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过之社会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角色:
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和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
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2)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官期待;
3)角色是一种个人的主管表演。
2.继续社会化:
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社会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3.群体领袖:
社会群体中提供了这样一种职位,使某部分人能对另一部分人实施权利,称这部分人为群体领袖。
4.家庭暴力:
指家庭成员之间,以压制对方或发泄敌对情绪为目的,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包括推揉拉扯殴打残害等方式,分为理性暴力和非理性暴力两重性。
5.角色丛:
围绕主要社会地位而存在的诸多社会角色的集合。为了说明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角色行为的多样性,社会学家用角色丛这个词来描绘与行动者的各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6.再社会化:
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重新学习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1)强制性(监狱,劳动改造等)2)非强制性(改革开放后,新兵入伍,移民国外)
7.差序格局:
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逐渐推出去的,整个社会就是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费孝通成此为差序格局。
8.同辈群体:
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类似的人组成的,非正式初级群体。不一定是亲密的朋友。
9.角色失调:
人们扮演角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出现矛盾,障碍,甚至失败。
1)角色冲突2)角色紧张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10.社会互动:
社会成员,针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
11.社会群体:
社会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
12.社会行动:
行动者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手段,并对客观情境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并遵循一定规范的行动。
13.群体凝聚力:
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的特征之一。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说这个群体是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群体凝聚力不仅反应在群体的团结,还可能出现对其他群体的排斥倾向。
意义:是维系群体存在的基础;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统一性;控制群体成员,使其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14.趣缘群体:
与地缘,血缘群体一样,是群体的一种类型。形成的原因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群
体成员的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
1.米德一般他人化:
米得认为,社会化的最重要产物之一就是我们有能力预料他人的期待,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具备了角色扮演的能力。人们将一般化他人的期待内化,也就是将整个社会的观点和态度内化,这种能力是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评价的基础。
米得认为,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主我和客我。主我是本能的,任性的,自私自利的,未经社会化的自我,具有独创性和独特的个性。客我是了解社会规范,行为标准,社会期望的自我,体现他人态度,是社会化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自我是把他人普遍的,有规律的态度和个体的不可预料的自发性的态度结合起来。
尽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但每个人自己又以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做出反应。
2.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中如何理解群体凝聚力:
群体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个人行为整合成群体行为的这种群体凝聚力是如何产生的,凝聚力的大小强弱又与群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群体动力学从两个角度研究群体凝聚力:
1)全体功能:群体对于社会有什么作用,满足了社会哪些需求,人们为什么要组成群体。2)群体结构:群体成员间人与人的互动关系。
3.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二元结构及其变化:
定义: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我国建国后通过一系列分割城乡的制度安排,人为构建的,城乡隔离的社会机构。
主要内容: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福利。。,。。教育。。,公共事业投入制度的一系列社会制度安排。
这就使城市人和农村人从根本上具有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待遇,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
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1)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在这期间,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
2)满足当时社会稳定的需要。户籍管理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分离,限制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保证了农民在农村的稳定和城市社会稳定。
变化:改革开放前的二元结构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刚性化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城乡二元社会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增多,原本封闭的,刚性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出开放的,流动的弹性化趋势。
具体表现:1)户籍制度松动。2)大规模农民工流动。3)小城镇成为城市和农村的中介。
4.简述社会运动的发生机制:
1)预备阶段:(社会表现)社会不安定: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发生冲突;当局对社会问题无能为力;深受影响,心怀不满,耿耿于怀的人们找不到发泄情绪的对象。(领袖)鼓动者而非组织者。
2)联合:表现为:对现实不满者意识到别人有相同的看法,看到通过社会运动来联合行动的可能性。(领袖):预言家和革命者:预言家以权威感和自信心发表演讲,把他对于未来的看法灌输给群众。革命者希望缓和社会紧张,把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3)革命性意识形态的普及:意识形态促使他们意识到共同的身份和命运。意识形态为社会运动指明了方向,将不满者团结起来。(领袖)社会运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4)社会运动被社会所接受,参与者的理想主义和热情趋于平淡或消失。
5.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学家们认为,社会化就是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获得个性,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具有双重意义:
1)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获得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本。(扮演社会角色)
2)社会通过社会化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来实现自身存在的延续(文化延续)(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6.社会互动?
1)互——至少发生在两人之间。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孤立的个体间不存在互动。
3)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交互行动。信息包含思想情感,思想情感的交互传递是持久互动的保证。
4)现代科学技术与发明创造将时空分离,实现了不在场互动(电话书信互联网)
5)社会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中,同一行动在不同情景中有不同意义。
7.家庭宏观结构分析的意义:
1)通过家庭结构分析了解社会异质性状况。以家庭为单位考察种族,宗教信仰,社区属性,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从侧面探寻社会的上述内容构成方式。
2)通过对家庭宏观结构的分析,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有助于了解家庭之间的等级差距,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为改进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提供认知基础。
3)通过对家庭宏观结构的研究可以提供社会预警机制。起到防范危机,化解危机的作用;为制定社会的家庭政策提供向导。
8.社会控制必要性
没有社会控制的社会是混乱的,置身于社会控制之外的人是难以生存的。
1)秩序论: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文明要得以保障和延续必须依赖于人为的社会控制。
2)社会整合:触犯集体情感,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被制裁是必要的。功能主义的观点。3)冲突论:社会控制意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9.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关系:
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人占据地位,扮演角色。角色和地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地位是角色的静态表述。没有无角色的地位,也没有无地位的角色。
1)社会地位一经社会认可就产生与之对应的社会角色,并且产生了对该角色的行为期待。
2)社会地位决定了角色的舞台大小和行为规范。
3)社会地位决定了角色丛。
10.继续社会化和逆向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人在完成最基本的社会化后,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成年期的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婚姻生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