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单元过关检测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公元前4世纪末,埃及尼罗河口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等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商贸中心。
这些商贸中心的兴起得益于()A.马其顿人的扩张B.罗马奴隶制的发展C.希腊文化的衰弱D.班超对西域的经营4世纪末,正值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尼罗河口的城市”“两河流域的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均在帝国版图内,这些城市的兴起有利于商贸的发展,故选A项。
罗马当时尚未扩张到这些地区,故排除B 项;希腊文化得到传播与发展,而非衰弱,故排除C项;班超对西域的经营是在东汉时期,当时东汉尚未建立,故排除D项。
2.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故选C项。
材料指出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势在必行,排除A、B两项;材料中的丝绸之路的西段基本不涉及中国,不能推断出D项,故排除。
3.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剌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
其西还有叙利亚国。
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
其中木剌夷人屡劫蒙古商旅。
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五单元单元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检测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6义乌适应性测试]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 .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C .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D .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并非是诋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获取中国的原料和市场,题目中的“一些民众”并非代表中英贸易,故B 项错误;反封建是指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题目中并未提到地主阶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国民的少数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但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真正觉醒是在辛亥革命后,故D项正确。
2.[2017阳泉模拟]林则徐在其《奏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同“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
”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A .政治制度的先进B.对外通商的愿望C .殖民扩张的意图D .军事力量的强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对英国新政体的赞溢,故A项错误;对外通商的愿望与材料“辄起吞并之心”不符,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辄起吞并之心”不能判断英国军事实力的强大,故D项错误。
3.[2017成都模拟]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测试)1.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在中断了约一千年之后变得安全了,欧洲人于是又能由此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此时有大批被称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
这些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A.拿破仑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蒙古的西征D.新航路的开辟2.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传统信仰,并为当地的守护神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
亚历山大意在()A.传播古希腊文化B.消弭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矛盾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3.在美洲奴隶较多的地区,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融合成了克里奥尔语。
到了18世纪,美国的南部占人口总数3/4的黑人都用此进行交流。
这一现象反映了()A.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B.美洲多元化文明的形成C.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加速D.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4.拿破仑所“吕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B.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C.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D.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5.“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这句话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6.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
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B.使民族自决原则被广泛接受C.促进了亚洲的思想解放运动D.导致反战和平运动普遍兴起7.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8·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2.(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2018·衡水金卷高三全国大联考·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4.(2017·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0)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达标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旺盛,学术氛围深厚。
由此可见( )A.亚历山大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苦痛B.斗争和折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沟通的工具C.经济发展促使斗争的出现,斗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D.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世界名城,城内商业旺盛,学术氛围深厚”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沟通,故B项正确。
2.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沟通。
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沟通和发展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D.建立了世界上最浩大的帝国【答案】B【解析】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不同地区间贸易和文化沟通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帝国建立的干脆表现,不是其意义,解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
3.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中世纪以传递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
这位学者认为( )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B.该书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沟通的使者D.该书干脆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可知,该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故B项正确。
4.“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折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务,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学问于古代世界各地或许是更为重要的。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素养检测(五)(第五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的远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远征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掠夺了西方世界的多数财宝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融D.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
亚历山大远征是前往东方,不是掠夺西方,故B错误,符合题意。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的是( )A.科学获得较快发展B.东西方文化融合C.希腊文化渐渐式微D.西亚、北非文化保持长期影响【解析】选C。
在希腊化时代,被折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沟通,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A、B、D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3.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B.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C.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拓了通往东部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沟通D.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解析】选C。
成吉思汗对外折服的过程是野蛮的。
人们对成吉思汗的确定主要是因为他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在沟通东西方沟通方面发挥了客观的主动作用。
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
”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A.人民主权B.分权制衡C.天赋人权D.自由同等【解析】选A。
“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故选A。
B与材料无关;C、D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思想。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五)
[单元质量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解析:选B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
2.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解析:选B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
3.郭嵩焘在晚年曾说:“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
”这说明郭嵩焘()A.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B.认为中国的颓势已显C.西方国家将干涉中国内政D.意识到洋人的武器先进解析:选A据材料“洋人淳朴,有古风,然窥伺中国实未尝一日忘之,如有内乱及水火盗贼之变,恐各国将来乘机裂我土地,事当在二十年内云”可以得出郭嵩焘并未放松对西方列强的警惕,故A项正确。
4.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
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王韬、郑观应D.康有为、梁启超解析:选C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评第五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中国知识精英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
促使这种热潮形成的根源在于这些知识分子()A.接受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示B.受到强烈民族危机感的感召C.意识到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D.受到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答案:B2.在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认识到“内地船炮非外夷之敌”,主张“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他组织人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蓬如洋式”的大船。
这表明林则徐()A.已做好抵御侵略的军事准备解析:清政府改变以往对其他国家的蔑称,以国名称呼西方国家,这是外交近代化的重要体现,表明清政府已接受了国际惯例。
答案:C4.导学号10234058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
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
”这种观点实质上()A.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D.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解析:任何时代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晚清洋务派的文化观所蕴含的基本文化内涵,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根据材料可判断钱穆肯定了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客观进步性。
答案:D5.陈旭麓教授认为:“在当时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
”他旨在说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A.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B.是一种极端反动腐朽思想C.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思想D.不同时期的作用是不同的解析:陈旭麓教授的论述表明,洋务派不坚持“中学”,其“西学”主张的实践是很难实现的。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检测题 (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选必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希腊化时代”是近代史学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之间希腊世界的历史(有时也从亚历山大东侵算起),这是一个希腊文化不断向东方传播,即东方在希腊人统治下不断希腊化的过程。
在今天看来,这个理解不免简单化,是因为()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但不是东方文明源头B.东方希腊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东方罗马化的过程C.野蛮的征服者总要被所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D.希腊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也是希腊文化东方化过程2.亚历山大曾发行过一系列带有希腊神祇(如图1所示的“宙斯”)的纪念币,其继承者们也模仿打造了大量的相似钱币,这些钱币在中亚与印度流传,直接或间接地唤起人们对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忆。
据此可知,亚历山大帝国()A.推广了希腊文化B.传播了基督教义C.促进了贸易繁荣D.宣扬了君权神授3.在1235年窝阔台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为迅速传递帝国的消息,决定在帝国全境设立驿站……帝国的几条主要驿路,将窝阔台、察合台和拔都的驻帐联系起来”,这一决定()A.加快了蒙古西征的进程B.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D.导致了欧洲封建制的瓦解4.在希腊化时代,通俗希腊语成为通行的混合语言,城市中的上流阶级,不管是何种出身和文化背景,都希望被人视为标准的希腊人。
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
这一现象体现了当时()A.希腊民主政治的广泛影响B.政权更迭带来的连锁反应C.基督教在当地传播的需要D.经济发展弘扬了人文精神5.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组织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
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绵)、muslin (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暴力冲突是不同地区文明沟通的形式之一。
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这种方式,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这一时期,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A.罗马帝国B.罗马共和国C.波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D2.亚历山大在灭亡波斯帝国后,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其折服地区行省的总督大部分是由当地波斯贵族担当。
这一做法( )A.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B.使希腊的民主城邦从今不复存在C.为“希腊化世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做法,使被折服地区的波斯贵族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从而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在波斯实行总督管理制与希腊民主城邦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扩大了题干材料中这一做法的意义,故解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故D项错误。
3.亚历山大远征军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浩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阶段。
这说明( )A.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斗争D.斗争在肯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答案:D解析: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空前浩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多数财宝,但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淌,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立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故选D项。
4.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D.促进了教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碰撞和沟通,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综合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 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文化的冲撞;“丝绸之路”促进亚欧各国和 中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马可·波罗来华”是指元朝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元朝游历,归国后 有人根据其经历写成《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当时西方对 中国文明的向往,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据此可得,研究的主题是文明的冲撞与融合,故D项正确。
单元综合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根据材料“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俟军务肃清…… 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可知,作为中国近代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不被多数人接受,且被 视为临时机构,体现了传统的外交观念仍有较大的历史习惯性,故选B项;材料强调时人外交受传统 观念影响,而非总理衙门的性质,排除A项;材料涉及时人对总理衙门这一新生机构的排斥,与政治 体制传承无关,排除C项;“普遍排外”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单元综合检测
单元综合检测
1.[陕西长安一中2021高二期中]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带进偏僻的拉 丁乌姆,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B ) A.古罗马与古希腊国情相似使其文化相似 B.古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C.古罗马文化与古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古罗马选择了与古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1)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A.西方军事技术B.近代科学技术C.近代政治制度D.近代思想文化3.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4.2006年4月,胡锦涛书记访美期间,耶鲁大学精心挑选了一副画像,作为礼品赠送给他。
画像中的人叫容闳,他于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最早在美留学并获得本科学位的第一人。
耶鲁大学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该校是19世纪唯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B.该校在容闳毕业之前已经接受了大批清朝留学生C.该校为中美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贡献D.该校帮助清朝政府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5.“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
”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 D.革命派6.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7.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D.办报刊,立学会9.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 ( )①社会进化论②君主立宪③人民主权④民主共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11.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12.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单元检测卷(五)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希腊化时代是指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30年罗马折服托勒密埃及为止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慢慢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
与“希腊化时代”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亚历山大远征B.古希腊人对外移民C.罗马帝国分裂D.波斯帝国的建立2.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提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
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学问也传入了希腊。
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A.是一次掠夺性斗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沟通D.是一次正义性斗争3.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出了女权运动的标记性文献——《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
这说明( )A.性别和种族卑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B.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4.元朝时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蒙古族、汉族等民族慢慢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对材料相识正确的是( )①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②元朝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③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④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美洲原本是一块“不为人知”的大陆,印第安人在此创建了独特的美洲文明。
之后,这块大陆起先被植入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其中“非洲文明”的植入主要是通过( ) A.新航路的开拓B.奴隶贸易C.资产阶级革命兴起D.工业革命传播6.美国历史探讨学者梁茂信认为,美国是一个人种和文化的大熔炉。
在独立斗争前,北美殖民地的人种不包括( )A.开拓殖民地的欧洲白人殖民者B.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C.几乎种族灭亡的原住民印第安人D.漂洋过海的亚洲黄种人7.独立斗争后,美国的文明形成了多元性和多源性特征,其中英国的文化照旧居于主导地位。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练习:第五单元+检测试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9·湖南长沙期末)《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C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亲王大臣、八旗子弟”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即1858年,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B 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无从得出,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为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专著,与封建科技思想关系不大,故D 项错误。
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社会转型时期男女地位平等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可知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说明政治变革推动社会风气变化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国民政府重视女性权利保护 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男女平等的说法不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C项故选D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批判而写作的材料中的“仁义道德”“吃人”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所以C符合题意3.下表是政论片《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的部分场景据此可知()A. 近代民主意识日益高涨B.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C. 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D. 民族危机推动救亡探索【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表格可知描述的是近代中国处于内外忧患的境地先进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故D正确近代民主意识不符合张之洞的主张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故A错误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在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全面觉醒”表述错误故C错误故选D4.如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A. “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B.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答案】C【解析】“民国四年”指的是1915年“敬告青年”“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觉醒”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新青年》()A.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B. 激励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C. 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表明作者意在强调《新青年》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6.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说“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 这说明李大钊()A. 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 极力宣传西方文化C. 认可新旧调和之论D. 激进之余亦言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所谓本身之觉醒者即在东洋文明宜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在西洋文明宜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而已”可知反映了李大钊对东西文明调和的辩证观点即认可新旧调和之论故C项正确AB项说法较为片面排除材料没有表现出关于李大钊“激进”的信息故D项不符题意故选C7.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 胡适当选当选理由事“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由于他()A. 创办《青年杂志》B. 主张文学改良C. 倡导“民主与科学”D. 发表《狂人日记》【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胡适”、“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C两项是陈独秀应排除D项是鲁迅应排除故选B8.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写道“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进而提出“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的教育方针这一认识A.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B. 逸出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常轨C. 指明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D.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繁荣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体现的是当时梁启超认识到中西学同等重要说明的是这一认识逸出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常轨 B正确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A排除这一认识并未指明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排除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D排除故选B.9.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答案】C【解析】“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故C正确A项“完全接受”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而不是无产阶级的斗争故B项错误D项“趋同”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10.鸦片战争后原有外交机构和外交方式都受到了冲击清政府办理外交往往依赖带有临时性的钦差大臣或者是地方督抚的参与这表明()A. 中国外交日趋近代化B. 决策权出现了下移的趋势C. 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D.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了遏制【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外交近代化指平等外交等 A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办理外交往往依赖带有临时性的钦差大臣或者是地方督抚的参与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破产并且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与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无关故排除C材料说明清政府把外交权力由中央向下转移不能说明列强在华势力是否受到了遏制故排除D故选B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同时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这描述的是()A. 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B. 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C.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D. 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封建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主张故A项正确近代传媒方式取代传统传媒方式、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民主科学精神取代专制迷信思想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故选A12.2015年时值新文化运动百年著名学者秦晖重溯传统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西学缺乏一种批判精神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 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D. 应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真正令人反思的是在不该彻底否定的方面否定得太过了但在应该彻底否定的地方却又没有否定掉或者说没有注意”表明秦晖认为对新旧文化应接续和融合故C正确材料不是批判西学的思想故A排除“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和“应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材料未体现故BD排除故选C13.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它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许多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女子北伐军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A.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妇女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与男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20世纪初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相继传入中国国人的思想逐渐解放题干反映了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这强调的是对于男女不平等的一种突破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故排除ABC 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A. 它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 革命党人开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 孙中山的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所广泛接受【答案】B【解析】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目标是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B.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有了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C.在同盟会成立之前孙中山就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但失败了D.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5.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A. “实业救国的浪潮”B. “民族工业的春天”C. “清王朝自救运动”D. “近代工业的起步”【答案】D【解析】16.20世纪10年代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 “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其言论可能发表在()A. 《时务报》B. 《民报》C. 《新民丛报》D. 《新青年》【答案】D【解析】A.《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报纸与材料时间不符B.《民报》是1905年创办的不符合材料的时间特征C.《新民丛报》是1902年维新派创办的思想宣传的报纸不符合材料的时间特征D.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符合材料的特征故选D17.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A. 有线电报B. 电话C. 无线电报D. 信件传递【答案】C【解析】19世纪晚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如电报、电话)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C有线电报在海上明显受到限制故排除A当时是电话是有线电话也明显受限故排除BD出现在互联网出现后故排除18.“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 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 这反映出当时()A. 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B. 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C. 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D. 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民主”“民权”在西学中的意思相同但早期维新派只“倡民权”而“反民主” 说明中国传统儒家尊君思想的根深蒂固认为君权至高无上 B符合题意早期维新派“倡民权”不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排除C项并非材料主旨 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19.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 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 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C. 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 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 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 这有利于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项说法错误排除康有为的行为与晚清思想保守无关故C项排除故选B20.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这一事件()A.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 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媒体评论的这一事件为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当时封建顽固势力依然很强为了使变法能适应国情所以康有为就借用传统文化宣传变法思想故D项正确迈出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 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宣传民主共和 B项错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 C项错误故选D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正文子目序号与下列选项对应准确按顺序依次填写A.两次鸦片战争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C.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D.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⑥________21.(2)请结合两个相关史实对正文子目⑧“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进行阐释21.(3)从“企业精神与社会进步”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下列表格材料中的两个史实进行论证(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答案】B, A, D, C【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中国则处在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正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①②分别是BA 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故④⑥应该是DC【答案】(2)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 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 “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的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带来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 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 "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的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答案】(3)主题爱国精神推动社会进步论证 19世纪60到90年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以“还哺祖国”为口号引进机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为口号参与收回利权运动资助革命党人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捐助抗日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综述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秉承爱国精神积极参与救亡活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解析】(3)根据材料三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商业精神无不体现爱国救国意识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故可以“爱国精神”为中心进行设立主题结合阶段性的时代特征分析爱国意识的产生以及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士的思想出现“独立发展空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22.(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先秦、唐宋、民国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2.(3)“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道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析】(1)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作答【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笼络人才封建社会时期特点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儒家思想及科举选官制度以及宗法纲常观念的影响民国初年特点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混乱的政治局面挫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新文化运动的高涨提高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硏究的积极性【解析】(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可得出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可得出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和笼络人才等角度分析作答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唐宋时期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得出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可从儒家思想、科举选官制度和宗法纲常角度分析作答民国初年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 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改良’ 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得出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3)示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人们思想面对时代变化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更是明清之际知识分子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表现【解析】(3)根据题干中“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可举例为黄宗羲然后再结合所学黄宗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观点鲜明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过关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学者傅利华指出,亚历山大远征时,与古希腊城邦共同兴旺发达的文化、科学、艺术失去了内部繁荣发展的土壤。
其意在说明( )A.古希腊诸城邦早已深陷危机B.古希腊文化因城邦衰落而失去生命力C.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D.“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必然性,即古希腊城邦早已深陷危机,故A项正确;古希腊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向东方传播,没有失去生命力,故B项错误;亚历山大远征的社会根源是获取更多的疆土,建立庞大的帝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容,故D项错误。
2.从亚历山大的个人简历可以看出,亚历山大( )A.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建立者B.深受希腊文明影响C.继承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故A项错误。
C、D两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简历中看出,故排除。
亚历山大出生于希腊北部,拜亚里士多德为师,说明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
3.观察下表(据陈恒的《希腊化研究》整理),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建立B.亚历山大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5—前4世纪“希腊时代”是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繁荣时期。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亚历山大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选B 项。
4.波斯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比伦、埃及、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希腊城邦等,波斯人统治期间,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的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
这反映了( )A.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B.战争客观上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C.战争深刻影响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D.波斯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可知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以其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故B 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过程,希腊文明的产生未受益于波斯帝国的征服,故A 项错误;C 项夸大了波斯帝国战争的影响,排除;D 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5单元 单元小结 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长沙学业水平检测)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提倡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两个关键信息。
在这本书中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答案:A2.(2011·漳州学业水平检测)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
A、B、C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答案:D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材料”是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屋子指清朝统治,材料指西方先进科技。
答案:A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凌辱,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向近代化的道路。
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A.林则徐编译《四洲志》B.魏源编撰《海国图志》C.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D.戊戌变法解析: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为C。
答案:C5.“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结合魏源和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和政治主张来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解析:选C。
本题可通过排除法来完成。
结合所学可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不同,农民阶级的斗争不是以民主自由为指导,农民阶级的斗争也未经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为C。
2.(2013·东北师大附中调研)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看法。
先要理解材料含义,其大意是近代世界处于滔滔发展潮流之中,而近代中国人多数是拘泥于古代传统、思想保守。
洋务派提出的“中学”是指中国传统思想及制度,“西学”是指近代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
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与扼杀,洋务派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出“中体西用”。
这样评价洋务派的做法,考虑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
3.(2013·河南省郑州质检)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解析:选C。
本题中“西学”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有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等内容。
“中学”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套思想和学说。
根据材料“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最主要原因是C项。
其他各项说法较为片面或本身不成立。
4.1895~1898年的李鸿章曾说道“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稔耳”。
“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今之论者皆知变法,但有治法须有治人”“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
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依据相关知识判断,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的主张应包括()①创办新式学堂②改革中央机构③建立新式军队④实行共和政体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从题干时间信息推断,此时处于民族危机深重的大环境下,因此清政府一些官僚开始变法维新,其内容包括①②③,共和政体属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内容,是李鸿章所反对的。
5.(2013·漳州市质检)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解析:选B。
由材料中教育要达于民,遍于乡,国民皆出于学等可判断是B项。
6.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①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②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③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④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A。
结合时间“1902年”和维新变法失败后的社会背景分析即可。
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的民权等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并且有了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7.(2013·北京丰台区质检)下列各项属于严复思想主张的是()A.欲自强,必先致富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解析:选D。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宣传进化论的人,由此可知选择D项。
8.(2013·温州八校检测)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把斗争的矛头直指专制王权,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是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兴起的。
新文化运动以欧洲启蒙运动所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为武器,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据此本题选①③④。
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选B。
以上思想历程分别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思想分子。
这些思想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
10.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该事件是()A.中共“二大”B.新文化运动C.国民革命D.二次革命解析:选B。
紧扣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传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同样的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之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前途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革命结果是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据此本题选C 项,只有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C.人民战争的路线D.“三三制”原则解析:选C。
A项的体现应是在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思想。
B项的表现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
D项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
1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选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共“十三大”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对“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只有B项属于中共“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
14.1986年1月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见右图)。
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①他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②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③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④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
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③。
1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B。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经验总结,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排除①。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
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
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
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2: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3: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20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1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4分)(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说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