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南塘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南塘试验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4月02日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翟明磊吴达

□本报特约撰稿翟明磊发自安徽南塘实习生吴达

自小生长在城市的袁天鹏刚到南塘村就出了洋相,他喊村民“来罐可乐”,当然没有,这事被村民传为笑谈。

袁天鹏留学美国时,曾任阿拉斯加大学学生议会议员。回国后,针对中国人在开会上的无能,他成立公司专门推广源自英国议会规则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此次到安徽阜阳南塘村,是应南塘村兴农合作社的负责人杨云标邀请。杨云标总结:农村开会难,难在三大问题。一是跑题,讨论常常言不及义;二是“一言堂”,话语权多被村领导和几个话多的人垄断;三是野蛮争论,抓住人家言语中的一个词不放,甚至打起来。请来袁天鹏,就是为了让村民们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学会民主辩论与表决。

这个时不时冒点英文出来的“海龟”,刚开口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时,就有大爷大娘一时脑子绕不过弯来,“啥规则?罗伯,萝卜白菜?”

他的学员中百分之八十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一眼望去,会场里白头一片,几个年轻人多是协助开会的志愿者。南塘村和安徽所有农村一样,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是老弱病残。学习班上连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不多,而这些年龄段的人是农村里学习能力最低、思想最保守的一群。

“南塘十三条”——乡村版议事规则

582页的一本书被删成了“南塘十三条”。再做“本土化”修改,例如,“……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应该最后表决,防止抱粗腿”。

学习会拉的横幅是“合作社能力建设培训”,没有任何“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字样,袁天鹏也绝口不提。

为了让村民们能理解厚厚一本的《罗伯特议事规则》,袁天鹏将一整本书压缩成五十多条。但村民们仍然记不住。跟合作社负责人杨云标讨价还价后,582页的一本书被删成了“南塘十三条”。

学习会的开场节目是经志愿者们精心设计、排练的三个小品。演的是村里合作社开理事会,讨论该上秸秆项目,还是奶牛项目。分别展现了跑题、一言堂、野蛮争论三个场景,看得村民哈哈大笑。

当村民笑成一片,完全放松时,袁天鹏才登场讲述他的南塘版十三条。他首先用投影打出一幅画,告诉大家画上持火钳械斗的场景发生在早年的美国议会,野蛮争论并不是中国村里开会独有的。

袁天鹏开始条分缕析地介绍,罗伯特规则有一整套避免野蛮讨论的方法:它规定主持人中立,人人有机会发言,并且规定了每人的发言次数;它要求辩论双方发言前举手起立,向主持人陈述,而不得互相质疑。规则还禁止延堂脱时、强行要求发言和在别人发言之时插嘴。

为避免野蛮讨论,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这背后有深刻的哲学理念,一来动机不可证实;二来会议要审议的是某件事情,不是某个人,对动机的怀疑和揭露是对议题的偏移;第三,利己是人类共性,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为过。

村民们默默地听着,会场气氛有些沉闷,志愿者们为了活跃气氛,频频提问。没想到这样做大家

反而更怯场了,一位大爷勉强发言后补充说,“我的观点不要记,不咋的。”

第一次上课后,教员们开了碰头会,讨论怎样改进讲课效果。第二天,会场经过重新布置,座位摆成马蹄铁型。志愿者悉数退到外围,并尽量少发问。袁天鹏坐到村民中,摆出一副聊天的架势,将话筒朝周围一塞:“大爷,你给说说。”这些做法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

这一天的主题是“顺大流”。杨云标先上台说,在南塘村开会表决是个大难题,一种情况是一人提议,众人碍于面子,怕得罪人,不反对也不支持,所以弃权者众。另一种是一人发言,底下两三个人支持,众人就爱顺大溜,会议表决一面倒,少有人能坚持己见。俗话说的好,有群胆,无孤胆。一位老大爷用土话说:“这不是抱粗腿嘛,尾巴摇得晃啷晃啷的。”这一说,底下的村民笑倒一片。

袁天鹏介绍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中为防“顺大流”的设计,比如九个人开会,一人提议(另一人附议),只有一人赞成,无人反对,则其他八人算作弃权。那么该提案也能获得通过。这样一来,与会者就明白沉默于己不利,因为弃权越多,自己不喜欢的提案被通过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一定要表明赞同或反对的态度。

杨云标嫌袁说得抽象,补充了一个例子,“我提议谁偷国家东西,合作社就奖谁50元,如果大家碍于我的面子没人反对,这样荒唐的规定就会通过。”

根据村民的接受程度,教员们对南塘十三条还做了“本土化”修改,例如,第十一条规则的最后,这样写道:“……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应该最后表决,防止抱粗腿”。

洋规则VS土习惯

最让村民们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主持人不总结?在农村的习惯中,领导主持会议,最后要做总结性的发言。

在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有“动议”一词,指的是提出的议题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方法、效果和资金来源等六要素,可村民们很难理解个中涵义,为此教员们想了许多办法。

志愿者们先是表演了一个小品。村委主任传达市里的会议精神,要大力发展精神文明,让大家议一议,结果是村民一致同意要把精神文明搞上去。“这不是喊口号嘛!”“挠不着痒痒!”底下有村民起哄。主持人杨云标说,“对!这和我们开过的许多会一样,空洞热闹,啥也不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动议。”

接着,由袁天鹏趁热打铁讲述动议的特点:一是“针对性”,议题必须具体明确,例如“如何完善个税制度”是不够格的,要讲明“应该把个税起征点调整到3000元”;二是“建设性”,一个时间段内只许讨论一个议题,每个议题要有一个代表多数人意见的表决结果;三是“深入性”,通过修改机制,让大家真正深入和务实地讨论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最让村民们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主持人不总结?在农村的习惯中,领导主持会议,最后要做总结性的发言。“农民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定要有人替他们发声,替他们总结,心里才踏实。”杨云标总结。

教员们向村民解释,罗伯特议事规则里的主持人是不发表个人意见的,如果不影响结果,甚至不用参加表决。为了说明公共会议中主持人的真正作用,袁天鹏给村民们举了香港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的例子。有记者问她“你高居议会之巅是什么感受?”她回答:“有口难言。”记者又问她:“你解决争议的原则是什么?”她回答:“议事规则。凡是符合议会规则的,必须让他说下去。凡违反议事规则的就要阻止,我的职责就是让会议顺利进行。”

短短几天后,村民们在讨论中已经完全适应了没有领导的公共会议。“主持人不能最先把手举得高高的。”“主持人先表决,(事情)就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来真格的了”

主持人想用一句“同意的举手”混过表决程序,几乎所有农民理事都着急了,脸红脖子粗地坚持要遵守规则,按照会议程序走流程。他们认真的劲头出乎教员们的意料。“主持人”问题之后,“附议”成了一个新的难题,村民们不明白一人提出动议后为什么还要有另一人同意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