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高三数学 第一轮复习 02:不等式的性质及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1-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若 | a | b ,则 a2 b2 C.若 a2 b2 ,则 a | b |
B.若 a | b | ,则 a2 b2 D.若 a2 b2 ,则 1 1
m
x2
0
x1 m x2 m
0
f
(m )
0 ;(6) x1, x2 (m, n)
m
b n 2a
f (m) 0
f (n) 0
-3-
· 典例精讲 ·
模块01: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1-1 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 a | b | ,则 a2 b2 ③若 a b , c d ,则 ac bd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
D. b b m aa
【答案】: B
【解析】:向糖水(不饱和)中再加入
m
克糖,那么糖水(不饱和)将变得更甜,可知浓度变大.由题意可得:b a
b a
m m
。
故选: B 。
例1-4 设 b a , d c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
A. a c b d
B. ac bd
C. a d b c
*作商法:作商法比大小的变形要围绕与1比大小进行。
作商法的基本步骤是:
①求商,②变形,③与1比大小从而确定两个数的大小。
(一般运用的范围在正数范围内,幂指运算,和后期的数列学习中)
模块0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一般流程:
①将不等式的右边化为零,左边化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不等式 ax2 bx c 0 或 ax2 bx c 0(a 0) 。
高三一轮复习数学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数(式)的大小.2.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性质的简单应用二、重难点:重点:理解不等式的性质难点: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恒成立问题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方法关系作差法作商法a>b a-b>0>1(a,b>0)或<1(a,b<0)a=b a-b=0=1(b≠0)a<b a-b<0<1(a,b>0)或>1(a,b<0)自查自测1.已知P=a2+3a+3,Q=a+1,则P与Q的大小关系为()A.P<Q B.P=Q C.P>Q D.不能确定2.已知x≠0,则(x2+1)2与x4+x2+1的大小关系为.3.比较两数的大小:7+1014.知识点二不等式的性质自查自测1.已知实数x,y满足x>y,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1B.ax>ay C.x+a>y+a D.x2>y2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c>bc,那么a>b B.如果ac2>bc2,那么a>b C.如果>,那么a>b D.如果a>b,c>d,那么a-c>b-d 3.已知-1<a+b<2,-3<a-b<5,则3a-b的取值范围是.知识点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两个相异的实数自查自测1.设x Rx x+-<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使不等式23202.不等式2340--+>的解集为x x【常用结论】1.倒数性质(1)a>b,ab>0⇒1<1.(2)a<0<b⇒1<1.(3)a>b>0,0<c<d⇒>.(4)0<a<x<b或a<x<b<0⇒1<1<12.分数性质若a>b>0,m>0,则(1)真分数性质:<r r;>K K(b-m>0).(2)假分数性质:>r r;<K K(b-m>0).3.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op op>0⇔opop>0(2)op op≥0⇔opop>0op≠0(3)op op>o≠0)⇔op op−>0自查自测1.不等式2301xx ->-的解集为()A .3(,4-∞B .2(,3-∞C .2(,)(1,)3-∞+∞ D .2(,1)32.下列不等式中,与不等式28223x x x +<++解集相同的是()A .2(8)(23)2x x x +++<B .282(23)x x x +<++C .212238x x x <+++D .223182x x x ++>+四、典例分析考点一不等式的性质考向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1.(多选题)已知实数a ,b ,c 满足c <b <a 且ac <0,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ab >acB .c (b -a )>0C .ac (a -c )<0D .cb 2<ab 22.(多选题)设b >a >0,c ∈R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12<b12B .1>1C .r2r2>D .ac 3<bc 33.(2024·潍坊调研)()A .若1<1,则a 3>b 3B 2a <2bC .若ln a 2>ln b 2,则2|a |>2|b |D .若tan a >tan b ,则a >b 4.已知a,b,c,d∈R,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若a>b,c>d,则ac>bdB.若a>b,则ac 2>bc2C.若a>b>0,则(a −b)c>0D.若a>b,则a +c>b +c考向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5.若-2<a <b <3,-2<c <0,则c (a -b )的取值范围是.6.设x ,y 为实数,满足2≤xy 2≤3,3≤2≤4,则55的最大值是.考点二分式不等式及高次不等式1.不等式K1r1≤1)A.x x ≤−2或xB.x x >−2x ≤−2或x ≥− D.x −2≤x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B−1r1>0的解集是x <−1或x >a =考点三含参及综合类问题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ax2+(a−2)x−2≥0(a∈R).(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x≥2},求a的值;(2)若不等式的解集只包含一个元素,求a的值和该不等式的解集.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ax+b<0的解集为{x|2<x<3},则关于x的不等式x2−bx+a<0的解集为()A.{x|2<x<3}B.{x|1<x<5}C.{x|2<x<5}D.{x|1<x<3}3.设a∈R,解关于x的不等式2x2+ax+2>0.4.若关于x的不等式(m−1)x2+(m−1)x+2>0的解集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随堂检测1.若实数x,y满足x2+y2-xy=1,则()A.x+y≤1B.x+y≥-2C.x2+y2≤2D.x2+y2≥12.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a+1)x+1<0(a>0).3.若对于−2≤m≤2,不等式mx>−mx−1<−m+5恒成则实数x是.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2+4x≥a2-3a在R上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1≤a≤4}B.{a|-1<a<4}C.{a|a≥4或a≤-1}D.{a|-4≤a≤1}5.函数f(x)=x2+ax+3.若当x∈[-2,2]时,f(x)≥a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若当a∈[4,6]时,f(x)≥0恒成立,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高中不等式全套知识点总结
高中不等式全套知识点总结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 不等式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数量在大小上的关系,包含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四种关系。
一般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表示大于等于,“≤”表示小于等于。
2. 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是指满足不等式关系的所有实数集合,解集可以是一个区间、一个集合或者一个无穷集合。
3. 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不等式如果左右两边分别相等,那么其关系也相等;(2)两个不等式如果相互交换左右两边,那么关系会相反;(3)不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不等式关系不变;(4)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式关系不变;(5)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式关系反转。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 线性不等式线性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ax+b>c 或者ax+b≥c,其中a≠0。
2. 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基本不等式直接解法:按照不等式的性质逐步解题;(2)图像法:将不等式转化为直线或者直线段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解题;(3)分情况讨论法:根据不等式的取值范围分情况进行讨论,再分别求解。
3. 一次不等式的应用(1)生活中常见的线性不等式问题,比如买苹果不超过20元;(2)工程建设中的线性不等式问题,比如某公式里的参数要求取值范围。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 二次不等式定义二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 ax²+bx+c>0 或者ax²+bx+c≥0,其中a≠0。
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解法一:配方法、图像法;(2)解法二: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特点;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1)生活中常见的二次不等式问题,比如某项业务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2)工程建设中的二次不等式问题,比如求最大值、最小值。
四、多项式不等式1. 多项式不等式的定义多项式不等式是指由多项式构成的不等式,一般形式为 f(x)>0 或者f(x)≥0。
2. 多项式不等式的解法(1)概念法:直接按照多项式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解题;(2)函数法:将多项式在坐标系中的图像出发,进行解题。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汇总不等式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不仅涉及到基本的不等式性质,还包括不等式的求解、图像表示以及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传递性:若a < b,且b < c,则有a < c。
传递性是不等式推导中常用的重要性质。
2. 不等式的加减性:若a < b,则有a±c < b±c,其中c为实数。
加减性运算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时成立的性质。
3. 不等式的倍乘性: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若a < b,且c < 0,则有ac > bc。
倍乘性是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或负数时成立的性质。
二、不等式的求解1. 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 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以采用移项和分段讨论等方法。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例如ax^2 + bx + c < 0或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利用函数图像、判别式、因式分解等方法来进行求解。
3. 绝对值不等式:例如|ax + b| < c或|ax + b| > c,其中a、b、c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时,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复合不等式进行求解。
三、不等式的图像表示1.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例如a < x < b或a ≤ x ≤ b,其中a、b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不等式的区间表示可以通过画数轴,标示出解集所在的区间。
2. 不等式的图像表示:例如y < ax + b或y > ax + b,其中a、b 为已知实数,x、y为未知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大全-不等式
特别注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首先要验证0n n =时成立,注意0n 不一定为1;(2)在第二步中,关键是要正确合理地运用归纳假设,并且一定要用到假设,尤其要弄清由k 到k+1时命题的变化;(3)两个步骤中,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递推.在第二步证明中,关键是利用假设,推出结论.第七部分 不等式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a c b d ->-;注意: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2)左右同正不等式:① 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若0,0a b c d >>>>,则ac bd >.② 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0a b >>,则n n a b >>.(4)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该数的符号:若0ab >,a b >, 则11a b <. 若0ab <,a b >,则11a b>. 22a b ac bc >⇔> 是否正确?(否)注意: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2. 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3)分析法.(4)利用函数的单调性.(5)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6)图象法.3. 均值不等式:若0,>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基本变形:若,a b R +∈,则222a b ab +≥,22a b ab +⎛⎫≤ ⎪⎝⎭,222a b ab +≤. 运用均值不等式时,不要忘记检查条件(,0a b >),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注明等号成立的条件.4.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1)比较法:作差比较(作商):B A B A ≤⇔≤-0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2)综合法:由因导果.(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4)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常用放缩的方法有: 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n n n >+)1(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③利用基本不等式,如:2)1()1(++<+n n n n 利用常用结论:k kk k k 21111<++=-+. k k k k k111)1(112--=-< . 111)1(112+-=+>k k k k k .)1111(21)1)(1(111122+--=+-=-<k k k k k k . 5. 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要注意讨论0,0a a ><及0a =的情况.(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联系图象):设0a >,12,x x 是方程20ax bx c ++=的两实根,且12x x <,则20ax bx c ++>的解集为()()12,,x x -∞+∞. 20ax bx c ++<的解集为()12,x x .当0∆<和0∆=时的解集你会正确表示吗?(3)对于方程20ax bx c ++=有实数解的问题:首先要讨论最高次项系数a 是否为0,其次若0a ≠,才考虑判别式.(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理论:方程2()0(0)f x ax bx c a =++=>在),(+∞k 上有两根、在(,)m n 上有两根、 在),(k -∞和),(+∞k 上各有一根的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考虑判别式、对称轴、端点函数值、有时也考虑韦达定理)(答案依次为:0()02f k b k a ⎧⎪∆≥⎪>⎨⎪⎪->⎩,0()0()02f m f n b m n a ∆≥⎧⎪>⎪⎪>⎨⎪⎪<-<⎪⎩,()0f k <).根的分布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开区间,若在闭区间],[n m 讨论方程0)(=x f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n m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再令n x =和m x =检查端点的情况.有时候为了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我们也可以先把端点的值代入,看是否可以减少讨论.(5)不等式解区间的端点往往就是相应方程的根或与函数的定义域相关.(6)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数轴标根法(7)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数轴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6.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第八部分 直线和圆1、直线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y (a>0) O k x 1 x 2 x。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高考数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下面是对高考数学中不等式知识点的完整总结: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不等关系:对于实数a和b,如果a=b,则称a等于b;如果a≠b,则称a不等于b。
当a不等于b时,可以断定a大于b(记作a>b),或者a小于b(记作a<b)。
2.不等式:不等式是由不等关系得到的等式,包括大于等于不等式(a≥b)和小于等于不等式(a≤b)。
3.基本性质:(1)若a>b且b>c,则a>c;(2) 若a>b且c>0,则ac>bc;(3) 若a>b且c<0,则ac<bc;(4)若a>b且c≥0,则a+c>b+c;(5)若a>b且c≤0,则a+c>b+c。
4.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类似,解不等式是指寻找满足不等式的解的过程。
5.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同号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对于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异号的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x的取值范围。
在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减法、乘除法保持不等式不变。
2.不等式组:由多个不等式组成的方程组,称为不等式组。
求解不等式组的关键是确定每个不等式的集合和并集。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不等式的根及开口方向。
可以根据系数的正负、零点的位置和变号法等来确定解的范围。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
四、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对于绝对值不等式,可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将其拆分为多个实数的不等式。
2.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
将绝对值不等式中的绝对值拆分出来,分别讨论绝对值内外的情况,从而得到解的范围。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1.不等式的解法(1)同解不等式(同解;(2)与同解,(3; 2.一元一次不等式3.一元二次不等式或分4.分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等价变形:)()(x g x f >0⇔f(x)·g(x)>0,)()(x g x f ≥0⇔⎩⎨⎧≠≥⋅0)(0)()(x g x g x f 。
5.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解绝对值不等式常用以下等价变形:|x|<a ⇔x 2<a 2⇔-a<x<a(a>0), |x|>a ⇔x 2>a 2⇔x>a 或x<-a(a>0)。
一般地有:|f(x)|<g(x)⇔-g(x)<f(x)<g(x),|f(x)|>g(x)⇔f(x)>g (x)或f(x)<g(x)。
67.对数不等式(1)当时,(2 8.线性规划(1)平面区域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0Ax By 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0Ax By C ++=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当我们在坐标系中画不等式0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此区域应包括边界直线,则把直线画成实线。
说明:由于直线0Ax By C ++=同侧的所有点的坐标(,)x y 代入Ax By C ++,得到实数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直线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00(,)x y ,从00Ax By C ++的正负即可判断0Ax By C ++>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
特别地,当0C ≠时,通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2)有关概念引例:设2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条件4335251x y x y x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由题意,变量,x y 所满足的每个不等式都表示一个平面区域,不等式组则表示这些平面区域的公共区域。
由图知,原点(0,0)不在公共区域内,当0,0x y ==时,20z x y =+=,即点(0,0)在直线0l :20x y +=上,作一组平行于0l 的直线l :2x y t +=,t R ∈,可知:当l 在0l 的右上方时,直线l 上的点(,)x y 满足20x y +>,即0t >,而且,直线l 往右平移时,t 随之增大。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摘要: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不等式的定义2.不等式的符号表示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对称性2.传递性3.可加性4.乘法原则三、常见不等式的解法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3.韦达定理四、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数学中的应用正文: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用于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一个比较式,用符号">"或"<"来表示大小关系。
例如,x > y表示x大于y,x < y表示x小于y。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有许多基本性质,这里我们介绍四个常见的性质。
1.对称性:如果x > y,则y < x。
这就是说,不等式两边同时改变符号,不等式的方向不会改变。
2.传递性:如果x > y,且y > z,则x > z。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而另一个数又大于第三个数,那么第一个数一定大于第三个数。
3.可加性:如果x > y,且a > 0,则x + a > y + a。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而加上的一个正数,那么第一个数一定大于第二个数。
4.乘法原则:如果x > y,且m > 0,则x * m > y * m。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而乘上的一个正数,那么第一个数一定大于第二个数。
三、常见不等式的解法有许多方法可以解不等式,这里我们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1.作差比较法:如果x > y,则x - y > 0。
我们可以通过作差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作商比较法:如果x > y,则x / y > 1。
我们可以通过作商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韦达定理:如果x > y,则(x + y) / 2 > (x - y) / 2。
我们可以通过韦达定理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有以下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b等价于b<a。
②传递性:a>b。
b>c则a>c。
③可加性:a>b等价于a+c>b+c,其中c为任意实数。
同向可加性:a>b,c>d,则a+c>b+d。
异向可减性:a>b,cb-d。
④可积性:a>b,c>0则ac>bc,a>b,c<0则ac<bc。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a>b>0,c>d>0则ac>bd。
异向正数可除性:a>b>0,0bc。
a>b>0,则a^n>b^n,其中n为正整数且n>1.⑦开方法则:a>b>0,则√a>√b。
⑧倒数法则:a>b>0,则1/a<1/b。
2、几个重要不等式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不等式:a/b+b/a>=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2+b^2+c^2>=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b/c+c/a>=3,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a-b|<=|a-c|+|c-b|,对任意实数a,b,c成立。
3、几个著名不等式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不等式:a-b|<=√(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1)√(b^2+1),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2-ab+b^2),对任意实数a,b成立。
a+b)/2>=√ab,对任意正实数a,b成立。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1. 不等式的定义。
-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例如:3x + 2>5,x - 1≤slant2x等。
2. 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 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例如对于不等式x+1 > 0,x = 1是它的一个解,因为1 + 1>0成立。
-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如不等式x - 2>0的解集是x>2,这表示所有大于2的数都是这个不等式的解。
3. 解不等式。
-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例如解不等式2x+3 < 7,通过移项可得2x<7 - 3,即2x<4,再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2,这个过程就是解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性质1(对称性)- 如果a>b,那么b < a;如果b < a,那么a>b。
例如5>3,那么3 < 5。
2. 性质2(传递性)- 如果a>b,b>c,那么a>c。
例如7>5,5>3,那么7>3。
3. 性质3(加法法则)- 如果a>b,那么a + c>b + c。
例如3>1,那么3+2>1 + 2,即5>3。
- 推论:如果a>b,c>d,那么a + c>b + d。
例如4>2,3>1,那么4 + 3>2+1,即7>3。
4. 性质4(乘法法则)-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 < 0,那么ac < bc。
例如2>1,当c = 3时,2×3>1×3,即6>3;当c=-1时,2×(-1)<1×(-1),即-2 < - 1。
高三一轮复习绝对值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一、知识归纳: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当且仅当:_________时,等号成立||||||a b a b -≤+,当且仅当:_________时,等号成立.||||||a b a c b c -≤-+-,当且仅当:_________时,等号成立2.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①②||ax b c +≤与||ax b c +≥型的解法:②||||x a x b c -+-≤与||||x a x b c -+-≥型的解法:解含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思路是去掉绝对值号,转化为不含绝对值号的不等式。
而含有多个绝对值号的可采用零点分区间的方法去掉绝对值号。
二、练习题:1.解下列不等式:(1)3|52|9x ≤-<;(2)0212<---x x {|11}x x -<< (3)|24||3|10x x -++≥(3)31,3()|24||3|7,3231,2x x f x x x x x x x -+≤⎧⎪=-++=-+-<≤⎨⎪->⎩,故有3x ≤或113x ≥ 2.已知不等式7|98|<+x 和不等式22>+bx ax 的解集相同,则实数,a b 的值分别为B .A .-8、-10B .-4、-9C .-1、9D .-1、23.若关于x 的不等式62<+ax 的解集为()2,1-,则实数a 的值等于 -4 .4.已知()1f x x x =+-,则1()2f = 1 ,()2f x <的x 取值范围为 1322x -<< . 5.若()5f x x t x =-+-的最小值为3, 则实数t 的值是________.答案: 由()()()5553f x x t x x t x t =-+-≥-+-=-=,得2t =或86.不等式2|3||1|3x x a a -++≥-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A .[1,4]-B .(,2][5,)-∞-+∞C .(,1][4,)-∞-+∞D .(,1][2,)-∞+∞解析:因为|3||1|4x x -++≥对任意恒成立,所以234a a -≤,则14a -≤≤7.若不等式|3|4x b -<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范围 (5,7) .8.若不等式R x a x x ∈≥-++对|1||2|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D .A .),3(+∞B .),3[+∞C .(-∞,3)D .]3,(-∞9.若不等式|4||3|x x a -+-<的解集为非空集合,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A .7a >B .17a <<C .1a >D .1a ≥10.设函数()|1|||fx x x a =-+-,(1)若1a =-,解不等式()3f x ≥; (2)如果x R ∀∈,()2f x ≥,求a 的取值范围10.解:(1)当1a =-时,()|1||1|f x x x =-++,由()3f x ≥得:|1||1|3x x -++≥, (法一)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不等式的解集为33{|}22x x x ≤-≥或。
高三理科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 不等式
第七章不等式高考导航知识网络7.1 不等式的性质典例精析题型一 比较大小【例1】已知a >0,a ≠1,P =log a (a 3-a +1),Q =log a (a 2-a +1),试比较P 与Q 的大小. 【解析】因为a 3-a +1-(a 2-a +1)=a 2(a -1), 当a >1时,a 3-a +1>a 2-a +1,P >Q ; 当0<a <1时,a 3-a +1<a 2-a +1,P >Q ; 综上所述,a >0,a ≠1时,P >Q .【点拨】作差比较法是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解题步骤为:①作差; ②变形;③判断符号;④得出结论.【变式训练1】已知m =a +1a -2(a >2),n =x -2(x ≥12),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A.m <nB.m >nC.m ≥nD.m ≤n【解析】选C.本题是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中间媒介传递. m =a +1a -2=a -2+1a -2+2≥2+2=4,而n =x -2≤(12)-2=4.题型二 确定取值范围【例2】已知-π2≤α<β≤π2,求α+β2,α-β2的取值范围.【解析】因为-π2≤α<β≤π2,所以-π4≤α2<π4,-π4<β2≤π4,两式相加得-π2<α+β2<π2.又-π4≤-β2<π4,所以-π2≤α-β2<π2,又因为α<β,所以α-β2<0,所以-π2≤α-β2<0,综上-π2<α+β2<π2,-π2≤α-β2<0为所求范围.【点拨】求含字母的数(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注意题设的条件,否则易出错,同时在变换过程中,要注意准确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f (x )=ax 2-c ,且-4≤f (1)≤-1,-1≤f (2)≤5,求f (3)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已知-4≤f (1)=a -c ≤-1,-1≤f (2)=4a -c ≤5. 令f (3)=9a -c =γ(a -c )+μ(4a -c ),所以⎩⎨⎧-=--=+1,94μγμγ⇒⎪⎪⎩⎪⎪⎨⎧=-=38,35μγ 故f (3)=-53(a -c )+83(4a -c )∈[-1,20].题型三 开放性问题【例3】已知三个不等式:①ab >0;② c a >db ;③bc >ad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的一个作结论,则能组成多少个正确命题?【解析】能组成3个正确命题.对不等式②作等价变形:c a >d b ⇔bc -adab >0.(1)由ab >0,bc >ad ⇒bc -adab>0,即①③⇒②;(2)由ab >0,bc -adab >0⇒bc -ad >0⇒bc >ad ,即①②⇒③;(3)由bc -ad >0,bc -adab >0⇒ab >0,即②③⇒①.故可组成3个正确命题.【点拨】这是一类开放性问题,要求熟练掌握不等式的相关性质,并能对题目条件进行恰当的等价变形.【变式训练3】a 、b 、c 、d 均为实数,使不等式a b >cd >0和ad <bc 都成立的一组值(a ,b ,c ,d )是_______________(只要写出符合条件的一组即可).【解析】写出一个等比式子,如21=42>0.此时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相等,减小42的分子,把上式变成不等式21>32>0,此时不符合ad <bc 的条件,进行变换可得21>-3-2>0,此时2×(-2)<1×(-3).故(2,1,-3,-2)是符合要求的一组值.总结提高1.不等式中有关判断性命题,主要依据是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般地,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严格证明.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或者由题设条件推出与结论相反的结果.在不等式证明和推理过程中,关键是要弄清每个性质的条件与结论及其逻辑关系,要注意条件的弱化与加强,不可想当然.如在应用ab >0,a >b ⇒1a <1b 这一性质时,不可弱化为a >b ⇒1a <1b ,也不可强化为a >b >0⇒1a <1b.2.题设条件含有字母,而结论唯一确定的选择题,采用赋值法解答可事半功倍.3.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是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变形是关键.7.2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典例精析题型一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下列不等式: (1)x 2-2x -3>0;(2)已知A ={x |3x 2-7x +2<0},B ={x |-2x 2+x +1≤0},求A ∪B ,(∁R A )∩B . 【解析】(1)方程两根为x 1=-1,x 2=3,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 |x <-1或x >3}.(2)因为A ={x |13<x <2},∁R A ={x |x ≤13或x ≥2},B ={x |x ≤-12或x ≥1},所以A ∪B ={x |x ≤-12或x >13},(∁R A )∩B ={x |x ≤-12或x ≥2}.【点拨】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函数联系非常紧密,要注意转化,同时要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与对应方程的判别式的关系.对于Δ>0的不等式解集简称“大于取两端,小于取中间”.【变式训练1】设函数f (x )=⎩⎨⎧≤++>-),0()0(22x c bx x x 若f (-4)=f (0),f (-2)=0,则关于x 的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A.(-∞,-3]∪[-1,+∞)B.[-3,-1]C.[-3,-1]∪(0,+∞)D.[-3,+∞)【解析】选C.由已知对x ≤0时f (x )=x 2+bx +c ,且f (-4)=f (0),知其对称轴为x =-2,故-b2=-2⇒b =4.又f (-2)=0,代入得c =4,故f (x )=⎩⎨⎧≤++>-),0(44)0(22x x x x分别解之取并集即得不等式解集为[-3,-1]∪(0,+∞). 题型二 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mx 2+(m -2)x -2>0 (m ∈R ).【解析】当m =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x -2>0,即x <-1; 当m ≠0时,可分为两种情况:(1)m >0 时,方程mx 2+(m -2)x -2=0有两个根,x 1=-1,x 2=2m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或x >2m};(2)m <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mx 2+(2-m )x +2<0, 其对应方程两根为x 1=-1,x 2=2m ,x 2-x 1=2m -(-1)=m +2m .①m <-2时,m +2<0,m <0,所以x 2-x 1>0,x 2>x 1, 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2m };②m =-2时,x 2=x 1=-1,原不等式可化为(x +1)2<0,解集为∅; ③-2<m <0时,x 2-x 1<0,即x 2<x 1, 不等式解集为{x |2m <x <-1}.综上所述:当m <-2时,解集为{x |-1<x <2m };当m =-2时,解集为∅;当-2<m <0时,解集为{x |2m <x <-1};当m =0时,解集为{x |x <-1}; 当m >0时,解集为{x |x <-1或x >2m}.【点拨】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要判断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其次讨论根的情况,然后讨论根的大小,最后依据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和根的大小写出解集.【变式训练2】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1x +1>0.【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ax -1)(x +1)>0. 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 当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a 或x <-1};当-1<a <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a <x <-1};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1a }.题型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例3】已知ax 2+bx +c >0的解集为{x |1<x <3},求不等式cx 2+bx +a <0的解集. 【解析】由于ax 2+bx +c >0的解集为{x |1<x <3},因此a <0,且ax 2+bx +c =0的两根为1、3,则-b a =1+3,c a =1×3,即b a =-4,ca =3.又a <0,不等式cx 2+bx +a <0可以化为c a x 2+ba x +1>0,即3x 2-4x +1>0,解得x <13或x >1.【点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要注意联系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明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就是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变式训练3】(2009江西)若不等式9-x 2≤k (x +2)-2的解集为区间[a ,b ],且b -a =2,则k = . 【解析】 2.作出函数y =9-x 2和y =k (x +2)-2的图象,函数y =9-x 2的图象是一个半圆,函数y =k (x +2)-2的图象是过定点(-2,-2)的一条动直线.依题意,半圆在直线下方的区间长度为2,则必有a =1,即 1是方程9-x 2=k (x +2)-2的根,代入得k =2.总结提高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对不等式变形,使一端为零且二次项系数大于零; (2)计算相应的判别式;(3)当Δ>0时,求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4)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结构,写出其解集.2.当含有参数时,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往往根据需要而设定.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还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开口方向如何;根的判别式的正负;根的大小等.3.要注意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典例精析题型一 平面区域【例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且f (4)=f (-2)=1,f ′(x )为f (x )的导函数,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面区域⎪⎩⎪⎨⎧<+≥≥1)2(,0,0b a f b a 所围成的面积是( )A.2B.4C.5D.8【解析】选B.由f ′(x )的图象可知,f (x )在[-2,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因为f (-2)=f (4)=1,所以当且仅当x ∈(-2,4)时,有f (x )<f (-2)=f (4)=1.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其围成的图形面积为4.【点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点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变式训练1】若a ≥0,b ≥0,且当⎪⎩⎪⎨⎧≤+≥≥1,0,0y x y x 时,恒有ax +by ≤1,则以a ,b 为坐标的点P (a ,b )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A.12B.π4C.1D.π2【解析】选C.当a =b =1时,满足x +y ≤1,且可知0≤a ≤1,0≤b ≤1,所以点P (a ,b )所形成的平面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以面积为1.本题关键是确定点所形成的区域形状.题型二 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1)z =x +2y -4的最大值; (2)z =x 2+y 2-10y +25的最小值; (3)z =2y +1x +1的取值范围.【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并求出顶点的坐标A (1,3),B (3,1),C (7,9). (1)易知直线x +2y -4=z 过点C 时,z 最大. 所以x =7,y =9时,z 取最大值21.(2)z =x 2+(y -5)2表示可行域内任一点(x ,y )到定点M (0,5)的距离的平方, 过点M 作直线AC 的垂线,易知垂足N 在线段AC 上, 故z 的最小值是(|0-5+2|2)2=92.(3)z =2·y -(-12)x -(-1)表示可行域内任一点(x ,y )与定点Q (-1,-12)连线斜率的2倍.因为k QA =74,k QB =38,所以z的取值范围为[34,72].【点拨】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或边界上取得,充分理解目标函数赋予的几何意义是本例的关键.【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f (x )=13x 3+ax 2-bx +1(a ,b ∈R )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求a +b 的最小值.【解析】因为f ′(x )=x 2+2ax -b ,f (x )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所以f ′(x )≤0在[-1,3]上恒成立.则作出点(a ,b )表示的平面区域.令z =a +b ,求出直线-2a -b +1=0与6a -b +9=0的交点A 的坐标为(-1,3). 当直线z =a +b 过点A (-1,3)时,z =a +b 取最小值2. 题型三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例3】某木器厂生产圆桌和衣柜两种产品,现有两种木料,第一种有72 m 3,第二种有56 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木料,生产一张圆桌需要用第一种木料0.18 m 3,第二种木料0.08m 3,可获利润6元,生产一个衣柜需要用第一种木料0.09 m 3,第二种木料0.28 m 3,可获利润10元.木器厂在现有木料条件下,圆桌和衣柜应各生产多少时才能使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析】设圆桌生产的张数为x ,衣柜生产的个数为y ,所获利润为z ,则z =6x +10y ,当直线l :6x +10y =0平移到经过点M (350,100)时,z =6x +10y 最大. z max =6×350+10×100=3 100,所以生产圆桌350张,衣柜100个可获得最大利润3 100元.【点拨】解实际线性规划问题,首先设出变量,建立不等式模型表示出约束条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如本题中x ≥0,y ≥0),然后画出可行域,利用图形求解.【变式训练3】某实验室需购某种化工原料至少106千克,现在市场上该原料有两种包装:一种是每袋35千克,价格为140元;另一种是每袋24千克,价格为120元.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最少要花费 元.【解析】500.设需35千克的x 袋,24千克的y 袋,则目标函数z =140x +120y ,约束条件为⎩⎨⎧∈≥+N y x y x ,106,2435当x =1时,y ≥7124,即y =3,这时z min =140+120×3=500. 总结提高1.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时,分析题目的已知,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是关键.2.可行域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可行域可以是封闭的多边形,亦可是一侧开放的无限大的平面区域.3.若可行域是一个多边形,那么一般在顶点处,使目标函数值取得最值,最优解一般是多边形的某个顶点.4.实际问题的最优解要求是整数解时,这时要对最优解(非整数解)进行适当调整,其方法是在边界直线的附近寻求与目标函数直线距离最近的整点,而不要在最优解的附近寻找.7.4 基本不等式及应用典例精析题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例1】(1)设x ,y ∈R +,且xy -(x +y )=1,则( ) A.x +y ≥2(2+1) B.x +y ≤2(2+1) C.x +y ≤2(2+1)2D.x +y ≥(2+1)2(2)已知a ,b ∈R +,则ab ,a +b2,a 2+b 22,2aba +b的大小顺序是 . 【解析】(1)选A.由已知得xy =1+(x +y ),又xy ≤(x +y 2)2,所以(x +y 2)2≥1+(x +y ).解得x +y ≥2(2+1)或x +y ≤2(1-2). 因为x +y >0,所以x +y ≥2(2+1).(2)由a +b 2≥ab 有a +b ≥2ab ,即a +b ≥2ab ab ,所以ab ≥2aba +b .又a +b 2=a 2+2ab +b 24≤2(a 2+b 2)4,所以a 2+b 22≥a +b2, 所以a 2+b 22≥a +b 2≥ab ≥2aba +b. 【点拨】本题(2)中的结论由基本不等式简单推导而来,可作为结论使用.【变式训练1】设a >b >c ,不等式1a -b +1b -c >λa -c 恒成立,则λ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4).因为a >b >c ,所以a -b >0,b -c >0,a -c >0. 而(a -c )(1a -b +1b -c )=[(a -b )+(b -c )](1a -b +1b -c)≥4,所以λ<4.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例2】(1)已知x <54,则函数y =4x -2+14x -5的最大值为 ;(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导数f ′(x ),f ′(0)>0,对任意实数x ,有f (x )≥0,则f (1)f ′(0)的最小值为( )A.3B.52C.2D.32【解析】(1)因为x <54,所以5-4x >0.所以y =4x -2+14x -5=-(5-4x +15-4x)+3≤-2+3=1. 当且仅当5-4x =15-4x ,即x =1时,等号成立.所以x =1时,y max =1.(2)选C.因为f (x )≥0,所以⎩⎨⎧≤-=>.0402ac b Δa 所以c ≥b 24a .又f ′(x )=2ax +b ,所以f ′(0)=b >0,f (1)f ′(0)=a +b +c b =1+a +c b ≥1+4a 2+b 24ab ≥1+24a 2b 24ab =2, 当且仅当c =b 24a且4a 2=b 2时等号成立.【点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常见的技巧是“拆或凑”,同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避免出现错误.【变式训练2】已知x ,a ,b ,y 成等差数列,x ,c ,d ,y 成等比数列,求(a +b )2cd 的取值范围.【解析】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得a +b =x +y , cd =xy ,所以(a +b )2cd =(x +y )2xy =2+x y +yx ,当y x >0时,(a +b )2cd ≥4;当yx <0时,(a +b )2cd ≤0, 故(a +b )2cd 的取值范围是(-∞,0]∪[4,+∞).题型三 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实际应用问题【例3】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 800元,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购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1)求该厂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所购面粉第二天才能使用); (2)若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210吨时,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即原价的90%),问该厂是否可以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解析】(1)设该厂x 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 吨,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3[6x +6(x -1)+…+6×2+6×1]=9x (x +1).设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为y 1,则y 1=1x [9x (x +1)+900]+6×1 800=900x +9x +10 809≥2x x9900 +10 809=10 989, 当且仅当9x =900x,即x =10时,取等号. 即该厂应10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2)若厂家利用此优惠条件,则至少应35天购买一次面粉,设该厂利用此优惠条件后,每x (x ≥35)天购买一次面粉,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为y 2,则y 2=1x [9x (x +1)+900]+6×1 800×0.9=900x+9x +9 729(x ≥35). 因为y 2′=9-900x 2,当x ≥35时,y 2′>0. 所以y 2=900x+9x +9 729在[35,+∞)上是增函数. 所以x =35时,y 2取最小值70 4887. 由70 4887<10 989知,该厂可以利用此优惠条件. 【点拨】解决这类应用题,首先要依题意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适当的变形使所得到的模型符合基本不等式的结构,再求最值.当等号不能成立时,常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处理.【变式训练3】已知a >0,b >0,且2a +b =1,求S =2ab -4a 2-b 2的最大值.【解析】因为a >0,b >0,2a +b =1,所以4a 2+b 2=(2a +b )2-4ab =1-4ab ,且1=2a +b ≥22ab ,即ab ≤24,ab ≤18. 所以S =2ab -4a 2-b 2=2ab -(1-4ab )=2ab +4ab -1≤2-12, 当且仅当a =14,b =12时,等号成立. 总结提高1.基本不等式的几种常见变形公式:ab ≤(a +b 2)2≤a 2+b 22(a ,b ∈R ); 2ab a +b ≤ab ≤a +b 2≤a 2+b 22(a >0,b >0). 注意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及等号成立的条件.2.合理拆分或配凑因子是常用的技巧,配、凑的目的在于使几个数的积为定值或和为定值,且等号能够成立.3.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等号能否同时成立.7.5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典例精析题型一 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例1】若不等式组⎩⎨⎧<+++>--05)25(2,0222k x k x x x 的解集中所含整数解只有-2,求k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x 2-x -2>0有x <-1或x >2,由2x 2+(5+2k )x +5k <0有(2x +5)(x +k )<0.因为-2是原不等式组的解,所以k <2.由(2x +5)(x +k )<0有-52<x <-k . 因为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只有-2,所以-2<-k ≤3,即-3≤k <2,故k 的取值范围是[-3,2).【点拨】涉及到含参数的不等式解集的有关问题时,借助数轴分析,往往直观、简洁.【变式训练1】不等式(-1)na <2+(-1)n +1n 对任意n ∈N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当n 为奇数时,-a <2+1n ,即a >-(2+1n). 而-(2+1n)<-2,则a ≥-2; 当n 为偶数时,a <2-1n ,而2-1n ≥2-12=32,所以a <32. 综上可得-2≤a <32. 【点拨】不等式中出现了(-1)n 的时候,常常分n 为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类讨论.题型二 不等式在函数中的应用【例2】已知函数f (x )=2x -a x 2+2在区间[-1,1]上是增函数. (1)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A ;(2)设x 1,x 2是关于x 的方程f (x )=1x的两个相异实根,若对任意a ∈A 及t ∈[-1,1],不等式m 2+tm +1≥|x 1-x 2|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析】(1)f ′(x )=4+2ax -2x 2(x 2+2)2, 因为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所以当x ∈[-1,1]时,f ′(x )≥0恒成立,令φ(x )=x 2-ax -2,即x 2-ax -2≤0恒成立.所以A ={a |-1≤a ≤1}.(2)由f (x )=1x得x 2-ax -2=0. 设x 1,x 2是方程x 2-ax -2=0的两个根,所以x 1+x 2=a ,x 1x 2=-2.从而|x 1-x 2|=(x 1+x 2)2-4x 1x 2=a 2+8,因为a ∈[-1,1],所以a 2+8≤3,即|x 1-x 2|max =3.不等式对任意a ∈A 及t ∈[-1,1]不等式恒成立,即m 2+tm -2≥0恒成立.设g (t )=m 2+tm -2=mt +m 2-2,则解得m ≥2或m ≤-2.故m 的取值范围是(-∞,-2]∪[2,+∞).【点拨】对于在给定区间上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通常可以转化为给定区间上的函数最大值(最小值)大于零(或小于零),亦可分离变量或者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离变量和数形结合更加简单明了.【变式训练2】设a ,b >0,且ab =1,不等式a a 2+1+b b 2+1≤λ恒成立,则λ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1,+∞).因为ab =1,所以a a 2+1+b b 2+1=2a +b ≤22ab=1,所以λ≥1. 题型三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某森林出现火灾,火势正以100 m 2/分钟的速度顺风蔓延,消防站接到报警立即派消防队员前去,在火灾发生后5分钟到达救火现场,已知消防队员在现场平均每人灭火50 m 2/分钟,所消耗的灭火材料,劳务津贴等费用为人均125元/分钟,另附加每次救火所耗损的车辆,器械和装备等费用人均100元,而烧毁森林的损失费60元/m 2,问应该派多少消防队员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解析】设派x 名消防队员前去救火,用t 分钟将火扑灭,总损失为y ,则t =5×10050x -100=10x -2, y =灭火劳务津贴+车辆、器械装备费+森林损失费=125xt +100x +60(500+100t )=125x ×10x -2+100x +30 000+60 000x -2=100(x -2)+62 500x -2+31 450 ≥2100(x -2)·62 500x -2+31 450=36 450,当且仅当100(x -2)=62 500x -2,即x =27时,y 有最小值36 450,故应派27人前去救火才能使总损失最少,最少损失36 450元.【点拨】本题需要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不等式模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基本不等式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变式训练3】某学校拟建一块周长为400 m 的操场,如图所示,操场的两头是半圆形,中间区域是矩形,学生做操一般安排在矩形区域,为了能让学生的做操区域尽可能大,试问如何设计矩形的长和宽?【解析】设中间矩形区域的长,宽分别为x m ,y m ,中间的矩形区域面积为S ,则半圆的周长为πy 2, 因为操场周长为400,所以2x +2×πy 2=400, 即2x +πy =400(0<x <200,0<y <400π), 所以S =xy =12π·(2x )·(πy )≤12π·⎝⎛⎭⎫2x +πy 22=20 000π, 由⎩⎨⎧=+=,400π2,π2y x y x 解得⎪⎩⎪⎨⎧==π200,100y x 所以当且仅当⎪⎩⎪⎨⎧==π200,100y x 时等号成立, 即把矩形的长和宽分别设计为100 m 和200πm 时,矩形区域面积最大. 总结提高1.不等式应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不等式的综合题主要是不等式与函数、解析几何、数列、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综合题的各部分知识及联系,充分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题.2.建立不等式的主要途径有:利用基本不等式;利用问题的几何意义;利用判别式;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等.3.解答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问题一般分四步,即审题、建模、求解、检验.。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一、知识点1.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方法:(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 bb > a②传递性: a > b, b > ca > c③可加性: a > b a + c > b + c④可积性: a > b, c > 0ac > bc;a > b, c < 0ac < bc;⑤加法法则: a > b, c > d a + c > b + d⑥乘法法则:a > b > 0, c > d > 0 ac > bd⑦乘方法则:a > b > 0, an > bn (n∈N)⑧开方法则:a > b > 0,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1)如果a、b∈R,那么a2 + b2 ≥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2)如果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推广:如果为实数,则重要结论1)如果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大值S2/4。
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当不等式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作商比较法;碰到绝对值或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作平方差。
综合法:以已知或已证明的不等式为基础,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待证明的不等式。
平均不等式常用于综合法的标度。
分析方法:不等式两边的关系不够清晰。
通过寻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对待证明的不等式进行逐步转化,直到找到一个容易证明或已知成立的结论。
4.不等式的解法(1) 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同解不等式:如果两个不等式有相同的解集,那么这两个不等式称为同解不等式。
同解变形:当一个不等式转化为另一个不等式时,如果这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那么这种变形称为同解变形。
(完整版)高考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d>><<⇒>⑥(平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b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2a b ab +≤②(基本不等式)2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变形公式: a b +≥ 2.2a b ab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3()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⑤3333(0,0,0)a b c abc 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0,2b aab a b<+≤-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a n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x a x a a x a <⇔<⇔-<<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a b a b a b -≤±≤+3、几个著名不等式①平均不等式:112a b a 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变形公式:222;22a b a b ab ++⎛⎫≤≤ ⎪⎝⎭222().2a b a b ++≥ ②幂平均不等式:222212121...(...).n n a a a a a a n+++≥+++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2123123112233()()().a a a b b b a b a b a b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2222221212(...)(...)n n a a a b b b ++++++21122(...).n n a b a b a b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设,αβu r u r 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u r u r u r u r当且仅当βu r 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k αβ=u r u r 时,等号成立.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1212...,...n n a a a b b b ≤≤≤≤≤≤为两组实数.12,,...,n c c c 是12,,...,n b b b 的任一排列,则12111122......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1122....n n a b a b a b ≤+++(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当且仅当12...n a a a ===或12...n b b b ===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f x ,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1212,(),x x x x ≠有12121212()()()()()().2222x x f x f x x x f x f x f f ++++≤≥或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22131()();242a a ++>+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211,(1)k k k <- 211,(1)k k k >+==<*,1)k N k >∈>等.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解集的步骤: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0()()0()()()0()0()0()f 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 (<≤“或”时同理) 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2()0(0)()f x a a f x a ≥⎧>>⇔⎨>⎩2()0(0)()f x a a f x a ≥⎧<>⇔⎨<⎩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0()0()()f x g x f x g x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 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1a >时,()()()()f x g x aa f x g x >⇔>⑵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⑴当1a >时, ()0log ()log ()()0()()a af x f xg x g x f x g x >⎧⎪>⇔>⎨⎪>⎩⑵当01a <<时,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⑴定义法:(0).(0)a a a a a ≥⎧=⎨-<⎩⑵平方法:22()()()().f x g x f x g x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①(0);x a a x a a ≤⇔-≤≤≥②(0);x a x a x a a ≥⇔≥≤-≥或③()()()()()(()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④()()()()()()(()0)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或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解形如20ax bx c ++>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a 与0的大小;⑵讨论∆与0的大小;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⑴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 0,0;b c ⇒=>②当0a ≠时00.a >⎧⇒⎨∆<⎩ ⑵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①当0a =时0,0;b c ⇒=<②当0a ≠时00.a <⎧⇒⎨∆<⎩⑶()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f x a ≤恒成立max ();f x a ⇔≤⑷()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f x a ≥恒成立min ().f x a ⇔≥ 15、线性规划问题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法一:取点定域法:由于直线0Ax By C ++=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Ax By C ++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00(,)x y (如原点),由00Ax By C ++的正负即可判断出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即:直线定边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法二:根据0Ax By C ++>(或0)<,观察B 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0Ax By C ++>(或0)<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z Ax By =+(,A B 为常数)的最值:法一:角点法:如果目标函数z Ax By =+ (x y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z 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z 的最小值 法二:画——移——定——求: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0:0l Ax By += ,平移直线0l (据可行域,将直线0l 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x y ;第四步,将最优解(,)x y 代入目标函数z Ax By =+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利用z 的几何意义:A z y x B B =-+,zB为直线的纵截距. ①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②若0,B <则使目标函数z Ax By =+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z 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z 取得最大值.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①“截距”型:;z Ax By =+ ②“斜率”型:yz x =或;y b z x a-=-③“距离”型:22z x y =+或z =22()()z x a y b =-+-或z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35. 利用均值不等式:()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222+≥∈+≥≤+⎛⎝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b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如下结论:()a b a b ab aba ba b R 22222+≥+≥≥+∈+,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不等式知识点总结摘要:一、高中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二、高中不等式的性质1.对称性2.传递性3.可加性4.可积性三、高中不等式的比较大小方法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四、高中不等式的应用1.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证明正文:一、高中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表示大小关系的方式,它用符号">"、"<"或">="、"<="连接。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比较大小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高中不等式的性质高中不等式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如果a<b,那么b>a。
这意味着不等式的方向可以随意改变,大小关系不变。
2.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两个数中的较大的数必定也大于第三个数。
3.可加性:如果a>b,且c>d,那么a+c>b+d。
这意味着两个不等式相加,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4.可积性:如果a>b,且c>d,那么ac>bd。
这意味着两个不等式相乘,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三、高中不等式的比较大小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我们通常运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比较大小:1.作差比较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将它们相减,如果差值大于0,那么被减数大于减数;如果差值小于0,那么被减数小于减数。
2.作商比较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将它们相除,如果商大于1,那么被除数大于除数;如果商小于1,那么被除数小于除数。
四、高中不等式的应用高中不等式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解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
1.解不等式:解不等式是求解不等式所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通常需要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转化为等式,从而求得解集。
2.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证明是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论证某个不等式是否成立的过程。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知识点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知识点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知识点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小编准备了不等式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考点知识回顾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对称性:ab bb,bc,则a可加性:ab a+c可乘性:ab,当c0时,ac当c0时,ac不等式运算性质:(1)同向相加:若ab,cd,则a+c(2)异向相减:, .(3)正数同向相乘:若a0,c0,则acbd。
(4)乘方法则:若a0,nN+,则 ;(5)开方法则:若a0,nN+,则 (6)倒数法则:若ab0,ab,则。
2、基本不等式(或均值不等式);利用完全平方式的性质,可得a2+b22ab(a,bR),该不等式可推广为a2+b2或变形为|ab| ; 当a,b0时,a+b 或ab .3、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比较法,公式法,分析法,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在不等式证明过程中,应注重与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联合使用;目标函数看作斜率确定的一族平行直线)与平面区域(可行域)有交点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解。
它的步骤如下:(1)设出未知数,确定目标函数。
(2)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3)由目标函数z=ax+by变形为y=- x+ ,所以,求z的最值可看成是求直线y=- x+ 在y轴上截距的最值(其中a、b是常数,z随x,y的变化而变化)。
(4)作平行线:将直线ax+by=0平移(即作ax+by=0的平行线),使直线与可行域有交点,且观察在可行域中使最大(或最小)时所经过的点,求出该点的坐标。
(5)求出最优解:将(4)中求出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从而求出z的最大(或最小)值。
7、绝对值不等式(1)|x|0)的解集为:{x|-a|x|0)的解集为:{x|xa或x-a}。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不等式知识点,查字典数学网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高考数学(不等式)第一轮复习
高考数学(不等式)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小结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0a b -> ⇔ a b > 0a b -= ⇔ a b = 0a b -< ⇔ a b <2.反对称性: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a b <,则b a >. 3.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4.加法性质: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推论1:如果a b c +>,那么a c b >-. 推论2: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 推论3:如果a b >,c d >,那么a d b c ->-. 5.乘法性质: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 推论1:如果0a b >>,0c d >>,那么ac bd >. 推论2:如果0a b >>,那么n n a b >(n N ∈,且1)n >.推论3:如果a b >,0ab >,那么11a b<. *推论4:如果0a b >>,0c d >>,那么a bd c>.6.开方性质:如果0a b >>>(n N ∈,且1)n >.7.222a b ab +≥(,)a b R ∈;a b +≥(,0)a b >. 注:⑴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⑵ 222a b ab +≤;2()2a b ab +≤.8.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a b a b a b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二次不等式:3.高次不等式:穿线法:例如:23()(3)(1)(1)(2)(5)0f x x x x x x =++--->第1步:将()f x 的最高次项的系数化为正数,并分解为若干一次因式的乘积,即: 0)5()2)(1()1)(3(32<---++x x x x x第2步:将方程()0f x =的根标在数轴上,并从右上方依次穿过各点画曲线,且奇穿过,偶回头。
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2 不等式一.一元二次不等式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一化(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二判(判断对应方程Δ的符号);三解(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四写(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2.解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般要分类讨论,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二次项系数决定开口方向;②判别式Δ决定根的情形,一般分Δ>0,Δ=0,Δ<0三种情况;③在有根的条件下,要比较两根的大小.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1)ax 2+bx +c >0(a ≠0)恒成立的条件是{a >0,∆<0,(2)ax 2+bx +c <0(a ≠0)恒成立的条件是{a <0,∆<0,二.分式不等式()()f xg x >0(<0)⇔f (x )g (x )>0(<0); ()()f x g x ≥0(≤0)⇔ ()()0(0),()0f xg x g x ≥≤⎧⎨≠⎩. 三.基本不等式:1.高中阶段涉及的几个平均数:设()01,2,,i a i n >= (1)调和平均数:H n =n1a 1+1a 2+⋯+1a n ;(2)几何平均数:12n n n G a a a = ; (3)算术平均数:12n n a a a A n +++=;(4)平方平均数:22212n n a a a Q n+++ 2.均值不等式:n n n n H G A Q ≤≤≤,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12n a a a === 当2n =时,21a +1b≤√ab ≤a+b2≤√a 2+b 22; 特别的: √ab ≤a+b2为常用基本不等式3.基本不等式的几个变形:(1)a 2+b 2≥2ab (a ,b ∈R ).(2)a +b ≥2√ab(a,b >0);(3)b a +a b≥2(a ,b 同号);(4)ab ≤(a+b 2)2≤a 2+b 22(a ,b ∈R ).以上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a =b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已知x >0,y >0,则:(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积定和最小)(2)如果和x +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p 24.(简记:和定积最大)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遵循的原则:“一正二定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C) −3
(D) − 7 2
()
7) 若 2a + b = 3,求 4a + 2b 的最小值为
.
8) 已知 log2 a + log2 b ⩾ 1, 则 3a + 9b 的最小值为
.
9) 设 x, y 为正数,则 (x + y) 1 + 4 的最小值为
.
xy
10) 若实数 x, y 满足 x2 + y2 + xy = 1, 则 x + y 的最大值是
t
t
y = t + 1 在区间 [1, +∞) 单调递增,所以在其子区间 [2, +∞) 为单调递增函数,故 y ⩾ 5 . 所以所求
t
2
函数的值域为 5 , +∞ . 2
技巧 6) 整体代换: 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
例 6: 已知 x > 0, y > 0, 且 1 + 9 = 1,求 x + y 的最大值. xy
ba
ba
ba
7. 若 x > 0,则 x + 1 ⩾ 2 当且仅当 x = 1 时取 = ; x
8. 若 x < 0,则 x + 1 ⩽ −2 当且仅当 x = −1 时取 = ; x
9. 若 x 0,则 x + 1 ⩾ 2,即 x + 1 ⩾ 2 或 x + 1 ⩽ −2 当且仅当 x = ±1 时取 = ;
() ()
(D) (−∞, −2]
3) 设正实数 x, y, z 满足 x2 − 3xy + 4y2 − z = 0. 则当 xy 取得最大值时, 2 + 1 − 2 的最大值为
(
)
z
xyz
(A) 0
(B) 1
9 (C)
4
(D) 3
4) 设正实数 x, y, z 满足 x2 − 3xy + 4y2 − z = 0. 则当 z 取得最小值时,x + 2y − z 的最大值为
技巧 5) 等号取不到时,结合 f (x) = x + a 的单调性 x
例 5:
求函数 y =
x2 + 5 √
的值域.
x2 + 4
√
解: 令 x2 + 4 = t (t ⩾ 2),则
y=
x2 + 5 √
=
√ x2 + 4 +
√
1
= t + 1 (t ⩾ 2)
x2 + 4
x2 + 4
t
因为 t > 0, t · 1 = 1 但是 t = 1 的解 t = ±1 不在区间 [2, +∞) 内,故等号不成立,考虑单调性: 因为
2x + 8 − 2x
2
=8
2
2
2
当且仅当 2x = 8 − 2x,即 x = 2 时,y = x(8 − 2x) 取得最大值为 8
技巧 3) 分离
例 3:
求
y
=
x2
+ 7x + 10 x+1
(x
>
−1)
的值域.
解: 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 (x + 1) 的项,再将其分离
.
11) 设 a > 0, b > 0,
若
√ 3
是
3a,
3b
的等比中项,求
1
+
1
的最小值为
.
ab
12) 已知实数 a, b, c 满足 a + b + c = 0, a2 + b2 + c2 = 1. 则 a 的最大值为
.
13) 已知正数 x, y 满足 x + y = xy,那么 x + y 的最小值为
(1)
a2 + b2 2
⩾
a+b 2
⩾
√ ab ⩾
1
2 +
1
(a, b > 0)
ab
第 1 页 (共 ?? 页)
(2) a2 + b2 ⩾
a+b
2
⩾ ab (a, b ∈ R).
2
2
1.3 解题技巧
技巧 1) 凑项
例 1:
已知
x
<
5 ,求函数 4
y
=
4x −
2+
1 4x − 5
的最大值.
解: 因为 4x − 5 < 0,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 (4x − 2)
x
x
x
1.2 注意事项
1) 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 大值,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1) 如果积 xy 是定值 p,那么当且仅当 x = y 时,x + y 有最小值,是 2 √p.(简记:积定和最小) (2) 如果和 x + y 是定值 s,那么当且仅当 x = y 时,xy 有最大值,是 s2 . 4
√
3) 形如 √
的式子,表示动点 M(x, y) 到直线 ax+by+c = 0 的距离 d; 而 ax + by + c 表示 a2 + b2d.
a2 + b2
2.4 线性规划举例
2.4.1 最值问题
例 8:
若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yxx
+ ⩾ ⩾
y⩽ 1, 0.
2,
则
z
=
2x
+
y
的最大值是
; 最小值是
.
2.4.2 距离问题
例 9:
设
D
为不等式组
2xxx+⩾−y0y,−⩽3
0, ⩽
0
表示的平面区域,区域
D
上的点与点
(1, 0)
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为
.
第 6 页 (共 ?? 页)
2.4.3 斜率问题
例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2.1 线性规划问题一般程序
1) 确定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 令 z = 0 画直线 l0 : ax + by = 0;
3)
平移直线 l0
寻找使直线 y
= −ax + b
z b
截距取最值 (最大或最小) 的位置 (最优解);
4) 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线性目标函数 z = ax + by 求出最值.
1 4x − 5
不是常数,所以要对 4x − 2 拆
项、凑项,有:
y = 4x − 2 +
1 4x − 5
=−
5 − 4x +
1 5 − 4x
+ 3 ⩽ −2 + 3 = 1
当且仅当
5 − 4x
=
5
1 ,即 − 4x
x
=
1
时,等号成立.
技巧 2) 凑系数
例 2: 当 0 < x < 4 时,求 y = x(8 − 2x) 的最大值.
.
14) 已知 2 + 3 = 2 (x > 0, y > 0),则 xy 的最小值是
.
xy
15) 若实数 x, y 满足 xy = 1,则 x2 + 2y2 的最小值为
.
16) 设 a, b, c ∈ R+,求证: bc + ca + ab ⩾ a + b + c. abc
第 4 页 (共 ?? 页)
4. 若 a, b ∈ R,则 a + b 2 ⩽ a2 + b2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 = ;
2
2
5. 若 ab > 0,则 a + b ⩾ 2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 = ; ba
6. 若 ab 0,则 a + b ⩾ 2 即 a + b ⩾ 2 或 a + b ⩽ 2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 = ;
y
=
x2
+ 7x + 10 x+1
(x
>
−1)
的值域.
解: 本题还可以用换元法解答,令 t = x + 1,化简原式然后分离求最值.
y = (t − 1)2 + 7(t − 1) + 10 = t2 + 5t + 4 = t + 4 + 5
t
t
t
当 x > −1 即 t = x + 1 > 0 时,
y⩾2 t× 4 +5=9 t
(当 t = 2 即 x = 1 时取 = .)
注: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直接将分子配凑后将式子分开或者将分母换元后将式子分开再利用不 等式求最值. 即化为 y = mg(x) + A + B (A > 0, B > 0),g(x) 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基本不
g(x) 等式.
2) 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 正:两数均为正数; • 定:两数的和 (或积) 为定值; • 等:两数相等的条件存在.
3) 若无明显“定值”, 则用配凑的方法,使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当多次使用基本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 每次是否能保证等号成立,并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
4) 重要不等式总结:
(
)
xy
(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