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笔记(自考04121)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绪论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文:五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

化:改变、化育。

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

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

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

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

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

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3、文化的结构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z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

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z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z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

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5、文化的几个特点(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z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z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

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z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z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

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z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z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4)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4)

11.简述尊儒术兴太平⾸先产⽣结果的是在⽂学⽅⾯怕原因? 答:(1)汉初⽂学多承着楚辞和战国策⼠⽂风发展。

到武帝尊儒以⼿⽂学风沿为之⼀变。

汉⼤赋则异趣它的曲终奏雅,劝百讽⼀实际遵循的是《诗三百》,的经学的“主⽂⽽谲”反经以权,所以名赋,在当时作家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法。

(2)更有意义的是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乐府这⼀政府机构,可能秦代就有但是⽤这个机构⼤⼒采集民歌。

却是汉武帝的“独尊儒述”的表现。

(3)五⾔这⼀中国诗歌的重要的诗体,在汉代⼈的歌唱中养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们的极⼤兴趣,经过汉末⾄建成安时代的悲歌史慷慨,诗歌创作成了⽂⼈们最午要的精神⽵活之⼀ 12.⽞学对当时⽂化⽅⾯的影想? 答:(1)⼭⽔诗,⼭⽔画的兴起,⽞学贵⽆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是超越现实。

亲⽞从⽆的要义是在胸襟的⾼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志天地⾃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然。

易造成⼀种错觉仿佛⽼庄⽞⾔与⼭⽔计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

(⽞学诗)继⽽是以歌唱⼭⽔表⽰对⾃然的理会,是⼀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已⼭⽔画也⼤体是道法⾃然的风沿的产物,此外严寒有不可不提出的书法。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像王曦之那样的⼤书法家,与⼠族⽂化在那个时期的⾼涨,是有着⼤的关系的。

13.佛教职⼯的传播对中国⽂化的影响? 答:(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活和⽣存⽅式。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化的⽅⽅⾯⾯,敦煌⽯窟,龙门⽯窟,云岗⽯窟及寺庙建筑中⽓魄宏⼤,⾦碧辉煌的雕塑,缓画艺术都有是艺术中的新景象。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受化世⼈的讲诵和演唱,促使⽤权新的⽂学体载体的产⽣(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

(5)佛教节⽇不仅关乎艺术表演也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6)寺庙和僧侣其⾄使⼀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

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史读书笔记
第四章 古代学术与古代文学(中国在先秦时代,早已完成了国家凝成与民族融合两大事业,同时中国民族的学术路径与思想态度也大体在先秦时代奠定)此章约略叙述孔子以前典籍。1、孔子以前古典流传至今的,尚书:分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种。诗经:诗经年代后于尚书,韻文较散文晚出,民间性的文学作品较后于上层统治阶级政治性和历史性的文件,这也可以说明中国文化之一个特征.诗经作品年代自西周初年下迄春秋鲁宣公时。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易经:包含有3个最重要的基本观念,其一:人类自身内部所有男女刚柔的天性。其二:人类在外面所遭逢的环境.其三:道(自己考量自己的刚柔姿性,与外部的环境命势,而选择决定其动静进退之态度,以希望趋凶避吉的).2、孔子以前未知的失传的典籍:礼书春秋-是史书,孔子春秋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贡献约有三要点,其一打破国别为史,其二褒贬,其三打破史官专业。3、春秋时代的贤人,孔子出始为中国史上平民学术之开始,春秋以下之平民学者最著名的有儒墨两派。儒--—术士之称,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正式将古代的贵族学传播到平民社会的第一人。墨———本义为刺面涂色以为奴隶标志的刑名,取义于古之墨刑。4、儒墨两家思想对比(中国古代是将宗教政治化、又将政治伦理化,以王权代替神权,用师权来规范君权)儒讲人道、平民道,讲孝弟、忠恕,即仁,孟子主张兼爱,彻底反对礼乐,孔子派儒家思想缺点主要是看重人生,略四周物界与自然,重现实政治,略下层,忽略内部素朴、真实.庄老道家,承接儒墨两派而自为折变的。5、中国古代学术简括叙述:孔子以前是经书,贵族阶级学,是贵族学时代,而孔子以后则是子书,在平民阶级手里,是平民时代。6、中国文字具有2个特征,一为象形即象意与象事,其二为利用曲线描绘轮廓。
第八章 文艺美术与个性伸展 1、隋唐复兴之盛运:经济文物较之秦汉过之不及【152】,论起政治,相权划分为三机构执掌:中书省司发命之权,门下省司审覆之权,尚书省司执行职权.其政治组织法典为《周礼》《唐六典》。在赋税方面,汉代只做到轻徭薄赋,唐代则进一步已做到为民制产。汉人眼光常注意于裁抑兼并,唐代则进一步注意到田亩之平均分配。【156】对待商业:汉代为裁抑,唐为放任主义,培植低层经济,而对高层的则较为宽大与自由。在兵役上:汉是寓兵于农,通国皆兵的兵农合一制。唐是寓农于兵,选农训兵制.实行府兵制,从而较汉制有几个优点,其一:唐府兵常军训,训练易于更精熟。其二,军队素质易于提高,其三更易活动,其四,大多数民众则可以毕生不是兵革了。【157】2、科举制度选权皆由公开的考试标准而决定的,中央公开考试然而偏重于诗赋一项。3、唐代科举制度,同样为宋、元、明、清四代所传袭,这是建筑中国近代政治的一块中心大柱石,中国近代政治全在这制度上安顿,同时亦是近代中国文化机体一条大动脉。4、唐代社会概括:唐代社会早已到了一个内在安富外观尊荣的地位。中国文化在秦汉时代已完成其第一基础,即政治社会方面一切人事制度之基础,在隋唐时代则更进而完成其第二基础,即文学艺术方面一切人文创造的基础,这在孔子书里特别提出的仁与礼之两字,即包括了此一切.【165】5、唐代文学艺术之发展以及唐代佛教之蜕变:从唐代有禅宗新佛教之创始,一面是佛教思想内部起革命,直接影响到宋儒道学运动,把中国思想界的领导权再从佛教完全转移到儒家的手里来,另一面是中国社会之日常人生再由宗教庙宇里的厌世绝俗、严肃枯槁、再回到日常生活自然活泼的天趣中来,这便开辟了文学、艺术一条新道路.6、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代,有他发展的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古代的文学是应用于贵族社会的多些,而宗教方面次之,古代的艺术则用于宗教方面者多些,而贵族社会次之,但一到唐代全都变了,文学、艺术全都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这自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显著大进步。【170】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唐代南帖北碑渐渐合流,但南方的风格平民社会日常人生的气味到底占了优势,从唐以后,字学书品遂为中国平民艺术一大宗,而帖书占了上风。画:唐代时虽亦有南北合流之象,唐人风气也还以南方作风为正宗,平民意味与日常风格逐渐占上风,而贵族与宗教的色彩则日见淡薄,因此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与石刻渐而转为纸幅尺素。【171】7、诗文字画四项,全要到唐代,勉完全成其为平民社会和日常人生的文学和艺术,而唐人对此四项的造诣,亦都登峰造极,使后代人有望尘莫及之想。诗人如杜甫,文人如韩愈,书家如颜真卿,画家如吴道云。禅宗便是由宗教回复到人生的大呼号,由是一切文学艺术如风起云涌,不可抑勒,而终成为一个平民社会日常生活之大充实。汉代对于政治、社会的种种计划,唐代人对文学艺术的种种趣味,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两大骨干。 政治社会体制安定了人生的共通部分,文学艺术陶写满足了人生的独特部分,中国后代人常以汉唐并称,这就是一个主要的意义。

全国2013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全国2013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中国“东南农耕,西北游牧”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 B.民族习惯C.气候 D.地形、地势2.甲骨文出现在A.夏代 B.商代C.西周 D.东周3.孔子的中心思想是A.“仁”和“礼” B.“仁”和“义”C.“仁”和“孝” D.“礼”和“信”4.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A.周敦颐 B.二程C.朱熹 D.王阳明5.南北朝时期,笃信佛教,曾四次舍身入寺的君主是A.南朝梁武帝 B.北魏太武帝C.北朝周武帝 D.后秦王姚兴6.天王殿中间供奉的是A.释迦牟尼 B.弥勒菩萨C.四大天王 D.韦驮天7.四大天王中手持宝剑的天王是A.持国天王 B.增长天王C.多闻天王 D.广目天王8.文殊菩萨的道场在A.五台山 B.峨眉山C.普陀山 D.九华山9.佛教寺院的正殿是A.天王殿 B.大雄宝殿C.伽蓝殿 D.祖师殿10.著名道教人物魏伯阳所著的道教经典是A.《周易参同契》 B.《真诰》C.《抱朴子内篇》 D.《云笈七签》1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 B.《史记》C.《汉书》 D.《汉纪》12.“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史书是A.《旧唐书》 B.《新五代史》C.《宋史》 D.《辽史》13.我国封建社会最流行的史书题材是A.纪传体 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 D.典志体14.下列作品中,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是A.《诗经》 B.《离骚》C.汉乐府民歌 D.“古诗十九首”1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千古绝句出自A.沈约 B.谢灵运C.谢眺 D.江淹16.晚唐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杜牧 B.李商隐C.贾岛 D.孟郊17.《上林赋》的作者是A.司马相如 B.东方朔C.杨雄 D.班固18.文学史上的奇迹,中国小说史上集大成者是A.《西游记》 B.《三国演义》C.《水浒传》 D.《红楼梦》19.《霓裳羽衣曲》属于A.相和歌 B.清商曲C.西曲 D.燕乐20.以画绝、才绝、痴绝闻名,被称为“三绝”的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是A.顾恺之 B.阎立本C.吴道子 D.唐伯虎2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A.春秋时期创制的《古四分历》 B.汉武帝时期颁行的《太阴历》C.唐代僧一行创制的《大衍历》 D.南朝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22.创造了世界水利史上奇迹的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是A.漳水十二渠 B.郑国渠C.都江堰 D.白渠23.标志着以算学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书是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C.《缀术》 D.《算学启蒙》24.自号“五柳先生”的历史名人是A.贺知章 B.李白C.陶渊明 D.朱耷25.唐太宗的称号是A.谥号 B.庙号C.年号 D.尊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农业科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天文历法
编制了精确的历法,如《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业生产及社 会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成就
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以及筹算法等,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代科技发展与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 技引进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工 业,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进 程。
包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和声丰富等,体 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成 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与影响
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 加蓬勃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 强劲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与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 强国际话语权,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智慧和中国方案。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追求意境、表现自然美、强调个性表达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法治、权力、利益等。
法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先秦儒家中提出“天人相分”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夏解析:C2.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红楼梦》解析:C3.宋代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A.理学的创立B.上层文化的雅化C.市民文化的勃兴D.文化的精致内敛解析:C4.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A.秦汉时代B.魏晋时代C.隋唐时代D.宋代解析:B5.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中年的称“阿难尊者”,年老的称()A.韦驮天B.弥勒C.观世音D.迦叶尊者解析:D6.宋诗高潮期,以“生新瘦硬”的风格引领而形成江西诗派的诗人是()A.王安石B.苏轼C.黄庭坚D.苏辙解析:C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冬至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A.大雪B.小雪C.小寒D.大寒解析:C8.由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的历法是()A.《授时历》B.《统天历》C.《太初历》D.《大明历》解析:A9.春秋时期,实行“案田而税”财政制度的是()A.鲁国B.秦国C.齐国D.赵国解析:C10.第一个进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C11.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代表作是晚年作于夔州的()A.《望岳》B.《三吏》C.《三别》D.《秋兴八首》解析:D1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B13.在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的是()A.历史B.传说C.神话D.神化解析:C14.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一支是唐太宗年间的聂斯托利派,汉译名称为()A.祆教B.景教C.东正教D.天主教解析:B15.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解析:B16.中国书法的鼎盛阶段是()A.秦汉B.魏晋C.唐代D.宋代解析:C17.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学名著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解析:A18.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之交叫()A.“莫逆之交”B.“忘年交”C.“忘形交”D.“神交”解析:B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于()A.黄帝时期B.伏羲时期C.夏朝D.周朝解析:C20.国子学设立于()A.夏朝B.周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解析:D21.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 A.马可·波罗B.汤若望C.利马窦D.南怀仁解析:C22.班固的《汉书》是()A.纪传体通史B.编年史C.纪传体断代史D.国别史解析:C23.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性数学典籍是()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缀术》D.《辑古算经》解析:A24.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鸣”字属于()A.象形字B.会意字C.形声字D.指事字解析:B25.中国第一次实现度量衡的统一,是在()A.夏代B.秦代C.宋代D.明代解析: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2年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答案

2022年中国文化导论自考答案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三、词语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41.试述中国文化旳基本特性。

1、关注人和人旳生活旳集体主义旳人文精神;(1分)2、注重人类群体伦理秩序旳伦理本位立场;(1分)3、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旳天人合一境界(2分)4、建立在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基本上旳尊君重民旳思想(2分)5、尚中贵和旳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2分)42.简述唐代旳官学体制三省六部制(2分)中书省(拟定全国最高政令等)(1分)门下省(参与军国大事讨论,审视上行文书)(1分)尚书省(最高执行机关)(1分)六部,属尚书省,分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兵部。

(3分)43.简述汉代乐府诗歌所体现旳思想内容汉乐府诗内容丰富,重要体现为如下五点:1、深刻旳反映出当时人民旳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2分)2、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旳社会现状,揭发骄奢淫逸旳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2分)3、反映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旳时代特点,体现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旳愿望,如《战城南》、《十五参军征》。

(2分)4、体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旳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1分)5、体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体现乐生恶死旳愿望,如《薤露》、《蒿里》。

(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4.论述王守仁旳生平经历和重要成就1、王守仁是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1分)2、发展了陆九渊旳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1分)3、主张“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是良知,为善去恶者是格物.”并以此作为讲学旳宗旨.(1分)4、王守仁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觉得为学“惟学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学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删锄之者也,无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规定用这种反求内心旳修养措施,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旳境界.(1分)5、王守仁旳“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行后”以及多种割裂知行关系旳说法.(1分)6、王守仁论小朋友教育,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1分)7、王守仁旳学说以“反老式"旳姿态浮现,在明代中期后来,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1分)8、王守仁广收门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学”虽提成几种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王守仁旳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有很大旳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毕生伏首拜阳明”旳腰牌.(1分)9、最后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出名旳诗人.非常热爱家乡旳山山水水,回家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旳诗篇.(2分)45.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有哪六种类型?姓氏来源旳类型有:1、以妈妈姓氏为姓氏;(1.5分)2、以封国、采邑为姓氏;(1.5分)3、以官爵辞事为姓氏;(1.5分)4、以居住地为姓氏;(1.5分)5、以祖先族号、谥号或字为姓氏;(2分)6、以少数民族姓氏旳音译为姓氏等。

全国2014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导论试题04121

全国2014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导论试题04121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A.秦汉时代B.魏晋时代C.隋唐时代D.宋代2.先秦典籍《老子》、《庄子》、《列子》属于A.阴阳家B.道家C.道教D.法家3.以“梗概多气”为基本风格的诗歌时代是A.建安诗歌B.太康诗歌C.正始诗歌D.东晋玄言诗4.春秋时期,实行“案田而税”财政制度的是A.鲁国B.秦国C.齐国D.赵国5.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6.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A.儒家B.墨家C.名家D.法家7.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红楼梦》8.乡举里选制始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9.甲骨文中有关武丁二十九年十二月望日的记录是A.日食B.月食C.哈雷慧星D.太阳黑子1O.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A.利马窦B.汤若望C.马可·波罗D.南怀仁11.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12.由私学承担的初级启蒙教育被称为A.私学B.蒙学C.家学D.国学13.古代我国用于测量日影的仪器是A.仪象B.仰仪C.漏壶D.圭表14.《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出现的时期是A.三国B.魏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15.中国书法史上“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时代是A.秦汉B.汉代C.魏晋D.唐代16.唐代被举送参加省试的考生称为A.进士B.贡士C.举人D.解元17.《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宋代大儒A.周敦颐B.程颢C.程颐D.朱熹18.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月”字属于A.象形字B.会意字C.形声字D.指事字19.书院起源于A.秦B.汉C.唐D.清20.我国最早的农业灌溉机械是A.螺旋式水车B.耧车C.翻车D.筒车21.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王夫之2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是A.《册府元龟》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23.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开始实行的中央政体是A.二府三司制B.三省六部C.一省制D.内阁制24.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出现了记载巴、蜀开国历史的地方史《华阳国志》,它的作者是A.陈寿B.常璩C.谯周D.袁宏25.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漳水十二渠C.白渠D.都江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篇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通过阅读《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一、背景概述《中国文化概论》是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一本教材,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为史前文化,第二编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园,第三编为中国封建社会,第四编为中国文化发展的近代转型。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二、深入分析1.第一编史前文化:书中详细介绍了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和艰难。

2.第二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这一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

诸子百家各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代表作品,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第三编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编是全书的核心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时期。

从秦汉到明清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和文化事件。

例如,汉朝的“独尊儒术”,唐朝的诗歌文化,宋朝的理学思想等。

4.第四编中国文化发展的近代转型:这一编介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

这些变革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非常有帮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我也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例如,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注重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概论》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我个人非常推荐这本书,并给它打5分的高分评价。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篇2《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今天我阅读了《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笔记(1)绪论“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化”的本义是改易。

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

)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的类型性、文化事象的变异性)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一、写作思路(一)基本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

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

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

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

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

”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

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

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

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

“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

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或总结概括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笔记一、写作思路(一)基本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在历史上的发展。

对传统社会的文化结晶给予高度赞扬的同时,也冷静客观的批判了阻碍进步的思想。

全书分为十一章节,一、二章介绍文化的定义、特征,三至十章各选择了文化的一个领域进行介绍,十一章总结并畅想文化的发展,附录中介绍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二)核心观点:1、学习文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必须先从传统遗留下来最习惯的价值判断的态度中跳出来。

其次要把...偏见,...好恶之情,一一暂时抛开。

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逻辑的思考方式,...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出了解文化的客观态度。

”韦政通先生也正是以这样客观的态度描述了中国文化在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败兴衰,并分析了传统文化的问题所在。

2、儒释道贯穿全书始终。

韦政通先生在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宗教。

从对帝、天的崇拜,到祖先崇拜,再到儒家、道教、佛教,介绍了宗教的历史演变过程。

特别是在介绍儒家时,他指出,儒家也是一种宗教。

因为儒家在内涵上不止有一套哲学,还有一套伦理,其次,儒家的影响范围之广早已超越了学派,因此,从这反映出了儒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学派式的。

儒家重“礼”,道教求“道”,佛教尚“涅槃”。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书,也可看到,在哲学、艺术、语文、文学、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无一不见儒释道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宗教对国人思想心态的养成影响很大。

轻超越重现世以及人而神的宗教观,影响了中国人重主体、重直觉,天人合一,追求境界形态的哲学观念。

而这些哲学观念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山水田园诗文的创作。

“这类文学,读来令人悠然意远,有空灵自在之美,并富有一种宗教性的解脱精神”。

同时也由于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这种哲学观念,使得中国先哲们在对待知识问题上不重视逻辑技巧的运用,没有思辨的能力;在对待宇宙问题上敬畏,却无法认知自然;在对待人生问题上向善、寡欲。

自学考试_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04121)

自学考试_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04121)

绝密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与A.物质文化B.思想文化C.意识形态D.行为文化2.夏㊁商㊁西周三代是中国文化的A.轴心时代B.青铜时代C.元典时代D.起源时代3.宋代科技的突出成就是的发明㊂A.造纸术㊁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㊁指南针和火药C.指南针㊁印刷术和火药D.造纸术㊁印刷术和火药4.是世界上最早㊁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㊂A.‘四库全书“B.‘古今图书集成“C.‘永乐大典“D.‘诸子集成“5. 陆王 特指和王阳明㊂A.陆机B.陆云C.陆游D.陆九渊6.佛教四大皆空的 四大 也叫 四界 ,具体指的是四种元素㊂A.金㊁木㊁水㊁火B.天㊁地㊁水㊁火C.地㊁水㊁火㊁风D.天㊁地㊁水㊁土7.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 史学之父 ㊂A.司马迁B.司马光C.左思明D.刘知几8.元杂剧‘赵氏孤儿“是的作品㊂A.马致远B.关汉卿C.白朴D.纪君祥9.甲骨文是一种以为基础的表意文字㊂A.指事B.会意C.象形D.转注10.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㊂A.B.C.‘黄帝内经“D.‘本草纲目“11.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㊂如: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年龄段的人被称为A.垂髫B.豆蔻C.总角D.束发12.书院起源于A.南宋B.唐代C.明代D.隋朝13.其形制基本仿照元钞,是我国最大的纸币㊂A.大明通行宝钞B.飞钱C.交子D.钱票14.明中叶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以㊁何景明为首的 前七子 ㊂A.李东阳B.方苞C.李攀龙D.王世贞15.‘四书章句集注“为所作㊂A.程颢B.程颐C.朱熹D.王夫之16. 格物致知 其语出自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17.中国古代所谓 廿四史 ,都是史书㊂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典志体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㊁㊁‘孽海花“㊂A.‘升官图“B.‘老残游记“C.‘斩鬼传“D.‘儒林外史“19.唐寅㊁文徵明㊁㊁仇英,以水墨写意见长,被称为 吴派四大家 ㊂A.黄公望B.王蒙C.沈周D.吴镇20. 唐三彩 因为以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朗,绮丽晶莹,故得名㊂A.青㊁绿㊁紫B.赤㊁橙㊁紫C.黄㊁蓝㊁紫D.黄㊁绿㊁紫二㊁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㊂21.‘大藏经“是一切佛教经典著述的总集,又称A.一切经B.契经C.经藏D.藏经E.三藏2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明清之际 三大思想家 的有A.B.C.D.王夫之E.章太炎23.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天台宗㊁㊁净土宗和密宗等许多宗派㊂A.三论宗B.华严宗C.法相宗D.律宗E.禅宗24.下列元末明初传奇作品中不属于 四大传奇 的有A.‘鸣风记“B.‘琵琶记“C.‘宝剑记“D.‘拜月记“E.‘荆钗记“25.下列画家中不属于 六朝三杰 的A.张僧繇B.毛延寿C.曹不兴D.陆探微E.顾恺之26.宋代瓷器工艺高度发展㊂龙泉窑㊁景德镇窑㊁等都是当时著名瓷窑㊂A.年窑B.官窑C.汝窑D.邢窑E.定窑27.下列产品中,不属于明㊁清丝织品 五大名绣 的有A.湘绣B.苏绣C.汉绣D.蜀绣E.越绣28.是不带表音成分的单纯表意字㊂A.转注B.象形字C.指事字D.假借E.会意字29.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种类很多,重要的有等㊂A.仪象B.圭表C.简仪D.日晷E.漏壶30.明清时期的童试包括等阶段的考试㊂通过的考生便取得了童生资格,通过院试就标志着成为地方官学学生,故称 生员 ,俗称 秀才 ㊂A.殿试B.县试C.府试D.乡试E.院试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㊁词语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淮南子“32.易安体33.万里长城34.五礼四㊁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5.中国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36.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㊂37.简述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㊂38.简述中国古代姓氏的类别㊂五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9.试述‘道德经“的思想内容㊂40.略论科举制的正面意义与负面影响㊂。

自考4121中国文化导论小抄.自考笔记.自考考前串讲

自考4121中国文化导论小抄.自考笔记.自考考前串讲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 ,“理解”占 25% ,“简单应用”占 25% ,“综合应用”占 30% 。

绪论1、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

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1、文化的核心是(B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2、国内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又分繁简两类。

其中繁者认为文化包括(C )A.精神文化,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C.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五谷、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之一,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

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 B )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不属于文化范畴4、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D)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5、人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的力量是(C )A.工具的制造和使用B.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C.语言符号D.文化(1)“中国”一词的文化意味有(ABCDE )A.居天下之中B.中央之国C.异于“四夷”者D.文章之盛E.礼仪之邦(2)根据不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文化可分为(BCE )A.中性文化B.亚文化C.主流文化D.对立文化E.反文化2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1)-自考串讲笔记《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一、选择:1.“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2.“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即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4.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5.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6.我们可以把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地层文化,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7.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煤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8.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分发(物质,制度,精神);四分发(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9.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10.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

11.典型的体现就是各国思想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三晋之地多法家人物,齐,鲁多儒学,阴阳之士,南楚则是道家的故乡。

12,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晋的道家及楚词文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13,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几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5,“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16,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皇帝,疑项,高辛,尧,舜。

1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18,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育超自然神,天地神氏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全盘继承。

19,春秋战国是文化观念的原闯时代。

20,白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

笔记《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笔记《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整洁便捷版)绪 论1、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 总和。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 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 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名词解释)4、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5、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第一章1.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

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第二章(重点)1、分封制,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2、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121中国文化导论笔记1序言(1)简述文化的定义。

文化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其进一步的分类则有简有繁。

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试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八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或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时期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

2.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形时代或“青铜时代”3.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4.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统一”的时代。

5.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

6.第六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公元581年~618年)、唐(公元618年~907年)两代。

7.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时代,以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

8.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16年~1911年)两代。

(3)论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人文精神。

其关注的中心,是人和人的生活。

2、伦理本位。

与集体主义的人文精神相关联,中国文化特重人类群体的伦理秩序。

3、天人合一。

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4、尊君重民。

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5、尚中贵和。

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第一章(1)试论儒家思想嬗变的四个阶段。

1.先秦儒家。

周灭商后,以周公为代表的政治领袖定了一系列维护嫡长子继承权的宗法制度,并提出相应的伦理道德观念。

2.两汉经学。

儒家正式跃居于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式的主导地位,先秦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被列为经典。

3.南宋理学。

汉代经学内部的今古文之争经过此消彼长的长期斗争,今文经亡失于两晋之际,古文经独传,成为唐代官学。

4.清代朴学。

清代儒士将明王朝的衰亡归咎于名儒学风的空疏浮泛,清初儒学掀起了以扬弃宋明理学为前提的复兴汉学的运动,以期经世致用。

(2)试论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

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提出“循天下之公”,“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主张选贤使能,“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在哲学思想上,驳斥程朱“理在气先”、“道在器先”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陆王“心学良知”之说,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并将其归于躬行实践,强调知行统一。

在美学上,主张“神会”、“心意为主“鉴古酌今”,强调情景不可分离。

(3)试述道家思想发展简史。

1.先秦道家。

先秦道家是中国道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

2.汉代黄老学。

黄老之学源于老子,始于齐国下,当时的田、慎到、环渊等人创了“黄老道德之术”,流行于战国末年,到吕不韦集门客著《吕氏春秋》时,“黄老道德之术”已被大量吸收进去,并形成了一个以道家为中心,兼采各家学说的粗糙的体系。

3.魏晋玄学。

儒学发展到汉末流于极端繁琐、迂腐,荒唐而走入绝境。

(4)试述法家思想发展简史。

1.先秦法家。

在建立和巩固封建制的斗争史中,产生和发展了一个思想政治派别,这就是前期法家。

代表人物有管仲、子产等,他们根据社会现实,既反对儒家提出的复古,又不赞成像道家那样海阔天空,不顾事实地空论。

2.秦代法家。

秦王朝以法家思想统一天下,因而禁除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存在,以树立法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3.汉代法家。

汉初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法家学说导致了秦王朝的速亡,于是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省刑少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制定了以回复社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比较宽松的政策。

04121中国文化导论笔记22016/5/30 16:31:576人浏览0评论第二章(1)试述佛教寺院大雄宝殿的主尊释迦摩尼佛的配置情况。

天王殿再往北,就是正殿,俗称“大殿”,正名“大雄宝殿”。

“大雄”是对佛教教主释迦摩尼道德、法力的尊称。

大殿供奉的主要佛像称为“本尊”(又称主尊)、随着各时代尊崇的不同和佛教内部的各宗派之不同,出现了多种情况,单就数量上讲就有一、三、五、七尊之别。

大雄宝殿的配置,有释迦摩尼佛(或卢佛、接引佛)的一尊像、三尊佛、五方佛像等多种情况。

(2)试述慧能生平经历及其主要成就。

1.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靠卖柴为生。

前往湖北黄梅参礼五祖,在五祖门下做了一名行者。

大约十六年后,至广州法性寺,正值因宗法师讲《涅槃经》,于是慧能在法性寺正式剃度出家。

两个月后,慧能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升座讲法。

2.慧能移住曹溪宝林寺,在那里她开坛讲法,教授徒弟,宣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主张,一时信徒云集。

从此以后,慧能在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影响很大。

武则天、唐中宗层先后召其入京,均被他婉言谢绝。

(3)试述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典型配置。

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珈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的生活区,建有僧房、斋堂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已容纳四海之来者而得名。

(4)试论王重阳创立全真道的过程极其理论。

1.他首先宣称在甘河“遇仙”得到秘诀。

接着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称为“活死人墓”。

又迁居刘蒋村北,寓居水中央。

在山东,他的传道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他先后收了马钰,王处一等七个弟子,后世尊称“北七真”;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了五个以“三教”命名的教会据点。

当王重阳在山东宁海时自题其庵名为“全真堂”,因此自名其教为“全真道”。

这两点标志着全真道的创立。

2.王重阳提倡儒、释、道三教融合,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把《道德经》《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孝经》作为全真教徒必修的经典。

他以修心去欲为修道之本,主张先性后命,认为修道者如果能够除情去欲、心地清净、如此虽然身在凡间而心已入圣境。

第三章(1)试论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和缺点。

1.编年体优点:史事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明了史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因果关系,而且不会重复记载;缺点:以年为经,突出以时间为中心的历史发展顺序,可是记事却前后割裂,破坏了史事的完整性,一桩完全的史事,被年月日分隔成为许多碎片。

2.纪传体优点: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考见各类人物活动情况,有范围更宽广的历史容量,便于通观历史发展的复杂局面,另外也便于读者阅读。

缺点:以人为主,虽是综合性的体例,有传、志、表等手段可以运用,对于时间、事类和人物等各方面都能兼顾到,但也有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和脱节的缺点,结果也是“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辩”、(2)试论《资治通鉴》对编年体叙事方式的发展。

1.“提纲法”。

司马光对此采用了“先提其纲而后原其详”的方法,这样就使得叙事眉目清楚,为学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追述法”。

司马光对此往往于叙述本事前,用“初”、“先是”等笔法以追溯他的由来,使时间的始末一览而知。

3.“连类法”。

凡叙述道历史事件的有关当事人时,《资治通鉴》对于有关的或同类的事和人,往往连同予记载。

4.带叙法。

这种叙事法在编年史中也是颇为独特的,编年史鱿鱼体例的限制,很难达到如纪传史那样的“大端”与“细事”并举无遗。

但司马光运用个中叙事方法采纪传之长,补编年之短,使《资治通鉴》的编写达到了更加完善的地步。

(3)试论《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地位。

1.《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首推的经典之作,因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的正式形成,也因此其作者司马迁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史学之父”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通史。

3.《史记》为我国史书开创了纪传体的新体裁。

4.《史记》虽然主要记载的是属于帝王将相等统治阶级的事迹,但是司马迁在列传中,还记叙了不少游侠、刺客、货殖等下层社会的人物。

5.《史记》不仅是移步历史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4)试论章学诚对中国古代学史的贡献。

1.章学诚对史学的贡献很大,主要表现在对当时脱离实际的学风的批判和关于史书修撰的看法上。

2.在史书修撰上,章学诚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吧史籍区分为“撰述”和“记注”两大类。

又同时说明“撰述”的价值远高于“记注”,这是很正确的。

3.章学诚在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三长”还不够全面,治史者必须要有“史德”,他的“四长”说至今还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04121中国文化导论笔记32016/5/30 16:32:1812人浏览0评论第四章(1)试论《离骚》的艺术成就。

1.首先在结构上,贯穿《离骚》全诗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2.其次,《离骚》是中国古代抒情诗中表现悲剧精神的最早典范。

3.另外,《离骚》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形成象征体系,辞彩丰富华美。

(2)试述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陶诗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了平淡自然而韵味醇厚的独特风格。

他的平淡不是玄言诗的平庸和淡而无味,更是泰康繁缛诗风的雕绘满眼大异其趣。

陶诗的平淡之中有无限风采,简练之中有深厚情味,被苏轼评为“质而实绮,”(141页)(3)试述魏晋南北朝散文、骈文,赋的成就。

1.散文,建安时期的思想解放,使散文创作打破了汉代中后期以来重复敷衍经义的讲话局面,内容上真情流露,在形式上注重文采,设置开始了骈偶化倾向。

2.骈文是中国散文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对偶工整精巧,用典绵密妥帖,辞藻华丽绮焕,声律和谐精研。

3.赋作方面建安赋作承汉末抒情小赋的遗风,抒情性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对偶工整和辞藻富丽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转化的开端。

(4)试论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1.思想内容:首先是盛唐精神的代表,这表现在他非凡的理想主义、强烈的进去精神、高度的自信和自由解放的思想上;其次对社会、人生积极进取的态度,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现实。

2.其诗豪放飘逸,表现为奔放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多为歌行古风,他的绝句明丽清新,表现为清新流丽的语言和明净澄澈的境界。

(5)试论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1.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拓展了诗歌体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生活,素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写民生疾苦,特别是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杜甫诗还表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怀。

2.艺术形式:其诗以小见大,具有高度概括性、典型性。

杜甫诗观察和描写极为细致,能在细微之处见出博大深厚。

第五章(1)试论中国艺术的主要特征。

1.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艺术思想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理论上,便是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2.情与理的统一。

中国艺术总是从情感的表现和感染作用方面去说明艺术的起源与本质,并十分强调“情”与“理”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