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二、[2017•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杭州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印也。

嘉靖间,倭f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檎,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也△■接.货嚴曼水.断.煎庭两.桥.亂疼惠矣羞诱倭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檎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枷@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f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者,,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a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室铷: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铷:败絮。

⑧蹙(cu):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a):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Mih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也(被雇用的人)B.倭寧绍兴(盗贼)C.乡人冬姚长子(以……为义)D.f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解析】“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断句题主要考察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翻译。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完整)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完整)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十三真题精选一、[2017·绍兴、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注】:两晋时大臣、名士。

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见睿微弱,谓.曰( )(2)因相视流涕.()(3)王导愀然变色.曰( )(4)众皆收泪谢.之(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7》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7》兴利除弊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①,稀有安居时。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②,起水门提阏③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④,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倍增,盗贼狱讼衰止。

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选自《汉书·召信臣传》)【注释】①止舍离乡亭: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

②沟渎(dú):沟渠。

③起水门提阏(è):修筑水闸和其他能蓄水、放水的设施。

阏,水闸。

④游敖:闲游。

【阅读提示】汉元帝时,南阳(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为官清廉,治政以“务在富民”为主旨,为人民兴利除弊,成为各地学习的楷模。

选文主要写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兴修水利工程、破除社会旧俗的故事。

文章紧紧围绕“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展开叙述。

“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表现召信臣一心为民,事必躬亲的“勤力”风范;“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则表现他注重俭约,重视农业生产。

最后写“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体现了召信臣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劝耕农()(2)辄斥罢之()(3)盗贼狱讼衰止()(4)号之曰“召父”()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躬劝耕农,出人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1(2)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的原因。

4. 选文与《治水必躬亲》都写到了兴修水利的问题,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赵奢收税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也,平原君家不肯出③;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①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②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XXX?”.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XXX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④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XXX,XXX:“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⑤⑥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之。

”众XXX命,所蓄十数万斛。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⑦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⑧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纯仁:字XXX,XXX。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XXX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XXX,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停止。

⑧玩:同“顽”,不驯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异的一组是()A.牧地初不隶县祗辱于仆从人之手..B.候食阙时吾为籴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取玩之道也以咨XXX..D.训使自新,即释去死即举大名耳..2.对文中画海浪线的部分断句精确的一项是()A.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B.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C.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D.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③(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4.请结合文章内容,扼要分析XXX的人物形象。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十三真题精选一、[2017·绍兴、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yǐ):两晋时大臣、名士。

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见睿微弱,谓.曰()(2)因相视流涕.()(3)王导愀然变色.曰()(4)众皆收泪谢.之()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2

2018年浙江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检测真题精选一、[2017·绍兴、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江左夷吾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yǐ):两晋时大臣、名士。

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见睿微弱,谓.曰( )(2)因相视流涕.( )(3)王导愀然变色.曰( )(4)众皆收泪谢.之(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3分)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一、(30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suò)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zǎi)。

B.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xī)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匾.(biǎn)额移至城楼上。

C.突如奇来的暴雨带来了丰沛.(pè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的沙漠不久就变成了绚.(xuàn)丽的花海。

D.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c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lě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电影..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①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了艺术什么?②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些发现?③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④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仿佛 B.扑朔迷离 C.赋予 D.神秘莫测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杭州积极创造人才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杭创业,去年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为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学校决定在5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

【语文】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语文】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语文】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追溯.(suò)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ǎi)。

B. 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ī)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匾.(biǎn)额移至城楼上。

C. 突如奇的暴雨带了丰沛.(pèi)的降水,植物种子纷纷发芽、生长,往日死寂的沙漠不久就变成了绚.(uàn)丽的花海。

D. 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c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lěi)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

【答案】D【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溯(sù)。

B栖(qī)息。

C突如其。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的艺术仿佛....的灯光,3D电影..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舞台上扑朔迷离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光学仪器制造的视觉误差等……①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的人心——技术..了艺术什么?②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增添了哪些发现?③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④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仿佛 B.扑朔迷离 C.赋予 D.神秘莫测(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____)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 B (2) A【解析】(1)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2018年浙江省语文中考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18年浙江省语文中考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训练十八文言文阅读(杭州第16~19题15分)(精选2017年全国中考真题,按照杭州四个中考题型改编,答案全解析,每篇都有精准译文)(一)文言实词(杭州中考第16题3分)考点解析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017年杭州中考第16小题,考查了“度”“属”“具”“谢”四个实词,涉及八句话,其中四句话来自教材课内文言文,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我们要把课内文言文篇目的重点实词作为重点复习对象。

其中课下注释和课后习题必须课课过关,课外语句的加点词语也多是课内延展的。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复习的重点、难点,每年必考。

2.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组词,把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会”可组词为“会合”“聚会”。

3.正确推断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回忆课内出现的相应用法,根据相应用法选择。

审清文言词语中的语法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结合文中语境做出判断。

检验,是否与原文文意保持不变。

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传记类清官周忱(2017·江西改编)[明]焦竑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

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

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遂出其人。

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达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

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也。

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于道。

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

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

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

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

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3分)A.且毕其说而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叩头谢.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恐.前后受其敌D.己巳之难.此事古难.全【解析】A.离开;距离。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三(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答案】B寇:侵略者来侵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前提是源于我们平时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具体语境中对某一实词含义的推断分析能力。

因此要结合有关具体文言句、段,分析总结一些方法,让我们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一些思考的切入口。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讲解

第三篇古诗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的诵读、停顿二、文言字词理解三、常用文言句式1.(2017·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与致虚妹丈[明]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彻如昼。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

出户一望,空旷无际。

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

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

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

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注释】①被:遮盖。

②骀(dài)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阕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

参考示例,给“婉妙”作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纟”旁,和丝线有关。

“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

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2.(2017·嘉兴、舟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浙江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汇编 文言诗文阅读

浙江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汇编 文言诗文阅读

文言诗文阅读(其中舟山和嘉兴,绍兴和义乌部分同卷)【浙江宁波】(四)(16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与知识连结,更懂“记”】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岳阳楼记》《核舟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小石潭记》A.// B.//C.//D.//【与篇章连结,更懂“情”】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答:【与材料连结,更懂“人”】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9分)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夷简:人名。

延州:地名。

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五)如梦令(5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杭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纯仁①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

”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⑧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纯仁: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贾,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停止。

⑧玩:同“顽”,不驯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牧地初不隶.县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候食阙.时吾为籴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取玩之道.也以咨诹善道.D.训使自新,即.释去死即.举大名耳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B.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C.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D.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范纯仁的人物形象。

1.C【解析】A项中的“隶”,前者意思是“属于”,后者意思是“仆役,奴仆”。

B项中“阙”都通“缺”,前者是“缺少”的意思,后者是“缺口”的意思。

C项中的“道”,都是“方法”的意思。

D项中的“即”,前者的意思是“立即,当即”,后者的意思是“就要,就”。

2.A 【解析】在断句时,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意思进行划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根据句意断句选择A项。

3.(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2)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4.执法严明,关心百姓,为政宽缓。

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体现了他的为政宽缓。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从事件和人物言行中进行归纳提炼。

本文共三段,一共写了范纯仁的三件事,每一件事可以提炼出一个方面,第一段主要写他抓捕卫士及其结果,体现了他的执法严明;第二段主要写他面对“旱久不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他的仁爱之心(关心人民);第三段主要写他在法律的框架内对待强盗,主要体现他的为政宽缓。

【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出任襄城县知县。

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

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皇帝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敢也如此?”就把这事向皇上汇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

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

当时天旱很久不下雨,范纯仁登记襄邑县境内商船,告诉他们说:“百姓将来没有饭吃,你们所贩五谷,贮藏在佛寺里,等到粮食缺少时,我为你们籴卖。

”商人们都服从命令,贮藏的粮食达十余万斛。

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调任齐州知州。

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

”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

”(范纯仁)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

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父温为杨难当司马。

初,苻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①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②,婢简粟粜之③,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④,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刃,得剩六耜,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⑤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⑥。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⑦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选自《魏书》,有删改)【注】①饪(rèn)熟:指烹调。

②俭:贫乏,歉收。

③简粟粜(ti 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④娉室:定亲。

通“聘”,订婚。

⑤蒸尝:指祭祀。

⑥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⑦迁窆(biǎn):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返回)B.琰遇见切责.(责备)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顺从)D.初.为兖州司马(刚开始)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B.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C.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D.慨/岁月推移迁窆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孝心色养,饪熟之节,必亲调之。

(2)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4.文中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1.C【解析】C项“从”的意思是“随从”,而非“顺从”。

2.B【解析】此题考查断句。

答题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本句的意思是: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葬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

故选B项。

3.(1)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2)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选出的瘪谷,体现出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将多出来的耜刀送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不吃偷来的羊,体现了他坚守节操。

【解析】概括文章主要事迹,首先要读懂文章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文中写赵琰四十回家后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因规定不能将父母葬在故乡,因而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

婢女扔掉筛出的瘪谷,而赵琰要求留下,体现了他的节俭。

随从在路上偶然得到了一只羊,要求随从送回去,买耜刀的时候将多出来的耜刀送还买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不吃偷来的羊,体现了他坚守节操。

【参考译文】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父温为杨难当司马。

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返回老家。

精心奉养父母,烹调之类的食物,必亲自调弄。

皇兴年间,京城歉收,婢女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教训了她一顿,责令她留下瘪谷。

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回原处。

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于是推辞不愿就餐。

派人购买耜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

刀主被他(这种行为)感动,坚决不接受,赵琰命人放下刀就离开了。

刚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

归还京城,任淮南王拓跋他的幕府长史。

当时禁制非常严格,不让大臣越关葬在故乡。

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

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

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

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葬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节选自《北史•裴侠传》)【注】①菽:豆类的总称。

②庸:受雇用。

③擿(tī):揭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侠躬.履俭素(亲自)B.去.职之日(距离)C.奸盗略.尽(大概)D.许.其自首(允许)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B.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C.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D.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为市官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4.文章刻画了裴侠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解析】B项“去”在这里的意思是离开。

2.D【解析】此题考查断句。

答题时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本句的意思是: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做私事,并收这些人做市官马。

故选D项。

3.(1)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2)美好的食物不吃,不用士兵,裴公美好的品德,应该是世人的楷模。

4.从裴侠七岁后聪明于常人,对父亲的死伤心如成人可以看出他天赋异禀;从他做官从不偏私,严查贪官污吏可以看出他为官清廉;从李贵因占用公物哭泣许其自首可以看出他恪尽职守。

【参考译文】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人。

七岁了,还不能说话,后来在洛城看见一群乌鸦遮蔽了天空,抬起手指着乌鸦就会说话了,于是聪慧记忆深刻,不同于平常的儿童。

十三岁,父亲去世了,他哀伤得像成年人一样。

侠亲自做事平时很节俭,吃的都是普通的饭菜罢了,下人没有不怀念他的。

这郡旧的体制,有打鱼狩猎的三十人未供养郡守,侠说:“为了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把他们全部遣散了。

又有士兵三十人,供郡守使用,侠也不让他们为自己做私事,并收这些人做市官马。

一年多已经积累成群的马匹。

他离开职位的那天,丝毫不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