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第十三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三年级美术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学生将学习观察、想象、创作等美术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2. 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2. 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示范作品、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示范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手工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第13课3. 教学内容: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平凡事物的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5.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业设计:1. 画一幅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画作。

2. 用手工材料制作一个神奇的小物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平凡事物的美,学习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黑白拼贴画丨浙美版(2012)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黑白拼贴画丨浙美版(2012)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黑白拼贴画丨浙美版(2012)一、教学内容本课为浙美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3课《黑白拼贴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并运用黑白两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黑白拼贴画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黑白两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黑白两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一组黑白拼贴画作品,引导学生发现黑白拼贴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学习黑白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学习如何运用黑白两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黑白拼贴画的创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黑白拼贴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黑白拼贴画2. 内容:(1)黑白拼贴画的概念和特点。

(2)黑白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3)如何运用黑白两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黑白拼贴画作品。

2. 尝试运用其他颜色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黑白拼贴画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黑白拼贴画的特点。

2. 在实践操作环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

3. 在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课后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技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选择,提高学生对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2.学习用基本几何形体来构建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如何用色彩渲染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形象。

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用色彩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五、教学准备1.有关《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笔、笔记本、颜料、画刷等画画所需要的器材。

3.课堂讨论题目和讨论问题。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或想象自己所在的宇宙,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请学生谈论自己创造的外星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奇妙的太空生物等形象。

2.学习环节:(1)了解基本的画画技巧和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一种颜色,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3)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动物或景象,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出物品的形状,并用自己挑选的颜色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总结环节:(1)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互相学习和探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出学生需要自我发挥的地方。

七、评价标准1.能运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物品形状。

2.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3.作品具有美的审美价值。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形象来编写有趣的故事。

2.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天然素材创造想象世界。

九、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比较创意和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意,同时也把对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这些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动手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废旧物品、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废旧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它进行创作。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认识创意手工。

初步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式,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尝试运用各种废旧物品的质感、颜色、形态等特点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用不同材料美化生活的能力,促进环保意识的养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探究、讨论,了解创意手工的基本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材料特点进行创意联想并制作。

【教学准备】教具:电子课件,废旧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手工工具,木片,树叶,石头树皮,树枝等等;学具:手工用具,各种乡土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微课,引出课题同学们,老师先带领同学参观一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同学们边欣赏边寻找看你发现什么?是呀,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材料,如树枝,树叶,木片,木墩,石头遍地都是,你会用它做点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创意?一起看看我们学校同学的创意吧。

生活里像叶子一样平凡的东西太多了,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东西变得神奇起来?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化平凡为神奇》(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从叶子这一孩子们最熟悉的素材入手,通过老师的问题引发最初的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于变废为宝。

然后通过欣赏同学的创意打开思路,引起兴趣并导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方法1.生活里老师是个特别喜欢收集的人,看到掉落的叶子,松球,树枝我都捡了回来。

猜,我用他们做了什么?看,今天老师把他带来了。

仔细看,我是怎么做的?谁能说一说(实物展示)?(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指着实物引导,这是什么?树枝,这是什么?松球,这是什么?树叶。

怎么把他们组到一起去的?用麻绳串起来)老师总结:恩,我正好利用了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稍微做了装饰,让他更好看更容易保存,但是他们的外形没有变,这种方法我叫他:随型(板书)比如这个圆形的盘子,我就利用这个圆形去思考,这就是随型。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彩墨游戏(一)》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彩墨游戏(一)》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彩墨游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彩墨游戏(一)》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第13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墨的基本画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彩墨的基本画法、彩墨游戏的技巧以及彩墨作品的欣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彩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彩墨画的精髓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游戏的形式较为喜爱,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彩墨的基本画法。

2.培养学生对彩墨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彩墨画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彩墨的基本画法。

2.彩墨游戏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游戏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墨画的基本画法课件和视频。

2.准备彩墨画游戏的素材和工具。

3.准备彩墨画作品欣赏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彩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彩墨画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视频,向学生讲解彩墨的基本画法,如泼墨、点墨、擦墨等,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彩墨画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彩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彩墨画法。

游戏可以分为小组竞赛或个人展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彩墨画作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彩墨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彩墨画在不同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运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彩墨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立体主义式黑白拼贴画》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立体主义式黑白拼贴画》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立体主义式黑白拼贴画》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立体主义式黑白拼贴画》是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以立体主义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运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创作出富有立体感的拼贴画。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立体主义的概念较为模糊,拼贴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立体主义的特点和拼贴技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主义的基本特点,认识黑白灰三种颜色在立体主义作品中的作用。

2.学会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创作具有立体感的拼贴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主义特点的掌握。

2.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运用。

3.拼贴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立体主义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黑白灰三种颜色在立体主义作品中的作用。

2.示范法:展示教师作品,讲解拼贴技巧。

3.合作学习法:分组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立体主义作品图片、黑白灰三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立体主义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对立体主义的认识,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5分钟)教师讲解黑白灰三种颜色在立体主义作品中的作用,展示教师作品,讲解拼贴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立体主义的特点和拼贴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积极讨论,并提出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组织类似的讨论活动,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难点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创意思维和基本元素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会通过展示实例和引导思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实践活动。学生将利用提供的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技巧,将普通物品进行改造。
-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小组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难点解决方法:设置明确的合作任务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补不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化平凡为神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普通物品,它们可以变得非常有趣和美丽?”比如,一个简单的纸杯,通过我们的创意,可以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平凡物品化为神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意和美术的基本元素。创意是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普通物品赋予新的生命。美术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它们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础。

第十三课《伸缩玩具》(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伸缩玩具》(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三年级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出来的伸缩玩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伸缩玩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1.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技巧。
2.关注内向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信心。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伸缩玩具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民间艺术中的价值。
-学会观察和分析伸缩玩具的形状、色彩和结构,并能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掌握制作伸缩玩具的基本技法,如剪、折、粘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举例解释: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伸缩玩具,让学生理解其“伸缩”的原理和趣味性,强调其在民间艺术中的独特地位。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5.感受美术与生Leabharlann 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伸缩玩具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美术造型与表现能力,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掌握伸缩玩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伸缩玩具》这一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观察和分析伸缩玩具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这个课题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拼凑画面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物品缺乏关注,不易发现其美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并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的新知识:教师讲解如何用美术的方式将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审美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5

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13课我的动物朋友》是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到动物的魅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于动物的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鼓励学生创新,用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表现自己的动物朋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绘出动物的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动物朋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体验绘画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绘出动物的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动物朋友。

2.难点:学生能够创新表现动物的方式,用独特的视角和技巧描绘出自己的动物朋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绘画的心得和方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2.绘画工具:水彩笔、铅笔、橡皮等3.动物图片:教材中提供的多种动物图片4.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学生的作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朋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表情等。

然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动手绘画自己的动物朋友。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动物的特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动物朋友 |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动物朋友 |苏少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动物朋友|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朋友的生活和习性,增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2.学生能够从动物朋友中获得灵感,发挥自己的创意,创造出自己的动物形象。

3.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动物朋友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难点:学生能否将动物朋友的特征表现出来,是否能够自己创造出动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乐高积木、画笔、纸张、颜料、图片、教案。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钢笔、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向学生介绍动物朋友的概念,并让学生表述自己对动物朋友的认识。

并查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二)新知1.老师向学生展示动物朋友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动物,并归纳出动物的特征。

2.老师利用乐高积木演示动物形态,让学生通过拼接积木来搭建自己的动物形象。

(三)实践1.学生分别用铅笔在纸上勾勒出自己的动物形象。

然后用颜料给动物涂色。

2.学生可以在动物的身上加上自己想要的特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四)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动物形象,并有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2.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出合理的评价。

五、作业1.家庭观察一种动物,并在课堂上介绍给其他同学。

2.使用家中的材料自己创造一种动物形象,并在下次课上展示出来。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和乐高积木的搭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动物的形态和特征。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眼,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动物形象。

在作业环节中,让学生回家进行动物观察和动物形象创造,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构思、表现等环节。

2. 美术创作的要素:介绍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3. 美术创作的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

4. 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介绍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美术创作的具体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美术三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4.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黑白拼贴画》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黑白拼贴画》浙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黑白拼贴画》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黑白拼贴画》是浙美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材还提供了多种创作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黑白拼贴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还较弱。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设计,但对黑白拼贴画的特点和魅力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黑白拼贴画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白拼贴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黑白拼贴画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白拼贴画的作品示例。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3.教室环境布置,营造创作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黑白拼贴画的作品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黑白拼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如剪贴、拼接、组合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黑白拼贴画的特点,如对比鲜明、简洁大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创作黑白拼贴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三年级美术第13课.伸缩玩具

三年级美术第13课.伸缩玩具

第13课、伸缩玩具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伸缩玩具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原理(四边形易变性),利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伸缩骨架,并根据预先的设计完成伸缩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伸缩玩具的骨架,了解其伸缩的原理。

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伸缩玩具的设计制作过程及乐趣。

教学难点:伸缩骨架制作的牢固性;伸缩骨架与形象设计的巧妙结合;作品新奇、美观。

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游戏:摸一摸,玩一玩。

二、建构新知:1、对比三角形,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伸缩原理。

2、比一比。

想一想,伸缩骨架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怎样连接的?有什么地方可以连接?(1)做一做,小组合作,设计伸缩骨架。

(2)汇报交流,总结伸缩骨架。

(3)总结伸缩骨架的形式。

3、创意比拼:
(1)巧用材料;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骨架?
(2)巧设造型;
(3)巧妙装饰;
三、艺术实践
1、布置作业:用你所学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新奇的伸缩玩具。

2、辅导要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巧妙地连接;怎样快速的装饰;试一试装饰部分是否影响伸缩活动。

四、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
2、组织学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利用伸缩原理为人们提供方便的事物?。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图形拼接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图形拼接 ︳湘美版

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三课《图形拼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拼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拼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利用图形拼接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1. 图形拼接的基本方法。

2. 利用图形拼接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难点:1. 图形拼接的技巧。

2. 创意设计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图形拼接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二、新课内容1. 讲解图形拼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示范图形拼接的步骤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拼接练习。

三、实践操作1. 分发图形拼接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设计。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品展示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邀请其他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拼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图形拼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图形拼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展示环节也体现了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拼接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图形拼接的技巧在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三课《图形拼接》的教学过程中,图形拼接的技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图形拼接是一种将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或形状的方法。

掌握图形拼接的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图形拼接技巧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选择合适的图形材料:在进行图形拼接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形材料。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富有创意。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绘制图案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缺乏关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并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2.实物材料:废旧报纸、石头、画纸、画笔、颜料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废旧报纸、石头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物,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平凡为神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花朵、用石头绘制的图案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赣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教案

赣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 军旗升起的地方》教案

赣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军旗升起的地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军旗升起的地方》是赣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军旗的设计和制作方法,通过学习军旗的历史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军旗的起源、军旗的设计原则、军旗的制作方法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和了解军旗的同时,学会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军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对军旗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军旗的历史和设计原则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军旗的历史和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掌握军旗的设计原则,学会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军旗。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军旗的历史和背景,掌握军旗的设计原则,学会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军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军旗的设计原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而又有意义的军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军旗的历史、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军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军旗。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设计和制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军旗样品、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素材:优秀军旗作品图片、军旗设计原则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优秀军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引发学生对军旗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军旗的历史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军旗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接着讲解军旗的设计原则,如色彩、图案、构图等,让学生明白如何设计出一面美观、有意义的军旗。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平凡事物中的美,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

2.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

3.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发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并通过美术创作技巧将其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以及如何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美术教材、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 讲解:讲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3. 实践: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平凡的事物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创作技巧。

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主题:平凡事物中的美3. 重点:发现美、创作美4. 难点:从平凡中发现美、运用创作技巧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平凡的事物,运用所学的美术创作技巧进行创作,并写一篇创作心得。

2. 家长参与评价,将作品和创作心得拍照至班级群。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要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石头、树叶、废旧物品等,通过音乐和旁白营造探索和发现的氛围。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些物品平凡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

2. 讲解技巧解析:详细讲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手工制作吸引学生,学生感兴趣。


本课亮点
学生主动性高。
需改进措施
多做一些范例。
附课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橙色画画,知道了橙色的调配方法,你能说说橙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吗?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绿色和紫色画画
三、讲授新课
1、复习原色,间色: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
2、除了上节课我们用的橙色,绿色和紫色也都是间色,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绿色和紫色的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后回答。
3、布置作业:以绿色和紫色为主,分别完成一幅作业。
4、作业展示:集中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绿色和紫色的画
教学反思
汤河学校导学案(美术科)
2013年4月5日制订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赵宏丹
课题
第十三课
第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达成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一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