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教会规章制度范文图片
教会规章制度范文图片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教会组织和管理,保障信徒合法权益,提高教会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教会内的所有信徒和事工团体,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
第三条教会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规章进行解释和执行,监督教会内各项活动的规范进行。
第二章教会基本原则第四条教会信仰原则为《圣经》,信仰是教会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
第五条教会信仰原则必须贯彻于教会所有活动和事务中,不得违背或削弱。
第六条教会的宗旨是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弘扬基督精神,实现爱的教会理念。
第三章教会组织架构第七条教会设立牧师团队,由主任牧师领导,副牧师协助,共同负责教会事务的管理和传道工作。
第八条教会设立教会理事会,负责教会财务、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监督教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九条教会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教会的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确保财务运作合规。
第十条教会设立教会服务团队,负责教会的接待、宣传和活动策划,服务教会信徒和外来访客。
第四章教会会员管理第十一条教会按照《圣经》教导,建立信徒教会会员制度,信徒可根据个人信仰和服从程度申请成为教会会员。
第十二条教会会员享有参加教会主日礼拜、圣餐仪式和属灵活动的权利,可参与教会各项志愿服务。
第十三条教会会员应遵守教会规章制度,服从教会领导,积极参与教会事工,维护教会团结和谐。
第十四条教会会员如有违反教会规定或造成教会损失的行为,教会有权对其进行警告、教导或纪律处理。
第五章教会财务管理第十五条教会财务必须公开透明,任何人有权查询和监督教会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十六条教会财务必须合规运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私自挪用或侵吞教会财产。
第十七条教会财务年度报告必须及时向教会会员公布,教会理事会成员必须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第六章教会安全管理第十八条教会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卫制度,确保教会信徒和来访者的人身安全。
第十九条教会必须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和应急演练,保障教会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
第二十条教会必须防范火灾、盗窃、诈骗等各类安全风险,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教会正常秩序。
跑团章程及管理制度
跑团章程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团队运动的发展,增强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特订立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跑团的组建、运营和管理,跑团成员包括团长、教练员、队员和工作人员等。
第三条跑团成立的宗旨是健康、快乐、友爱、团结,积极参加各项大型马拉松赛事和团体赛事,规范跑团成员的行为,保障跑团成员的权益。
第四条跑团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推动体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跑团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遵循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坚持诚实守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第二章组建与管理第六条团长由团队成员通过投票产生,任期为两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团长负责跑团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
第七条教练员由团长提名,经过跑团全体成员批准后任命,负责团队的训练指导。
第八条队员由团长提名,经过团队成员投票产生,队员应积极参与团队训练和比赛等活动。
第九条团队管理员由团长任命,负责团队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第十条团长、教练员和队员应当严格遵守职责,服从团队管理,维护团队利益。
第三章训练与比赛第十一条跑团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不同级别的训练课程,根据队员自身条件和目标需求进行适度训练。
第十二条跑团应当积极参与各项马拉松赛事和团体赛事,加强团队精神和比赛经验。
第十三条跑团应当尊重对手,遵守比赛规则,不得采取违规行为。
第十四条跑团在参加比赛时应当服从教练员指挥,团队成员之间应积极协作,保障团队利益。
第十五条跑团应当重视队员的安全,确保比赛过程中的安全和保障。
第四章纪律管理第十六条跑团成员应当严格遵守团队章程和管理制度,服从团长和教练员的管理。
第十七条跑团成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应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跑团成员不得参与违法活动,不得利用跑团名义进行商业活动,不得损害跑团形象。
第十九条跑团管理人员应当维护团队秩序和稳定,严格执行纪律管理制度。
第二十条跑团成员如有违反团队章程和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接受相应处理,包括提醒、警告、罚款、暂停训练、取消队员资格等。
第八章 组织文化——管理学(马工程)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
(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通过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内在引导,每个组织成员能够从内心
深处产生为组织宁愿付出一切的奉献精神,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约束功能:潜在于组织中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形 成一种软约束,对每一个组织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都具有很强的约束和 规范作用。
特点
权力型组织文化
常常由一个人或一个很小的群体领导,不太看重组织中的正式结
(集权,以人为中心) 构和工作程序。
作用型组织文化
内部有健全的正式规则、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级制度严格;
(集权,以职能为中心) 不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变革文化。
使命型组织文化
没有领导者,唯一需要服从的就是任务或者使命本身,成员之间
(一)变革的障碍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软 约束,相对于硬约束的规 章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更易于形成思维定式。在 组织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 情况下,当组织的共同价 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 率的要求不相符合时,组 织文化就可能成为一种束 缚。
三、组织文化的反功能
(二)多样化的障碍
一个具有强势 文化的组织会要求 其个体多样化的组 织成员的价值观与 组织的价值观相一 致,否则组织成员 就难以适应组织。
适应型组织文化 使命型组织文化 小团体型组织文化
把战略重点集中在外部环境上;鼓励那些支持组织去探寻、解释 和把环境中的信息转化成新的反应性能力的准则和信念。
适用于那些关注外部环境中的特定顾客但不需要迅速改变的组织 ;管理者建立一种共同愿景,使组织成员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强调组织成员的参与和共享;非常看重其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中 取得优异绩效对组织成员的依赖性。
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
《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国家民政部制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团体的名称(包括英文译名、缩写)(社团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团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
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应冠以本行政区域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使用已由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明令撤销或取缔的社会团体的名称。
)第二条本团体的性质(其中必须载明:组成的人员或单位;学术性、联合性、专业性或行业性;全国性或地方性;自愿结成;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团体的宗旨(其中必须载明: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第四条本团体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必须载明具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第五条本团体的住所(载明×省×市)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团体的业务范围(必须具体、明确):(一)××××××××××××;(二) ××××××××××××;(三)××××××××××××;(四)××××××××××××;(五)××××××××××××;(六) ××××××××××××;(七) ××××××××××××;(八)××××××××××××;( )××××××××××××。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书籍推荐全书包括第一局部导论: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第二局部个体行为:第三章能力、人格与学习、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第五章情绪与工作压力、第六章知觉、归因与印象管理、第七章动机概念与应用、第八章个体决策;第三局部群体行为:第九章群体行为、第十章团体建立、第十一章人际沟通、第十二章领导;第四局部组织行为:第十三章权力与政治、第十四章组织文化、第十五章组织变革与开展。
每章均附学习要点、相关案例与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把握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增进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与理解。
本书适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主管的参考书。
全书运用同样的人格变量,即在组织中被广为关注的成就动机(在心理学中通常以“追求成功”与“防止失败”作为成就动机的两种典型表现),通过生动的案例,娓娓讲述了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模型,即人格差异是如何影响、塑造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的。
努力整合特质论和社会认知论这两种方法论,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综合探究影响人格的关键变量,无疑是本书的极大亮点。
另外,本书也非常关注对组织中的人格进行测量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对三种典型的人格测量技术——自陈式测量、投射测量和社会认知测量(有条件的推理)进行了提炼和总结。
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三种测量技术,有助于在组织中更好地应用人格研究的成果。
本书讲述了应用心理学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全书共分15章。
每章在讨论主流组织理论及知识前沿的同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现实,启发学生分析当代中国的组织特殊性,促进学生思考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对管理实践的要求,增进学生对组织系统内外因素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能力。
本书紧密结合管理和MBA教学实际说明有关理论概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理论与组织中处理人力资源的实践问题融合到一起,探讨使组织成为一个更有效率、更让人满意的工作场所的工具和方法。
团体活动的管理制度
团体活动的管理制度一、引言团体活动的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团体活动的有序进行,维护活动参与者的权益,规范活动组织和执行过程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团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团体活动的组织1.活动负责人的选定–活动负责人由团体内部成员经过投票选举产生,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执行。
–活动负责人应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2.活动策划和安排–活动策划应根据团体的目标和成员的需求进行,确定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和内容等。
–活动安排应提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活动流程、责任分工和参与者名单等。
3.参与者的报名和资格审核–活动报名应提前设立报名时间和渠道,确保所有成员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参与者的报名信息应进行审核,确保参与者符合活动的要求和条件。
三、团体活动的执行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前应做好场地预订、物资采购、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
–活动执行前应召开筹备会议,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活动负责人应组织和协调活动的进行,确保活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活动期间应保持与参与者的良好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意外情况。
3.活动后的总结和评估–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估,查看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制度,提高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团体活动的风险管理1.活动风险评估–在活动前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参与者的安全风险、物资设备的问题等。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活动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2.参与者的安全保障–活动期间应加强对参与者的安全管理,包括提供急救设备和指导、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巡查等。
–参与者应签署免责协议,明确活动风险和责任的分担。
五、团体活动的纪律约束1.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参与者应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损坏公共设施、扰乱活动秩序等。
–对于违反纪律的参与者,应进行相应的惩罚和制约。
2.活动组织者的责任–活动组织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禁组织和参与任何违法活动。
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保障社会团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至第二十七条(内容省略,已在上文中提及)
第七章信息安全和保密
第二十八条社会团体法人应当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会员及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使用相关信息。
第二十九条社会团体法人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保密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进行保密,确保信息安全。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条例所称的社会团体法人,是指以非营利为目的,由成员自愿组成,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法人组织。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第四十条本条例施行期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未按照规定参加年度检查或年度检查不合格;
管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管理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以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效率:所谓效率指用最少的资源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即“正确地做事”。
3、效果:是指决定适当目标的能力,即“做正确的事”。
4、技术技能:是指能够运用特定的程序、方法、技巧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5、人际技能:是指与其他人能够一起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
也可以说是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并能够在他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能力。
6、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概念性技能主要表现为创新与变革能力、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
7、X理论:核心观点是认为人是“经济人”,对人的管理是用强制和惩罚的方法。
基本观点:(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
(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
(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
8、Y理论:核心观点是认识“自我实现人”。
主要论点:(1)人愿意为工作、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
(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
(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
(4)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
9、超Y理论:1970年,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提出。
该理论认为X理论和Y理论反映的是人性的两种极端情况,不能说Y理论一定优于X理论。
不同的人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需求。
核心观点是人是“复杂人”。
基本观点:(1)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求加入组织的。
这种愿望和要求可分为不同类型。
有的人愿意在正规化的、有严格规章制度中的组织工作,但不愿意参与决策和承担责任。
而有的人却愿意有更多的自治权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管理心理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含义: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地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满足员工需要,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管理效能。
二、认知差异与管理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主体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们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成为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能够利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准确地知觉客观对象,并用词语把它们解释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4.个性特征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的色彩2.知觉对象的强度 3.知觉对象的对比性4.知觉对象的运动状态5.知觉对象的新奇性6.知觉对象的重复性对他人认知的种类:1.对他人感情的认知2.对他人情绪的认知3.对他人能力的认知4.对他人意向的认知5.对他人个性特征的认知人际交往一般法则:平等法则、相容法则、互利法则、信用法则角色知觉:一个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包括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自我知觉的形成:1.通过学习认识自我2. 通过实践认识自我3. 通过交往认识自我4. 通过比较认识自我5. 通过角色扮演认识自我6. 通过内省认识自我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们在心里上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接触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性的影响。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围绕人们所熟悉的客观对象,最近或者最后所得到的的信息对其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会更大、更深刻。
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克服晕轮效应带来的影响:1.注意投射倾向 2.注意第一印象3.注意刻板印象4.避免以貌取人5.避免循环证实)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管理心理学
3、个性差异造成的障碍
4、距离、组织结构造成的障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明工作室
四、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其解除: 解除方法: 1、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3、学会有效的聆听方法
4、学会有效的沟通方法和艺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四节 一、人际关系概述
团体的人际关系
朱明工作室
*人际关系的含义、类型、行为模式
朱明工作室
四、气质差异与管理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2、合理组合,协调人际关系
3、气质类型与健康
4、气质类型与思想教育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三节 一、性格概述
性格差异与管理
朱明工作室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特性的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能力的性别差异:就性别整体来讲,智力上没有差异;
朱明工作室
四、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1、掌握好招聘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牌人才。 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和能力 培训。
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
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二节 一、气质概述
*人际关系的“PAC”理论:
人格的三种心态:
P(父母自我)——权威、命令、统治、专断等家长式作风
A(成人自我)——理智、慎重、成熟、平等等民主式风格 C(儿童自我)——幼稚、冲动、感情用事、依赖等儿童型 特点 由“PAC”分析,可以划分出15种人际交往类型,有些是互 补或平行的关系,有些是非互补或交叉的关系。
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管理心理学第八章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前往华
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
绝。 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
一、挫折心理与挫折行为的表现
• 积极的建设性的心
理和行为
• 消极的破坏性的心
理和行为
• 积极的建设性的 心理和行为:
(1பைடு நூலகம்升华 (2)增加努力 (3)重新解释目标 (4)补偿
积极面对挫折的典型案例
• 歌德因绿蒂另有所爱而初恋失败,于是写 下《少年维特之烦恼》
• 孔子因失意而著《春秋》 • 司马迁因宫刑而著《史记》,被称为史家
之绝唱 • 屈原在痛苦流放过程而赋《离骚》 •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得更为直截了当:“
我们无所畏惧,唯一畏惧的就是畏惧本身 !”
•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 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 斗志。然而,在具有坚 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 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 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 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 ,就会有出色的成就。 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三)惩罚
• 惩罚指的是以某种带有 强制性、威胁性的结果 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乃 至痛苦的环境,以示对 某一项不符合要求的行 为的否定。
奇特的惩罚
作为该公司的业务员,除了 被罚裸奔,该老板还有一系列 奇特的惩罚手段:吃生苦瓜、 扮乞丐蹲在路边乞讨等惩罚, 甚至被剃成光头。老板称这是 为了激励员工,而员工们也非 常乐意接受惩罚,因为“如今 已是千万富翁的老板,曾经也 接受过这样的惩罚”,有了这 样的前车之鉴,员工被罚的心 甘情愿。
行为与管理
•
•
•
亨利 斯特吉斯 丹尼森,1877—1952年,美国企业家,以关心劳工、热爱公 益闻名,在管理中的创举:企业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而且是为所有员工服 务、进而为社会服务的;实施员工管理和利润分享制,以工人参股实现了劳 资合作;创立工厂委员会,由资方和劳方共同组成,工人选举代表直接参与 管理,指出工人参与管理不是管理者和资方的恩赐,而是他自身就具有的权 利。另,突出贡献:1、新的激励手段。主张非经济与经济激励手段结合起来, 指出激励成员的因素有四个:对员工本人和其家属的福利与地位的关心;员 工自己对工作本身的爱好;对组织中同事如何评价自己的关注以及共事情况; 对组织目标的尊重和关心。2、采取自下而上的组织设计方式。他认为,组织 工程就是“使集体生活成功”。3、创办管理研究和信息交流组织。主要目的 是充当企业中介,交流管理信息,传递管理知识,推进企业间的合作。 萨姆 刘易森,1884—1951年,极力倡导下,美国的全国人事协会改组为美 国管理协会(AMA),并当选第一任会长,其主要贡献是纠正了当时“人事 专员”的管理实践偏差,突出经理人员在人事管理中作用。还特别强调工人 的归属需要,指出“作为团体成员”在工人心理上的重要性,并要求经理人 员应该具备培养和实现工人团队的能力。 保罗 格雷和亨利 德曼,两人均为德国人,前者是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当代的 管理史学者是在纸堆里发现他的贡献的,神学院学生,1891年他进行了一项 劳动条件调查,发现:工人对干完整的工作更感到自豪;当监工给工人传递 集体互助合作观念时,产量提高;组织中有来自非正式组织的压力;当人们 缺乏归属感时,劳动士气低落,生产效率下降(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 后者贡献更突出,以调查方式征询了78人,发现在有关工作的描述中,有两 类因素,一类是工作乐趣,一类是工作障碍。工人身上有寻求“工作乐趣” 的本能,出于此,工人会积极劳动等,但工作障碍会影响工作。因此,他提 出管理的任务就是消除妨碍工人的“障碍物”。这与后来的赫兹伯格的“双 因素理论”类似,但早了30年。
气排球运动团体规章制度
气排球运动团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气排球运动团体的管理,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团队整体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参加气排球运动团体的队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包括教练、领队等。
第三条遵守本规章是每位队员的基本义务,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应遵守本规章。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气排球运动团体由队长一人负责领导,副队长若干人协助队长管理团体事务。
第五条团体设立教练员一名,负责组织训练、技术指导等工作。
第六条团体设立队员大会,由全体队员组成,是团队的最高决策机构。
第七条团体设立纪律委员会,负责对队员进行纪律管理、监督督促大家遵守规章制度。
第八条团体设立财务管理组,负责管理团体的经济收支。
第九条团体设立宣传推广组,负责宣传活动组织、推广气排球运动等工作。
第三章遵守守则第十条全体队员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和裁判员的指挥。
第十一条全体队员应尊重对方队员及其他运动员,不得使用语言或行为侮辱他人。
第十二条全体队员应遵守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缺席训练和比赛。
第十三条全体队员应遵守纪律,不得喝酒、抽烟等影响身体健康的行为。
第十四条全体队员应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得有损团队形象的行为。
第十五条纪律委员会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队员进行批评教育、警告处罚等。
第四章训练管理第十六条教练员有权制定训练计划,安排队员进行日常训练。
第十七条全体队员应按时参加训练,不得违规缺席。
第十八条队员应认真听从教练员的指导,配合训练,积极提高个人技术水平。
第十九条队员应保持体育器材的整洁和安全,不得私自损坏。
第二十条教练员有权对训练情况及队员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比赛管理第二十一条团队参加比赛前应认真准备,全体队员应服从领导安排。
第二十二条比赛期间全体队员应保持高度集中和竞技状态,不得携带违禁品。
第二十三条比赛期间队员应遵守比赛规则,不得违反裁判员的判罚。
第六章经济管理第二十四条团体财务由财务组负责管理,相关收支应合理明细。
2020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第六章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第三篇团体心理与管理 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八章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九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第五篇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1.1.将管理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的是【D 】A .福莱特B .罗宾斯C .古德曼D .范特1.2.作为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是【D 】A .霍桑B .梅奥C .欧文D .冯特 1.3.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不包括【B 】A .生理调节B .心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D .行为调节 1.4.自动人假设对应的管理理论是【B 】A .X 理论B .Y 理论C .人际关系理论D .权变理论1.5.行为科学不包括【D 】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伦理学1.6.尊重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A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遵循系统论观点,对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综合性考察研究,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C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B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问卷法D .测验法2.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原理的古希腊学家是【B 】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罗伯特·欧文 2.2.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A .泰勒B .法约尔C .韦伯D .埃默森2.3.下列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闵斯特伯格B .斯科特C .冯特D .梅奥2.4.霍桑实验步骤中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发生在【D 】A .1924~1927年B .1928~1930年C .1930~1932年D .1927~1932年2.5.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是【B 】A .施密特B .利克特C .沙特尔D .布莱克多项选择题1.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有【ABE 】A .认识B .情感C .动机D .理想E .意志1.2.管理的现代职能包括【ABCDE 】A .信息B .决策C .激励D .研究、发展E .创新1.3.个性倾向性包括【ADE 】A .需要B .记忆C .思维D .动机E .理想1.4.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情绪可划分为【ABC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基本情绪E .道德感1.5.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ACE 】A .道德感B .激情C .理智感D .心境E .美感1.6.目标管理的三个环节是【ACD 】A .目标制定B .目标研究C .目标结果D .目标实施E .目标衡量1.7.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BCD 】A .合理宣泄B .善于自控C .善与人处D .人格一致E .注意转移简答题目录1.1.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关系? 1.2.人的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1.3.人的心理反映有哪些特点?1.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应坚持哪些原则? 1.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1.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1.简述工业革命的意义与管理特点。
团体行为与管理(二)
团体行为与管理(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双向沟通方式的是______
A.谈心会
B.座谈会
C.互动授课
D.电视授课
答案:D
[解答] 双向沟通是指发信者与接信者的位置不断变化,发信者以协商、讨论或征求意见的方式面对接信者,信息发出后,又立即得到反馈。
谈心会、座谈会、对话会与互动授课均属于双向沟通。
而电视授课则属于单向沟通。
2. 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C年代第一次采用______来测评人际关系。
A.态度量表法
B.社交测量法
C.问卷调查法
D.心理测量法
答案:B
[解答]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第一次采用社交测量法来测评人际关系。
3. 管理的核心与灵魂是______,它是组织与团体管理成败的关键。
______
A.变革
B.创新
C.决策
D.设计
答案:C。
管理学第八章 职权关系
授权的技巧
简单的、例行性的工作(决策)权力先 授出;
只表示目标(应该做什么),授出实现 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权力;
永远保留对工作结果的评价、审核权。
5.配合
配合的性质 配合的方法 配合的原则
5.1配合的性质
配合实际上就是协调,是协调在组织工 作中的反映。
配合的程度取决于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 依存程度。不同人员或群体之间的联系 越是密切,配合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使用参谋人员的弊端:削弱直线职权的 危险;缺乏责任;空想;破坏统一指挥 的原则;使管理工作复杂化。
2.4参谋职权的类型
咨询权 强制咨询权 同意权 职能职权
职能职权
职能权是指经过授权,有个人或部门行 使的控制特定工作、业务、政策,或与 其他部门或人员承担的业务有关的事项 的权利。
这些职权本由直线人员行使,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如缺乏专业知识、缺乏监督 能力、以及存在对方针政策有不同解释 的危险等)不允许他们行使,而由高层 主管把它交给参谋人员去行使。
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联营式; 连续式;互惠式。
5.2配合的方法
规章和程序 指挥链 改变组织结构 联络员 协调员 委员会 相互调整
5.3配合的原则
1.依存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预期性原则 4.专业化原则
职能职权的运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职能权的运用有可能损害直线职权和出 现多头指挥。多头指挥会造成严重的管 理混乱与责任分散。
职能权的运用应审慎地加以限制。职能 权的界限以不超越顶头上司下属的第一 级机构为宜。
2.5有效利用参谋职权的原则
明确职权关系 鼓励直线人员听取参谋人员的意见 及时向参谋人员提供有关信息 采用完全参谋制度
第八讲 群体心理与管理(二)
2.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1)定量评价法:美国心理学家伊多奇提出。这种测 量方法需借用群体成员相互选择问卷。其公式为:
中国——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 没水吃。
➢日本——
“每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是一头猪,
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
英国——
“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 人,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一个不列 颠帝国”。
(三)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群体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指群体对成员的 吸引力和和向心力。
(二)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 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关系而遵守意 见或规范时所感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 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或认可的反应。 群体压力的大小与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距 离远近成正比,不同的人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 的群体压力是不尽相同的
4.群体凝聚力的种类
自然凝聚力------来自归属的需要 人都有归属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就会萌 生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回到群体中,就会充满信 心和力量。群体自然而然对个人产生了一种吸引力。 人必然依赖一定的群体,才能更好地生活。简而言之 ,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别人, 这就是团结的自然凝聚力。
使用说明:对合作、愉快、精力充沛、效率高和聪明的记分是从最左 边的7 分;到最右边的1分;其它形容词则从最右边的7分到最左边的1分。 内聚力的得分是以上分数之和。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条例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青年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青年。
为了进一步加强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及其活动的管理,全面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组织包括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分会和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
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规和学校纪律及有关规定。
青年志愿者活动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开展活动又要保证秩序的原则,确保志愿者组织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条青年志愿者组织必须接受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其归口指导单位是北大团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及其直属的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各院系团委以及各相关部门要对本院系青年志愿者分会和志愿服务类社团也应分别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四条我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成员,必须是我校正式青年教师和在我校正式注册登记的学生。
第二章组织的成立第五条各院系都应在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本院系团委的指导下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
第六条各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可以由院系团委指定或从本院系青年志愿者中选举并由院系团委认可产生,新任的协会负责人须上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登记备案。
院系协会负责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正式注册的学生且为注册青年志愿者;(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遵守校纪校规。
热心于志愿者工作,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乐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三)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院系青年志愿者中有一定威信。
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协会负责人:(一)有一门或一门以上功课不及格者;(二)受到警告或警告以上处分者;(三)曾因违反有关规定,被归口指导单位撤职的分会负责人;(四)有其他违反校纪行为者。
第七条新志愿类学生社团成立的相关规定1.符合《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条例》和《学生社团成立规程》中所有有关新成立社团的规定;2.成立新的志愿服务类社团,必须向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符合相关规定的予以合法成立,否则不得成立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名义的任何组织,更不得以青年志愿者名义开展任何活动。
团队管理方案三篇
团队管理方案三篇篇一:团队管理方案一、核心团队管理的定义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团队,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
基本上,团队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种团队的形成,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其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
核心团队管理基础在于团队,其核心成员可从2至25人之间,理想上少于10人较佳。
而团队建立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团队管理成效。
一般而言,核心团队建立要能成功,必须具有下列要件:1、核心成员成立有其自然的原因;2、核心成员的经验和能力彼此能够相互依赖;3、核心成员的地位和身分最好相当,不能相差太大;4、核心成员的沟通必须具有开放性,才能有效沟通,以利问题解决。
核心团队管理是运用核心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所以可说是合作式管理,亦是一种参与式管理。
随著组织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多,很多工作难靠个人独立完成,必须有赖于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力量,所以团队管理有时代需求性,成功组织建立各种不同功能性的团队管理。
因此,组织若能善用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一定的功能。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团队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团队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团队目标的达成。
由于沟通在团队管理扮演著相当重要角色,如能事先举办讲习会,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有良好效果。
如何加强成员沟通技巧,增进凝聚力,实属重要课题。
团队管理是未来管理的新取向,惟不能陷入团队管理的迷思,认为所有的团队都是好的,成员在一起就是一种团队、彼此会相互喜欢等,都不是务实的看法,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
二、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小头目管事,大主管管人。
在团队规模小的时候,团队主管既要是技术专家,善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现人管人;在团队规模较大的时候,团队主管必须通过立规矩、建标准来实现制度管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 效率
二、团体的士气
Garland(1980):用健康来比喻士气 “士气好比是人的健康一样,失去它时,
它才变得重要;缺少它时,才发现它是不 可或缺的。”
(一)士气的一般概念
士气的本意即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其 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和组织中表示团体的工作精 神和服务精神。史密斯(G.R.Smith)等把士气定 义为“对某一团体或组织感到满意,乐意成为该 团体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体目标”的一种态度。 有的把士气称之为“团队精神”。 士气不仅代表 个人需要满足的状态, 并确认此满足归功于团体, 愿意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的工作精神。
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 的一句名言。
一、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人们对某一件事情拿主意、想办法, 作出审慎的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1.提出问题,识别问题,明确决策的目标。 2.问题的诊断阶段,也是发现、 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
案过程。这一阶段包括:分析问题,研究一般原则;针对问题,瞄准 目标,各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讨论基础上,归纳准备出 几种可能被采用的决策方案。
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三、团体的功能 1、对组织的作用 2、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3、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 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1、定义: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 、 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2、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3、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沙克特的研究:
1、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3、学会有效的聆听方法 4、学会有效的沟通方法和艺术
第四节 团体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1、人际关系的含义 2、人际关系的“PAC”理论: P(父母自我)——权威、命令、统治、专断等家长
式作风 A(成人自我)——理智、慎重、成熟、平等等民
主式风格 C(儿童自我)——幼稚、冲动、感情用事、依赖
3.动作选择过程。根据多数人意见, 选择最佳方案作出集体决 定。这是决策的关键阶段,要使方案选择得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有合理的选择标准;二是有科学的选择方法。 4.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决策,这是最末一道程序。 这既能检验决策 的优劣与正误,又能及时修正与调整,避免失误。
影响决策的因素:
1、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 3、文化因素
6.良好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7.奖励方式得当。 8.良好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一、意见沟通概述 1、定义: 2、意见沟通的程序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3、意见沟通的作用: A、为团体提供外部环境信息; B、提供内部信息; C、增进上下级关系的工具; D、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E、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4、人类意见沟通的特点: A、语言交流是最重要的形式; B、人际交流也是思想、感情的交流; C、人际沟通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D、人际沟通中会出现特殊障碍; E、人际沟通的风格类型。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二、意见沟通的方式 1、不同层次的沟通方式: 2、单向与双向沟通: 3、上行、下行及平行沟通方式: 4、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第八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一、什么是团体 1、定义: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
互 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团体的特征: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彼此认 同。 3、基本条件:共同目标、团体规范、满足成
员 归属感、团体结构、相互作用。
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二、团体的种类: 1、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2、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3、固定团体和临时团体
2.确定型、非确定型和竞争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具有确切的客观依据, 因而容易做出某种决定与选择,而且决策的结 果也基本准确无误。 非确定型决策的客观依据不确定,有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因素,因而不易做出决策,而且决策的结果也无法最后精确。
等儿童型特点
第四节 团体的人际关系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因素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的因素 5、仪表因素
第四节 团体的人际关系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1、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加强自我修养 3、尝试角色扮演方法 4、采用“A——B——X”模型 5、按照“PAC”理论改善人际关系
态度; 7.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团体
继续存在与发展的意向。
(二)团体士气与生产效率
士气 与生 产性 的关 系
影响士气高低的原因有: 1.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赞同。 2.公平合理的经济报酬。 3.团体成员的事业心及工作的热爱和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5.团体成员之间纵向与横向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 理相容性。
决策类型和组织层次
(一)决策的类型 1.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是一种带全局性质和整体目标的非程序化的决策。主要表现为方针、 路线、政策和重大方案的制定。这种决策受许多无法控制的变动因素的影响,所以无 法用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序来解决。
战术性决策是一种局部的对具体问题的决策。也称技术性或定量性决定。 如果问 题或情况是属于经常发生的, 影响因素稳定可控性强,可以制定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行的或重复性 的程序来解决。
克瑞奇(D.Krech)等认为,士气高昂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1.团体的团结来自团体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因于
团体外部的压力; 2.团体内的成员之间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
的倾向; 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 以及处理内
部冲突的能力; 4.成员之间及成员对团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归属
感; 5.每个团体成员都明确地掌握团体目标; 6.团体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抱肯定和支持的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三、意见沟通网络: 1、正式渠道沟通网络 2、非正式渠道沟通(小道消息的传播途径): A、单线式: B、流言蜚语式: C、偶然式: D、聚焦式
第三节 团体的意见沟通
四、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其解除:
障碍:
1、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的障碍 2、团体成员的态度、思想、情感等不同造成的障碍 3、个性差异造成的障碍 4、距离、组织结构造成的障碍 解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