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节理断层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5岩体结构特征

5岩体结构特征

5岩体结构特征岩体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各种构造特征,包括岩石的层理、节理、褶皱、断层和岩石的组成等。

这些结构特征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变形史和地质历史等信息。

下面是五种常见的岩体结构特征:1. 层理结构(bedding structure)层理结构是岩石中最常见的结构特征之一,指的是岩石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平行层面。

层理结构可以是平行于岩石堆积面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层理结构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沉积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的重力作用和水动力的影响,如沉积物质的粒子大小分选和方向性沉积等。

层理结构可以提供沉积环境、沉积物质的类型和沉积作用的性质等重要信息。

2. 节理结构(joint structure)节理是岩石中形成的裂缝或裂隙,通常是呈平行或近平行的方向出现。

节理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岩石的热胀冷缩、岩石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等原因引起的。

节理结构在岩石工程和采矿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节理可以影响岩石的稳定性和开采效果。

节理的角度、长度和间距等参数可以提供岩石的力学性质、应力状态和构造演化等信息。

3. 褶皱结构(folding structure)褶皱是指岩石的层面在水平或倾斜方向上的弯曲势态。

褶皱结构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壳的压力和变形作用,如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侧向位移等。

褶皱结构可以提供地壳压力和变形作用的强度和方向等重要信息。

常见的褶皱形态有对称褶皱、不对称褶皱和复式褶皱等。

4. 断层结构(fault structure)断层是指岩石中的层面在一定的剪切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断裂面。

断层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地壳的拉伸或挤压等构造作用引起的。

断层结构可以提供地壳变形的方向、力学性质和构造演化等重要信息。

常见的断层形态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组成结构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颗粒的排列和组成关系。

岩石的组成结构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组成结构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不同矿物在岩浆冷却或变质作用下的分异和结晶作用等。

组成结构可以提供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标本图片

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褶皱与断层

褶皱与断层

2. 按轴面及两翼岩层产状的分类
a. 直立褶皱:轴面近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相等。 b. 斜歪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c. 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一翼地层转。
d.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一翼地层倒转。 e. 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3. 按枢纽产状的分类
a. 水平褶皱:枢纽的倾伏角近于水平(0 °) b. 倾伏褶皱:枢纽倾斜 c. 倾竖褶皱:枢纽直立(90 °)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四、皱褶构造
褶皱:岩石中各种面状构造(层理、层面、面理) 发生弯曲形成的变形构造
(一)褶皱要素
1. 核:褶皱的中心部分 2. 翼: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 3. 转折端:褶皱从一翼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4. 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曲率最大点的连线。 5. 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
扭性断层:由剪应力作用形成,断层面走向与主压 应力方向的交角小于45°; 压扭性断层:兼具压性断层与扭性断层性质; 张扭性断层:兼具张性断层与扭性断层性质。
3. 断层的识别
(1) 断层崖
1)地貌标志
(2)断层三角面
(3)错断山脉 (4)串珠、带状分布的湖泊和泉水 (5)水系的变化
2)构造标志
(1)构造不连续性
(4)常常组成共轭“X”型共轭裂隙,锐角中分线指示主压应力方向。 往往成等距排列。
(5)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发育最广泛的节理 为共轭剪节理
张节理
(1) 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 (2)裂隙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 过,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按节理面与褶皱轴面的产状关系,节理可分为: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

褶皱和断层——精选推荐

褶皱和断层——精选推荐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内力作用引起地壳运动的重要证据,它使地壳变形成岭、谷和盆地。

1.褶皱沉积岩层原始状态呈水平层状。

经地壳运动,原始岩层受挤压,产生波状弯曲,称为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式分为背斜和向斜。

背斜是指褶皱中心岩层向上隆起,两侧岩层向外倾斜;向斜是指褶皱中心向下凹陷,两侧岩层向中心倾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但也可能出现背斜是谷,向斜成山的地形。

这是因背斜中心部分岩层向上变曲产生张力,导止岩层破裂,易受风化和剥蚀,被蚀成谷,称次成谷;向斜部分受挤,凹地接受风化崩落物堆积,基岩受保护,最后反而残留成山,称次成山。

有的背斜一侧可能岩层软硬相间,软岩易受蚀成谷地,硬岩抗蚀力强,突起成岭。

所以背斜和向斜应根据岩层倾向和向新老接触关系来判别。

2.断层岩层受力产生破裂称为节理,破裂所在的面称为节理面。

地壳运动沿节理面两侧岩块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是正断层和逆断层。

断层可能组合出现,两侧断裂上升,中间陷落成为陷落谷地。

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研究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对建设有重要意义。

例如,地下水常在断层带出露;电站、桥梁、水坝不宜设在有断层的部位,因断层带岩石破碎,地基不稳。

陆地(Land)地球表面未被水淹没的部分叫陆地,由大陆、岛屿、半岛和地峡几部分组成。

它的平均海拔高度为875米。

人们在陆地上繁衍生息,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人类文明,建设美好的家园。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包括大陆和岛屿。

总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29.2%.面积广大的陆地称大陆,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大陆等六块,总面积为1.391亿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四周被海水包围的小块陆地称岛屿,总面积为9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陆地大部分分布于北半球,岛屿多分布于大陆的东岸。

陆地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当我们在沉积岩发育地区作地质旅行时,并把地层的层序关系、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其名称等大体上搞清楚以后,紧接着就应该研究穿越剖面时所遇到的地质构造的特点了。

所谓地质构造,实际上就是观察褶皱、节理、断层这三项主要的项目。

不言而喻,这些构造现象在层状岩石中是表现得最为清楚的了。

(1)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

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

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

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

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

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地质学基础 17断裂构造

地质学基础 17断裂构造
相当层:指出现在断层两盘的同一地层。
断距——相当层之间的距离。
铅直地层断距(落差) :断层两盘相当层层面间的铅直距离。
(二)断层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
纵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横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斜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地质图(a)和(b)构造图中的断层F1-纵断层;F2-横断层;F3-斜断层
(四)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1.断层的识别(或标志)
(1)地貌标志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水系突然改向, 山脊错断, 湖泊洼地和泉水的带状分布
断层三角面
秦皇岛
(2)地质界线或构造线不连续(错开)
断层引起地质界线不连续
构造线不连续(错开)
(3)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上盘钻井剖面中,正断层造成地层缺失,逆断层造成地层重复。
牵引褶皱及其指示的两盘位移方向
(6)地球物理学标志
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反射
波同相轴突变、反射凌乱或出现空白区,出现异常波等。
2、断层面产状的确定
野外:直接测定; 室内:用间接方法求取——地质图、钻井资料、物探资料等
3、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
2.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的方向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A:断层面一般较陡,以600一700为最常见。剖面形态呈板 形或铲形;
剖面形态:a-板形;b-铲形
B:在剖面图上,表现为地层缺失,钻井进尺缩减
C:在构造图上,标准层的构造等高线在断层附近出现空白带。 等高线数值低的一侧为上盘(下降盘),等高线数值高的一侧 为下盘(上升盘)。
二、断层
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

构造地质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现状构造等。

2、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具有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3、褶皱:岩层发生弯曲而形成的构造现象。

4、应力: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或固有内里的该变量。

5、节理:破裂面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的构造。

6、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地质体,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形成的一种构造。

7、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8、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其内部的应力分布和变化是连续而有规律的。

9、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10、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1、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2、递进变形:是指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应变状态发生连续变化的变形方式。

13、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4、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15、平行褶皱:各岩层呈平行弯曲,褶皱层真厚度不变。

16、相似褶皱:各岩层弯曲的形态相似,或各层的曲率基本不变。

17、同沉积断层:边下降边沉积的断层。

18、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19、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20、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是指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的密集皮里面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的构造作用。

21、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

22、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节理系。

23、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野外断层与褶皱的识别

野外断层与褶皱的识别

一、褶曲的野识别:1. 顺或逆着倾向方向,地层重复出现,倾角变化有规律。

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2. 地形侄置(并非绝对)我们可以想象,地质构造形成初期,通常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褶皱开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因此野外绝不能只根据地形确定地质构造,要仔细观察。

二、断层的野外识别:多数断层因其断面附近岩石破碎,易风化,剥蚀,所以露头不好,往往被沉积物盖,观察要仔细,常从以下证据来识别。

1.构造岩:角砾岩——断裂破碎的岩石,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碎块再胶结成岩,角砾与两侧岩性一致。

糜棱岩——逆掩断层常见,挤压断裂带中,碎块很碎小再胶结成岩。

断层泥——断层两面三盘挤压磨擦(碾磨)的极细的泥状物。

2. 密集的节理:断层面是较大的破裂面,形成同时伴生有许多小破裂面即节理。

节理方向常与断层方向大致平行。

3. 擦痕和镜面:擦痕——断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

镜面——断面上局部平滑光亮的面。

阶步——擦痕及镜面未端常出现“坎”。

以上均为两侧岩层(块)相对滑动在断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据此推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4.牵引褶皱(拖曳)褶皱)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位移时,受磨擦阻力影响出现弯曲。

牵引褶皱可指示对盘位移方向。

5.沿岩层或矿层走向突然中断6.地层重复或缺失断层能够破坏地层序,造成地面上某些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什么情况重复,什么情况缺失,与断层性质有关。

与断面及岩层产状有关。

7.地形证据负地形(低凹地带):由于断层附近易风化、剥蚀(岩石破碎),长期的外力作用造成,俗话说“逢沟必断”。

断层崖:大而陡的断面出露呈陡崖状。

有流水可成瀑布。

断层三角面:一平列平行的山脊,被走向与其垂直的正断层切割,上升盘露出,山脊呈三角形横切面。

8.泉出露点:断层切割含水层,地下水沿裂隙,涌出。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

“断裂构造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腾冲火山遗址柱状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a.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b.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2、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类a.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b.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c.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d.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2)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分类a.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b.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c.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根据形成节理时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这是相对重要的分类方案。

(1)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节理面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一般为10°~15°,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共轭“X”型剪节理(2)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所承受的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极限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根据岩石破裂面的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大小,分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型。

(一)节理
节理又称裂隙或裂缝,指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常为大型褶皱或断层的伴生或派生的构造,是在岩层形成褶皱或断层时产生的,受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就煤矿地质而言,节理常是矿井瓦斯、地下水等的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

(二)断层
断层是指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发生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规模变化很大,小的断层延伸仅有几米,相对位移不过几厘米,大的断层延伸数厘米至数千米,相对位移可达几十千米。

1、断层要素
断层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等有关的几何要素。

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和落差等。

(1)断层面:岩层断裂发生相对位移问题沿着一定的破裂面进行的,此破裂面即称为断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面在局部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还常是不规则的曲面。

较大规模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系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构成断层破碎带。

(2)断层线: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也就是断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线。

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其形态由断层面形态,断层面产状以及地形起伏状况决定。

断层面倾角越小,地形起伏越大,断层线形态就越复杂。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资料

构造行迹:节理、断层、褶皱识别大全资料

“断裂构造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腾冲火山遗址柱状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a.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b.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2、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类a.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b.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c.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d.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2)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分类a.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b.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c.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根据形成节理时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这是相对重要的分类方案。

(1)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节理面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一般为10°~15°,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共轭“X”型剪节理(2)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简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简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简述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褶皱构造是岩层受力发生褶曲变形的总称。

按照褶曲发生在岩层内部或表面而分为内褶曲和外褶曲,前者又可分为水平型和倾斜型;后者又可分为倾伏褶曲、倾覆褶曲、倒转褶曲等。

按照两翼岩层对称程度又可分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前者有背斜、向斜;后者有复背斜、复向斜。

按照所在位置,褶曲可分为:轴面、枢纽、轴部、核部等,但常常还需要增加中间型、边缘型。

按照褶皱的规模大小和产状可分为巨型褶皱、大型褶皱和小型褶皱。

褶皱是岩层受力发生褶曲变形的总称。

按褶皱发生在岩层内部或表面而分为内褶曲和外褶曲,前者又可分为水平型和倾斜型;后者又可分为倾伏褶曲、倾覆褶曲、倒转褶曲等。

单翼褶皱断层只发育一个翼幕的褶皱构造,如断层褶皱。

双翼褶皱断层两侧翼幕存在相对滑动的褶皱构造。

三翼褶皱断层发育三个以上翼幕的褶皱构造。

四翼褶皱断层发育四个以上翼幕的褶皱构造。

简单式褶皱发育一个主褶曲和两个次级褶曲的褶皱构造。

复杂式褶皱发育两个以上主褶曲和至少一个次级褶曲的褶皱构造。

不完全褶皱断层发育三个以上翼幕的褶皱构造。

残余褶皱断层发育一个主褶曲的褶皱构造。

正常褶皱断层发育一个主褶曲和多个次级褶曲的褶皱构造。

次生褶皱褶皱演化到最后阶段,其各翼的相对位置、产状及褶皱枢纽均保持稳定时的褶皱构造。

旋回褶皱一个褶皱系列在一定时期内沿同一枢纽旋回性展布的褶皱构造。

换转褶皱在中心部位岩层发生错动的同时,发生水平移动和垂直错动,从而产生新的枢纽的褶皱构造。

分叉褶皱断层仅发育一组次级褶曲,这种一组次级褶曲称为一个分支褶曲。

联合褶皱断层包括两组次级褶曲的断层褶皱。

冲断褶皱断层褶皱面破裂,其尖灭线超过某一特定深度(通常超过临界深度)后的现象。

地堑褶皱褶皱地垒向下开始坍陷,并超过某一深度而转化为沉积盆地的断层。

海底滑脱褶皱具有一套连续沉积地层的平行海底断层。

地垒褶皱褶皱地垒向上扩张,当达到一定深度时转化为沉积盆地的断层。

火山机构褶皱断层在火山机构内发生,使岩石褶曲弯折的构造。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岩体的结构面名词解释

岩体的结构面名词解释

岩体的结构面名词解释引言岩体是地球表面的岩石体系,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组成。

岩体结构是指岩石内部或岩石体系中存在的特定特征和形态。

在岩体结构中,结构面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特征,对了解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关键。

本文将解释岩体的结构面相关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岩体结构。

节理(Joint)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或断裂面,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受到外力的作用,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岩石折断现象。

节理面通常较直且平行,其间隙也较窄。

节理可以垂直或倾斜于岩体的水平面,也可以和其它节理面交叉形成一定的角度。

节理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构造运动、热胀冷缩、溶蚀和沉积作用等引起的。

剪切节理(Shear joint)剪切节理是一种具有切削性质的节理,常发生在岩体受到剪切应力作用时。

剪切节理的特点是倾角较小,一般小于45°,并且节理面之间的间隙呈蜈蚣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剪切节理的存在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对剪切节理的研究,可以了解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历史。

层理面(Bedding plane)层理面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结构面,也是岩石中最具有方向性的结构面之一。

层理面主要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这种结构面通常水平、平行且间隔相等,反映了沉积物沉积的层次性和方向性。

层理面对于岩石和地质调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沉积岩的堆积环境和构造演化。

断层(Fault)断层是岩石中发生断裂的地质现象,通常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

断层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垂直断层将岩石分隔开来,形成断层面,这些断层面具有显著的位移。

断层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形,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面(Fold plane)褶皱面是由于岩层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时形成的。

褶皱面通常是倾斜的,呈波浪状或弧形分布。

褶皱面的形成与岩石的变形和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它们记录了岩石受到的应力和压力。

通过对褶皱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变形的规律和地质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节理、断层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获得更多精彩文章老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动图更多矿物、宝石、地学、矿产信息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往期精彩-精彩原创、精彩好文矿业在线QQ群号:273655701 商务合作微信号:banyo615中小型构造行迹——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而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

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

正常情沉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千米,小者可见于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平卧褶皱景观褶皱要素(1)核,褶皱的中心岩层;(2)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岩层;(3)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4)轴面和轴迹,轴面为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

褶皱的要素分类一般依据褶皱的位态或其在空间的产状和褶皱的形态进行几何分类。

1、位态分类或产状分类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⑦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

根据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类2、根据形态分类根据组成褶皱的岩层厚度变化或各层的曲率变化,利用层的等斜线型式来表示。

①等斜线在背形中成正扇形向内弧收敛,即内弧的曲率比外弧的大。

②等斜线互相平行,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于翼部,但在平行轴面方向上测量的视厚度则各处相等。

这类褶皱各层的曲率相同,各层形态相似,故称相似褶皱。

③等斜线在背形中呈反扇形向外弧收敛,层的厚度在转折端明显大于翼部,也称顶厚褶皱。

根据等斜线进行的褶皱分类3、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分类①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一致或作有规律的变化,如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②不协调褶皱,各褶皱面的弯曲形态彼此有明显的不同,层的厚度变化很不规则。

平行褶皱辨别褶皱构造(一)地质方法1. 岩层观察与测量必须对一个地区的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露头产状等进行测量或基本搞清楚,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褶曲是否存在。

然后根据新老岩层对称重复出现的特点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再根据轴面产状、两翼产状以及枢纽产状等判断褶曲的形态(包括横剖面、纵剖面和水平面)。

昆仑山褶皱2. 野外路线考察一是采取穿越法,即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以便穿越所有岩层并了解岩层的顺序、产状、出露宽度及新老岩层的分布特征。

二是在穿越法的基础上,采取追索法,即沿着某一标志层的延伸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两翼是平行延伸还是逐渐汇合等情况。

这两种方法可以交叉使用,或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以便获知褶曲构造在三维空间的形态轮廓。

天山褶皱(二)地貌方法软硬薄厚不同、构造不同,在地貌上常有明显的反映。

例如,坚硬岩层常形成高山、陡崖或山脊,柔软地层常形成缓坡或低谷等等。

与褶皱构造有关的地貌形态有:水平岩层、单斜岩层、穹窿构造、短背斜和构造盆地、水平褶皱及倾伏褶皱、背斜和向斜等。

喜马拉雅山褶皱断裂构造——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

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腾冲火山遗址柱状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①原生节理是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例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火花熔岩冷凝收缩形成的柱状节理,岩浆入侵过程中由于流动作用及冷凝收缩产生的各种原生节理等。

②次生节理是指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包括非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和构造节理。

2、节理与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分类①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②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③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④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向节理;4.顺层节理(2)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分类①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②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③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a:纵节理b:斜节理c:横节理3、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根据形成节理时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这是相对重要的分类方案。

(1)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节理面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b)剪节理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c)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d)典型的剪节理常发育成共轭“X”型节理系。

(e)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一般为10°~15°,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

共轭“X”型剪节理(2)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产状不稳定,短而弯曲。

(b)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c)节理缝宽,多被充填,脉宽。

(d)绕过砾石和粗砂。

(e)呈不规则树枝状、各种网络状、追踪X型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放射状或同心状组合形式。

雁列张节理断裂构造行迹——断层顾名思义,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

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3类。

第一类叫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

最常见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发育的轴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皱轴面为对称轴)。

第二类称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第三类为断层,断裂两盘的岩石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

断层是最重要的一类断裂。

断层--美国大峡谷地质公园断层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泰山形成原因地壳运动时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这些力量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因而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形成断层。

走滑断层组成要素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

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

断层组成要素识别方法①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断层使山体错位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④牵引构造。

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

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

圣安地列斯断层图片类型根据断层面(即岩石的裂缝和两块岩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的位置,断层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断层示意图正断层:在正断层中,断层面几乎是垂直的。

上盘(位于平面上方的岩石块)推动下盘(位于平面下方的岩石块),使之向上移动。

反过来,下盘推动上盘使之向下移动。

由于分离板块边界的拉力,地壳被分成两半,从而产生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

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

逆断层平移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

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意义沿断裂面往往发育成泉水湖泊。

断层处不宜兴建大坝等大型工程,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

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

“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