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

合集下载

《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 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的了解。

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正确答案为A。

2.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C.不许外国人来华 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概念的了解。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

正确答案为B。

3.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

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解析】本题考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为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

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

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主要说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心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

正确答案为B。

5.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

其影响是()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历史七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同步练习(无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同步练习(无答案)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7.采用计时或计件发给“工价”的雇佣劳动方式,最早出现在( )
A.广东B.北京C.江南D.山西
8.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商人B.知识分子C.农民D.手工业者
9.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的清朝皇帝是( )
历史七年级下北师大版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同步练习(无答案)
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B)
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以上.
A.1亿B.2亿C.3亿D.4亿
3.1700~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
(1)上述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一朝?
(2)你怎样认识乾隆帝时与外国通商?
参考答案:(1)清朝。
(2)乾隆帝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没必要和外国通商,只是为了照顾英国才格外施恩,在澳门开设洋行,让英国得到喜欢的中国物产。这种认识是典型的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看不清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落后状态,最终导致了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命运。
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
10金 D.纸币
11.假如你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山西人,比较聪明能干,你最有可能去( )
A.经商B.当差 C.读书应试 D.当地主
12.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1)闭关政策。(2)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3)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从明中期到清朝前期,特别康乾的强盛,又称‘康乾盛世’。

”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故选B。

A选项是汉代的盛世。

CD选项是唐朝的盛世。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1亿B.2亿C.3亿D.4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

”可知,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故选C。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商业也很发达,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山西,故选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1.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封闭关口、固守疆域C.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D.不许外国人来华2.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A.清朝实行闭关政策B.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C.西方国家发展迅速D.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3.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是()①丧失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②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③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④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④4.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商业发达 B.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C.外国人“滋扰生事” D.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5.关于闭关自守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决定性的抵制作用B.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D.不利于中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6.清初闭关自守政策实施的外部因素在于()A.外国商人扩大对中国的贸易,使中国处于不利局面B.东南沿海出现了各种物品走私C.西方殖民者进行种种非法活动D.外来产品质量不如中国7.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主动权的政策是()A.闭关政策 B.君主专制制度C.八旗制度 D.文字狱政策8.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二、材料分析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国家,到唐朝时发展到70多个国家。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

大批外商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洛阳、广州等城市。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⑴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⑵什么是“闭关政策”?清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政策”?⑶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10.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康乾盛世及出现的原因(1)表现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

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

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2.中国近代化因素发育成长的表现社会方面,由于清朝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经济方面,运用新经营手段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商人地位提高。

思想观念方面,读书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3.中国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

统治者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鄙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

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

因此,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练习题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练习题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商业发达,一些地方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最著名的商帮来自()A.安徽山西B.广东福建C.浙江广东D.山西江苏2.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A.4个B.5个C.6个D.8个3.如果你在明清时去做生意,你带的货币是()A.铜钱B.白银C.银元D.纸币4.“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这一现象发生在()A.明初B.明末C.清雍正年间D.鸦片战争后5.我国带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出现在()A.明朝中后期B.清乾隆、嘉庆年间C.鸦片战争后D.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6.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A.明朝到清朝前期B.明中期到清前期C.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D.清朝的顺治达到嘉庆年间7.我国历史上传统的重要经济政策是()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8.正处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清之间战争时,西方的英国正在进行()A.文艺复兴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9.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是指中国哪一历史时期()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0.(2002•济南市)下面有关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B.机户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许多大商人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二.填空题11.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___________”。

12.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___________,世界市场上___________白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3.24.2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3.24.2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______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_______差。

答案:康乾盛世顺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______,对内坚持“________”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______因素的萌芽。

答案:禁闭国门重农主义工商业近代化3.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A.5个B.6个C.7个D.8个思路解析: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六个。

它们是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答案:B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思路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除安徽形成商帮外,山西也形成商帮,即徽商和晋商。

答案:B●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康乾盛世”是指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思路解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中间是雍正在位时期,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答案:C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一亿B.两亿C.三亿D.四亿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数据的记忆能力。

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三亿。

答案:C3.“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

这一变化发生在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C.明朝末年D.清朝初期思路解析:明朝末年,“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

答案:C4.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思路解析:愚昧自大、故步自封使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3.2《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

外国人来华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A.天津B.广州C.北京D.厦门2. 谚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帝骄奢挥霍无度B.吏治败坏贪污成风C.国库充盈人民富足D.国泰民安经济繁荣3.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处死,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4.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科举考试B.兴办学校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5. 1793 年,马戛尔尼来到中国,他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

”据此可知中国()A.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B.实行闭关自守最终导致了落后C.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D.开始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思想文化6.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④白银大量外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 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

纪录片中涉及的城市是( )A.北京B.南京C.广州D.上海8. 下列诗句中,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可能是()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一把心肠论浊清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9. 观察下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 大兴文字狱B. 焚书坑儒C. 提倡言论自由D. 独尊儒术10.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以下学习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表现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④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A.① B.② C.③ D.④11.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12. 结合下图,理解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A.封闭边界、固守疆域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D.断绝对外一切贸易13. 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2《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5.3.2《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2)——近代前夜的危机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1. (4分) 例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A. 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 抑制商业、实行海禁C. 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 征收重税、限制商贸2. (6分)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旨令材料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材料三: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南京条约》(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2) 结合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新”在哪里。

(3) 综合三则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A.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B. 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 中西方的人种差异D. 中国文人的偏见4. (5分) 下列能集中反映清朝统治者自大心态的言论是()A.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B.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C.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D.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5. (5分) 统一台湾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

七年历史下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及导学案

七年历史下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及导学案

七年历史下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及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 执笔:慕英男 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 时 2012-6-5 【学习目标】 1、 掌握康熙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 观察“清代民间市井图”,学习通过教材插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3、 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的兴趣。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 :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

3、问题(1)史称“康熙盛世”是怎么一回事?(2)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什么?(3)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4)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5)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展示与质疑:三、点拨与归纳: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明清经济发展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训练巩固:(二)检测反馈: 一、选择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 下列哪种物资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 A 、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 ,中国有六个。

下面哪个不是( ) A 、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么?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 C .开元盛世 D .忽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 C .开元盛世 D .忽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 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正确是( ) A 、 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单选题1.为了收复台湾,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

当时统治台湾的郑经(郑成功之子)则提出:“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

”康熙认为:“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不便允从。

”这反映了()A.清政府恢复西周的分封制B.康熙维护统一的政治理念C.朝鲜已成为清廷的藩属国D.郑经意图与朝鲜平起平坐2.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

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

奏折制度的变化()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3.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言,“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

他主要强调这一制度()A.有利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B.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C.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D.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4.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特许设立了-个对外贸易机构,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并管理外国商人。

这一机构是()A.宣政院B.市舶司C.广州十三行D.军机处5.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

他对佛道及其他民间宗教甚至迷信活动也都采取保护措施。

康熙九年,他颁布“上谕十六条”,规定地方官要选年老有德者讲说,宣讲时须言语明白痛切,使人感动。

康熙这些举措意在()A.推行三教合一的思想B.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C.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D.确立理学的主导地位6.《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廷在加强经济开发的同时,对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两岸的旗地(即清朝统治者赏赐满蒙汉军八旗官兵的土地)仍延续八旗制度.对该区域汉人较多的民地则实行府县制。

这反映出清朝()A.省级行政区的增多B.加强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C.统治进入全盛时期D.延续了金迁都燕京后的管理体制7.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施琅)议善后事。

历史七年级下盛世危机同步训练

历史七年级下盛世危机同步训练

历史:第22课盛世危机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进的是A.玉米B.花生C.占城稻D.甘薯解析:本题是表述选择题,也称肯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C项是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C项;答案:C2.康乾盛世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A.耕地面积增加B.粮食产量提高C.手工业超过前代水平D政局稳定,疆域辽阔解析:题目问的是不属于经济上的表现,只有D项符合题干要求,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D3.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B.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要有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联系教材知识对照选项进行确定;其中C 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表现,A、D两项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B项叙述是由政府扶植发展起来是错误的;答案:B4.清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是从A.康熙后期起B.雍正后期起C.乾隆后期起D.嘉庆后期起解析:对中国古代皇帝先后顺序要有所把握;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故选C项;答案:C5.下图是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它是A广州十三行 B.市舶使 C.市舶司 D.理蕃院解析: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名义上虽称“十三”,其实并无定数;答案:A6.经典回放下列关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B.机户开设“机房”,雇用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C.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许多大商户掌握大量资本、原料和织机,是早期的资本家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朝、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掌握;D项是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而明朝时并不具备;答案:D7.对号入座;A.北京B.广州C.苏州D.泉州E.南京F.成都G.杭州H.哥窑I.定窟J.越窑K.景德镇1明清时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2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________;3明代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4丝织业后来居上的是________;5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哥窑、定窑是宋代名窑,越窑是唐代名窑,学习历史知识应该学会前后联系;答案:1K 2B 3C 4G 5A、E8.下列经济现象中,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农产品投入市场B.小市镇的兴起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商人买田置地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明朝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了解;A、B、D三项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不能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请完成:1说明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2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解析:材料解析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解答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10.识读下图,请完成:图1 皇都积胜图图2 南都繁会图图3 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1图1、图2、图3分别出现在哪一个城市2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三幅图;3图1、图2说明了什么4你能说出图1、图2反映的问题与图3出现的关系吗解析:此题是一道识图分析题,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更直观地说明了某一时期的历史,这三幅图就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参考答案:1北京、南京、苏州;2图1描绘的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商业繁荣的情景;图2反映了明朝南京繁华的景象,街市上店铺林立,说明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图3反映了施复夫妇住在苏州,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丝绸光亮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3说明了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4图3体现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由图1、图2反映出高度繁荣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又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请完成:1根据材料说明什么是闭关政策2从材料中反映出清朝推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需要对闭关政策的含义掌握清楚,而此题正是考查对这一历史名词的了解;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答案即可;参考答案: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2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书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中“末”指的是什么“游手趁食者”指的是什么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什么时期的何种社会现象解析:此题旨在考查阅读历史资料,并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先读懂史料,再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作答;参考答案:1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2“末”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游手趁食者”指的是雇佣劳动者;3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3.识读下图,请完成:1图中施复夫妇和工人、机房还可有什么名称他们是什么关系2这种历史现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质是什么解析:观察此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参考答案:1施复夫妇就是机户,工人称为机工,机房也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2这种现象是在明朝中期以后,在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中出现的;它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14.识读下图,请完成:1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清朝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政策2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应怎样认识它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以及闭关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读懂乾隆皇帝所说的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参考答案:1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之所以实行这种政策,一方面是由于清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政策,邓小平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才是一种积极进步政策,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才能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 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课堂同步训练[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3、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明请时期,闭关政策的限制并未能完全阻止对外贸易发展,下列哪种物资
不是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
A 、纺织品
B 瓷器
C 铁器
D 茶叶
2、19 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下面哪个不是()
A 、北京
B 江宁
C 苏州
D 开封
3、你知道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么?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
必烈统治时期
4、法国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
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
A .贞观之治
B .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忽
必烈统治时期
5、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 ,商人的地位升高。

下列解释不
正确是()
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

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C、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

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

6、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时授值”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 .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7、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 .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下面不是被打垮原因()
A、对外“闭关锁国”,对内“重农抑商”
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萌芽
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问答题
关于清代的“康(熙)乾(隆)盛世” (1622—1794年间),史学界有评论说:如若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还是值得称道。

请你用史实加以说明。

三、课堂延伸
1、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2、触类旁通
贸易顺差亦称“出超” 。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贸易总值大于进口贸易总值时的贸易盈余。

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清朝同西方列强的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直到近代1865 年,中国才出现第一次入超现象。

写出贸易逆差含义:
3、开放思维
⑴“假设你是旅游公司的促销员”活动:公司正重点推出一项全新的旅游服务:通过时光隧道,
回到清朝。

请你为客户设计旅游线路,并撰写一份宣传资料,力求较全面地反映清朝的风土人情,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⑵夏至清朝前期人物评选,选出个人心目中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5 个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⑶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第24 课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
一、课堂训练
1、B
2、D
3、B
4、B
5、D
6、B
7、D
8、D
提示:
1提示:见书P133 2提示:见书P133注释②3提示:见书P132
4提示:见书P133中间小字5提示:重农抑商一直存在
6提示:见书P133最后一段小字7提示:见书P134小字第一段
8 提示:见书P136 引句,及P135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①闭关政策。

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2. 问答题
答:①经济上:调整统治政策,生产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规模扩大。

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巩固,疆域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国家;平定国内叛乱,加强对西藏、台湾管辖,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③外交上:收复台湾;反击沙俄入侵,签订边界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及统一。

④到乾隆帝时,国库充盈,文化发达,编纂《四库全书》等大部头丛书,清朝进入了人们赞为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文
化发达的“康乾盛世” 。

三、课堂延伸
1、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采用雇佣劳动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③ 这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位提高,想成为商人的人多起来④这些因素发育成长,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2、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进口值超过出口值。

3、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宋
(北宋、南宋)元明清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弓I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普列姆昌德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