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中览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3、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有关知识及其鉴赏要点。

4、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探索作品丰富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2、通过涵咏、品味作品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丰富意蕴。

3、通过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表达的一般方法。

4、归纳总结,积累诗歌鉴赏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诗人所处的背景,理解诗人对时代的反思和生不逢时的感慨。

2、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学习,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说。

3、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有关知识及其鉴赏要点。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深层含义。

3、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体会景物描写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丰富意蕴。

●学法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诗歌;学会归纳总结,积累诗歌鉴赏经验;借景抒情的诗歌要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借事抒情诗歌根据事的内容理解主旨。

●教学方法

阅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拓展探究法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诗歌之部》,选修课教法不同于必修课,我们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阅读经验,但零散不系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他们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

“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终于灭掉了吴国。李白南游越中、凭吊古迹,这段历史引发了他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解题:

越中:指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越国建都于此。

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什么是怀古诗?

怀古诗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怀古诗的几个常见特点

主题:多为吊古伤今,借古讽今。即借咏古以表达盛衰之感、身世之叹、讽喻之意等。

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

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

手法:多用对比反衬之法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

四、教师范读,

1.师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诵读提示

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3、最后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象,在章法上是“转”。“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五、整体感知

阅读诗歌,理解字面意思

译文: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回来,,战士们回来时都身穿着鲜艳华美的衣服。

如花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五、合作探究文本

1、探讨这首诗写了什么:

提问1、怀古诗多为吊古伤今,这首诗“古”写什么了,“今”写什么了?

前三句写历史之事。第一句写勾践破吴(三千越甲吞吴),

第二句写越胜吴后战士衣锦还乡的得意(不穿铁甲穿锦衣),

第三句,写越胜吴后吴王回宫生活(夜夜笙歌,歌舞升平)。第四句写现今之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飞来飞去。(一片凄凉)

2、探讨这首诗怎么写:

提问2、怀古诗多用对比反衬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荣(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

3、探讨作者为何写这首诗:

提问3:怀古诗多为吊古伤今,借古讽今。即借咏古以表达盛衰之感、身世之叹、讽喻之意等。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题揭示: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了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李白在他22岁至46岁期间,曾以湖北安陆为中心漫游各地,吴、越一带山川形胜、历史悠久,自然也是他不可或缺的目的地。越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的国都,就是现在浙江省的绍兴市。年富志昂的诗人即此,自然会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二十年,最终消灭吴国,一雪前耻的历史:“隐忍以行铸伟业”的传奇,正是深具游侠气质的李白所向往和追求的,诗人一定早就在心中有了一幅异彩纷呈、酣畅淋漓的“越中图”。然而,眼前鹧鸪乱飞的景象却给了诗人一个巨大的意外。历史和当下的对照,想象与现实的落差,激活了蛰伏于诗人内心深处的道家思想,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览古抒怀之作,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宏图伟业转眼成空,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板书:

古今

战士:尽锦衣

惟有鹧鸪飞

宫女:满春殿

(繁华奢侈)(冷落荒凉)

人事变化、盛衰无常

六、鉴赏诗歌

“炼字”题解题步骤:1、解释该字的意思。2、描绘该句的景象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1)“破”字体现出了越军斗志昂扬、摧枯拉朽的气势;

“归”字隐含着得胜还朝、扬眉吐气的自豪和喜悦。

(2)“尽”在句中意为全部。那些忠心追随越王艰苦奋战的将士,如今凯旋之后,成了复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