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分布情况
凉城县行政村自然村分布表
150925 六苏木镇编码 15092504 行政村 自然村 行政村编码 行政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自然村编码 自然村名称 150925040101 大洼 150925040102 二甲 150925040103 堡子湾 150925040104 脑包 150925040105 屋宅地 150925040106 南房子 1509250401 南房子 150925030107 北渠子 150925030108 西房子 150925040201 豪欠 150925040202 西滩 150925040203 八号 150925040204 大黄地 150925040205 前营 150925040206 赵家卜 1509250402 豪欠 150925040207 柳树沟 150925040301 三道沟 150925040302 小土台 150925040303 河沿 150925040304 马莲滩 150925040305 红旗营 150925040306 新房子 1509250403 马莲滩 150925040307 杨南 150925040308 二道沟 150925040309 杨北 150925040310 石猪湾 150925040311 南大路 150925040401 新房子 150925040402 东营子 150925040403 四块地 150925040404 小河沿 150925040405 南营子 150925040406 联合 1509250404 六苏木 150925040407 西营子 1509250405 和胜庄 150925040501 村委会 150925040502 绿化队 150925040503 新农村 150925040504 丰产坊 150925040601 六西队 150925040602 新建村 150925040603 小南房村 150925040604 大西队 150925040605 大东队 150925040606 土北队 1509250406 大圪塄 150925040607 土南队 150925040608 豪欠营 150925040609 六东队 150925040701 五犋夭 150925040702 小四号 150925040703 南头号 150925040704 小二号 150925040705 阳坡夭 150925040706 小五号 1509250407 五犋夭 150925040707 韩庆湾 150925040708 大二号 150925040801 北营子 150925040802 东房子 150925040803 胶泥沟 150925040804 果园队 150925040805 红泥滩 150925040806 南九苏木 1509250408 八苏木 150925040807 白庙子 150925040808 三甲地 150925040809 北九苏木 150925040810 城围子 150925040811 碱卜子 150925040812 东卜子 150925040813 泉卜子 150925040814 二甲地 150925040901 上四道咀 150925040902 六道咀 150925040903 铁铺夭 150925040904 五道咀 150925040905 毛家夭 150925040906 牛路沟 1509250409 四道咀 150925040907 四道咀 150925040908 土城 150925040909 阳坡夭 150925040910 二道咀 150925040911 沟门 1509250410 刘家夭 150925041001 小东沟 150925041002 小刘家夭 150925041003 兰旗夭 150925041004 刘家夭二队 150925041005 刘家夭一队 150925041101 后夭 150925041102 前夭 150925041103 东头号 150925041104 半沟 150925041105 后崞县夭 150925041106 东沟 1509250411 泉子沟 150925041107 张三夭 150925041108 泉子沟 150925041109 前崞县夭 150925041110 村委会 150925041201 厂一队 150925041202 树坡 150925041203 西村 150925041204 厂二队 150925041205 阳坡夭 150925041206 周二堡 1509250412 厂圪洞 150925041207 泉子沟 150925041208 皮条沟 150925041209 五犋牛沟 150925041210 毛不浪 150925041301 台子洼 150925041302 小西滩 150925041303 营子湾 150925041304 杨门卜 150925041305 庙卜子 150925041306 赵门卜 1509250413 庙卜子 150925041307 元山子 150925041401 梁家营 150925041402 东新夭 150925041403 西新夭 150925041404 郭伍夭 150925041405 拉贵沟 150925041406 四合永 1509250414 拉贵沟 150925041407 古村梁 150925041408 老汉夭 150925041409 录卜 150925041410 大西湾 150925041501 东梁 150925041502 单台 150925041503 兰七夭 150925041504 西梁 150925041505 仁大洼 150925041506 火烧咀 1509250415 红旗马场 150925041507 马西队 150925041508 马东队 150925041509 新夭 150925041601 曹太夭 150925041602 三道沟 150925041603 五墩夭 150925041604 烧夭洼 150925041605 马皮泡 150925041606 八墩夭 1509250416 三道沟 150925041607 庙沟 150925041608 西湾 1509250417 九犋牛沟 150925041701 九一队 150925041702 九二队 150925041703 老七夭 150925041704 牛心夭 150925041705 后草沟 1509250418 官牛犋 150925041801 官牛犋 150925041802 八犋夭 150925041803 圈马沟 150925041804 土山子 150925041805 兰旗马厂 150925041806 十七梁 150925041901 小夭沟 150925041902 十二沟 150925041903 前圪针沟 150925041904 后圪针沟 150925041905 八台沟 150925041906 前三间房 1509250419 小夭沟 150925041907 后三间房 150925042001 双一队 150925042002 段家夭 150925042003 双二队 150925042004 前草沟 150925042005 伊家夭 150925042006 郭丁夭 1509250420 双古城 150925042007 石头夭 150925042008 砖瓦沟 150925042009 马场沟 150925042101 贺西队 150925042102 柳叶棚 150925042103 东梁 150925042104 小兰七夭 150925042105 张兰夭 150925042106 店湾 1509250421 贺州湾 150925042107 小厂汉营 150925042108 贺东队 150925042201 西沟 150925042202 土台子 150925042203 下榆树梁 150925042204 店梁 150925042205 孙胡夭 150925042206 黄家夭 1509250422 将军梁 150925042207 将军梁 150925042208 上榆树梁 凉城县编码
自然村分布情况
泸水县古登乡自然村分布情况
南连称杆乡。
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 米,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岩层裸露,属典型的山地特征。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17 天。
生物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16230亩,其中:水田面积915亩,旱地和坡地面积15315亩,有84%的耕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全乡森林总面积210558亩,经济林地面积 41846.4 亩,退耕还林面积7681.4亩,品种主要是油桐、花椒、核桃、草果、漆树。
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3470户15254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8人。
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约占总人口的92%,还居住有7%左右的白族支系“勒墨人”,大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境内怒江东西两岸的半山腰上,15%的人信仰基督教。
全乡仅有一条乡村公路,运力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江面有 6 根铁索和4座江桥作为两而岸交往的交通工具。
是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五位为一体的特困乡。
台山市革命老区分布情况表(村委会撤并后情况)-台山政府网
平山朗(平山朗、小平山、马平咀)沙头冲(沙头冲)陡门(大华坑)那琴(那琴、六坡、盘石、立新、西郊、黄新、上打铃、下打铃、洋栏、沙堤、南斤、南宁、南井)石蕉(石蕉、西康、新村、开头、那文、大路铺、那崖、白石仔、担山、禾塘、那域、山园、狮子头、那才、石井、蔗朗、中城、六新)下洞(三田、木龙、园墩、黄猄澳、大龙、蟠江、田寮、里潭、山边)沙湾塘(石冲、沙湾塘、后斜)大步头(大步头)小洞(旧村、大塘里、小洞、果仔园、新安、长迳、那源、南安、潮更、乌泥坑)沙咀(六马、陂仔、北邑、坑赖)寨门(那潭、北楼、那堤)
西村(坑里、井塘、莲塘、塘口、坑美、塘湾)
三合(2个村委会、23条自然村)
东联(李坑美)、联安(联安圩、大朗、大昌、大安、大光、大新、大成、燕溪、大顶、岚水、白石朗、龙冈、高冈、横冈、马联、冲华、深山、龙塘、黄羌、其栏、挨象)
联安(山潮)
冲蒌(4个村委会、17条自然村)
朝中(福安、新华、乐安)、竹洛(竹洛、黄墩、泥涌、大元、福新)、前锋(磨刀水)、官窦(官窦、中和堂、龙塘、朝阳、凤朝、福朝、龙华、南龙)
坦塘(后门)、莘村(仁厚里、绿水里)
赤溪(2个村委会、17条自然村)
磅礴(大公平、小公平、石排、新塘、新斗、向阳、振新、忠义、福仁、西南、月湾)、冲金(联兴、莲塘、正金、双金、横塘、狮山)
端芬(6个村委会、107条自然村)
墩寨(黄屋、墩溪、朝阳、温屋、那居、那梅、白石岗、清湖塘、鸡冠龙、叶屋、李屋、那东、那西、那叙、安坪、那湾、锦香、永隆、锦秀、梨山、元州、高龙、龙和、新建、新一、新二、元合、清湖、介坪、西江、鸭山、西新、月山、黄村、江洞、长坑、龙颈)、莲湖(黄茅岗、田坑、玄潭、下水、早禾洞)、三洞(手巾厂、隐洞、前朝岭、长沙、合水、美清、松仔岭、大场、太阳、塘尾、烂湴、深水、田心、木坑)隆文(灰田、桃花坑、坪山、樟坑、坡子坑、禾秆坑、牛山、长尾岗、二字坪、大坪田、沙田、蓝厂、古宅、湾仔、高田岭、车坡、双坡、湖塘、长田、朗坡、新屋、大隆迳、田隆、百叶冧、草仔岭、瓦厂、石边、田厂、田心、榄子核、冲表南、冲表北、老村、乌泥坑、岗尾、大朗、大围岗)、寻皇(前进、日一、日二、社一、社二、红二、行一、行二、向阳、新村、东一、东二、红旗)
各片区中心村、自然村分布
15000
6000
13000
10400
合肥市
1300
520
1000
800
市辖区
49
20
37
30
长丰县
262
105
202
162
肥东县
321
128
247
198
肥西县
308
123
237
190
巢湖市
149
60
115
90
庐江县
211
84
162
130
淮北市
260
104
180
144
市辖区
67
27
46
37
濉溪县
193
77
134
107
亳州市
1210
484
990
792
市辖区
261
104
213
170
蒙城县
265
106
216
173
涡阳县
352
141
289
231
利辛县
332
133
272
218
宿州市
1150
460
880
704
市辖区
313
125
240
192
砀山县
138
55
106
85
萧县
246
99
188
150
灵璧县
287
附件1
各片区中心村、自然村分布
中心村平均服务人口
中心村
集聚人口
保留自然村人口
2016年
2020年
哈尔滨市自然村落地名与地理环境
N
-e .时遇
逍曲
■- *
阿fflK
图例 口箴类*源类型
75
150
^km
图3自然类村落名称主要语源类型空间分布
水文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域中部和北部,松 花江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域,流经哈尔滨市区、巴彦 县、木兰县、宾县、通河县、方正县、依兰县,同时宾县的 元宝河、通河县的双沙河、木兰县的清河等松花江支流 也独具自然景观特色,这些地区水源丰富,适合村民居 住,村落名称多与河流相关。例如,通河县的浓河村、清 河村、漂河村等。
19世纪末西方学者对地名的起源、演变、语源、类 型,以及地名反映的文化现象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 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定性方法。1990年代 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数量统 计分析、GIS空间分析、大数据分析等定量方法越来越 多的应用在地名研究中。GIS空间分析常运用于地名 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⑷,地形地物对北京村落名称影响 最大,村庄营类、梁岭类、水桥类地名占多数⑷。而在山 东省除了自然地理因素,姓氏也是自然村名称的决定因 素⑸。以济南市为例,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南部 丘陵地区,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苏 州市村落名称分布具有非均衡的特征 ,村落地名分布与 人口密度正相关⑺。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经济类的村 落地名较多⑷。人文类村落地名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 的氏族聚落、人口迁移、社会经济等基本符合⑷。社会 历史对村落名称影响较大,客家村落名称与社会历史及 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删,地形、河流、人口和经济等因素 推动了客家聚落地名的演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 名称记录了多民族聚居区的历史文化 ,乌鲁木齐地名景
意愿类地名则是名称中包含人们美好愿望和向往, 具有吉祥、期盼意思的地名,一般包含星、富、旺、福等字
南海区狮山镇自然村分布
狮山
官窑
小塘
松岗
罗村
大圃
华涌村
官窑村
小塘村
显纲村
招大村
颜峰村
大涡塘村
七甫村
新境村
山南村
白沙桥村
兴贤村
塱下村
群岗村
五星村
联表村
塘头村
高边村
罗洞村
象岭村
洞边村
石碣村
穆院村
横岗村
狮中村
南浦村
江湄村
塘联村
潭边村
狮北村
石澎村
狮岭村
万石村
黄洞村
永安村
狮西村
显子岗村
唐边村
黎岗村
狮南村
龙头村
狮城社区
吴屋村
莲塘村
沙水村
永和村
莲子塘村
石泉村
大榄村
永安社区
城北社区
刘边村
塘中社区
松夏社区
红星村
汀圃村
沙头村
新和村
凤岗村
驿园社区
凤源社区
常山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村(居)委会和自
常山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村(居)委会和自然村情况天马镇45个村,即辖北屏山村领菜蓬和风扇口2自然村;西峰村领西峰寺和枇杷坞、石崆寺3自然村;东方红村、常年青村、南前坊村领西阳山、大坞蓬、袁家、后洋塘和角尺山5自然村;蒲塘村领木楣坞、九江坞、沙子坞、饭豆坞、里蒲塘、荒、鲤鱼山、太子岭、石坞、四亩坞和三丘田坞11自然村;七里村领七里、程村口、李家坞、上朱、祝家坞、杉树坞、猪娘山底、樟树底、南尾、木棉岭脚和窑上12自然村;程村村领程村、大厨、畔塘和直坑4自然村;上埠村领郑家、大溪和吴村3自然村;上蒋村领上蒋、下蒋和赵家坪3自然村;上淤村领上淤1自然村;中淤村领中淤1自然村;下淤村领下淤1自然村;朱家坞村领田蓬、朱家坞、刘家、底山、团村和团村凉亭6自然村;登丰村领毕家1自然村;樊溪村领内樊、马车边和牛头山3自然村;陈家村领陈家1自然村;鲁里村领鲁里和鲁堂山2自然村;鲁蒋村领鲁蒋1自然村;徐村村领徐村、叶家、航船埠头和大坪4自然村;枧头村领下枧头、上枧头、社殿边、山背、安亨殿和项家6自然村;大弄口村领大弄口、湖顶山、裴家、弄里、安亨和竹岭山6自然村;金家畈村领大麦墩、上周庵、杨家、成家、章家和金家6自然村;大麦淤村领大麦淤和畈头2自然村;学堂山村领学堂山1自然村;外港村领斋堂、鲁家、大麦坞、石灰窑、黄泥塘、钟家、石家槽、陈家端、北殿寺、山头你和塘坎11自然村;特畈村领冈上、特畈和山头篷3自然村;季村村领季村、张家排、燕窝和里4自然村;姜家堡村领下家堡、里头埂、下千坑、千坑坪、上千坑、大坞、排高、王家、花坟底、山里塘、蒋家庙和石岭底12自然村;丁家坞村领大棚、下丁家坞、山坞塘、上丁家坞、揭家、店里和对面7自然村;詹家山村领詹家山、马车、小莲塘、大莲塘、曾家、枫树底、小、新塘、新段家、方坞口、詹家坪和花坟山12自然村;孔家村领孔家、詹家坞、上婴头、下婴头、小包家、范家、邱家、陈家、桐籽坞、铁锁岭脚、对面山、糖铺基和火山13自然村;后坊村领上后坊和下后坊2自然村;麦坞村领麦坞、长家、东茅坞、上大排、大坪坡和秤钩山6自然村;渣濑湾村领包家、槠树底、渣濑湾、翁家、方家、南坞、吴家、项排和潘坪坞9自然村;富足山村领詹家、大王家、五里亭、三里滩和瓦窑基5自然村;周塘村领马家排、张家坝、大坞排、赵家坪、石山湾、周塘、上周塘、石坑、黄泥塘、湖井、雷公坝和龙王庙12自然村;铜岭村领铜山、太子岭脚、赤山坞、煤山、岭后、窑上、塘家山、鲤鱼滩、火烧岭、大丘田和八字11自然村;龙潭村领双港口、白菊棚、上窑窠、下窑窠、杨家青、傅家、古塘口、乌沙园、李家、白屋里、里棚、外坝府、笕头坞、里坝府、琚山坞、至脚底、外棚、古塘、竹坞、竹坞坑、龙潭、龙潭口、坑口和坑沿石24自然村;中峰村领中峰、珊瑚畈、葛坞、大栗山、大东源、人天庵、木杓和小东源8自然村;五联村领煤坳上、吴村张、蚂蟥、黄泥塘、水门清、后畈、洪家山、乌狗、老虎塘、前坞、溪口、遮坞、小祠堂、金冈坞、长田塍、三都、老虎嘴、箬、罗家、竹里窠、新屋里和大山22自然村;钳口村领曾岗山、黄金、钳口、陈塘、水角、对面篷、江坞山和大山脚8自然村;石坝村领下榨、羊坳、煤洞窟、龙形坝、祝家、新埠、周家、黄家店、桥李家、鱼山嘴、杨家、大山坞、严家、梨嘴桥、虎头山、窑上、港背、里杨家和杨家排19自然村;袁青口村领缸上、袁青口、烟篷上、什古畈和下青坞5自然村;新联村领槠树底、袁家、李家和朱家岙4自然村。
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
Geographical Science Research 地理科学研究, 2016, 5(2), 21-29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journal/gser/10.12677/gser.2016.52003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Natural Villages Based on GIS Applicationin Jincheng CityLi Li, Wenyu Jia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Received: Mar. 25th, 2016; accepted: Apr. 11th, 2016; published: Apr. 14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our country have researched toponym for a long time, but still have not formed a set of theories which are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Until 20th and 30th years of last cen-tury, following publishing of toponym books and establishing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professional geographic software such as Arc GI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cated to make the topanym research studied more widely. Toponym study begins t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practic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paper uses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by Excel and GI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onym density and population density,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classes in nature and humanity toponyms in per county. Thus, the paper gets some 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Jincheng toponym culture landscape and some views during this research.KeywordsEXCE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GIS Application, Jincheng City, Toponym Culture Landscape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李丽,贾文毓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临汾李丽,贾文毓收稿日期:2016年3月25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11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4日摘要我国专家学者对于地名的研究历史悠久,但一直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理论学说。
第二章村庄分类、形态与调查
第二章村庄分类、形态与调查第一节、村庄分类1.1.1 按照地形地貌分类村庄聚落按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来分,可将村庄聚落分为平原村、滨湖村、沿海村、三角洲村、草原村、山区村等。
一般说,在平原、滨湖、沿海、三角洲等地方的乡村聚落,土地肥沃、耕地较多、出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较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社会比较开放、社会流动较频繁,文化较为先进但村民人文关系不如散村突出,血缘关系有所淡化;思想较活跃,现代观念较强,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民主意识较浓厚,村民自治基础比较扎实,自治活动容易开展起来。
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就相当发达,这里的村庄也较为富裕。
草原上多是牧区,原来的牧民多是追水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常常是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但随着畜牧业的发达和科学化、现代化,多半牧民开始种植牧草,围困草场,定居下来,形成草原村落。
在农区和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
山区或半山区村庄则多较闭塞落后,人口聚居程度更低,有的山区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够,有的穷山恶水,资源贫乏,多半经济结构单一、贫困。
而不同的地理条件也造就了不同景观风貌、不同文化特色的村庄,比如在长三角地区就有江南水乡、滨海地区就有海岛渔村、山区则出现了山乡村寨。
1.1.2 按照村庄形态分类村庄按照其形态肌理模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散点式散点式村庄是一种常见的村庄,其布局形态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自然散点分部于起伏的乡村聚居地,这种模式并不试图改造自然,也不大规模平整土地,不强求规整和一致的布局,表面看来缺乏规划,随意性强,建筑虽散点分布,却又凝聚于某个中心,如晒谷场、池塘等,于稳定统一中体现着开放与多元。
但是由于房屋间距较大所以显得较浪费土地,这种布局形式的村庄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一种不拘一格自然随机的肌理美。
(2) 街巷式街巷式村庄形态肌理是一种最主要的村庄布局形态,适应于用地较平坦的村庄,并常见于较大村庄。
街巷式村庄形态肌理根据建筑与地形、道路的不同组合关系,树枝状展开,形成统一又有变化的村庄布局形态,主街和次巷脉络清晰,这种村庄形态肌理内聚性强,又易于随着村庄扩大逐步沿路拓展延伸。
南京市溧水区村庄布点规划
农村新社区规划一览表
永阳 石湫 白马 东屏 洪蓝 和凤 晶桥 合计
规划新社区个数
4 8 9 9 13 11 13 67
一级新社区个数
一、建设情况 目前溧水村庄95%以上村庄已通自来水,但只有较少部分村庄有污水处理装置或设施。公共服 务类设施,包括商业(超市)、农资服务、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及卫生服务站在每个行政 村均有分布,大部分行政村拥有小学或幼儿园。总体而言,溧水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情况较好,但污水处理及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需要加强。 二、整治情况 近年来,区财政部门通过整合财政资源,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统筹安排,确保重点支出等途径, 为全区建设美丽乡村做好服务和保障。一是围绕建设目标,安排“以奖代补”资金,二是争取资金 支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创新项目资金整合方式,有力地保障了村庄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
全区平均值50%。 用地规模
现状村庄建设用地为53.47平方千米(不包含柘塘),人均280平方米/人。现状村庄建设用地 占全区总用地的5.01%,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31.3%,占7乡镇城乡建设用地的51.5%。
其中,晶桥镇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最高,为372.4平方米/人,高于溧水区平均水平33%。 村庄建设和整治概况
人)
(平方公里)
21
0.7
1.11
31
1.0
1.58
23
1.2
1.90
30
1.3
2.05
38
1.8
2.84
47
2.6
4.11
36
1.8
2.84
226
10.4
2021年**乡**村村情概况
魏岗乡杨围孜村村情概况一、基本情况杨围孜村位于杨围孜村位于潢川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公里,全村共17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全村共61户,现总人口2689 人。
耕地面积6983亩。
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6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人,贫困发生率72%。
其中五保贫困户18户21人,低保贫困户14户39人,一般贫困户17户4人。
致贫原因因病32户67人,因残16户29人,缺劳动力1户4人。
218年预脱贫36户63人、拟将贫困发生率降至38%,219年预脱贫11户27人,22年预脱贫2户1人。
三、各村民组贫困户分布情况(一)杨围孜组总户数52户21人,贫困户3户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1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2人;(二)尹洼组总户数29户127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三)贾围组总户数33户143人,贫困户3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一般贫困户2户4人;(四)油坊组总户数39户129人,贫困户6户1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4户5人、一般贫困户1户6人;(五)匡庄组总户数4户148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2人;(六)杨营组总户数41户142人,贫困户2户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户2人;(七)新庄组总户数13户64人,贫困户1户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户2人;(八)瓦房组总户数49户21人,贫困户7户1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户4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一般贫困户3户9人;(九)小庄组总户数38户163人,贫困户2户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3人、低保贫困户1户5人;(十)曹坊组总户数32户149人,贫困户1户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5人;(十一)徐营组总户数35户165人,贫困户1户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1人;(十二)小陈营组总户数33户157人,贫困户3户6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1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十三)王楼组总户数5户21人,贫困户4户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十四)胡营组总户数38户158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十五)蔡营组总户数26户16人,贫困户无;(十六)大陈营组总户数34户238人,贫困户3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4人;(十七)王营组总户数28户197人,贫困户5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4户4人;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措施。
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年9月中国林业经济September.2023第5期(总第182期)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No.5(Total 182)•研究报告•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王㊀楠1,陈秋华2,张艺钊3,王㊀巧2(1.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福州350002;3.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三明365000)收稿日期:2023-07-11基金项目:福建省财政厅委托项目(K8119M01A)第一作者简介:王楠(2000-),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㊂通讯作者:陈秋华(1964-),男,福建漳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生态旅游㊁旅游管理㊂责任编辑:郑德胜摘㊀要:以福建省1100个森林村庄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福建省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㊂研究表明,福建省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森林村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州㊁宁德㊁三明㊁南平四市;在区域内分布集中但不平衡程度较强,不同市域的森林村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密度来看,福建省森林村庄高密度集聚带呈带状分布格局,形成了3个显著核心区与1个次级密度核心;空间自相关方面,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自相关以正相关类型为主;地形地貌㊁河流水系和交通区位因素都对福建省森林村庄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森林村庄分布的重要因素㊂关键词: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福建省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23)05-0029-08DOI :10.13691/23-1539/f.2023.05.004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WANG Nan 1,CHEN Qiu -hua 2,ZHANG Yi -zhao 3,WANG Qiao 2(1.Colleg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3.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0,China)Abstract :Bytaking 1100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used the ArcGIS10.2spatial analysis tool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 of 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was agglomeration typ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 scale,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illages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Fuzhou,Ningde,Sanming and Nanping.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illage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region,but the degree of imbalance was strong,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illages in different cities was different.In terms of the overall density,the high -density cluster of 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 presented a z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forming three significant core areas and one secondary density core.In terms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illages had stro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and the local autocorrelation type was mainly positive.The factors of landform,river system and traffic location all provided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orest villages in Fujian province,and becam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illages.Key words :Forest villages;Spatial distribution;Influencing factors;Fujian province 1㊀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制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宏大蓝图㊂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总要求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1-2]㊂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产㊃92㊃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业兴旺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㊂林业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山区和农村,森林不仅是地球上最重要生态系统,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作用显著,还对扶贫㊁减贫以及维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民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㊂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统计数据可知,我国现有人工林0.8亿hm2,其中包括经济林0.2亿hm2以上㊁用材林0.333亿hm2以上㊂这些森林资源能让林区农民稳定脱贫增收,生动体现了森林 钱库 的作用㊂其中,森林村庄是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载体,创建森林村庄的本质就是发展城市林业[3],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㊁促进乡村农业产业发展㊁改善乡村产业结构及带动农民致富等方面有重要促进意义㊂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其森林覆盖率连续44年居全国首位㊂绿色是福建的底色, 好山㊁好水㊁好空气 是福建最闪亮的品牌和最独特的区位优势㊂福建作为南方重点林区,山地属于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㊂自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森林乡村认定工作后,福建省林业局紧随其后,推出了 百城千村 绿化美化宜居工程,旨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㊁推动因绿兴产㊁因绿脱贫㊁因绿致富,并进行福建省范围内的森林村庄认定工作㊂至2022年,全省已评定省级森林村庄1100个㊂但由于福建省政府尚未对森林村庄做出明确定义,本文通过阅读文献与资料查找,对森林村庄和森林乡村的概念进行整合㊂将森林村庄定义为:乡村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居环境整洁有序,保护管理有效的生态宜居乡村[4-5]㊂森林村庄是乡村地区的重要环境载体,建设森林村庄对于践行 两山 理论㊁巩固林改成效㊁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与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我国森林村庄概念提出时间较短,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关于全国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5-8]以及森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9-10]㊂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分析福建省2019 2022年间认定的1100个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此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福建省乡村产业发展以及森林村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㊂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福建省林业局官方网站()及福建省统计局(https:// )于2022年发布的福建省省级森林村庄名单(1100个)㊂森林村庄地理坐标通过谷歌地球拾取得到,并结合百度地图API坐标拾取器检验修正㊂行政区划㊁道路㊁水系等矢量数据来自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网站(),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获得相关高程数据㊂2.2㊀研究方法2.2.1㊀平均最近邻指数平均最近邻指数(Average Nearest Neighbor)通常被用于测量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临近程度㊂本文用于分析福建省森林村庄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临近程度,计算公式为:㊀㊀R= r1 r=2Dˑ r1(1) E式中,R是平均最近邻指数, r1为最近邻点之间的距离r1的平均数, r E为理论的最近邻距离,D 指点密度㊂当R>1时,点要素呈均匀分布;当R=1时,点要素随机分布;当R<1时,即说明点要素呈凝聚型分布㊂2.2.2㊀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是一个用于衡量经济㊁人口㊁资源等区域分布不均衡程度的指标㊂本文用于分析福建省森林村庄在区域内分布的不均衡程度㊂计算公式为:㊀㊀G=100ˑ n i=1(X i/T)2(2)其中,G为福建省森林村庄的地理集中指数;X i为第i个区市的森林村庄个数;n为福建省区市数量;T表示福建省森林村庄总数㊂其中,G越接近100,表明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越集中,G值越小,㊃03㊃㊀㊀2023年第5期王㊀楠,等: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则表明森林村庄分布越分散㊂2.2.3㊀不平衡指数不平衡指数(Unbalanced Index)可以用于反映研究对象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本文用于分析福建省森林乡村在各区市分布的均衡程度,计算公式为:㊀㊀S= n i=1Y i-50(n+1)100n-50(n+1)(3)其中,S是不平衡指数,n指的是福建省区市数量,各区市所有的森林乡村数量在全省数量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排列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为Y i㊂当S=0时,表示森林村庄均匀分布,当0<S<1,表示森林村庄未均匀分布,当S=1时,表示森林村庄集中于一个区市内㊂2.2.4㊀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是一个用来计算点㊁线要素测量值在指定邻近范围内单位密度的方法,它能直观的反映出被测量值在连续区域中的分布状况㊂本文使用该方法反映森林村庄的集中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㊀㊀p(x)=1nh N k=1k x-x k h()(4)其中,n为阈值范围内的点数,h为参数,称为带宽;k(x)为核密度函数㊂(x-x k)表示估值点x到事件x k处的距离㊂2.2.5㊀空间自相关用于衡量点要素与周围临近点要素的相关程度的方法就是空间自相关,又被称为 莫兰指数 ,它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GIobal Moran s I)和局部空间自相关(AnselinLocal Moran s I)㊂全局空间自相关值用于描述区域单元某种要素的总体分布状况,反映区域内相似要素的平均集聚程度[11];局部空间自相关用于反映局部研究区域地理要素观测值空间分布的异质性㊂计算公式分别为:㊀㊀I=n S0ˑn i=1 n j=1w ij(y i- y)(y j- y)n i=1(y i- y)2(5)㊀㊀I i=Z i S2 n jʂi w ij Z j(6)其中,公式(5)为全局莫兰指数计算公式,S0= n i=1 n j=1w ij,n为森林村庄总个数,y i和y j分别表示第i和第j个单元空间内森林村庄的数量, y为所有森林村庄的均值,W ij表示森林村庄权重矩阵㊂公式(6)则代表了第i个地区的局部莫兰指数㊂2.2.6㊀缓冲区分析以点㊁线㊁面的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的分析方法为缓冲区分析法,该方法一般用于解决邻近度问题㊂本文将福建省森林村庄点状矢量图与福建省河流水系㊁高程以及主要交通道路进行的缓冲区分析结果相叠加,分析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受河流水系㊁高程以及主要交通道路的影响程度㊂3 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3.1㊀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类型将各森林村庄的地理坐标导入至ArcGIS10.2,可得到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图(见图1)㊂如图所示,森林村庄分布呈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差异,主要在闽东㊁闽南地区呈凝聚型分布;其次是闽北㊁闽西地区;中部地区分布最少㊂呈现明显的 四周多,腹地少 的空间分布特征㊂再利用公式(1)对森林村庄分布进行平均最近邻分析,结果可知,所研究的各森林村庄的最近邻比率R为0.961768<1,z值为-2.425765,说明福建省森林村庄呈显著性集聚分布状态㊂㊃13㊃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3.2㊀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均衡性3.2.1㊀福建省森林乡村空间分布集中程度使用公式(2)计算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㊂据统计,福建省各区市所属森林村庄数量分别为:福州市177个,龙岩市134个,南平市143个,宁德市157个,莆田市53个,泉州市140个,三明市147个,厦门市9个,漳州市125个,平潭综合实验区15个㊂福建省森林乡村总量T 为1100,区市总数n 为10,得到福建省森林乡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 =35.714㊂假设1100个森林村庄在全省中均匀分布,即为每个区市的所有的森林乡村数量均为1100/10=110个,地理集中指数G 0=31.622,而实际的地理集中指数为35.714,G >G 0,表示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福州市㊁宁德市㊁三明市㊁泉州市等区域(见图2)㊂图1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图图2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市域分布图3.2.2㊀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不平衡程度福建省森林村庄在福建省区市具体数量统计见表1㊂利用公式(3)计算得出S =0.418(0<S <1),表明福建省森林乡村在各区市都有分布,但分布并不均衡㊂由表1可知,福建省森林村庄主要分布在福州市㊁宁德市㊁三明市㊁南平市㊁泉州市㊁龙岩市和漳州市7市,均有120个以上的森林村庄,约占全省总数93%㊂其余莆田市㊁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市3市所有的森林村庄数量仅占全省7%,说明森林村庄的数量在不同的地区也会存在较大差异㊂表1㊀福建省各区市森林村庄指标统计区市名称森林村庄数量/个比重/%排名福州市17716.091宁德市15714.272三明市14713.363南平市14313.004泉州市14012.735区市名称森林村庄数量/个比重/%排名龙岩市13412.186漳州市12511.367莆田市53 4.828平潭综合实验区15 1.369厦门市90.82103.3㊀福建省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密度本文采用ArcGIS10.2软件中的密度分析工具对福建省1100个森林村庄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密度图(见图3),结果表明森林村庄在空间分布不平衡,形成多核心分布的趋势㊂分析图3可知,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上体现出2条高密度聚集带,3个显著核心区和1个次级密度核心㊂高密度集聚带呈现出南平市 三明市 龙岩市一线与宁德市 福州市 莆田市 泉州㊃23㊃㊀㊀2023年第5期王㊀楠,等: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图3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密度图市 漳州市一线,两条近似平行㊁东北 西南延申的带状分布格局;3个显著核心区分别是宁德市与福州市交界核心㊁福州市与莆田市交界核心以及泉州市西北部核心区,呈明显团状连片分布结构;1个次密度核心区为龙岩市与漳州市交界次核心,在地理空间中呈现散点式随机分布的特征㊂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密度的地域性差别,显示出了当地自然条件与人文要素的经向地带性㊂福建省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既反映了区域资源禀赋,又折射出了当地政府对森林村庄的保护与发展㊂3.4㊀福建省森林乡村空间分布关联度3.4.1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将福建省10个区市作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Arc-GIS10.2空间自相关工具,测算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值及Z 分㊁P 值等指标,计算得出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全局Moran s I 指数=0.751826>0,z =9.811145>2.58,p =0<0.01,通过显著性检验㊂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极强,且各个集聚区均呈现出各自的显著集聚特征㊂图4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LISA 集聚图(以县域为单位)3.4.2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由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仅能反映区域空间差异总体特征,较难反应区域内部间的空间关系[12]㊂因此,本文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来进一步分析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局部空间特征(见图4),发现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局部特征表现为高高集聚㊁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三种类型㊂其中,高高集聚空间分布类型最为广泛,大规模片区集聚福建省中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古田县㊁延平区㊁尤溪县㊁德化县㊁永春县㊁漳平市㊁新罗区以及福州市大部地区,这表明上述地区政府重视相关工作,森林村庄发展水平高,在空间关联中呈现出刺激周边城市森林村庄发展的扩散效应㊂区域内不存在高低集聚型地区,说明不存在某一区域周围区域森林村庄发展水平较低但区域内部森林村庄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三明市大田县为低高型聚集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这说明大田县森林村庄发展水平较低,但大田县周围区市森林村庄发展水平较高;低低集聚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泰区㊁集美区和晋江市等区域,均属闽南地区,表明上述区域不仅自身森林村庄发展水平较低,且该区域周边地区森林村庄发展水平也普遍较低㊂整体而言,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局部空间自相关区域中,低低集聚区占20%,空间集聚型较强;高高集聚占73.33%,分布范围较广;高低集聚型和低高集聚型分别占0%和6.67%,空间异质性特征体现较少㊂4㊀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4.1㊀地形地貌已有研究表明,我国森林大多分布于山地㊁丘陵地区,且随海拔升高,山地的自然条件会出现明显垂直分布,继而对森林植被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13]㊂福建省地形以丘陵为主,因此,海拔高程是影响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的一个重要属性,村落的海拔高度能够直接决定森林村庄所处的地形位置[14]㊂本文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及我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标准[15],将研究区域按照海拔由低到高划分为:㊃33㊃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图5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与高程的关系<200m,200~500m,500~1000m,>1000m 共四类,对DEM 数据进行分级,生成高程分级矢量数据后导入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中,与森林村庄矢量数据进行叠合(见图5),计算不同高程上的森林村庄数量分布情况㊂结果显示:福建省1100个森林村庄中有733个森林村庄都位于海拔高度500m 以下(见表2),占比66.6%;有367个的森林村庄分布在海拔500m 以上,占比33.4%,说明福建省森林村庄多分布于海拔500以下的山地丘陵地区,与森林分布地域特征相似㊂表2㊀福建省森林村庄与高程的缓冲区分析海报高程范围/m森林村庄个数/个占比/%<20029927.18200~50043439.45500~100032729.73>100040 3.64从研究区整体区域环境来看,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与当地地形地貌有强相关性㊂福建省地势西高东低,呈层状下降㊂中㊁西两列大山带组成了福建地形的骨架㊂福建省西部大山带由武夷山脉㊁杉岭山脉等山脉组成,平均海拔超过1000m,地势较为险要,因此森林村庄在此处分布相对较少,部分分布在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闽中大山脉斜贯福建省中部,由鹫峰山脉㊁戴云山脉和博平岭组成㊂该地带山势最高㊁山体最宽,因此分布在此处的森林村庄最少;在东部沿海地区,受海侵㊁海退等地质活动影响,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与海蚀平台㊂河海堆积作用形成了漳州平原㊁泉州平原㊁莆田平原㊁福州平原等冲积平原㊂这部分区域不仅有平缓的地势㊁肥沃的土壤,还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物质基础,为森林村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存在多个核心密度集聚区㊂图6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与河流水系的关系4.2㊀河流水系河流水系是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森林村庄的空间分布㊂本文将福建省森林村庄矢量数据与福建省主要水系的2km㊁6km 和10km 多环缓冲区分析结果进行叠合(见图6)㊂结果表明,位于主要水系10km㊁6km㊁2km 缓冲区范围内分别有福建省森林村庄776个㊁569个㊁254个,分别占到森林村庄总个数的70.55%㊁51.73%和23.09%,说明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与河流水系分布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㊂表3㊀福建省森林村庄与河流水系的缓冲区分析与最近河流垂直距离/km森林村庄个数/个占比/%225423.09656951.731077670.55但是,不同河流之间的森林村庄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㊂闽江由其北源建溪㊁中源富屯溪和南源沙溪于南平市延平区附近相汇而成,闽江流域面积覆盖极广,以泰宁县㊁长乐区㊁罗源县㊁连江县等县域地区为凝聚中心,分布数量众多,呈团状集聚分布;九龙江自自西北至东南先后流经华安县㊁长泰区至龙海市入海,森林村庄在该流域分布数量自西向东呈递减态势零散分布;汀江流域内森林村庄呈由北至南向条带型集聚,分布数量最少,表明该流域森林村庄分布空㊃43㊃㊀㊀2023年第5期王㊀楠,等: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图7㊀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与道路交通的关系间异质性较弱㊂综上可见,水系分布是影响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重要自然条件,充沛的水资源能够为森林村庄的保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但不同河流间的森林村庄分布特征也有所不同㊂4.3㊀交通区位因素已有研究表明,道路交通建设对地区森林资源增长能够产生正向激励作用,能够通过刺激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从而间接促进地区森林面积和森林储量增加[16]㊂因此,本文借助ArcGIS10.2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将福建省森林村庄矢量数据与福建省主要道路的1km㊁3km和5km 的多环缓冲区分析结果进行叠合(见图7)㊂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村庄多沿交通干线分布,并于道路交通密集区域产生集聚效应㊂其中,距主要道路5km㊁3km㊁1km的缓冲区范围内分别有637个㊁495个㊁253个森林村庄,分别占到总量的57.91%㊁45%㊁23%(见表4),呈远距离缩减态势,表明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与道路分布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㊂表4福建省森论村庄与道路交通的缓冲区分析与最近道路垂直距离/km 森林村庄个数/个占比/%125323.00349545.00563757.91便捷的交通条件能够促进林区内部的交通流动性,为缩短林产品物流距离,增强林产品物流效率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森林资源的保护㊁森林生态景观开发利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㊂因此,交通区位因素是影响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㊂与道路的垂直距离越近,森林村庄分布越多;与道路垂直距离越远,森林村庄分布越少㊂5㊀结论与讨论5.1㊀结论本文借助ArcGIS10.2空间分析软件,以福建省三个批次的森林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平均最近邻指数㊁地理集中指数㊁不平衡指数㊁核密度估计㊁空间自相关和缓冲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森林乡村的总体空间分布集中程度㊁不平衡度㊁分布密度㊁分布关联度以及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论如下:①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福建省森林村庄呈 四周多,腹地少 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呈显著性集聚分布状态㊂②分布均衡性方面,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较为集中,多分布在福州市㊁宁德市㊁三明市等地㊂虽然各市均有森林乡村分布,但分布并不均衡,莆田市㊁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市分布较少,不同地区的森林村庄分布数量存在较大差异㊂③从空间密度分析结果来看,福建省森林村庄高密度集聚带呈现南平市 三明市 龙岩市一线与宁德市 福州市 莆田市 泉州市 漳州市一线两条近似平行,自东北至西南延申的带状分布格局,且形成了3个显著核心区与1个次级密度核心㊂④从空间分布的关联度方面来看,福建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极强,且各集聚区呈现各自的显著集聚特征;县域尺度上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存在高高集聚㊁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三种集聚类型㊂其中高高集聚型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最为广泛㊂⑤从影响因素上看,共探讨了地形地貌㊁河流水系和交通区位三个因素对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的影响㊂研究得出,海拔高程是影响森林村庄分布的一个重要属性,福建省森林村庄分布特征与地貌特征呈高度正相关;同时,河流水系分布与森林村庄空间分布也呈正向相关关系,但不同流域之间的森林村庄㊃53㊃㊀㊀研究报告中㊀国㊀林㊀业㊀经㊀济2023年第5期分布存在差异;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也是森林村庄保护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森林村庄大多沿交通干线分布,并于道路密集区产生集聚效应㊂5.2㊀讨论自福建省开展森林村庄评选认定工作以来,各市积极配合工作,成功创建1100个森林村庄,评选数量较多㊁覆盖范围较广,对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㊂但其仍存在重量不重质㊁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以及产业融合能力较弱等问题㊂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森林村庄认定工作要做到量质并举,不可盲目追求村庄认定的数量,应将重点转移至提升质量上来㊂一要强调规划先行,做好相关制度保障㊂结合当地自然㊁人文条件,优化森林村庄空间布局,并可适时推行森林村庄退出机制㊂二要注意挖掘当地文化内涵,走特色化发展之路㊂与此同时还应注重森林村庄的保育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㊂②根据上文研究可知,作为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三明市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所在地南平市,两市森林村庄数量均少于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福州市和宁德市㊂该现象说明,政府需加大对部分山区地区森林村庄认定工作的扶持力度,加强此类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弱势地区扬长避短,克服 先天不足 ㊂③将产业兴旺视为森林村庄建设的主要目标,关注其产业价值,助推林下经济;林业生产㊁加工;森林康养㊁旅游㊁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㊁二㊁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实现森林村庄振兴发展㊂福建省开展森林村庄评选认定工作有利于福建省乡村的森林资源保育及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㊁乡村旅游提供基础条件㊂作为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福建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大有可为,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森林村庄资源保育㊁森林健康产业㊁森林旅游等方面,实现林业发展融入生态省建设㊁乡村振兴㊁高质量发展三个大局的发展目标㊂参考文献:[1]张慧琴,翟绪军,何丹.基于产业共融的森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经济,2019,41(8):56-61.[2]霍鹏,肖荣美,马九杰.数字乡村建设的底层逻辑㊁功能价值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2,346(12):57-65.[3]程鹏,张新法.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遵循的五个原则[J].安徽林业科技,2015,41(1):10-12.[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林生发 2019 33号[R].北京: 2019-03-25.[5]彭博,古新仁,谈慧敏,等.江西省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7): 135-141.[6]花玉莲,李冬花,蒋伟峰,等.安徽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3): 309-318.[7]孔雪松,府梦雪,孙建伟,等.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J].地理研究,2022,41(7):2051-2064.㊀[8]陈刚,吴清,杨俭波,等.中国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1,41(6):196-204.[9]鱼凤玲.森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6):242-244.[10]郭林涛.森林乡村:乡村振兴的新模式[J].决策探索(上),2020,647(4):17-19.[11]周晓艳,郝慧迪,叶信岳,等.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J].人文地理,2016,31(5):119-125.[12]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4,24(4): 157-162.[13]罗彦平.中国野生植物利用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4]康璟瑶,章锦河,胡欢,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7):839-850.[15]李炳元,潘保田,韩嘉福.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J].第四纪研究,2008(4):535-543.[16]刘春荣,刘伟平.公路设施建设制约了地区森林资源增长吗?[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57(2): 72-85.㊃63㊃。
居民小区自然村课件
定期进行建筑维护和设备检查,确保居民小区自然村的设施完好和 安全运行。
强化公共秩序维护
加强小区内的治安防范和管理,确保居民的安全和权益。
完善服务体系
1 2 3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 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如文 化活动、健康保健、教育培训等。
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 务质量。
历史与发展
起源
居民小区自然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 建设时期,当时以居住区、街道等为基本单位进行城市规划, 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居民小区自 然村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其设施和服务也得到了不断改 善和发展。同时,在城市更新和改造中,一些老旧居民小区 也逐渐被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所取代。
建立反馈机制 设立服务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居民对服务的评价 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
挖掘文化特色与认同感
0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
02
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
通过文化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方式,增强居民对小区自然村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03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便民设施
便民超市
在小区内或附近设立便民超市, 方便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快递收发
提பைடு நூலகம்快递收发服务,方便居民 收取快递物品。
健身设施
设置健身设施,如健身器材、 跑步道等,方便居民锻炼身体。
儿童游乐设施
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如滑梯、 摇篮等,方便家长看护孩子。
百科知识精选万家庄自然村
中文名:万家庄自然村面积:4.09平方公里人口:301人(2007年)地理位置:隶属于黄坪镇围子田村委会行政村,距离村委会3 公里,距离镇政府6公里地方特产:甘蔗知名产业: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6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36万元,占总收入的65.7%;畜牧业收入26.1万元,占总收入的30.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50头,肉牛65头,肉羊30头);林业收入3.22万元,占总收入的3.75%;工资性收入4.84万元,占总收入的5.64%。
农民人均纯收入267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
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8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13人,到省外务工5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不够宽阔。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8 人,女党员1人。
该村(团支部设在村委会),团员28人。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
有72户饮用井水,有7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72户通电,有7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7.2%和97.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6户(分别占总数的83.3%和5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
全村共拥有汽车13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12辆。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教卫生事业文化教育据2008年统计数据,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围子田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黄坪中学。
行政村和自然村
行政村和自然村
自然村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聚集形成的居民点。
行政村是区划概念,设有村委会,由乡镇管辖。
一个行政村可以是一个自然村,也可以包含若干个较小的自然村。
一
个较大的自然村,为了管理的方便,也有可能拆成两个或者更多个行政村。
举例而言,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隶属孙家集街道,为一个行政村,也是一个自然村。
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彭家道口村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村,行政上分为四
个行政村,即彭家道口一村、彭家道口二村、彭家道口三村、彭家道口四村。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黄堂村,是一个行政村,包含黄堂、武庄
两个自然村。
山东招远市张星镇仓口陈家村,由仓口陈家、周家、上林家
三个自然村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水县古登乡自然村分布情况
基本情况:古登乡地处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相毗邻,北接洛本卓白族乡,南连称杆乡。
总面积32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379米,最低海拔907 米,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岩层裸露,属典型的山地特征。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317 天。
生物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16230亩,其中:水田面积915亩,旱地和坡地面积15315亩,有84%的耕地面积坡度在25度以上;全乡森林总面积210558亩,经济林地面积41846.4 亩,退耕还林面积7681.4亩,品种主要是油桐、花椒、核桃、草果、漆树。
辖有11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3470户15254人,其中农业人口14448人。
主体民族为傈僳族,约占总人口的92%,还居住有7%左右的白族支系“勒墨人”,大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境内怒江东西两岸的半山腰上,15%的人信仰基督教。
全乡仅有一条乡村公路,运力主要靠人力和畜力,江面有6 根铁索和4座江桥作为两而岸交往的交通工具。
是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五位为一体的特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