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醒世姻缘传_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150
摘要:因果报应是《醒世姻缘传》所阐发的主要观点之一,小
说通过两世姻缘的前前后后因果报应的书写,凸现了“三世因果”的佛教报应观。

然而作者所要阐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于此,渗透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却是通过因果报应来达到劝诫众人止恶修善之目的。

这深层含义的阐述便使得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更加的深刻,也得以使小说本身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与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内涵
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有“三世因果”说,
即人的前世,现世和后世都是互动的,互为因果。

其认为现世人们的穷富祸福,是前世所做诸业的“果”。

今生的善恶行为,则是导致来世祸福报应的诱因,即“因”。

这些理论强调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因、自己造果的;强调事事都处于因果关系中,并且有因就必有果。

东晋慧远大师《三报论》中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
受。

” 任何产生“因”的行为,都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果”,即使不会出现在今世,也会出现在二生、三生等等的来世。

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佛教与文学是紧密相联的,佛教中最普及的因果论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文学作品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在各朝各代涉及到因果报应的作品有很多,但其目的是不同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有些作品纯粹只是为了宣传佛教的教义;有些作品对因果报应进行夸大从而达到麻痹人民思想的目的;当然也有许多作品只是把因果报应作为一个引子,其中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醒世姻缘传》就属于第三种,作者把“因果报应”说作为小说线索,牵引故事发展,把主人公的前世今生连接起来,使全书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凑。

在这合理的情节、紧凑的结构中蕴含的作者深层的目的便是借“因果报
应”说来劝诫众人止恶修善。

作者首先以果报轮回为线索贯穿两世姻缘,把看似割裂的两个部分,紧密连接在一起。

作品前二十二回是写一个叫晁源的人,二十三回以后写一个叫狄希陈的人。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被作者用因果报应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他们相关的人与事也被很好的整合起来,整个作品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前世的晁源在围场打猎时射杀一只仙狐,又因父亲钻营成功而暴富,花八百两银子买娼妓珍哥为妾,纵情声色,宠妾虐妻,导致嫡妻计氏悲愤自杀,埋下祸根。

由于计氏父兄告状,珍哥入狱。

在这期间,晁源又与皮匠之妻偷情,结果被皮匠发现并被皮匠杀死。

后世晁源转生为绣江县狄姓富户之子,名希陈,娶仙狐转生的薛素姐为妻,自然要受到前世的报复,薛素姐对他棒打箭射,百般折磨,甚至还去官府诬告其谋反。

狄希陈不堪忍受,停妻再娶,在京城娶计氏托生的童寄姐为妻。

寄姐同样对他百般折磨,且逼死了珍哥转世的丫头珍珠。

后来狄希陈经高人指点,在颂读了万遍《金刚经》后才解除宿孽。

作者又用两世姻缘来诠释因果报应。

凡事有因必有果,前世晁源种下“因”,后世的狄希陈就必须来忍受这个“果”。

晁源的死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宠爱珍哥,使计氏自杀,他坑害好友,并与他人之妻偷情,更为严重的是他还射杀了一只仙狐。

这只仙狐的鬼魂一直报复他,把他从马上推下,烧他房屋,直至最后化作小鸦儿之妻的模样引领小鸦儿杀了晁源。

然而这一切并未随着晁源的死而结束,后世三个人各自投胎。

计氏托生为薛素
姐,仙狐托生为童寄姐,她们两个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整个故事都围着因果报应展开,作者在叙述他们四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同时 也穿插着其他的故事。

作者在叙述因果报应的同时也在警醒世人,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学到一些道理,使他们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努力做到去恶从善。

“劝善惩恶”是很多作家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实现。

东岭学道人在《醒世姻缘传•序》中就阐明了该书的这一功能:“原书本名‘恶姻缘’,盖谓人前世既已造业,后世必有果报,既生恶心,便成恶境,生生世世,业果相因,无非从一念中流出若无解释,将何底止,其实可悲可悯……余愿世人从此开悟,遂使恶念不生,众善奉行。

”《醒世姻缘传》寓劝善
惩恶于因果报应,由因果报应体现劝善惩恶,二者密切相联,体现在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绘中。

在作者笔下那些贪赃枉法、忘恩负义、爱占便宜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在审理计氏自缢一案时,知县接受晁源的贿赂而屈罚计家,伍小川、邵次湖助纣为虐要对计家赶尽杀绝。

结果,知县肠穿肚烂而死,伍小川、邵次湖也死于押解途中。

麻从吾夫妇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甚至恩将仇报,使得养父母陷入绝境,客死他乡,结果被冤魂索命而亡;汪为露更是枉为人师,误人子弟,强占他人土地,为了钱财不惜毁掉学生的前途,为了争学生竟然殴打其他老师,结果患怪病而亡,并且尸体也被暴雷震烂。

佛家有“五戒”即:一、杀生戒;二、偷盗戒;三、邪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

佛家把杀生戒排在首位,它强调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天地间最重要的就是生命。

晁源纵妾虐妻,妄图休妻,扶正宠妾,计氏蒙冤,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自缢身亡。

她的死纯属个人行为,但杀害她的原凶却是晁源、珍哥。

对这两个杀人凶手,作者并未心慈手软,而是给了他们可悲的下场。

晁源落得被人杀头的恶果,珍哥也被活活打死。

虽然二人都死了作者还是又感慨了一番:“可见为人切忌不可娶那娼妇,不止丧了家私,还要污了名节,遗害无穷!”作者的这番话虽是有些一棒子打死的意味,但着实也把作者的立场表现了出来。

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的遭遇来警戒众生:伤害别人就是在变相的伤害自己,勿动杀机,否则就会得到更为可悲的下场。

中国人讲究“仁义”,对于那些昧着良心、企图霸占别人财产的人,向来被人们所鄙视。

晁源父子相继死后,晁族族人以晁思才、晁无晏为首纷纷到晁源家抢夺财产,欺侮孤儿寡母,全无半点人情味。

甚至在晁夫人分田睦族后,两人仍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地继续抢夺别人财产。

他死后,他的妻子就卷走了所有家当。

他不遗余力地抢夺来的家产,随着他一命呜呼,消失得无影无踪。

晁思才结局则更悲惨,他死后,尸首臭街烂巷,也没人替他料理,小老婆也趁着人乱,卷了衣服、钱财跑了。

“大家男男女女,都蜂拥一般赶去,将他家中的衣裳器皿,分抢一空,只剩了停他的一叶门板,一个六十多的老婆。


作者在描述“恶”的同时也给人们树立了“善”的榜样,纵观全文晁夫人无疑是一个“善”的典型。

当她得知儿子又娶了珍哥时,她同情计氏,让家人捎首饰、银两给计氏让她维持生计;当她得知儿子对胡旦和梁生的所作所为时,她偷偷替儿子把银两还给他们,以后又经常接济他们。

闹饥荒时,她毫不吝啬,分粥救济灾民;当晁思才这个曾经带头来她家抢东西,后来又给她惹
了许多麻烦的人死后暴尸街头时,她以德报怨,掏钱埋葬他。

她以她的善举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报:晁源父子做尽坏事本该断子绝孙,可因为她的善举上天赐给了她一个儿子,以延续香火;当族人强行进入她加抢夺家产、殴打家人时,又很巧合的被地方官发现,救了他们一家;梁生为报她的恩惠托生为晁梁对她孝顺至极;她活到一百零五岁,死后位列仙班,当地百姓感谢她的恩德还为其修建了祠堂。

作者在小说中对至孝之人也给予了褒扬。

在作品中,他不止一次地张扬孝道,写两个媳妇如何孝敬公婆,又如何为婆婆割股救治,最后又如何受到褒奖。

他笔下的晁梁更是个“孝”的典型。

晁梁是由戏子出身的和尚梁片云为报晁夫人知遇之恩而坐化、转世投胎而来的。

在他身上所体现的孝道,就更加的厚重。

当晁夫人感染风寒甚是严重时他想到割股救亲。

知道母亲将不久《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观内涵浅析
刘盈 (江苏省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123)
文史哲
大 众 文 艺
151
摘要: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本文从探讨诚信的内涵入手, 阐述了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并简单介绍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造成的后果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诚信要从自我做起。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为规范,也是人享誉于群体、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是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

一、什么是诚信
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既是人的内在品质,又是人的行为规范。

在市场经济中,现代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已作为一种准则。

诚信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道德内涵,更具有一种法律和制度的内涵取向,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属于一种社会资本,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显得尤为重要。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个人或企业进入社会或市场的通行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1.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人格,是中国先哲共同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这些明确地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

我们每个人要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成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诚信,视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根本、事业成功之基石。

学生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应该首先老老实实做人,做到实事求是。

2.诚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先决条件。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抉择与定向时期,可塑性强,因此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

大学生苦读寒窗十几年,都渴望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大学生的成功需要知识、勤奋和机遇,然而最根本的是诚信。

正如名牌效应一样,品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

诚信是大学生的品牌,如果大学生失去诚信,就背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更谈不上实现人生价值。

诚信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无形的潜在资本。

3.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核心。

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范围、空间大大增加,人们之间也更应该以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基本要求。

诚信作为现代人的“第二身份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与交际的资本,否则自己将被置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寸步难行。

由此可见,诚信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日后能否成事的道德前提。

4.诚信有利于身心健康
身体和心理健康健全程度对个体的成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人身体或者心理不健康,那么一切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加强诚信修养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每个人都渴望被信任,都渴望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诚信交往使人产生愉悦、坦然的心情,使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到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很幸福。

生活中如果没有诚信,则每个人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幸福感大大降低,心理容易产生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这种精神负担和不良情绪必然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干扰人的各种器官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疫能力,使其最终在恶劣的心境重压下病倒或早衰。

5.诚信是就业的“敲门砖”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转变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大城市,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且最根本的是要有诚信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就会被社会抛弃,也就当代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意义及其培养
武玉红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100875)
于人世,他仍不放弃,去庙中许愿宁愿自己减寿十年来维持母亲的生命,整日忧心忡忡“昼夜像那失奶的孩子一般,不住声唉哼,饭也不吃,黑瘦的似鬼一般”, 直至嫡母离世,始终朝夕侍候在嫡母左右。

他所体现的是那种发自内心、绝无虚假的赤子之心。

行孝终生的晁梁在母亲离世后,悲痛生疾,后来得到神仙的救助而愈。

“知道施主是孝子,特来送药”, 作者最终又把这归于因果报应。

总之,《醒世姻缘传》描述了一个以因果报应贯穿其中的两世姻缘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善与恶对立与转换,从而造构了一个无限幸福的天堂和一个无限苦难的地狱。

你将去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

在这截然相对的结果中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举头三尺有神明”,万事有因必有果,造下的“恶业”或早或迟都必须要偿还。

纵观全文,《醒世姻缘传》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只不过是作者的表层意愿而已,劝善止恶目才是深寓于作者头脑的主导与魂灵,也是小说的主旨内涵所在。

参考文献
[1]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3.
[2] 夏薇.醒世姻缘传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段江丽.醒世姻缘传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2.
[4] 王艳.薛素姐悍妒性格精神心理探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5).
[5] 付丽.悍妇人格的个性解读——略论《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3.28(1).
注释
1.僧祐 《弘明集》卷五“四部从刊”本
2.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济南:齐鲁书社,1993.第52回,第397页
3.同上第57回,第441页
4.同上第90回,第696页
5.同上第90回,第698页
作者简介
刘盈(1984.6——),女,山东枣庄人,苏州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诗文研究。

文史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