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500字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4f112b3804d2b160a4ec0c3.png)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500字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
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
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
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
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
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
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绝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苔丝的故事发生在哈代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确是让人同情。
但要是在今天,未免让人恨其不争。
苔丝,一个貌美的贫家女,遇上德贝维尔,无疑是羊入虎口,被其诱奸。
后来遇到安琪儿克莱尔,就是遇到真爱了。
可是,她已非处女,这让安琪儿克莱尔无法接受,于是两人就此产生矛盾,在新婚之后分开了。
这时德贝维尔又出现了,他带着伪善的面孔,假装自己已真心悔过,又再次出现在苔丝面前,不停说着苔丝丈夫的不是。
于是,在苔丝父亲去世,家里人无容身之处的时候,德贝维尔再次出现,骗得苔丝和他在一起。
这时,安琪儿克莱尔回来了,他终于想通了,回来了。
在德贝维尔口里永远不会回来的人回来了,苔丝由此憎恨德贝维尔,于是,杀了他。
跟着安琪儿克莱尔走了,可是,杀了人,怎可能活着。
他们两一路狂奔,终于,在十六个人的合围之下,苔丝死在了心爱之人的眼前。
德贝维尔:一个富家公子,他无疑是有罪的,诱奸苔丝,在苔丝离开之后,用悔悟的模样又去重新欺骗苔丝。
安琪儿克莱尔:他仿佛是一个好人,将苔丝从第一次的深渊中拉出来,却又在无意中将她推入万丈深渊。
他想要一个完美的纯洁无暇的女人,他幻想出来的苔丝正是他心中之人,当发现苔丝并不是这样时候,他便选择离去,重头再来与结束都由他掌握。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优秀9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fdb2f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9.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优秀9篇篇一: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篇一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是美丽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
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宛如秋菊,虽然没有杜鹃,牡丹的美艳,也没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却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
不争,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蓝天之外。
克莱尔正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
开始她婉拒,后来答应。
一个少女经历了与两个男人爱恨情仇,第一个是纨绔子弟亚雷克。
德伯,贪慕虚荣,整日无所事事。
苔丝受他玷污后生下一子。
后来在奶牛场结识了克莱尔,在长时间的接触中,春心荡漾的俊男美女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便彼此坦白,共浴爱河。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情节,比如苔丝那种纠结的心理,当安琪向女友苔丝求婚时,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回避,甚至两人都不说话,苔丝甚至还想把安琪让给好姐妹们,奶牛场三个好姐妹对安琪的爱慕,让她迟疑等等。
苔丝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失身是一种罪恶,无法原谅自己,更对不起安琪儿。
但当他们在新婚之夜都相互坦白时,得知安琪儿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而得到苔丝的谅解。
可苔丝却不能被丈夫原谅。
就这样,苔丝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丈夫离她而去巴西,被自己心爱的丈夫抛弃了。
真是老天喜欢和人类开玩笑,苔丝被迫又与亚雷克同居。
不久克莱尔回来打算与苔丝重修旧好,苔丝在无比绝望中,杀死了亚雷克并被判处绞刑。
花落无声,宁静的秋天已过,酷寒的冬风吹来,谁也听不到花的哭泣,因为她从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泪留给未来,她期盼着幸福。
虽然后来克莱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他的心仿佛看见天上有一颗名叫“苔丝”的星星对他说:“亲爱的,现在你原谅我了么?”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离别。
.。
.。
.,等待。
.。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左右_作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左右_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465029866fb84ae45c8d77.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左右第一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下午读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曾经是一个那么值得争议的人物,但我不想评论此书的价值所在,我只想很简单的阐述一些他笔下的那个女人——苔丝。
看到“痴心女子”和“冤家路狭”感觉很难过,很压抑,眼泪在眼眶打转,终于眼泪下来了,也读完了,虽然早已结局,但真的看到的时候还是感觉很难受、很难过。
多少词汇在脑海中出现,而我,只能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苔丝——天真的美。
她是美丽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
心灵纯净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一直想如果没有开头那个牧师的几句话,也许可怜的苔丝会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岁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就从这里开始了。
苔丝愚蠢的父亲忽然知道自己是一个大贵族的后裔,就在算计着怎么才能享受贵族的生活就逼着苔丝去认亲,结果天真的苔丝遇上了毁了他一生的那人——亚雷。
他是苔丝宿命中永远逃不开的仇。
夺去了苔丝所有的梦想,以及追梦的能力,夺去苔丝的青春年少的纯真的渴望。
然而,我们那个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纯,如此单纯到让人疼惜的女子。
苔丝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就去几百里以外的奶牛场工作了,在那里,她遇上了她第二个不应该遇上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一个她真正爱的人,但我始终以为那个人辜负了她的爱,他的举动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伪善。
如果没有克莱,苔丝的一身是悲剧化为平淡,然而克莱的出现却是在悲剧的背后涂上更浓墨重彩的黑暗。
其实我相信克莱是爱苔丝的,不然也不会在梦游时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还是被道德束缚着,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克莱正是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
对克莱奔涌的爱潮,窒息的是苔丝自己。
他用他的爱伤害着那个天真的女孩儿,给她幸福的希望,又全部抹杀。
而她也用她所有的爱折磨自己。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4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c50b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0.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4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4篇1这本书,是对丑恶的男人的一种无情的鞭挞。
德北,苔丝的父亲,是一个用酒精把自己置于幻想之中的无能之辈,梦想着上天会将幸福的甘霖降到他的头上,他永远不会去考虑也永远不可能理解人生存的意义;德伯,一个不知廉耻、卑鄙下流的无赖,可以说,是他一手导演了苔丝的悲剧,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那肮脏的肉体的欲望,苔丝杀死了他,但实实在在的说,是他杀死了苔丝;安玑,一个道貌岸然、心胸狭窄的小人,自命清高,但从来不敢直面自己那虚伪的灵魂,在苔丝的悲剧中,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帮凶,在这部书里,他大概是一个最卑微的主人公了;可怜的克莱先生,他无助的道教,从来没有挽救过任何一个灵魂,甚至包括他的三个儿子......我不了解当时的英国社会,因此我无权评说社会制度如何地左右着下层社会人民的命运,但从小说中我仍然看到了当时的社会习俗。
美丽善良、勤劳坚强的苔丝没有屈服于多舛的命运,她没有因人们鄙视的目光而颓萎,也没有因农场主的睚眦必报而退缩,她在世俗的人们的指指点点中勇敢地站了起来,却又在世俗的克莱面前无助地倒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啊。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
作者在本书的序言中这样总结:“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态度。
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作者的这一段表白从作品的主人公福贵的话里也能表现出来:“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
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在这里,活着已经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意义了,而仅在于它对生命和生活的依恋。
在我看来,《活着》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样一个范畴,它和《德伯家的苔丝》一样,实实在在是在讴歌和赞美一种生命。
对于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不识庐山”,我也无意去探其真实面目,能够无愧于做一个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何其难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4篇2在我所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里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体贴,但男二号确是一个花言巧语,十分奸诈的人。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3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40c1e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e.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3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读完《德伯家的苔丝》,我心情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安静。
托马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它的价值,我不想多做评论,单纯就这本书的价值,我还是比拟看好的。
在这里,我只是想很简洁的阐述了一些他笔下的女人——苔丝。
见过“冤家路狭”,我觉得很难过、很懊丧,眼泪在眼筐里不停打转,最终流泪了。
不过我也读完了这部小说,虽然早有结局,可是我真的看到的时候就有些难受、是很难受。
多少词汇消失在我脑海里,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苔丝,天真的美。
她是一个来自秀丽国度的小女孩,虽然有名贵的血统,但是内心仍旧单纯。
美不光一个外观,更是一种由心脏散发出的表现。
可是她的结局并不好,我在想一个天真纯洁的女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她有什么错?秀丽?天真?自尊?或许单纯是你的秀丽之源,也是你的悲哀之源。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2看久了卡通连环画,我想换换口味。
于是在书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丝》看了起来。
暖人的友谊!喜爱哈代的抒情诗,其中不乏情节生动,语句隽永的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有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是个秀丽凄凉的爱情故事。
当我合上书,苔丝对克莱尔忠贞的爱情故事确实令我感动,但令我暖和的`是和苔丝一起挤牛奶的3个得意少女伊丝、玛丽安与雷蒂。
她们也同苔丝一样深深爱着那个英俊少年克莱尔,但也深知克莱尔只爱苔丝,于是就把爱恋深深地埋在心里,而把祝愿送给他们。
读到这里我心中一阵兴奋,我仿佛看到一个高尚的灵魂,左右了她那质朴敦厚的天性,这真是一个真正和蔼、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动。
在苔丝回到娘家又身无分文时,由于失恋而酗酒的玛丽安又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丝的生活又有了一丝光亮。
在那些阴霾的日子中,暖和着苔丝冰冷的心的依旧是这份暖人的友谊……苔丝是不幸的,她的父母为了所谓的家庭荣耀,而让她去攀亲,而毁了自己。
她最爱的人又无情地抛弃她,而她又是幸运的,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在她遭受爱情抛弃时,不离不弃的是那份暖和的友谊。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文档1500字(精选9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文档1500字(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89b31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f.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文档1500字(精选9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篇1“他们的手仍然握在一起。
炉桥下的灰烬由炉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热干燥的荒野。
炭火的红光落在他的脸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脸上和手上,透射进她前额上蓬松的头发里,把她头发下的细皮嫩肉照得通红。
这种红色,让人想象到末日来临的恐惧。
她的巨大的身影映射在墙上和天花板上。
她向前弯着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钻石就闪闪发亮,像毒蛤蟆眨眼一样。
她把额头靠在他的头上,开始讲述她的故事,讲述她怎样认识亚历克·德贝维尔,讲后来的结果,她低声说着,低垂着眼帘,一点也没有退缩。
”......"他熄了蜡烛,在客厅里那张小床上躺下来。
客厅里夜色深沉,对他们的事一点儿也不关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经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现在正在懒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还准备同样吞噬掉其他干万人的幸福,并且一点儿也不慌乱。
"上述片段选自英国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主人公苔丝正在向对爱慕她的年轻小伙子安玑.克莱尔讲述她不堪的遭遇,而这个曾热烈爱着他的男人陷入犹豫中。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到斯.哈代。
主要内容如下: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
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身已经怀孕了。
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
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克莱尔。
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
《苔丝》读后感【8篇】
![《苔丝》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39031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f.png)
《苔丝》读后感【优秀8篇】苔丝读后感篇一《苔丝》是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1891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初次接触到《苔丝》是在“英语听书”app里面听到的,一下子被女主的声音吸引,胆怯、自卑但是很有自己的主见。
后来又观看了电影版的《苔丝》,近三个小时的片子,内容比较沉闷,没有一次性看完,分两次看完。
小说与影片略有不同,难分伯仲。
小说开头讲述的是身为贫困家庭中长姐的苔丝既要照顾家中的弟妹,还要操心自己无能的父母,事事为家庭考虑。
由于牧师告知父亲自己家族原为衰败的德伯贵族,于是,父母要求年轻的苔丝以此作为机会攀附一位有钱的亲戚,并通过姻亲关系改善整个家庭的现状。
起初苔丝并不愿意,但是考虑到家中窘状,苔丝收拾得干干净净,到村另外一头的贵族德伯太太家去攀亲戚,接待她的是德伯太太的儿子亚力克,一个轻浮的贵族男人。
待苔丝回家以后,亚力克马上写信给苔丝父母,表示可以为其提供一份养鸡的工作,苔丝母亲欣然答应。
于是她整理行装到德伯太太家打工,在德伯太太家工作的这期间,年轻的苔丝工作认真,在一次聚会后返家途中卷入了一场争吵中,她想摆脱,正好亚力克骑马经过,于是亚力克带着年轻的苔丝离开了,亚力克带着苔丝来到了英格兰最古老的森林,森林中都是迷雾,他们在森林中迷路了,就是那晚,亚力克玷污了苔丝,从此苔丝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可怜的苔丝未婚先孕,并未接受亚力克成为他情妇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德伯太太家,回家后她被村里人非议,被父母责骂,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面对这些,她开始变得沉默,喜欢黑夜,喜欢独处。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她慢慢地走出来了,她决定重新上路。
这次,她朝村子的另外一头走去,走到了一个牧场,在那里她得到了一份挤牛奶的工作,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挚爱安吉尔,一个牧师的儿子,他们年级相仿,互相被对方吸引,慢慢地他们陷入了热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最纯洁的,最美好的,最可爱的人,那时的他们拥有天底下最感人、最真挚的爱情。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精选16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7b01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8.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精选1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体会篇1苔丝,这个会让人心口发疼的名字已经深深刻在文学的里程碑上,她美丽、善良、纯朴、勤劳、容忍,但是在这出命运的悲剧里,她的坚强和自尊最为夺目。
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她是弱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她是底层;在不可控制的命运中,她成了玩偶。
为了穷困的家庭,苔丝放下自尊,去富有的"本家"德伯家帮工,却没料到这正是她厄运的开端,那位自以为是的花花公子亚雷毁了她的一生。
在那个分外注重道德的时代,失贞的女子背负的压力是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跨不过自己心里的坎,还得忍受旁人的指点和唾弃。
亚雷是苔丝命运悲剧的直接导火线,美丽的弱女子沦为富家少爷的附属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可悲的现实,等级和财富的差异却让这扭曲的现实成了理所当然。
作为底层的劳动者,她必须要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不仅仅是苔丝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整个农民阶级的悲剧,在繁华的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了社会气氛。
之后孩子的夭折又给苔丝多添了一笔伤痛,如花的年纪,就尝过了如此的苦涩和难堪,这种悲惨的境况,是命运的无端捉弄,还是这个社会的逼迫?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远离家园来到牧场,找到新工作的苔丝以为生活开始慢慢眷顾她了,这里有着唱歌跳舞的少女,白色的长裙,五颜六色的鲜花,没有了"拿含着恶意的眼光看她"的人,一切都是崭新的,牧师的儿子——安玑与她相恋了,甚至决定与她结婚,她是那么快乐,对未来也有了期待,她的希望和日光一样耀眼,驱散了往常的阴霾。
但是未知的命运就是擅长捉弄人,它热衷于把人捧上天堂,然后再给予重重的一击。
安玑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男子,他是知识分子,受过现代哲学思想的教育,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物质重要,有着先进独立的思想,同时也是一名宗教的反叛者,蔑视社会的习俗礼法,他对苔丝又是如此深情。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6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cd5f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8.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整部小说是以乡村为背景,通篇描述的是一位乡村少女一生的悲惨经历。
小说的副标题中说到女主人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是一种超前的思想,也是作者对当时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和不满。
所谓的维多利亚时代,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社会崇尚的是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也是科学文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小说里面非常多的情节中都有提及到有牧师在街道上布道也体现了这几点。
但正是因为这种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的社会风气,许多暴发户也为提升自己身价进入上流社会而纷纷模仿贵族们的习惯。
文中的亚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也是一个暴发户。
正因没有受到正确的道德修养和礼貌的教育,才导致了后来奸污苔丝和后来一系列诱逼苔丝与他同居等惨剧的发生。
《德伯家的苔丝》写的就是在当时社会的迫使下,一名纯真、朴素、勤劳的农村姑娘苔丝走向堕落。
作者托马斯·哈代笔中的苔丝正是当时社会上正义、纯真、勤劳、向往美好未来的女人的一个缩影,她身上充满着爱和对他人的信任。
文中写到苔丝被亚雷奸污了以后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开了亚雷回到家中,体现出了她内心的纯真,她不愿迫使自己与一个自己非常憎恨的人在一齐生活一辈子,她那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迫切希望。
回到家中的苔丝得知自己已经怀孕了以后,不但没有把对亚雷的憎恨转移到这孩子身上,反而不顾家人和朋友的责备,义无反顾的生下了孩子并悉心照顾他,但最后这孩子还是夭折了。
这体现出了苔丝非常有爱,她的灵魂是高尚的,她的道德也是高尚的,但却被社会所唾弃,被当时的社会所否认,认为她是一个伤风败俗、罪业深重的女人。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31631c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6.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篇一」这两天扫完《德伯家的苔丝》,书写的不错,如同《傲慢与偏见》一样,苔丝有个爱慕虚荣,头脑简单的母亲—琼。
德伯维尔,不同的是还有一个更爱慕虚荣,嗜酒如命的父亲,约翰。
德伯维尔。
贫穷的乡村生活除了体力付出没有任何生机,家里的父母情况及一大堆弟妹让苔丝不得不承担起老大的角色,在父亲酗酒不能起床去送蜂窝,苔丝自告奋勇去承担家庭重计却不幸让家中最值钱的生产工具老马“王子”受伤死掉后,苔丝对家庭的责任感更加沉重了。
冒牌贵族德伯维尔的支族亚历克是个游手好闲,品德恶劣的纨绔子弟,他对苔丝的美貌垂涎三尺,终究不择手段的得到她,苔丝在无奈的失去后毅然选择决断,回家做自力更生的生活。
不幸的是苔丝怀孕了,然而孩子生下来后夭折,村里的流言蜚语,父母的期盼压力,只能让苔丝去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她去了塔尔勃塞克拉克家农场挤牛奶,偶遇到让她少女之心萌发的出身高贵又不与常规克莱尔,然而相遇恨晚。
克莱尔被苔丝吸引,两人几经蹉跎,还是结婚了,然而一切的迹象都是那么的不吉利,下午鸡叫,蜜月选择地是德伯维尔家的瘆人的旧宅,为爱而沉迷的玛丽安和伊兹。
雷蒂,以及那封投出去却没有被收到的坦白信然后两人坦白后,克莱尔接受不了苔丝失贞的过去,虽然她有那么多的无奈和被迫,然而相爱的人却只是感到背叛和欺骗,他选择逃离,去非洲开始新的生活。
苔丝又开始无尽的苦难,劳作,家庭的盘剥,责任。
亚历克又找到她,纠缠父亲去世,搬家,颠簸流离的生活,母亲和一堆弟妹的渴望期盼的脸,杳无音讯的丈夫,苔丝又回到亚历克设下的温柔乡。
克莱尔在非洲孤单,痛苦,生病,因有一个结伴的哲学家的警醒之语,他要回来寻找心爱的克莱尔夫人,然而苔丝一家的生活似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贫苦。
他找到了苔丝,她富足,高贵,优雅又是冷冰冰,在她绝望的放弃时候他又回来了,而她已经又沉沦和堕落,精神抛弃肉体,任由它漂浮在河床上犹如行尸走肉受人摆布。
她见到他,痛苦,悔恨,亚历克贬低、嘲弄她,嘲弄她的丈夫,她挥起水果刀,一了百了,然后去追上了克莱尔。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35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3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abeee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d.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精选35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篇1“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德伯家的苔丝》苔丝是一个没落贵族德贝维尔家族的后代,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长女,因父母的虚荣和家庭的贫困去认识了所谓的“堂兄”阿历克,之后不幸失贞。
苔丝为此伤心痛苦后决定到新的地方——南边的奶牛场。
在那里她认识了克莱尔,生命重获新生,与克莱尔逐渐相识相知相爱,却在新婚当天两人相互坦诚时克莱尔无法接受苔丝的过去,苔丝的生活再次走人苦难。
克莱尔在巴西的经历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次回到苔丝身边时,苔丝为他杀了阿历克。
两人的团圆就只有那么几天,最后以苔丝死去悲剧收场。
关键词:苦难、无奈、牺牲品、悲剧、道德、男权正文:“我过去是牺牲品,就永远是牺牲品——这就是规律!”在燧石山农场苔丝又一次遇到阿历克时无奈、绝望地喊出这么一句话。
作为封建社会的底层农民阶级又是个妇女,她权利无几,却又处处受伤。
在官方说法中《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前途和命运。
这点的确不可否认,以苔丝一家在父亲死后全家被逐离且无处可去的困境,以苔丝个人被阿历克伤害、因非己之过被克莱尔抛弃、在燧石山农场被农场主欺负以及最后以死亡收场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威塞克斯破产农民的无望、孤苦渺茫的前途和悲苦、注定被牺牲、抛弃的命运。
苔丝一家正是这苦难的破产农民的缩影。
然而,我从《苔丝》这本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苦难与无奈。
在当时社会,苔丝算是一个比较富有思想、善于思考的女性。
如在第十三章有那么一句“有时候,她的离奇幻想会强化周围的自然程序,直到它们似乎变成她的历史中的一部分,它们岂止是变成她的历史的一部分,简直就是她自己的历史,因为世界只是一种心理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像什么,它实际上就是什么。
”正因她爱思考,才会多幻想。
同时她也是一个纯粹的唯心主义者,她在奶牛场时“对于她来说,整个世界的存在全凭她的感觉,所有的生物的存在也全凭她的存在。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10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5cd3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b.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10篇)《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篇1这天,我读了《德伯家的苔丝》这篇小说,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艰苦黯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苔丝的梦想和期望。
十六岁的苔丝,在家人虚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门贵亲。
她跃身成为了幸福的贵妇人,之后从此堕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纯朴美丽的农村故娘苔丝来到贵族德伯维尔家当女佣,被恶棍少爷亚雷克诱骗失身怀孕,因而受到邻里的耻笑和指责,从此开始陷入痛苦的深渊。
之后苔丝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师家庭的克莱尔,两人真心相爱。
新婚之夜苔丝将自己过去的悲惨遭遇告诉了克莱尔,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克莱尔的无情离去。
苔丝吃尽了难以想象的各种苦头,却没有得到克莱尔的原谅和任何消息。
为潦困的生活所迫,绝望中的苔丝再次落入亚雷克手中。
此后醒悟了的克莱尔重新找到了苔丝,苔丝追悔莫及。
为了与心上的爱人克莱尔生活在一齐,苔丝杀死了毁掉自己一生的亚雷克。
几天后苔丝被捕,以杀人罪被判处绞刑,克莱尔则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她的妹妹丽莎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读过的外国小说中,《苔丝》大概是最具诗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
作者对19世纪英国西南部农村自然景色的优美描述,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尤其是他采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自然界的优美景色与人物的细腻感情结合起来描述:透过自然景色来揭示人的心境,又透过人的心境来使自然景象充满人的情感,这种巧妙的结合产生出诗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读来真觉得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小说中哈代以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出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少女苔丝:宛若“一个清新、纯洁的大自然的女儿”,“在气质和体貌两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尊贵的端庄,俨然是个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诗意,一举一动都是诗,把诗人只在纸上写写的诗,活生生地显现出来了”。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21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0485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4.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通用21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篇1“他们的手仍然握在一起。
炉桥下的灰烬由炉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热干燥的荒野。
炭火的红光落在他的脸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脸上和手上,透射进她前额上蓬松的头发里,把她头发下的细皮嫩肉照得通红。
这种红色,让人想象到末日来临的恐惧。
她的巨大的身影映射在墙上和天花板上。
她向前弯着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钻石就闪闪发亮,像毒眨眼一样。
她把额头靠在他的头上,开始讲述她的故事,讲述她怎样认识亚历克·德贝维尔,讲后来的结果,她低声说着,低垂着眼帘,一点也没有退缩。
”"他熄了蜡烛,在客厅里那张小床上躺下来。
客厅里夜色深沉,对他们的事一点儿也不关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经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现在正在懒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还准备同样吞噬掉其他干万人的幸福,并且一点儿也不慌乱。
"上述片段选自英国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主人公苔丝正在向对爱慕她的年轻小伙子安玑。
克莱尔讲述她不堪的遭遇,而这个曾热烈爱着他的男人陷入犹豫之中。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到斯。
哈代。
主要内容如下: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
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
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
克莱尔。
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
她和安巩结了婚。
2023年《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通用7篇
![2023年《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d239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a.png)
2023年《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通用7篇《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1某日,偶然听同学提到《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出于好奇,放假前我借了这样一本书,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
读后的感觉,很复杂,似乎跟随作者走完了她的一生,阅尽了人生百态,尝遍了人世的酸甜苦辣。
合上书本,我的思绪似乎又飘飞到苔丝的世界,那个她主宰不了的世界,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世界,那个记录她的成长、印证她灵魂升华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她的心灵,铸造成一级一级的阶梯,让她学会了成长,亦让我们领悟了她的魅力,不,是以她为代表的一代女性的魅力。
理顺思路,我读懂了她的成长。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2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看完整本书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苔丝的美丽与善良。
虽然故事没有非常精彩的情节,没有耐人寻味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那种宁静、纯洁的氛围与点滴却让人读来舒服。
就故事来说,不管对于谁来说都是一个悲剧,美丽善良的苔丝走上了断头台,父亲去世,母亲流离,兄弟姐妹漂泊,爱人安其尔悔恨悲痛,随着苔丝的死去,一切都失去了它的光彩与欢乐,这是苔丝的悲剧,也是不公平的社会的悲剧,不知道这是否会引起人们的深思。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3今天下午看完《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曾经是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我不想评论这本书的价值。
我只想简单说明一下他笔下的女人——苔丝。
看到“痴情女”和“路漫漫其修远兮”,感觉很难过,很压抑。
泪水绕着我的眼睛打转。
终于眼泪下来了,我看完了。
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真正看到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受很难过。
多少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苔丝——的纯真之美。
她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女孩。
虽然她有贵族血统,但她依然单纯美丽。
它不是外表,而是内心优雅和纯洁的表现。
她有一颗纯洁自然的心,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纯洁就像蓝天。
虽然偶尔会被乌云遮住,但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粹最透明的东西依然是蓝天。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心得优秀(通用6篇)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心得优秀(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07f6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3.png)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心得优秀(通用6篇)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心得优秀篇1读完《德伯家的苔丝》这本书,让人感受到暖人的友情!喜欢哈代的抒情诗,其中不乏情节生动,语句隽永的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着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是个美丽凄凉的爱情故事。
当我合上书,苔丝对克莱尔忠贞的爱情故事确实令我感动,但令我温暖的是和苔丝一起挤牛奶的3个可爱少女伊丝、玛丽安与雷蒂。
她们也同苔丝一样深深爱着那个英俊少年克莱尔,但也深知克莱尔只爱苔丝,于是就把爱恋深深地埋在心里,而把祝福送给他们。
我喜欢她们三个的纯洁的友谊和坦率的言行。
就是在克莱尔无情地抛弃苔丝时,善良的伊丝也没落井下石,与克莱尔有过一段话:“你非常非常爱我,伊丝?”克莱尔问到。
“是的我非常爱你,我一直都爱着你!”“比苔丝更爱我吗?”“不!”伊丝摇摇头低声说,“不如她爱你!”“这话怎么说呢?”“没有人比苔丝更爱你了。
”“因为她可以为你去死,而我无法做的。
”读到这里我心中一阵激动,我仿佛看到一个高尚的灵魂,左右了她那质朴敦厚的天性,这真是一个真正善良、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动。
在苔丝回到娘家又身无分文时,因为失恋而酗酒的玛丽安又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丝的生活又有了一丝光亮。
在那些阴霾的日子中,温暖着苔丝冰冷的心的依然是这份暖人的友情……苔丝是不幸的,她的父母为了所谓的家庭荣耀,而让她去攀亲,而毁了自己。
她最爱的人又无情地抛弃她,而她又是幸运的,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在她遭遇爱情抛弃时,不离不弃的是那份温暖的友情。
为这份友情喝彩!关于德伯家的苔丝心得优秀篇2你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么?或许你会毫不迟疑的说:“会”。
那么你愿意包容你所爱的人的过去么?也许你会忧郁,那么先不要急着回答,建议先看看《苔丝》!《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三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e9b27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2.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范文贫家女儿,外出谋生,失足泥淖,遗恨千古,在中外各国文学作品当中,此类题材屡见不鲜。
《德伯家的苔丝》一书,总体看来似乎也没有脱此窠臼,但是作为英国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它不论在资料还是艺术上都独具特色,至今仍有强大的魅力吸引读者。
托马斯·哈代,“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
与其说忧郁,不如说他的反叛。
维多利亚王朝,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使很多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却有许多有悖人情常理的陈规陋习,诸如崇尚繁文缛节,提倡虚伪道德。
一个小说家,应对上流社会道貌岸然的衮衮诸公,将一个失身女人作为小说的主角,并公然断言她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直到几十年后,苔丝的光芒才愈加放彩,苔丝是哈代塑造的最好的典型,也是英国文学宝库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整本书前期很平淡,慢慢看进去,便走不出来了,全书以苔丝到贵族本家认亲为线,叙述这个单纯美丽女孩的悲剧一生。
我的感悟,也从那里开始吧。
在英格兰西南部偏僻落后的农牧业地区,是远离繁华城市,仍保有古风古貌的存在。
17岁的美丽少女苔丝是那里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父亲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他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杰克·德北听信牧师关于家族荣耀的消息,妄图让苔丝去认回本家—德伯家族,借此摆脱贫困的生活。
苔丝并不愿意这样做,但由于老马王子的意外死亡,心怀愧疚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认本家。
家庭的重担和自身的职责感在一开始就给她的生活拢上了一层阴影。
应对德伯·亚雷,她是那样的无知懵懂,但又不得不依靠着他,致使最后轻信亚雷失身于他。
苔丝在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和轻视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以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使得她的悲剧显得更加浓重和深沉。
苔丝明白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但是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也在按照传统的贞操观念来衡量自己是否清白,她比别人更加无法忘记自己的耻辱。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感想范文(六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感想范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871e7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b.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感想范文《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着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杯具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足以“哀感顽艳”。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十分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
苔丝的杯具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之后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职责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最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
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
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
苔丝的灵魂是纯洁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面前,她却被看成伤风败俗的典型,奉为警戒淫荡的榜样,是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
丢下《苔丝》一书,眼前那个历经磨难,失身而又杀人的女人,却使我想起它们,想起我喜欢的两件事物:黎明与茶花。
黎明,如处子的皮肤,光洁润滑,在明与未明之际,透着希冀与光亮;有一种茶花,叫“雪塔”,她洁白肥硕,细腻如瓷,在寒冷的季节里,傲然怒放,在出尘与入世间,清丽如水,独自芬芳。
也许他们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觉得它们同出一处,那便是纯洁。
正因为这一点《苔丝》的故事才更凄凉。
苔丝为什么会有“哀感顽艳”之能呢苔丝的“哀”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有关。
读德伯家的苔丝感悟(六篇)
![读德伯家的苔丝感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cd8d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7.png)
读德伯家的苔丝感悟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
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
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
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
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阅读此书之时正身处如火如荼的考试周。
凛冽的寒风挤进室内,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书,身体和心灵都冷到极点。
“有价值的事物受到不可避免的环境扼杀”是哈代典型的悲剧主题。
这一点在《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苔丝是生态女性的典型代表,无论外表还是内心,她都满怀诗意。
但在她一生的命运中,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抗力,使黑暗与光明交替。
在宿命的摆弄下,人的能动性黯然失色。
环境是巨大的异己力量。
没有终极的欢乐,痛苦后面是更大的痛苦。
她遭遇的痛苦是世俗带给她的,无论是特兰岭的浪荡妇女,马洛特村民的流言蜚语,抑或是燧石场苛刻的农场主,都体现出符合维多利亚世俗条例的非人性。
“应默默忍受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与无涯之苦难愤然为敌?若死亡即是睡去,那人为何不坦然入死?”非人力抗拒的悲剧的价值,正体现在人的感情、追求和逆境中的抗争精神中。
书中有言,“寻求快乐——是一种自发的、普遍的、不可抵抗的趋势,它渗透于最高级到最低级的一切生命之中。
”这种快乐是不分场合的。
在遭遇无数逆境之后,苔丝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她有时候体现出对世俗的反对和鄙夷,寻求如“犬儒主义”般出世的纯粹快乐与自由。
以遭遇埃里克轻薄之后她的所作所为为例。
在马洛特村民的风言风语下,苔丝并未屈服。
回到家乡深居简出的日子里,苔丝唯一的活动是在天黑以后,跑到树林里,躲开那个叫做世界的冷酷集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500字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
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到斯.哈代。
多少词汇在脑海中出现,而我,只能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苔丝——天真的美。
她是美丽
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
心灵纯净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儿。
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一直想如果没有开头那个牧师的几句话,也许可怜的苔丝会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岁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就从这里开始了。
苔丝愚蠢的父亲忽然知道自己是一个大贵族的后裔,就在算计着怎么才能享受贵族的
生活就逼着苔丝去认亲,结果天真的苔丝遇上了毁了他一生的那人——亚雷。
他是苔丝宿
命中永远逃不开的仇。
夺去了苔丝所有的梦想,以及追梦的能力,夺去苔丝的青春年少的
纯真的渴望。
然而,我们那个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纯,如此单纯到让人疼惜的女子。
苔丝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就去几百里以外的奶牛场工作了,在那里,她遇上了她第二个不
应该遇上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觉得,一个她真正爱的人,但我始终以为那个人辜负了她的爱,他的举动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伪善。
如果没有克莱,苔丝的一身是悲剧化为平淡,然而克莱的出现却是在悲剧的背后涂上更浓墨重彩的黑暗。
其实我相信克莱是爱苔丝的,不然也不会在梦游时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还是被道德束缚着,不能接受这突如其
来的一切。
克莱正是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
对克莱奔涌的爱潮,
窒息的是苔丝自己。
他用他的爱伤害着那个天真的女孩儿,给她幸福的希望,又全部抹杀。
而她也用她所有的爱折磨自己。
苔丝经过内心的痛苦挣扎,决定接受克莱的爱情。
可是当
苔丝向她所爱的人坦白她那受伤的过去时,那所谓的爱人却犹豫了,对爱人的不理解和对
感情的不坚定让克莱最终选择了离开。
苔丝心碎了,当她帮她的伤口小心翼翼的展现在所
爱的人的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谅,可是狠心的爱人在弱小的苔丝的伤口上洒了
一把盐。
他并不是一个感情很专一的人,也许我们看见他对苔丝那种深深的眷恋,可是当
苔丝的失真违背他表面所鄙视的宗教时,他毫无余地的选择了退缩,而且退缩得是那样的
磊落不羁。
苔丝今后又要一个人面对生活了,还要向父母隐瞒事实的真相,装着很幸福的
样子,并且从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中寄钱给父母,克莱的离去,苔丝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工作,忍受着身体和心理两重的磨难。
而此时,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在哪里?但她却始终
惦记着自己的丈夫有一天能够原谅她。
我只能说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丝喜欢克莱,并把
克莱当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
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而面对现实爱情是多么苍白无力啊,美貌与高贵的血统,也许是战
利品,但不是武器。
也许我们的苔丝,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丝看到回来的克莱伤痛欲
绝夺门而去,苔丝也伤心不已,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将她多年以来所受
到的屈辱与艰辛都发泄在刀头,刺向了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
后就奔向黑漆漆的马路,
追赶她的安琪儿去了……虽然苔丝和克莱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
苔丝结局依然悲惨。
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终于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
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她终于解脱的日子。
心碎的她,带着梦想和遗憾
走向绝路的人生,在最后的,又是最漫长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后一次日出之时,
她把对人生、爱情的遗憾带去了——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就是不明白,一个很好的
天真女孩为什么会落的如此结果?她有什么错?漂亮?天真?自尊?也许你的天真善良真诚是
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我也有过类似关于道德抉择的经历。
一次,我在校园里散步,突然,我感觉脚下好像
踩着什么,我抬起脚一看,啊!原来是100元钱,我又四周看了看,没人,我便眼疾手快
地把100元的纸钞放进了口袋。
可是走了一会,我总感觉心神不宁,这时,脑中也响起了
老师和父母曾告诫我的话:“别人的西不能拿。
”于是,我便把100元钱交给了老师。
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荣辱观,所以《平凡的世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就不用多说了。
元宵节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
处于市区的高家,也遭到了战火的纷扰,
从东门逃进城的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家避难,
When I read the no vel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en years ago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merely shocked by Tess’s miserable and tragic fate. What a lovely and kind girl! She did nothing wrong but she had to bear all these adversities that she didn’t deserve. At that time I w as just a naive little
girl in junior high school.
不写了,累了,心里有东西写不出来!唉,这种感觉真不好,我弱弱的说一句:“我
要多读书,提高写作水平!将来也许会把你们写进我的故事,吼吼~~!”为我这个弱弱的愿
望加个油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上演着各
种平凡的故事,酸甜苦辣,柴米油盐,鸡毛蒜皮,那么琐碎,但正是这些平凡琐碎的故事
构成了我们平凡的一生。
一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信仰。
有信仰,才会有追求,有信仰,才不会人云亦云,有信仰,才会有尊严的活着,有信仰,才能屡败屡战;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为
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
哈代赋予了苔丝很多美好的品质:漂亮美好,坚强乐观,善良孝顺,勤劳淳朴,。
像
作家所说“这样美丽的一幅细肌腻理组成的软縠明罗”理应得以健康成长,得到她应有的
待遇,可看看苔丝的生存环境:出身贵族的她家族现在已经没落,生活贫苦,经济拮据,
即使学业有成也不得不放弃读书而早早工作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假冒德伯家的亚雷一
家却混得风生水起;尽管苔丝聪慧善良,但她的父母却愚昧无知,也是他们一直劝苔丝去
认本家才导致苔丝被玷污;社会的冷漠和传统观念使得苔丝坦白身世后遭到歧视和遗弃。
这一切都逼得苔丝最终走投无路,尽管作出了抗争,生命还是早早地被这个社会夺去。
故事尽管悲壮不已,但在结局时却有一丝暖意。
苔丝在与克莱最后相处的时间里,仍不忘记将自己的妹妹丽莎交托给克莱,希望他和她可以在一起幸福地生活。
克莱和丽莎同行在山上,当他们从山顶往监狱处看去,苔丝的生命结束了。
“那两位无言注视的人,好像祈祷似的,把身子低俯到地上,一动不动地停了许久;同时黑旗仍旧默默地招展。
他们刚一有了气力,就站了起来,又手拉手往前走去。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