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制度与耕作制度大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壤耕作措施
(一)土壤的基本耕作
1. 翻耕(plowing) 2. 深松耕(subsoiling) 3. 旋耕(rotary tillage)
1. 翻耕
世界各国应用最普遍的耕作措施,采 用铧犁(有壁犁)、圆盘犁进行。有壁犁同 时具有翻土和碎土作用,有三种形式:
螺旋犁使土垡完全翻转,碎土作用小, 适于草多的荒地。
四、轮作换茬
(一) 相关概念
1. 连作 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
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这是一种 落后的种植制度,容易造成地力消减, 病虫杂草滋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2. 轮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
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3. 复种轮作 在多熟制条件下,轮作是
由不同复种方式所组成,叫复种轮作。
(二) 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O~ 10c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 它主要包括耙地、耖田、镇压、开沟、 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 业,多数在耕地后进行,作为基本耕 作的辅助作业,但都是完成土壤耕作 的各项任务不可缺少的措施。
不耐连作: 茄科、菊科、十字花科等。 耐短期连作:甘薯、花生、大豆、芝麻等。 耐长期连作:水稻、麦类、棉花、玉米、
甘蔗、苎麻、紫云英等。
第二节 土壤耕作
土壤耕作是根据对土壤的要求和 土壤特性,应用机械方法改善土壤的 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 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的目的而采取 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二) 间、混、套种增产原因
1. 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 光能利用率;
2.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 3. 利用不同作物间分泌物的互利作用; 4. 充分发挥水分、养分的平衡作用,使用 地养地紧密结合; 5. 利用不同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三) 间、套种技术原则
1.缓和作物间的竞争; 2.确定优化带型,实现间套种的最佳效果;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4.确定合理的群体与田间结构。
松碎土块,使表土层上虚下实。
3. 翻埋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将前作残茬及绿肥植株残体埋入土中, 混融土肥;消灭害虫和虫卵,掩埋病菌 的带菌体,防止病虫害繁殖蔓延。
二、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
土壤的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 热,各因素相互协调,则表现为肥力高, 利于作物生长。
水和空气同处在土壤的总孔隙中,水 多则气少,气多则水少。土壤水分还直 接影响到土壤的温度状况。
三、间作、混作、套种
(一)概念
单作 在同一田地、同一季节种植同
一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的耕作栽 培技术单纯,在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条件上尚有潜力。
混作 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
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混合种植的方式。混 作简便易行,但不利分别管理,要求混 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一致。
间作 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
第三章 种植制度与
耕作制度
第一节 种植制度
耕作制度(农作制度)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 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 耕作制度
农田土壤 管理制度
作物布局 复种 间、混、套作 轮作、换茬等
土壤耕作制度 施肥制度 灌溉制度 杂草和病虫害
防治制度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 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 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 术体系。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 与种植方式。
3. 旋耕
旋转过程中进行切割、打碎、掺 和土壤,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松土和 碎土,多用于水田。使用机具为旋耕 机或旋耕犁。
耕地深度是耕地质量的主要指标 之一,在耕前必须确定深度指标, 耕地时进行检查,严格执行。
根据各地经验,在目前条件下, 一般砂性较重的土壤以深耕15-18cm 为宜,粘性较重的土壤以18-21cm为 宜。
圆筒犁碎土作用强,翻土作用弱,多 用于翻耕菜园地。
半螺旋犁又称熟地型犁,作用介于上 两种之间,适于大多数土壤。
2. 深松耕
分层松耕而不打乱土层的耕作措 施,耕作深度较深,可疏松犁底层。 使用无壁犁、凿型铲和深松铲(有壁 犁后加装)等机具。
由于不乱土层,保持地面覆盖,可 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蚀。适用于干 旱、半干旱和丘陵地区。
60%, 通气孔隙>8-10%)
表土层 0 – 3cm 总孔隙55%源自文库通气15-20% 种床层 3 -10cm 稳定层 10-25cm 总孔隙50%,通气10%
2. 犁底层(5-10cm)
3. 心土层(生土层)
4. 底土层:距地面50cm以下
2. 创造深厚耕层及适宜的播床。 加厚耕作层(25-30cm)。整平地面,
一、土壤耕作的任务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2. 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 3. 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
调整各种孔隙数量及比例, 使固 相、液相和气相具有持久良好的比例 关系,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 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转化。
耕作土壤的层次及适宜孔隙度
1. 耕作层: 距地面0-25cm(总孔隙度50-
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 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实行分别管理, 特别是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作业,能 提高劳动生产率。
套种 在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
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它与间作不同的是,间作的共生期占 全生育期的大部分,而套种的共生期 只占全生育期的一小部分。
玉米间作花生 麦田套种草木樨
如:油菜—一双季稻—绿肥—双季 稻—小麦—棉花三年复种轮作。
(二)轮作的增产原因
1. 提高土壤肥力 2. 合理利用土壤养料 3. 防除病害杂草 4. 有利调节肥料的余缺
(三) 轮作的技术原则
1. 主要作物安排在肥沃的茬口上 2. 前作有利于后作 3.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4. 合理利用连作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由于水、气、热条件的变化,影响到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生物化学活性强度 及方向。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在常温下 最适宜的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 %~80%,湿度过大,则向嫌气性分解 方向发展,造成有效养分减少。
由此可知,随着水分的改变,将引起 其他因素的一系列变化,使肥力因素水 平重新调整。
土壤耕作,是通过机械作用来 改善土壤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首先 是直接改变耕层土壤的物理状况, 调节土壤三相的关系,从而调整了 水、肥、气、热间的关系。特别是 水和气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