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项目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实施方案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17f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3.png)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某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
项目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置车站约15座,涉及该市多个行政区域。
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城市发展速度快,人口密集,需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为市政府重点推进的项目,将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方式。
二、工程规划1.轨道交通线路布局本项目设计了一条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线路起点设在城市中心区域,沿城市主干道向外延伸至城市边缘区域。
线路途经多个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和工业区,将有效缓解这些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
2.车站设置本项目设计的轨道交通线路共设置15个车站,其中包括4个换乘站,这些车站的布局旨在服务城市主要交通需求,并且考虑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
车站的位置和设计将通过市政府和规划部门审批,并最大程度地使车站服务周边区域的出行需求。
3.工程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规划设计和立项阶段,第二阶段是土建施工和轨道安装阶段,第三阶段是系统设备安装和联调联试阶段。
整个工程计划周期为5年,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里程碑和关键任务将由项目管理部门和总包单位共同确定。
三、技术方案1.轨道交通线路方案本项目的轨道交通线路采用地下、地面及高架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城市不同的地形地势和空间城市结构。
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车站设计,确保线路的高运营效率和顺畅性。
2.车站设计方案本项目的车站设计充分考虑了乘客的乘降需求和候车体验,在车站建设中应用智能化的技术,提高车站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系统设备方案本项目采用最新的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和技术,包括列车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确保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四、施工方案1.土建施工本项目的土建施工采用先期开挖、后期支护的方式,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工期。
2.轨道安装本项目的轨道安装采用全封闭组装式作业,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地铁工地智能化施工方案
![地铁工地智能化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473c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地铁工地智能化施工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快速扩张和发展。
然而,传统的地铁施工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施工周期长、造成交通拥堵、劳动强度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地铁工地智能化施工方案应运而生。
二、智能化施工方案的优势1. 施工周期缩短通过智能化施工方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施工周期的缩短。
例如,使用智能挖掘机和钻孔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可大大加快地铁隧道的掘进速度,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2. 交通影响降低传统的地铁施工通常会造成周边交通的严重拥堵,给居民和通行车辆带来不便。
而智能化施工方案则可以采用封闭施工或者夜间施工的方式,有效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
3. 劳动强度减轻地铁施工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施工工人的体力和耐力要求较高。
而智能化施工方案可以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劳动的比例,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条件和施工质量。
4. 施工质量提高传统的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施工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利用智能化施工方案,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三、智能化施工方案的核心技术1. 技术技术在地铁工地智能化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训练智能化设备识别施工环境中的障碍物和危险因素,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可以用于地铁施工现场的监测和巡视。
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实时捕捉施工现场的图像和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决策和调整。
3. 自动化设备智能挖掘机、钻孔机器人、混凝土泵车等自动化设备在地铁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施工方案和参数,自动执行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 数据分析和管理系统智能化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管理。
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
![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ab41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1.png)
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成为了大多数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地铁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工程和设计,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为地铁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本文将针对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BIM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1. 设计阶段在地铁项目的设计阶段,BIM可以帮助设计团队实现多学科协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BIM技术,设计团队可以实现对地铁站点、隧道、车辆段等各个部分的三维建模,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冲突问题,提前预防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施工阶段在地铁项目的施工阶段,BIM可以帮助施工团队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和施工进度的控制。
通过BIM技术,施工团队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模拟和可视化,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3. 运营阶段在地铁项目的运营阶段,BIM可以帮助运营团队进行设施管理和维护。
通过BIM技术,运营团队可以实现对地铁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包括设备清单、维护记录、运行状态等信息的管理和查询,从而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1. 团队组建在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BIM团队,该团队应包括BIM经理、BIM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运营人员等多学科的成员,以确保BIM技术在地铁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2. 技术平台在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中,需要选择一款适合地铁项目特点的BIM软件平台,以确保BIM技术在地铁项目中的高效应用。
同时,需要建立BIM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流程,以确保BIM技术在地铁项目中的统一应用。
3. 数据采集在地铁项目BIM实施方案中,需要对地铁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地铁站点、隧道、车辆段等各个部分的设计数据、施工数据、运营数据等,以确保BIM技术在地铁项目中的准确应用。
轨道交通工程工地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工程工地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3776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9.png)
轨道交通工程工地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大。
轨道交通作为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已成为当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施工备受关注。
如何高效、安全地完成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施工目标本项目的施工目标是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按质、以及按要求完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任务,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
三、施工范围和内容1.施工范围:本项目的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范围包括地铁线路、车站、隧道、桥梁、隧道通风系统、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等。
2.施工内容: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下空间的开挖、桩基工程、地铁隧道工程、车站建设、供电施工、机电安装、通风系统安装、信号系统安装等。
四、施工前期准备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订安全生产计划、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的总体规划,包括施工的具体内容、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资源配置等内容。
3. 安全生产计划:在工程施工前,要制订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各类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中的安全。
4. 施工人员培训:要对参与施工的工程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施工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五、施工流程1. 排水工程: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排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施工前需要对隧道周边的地下水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排水方案。
2. 地下空间的开挖:地下空间的开挖是地铁隧道施工的第一步。
在地下空间的开挖中,要针对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开挖的安全和稳定。
3. 桩基工程:桩基工程是地铁车站等建筑物的基础工程。
在桩基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基础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4. 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是地铁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cf34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3.png)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项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专项方案。
本方案将详细介绍施工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2. 施工步骤2.1 环境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环境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并对施工区域进行标识。
2.2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关键步骤之一。
该步骤包括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和梁的安装。
地基处理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桩基施工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安装梁时要确保其稳定性和精确度。
2.3 钢轨敷设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钢轨的敷设。
敷设钢轨需要考虑轨道的弯曲和坡度,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舒适性。
2.4 电气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要环节。
在该步骤中,需要安装信号设备、供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等。
安装过程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
2.5 站台和车站建设站台和车站的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关键要素。
在该步骤中,需要建设站台、设置站牌和安装乘客设施等。
确保站台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非常重要的。
3. 施工方法3.1 传统施工方法传统施工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
它包括人工施工和机械施工。
该方法成本较低,但效率相对较低。
3.2 先进施工方法先进施工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施工。
例如,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和自动化设备。
该方法的施工效率较高,但成本相对较高。
4. 安全措施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工人安全教育、施工区域的隔离和防护以及应急措施的准备。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专项方案。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的文档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讨论,欢迎联系。
地铁施工分项工程(3篇)
![地铁施工分项工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51da3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e.png)
第1篇一、地质勘察与基础处理1. 地质勘察: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为地铁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 基础处理: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地基承载力不足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换填、压实、桩基等,确保地铁建设安全、稳定。
二、隧道施工1. 隧道开挖:采用钻爆法、盾构法等施工技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隧道开挖,确保隧道净空满足要求。
2. 隧道支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如锚杆、钢支撑、钢筋网等,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3. 隧道防水:针对隧道结构,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防水板、防水涂料等,防止地下水渗透,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三、车站施工1.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车站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柱、梁、板、墙等构件的浇筑。
2. 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包括出入口、风亭、换乘通道等附属结构的施工,确保车站功能完善。
3. 车站装饰装修:对车站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装饰装修,提高车站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四、区间施工1. 区间隧道施工: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盾构法、明挖法等施工技术,进行区间隧道的开挖、支护和防水。
2. 区间轨道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区间轨道的铺设、轨道结构施工和轨道电路施工。
五、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化系统施工1. 供电系统施工:包括高压电缆、接触网等施工,确保地铁运营供电需求。
2. 通信系统施工:包括通信线路、设备等施工,保证地铁运营通信畅通。
3. 信号系统施工:包括信号设备、轨道电路等施工,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准点。
4. 自动化系统施工:包括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等施工,提高地铁运营效率。
六、设备安装与调试1. 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对地铁设备进行安装,包括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等设备。
2. 调试与验收: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并按照规定进行验收。
总之,地铁施工分项工程是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4d4d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f.png)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工程。
地铁机电设备包括电力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
本方案将重点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展开详细说明,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组:项目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领班、施工人员等。
项目组负责对整个安装工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管理。
2.制定施工计划:根据项目进度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及时与业主方进行沟通和汇报。
3.分工作业: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各施工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顺利进行。
4.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施工流程: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工程图纸审核、施工电力供应准备、施工材料准备等。
2.安装前准备: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安装环境的整洁。
3.安装电力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线缆敷设、接线、布线等工作。
4.安装通信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线缆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等工作。
5.安装信号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线缆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等工作。
6.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线缆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等工作。
7.安装空调通风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等工作。
8.联合调试:对安装好的机电设备进行联合调试,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工作正常。
9.安全检验:对安装完成的机电设备进行安全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0.竣工验收:与业主方进行竣工验收,完成施工任务。
四、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施工图纸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对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
3.进行设备的专业验收和测试,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4.定期进行施工工程的质量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5.与业主方进行及时沟通,解决质量问题和改进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建设方案(一)
![轨道交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建设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27457e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d.png)
轨道交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交通压力的增大,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各大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网络。
然而,传统的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轨道交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工作原理轨道交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基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列车全自动化运行、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一种全新运营模式。
该系统主要由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信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组成。
1.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利用先进的定位、导航和控制系统,实现列车的自动化驾驶。
该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运行图和车站信息,自动控制列车的启动、加速、减速和停车,同时对列车各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
2.综合监控系统:对轨道交通的供电、通风、照明、给排水等各项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确保车站和列车正常运行。
3.通信控制系统:利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车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指令传输,确保运营安全和通信畅通。
4.安全防范系统:采用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车站和列车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和防范,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制定智能化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范围和实施步骤。
2.技术研究和开发:开展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为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系统集成和测试: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现场安装和调试:在轨道交通现场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5.培训和人员配备:对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该系统。
轨道交通信息化施工方案
![轨道交通信息化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48cf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2.png)
轨道交通信息化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轨道交通信息化施工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项工程项目。
它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管理等环节,旨在实现智能化的运营管理。
二、施工方案1. 数据采集: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包括列车运行状态、信号控制、能耗、设备运行情况等。
2. 数据传输: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3. 数据处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4.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采集到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和查询。
5. 运营监控: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估,提供运营决策的参考依据。
6. 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监控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7. 信息发布: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向乘客提供实时的车辆位置、列车运行状态、站点信息等服务,方便乘客的乘车和出行。
8. 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提高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
9. 运维管理:建立运维管理系统,对轨道交通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及时修复故障,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技术支持1. 信息技术支持:选择适应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
2. 设备支持:选用可靠稳定的传感器、监测设备、通信设备和服务器等,并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3. 系统集成支持:与各个子系统的供应商合作,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
四、项目实施1. 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的责任和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项目管理:按照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确保项目的高效完成。
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
![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8a02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1.png)
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地铁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智慧工地方案的实施,可以对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及工序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准确把控,从而实现施工目标。
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智能监控系统在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应该配备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施工场地、设备、人员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测。
这些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对环境因素、施工工序等各种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时监控各种设备运行状态及人员作业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能够给出建议和决策。
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地铁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对于地铁工程中诸如隧道开挖、地下空间建设等复杂工序,需要紧密的协调和高度的安全注意。
因此,智慧工地方案中的智能作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集成施工工序的控制逻辑、设备状态监测等,实现对施工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地铁工程施工进度的自动跟踪和预测,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施工现场设备的故障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对施工作业进行自动化控制,保障施工安全。
三、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地铁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因此,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中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应该通过创新的安全监测技术和智能化防护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实时预警。
同时,该系统还应该可以通过人员和设备的定位功能,对人员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通过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铁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风险。
四、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地铁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包括施工设备、材料、人员等。
因此,地铁工程智慧工地方案中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
![轨道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6972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f.png)
第2篇
轨道交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前言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乘客安全、优化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立足于轨道交通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出一套详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目标
1.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减少事故发生。
3.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提高满意度。
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合规性。
三、解决方案
1.运营管理系统
(1)列车运行监控:通过车载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数据,传输至地面运营中心,实现对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确保列车安全、准时、高效运行。
2.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乘客出行体验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
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合规性。
六、总结
本方案立足于轨道交通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政策法规,及时调整优化方案,确保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有望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提升、安全可靠性的增强以及乘客服务水平的优化,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云计算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集中、弹性扩展,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四、实施策略
1.调研分析:深入了解轨道交通企业现状,明确信息化建设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设计轨道交通信息化总体方案,明确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标准等。
地铁bim项目实施方案
![地铁bim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60ce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0.png)
地铁bim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地铁BIM项目旨在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为地铁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数字化建模、协同设计和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地铁项目的高效、精确、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升施工效率: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协同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
2. 加强质量管理:通过BIM模型的应用,实现施工质量的全程可控,预测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优化资源利用:借助BIM技术,实现地铁资源的有效调度和管理,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4. 提升运维效能:通过BIM模型的持续更新和运维,为地铁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三、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全面了解地铁运营和管理的需求,明确项目目标和范围,确保项目可行性。
2. BIM模型构建:收集地铁工程的相关数据和图纸,将其转化为BIM模型,建立地铁工程的数字化副本。
3. 数据整合:将来自不同部门和阶段的数据整合到BIM模型中,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协同设计:利用BIM模型,各参与方可以进行实时的协同设计和信息交流,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5. 模拟分析:通过BIM模型的模拟分析功能,评估地铁工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6. 施工管理:借助BIM模型,实施施工的规划、进度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7. 运维管理:在地铁建设完成后,将BIM模型延伸到运维阶段,为地铁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
四、项目资源1. 人力资源:项目需组建专业团队,包括BIM技术专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等,确保实施顺利进行。
2. 技术工具:选用先进的BIM软件和硬件设备,提供稳定且高效的平台支持,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3. 数据资源:收集和整合地铁工程的相关数据和图纸,确保BIM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项目风险1. 技术风险:BIM技术在地铁项目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或模型不稳定。
工程设计的实施方案
![工程设计的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ccbc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3.png)
工程设计的实施方案一、前言工程设计是一个包含各种工程要素的过程,如结构、土木、水利、机械、电气、自动化等。
它需要仔细计划和策划,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在设计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设计的目标、流程、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方案将着重介绍工程设计实施的各个方面,以确保项目的有效完成。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某地区一个新建的地铁站工程设计,项目范围包括地下结构设计、站厅设计、场地平面设计和进出口设计等。
该项目需要考虑到安全、环保和舒适性等因素,并且要符合地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三、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设计出一个符合地铁站要求的地下结构,满足通行和运营的安全和便利性,并且考虑到环保和节能的因素。
同时,我们也要尽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四、设计流程1. 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并确定项目的范围、预算和时间表等。
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关于地铁站具体需求和规范的调研,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2. 初步设计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地铁站的功能需求,我们将进行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地下结构的布局、站厅空间的设计、场地平面布局和进出口设计等。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将充分探讨各种可能的方案,并选择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3. 深化设计在确定了初步设计方案后,我们将进行深化设计工作,包括地下结构的细节设计、站厅空间的内部布局和装饰设计、场地平面的交通组织和景观设计,以及进出口的布置和设计等。
通过深化设计,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4. 施工图设计经过深化设计的方案将转化为施工图设计,包括地下结构的结构图、站厅空间的装饰图、场地平面的道路和绿化图、以及进出口的建筑图等。
施工图设计将为后续的施工和监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5. 审图和批复完成施工图设计后,我们将进行审图和批复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并取得相关审批文件。
审图和批复工作是设计工程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确保设计方案顺利落实的重要环节。
地铁车辆段综合自动化方案
![地铁车辆段综合自动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a39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3.png)
地铁车辆段综合自动化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程度对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改善客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关于地铁车辆段综合自动化方案的论述,超过1200字。
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地铁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车辆段的规模以及车辆管理工作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车辆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地铁运营的需求,所以需要引入综合自动化方案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
本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地铁车辆段的自动化运营,包括车辆的进出站、检修、清洗、加油、维护等工作。
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和智能设备,提高车辆段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二、方案内容1.自动化设备引入引入自动化设备是实现地铁车辆段自动化运营的基础。
首先,在车辆段的进出口处设置自动门系统,可以实时检测车辆的进出,并按照预设的路线将车辆引导到指定位置。
其次,使用自动化存储系统,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位置,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可以在车辆检修和清洗区域引入自动化设备,如机器人臂、清洗机器人等,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2.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车辆段的自动化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该系统需要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的位置、状态和运营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安排。
通过GPS定位技术、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精确追踪,并提供实时的数据和报警信息。
此外,管理系统还需要包括车辆调度系统、设备维护系统和人员管理系统。
车辆调度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车辆分配和调度,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维修。
设备维护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寿命。
人员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人员的考勤和工作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安全保障措施车辆段的自动化运营需要保证安全性。
首先,安装安全监测系统,如视频监控、烟雾报警器、气体检测器等,以预防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地铁设备项目实施方案
![地铁设备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46a3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f.png)
地铁设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铁运营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铁设备是地铁运营的重要支撑,包括车辆、信号系统、电力设备等。
为了提高地铁运营效率,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本项目旨在对地铁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二、项目目标1.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2.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地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提升地铁运营的智能化水平。
三、项目内容1.地铁车辆改造计划通过对现有地铁车辆的升级改造,提升其安全性、乘坐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包括:-安装新一代环保型动力系统,减少能耗和排放;-更新车厢内部装饰和座椅,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引入智能化维修和故障诊断系统,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2.地铁信号系统更新计划通过升级地铁信号系统,提高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具体包括:-引入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提高列车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安装智能化信号设备,实现自动化运行和监控。
3.地铁电力设备改造计划通过对地铁电力设备的改造,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具体包括:-更新供电设备,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引入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力消耗的监控和调控。
四、项目进度安排1.车辆改造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制定改造方案等。
预计耗时2个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对车辆进行改造和测试等。
预计耗时6个月;-第三阶段:验收阶段,包括车辆性能测试和验收等。
预计耗时1个月。
2.信号系统更新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制定更新方案等。
预计耗时3个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更新信号设备和进行测试等。
预计耗时9个月;-第三阶段:验收阶段,包括信号系统性能测试和验收等。
预计耗时2个月。
3.电力设备改造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制定改造方案等。
预计耗时2个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设备更新和测试等。
预计耗时6个月;-第三阶段:验收阶段,包括设备性能测试和验收等。
智能施工实施方案
![智能施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cab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f.png)
智能施工实施方案智能施工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质量的施工方式。
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智能施工已经成为施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智能施工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施工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智能施工的概念及意义。
智能施工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和优化,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施工方式。
智能施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施工效率,智能施工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2. 保障施工质量,智能施工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3. 降低施工风险,智能施工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风险。
二、智能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手段。
1. 信息化技术,包括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等,用于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2. 自动化技术,包括智能施工设备和机械,如智能挖掘机、智能起重机等,用于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3. 智能化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监控系统等,用于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三、智能施工的实施方案。
1. 制定智能施工实施计划,在项目立项阶段,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需求,制定智能施工的实施计划,明确智能施工的目标和任务。
2. 选择适合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保证其与项目的整体施工方案相匹配。
3. 进行智能施工培训和技术支持,对施工人员进行智能施工操作培训,提高其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使用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
4. 实施智能施工监控和管理,建立智能施工的监控和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6040c74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5.png)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信息化手段为了保障xx地铁xx线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投资、进度、合同、验工计价、资料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甲方将建立xx地铁xx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安全监测和风险管理、视频监控、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
我方完全响应甲方要求:1)将按要求成立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配置信息化管理专职人员;2)将配置专用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网络设备和网络线路(带宽不低于4M,可以用于视频会议通信);3)将全面协调并要求所管辖的各施工单位为xx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安装和调试提供必要的施工现场辅助器材,为系统相关设备提供专用电源,保证相关设备24小时正常供电,做好系统相关设备的防盗、防破坏和安全保护工作;将全面协调并要求所管辖的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监测单位做好现场测点的布设和保护工作;配合现场测点的布设和保护工作。
为系统相关设备提供专用电源,保证相关设备24小时正常供电,并做好系统相关设备的防盗、防破坏和安全保护工作。
第一节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本项目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见图1图1 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第二节信息化系统构成本项目信息化系统构成:见图2图2 信息化系统构成第三节安全监测和风险管理系统安全监测和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用于:1)基坑及开挖支护结构监测;2)隧道及开挖支护结构监测;3)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位移沉降监测;4)止水帷幕施工监测;5)井点降水监测。
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通过系统监测数据、预警和报警信号(系统安全风险判断结果),及时制定现场质量安全应对措施,避免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还可以根据系统运行情况、经验值等,重新设定预警值、报警值,以及优化监测方案和施工方案,使系统更加完善。
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可以通过该系统掌握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状态,及时对施工单位发布监测和施工指令。
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
![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119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7.png)
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介绍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旨在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地铁站建设和维护的效率,并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的各个方面。
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 详细规划和设计地铁站的结构和布局。
通过使用先进的建模软件和技术,可以确保最佳的空间利用和通行流畅性。
2. 评估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其供应和安全性。
3.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各个阶段的任务分配和人员安排等。
智能化设备应用智慧地铁站的施工方案将应用各种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智能化设备应用:1. 施工机器人:使用施工机器人可以实现部分或全部施工任务的自动化,如搬运材料、钢筋绑扎等。
2. 无线监测系统:通过在地铁站不同位置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地下水位、振动等,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
3.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真实感触感的体验,帮助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模拟施工。
安全管理在智慧地铁站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全管理措施: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安全培训、安全会议等。
2. 使用智能化设备进行施工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监督,确保所有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环境保护智慧地铁站的建设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环境保护措施:1. 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尽量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2. 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和设备,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 定期监测和评估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总结智慧地铁站施工方案以应用先进的科技和智能化设备为基础,提高施工效率、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通过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合理应用智能化设备,加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智慧地铁站的建设将更加高效、可靠和可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施工项目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实施方案2.1项目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实施方案2.1.1实施目标为提升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XX号线工程建设机械化水平,加快地铁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项目经理部成立机械、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实施本工程。
实施目标如下:机械化目标: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响应国家“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号召,全线推广成熟、先进、成套技术装备,提升施工机械化水平,以机械化生产替换人工作业、以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实现高危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减少30%以上,大幅提高工程安全生产水平。
自动化监测目标:本工程全线采用云平台和自动化监测手段,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计算、分析和即时传输,并接入业主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化目标:本工程通过盾构施工实时监控、高清视频监控、BIM技术应用等信息化技术,提高工程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增强项目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2.1.2实施组织机构XX号线项目经理部成立机械、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兼任组长,总工程师兼任副组长,下设机械化组、自动化监测组、盾构设备监控组、BIM信息组、视频监控组、工地标准化组等6个小组,分别由对应部门兼任。
各工区项目部同步成立机械、自动化及信息化小组。
机械、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图2.1-1。
图 2.1-1 机械、自动化及信息化领导小组机构图2.1.3项目机械化为提升机械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工程拟采用成熟、先进、成套技术装备如下。
⑴本工程盾构隧道均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盾构掘进示意图见图 2.1-2。
图 2.1-2 盾构掘进示意图⑵本工程部分车站围护结构地质强度大,拟投入双轮铣进行施工,双轮铣施工见图 2.1-3。
图 2.1-3 双轮铣施工⑶泥浆零排放处理技术,采用成熟的泥水分离设备和技术,可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浆进行零排放处理,很好地解决了在城市施工中废浆的处置和环境污染问题,泥水分离设备见图 2.1-4。
图 2.1-4 泥水分离设备⑷对于盖挖逆做的车站钢管桩的施工,采用HPE液压插装机,提高钢管桩的安装精度,如图 2.1-5。
图 2.1-5 HPE液压插管机⑸投入钢筋集中加工工厂,引入钢筋自动成型加工设备,如图 2.1-6。
图 2.1-6 钢筋自动化加工设备⑹拟在有条件的联络通道施工中投入布鲁克开挖机器人进行施工,如图 2.1-7。
图 2.1-7 布鲁克开挖机器人⑺拟在有条件的竖井(盾构井)安装垂直提升系统,用于基坑土的垂直运输,如图 2.1-8。
图 2.1-8 垂直提升系统2.1.4大型机械设备自动化监控⑴复合盾构数据远程监控系统本工程盾构区间采用远程监控系统,为盾构机的安全生产与无忧施工提供“物联网+盾构”的可视化的解决方案,为盾构机的施工管理、维护水平与健康管理提供基于“大数据+盾构”的智能决策服务。
该系统可在目前主流的移动设备(如Android、IOS、WinPhone等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上随时随地进行数据监测和查看,能够实时掌握盾构施工过程情况,提高对所有盾构施工的整体把握和决策水平。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提升盾构法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粗放控制”到“状态评估”、“定期巡视”到“状态监视”的转变,对提升各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盾构机的故障情况、降低运营成本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整个盾构远程监控系统适用复合盾构、双模复合盾构施工单位、建议业主单位和相关机构,系统采用Hapood大数据架构,紧紧围绕盾构施工开展盾构机器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大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可视化发布,如图 2.1-9和图 2.1-10。
图 2.1-9 盾构云服务示意图图 2.1-10 盾构远程监控系统示意图⑵出渣车辆远程监控系统为确保本工程出渣车辆运行过程中,严格按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的时间、线路进行渣土运输,同时各级管理人员能通过平台(移动终端)全天候监控本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的情况,发现有车辆违规后能立即制止。
本工程的渣土运输车辆采用“GPS+云平台”模式,对所有渣土运输车安装上全天候GPS,同时安装全天候的行车记录仪,如图 2.1-11。
图 2.1-11 渣土运输车辆远程监控系统示意图2.1.5自动化监测方案2.1.5.1自动化监测的目的在城市复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下进行深基坑施工,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风险等级高,传统的人工监测虽然能够取得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但是数据采集和计算工作量大、周期长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尤其是重要风险源监测频率不能够满足实时监测的要求。
另外新建地铁邻近或者穿越既有运营地铁、铁路施工,必然引起既有线结构的变位,为保证既有地铁和铁路结构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在地铁施工期间,必须对邻近的地铁和铁路进行全天候的实时监控量测,传统监测技术在高密度的行车区间内无法实施,且不能满足对大量数据采集、分析及准确的反馈,因此必须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深基坑围护结构、周边重要建(构)筑物、高架桥墩以及既有地铁、铁路的结构和轨道变形进行24小时监控量测,可以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工程施工。
2.1.5.2自动化监测的重点本工程在全线范围内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原则上由一家监测单位统筹施工监测工作。
特别是在紧邻或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铁路、市政高架桥等重要建(构)筑物施工时,对工程实施本体及受影响的重要建(构)筑物实施自动化监测,并按照相关要求,负责实施或委托第三方实施特殊区域施工所需的监测工程及相关配合工作。
XX号线建设中需重点实施的工点见表 2.1-1。
2.1.5.3自动化监测项目按照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自动化监测项目统计见表 2.1-2。
深基坑工程、周边建(构)筑物以及既有线的监测如图 2.1-12、图 2.1-12和图 2.1-12。
图 2.1-12 基坑围护结构自动化监测示意图图 2.1-13 建构筑物自动化监测示意图图 2.1-14 既有线自动化监测示意图2.1.5.4自动化监测方法⑴地下水位基坑和隧道施工过程中容易因降水造成泥砂流失,从而导致周边道路沉陷和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沉降或开裂,影响人车、建(构)筑物的安全。
通过实施地下水位自动化监测可以实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现场工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周边道路的沉陷和建(构)筑物的变形,保证安全。
水位监测点埋设在基坑周边以及施工区域沿线50m区域内的桥梁、建筑楼宇、道路周边。
在需要埋设测点的位置预先挖探沟,确保无地下管线,然后利用地质钻机成孔,孔深要求打穿潜水含水层,但不得穿透下部隔水层,在孔内埋入直径约90mm的压力套管,管底加密封盖,将型号为VWP-G传感器及传输导线放入压力管内,如图 2.1-15图2.1-12。
为防止泥砂进入管中,下部留出0.5~1m的沉淀段(不打孔),用来沉淀滤水段带入的少量泥砂,中部管壁周围钻出6~8列直径为6mm左右的滤水孔,纵向孔距50~100mm,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状布置,管壁外部包扎过滤层,过滤层可选用土工织物或网纱,上部管口段不打孔,以保证封孔质量。
图 2.1-15 VWP-G型投入式水位计结构示意图施工过程中,当被测水压荷载作用到被测水位计上时,会引起硅压传感器感应膜的变形,变形量经由数字电路采集调制后,由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直接显示被测水位值,最高精度可达3mm;采集模块采集到监测数据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云平台,现场安装实物如图 2.1-16。
图 2.1-16 现场安装实物图⑵支撑轴力支撑轴力自动化监测可以实时监控基坑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体系,判断基坑的稳定性。
与人工监测相比,支撑轴力自动化监测频率更高,一般为30min/次,可以完整记录支撑轴力的变化历程,为分析支撑轴力变化的原因,判断基坑稳定性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支撑轴力自动化监测是以振弦式传感器(混凝土支撑轴力一般选用应力计,钢支撑轴力一般选用轴力计)配合多通道振弦采集仪、数据传输处理系统实现的。
传感器布设在内力较大或有代表性的支撑结构上,每个监测点位布设的传感器信号汇聚到采集仪,最终通过无线设备将现场的实时数据发送后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最终发送到用户。
应力计、轴力计技术指标如表 2.1-3。
⑶围护结构顶部位移、竖向位移及临时立柱沉降根据施工现场及周边情况,采用徕卡TS30全站仪,在距基坑开挖深度3~5倍范围以外的稳定位置埋设水平位移基准点,每个车站基坑周围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4个,在冠梁顶部间距10~20m预埋棱镜,立柱沉降布点间距约30m。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一测回测量流程如图 2.1-17。
图 2.1-17 一测回测量流程图⑷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土体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是基坑监测的主控监测项目,通过监测、整理、分析围护结构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可以判断围护结构是否存在薄弱区段,支撑体系是否合理有效,进而指导施工。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可以节省数据采集时间,且无需人工在基坑边采集数据,避免了人员高坠风险。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自动化监测是通过测斜管、固定式测斜仪、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后台处理器及云平台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每个测点埋设3~8个固定式测斜仪,具体数量根据围护结构的深度确定,测斜仪埋设的位置一般是围护结构与横向支撑交接处上下,两道支撑之间预测的变形较大处。
固定式测斜仪及数据采集模块的技术指标如表 2.1-4。
土体水平位移是在围护结构外侧用地质钻机钻孔埋设测斜管来实施,其他固定式测斜仪的安装、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等同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实施方法。
⑸支护体系钢筋内力支护体系钢筋内力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确保支护体系的安全,包括矿山法隧道初支拱架钢筋内力、盾构和双模复合盾构管片钢筋内力监测,监测元器件为钢筋计。
依据设计计算的结果,选择支护结构弯矩最大或者受力最不利、变形最大的位置将钢筋计串联焊接在主筋,如图 2.1-18,其数据采集、计算和传输流程同支撑轴力的实施方法。
图 2.1-18 钢筋计焊接⑹围护结构侧向压力围护结构侧向压力监测的目的了解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内、外侧土压力的变化情况,为施工设计积累经验,监测元器件是压力盒,如图 2.1-19。
围护结构后和嵌固段围护结构前均需要埋设,常采用挂布法。
将包住整幅钢筋笼的挂布绑在钢筋笼外侧,并将带有压力囊的土压力盒放入布袋内,布袋位置按设计深度确定,压力囊朝外,导线固定在挂布上通到布顶;挂布随钢筋笼一起吊入槽(孔)内;混凝土浇筑时,挂布将受到侧向压力而与土体紧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