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教案含解析中图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总结】1.河曲地貌:根据河流的弯曲状况,判断凹岸凸岸(看岸勿看河),熟悉凹岸凸岸特点:(1)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岸陡立;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岸平缓。

(2)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底层水流趋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2.河流湖泊的顶托作用:顶托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易发生顶托作用的地区:(1)支流汇入干流处:如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2)河流注入湖泊处:湖水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河水不易下泄。

(3)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成因之一就是潮流的顶托作用。

3. 沟谷的发育过程:4.风力堆积地貌:(1)形成机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等。

(2)地貌类型及分布:沙丘(垄)及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及沙漠边缘,其次是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区。

(3)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为风向。

如下图所示:【典例示范】【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典例2】2019年11月初,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覆盖了30米长的海岸线(如图)。

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它们还可以变得更大,最高可达3英尺。

摄影师马蒂拉说他是在一个寒冷多风的日子来到岛上的,而“寒冷多风”正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1.侵蚀地貌
典型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 蚀穴、海蚀平台等
2.堆积地貌
典型地貌:海滩、沙嘴、离 岸堤、水下沙坝等
侵蚀堆积考点
时间越久,侵蚀时间越长,磨圆度越好,如河流下游鹅卵石。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具有分选性。即颗粒大、比重大 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冰川堆积,重力崩塌堆积无分选性,堆积物杂乱。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物理风化、化学 风化、生物风化
作用:使岩石崩 解和破碎,为其 他外力作用创造 条件,形成风化

侵蚀
搬运
风、流水、冰川、海 风、流水、冰川、
浪等
海浪等
作用:对地表岩石及 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形成碎屑物;使得风 化物等离开原地,并 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作用:使侵蚀碎 屑物离开原地, 为堆积地貌提供


1.是不是来自山顶?
海浪搬运 冰川搬运/
2.是不是来自本地风化?
重力作用
沙河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 表沙粒易启动。 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 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 坡上。
3.是不是来自冲积平原?
√ 4.是不是来自冲积扇?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D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典例剖析
【例2】(2021年全国甲卷)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

沉积地貌类形成过程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知识清单-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内容速览►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基础知识·清单(6大知识点)●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流水溶蚀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关键能力·拓展(5个能力点)能力点一侵蚀基准面能力点二河流冲淤平衡能力点三风沙活动及防御措施能力点四地貌形成过程分析(答题指导)能力点五其它常见地貌景观形成分析(知识拓展)►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核心概念风化、流水作用、流水溶蚀、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冲淤平衡1.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风化壳:是指由岩石风化产物在大陆岩石圈表层所构成的、呈不连续分布的疏松表层2.风化作用的类型类型分类影响分布物理风化 a.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b.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c.岩石卸载(释重)——层裂;d.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a.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残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b.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c.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化学风化 a.溶解作用;b.水化作用;c.水解作用;d.碳酸盐化作用;e.氧化作用生物风化生物物理风化:a.植物根劈;b.动物钻洞、挖土。

生物化学风化:a.遗体腐烂分解,形成有机酸和气体,腐蚀岩石;遗体在还原环境中,形成腐殖质,促进岩石分解。

b.植物生长(选择吸收元素、分泌酸溶液腐蚀岩石)。

c.微生物分泌酸类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气候气温、降水寒冷或干旱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为主潮湿而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风化壳厚地形陡缓陡坡:基岩裸露,风化快速,物理风化活跃缓坡:植物生长茂盛,以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为主坡向阳坡:物理风化作用强阴坡:化学风化作用更强烈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岩石的风化作用速度,形成差异风化岩石的结构、构造疏松多孔或粗粒多孔的岩石比细密而坚硬的岩石易于风化节理发育状况节理破坏了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可渗透性,是促进岩石风化4.常见的风化地貌5.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差异1.河谷的演变2.流水侵蚀作用与地貌(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提示①径流量的大小。

外力作用与地貌教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教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题【考纲要求】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复习重难点】重点:1、外力作用的主要类型。

2、主要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特点。

难点:1、结合情景和材料判断主要的外力作用类型。

2、理解典型地貌的分布地区,并能描述其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复习目标】通过对2013年相关高考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本部分内容的一般试题呈现方式,总结考查重点,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思路】课前:学生完成学案上基础知识的表格填写和高考链接部分内容。

课中:以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总结为主,教师点拨。

课后:巩固知识,并完成检测反馈。

【复习过程】 知识网络:(订正课前填表的内容,并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列在后面,加强记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褶皱、断层 流水地貌 风力地貌冰川地貌等知识盲点:(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讨论,统一答案,并提醒学生在听讲解时注意试题的呈现方式以及本部分内容的考查重点,以便总结) (2013·天津文综)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对题干中提到的岛屿类型做简单的回顾,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为主,高山高纬地区—冰川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 侵 蚀 作 用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搬运作用 堆 积 作 用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高考链接(2013·福建文综)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2~3题。

2.该沙丘位于( )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强调题干信息的重要性,做解题方法的指导。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海蚀洞
海蚀窗
海蚀地貌
海蚀崖与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积地貌
沙嘴
连岛坝
拦湾坝
第4部分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地表年降雪 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线,称为雪 线。
• 雪线以上为多年积雪区,雪线以下为季节 积雪区。
• 雪线高度的决定因素有:温度、降水量和 地形。
• (1)温度:形成多年积雪,取决于近 地面空气层温度是否长期在0℃以下, 当降水量和地形相同时,温度越高、 雪线越高。
第2部分 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 主要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 典型地貌:雅丹地貌、沙丘、
• 风蚀地貌: • (1)主要作用:风力携带细沙等颗粒物对岩石、沉积物的侵蚀
• (2)特点:顶平、身陡;风蚀蘑菇具有“头大、身小”的特点;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 (3)主要地貌类型: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石窝/风蚀壁龛(kān )、风蚀洼地、
河流源头的宽浅河谷及自由蛇曲
黄河青海段自由蛇曲 地图册37页
澜沧江源头宽浅河谷 必修一课本72页
河流地貌
• (2)上游:流经山区,地势落差较大,水流湍急,下蚀作用强烈,多形成“V”形谷。
长 江 三 峡
澜沧江峡谷
河流地貌
• (3)中游:流出山区,地势落差减小,水流减缓,侵蚀作用减弱,河水失去两岸山脉的侧
• (2)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堤(尾碛堤)、终碛堤、中碛堤、鼓丘等 • (3)冰水堆积地貌:冰水扇和外冲平原、冰水湖、冰砾阜阶地、冰砾阜、锅穴、蛇形

冰蚀地貌
刃脊、冰斗、冰斗湖
冰碛物、角峰
冰积地貌
侧碛
外冲平原
第5部分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 主要作用:岩溶作用 • 概念: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 (分解与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 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 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做岩溶 作用。

高一地理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一地理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花岗岩的风化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自然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
.
人为原因: 地表植被多遭破坏
流水溶蚀地貌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地貌
河 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角 洲
河流冲积平原
冲积扇
长 江 三 角 洲 与 上 海 港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堡垒、风蚀蘑菇、戈壁等
风力沉积地貌
沙丘
黄土高原
沙丘的形成 荒漠化如何治理?
固结成岩作用
总结: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活动园地
•戈壁是什么样子
科 •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学 考 •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 察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外力作用与地貌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复习课件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则是流水的搬运作用表现明显。 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水的流速成正比。
外力作用 搬运
搬运作用
沙尘暴
黄河壶口瀑布 泥沙的搬运
流动的河
4、堆积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定义: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堆积下来
1、影响因素:风速、水流速度降低或者冰川融化等
2、类型: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和冰川堆积。
高三一轮复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Th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作用力量
Function force
流水、风 冰川、海浪、
生物等
能量来源
Energy sources
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和
重力作用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3分)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 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 在此处堆积。(3分)
风蚀蘑菇的形成原因 : a.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 量较多,磨蚀强烈 b.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
上部岩性较硬.
流水侵蚀
讨什ab、、论么:外黄降力(1土水)作黄土集用土层下中高形原深在成千厚夏的沟,秋?万土流季壑水的质,侵黄疏多蚀土松暴作地用貌雨主要是在 (c2、)简植单推被测破黄坏土严地貌重是如何形成的?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等
5、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为主;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为主;
外力作用 侵蚀
冰川侵蚀常见于中高纬和高山地区。
风力侵蚀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课件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课件中图版

B
流__水___堆__积__地貌
C
风__力___侵__蚀__地貌
D
风__力___堆__积__地貌
实例 峡谷、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垄等
【疑难辨析1】 黄土高原形成与其表面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地质作用? 提示 按照“风成说”理论,风力携带亚欧大陆内部的黄土,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 巨厚的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 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作用结果 沙滩、潟湖
冰川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 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4.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 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
推进
答案 (1)C (2)B (3)D

持续堆 积
1.风化作用
易错提示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 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 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
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
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
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
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内力作用和地貌教案含解析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图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内力作用和地貌教案含解析

第6讲内力作用和地貌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学会分析地球内外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区域认知)2.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综合思维)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综合思维)1.以示意图、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考查频率低,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2.以景观图、剖面图等为背景,考查某地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成因。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A莫霍面,B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圈层名称特征1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上地幔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2地幔要发源地下地幔C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3地核D内核呈固态【疑难辨析】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提示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二、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错误!错误!错误!(3)变质作用岩石错误!变质作用→变质岩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板块划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两种边界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高二【地理(中图版)7】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1)-课件

高二【地理(中图版)7】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1)-课件

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发生了弯曲,形 成褶曲,一系列的褶曲被称为褶皱,它 就是一种地质构造,由此形成的山脉被 称为褶皱山。
褶皱示意图
山峰
山谷 新 老
褶皱示意图
受侵蚀 受挤压
地形倒置
问题三:描述华山形态特征,结合示意图解释其成因。
华山
华山形成示意图
华山
华山坡度陡峻,崖壁陡峭,山体呈块状。
地壳运动
东南部平原交通线数量多、密度大。 西北部山区交通线数量少、密度小。
北京主要公路分布图
沼泽
公路走向示意图
北京市房山区盘山公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
京张高铁穿过隧道
地表形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中国五种地形面积对比
广西龙脊梯田
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林地
水塘 农田
林地 柑橘
千烟洲立体农业
交通线: 修建隧道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1)
高二年级 地理
知识框架
地表形态变化的 内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 组成及循环
物质运动
岩石圈
形态特征
主要地貌的 景观特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
思考: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概念解析
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地质 作用
岩浆活动
岩 浆 通 道
火山形成示意图
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 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冲破上覆 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问题二:描述喜马拉雅山形态特征,结合示意图解释其 成因。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
喜马拉雅山岩层可见明显的弯曲形变, 山峰、山谷连绵起伏,规模比较大。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常绿硬叶林 ①分布: _地__中__海___气候区。
②特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 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 __热__带__荒__漠__北缘,主要由旱 生 10 __灌__木____和禾草组成。
[小提醒]草原地区因降水相对较少,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但是也 有耐旱的灌木生长,其中热带草原区还有耐旱的乔木存在。
下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 缓小山丘。据此,完成第3题。
3.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针阔混交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C
【解析】南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右图是“某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


(1)描述白桦林的生长特点并说出白桦林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生长特点: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分布地 区: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2)说出图甲草原植被的生长特点。 【答案】具有季节变化,湿季时非常茂盛,干季时草木凋萎。 (3)说出图乙所示植被的生长特点。 【答案】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
想一想1: 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答案】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 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想一想2: 如果你是《航拍中国》摄制组的成员,从北京一路向西到新疆的乌 鲁木齐进行航拍,沿途你会看到哪些不同类型的自然植被? 【答案】森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共49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外力作用与地貌  (共49张PPT)

(风力作用)
03
学会分析常见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形成过程
DL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我国西北为例



地 阻挡、狭管效应 形
风 蚀


地表摩 擦力
水面、裸露、植被
沙源 沙
覆盖物 裸露、植被、水
DL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我国西北为例
含沙 风速大,携带能力强

量 近地面含沙量大,
风蚀能力强
DL
地貌景观的判读——风力地貌
沙漠、沙丘
沙垄
风蚀城堡
黄土高原
雅丹地貌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
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及湿润半湿润地区某些河湖海岸某些地段附近
风蚀蘑菇
沙尘暴
风蚀柱、戈壁
戈壁
月牙泉——风蚀洼地
DL 地貌景观的判读——冰川地貌
下 滑 移 动 侵 蚀 重力作用
堆 积 冰川融化

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D


2.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C

C. 热带雨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DL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
日晒
温度 变化
水的 冻融
风化 作用
植物 生长
雨淋
风吹
DL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地貌
颗粒小、 比重小的 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 高原的黄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7讲在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内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学会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地貌的形成:是在内力和外力下生成和发展的。

内力作用促使地表,增加;外力作用地表,地势高差;地貌类型成因背斜谷、向斜山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谷,河流携带泥沙在谷地而形成河流阶地在地壳垂直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作用形成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下图为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河流阶地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2.图示地区地壳运动上升的次数最可能是()A.1次B.2次C.3次D.4次【对点精练】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0 m的起算线。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C.岩浆侵入、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入、下沉沉积4.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二)特殊地貌景观及等高线判读1.火山口2.风蚀蘑菇3.岱崮地貌4.梯田5.新月形沙丘6.山前冲积扇【对点精练】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5.地壳抬升前,该地()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6.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C.持续下切D.游移不定7.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A.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B.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C.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D.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练习案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并确定地质构造。

外力作用与地貌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外力作用与地貌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能力强,在
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挟带的泥沙、碎石在

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
主要是流水,B项正确;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
地表变得
,A项错误;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
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项错误;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
风力 作用
等风力侵 蚀地貌
沙丘
面岩石产生摩擦作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 城堡等
风挟带大量沙质物,在风速降低时,挟带的 沙质物沉降在地面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干旱、半干旱 风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 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区和半湿润区 主
风力堆积地貌
3.不同尺度区域内的外力作用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 地貌
(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力的关系 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呈新月形。
(3)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②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③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例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
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外力作用和地貌[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

【疑难辨析1】黄土高原形成与其表面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地质作用?提示按照“风成说”理论,风力携带亚欧大陆内部的黄土,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巨厚的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

(填数码)(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岩浆,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

(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

【疑难辨析2】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提示不可以。

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考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貌【例1】(2016·全国卷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必须①稳定,死亡贝类生物②持续堆积才能形成。

(2)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河流入海的位置变动导致海岸线的不断变化。

2.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 (2)B (3)D1.风化作用易错提示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易混比较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差异风化是指岩石在无外动力作用下,因热胀冷缩、水的冻融、生物作用而发生的破坏。

虽然有个“风”字,但它与风并无关系。

侵蚀则是在“外动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这些“外动力”包括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

风化的结果是岩石变碎、变小;侵蚀的结果是物质被移走,留下千疮百孔、沟壑纵横的面貌。

3.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4.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5.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的判定(2019·威海调研)下图为“四个不同地区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貌景观成因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A.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④(2)②③两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3)与②地貌类似的景观可能存在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C.准噶尔盆地D.山东丘陵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岛屿,是地壳运动形成的,②为风蚀城堡,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③为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形成的,④为黄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由于流水侵蚀,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口地区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第(3)题,风蚀城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及山东丘陵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故选C。

答案(1)A (2)D (3)C素养一综合思维:风化作用与地貌1.(2016·海南地理,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

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

故选C。

答案(1)D (2)C素养二综合思维: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影响2.(2015·全国卷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

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

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故D正确。

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

故B正确。

答案(1)D (2)B考点二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例2】(2017·全国卷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获取信息①洪积扇形成过程是:河流、沟谷的洪水较多;在山口位置;坡度骤减,地形平坦;流速减慢;大量碎屑物质堆积。

②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连片分布,除甲地外,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颗粒较大。

③贺兰山东麓南部洪积扇耕地较少。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 (2)B (3)B1.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的侵蚀方式与河谷特征。

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如下图所示:(2)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思维拓展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共同性: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活动。

(2)不同点:洪积—冲积平原既不旱,也不涝,为农业高产田;河漫滩平原旱涝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地区易出现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2019·深圳高三期末)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下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扇三角洲的特征是( )A.发育在河流入海口B.分布在湿润地区C.沉积物大多为粉沙D.可多次堆积形成(2)图中的辫状河流(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深C.容易改道D.无结冰期解析第(1)题,扇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出山口,与水体相连,但不一定是河流入海口,A错。

扇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有河流、山体、水体的地方可发育,不一定在湿润地区,B错。

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下层是砾石、粗砂,上层大多为粉沙,泥土,C错。

读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经多次堆积形成,D对。

第(2)题,图中的辫状河流是河流在冲积扇上多次改道形成,C对。

受山间降水量影响,流量不稳定,A错。

位于地势较平坦的三角洲,落差较小,河道较浅,B错。

不能确定有无结冰期,D错。

答案(1)D (2)C素养一区域认知:河流地貌特征分析1.(2018·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