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完整版)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粮油食品原料: 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千粒重是指1000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稻谷的比重一般在 1.18〜1.22之间。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稻谷的重量,用kg/m3 表示。

容重是粮食质量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水分含量及外界因素有关,质量好的稻谷容重在560kg/m3 左右。

腹白是指米粒上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其大小程度叫腹白度谷壳率是指稻谷的谷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比。

强度:也称硬度,是指谷粒抵抗外力破坏的最大能力冷却肉:指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是胴体温度在24h 内将为0—4C,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 C范围内的鲜肉。

胴体: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头、蹄、内脏、去皮或不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或白条肉。

原料肉是指胴体中可食部分,即去骨的胴体。

肉(胴体)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肌肉组织: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脂肪组织:疏松状结缔组织的变形,结缔组织:构成肌腱、筋膜、韧带及肌肉内外膜、血管、淋巴结的主要成分。

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性基质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 种。

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

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油料: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25%-50%),其次是蛋白质(20%-40%),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睡得蒸汽压与纯水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w=P/P0。

水分活度能反映水与各种非水分缔合的强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和其他性质。

2、焦糖化作用: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可产生焦糖化的复杂反应。

大多数的热解反应能引起糖分子脱水,因而把双键引入糖环,产生不饱和中间产物,而这些不饱和环会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

3、淀粉老化:热的淀粉糊冷却时,一般形成具有粘弹性的凝胶,凝胶连结区的形成意味着淀粉分子形成结晶的第一步。

稀淀粉溶液冷却时,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

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很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过程即为淀粉的老化。

4、膳食纤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不溶性的植物细胞壁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另一部分是非淀粉的水溶性多糖。

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不被消化的聚合物。

5、维生素A:是一类有营养活性的不饱和烃,如视黄醇及相关化合物和某些类胡萝卜素。

6、脂肪的同质多晶:所谓同质多晶型物是指化学组成相同,但具不同晶型的物质,在熔化时可得到相同的物质。

7、胃合蛋白反应:是指一组反应,它包括蛋白质的最初水解,接着肽键的重新合成,参与作用的酶通常是木瓜蛋白酶或胰凝乳蛋白酶。

8、食品营养强化剂: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9、异酸:油脂在氢化过程中,一些双键被饱和,一些双键可能重新定位,一些双键可能由顺式转变为反式构型,所产生的异构物被称为异酸。

11、预糊化淀粉:淀粉浆料糊化后及尚未老化前,立即干燥脱水,该淀粉分子仍保持其糊化状态,这样的淀粉称为预糊化淀粉。

12、海藻酸:海藻酸是从褐藻中提取出来的,是由β-1,4-D-甘露糖醛酸和α-1,4-L-古洛糖醛酸组成的线性高聚物。

12、酶制剂:采用适当的理化方法从生物组织(细胞、微生物)提取的或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具有一定的纯度及酶促活性的生化制品,常作为食品添加剂。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食品原料学 2(农产品 3(畜产品 (水产品 5(HACCP管理方式 6(小麦麸皮层47(小麦胚 8(面粉的熟成 9(小麦胚乳 10(小麦专用粉 11(面包屑 12(硬粒型玉米 13(马齿型玉米 14(粉质型玉米 15(爆裂型玉米 16(糯质型玉米 17(玉米的陈化18(玉米的安全水分 19(油脂 20(乳脂 21(猪油 22(起酥油 23(油脂的精制 24(油脂的氢化处理 25(油脂的脱臭 26(油脂的加成反应 27(油脂的交酯反应 28(油脂的酸败 29(酸价 30(中和价 31(碘价 32(皂化价 33(过氧化物价 34(油脂的可塑性35(油脂的起酥性 36(油脂的融合性 37(油脂的乳化分散性 38(蔬菜的陆地栽培39(蔬菜的保护地栽培 40(蔬菜的无土栽培 41(浆果 42(核果 43(仁果 44(畜产食品 45(肉 6(肉的保水性 47(尸僵 48(肉的成熟 449(肉的腐败 50(肉的冻灼 51(肉的失重 52(香辛料 53(天然调味料 54(化学调味料 55(复合调味料 56(绿茶 57(红茶 58(乌龙茶 59(茶饮料 60(果汁茶饮料61(果味茶饮料 62(速溶茶 63(可可液块 64(碳酸饮料 65(果汁型碳酸饮料 66(果味型碳酸饮料 67(可乐型碳酸饮料 68(低热量型酸饮料 69(食品添加剂 70(食品71(乳糖不适应症 72(加工油脂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农业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YD. YC 2(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林业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YD. YC 3(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水产产品准的标是A. NYB. QBC. LYD. SC 4(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轻工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YD. YC 5(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烟草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YD. YC 6(天然水中凡是粒度大于0(2微米的杂质统称为( )。

食品原料学第一章

食品原料学第一章

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1、粮油食品原料: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或块根、块茎。

2、干物质:所收获的粮粒经干燥除去水分后剩下的物质3、灰分:将粮粒进行灼烧灰化,剩下的矿物质,主要的各种元素的氧化物。

4、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这种面筋因含有55%-70%的水分,故称为“湿面筋”,将湿面筋烘干除去水分,即是“干面筋”。

5、影响面筋质量好坏的物理特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弹性:指面筋拉长或压缩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2)、延展性:指把面筋块拉到某种长度而不致断裂的性能,可用面筋块拉到断裂时的最大长度来表示。

(3)、韧性:指面筋在拉长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4)、薄膜成型性:由于极性低的蛋白质能排出过量的游离水,故面筋能与水互相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分散,具有成团、成膜的特性。

(5)、吸水性:小麦面筋的吸水性与黏弹性相结合就产生“活性”,通常称为“活性面筋”。

6、淀粉粒:淀粉在胚乳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存在,故称为。

7、一般把常温下呈液体的称为油,常温下呈固体的称为脂。

不饱和脂肪酸中较重要的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脂肪和蛋白质及糖一起构成胚的营养料。

胚乳内的脂肪含量不会超过1%。

8、粮油食品原料以及加工品在储藏期间会发生品质变劣,特别是在光照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脂肪的水解使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因此原料的酸度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可作为商品质量的指标。

9、稻谷的加工适性:(1)、色泽和气味、(2)、粒形与均匀性:籽粒的大小可用长、宽、厚来表示,稻谷的粒形也可用长与宽的比来表示。

(3)、千粒重、比重和容重:千粒重是指1000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原料学缩印版

原料学缩印版

一、、名词解释1、食品原料学:以研究食品原料化学成份、工艺性能、安全特性为主要任务的学科2、DFD肉:肉猪宰后肌肉pH 值高达 6.5以上,形成暗红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3、organic food:是指按照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4、果蔬品质: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5、:K值(K Value):以HxR、Hx占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的百分率作为鱼肉的鲜度指标,称为K值(K Value)。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6、基础原料是构成食品的基本成份,它们本身即是一些食品加工生产的产品,包括(糖类)、(粉类)、(蛋白质类)、(油脂类)四大类。

7、我国对粮油作物是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油料作物)、(薯类作物)等四大类。

8、蔬菜依食用器官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五大类。

9、宰前检验发现病畜禽时,根据疾病的性质、病势的轻重以及有无隔离条件等作如下处理(禁宰)、(急宰)、(缓宰)。

10、肉是指屠宰后的畜、禽去毛、皮、内脏、头、啼爪等所得的胴体,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组成。

11、植物食品原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甙类)、(生物碱)、(毒蛋白)、(硝酸盐、亚硝酸盐)、(酚类)等五大类三、简答题(共40分)12、如果进入工厂的面粉达不到工艺要求,生产中常常采取哪些方法进行调节(5分)答:适当提高和面温度(1分)加入一定量的酸、碱或盐类(1分)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1分)加入0.1%-0.5%的油酸(1分)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13、简述果蔬加热后经常出现酸味增强的原因(5分)答:果蔬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能阻止酸过多的离解,因而可限制氢离子的形成。

(2分)果蔬加热处理后,蛋白质凝固,失去缓冲能力,氢离子增加,pH值下降,酸味增加。

(完整版)食品分析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分析名词解释

1、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2、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说旋转的角度,用a表示。

3、光学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中有不对称C 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

4、运动黏度:也叫动态黏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m2 /S5、绝对黏度:也叫动力黏度,是液体以1cm/s的流速流动时,在每1c m?液面上所需切向力的大小 ,Pa - s。

6、限量元素:在食品卫生要求中有一定限制规定的元素,包括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那些有害元素。

7、T检验:用以比较一个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或两个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8、F检验:是通过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之比来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9、回收率:在未知量的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称为加标样品,同时测定未知量样品和加标样品,所加入的标准物质的量的变化值称为回收率。

P=(X1-X2)/m *100% (X1 ——加标样品测定值;X0――试样本底测定值;m加入标准物质的质量;10的负6级回收率在90%以上,10的负9级在80%,大多为70%,最低不能小于70%)10、酸价:中和1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1、过氧化值:每千克油脂能氧化碘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12、碘价:每100g油脂所吸收的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为碘后的克数。

13、羰基价: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物的含量和酸败程度。

14 、相对密度:15、精密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它代表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准确度高的方法精密度必然高,而精密度高的方法准确度未必高。

)16、准确度: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反应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的高低可以用误差或回收率来表示,误差越小或回收率越大则准确度越高)17、系统误差:是指由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误差。

食品配料相关名词解释

食品配料相关名词解释

1、低聚果糖(FOS) / 低聚半乳糖(GOS):肠道保护因子,能增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各种营养素的吸收,保护肠道健康。

有调节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而且能促进钙的吸收,抗龋齿等,是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甜味剂。

消化吸收功能。

2、葡萄糖/ 无水葡萄糖:能物质。

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

3、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

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4、叶黄素:是眼睛黄斑和晶状体中唯一被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不能在人体内自主合成,是眼睛视网膜、黄斑不可缺失的营养素并具有强效的抗氧化性。

5、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是水溶性维生素,也属于维生素B族。

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和正常人体机能所必须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代谢脂肪及蛋白质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维持正常成长、发育及健康必要的营养素,无法经由人工合成。

6、叶酸:有利于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有助于红细胞形成;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

7、牛磺酸:有利于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保护视力。

8、泛酸:是能量代谢和组织形成的重要成分。

9、DHA /AA:中的重要成员。

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元素,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胎儿、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DHA一样,这两种物质都是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进行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母乳中的天然成分。

婴幼儿的智力水平、行为水平、视觉敏锐度、生长发育状况、抗感染功能、皮肤柔嫩程度等全身的生理机能状况与这两种物质有很重大的关系。

10、乳糖: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十分重要,特别是新生婴儿绝对不可缺少的,在自然界中只有哺乳类动物的奶中含有乳糖,各类植物性食物中是不含乳糖的。

食品工程--食品原料学

食品工程--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1.粮油食品原料学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2.果实是由花中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成的,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它包藏在由子房比变成的果皮之中。

3.简述: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四大类。

禾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油料作物4)薯类作物4.粮油籽粒是指粮油作物的果实与种子,一般由皮层、胚、胚乳三个部分组成。

5.胚:胚是种子生命活动最强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各种粮油籽粒的胚在形态上尽管不同,但在其结构都由胚芽,胚根、根茎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6.一般谷禾类粮粒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而豆类与油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0%~40%。

7.粮油食品中的简单蛋白质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清蛋白,清蛋白溶于纯水和中性盐的稀释液,加热即凝固。

2)球蛋白,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中性盐的稀释液。

3)胶蛋白,胶蛋白又称醇溶蛋白,不溶于水与中性盐的稀释溶液,而溶于70%~80%的乙醇溶液。

4)谷蛋白,谷蛋白不溶于水和中性盐的稀释液,也不溶于乙醇溶液,而溶于稀酸或稀碱溶液。

8.蛋白质含量一般以豆类作物最多,油料次之,谷禾再次之。

9.谷禾类种子的蛋白质主要是胶蛋白和谷蛋白,其中以高粱的胶蛋白与大米的谷蛋白最为突出。

10.小麦的特点是胚乳中胶蛋白与谷蛋白的含量几乎相等,因而他们能形成面筋。

11.燕麦中球蛋白的含量最多。

豆类和油料种子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是球蛋白。

12.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合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13.面筋中的蛋白质是小麦的储藏性蛋白质,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量占面筋干物质总量的80%左右。

14.面筋按延伸性的强弱可分为强力,中力和弱力三个级别。

15.粮油食品原料中碳水化合物根据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大类。

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食品原料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粮油食品原料: 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千粒重是指1000 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稻谷的比重一般在〜之间。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稻谷的重量,用kg/m3 表示。

容重是粮食质量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水分含量及外界因素有关,质量好的稻谷容重在560kg/m3 左右。

腹白是指米粒上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其大小程度叫腹白度谷壳率是指稻谷的谷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比。

强度:也称硬度,是指谷粒抵抗外力破坏的最大能力冷却肉:指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是胴体温度在24h 内将为0—4C,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 C范围内的鲜肉。

胴体: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头、蹄、内脏、去皮或不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或白条肉。

原料肉是指胴体中可食部分,即去骨的胴体。

肉(胴体)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肌肉组织: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脂肪组织:疏松状结缔组织的变形,结缔组织:构成肌腱、筋膜、韧带及肌肉内外膜、血管、淋巴结的主要成分。

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性基质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 种。

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

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油料: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25%-50%),其次是蛋白质(20%-40%),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讲解离子水合作用 :在水中增加可解离的溶质,会使纯水经过氢键键合形成的周围体排列的正常结构碰到破坏,对于不拥有氢键受体和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的互相作用可是是离子 -偶极的极性结合。

这类作用平时被称为离子水合作用。

疏水水合作用 :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脂肪酸等,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周边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处于这类状态的水与纯水结构相似,甚至比纯水的结构更为有序,使得熵下降,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作用。

疏水互相作用 :若是在水系统中存在多个分其他疏水性基团,那么疏水基团之间互相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此过程被称为疏水互相作用。

笼形水合物 :指的是水经过氢键键合形成像笼相同的结构,经过物理作用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

平时被截留的物质称为“客体”,而水称为“宿主”。

结合水 :平时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成分周边的、与溶质分子之间经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化合水 :是指那些结合最牢固的、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状态图 :就是描述不相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相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它包括了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信息。

玻璃化转变温度 :对于低水分食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大于 0℃,称为 Tg;对于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除了极小的食品,降温速率不能能达到很高,所以一般不能够实现完满玻璃化,此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定义为 Tg′。

自由水 :又称游离水或体相水,是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主若是经过一些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自由流动水 :指的是动物的血浆、植物的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由于它能够自由流动,所以被称为自由流动水。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其中, P 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汽分压; P0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ERH 是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食品原料学的定义: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意义: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按食品材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按生产方式来分类: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食品、其他食品原料三群分类法:热能源、成长源、健康维持源。

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1、生物因素2、食品生产因素3、环境污染因素4、操作因素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物质:(1)造成生物危害的物质:1、病原微生物2、腐败微生物3、寄生虫(2)造成化学危害的物质:1、自然发生的化学物质2、人为添加剂3、偶发性化学物质(3)造成物理危害的物质:1、硬质异物2、软质异物粮谷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

谷类的成分组成和营养:1、蛋白质2、脂肪3、糖类4、矿物质和维生素。

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摄氏度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也称为糊化。

粳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7%--25%,优质品种直链含量约为16%;籼米直链淀粉含量达26%--31%。

一般认为粳米的长宽比为1.5--1.9:;籼米的长宽比约为2.5以上。

对于肾脏病人,普通大米中的蛋白质会给其新陈代谢带来负担,而低谷蛋白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糙米中糠层占5%--6%,胚占2%--3%,胚乳占91%--92%。

越是精白的大米,由于富含蛋白、脂肪的糠层部分被除去,因此含淀粉比例增大,从营养角度来讲,精白米的蛋白脂肪和其他微量成分较少。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多,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少,主要以蛋白体的形式贮藏于细胞中;胚乳部分的蛋白质沿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分布,包裹淀粉。

稻米品质的测定方法:(1)外观品质(2)蒸煮食用品质:1、糊化温度2、胶稠度3、表观直链淀粉含量4、淀粉粉力仪5、食味推定经验公式6、食味计7、米饭物性测定(3)营养品质(4)碾磨品质稻米的贮藏条件:1、水分2、温度3、米粒健全度角质小麦粒含蛋白质较多,断面呈半透明状,也叫玻璃质小麦:断面发白,不透明的小麦含蛋白质较少,称粉质小麦;角质小麦粒一般较硬,称硬质小麦;粉质小麦也称软质小麦,介于硬质和软质之间的也叫中间质小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食 品 原 料 学第一章 绪论1. 食品原料学的概念:食品原料学是对各种食品原料在生产加工、利用、流通中所表现出的性质,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2. 目的: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保藏、流通、烹调、加工等操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们对饮食生活的需求。

3.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4. 食品原料学的分类:能量原料、蛋白质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特种原料、食品添加剂 。

5. H ACCP ——危险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6. 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食品生产因素,环境污染因素,操作事故。

第二章 粮谷原料1. 粮谷的概念: 粮谷是以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谷类主食的原料的统称。

粮谷类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即除园艺作物外一般由农作物提供的食物类。

2. 粮谷原料的特征:①营养丰富 ②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③成本较低、便于流通④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3. 限制性氨基酸:食品蛋白质中按照人体的需要极其比例相对不足的氨基酸成为限制性氨基酸。

豆类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谷类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玉米中的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 4. 谷类的主要可食部分(胚乳),豆类的主要可食部分(子叶),豆类保藏的最大问题(霉变) 5. 稻米的分类:按植物学分为——粳稻米,籼稻米。

籼稻:粒形细长、米质粘性较弱。

粳稻:粒形短而大米质粘性较强。

6. 谷粒主要分为三部分:胚芽,种皮,胚乳。

7. 水稻谷粒由颖(谷壳)和颖果(糙米)组成;糙米包括:皮层,胚和胚乳;胚所在的一侧为糙米的腹部,相反侧为背部。

8. 出糙率:稻谷的出糙率简称出糙。

净稻谷试样脱壳后,糙米的完善粒重量加上不完善粒重量的一半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称为出糙率。

(糙米与脱壳前稻谷的重量比)整精米率:是完整而无破碎的精米占净稻谷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整粒精米和糙米的重量比) 精米度(碾米时糠层和胚芽被除去的程度)精米率(精米和糙米的重量比)9. 淀粉粉力仪测定:通过测定大米粉或大米淀粉于一定量的水在加热过程中黏度的变化得到糊化特性曲线。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

食品原料学一、绪论1.原料学定义: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藏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①原料分类:来源分类: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和人工合成原料②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粮食类、果蔬类等。

(2)畜产品:猪肉、牛肉、羊肉等(3)水产品:鱼、虾、蟹等。

(4)林产品:茶等(5)其他食品原料:③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2)蛋白质原料;3)矿质维生素原料;4)特种原料;5)食品添加剂3.关于我国居民食物结构中的问题:①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②蛋白营养源的生产有待加强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二、粮油食品原料1.定义:粮油食品原料主要是指田间培植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2.分类:①根据其植物学特征采用自然分类②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不同分类:Ⅰ禾谷类作物:属于单子叶的禾本植物,其特点是种子含有发达的胚乳,主要由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构成。

例如:小麦、荞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玉米、高粱、粟。

Ⅱ豆科植物: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的豆科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芽,却有两片发达的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例如花生;有的含有的脂肪不多,却含有较多的淀粉,例如豌豆,蚕豆,绿豆和赤豆。

Ⅲ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例如:油菜、芝麻、向日葵、花生、大豆。

Ⅳ薯类作物:也称根茎作物,由属于不同科属的双子叶植物组成,其特点是根块或块茎中含有大量淀粉,例如:甘薯、木薯、马铃薯。

3.粮油食品原料化学组成:4.粮油食品原料的籽粒结构:①种皮:皮层包括种皮和果皮,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部,对粮粒起保护作用。

果皮一般分外果皮、中果皮和内肉皮。

种皮包括内种皮和外种皮。

②胚:胚是种子生命活动最强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由胚芽、胚根、胚茎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③胚乳:胚乳是禾谷类粮粒的主要成分,也是供人食用的主要部分。

5.粮油食品原料蛋白质:①清蛋白:溶于纯水和中性盐的稀溶液,加热凝固;含量很少。

(完整版)食品专业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专业名词解释

1 维生素2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

3 纤维素cellulose 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

4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在植物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共生、可溶于碱溶液,遇酸后较纤维素易于水解的植物多糖。

5 多糖polysaccharide 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 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6 果胶pectin 由多聚半乳糖醛酸脱水聚合而成的长链高分子物质,主要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7 单宁tannin 具有鞣皮性的植物成分的统称,其结构复杂,鞣皮作用的主体是多价酚。

一般具有涩味,可使蛋白质、生物碱沉淀。

近义词:鞣酸类物质。

8 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 溶液中水的蒸气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

近义词:水分活性。

9 自由水free water12 灰分ash食品经高温(550 C ~600 C)灼烧后的固体残留物。

13 总糖total reducing sugar 碳水化合物被无机酸或酶水解后,能还原裴林试剂的还原物质。

14 还原糖reducing sugar能直接还原裴林试剂,并生成脎的糖类15 糖苷glycoside 单糖通过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化合物或基团共价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

16 酸度acidity 食品中的酸性程度。

根据食品的酸性可将其分为四类:低酸性( pH 5.0 以上)、中酸性( pH4.5-5.0)、酸性(pH 3.7-4.5)和高酸性(pH 3.7 以下)。

17 总酸total acid 食品中未离解和离解的酸的浓度之和。

通常以某种有代表性的酸的百分浓度表示。

18 有机酸organic acid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19 糖度brix表示糖液中固形物浓度的单位,一般用白利度(Brix )表示糖度,单位° B)或%。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食品原料学2.农产品3.畜产品4.水产品5.HACCP管理方式6.小麦麸皮层7.小麦胚8.面粉的熟成9.小麦胚乳10.小麦专用粉11.面包屑12.硬粒型玉米13.马齿型玉米14.粉质型玉米15.爆裂型玉米16.糯质型玉米17.玉米的陈化18.玉米的安全水分19.油脂20.乳脂21.猪油22.起酥油23.油脂的精制24.油脂的氢化处理25.油脂的脱臭26.油脂的加成反应27.油脂的交酯反应28.油脂的酸败29.酸价30.中和价31.碘价32.皂化价33.过氧化物价34.油脂的可塑性35.油脂的起酥性36.油脂的融合性37.油脂的乳化分散性38.蔬菜的陆地栽培39.蔬菜的保护地栽培40.蔬菜的无土栽培41.浆果42.核果43.仁果44.畜产食品45.肉46.肉的保水性47.尸僵48.肉的成熟49.肉的腐败50.肉的冻灼51.肉的失重52.香辛料53.天然调味料54.化学调味料55.复合调味料56.绿茶57.红茶58.乌龙茶59.茶饮料60.果汁茶饮料61.果味茶饮料62.速溶茶63.可可液块64.碳酸饮料65.果汁型碳酸饮料66.果味型碳酸饮料67.可乐型碳酸饮料68.低热量型酸饮料69.食品添加剂70.食品71.乳糖不适应症72.加工油脂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农业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 YD. YC2.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林业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 YD. YC3.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水产产品准的标是A. NYB. QBC. L YD. SC4.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轻工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 YD. YC5.下面的行业产品标准代号中,属于烟草产品标准的是A. NYB. QBC. L YD. YC6.天然水中凡是粒度大于0.2微米的杂质统称为()。

A. 胶体物质B. 溶解物质C. 悬浮物质D. 溶液物质7.天然水中凡是粒度在0.001~0.2微米之间的杂质统称为()。

原料学名词解释

原料学名词解释

原料学名词解释原料学名词解释: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成悬浮液。

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悬浮液变成粘稠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粘稠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回生:淀粉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静置条件下,都有转变为不溶性的倾向,混浊度和粘度都增加,最后形成硬性的凝胶块,在稀薄的淀粉溶液中,则有晶体沉淀析出,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的“回生”或“老化”,这种淀粉叫做“回生淀粉”或“老化淀粉”。

腹白度:腹白是指米粒上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其大小程度叫腹白度。

爆腰率28:凡米粒上有纵向或横向裂纹者叫做爆腰。

糙米中的爆腰粒数占总数的百分比称为爆腰率。

粉力:用曲线所包含的面积表示,可使用求积仪进行测定。

延伸性:用曲线横坐标的长度来表示。

比延伸性:从曲线开始后5分钟的地方量取曲线的高度,单位用BU表示。

拉力比数37:即比延伸性与延伸性的比值。

肉的嫩度:是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所需的剪切力,表明了肉在被咀嚼时柔软、多汁和容易嚼烂的程度。

肉的保水性129:即持水性、系水性,是指肉在压榨、加热、切碎搅拌时,保持水分的能力,或在向其中添加水分时的水合能力。

肉的成熟:畜禽屠宰后,肉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结果使肉变得柔软、多汁,并产生特殊的滋味和气味。

这一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成熟过程可分为尸僵和自溶两个过程。

尸僵:畜禽屠宰后胴体变硬,这一过程称为尸僵。

尸僵是由于肌肉纤维的收缩引起的,但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因此导致尸僵。

尸僵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自溶132:肌肉达到最大僵直以后,继续发生着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使僵直的肌肉变的柔软多汁,并获得细致的结构和美好的滋味,这一过程称为自溶或僵直解除。

EPS肉:有些猪宰杀后的糖酵解速度却比正常的猪进行得要快得多,在屠体温度还远未充分降低时就达到了极限pH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粮油食品原料: 主要是指田间栽培的各种粮食作物所产生的果实和种子。

千粒重是指1000 粒稻谷的重量,其大小可直接反映出稻谷饱满的程度和质量的好坏。

比重是稻谷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比重的大小与籽粒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稻谷的比重一般在 1.18〜1.22之间。

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稻谷的重量,用kg/m3 表示。

容重是粮食质量的综合指标,与稻谷的品种类型、成熟度、水分含量及外界因素有关,质量好的稻谷容重在560kg/m3 左右。

腹白是指米粒上乳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其大小程度叫腹白度谷壳率是指稻谷的谷壳占稻谷重量的百分比。

强度:也称硬度,是指谷粒抵抗外力破坏的最大能力冷却肉:指屠宰后的胴体迅速进行冷却,是胴体温度在24h 内将为0—4C,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 C范围内的鲜肉。

胴体: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头、蹄、内脏、去皮或不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或白条肉。

原料肉是指胴体中可食部分,即去骨的胴体。

肉(胴体)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

肌肉组织: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横纹肌、心肌、平滑肌三种。

脂肪组织:疏松状结缔组织的变形,结缔组织:构成肌腱、筋膜、韧带及肌肉内外膜、血管、淋巴结的主要成分。

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性基质组成,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3 种。

骨:由骨膜、骨质及骨髓构成。

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油料:油料作物包括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种子的胚部与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25%-50%),其次是蛋白质(20%-40%),可以作为提取食用植物油的原料,提取后的油饼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可作为饲料或经加工制成蛋白质食品。

薯类:也称根茎类作物,由不同科属的双子叶植物组成,其特点是在块根或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单糖:根据单糖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己糖。

粮油食品原料中最重要的是己糖,其次是戊糖。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或支链得低度聚合糖。

根据低聚糖水解后所生成的单糖分子数目,粮油原料中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和四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糖。

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

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

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贝y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黏糊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黏糊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淀粉的回生:淀粉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静置条件下,都有转变为不溶性的倾向,浑浊度和粘度都增加,最后形成硬性的凝胶块,在稀薄的淀粉溶液中,则有晶体沉淀析出,这种现象成为淀粉的回生。

陈化:是悬浊液静置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悬浊液中的小晶粒不断长大变成大晶粒,从而有利于过滤,并使沉淀更为纯净。

小杂粮:泛指日月小、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

成熟组织:成熟组织是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的其他各种组织, 称为成熟组织。

果胶物质:果胶物质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果实、块茎、块根等植物器官中。

果蔬品质:是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主要是指食用时果蔬外观、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优越程度。

果蔬品质的构成:主要包括感官特性(外观、质地、风味)和生化属性(营养价值、安全性)两大部分。

感官评定:主要是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凭借眼、耳、鼻、口和手等,对原料的品质好坏进行判断。

无损伤检测:国内外在生产上已经开始应用果蔬非破坏性的鉴评或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技术(紫外线检验、可见光检验、近红外线检验、红外线检验)、电磁技术、力学技术及放射线技术(X光及CT检验)等。

肌球蛋白:能形成热诱导凝胶,故又称肌凝蛋白。

为肉中最多的一种蛋白,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54%,是粗丝的主要成分,构成肌节的A 带,相对分子质量为47 万-51 万,在离子强度0.2 以上的盐溶液中溶解,在0.2 以下则呈不稳定的悬浮状态。

肌动蛋白:也叫肌纤蛋白,是溶于水的蛋白质,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12%-15%,是构成细丝的主要成分,易生成凝胶,凝固温度较低,为30-35 Co尸僵:畜禽屠宰后胴体变硬,导致ATP变化,pH变化,冷收缩和解冻僵直的过程称为尸僵。

自溶性腐败:肌肉达到最大僵直以后,继续发生这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使僵直的肌肉变得柔软多汁,并获得细致的结构和美好的滋味,这一过程称为自溶或僵直解除。

PSE肉:在成熟过程中,为避免微生物繁殖,屠宰后屠体在0-4 C下冷却。

当pH在545.6之间,温度也达不到37-40 C,此时在成熟中蛋白质不会变性。

但有些猪宰杀后的糖酵解速度却比正常的猪进行的要快很多,在屠体温度还远未充分降低时就达到了极限pH。

所以就会产生明显的蛋白质变性。

这样的肌肉在僵直后肉色淡,组织松软,持水性低,汁液易渗出。

即所谓PSE肉。

DFD肉 :如果肌肉中糖原含量较正常低,则肌肉最终pH会由于乳酸积累少而比正常情况高些(pH约为6.0 )o由于结合水增加和光被吸收,使肌肉外观颜色变深,产生DFD肉。

肉的嫩度:是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所需的剪切力,表明了肉在被咀嚼时柔软、多汁和容易嚼烂的程度。

肉的成熟:畜禽屠宰后,肉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结果使肉变得柔软、多汁,并产生特殊的滋味和气味,这一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成熟可分为尸僵和自溶两个过程。

肉的腐败主要是由于肉被一定数量的腐败细菌污染,肉的保存温度又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引起。

腐败性败坏系由于细菌性酶的作用所致的蛋白质分解,伴有硫化氢、氨及硫醇的释出。

影响肉的风味的因素:遗传因素、饲料疾病和药物、肉的解剖部位、肉的冷却和成熟、贮藏环境、烹调烧煮、加工方法。

肉的风味物质:共性的风味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独特的风味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异味物质脂肪酸和激素代谢产物;硫胺素(VB1降解脂肪的交杂状态和沉积多少。

酸性极限pH值:尸僵时降低到糖原酵解酶的活性钝化为止的pH值为肉的极限pH值酪蛋白:在温度20C 时调节脱脂乳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占乳蛋白总量的80%-82%。

面筋:面筋的主要成分是麦胶蛋白(43%)和麦谷蛋白(39%)及少量的脂肪和糖类。

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面筋的成分:这种面筋因含有55%- 70%勺水分,故称为“湿面筋” 将湿面筋烘干除去水分,即为“干面筋”。

影响面筋质量好坏的物理特性指标:弹性、延伸性、韧性、薄膜成型性、吸水性。

弹性:湿面筋在拉伸或按压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分为强(按压后恢复原状,不粘手)、中、弱(不能复原,粘手,易碎)。

延伸性:是指湿面筋在拉伸时所表现的延伸性能,即指将湿面筋拉伸到接近断裂时的长度。

延伸性长:15cm以上短:8cm以下中等:8-15cm吸水性:为本身重量的170-210%;凡能促进蛋白质解胶或溶化的因素都能使面筋弱化,例如稀酸溶液、还原剂和蛋白酶等;凡能促进蛋白质吸水膨胀的因素都能使面筋强化,例如热处理、疏水性不饱和脂肪酸、亲水性比蛋白质更强的中性盐以及某些氧化剂的作用等。

韧性:韧性是指面筋在拉长时所表现得抵抗力。

薄膜成型性:小麦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

由于极性低的蛋白质能排出过量的游离水,故面筋能与水互相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分散,具有成团、成膜的特性。

肌节:肌原纤维上具有和肌纤维一样的横纹,横纹的结构按一定周期重复,周期的一个单位叫肌节初乳:母牛分娩后最初3- 5 天所分泌的乳叫初乳。

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时与常乳的性质有所不同,也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这种乳称作异常乳。

浸出物成分:将生物组织细切后加水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从浸出物中除去蛋白质、多糖、色素、维生素等成分之后的游离氨基酸、肽、有机碱、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糖、有机酸等,总称为浸出物成分蛋黄指数:根据蛋黄的凸出程度即可判断蛋的新鲜程度。

蛋黄指数等于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的比值,蛋黄指数越小,蛋就越陈旧。

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时与常乳的性质有所不同,也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这种乳称作异常乳。

肌原纤维蛋白:由肌球蛋白、肌动蛋白以及称为调节蛋白的原肌球蛋白与肌钙蛋白所组成。

肌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粗丝与细丝的主要成分。

两者在ATP的存在下形成肌动球蛋白,与肌肉的收缩和死后僵硬有关。

肌浆蛋白:存在于肌肉细胞肌浆中的水溶性( 或稀盐类溶液中可溶的) 各种蛋白的总称,种类复杂,其中很多是与代谢有关的酶蛋白。

琼胶中糖的组成:以D-半乳糖(52.5%),3,6-脱水-L-半乳糖(34%)为主要成分,也含有少量6-0-甲基-D-半乳糖、硫酸酯基等。

琼胶不是单一的多糖,而是由约70%的琼脂糖和约30%的琼脂胶两种多糖组成。

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特殊氨基酸。

其分子式为C2H7NO2S分子量为125。

是柱状结晶体,熔点为310 C。

它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并以小分子二肽或三肽的形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但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膳食纤维:是指人体不能利用的多糖类,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食品成分表中一般称为粗纤维。

膳食纤维具有改善耐糖性、抑制大肠癌发生、防止胆结石等营养功能,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根据其物性一般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

甲壳质:又称几丁质、甲壳素或壳多糖等,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由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通过卩-1,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分子式为(C8H13O5N n , 分子量达几十万至几百万。

鱼贝类的死后僵硬:鱼贝类的死后肌肉由柔软而有透明感变得硬化和不透明感,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硬。

受生理状态、疲劳程度、渔获方法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一般死后几分钟至几十小时僵硬,其持续时间为5〜22h。

僵硬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CrP)以及糖原含量的下降。

鱼贝类的死后自溶:当鱼体肌肉中的ATP分解完后,鱼体开始逐渐软化,这种现象称为自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