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9 、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仍是运动时,第一要选定_______ 。
物体的______ 和______ 是相对的。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地点没有改变,则这两个物体之间是_______的。
10 、在物理学中,把______ 和______ 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_______ 的物理量。
1、物理学史研究声、光、热、力、电等林林总总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构造的一门科学用字母____ 来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 。
速度的公式有:v=_____;s=_____;t=_______;1m/s=_____km/h ,2、_____ 和_____ 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根源m/s 化成km/h____3.6 ,km/h 化成m/s_____3.6.11 、丈量均匀速度的实验:3、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 ,符号是____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概是____m ,课桌的高度大概是______m 。
常用单位还有_____(km) 、_____(dm) 、_____(cm)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_______ 和________ 丈量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均匀速度。
_____(mm) 、_____ ( μm)、_____(nm) 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实验原理:____________1km=_____m 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_____ 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ldm=_____m km →→m→→mm→→um→→nm _______________ 。
lcm=_____m ↓↑实验结果:上半段行程的速度v1, 下半段行程的速度的v2, 全程的速度v 之间的大小关系lmm=______m dm →→cm 为:______________ 。
l μm=______m1nm=______m 1m=____dm=____mm=_____um=_____nm单位换算技巧:大单位换成小单位_____ 进率,小单位换成大单位_____ 进率。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
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1.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重点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片;2、基本概念:①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②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③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④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3、写出一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记忆)答: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4种方法:(记忆)①观察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②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③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④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重要的知识点,以便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1. 运动和力- 匀速直线运动:了解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标志性图像和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非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加速度、始末速度、位移、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加速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动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 重力:了解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重力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惯性和摩擦力:了解物体保持静止或恒定速度的原因;能够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机械能和能量转换- 动能和势能: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转换的关系;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机械能在封闭系统中守恒的原理;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 功和功率:了解力所做的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能量转换:了解能量的传递、转换和损失;能够分析能量转换和损失的原因。
3. 声音- 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媒质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声源的特点。
- 声音的传播:了解声音的传播性质和声波的特点;能够解释声音传播的现象。
- 声音的接收:了解声音的接收原理和听力保护;能够分析声音的接收和听力保护的措施。
4. 光学-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能够解释光的传播现象。
- 反射和折射: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能够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和应用;能够分析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组成;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除了理论知识,同学们还应该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物理
八年级上册期中知识点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期中考试即将来临,相信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准备。
本篇文章将会总结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内容。
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单位是牛顿。
同学们需要掌握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力的单位进行换算。
2. 运动状态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来描述。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几个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运用。
3. 力的作用和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和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力对物体的作用和效果,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是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两个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能量和功能量和功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扩展知识点,也是期中考试的难点内容。
关于能量和功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是物体内部的两种能量形式。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两种能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个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并能够运用它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运动所做的贡献,单位是焦耳。
同学们需要掌握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功率和效率功率和效率是物理学中描述机械运动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
同学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声音和光线声音和光线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应用知识点,也是期中考试的常见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级上册物理实用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和运动基本概念•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合力和分力的概念2.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量值公式3. 重力和重力计•重力和重力的特点•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计算•重力计的原理和应用二、能量和节能1. 动能和势能•动能的概念和量值公式•动能的转化和计算•势能的概念和种类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定义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和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3. 节能措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节能措施的方法和原则•节能与环保的关系三、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概念和电荷的分类•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量值公式•电场线的表示法和作用2. 电势和电势差•电势的含义和电势的量值公式•电势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电偶和参考电势的概念和作用3.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基本概念和单位•电阻的概念和量值公式•电阻率和欧姆定律的关系四、电路和应用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串并联组合电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器、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示波器、万用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 安全用电知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装电源和布线须知•家庭用电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以上是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考试涉及的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务必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以期取得优异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用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然需要。
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轻松。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供⼤家查阅。
【篇⼀】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温度 1、定义:温度表⽰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热⼒学温度. ②常⽤单位是摄⽒度(℃)规定:在⼀个标准⼤⽓压下冰⽔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叫1摄⽒度某地⽓温-3℃读做:零下3摄⽒度或负3摄⽒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盛⽔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进⾏⼯作. ③分类及⽐较: 分类 实验⽤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液体 ⽔银煤油(红) 酒精(红) ⽔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有缩⼝ 使⽤⽅法 使⽤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前甩可离开⼈体读数 ④常⽤温度计的使⽤⽅法: 使⽤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被测液体中稍候⼀会⼉,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上⾯的玻璃管做细的⽬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两项措施的共同⽬的是:读数准确.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英⽔晶、⾮晶体物质:松⾹、⽯蜡玻璃、沥青、蜂蜡 ⾷盐、明矾、奈、各种⾦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的,并且只在液体表⾯发⽣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积⑶液体表⾯空⽓的流动. 作⽤:蒸发吸热(吸外界或⾃⾝的热量),具有制冷作⽤. 定义:在⼀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同时发⽣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压的关系:⼀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压减⼩时降低,⽓压增⼤时升⾼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便于运输. 作⽤: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服尽快⼲,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法. ⑴将⾐服展开,增⼤与空⽓的接触⾯积.⑵将⾐服挂在通风处.⑶将⾐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处.⑷将⾐服脱⽔(拧⼲、甩⼲).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温⾜够低,空⽓中⽔蒸⽓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篇⼆】初⼆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km)、⽶(m)、分⽶(dm)、厘⽶(cm)、毫⽶(mm)、微⽶(µm)、纳⽶(nm)等。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上册1-3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5、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叫误差;(2)减小误差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是可以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错误........。
(3)误差不可避免6、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7、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图1-1)(图1-2)8、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9、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在..,只与摆长有关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10、正确估读三法:如图1-3,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其中的0.02cm即为估读值。
(2)如图1-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3)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3)(图1-4)(图1-5)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下面是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的一些知识点:
1. 物理量和单位:重量、质量、长度、时间和温度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 物体的运动: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速度、位移、加速度、时间关系的公式。
3. 力和压强:力的定义和单位;力的合成和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
4.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引起的形状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6. 电路和电流: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7.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和测量;电阻的定义和测量。
8.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9. 磁性和电磁:磁铁的特性和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和电磁铁的特点和用途。
10. 静电:静电的产生和性质;静电的转移和放电;静电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物理八年级上册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
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
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
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 v=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 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知识点汇总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①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②颌骨、头骨→ 听觉神经→ 大脑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3)光现象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
(注意:不月亮是光源)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1)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内容虽然不算繁琐,但却包含多个考点,其中一些知识点还是必考的。
在期中考试前夕,同学们务必重点复习以下这些必考知识点。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每种状态的特点如下:1.固态:形状不易改变,体积不易改变,分子间距较小,分子振动范围较小,分子排列有序;2.液态:形状易改变,体积不易变化,分子间距中等,分子振动较大,分子排列无序;3.气态:形状随容器而变,体积易改变,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振动幅度很大,分子排列无序。
二、摩擦力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在物体静止的状态下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运动的状态下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质量、物体之间的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
三、重力和重量重力指的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G=mg,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重量指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量的单位是牛顿。
重量等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W=mg)。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等于9.8m/s²。
四、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题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除介质的体积与介质密度乘积的大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密度。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光线与物体表面垂直的法线上反射,并遵循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光的折射是指光线经过介质界面时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遵循斯涅尔定律。
折射率越大的介质,光线折射后会向法线方向弯曲得越明显。
六、电路中的电阻电阻是指电流通过物体时,物体对电流的阻碍效果。
电阻的大小受电阻本身材料、材料长度、材料截面积等因素影响。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单位是欧姆(Ω)。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含: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简单来说,人感觉到的声音的上下叫做音调。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次/秒,也叫赫兹,符号是Hz。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依据音色能够区分乐器或区分人。
注意: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肯定不同;区分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唱歌家——指音调。
5、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肯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202X0 Hz。
人们把高于202X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注意: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第三节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操纵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爱护的角度来看,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物理是一门让人既爱又怕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好基础知识,理解概念,做好归纳总结,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一、力学篇1. 动力学三大定律动力学三大定律是牛顿基本定律,是理解力学的重要基础。
其中,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第二定律也叫动量定律,第三定律也叫作用反作用定律。
2. 牛顿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质之间都有万有引力的作用,在距离越近的时候力越大,在质量越大的时候力越大。
3. 弹性力学弹性力学包括的内容较多,常见有胡克定律,悬挂物体的静力平衡以及平衡系统和非平衡系统的能量转化等。
二、电学篇1. 电路基础电路基础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三个基本概念。
电路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常见公式和单位要熟悉。
2. 电阻和导体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过的阻碍程度,导体则是能够轻易通过电流的物质。
电路中常见的电阻有定值电阻和变阻器。
3. 半导体半导体指的是电导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在现代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晶体管就是一种半导体器件。
三、光学篇1. 光学原理光学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学科。
光线模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光的干涉与衍射等知识点都需要掌握。
2. 镜和透镜镜和透镜是常见的光学器件,常见的有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这些器件的特点和成像规律需要掌握。
3.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这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八年级期中物理必考知识点较为广泛,需要我们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点,但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才能在高层次的学习中站稳脚跟。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这些基本知识,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答案:可先用小绳测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_____和_____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m。
常用单位还有_____(km)、_____(dm)、_____(cm)、_____(mm)、_____(μm)、_____(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_____mldm=_____m km→→m→→mm→→um→→nmlcm=_____m ↓↑lmm=______m dm→→cmlμm=______m1nm=______m 1m=____dm=____mm=_____um=_____nm单位换算技巧:大单位换成小单位_____进率,小单位换成大单位_____进率。
25.64mm=________m 0.29m=________nm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
使用刻度尺之前,首先要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
还要观察它的_______。
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_______和______。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____,不能绝对避免;但_____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6、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h)、______(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min lmin=_____s7、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_来测时间,种类有_______和________。
停表的读数方法:大表盘长针为____针,转一圈是____s,每一个大格是____s,每一个小格是_____s;小表盘短针为____针,转一圈是____min,每一个大格是____min,每一个小格是_____min。
读数时先读____表盘再读____表盘,最后结果为分钟数加秒数。
8、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9、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_______。
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是相对的。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这两个物体之间是_______的。
10、在物理学中,把______和______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用字母____来表示。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
速度的公式有:v=_____;s=_____;t=_______;1m/s=_____km/h,m/s化成km/h____3.6,km/h化成m/s_____3.6.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目的:练习使用_______和________测量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实验装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_____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上半段路程的速度v1,下半段路程的速度的v2,全程的速度v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产生的,____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一般在_____中传播最快,_____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______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______。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_____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_______场利用这种原理使演奏效果最好。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4、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频率越_____,音调越_____。
(2)响度:熟称音量,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振幅越____,响度越_____;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用______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的不同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______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______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____,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Hz~______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6、乐器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击乐器:鼓皮绷的越_____,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____;击鼓的力量越_____,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______。
弦乐器: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
绷的紧的弦发声音调_____,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
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____。
管乐器: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_______的长度,从而改变_____。
长的空气柱产生的声音音调______,短的空气柱产生的声音音调______。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倒车雷达;导盲仪;B超;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2)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去除体内结石;8噪声: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和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物体做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们用_____为单位来划分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9、____dB是人耳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______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______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______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听力;10、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
11、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工厂用的方噪声耳机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研部门附近,常常有________的标志。
第三章物态变化1. 温度:是指物体的____________。
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 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即利用感温液热____冷____的性质使感温液体积发生变化来显示温度)2. 温度计刻度常以_________来标注,符号是℃,摄氏温度单位是________。
1摄氏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温度规定为0度,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___℃。
3.常见的温度计有(1)__________温度计;(2)_______计;(3)__________。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____℃至______℃,每一小格是______℃(即分度值)。
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______和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或________;(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______,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_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
如果俯视示数将偏_______,仰视示数将偏_______。
5.______态、________态、_________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___。
6. 熔化:物质从_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______热。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____过程,要______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________时从人体_______热。
7. 凝固:物质从_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_______热.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_________时______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________时的______叫熔点;。
晶体__________时的_______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
常见晶体: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钼铅矿、石英、巴西石、岩盐、黄铁矿等),常见非晶体:玻璃、松香、蜂蜡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_________(即_____),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热量,但温度________。
非晶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由硬变____,然后逐渐变成______体,没有固定熔点。
)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曲线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 是____体______曲线图,晶体在AB 段处于_____态,在BC 段是______过程,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处于_________状态,CD 段处于_____态;而DG 是晶体_____曲线图,DE 段于_____态,EF 段落是______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处于___________状态,FG 处于_______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