛。

四截肢并发症的处理1.幻肢痛一部分病人截肢后有残端钳夹样、烧灼样或刺割样疼痛感觉,称为幻皮痛,其原因尚不很清楚,多在数周内自行消退,但幻肢痛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者必须2D以处理。

目前综合治疗是发展的趋势,首先注意纠正病人的心理状况,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其次用各种物理疗法(如音频电疗、低频电疗、磁疗等)、封闭治疗,有人主张用经皮神经刺激疗法(TENS)将电极放置于对侧肢体相当于幻肢疼痛的部位,于疼痛发作时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残端的功能训练也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此外,不安装假肢的截肢者幻肢痛常较严重,因此,及时安装假肢也是防治幻肢痛的方法之一。

2.残端痛残端痛是因炎症、瘢痕粘连、神经瘤、神经粘连、骨端骨刺形成及局部缺血而引起,它不仅影响假肢的安装和使用,而且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手术前后应积极进行预防,如已发生应尽早针对不同原因给予治疗。

因炎症所致者给以抗炎治疗;目神经瘤所致者可采用苯酚局部注射或切除;因短痕粘连所致者应用音频电疗以消炎镇痛、软化瘫痪、松解粘连;因神经粘连所致者给予音频治疗或神经松解术;残端缺血伴慢性炎症者给予磁疗效果明显。

3。

关节挛缩残肢关节挛缩畸形是因截肢后肌力不平衡、术后患肢长期放置在不正确的体位、护理不当和没有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造成的,一旦发生,就会影响装配假肢。

如发生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应及时作膝关节的被动伸直训练,并可以用砂袋5-10kg压在膝关节上面,每日3次进行锻炼,每次30-60分钟。

如屈曲挛缩畸形发生在髋关节,应使用被动牵引法,方法是病人仰卧,息肢悬于床尾外,用5一10kg的砂袋圭在残肢大腿的中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也可用砂袋压迫法,病人仰卧位用砂袋压在臀部。

如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软组织松解或截骨术。

另外残肢端肿胀,瘢痕形成,粘连,坏死和感染等在截肢后也常有发生,应尽可能顷防,如已发生分别给以合理的治疗,这些情况物理治疗效果较好,如石蜡疗法、音频起疗、红外线疗法、直流电5%一10%碘化钾、10%氯化钠药物离子阴极导入等。

五截肢后的注意事项:1.保持适当的体重。

2.防止残肢肌肉萎缩。

3.避免残肢肿胀或脂肪沉积不穿戴假肢时,残肢合理运用弹力绷带,夜间也不能除去。

4.残肢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残肢、接受腔、袜套和弹力绷带。

5.早期不宜长时间乘坐轮椅。

避免发生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