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机会成本: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2、市场失灵: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也即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有效起作用的情况。
3、外部性:又叫外部效应,指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时的情况。
外部性指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造成的影响。
4、市场势力:指一个经济活动者显着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5、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6、边际效用:是指小给这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生产可能性边界: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水平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8、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全的9、需求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也就是说,任何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必定上升。
10、供给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就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
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小;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
11、供求定理:指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的定力。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供给: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2. 需求: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3. 市场: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地点或渠道。
4. 均衡价格:指市场上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5.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的情况。
6.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现象的情况。
7.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8.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情况。
9.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10. 通货:指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11. 增长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规模扩大或减小的速度。
12. 失业率:指在劳动力总量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13. 预期效应:指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根据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来行动。
14.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多于进口的情况。
1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多于出口的情况。
16.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经济交易的收入与支出平衡。
17. 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18. 垄断定价:指垄断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19. 成本效益分析:指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择。
20.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政策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21. 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人或组织产生的效益或成本。
22. 资本:指用于生产的物质或货币形式的资产。
23. 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总量,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4. 不完全竞争:指市场上有多个供应者或需求者,但市场力量不够强大以致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情况。
25.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是50个详细的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是指卖方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用于反映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持续的高通胀会削弱居民的生活水平。
4. 通货紧缩(Deflation)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下降,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延迟购买,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
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个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为选择B所放弃的价值。
6.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效用。
通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7.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8.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企业生产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9.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变化不大,则需求弹性较小。
10. 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较大意味着生产者能够迅速调整产量。
1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它也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更优配置。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佳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
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
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
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基础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1、稀缺性: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物品和资源的绝对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即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和物品也是不足的。
2、选择:所谓选择,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3、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单个经济单位是指居民户、厂商和单个产品市场等。
5、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6、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变动的力量的状态。
7、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①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②一国财富的来源主要依靠对外贸易,即社会财富主要来源于流通领域;③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④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即利用国家的力量限制进口,增加出口,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8、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周、一月、一年等),在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9、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这就是需求规律。
10、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个人或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基本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
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机会成本-解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放弃的其他资源的最大价值。
2. 边际效用-解释: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3. 市场均衡-解释: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4.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一种市场结构,其中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商品或服务是同质的,没有单个买卖者能够控制市场价格。
5. GDP(国内生产总值)-解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填空题(5道题)1.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2.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称为(市场均衡点)。
3. 通货膨胀通常通过(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4. 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5.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
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需求定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无关- D. 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答案:B2.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的经济利润是()。
- A. 正利润- B. 负利润- C. 零利润- D. 不确定-答案:C3. 下列哪一项是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 A. 消费者偏好- B. 生产技术- C. 消费者收入- D. 替代品价格-答案:B4. 短期生产函数中,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指的是()。
- A.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一直增加- B.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增加但增速递减- C. 随着投入增加,产量减少- D. 以上都不对-答案:B5.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
- A. 政府计划- B. 市场机制- C. 企业决策- D. 社会习惯-答案:B四、多项选择题(5道题)1. 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 A. 商品价格变化- B. 消费者收入变化- C. 消费者偏好变化- D. 替代品价格变化-答案:B, C, D2. 下列哪些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经济学基础5答案
五一、名词解释1.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2.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若以X、Y代表两种商品,Exy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Py表示Y商品的价格,ΔPy表示Y商品价格的变动量,Qx表示X商品原来的需求量,ΔQx表示因Y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Exy=(△Qx/Qx)/(△Py/Py)=x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3.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X的消费时与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的比,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帕累托最优情况下,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
4.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而边际效益却渐渐下降,甚至跌破零、成为负值。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5.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二、选择题ABBAD CDDCD DBBBB CCDBC三、简答题1.如何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解释钻石—水价值之迷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到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
相反,钻石的用途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昂贵。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2、时机本钱: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或者: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又或者: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时机本钱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一样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生产可能性曲线:指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产品的所有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4、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关系的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7、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8、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它由右上方倾斜。
9、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或者说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0、均衡数量: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此时的供给数量恰好等于需求数量。
11、市场均衡:在市场交易中,当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时,市场到达均衡状态,称为市场均衡。
12、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3、支持价格:是政府治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14、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6、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承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承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名词解释大全1.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2. 通货膨胀: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 供应链:指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消费品的销售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网。
4. 垄断:指市场中存在唯一或少数几家厂商,它们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价格来限制竞争。
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7. 外汇市场:指不同国家货币交易的市场,也是国际支付和投资的主要场所。
8. 价格弹性:指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应价格弹性。
9. 劳动力市场:指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劳动者)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市场。
10. 金融市场:指所有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等)交易的市场。
11. 利率:指借贷或储蓄中所支付或获得的回报,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12. 资本市场:指股票交易所和债券市场等交易金融资产的市场。
13. 税收:指政府通过征收税费从个人和企业收取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投资。
14.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消费者购买一定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15. 外国直接投资(FDI):指企业或个人在国外购买或建立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控制权。
16. 经济增长:指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增加。
17.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18.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19. 价格指数:衡量一组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的指标。
20. 失业率: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这只是一小部分经济名词的解释,经济学领域涉及的概念和术语非常广泛,深入了解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政策。
经济学基础_名词解释
31、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32、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3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34、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以一定量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
五
14、资本市场,是以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既是融资的场所,又是融资关系的总和。
15、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和技术服务为交换对象的交易场所。
16、信息市场,是人们以知识、咨询、信息资源等进行交换和服务的或领域。
六
17、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和嗜好。
8、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9、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10、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5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概括起来,通常可分为四种,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55、私营经济,是指生产数据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2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量连续增加时,其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但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3、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某一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
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
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
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4、挤出效应(Crowing out):“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4.平等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地分配利益的特征5.理性为了达到目标而尽可能系统性地做到最好6.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7.边际变动对现行计划的增量调整8.激励某种引起人行动的东西9.市场经济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10.产权一个人拥有并使用稀缺资源的能力11.看不见的手利己的市场参与者可以不知不觉地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理12.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状况13.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影响的状况14.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5.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的情况16.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17.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18.经济周期经济活动的波动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科学方法客观地建立并检验结论2.经济模型基于假设对现实的简化3.循环流向图表示物品和劳务、生产要素及货币支付在家庭和企业之间如何流动的经济图形4.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类投入5.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表示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经济可以生产的产量组合6.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7.效率从可获得的资源中得到最大产量8.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9.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10.实证表述世界是什么样的表述11.规范表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表述第三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3.垄断只有一个卖者的市场4.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量5.需求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6.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7.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8.正常物品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9.低档物品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10.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物品11.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物品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时,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这种物品的供给量增加14.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15.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16.均衡价格达到使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水平的状况17.均衡价格使供给量和需求量平衡的价格18.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19.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况20.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况21.供求定理一种观点,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的调整都会使那种物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的指标2.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3.富有弹性当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做出相当大的反应时4.缺乏弹性当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之一的反应程度做出微小的反应时5.总收益买者支付的量或卖者得到的量,用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6.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反应程度的指标7.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8.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的供给量对该物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9.正常物品以正收入弹性为特征的物品10.低档物品以负收入弹性为特征的物品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上限一种物品可以销售的法定最高价格2.价格下限一种物品可以销售的法定最低价格3.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中分摊的方式4.税收楔子在征税之后买者支付的和卖者得到的之间的差额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1.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2.支付意愿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支付的量3.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支付的量4.成本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卖者必须放弃的一切东西的价值5.生产者剩余向一种物品卖者支付的量减去成本6.效率使所有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特征7.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8.市场失灵一些无管制的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第十章外部性1.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2.正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3.负外部性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4.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5.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6.矫正税为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而征收的一种税7.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8.交易成本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第十二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的特征2.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征3.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4.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5.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6.自然垄断生产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的企业7.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8.成本-利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利益的研究9.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超过了其合意水平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稀缺性p4含义: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自由物品:数量很多,并且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的物品,如空气、阳光等经济物品:数量有限,并且人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选择、判断)稀缺是研究经济学的必要性稀缺的概念(p5):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的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途性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生产可能性边界p6(大题:概念+1.2.3.6此消彼长)概念(重点):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点的轨迹生产可能性曲线:1.线上:如果生产没有脱轨,在线上进行的话,说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已没有改善的余地。
2.线内:资源存在浪费,资源还有改善的余地3.线外:说明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无法实现4.如果技术水平提高,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5.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外弓型特征(斜率的绝对值递增)6.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负斜率的特征,说明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两种产品的生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p7资源配置(微观解决配置的问题,宏观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指把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后做出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2.生产多少3.如何生产4.何时生产5.为谁生产资源利用: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项目二、需求与需求量p27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含义:1.消费者有购买欲望2.消费者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本质:消费者行为规律需求量: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大题)p28商品本身价格(要展开写,价格下降怎么样)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名义收入实际收入(相对收入水平))正常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不正常商品:需求量是同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例:如果你收入越少,搭乘公交车的次数就会变多)消费者的嗜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口规模或人口结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需求曲线p30需求定理p31 (重点)一个前提两个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一个原因前提(需求定理含义):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关系(因果条件的本质):引起和被引起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其他因素不变,只有价格在变)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是点在动,线未动)需求量的变动针对的是需求定理原因: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它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经济学名词解释(最全)
经济名词(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
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
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债券收益(Bond 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
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预算线(Budget 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
7.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
8.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9.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10.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1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1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3.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14.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15.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1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7.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经济学常考的30道名词解释
经济学必考的30个名词解释1、需求的定义: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如汽车和汽油、照相机和胶卷。
3、替代品:指能带给消费者近似的满足度的几种商品。
如不同品牌的手机,牛奶和豆浆,洗衣粉和肥皂等。
4、供给的概念: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6:弹性的含义:弹性被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也就是自变量变化某个比例时,因变量要变动多少比例。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完全垄断市场。
独家垄断。
是指某企业是某产品的唯一供给者,不存在任何竞争对手。
10、寡头垄断市场。
只有少数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每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
11、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垄断,即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市场形态。
12、完全竞争市场。
无数多企业、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价格接受者,不能制定价格。
1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4、GNP国民生产总值,NDP国内生产净值=GDP-资本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GNP-国定资产消耗。
NI国民收入=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PI个人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DI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15、失业率的概念: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2.比较优势: 舍弃一种产品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3.绝对优势: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5.供给定理 :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6. 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7. 正常物品:当收入增加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8. 低档物品:当收入减少时,该物品的需求会增加。
9. 替代品: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减少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10. 互补品: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11.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2.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3.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14. 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 最高 价格。
15. 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 最低 价格。
16. 税收归宿: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17.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8.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9. 无谓损失 :是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20.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21. 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
22. 企业为购买交易成本: 是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3. 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的物品24. 公共物品: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25. 公有资源:在消费中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的物品 26. 自然垄断: 在消费中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28. 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的成本。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
1.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有限需求的社会科学。
它研究了社会经济系统如何运作,以及社会如何利用资源来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
2.供求: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市场中的供应和需求。
供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而需求则指消费者对这些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3.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采取的行为。
它涉及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行为和偏好。
4.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用来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技术函数。
它描述了企业如何使用资源来生产商品或服务,以及企业如何最大化其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供给: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
售的商品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某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货币额度与实际支付额度之
间的差额
3.无差异曲线:在偏好既定的条件下,能够使得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物品的各
种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4.内在经济性:内在经济性是企业规模扩大后由于其自身原因而导致产量的增加和成本下
降。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某消费者对物品的消费随着其数量的增加商品边际
效用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对于某一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
购买,而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7.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 = f(L、K、N、
E)--- 生产函数
8.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
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9.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
定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10.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
论结构
11.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如果能按效用最大化原则所规定的条件去购买多种商品的组合,
总效用会达到最大,这便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2.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种商品在一定产量下的两种
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3.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
变动的比率。
指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该商品的自身价格变化率之比,因此,需求弹性的大小是在说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4.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或多种生产要素按
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对产量和收益产生的影响。
15.机会成本:在相抗衡的各个目标之间,选择了其中一个,就必然放弃另一个有价值的选
择,被放弃的选择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
16.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生产者使用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生产要素,作为报酬而应支付的
费用。
1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到一
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